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什麼時候流行流行音樂

中國什麼時候流行流行音樂

發布時間:2021-02-11 13:10:18

① 中國最早的流行音樂代表作是什麼

什麼人寫了近代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什麼人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歌舞團?
什麼人把爵士樂結合中國民間小調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漢化爵士樂,「時代曲」? 什麼人發掘了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
什麼人為20世紀的中國現代流行音樂開創了所有的路途,卻為人遺忘?
都是一個人。
都是一個名字。
黎錦暉。
黎錦暉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全都是知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大哥黎錦熙,是語言學專家,以制定注音符號、編輯《國語辭典》而著名。

毛毛雨
作詞:黎錦輝
作曲:黎錦輝
(百代公司,有請黎明暉女士唱毛毛雨)

毛毛雨 下個不停 微微風 吹個不停
微風細雨柳青青 哎喲喲 柳青青
小親親不要你的金 小親親不要你的銀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 哎喲喲 你的心
毛毛雨 不要盡為難 微微風 不要盡麻煩
雨打風吹行路難 哎喲喲 行路難
年輕的郎太陽剛出山 年輕的姐荷花剛展瓣
莫等花殘日落山 哎喲喲 日落山
毛毛雨 打濕了塵埃 微微風 吹冷了情懷
雨息風停你要來 哎喲喲 你要來
心難耐等等也不來 意難捱再等也不來
又不忍埋怨我的愛 哎喲喲 我的愛
毛毛雨 打得我淚滿腮 微微風 吹得我不敢把頭抬
狂風暴雨怎樣安排 哎喲喲 怎樣安排
莫不是有事走不開 莫不是生了病和災
猛抬頭 走進我的好人來 哎喲喲 好人來

《毛毛雨》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是我們今天能夠聽到的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曲。也是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暉,那年19歲。黎明暉1909年出生,12歲登台演出,13歲拍電影,是中國第一代歌星影星,說起黎明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歲的人都唱過她的歌,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一時。 黎氏家族是中國流行音樂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黎錦輝創作的歌曲總是先讓女兒來唱,這樣便成就了黎明暉,使她成為中國歌壇的第一位流行歌星。其實她電影界也很有名的,她是和阮玲玉,蝴蝶是當時四大天王,1925年黎明暉初涉影壇,首演電影《不堪回首》,以後相繼主演了《戰功》、《小廠主》、《花好月圓》、《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鳳求凰》後退出影壇。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有個節目,采訪過黎明暉的兒子陸震東,他很風趣的說到:「那個時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個短發,劉海這個發型,那麼這個小妹妹形象,這個小妹妹那個時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個時候寫信給我媽媽,不要寫地址,畫過圖像她能收到,在那個時候真的神了。」黎明暉,她以自己的歌聲為中國的現代流行音樂拉開了帷幕,她與她的歌聲一起成為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滋味。 這位曾經算是在上海灘乃至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在2003年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說起這首歌,他的詞曲作者就是黎明暉的父親黎錦暉,他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創作的大師級人物,1921年,他帶著推行白話文國語的重任來到上海,然而,他卻在這里,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的開創者。從1922年黎錦暉創建明月音樂社開始,開創了流行樂曲創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創辦的明月歌舞劇社更是成為了中國流行歌曲和幾代歌星的搖籃。

舊上海無疑是很多人的夢想家園。十里洋場上的那些燈紅酒綠、風花雪月,把往昔的浮華和榮耀一直閃爍到今天,現在回想起那個年代的上海音樂,總是讓人沉迷不已。雖然幾十年過去了,風景雖已被歷史風干,但倚風景而立的依舊是那些鮮活的面孔,還有各自精彩的傳奇。在上海所有的傳奇裡面,上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那部分最為精彩,成就了上海百年城市歷史中最華麗的一幕光影,最濃郁的一段沉香,幾十年過去了,曾經風靡上海灘的名人們已不在,但那段沉香卻留了下來,直到今天,還是一種風情,一個別致。

黎明暉與父親黎錦暉
黎錦輝與《何日君再來》

黎錦輝出生於19世紀末的湖南,一個富裕的望族。他兄弟八人,日後都是知名人物。特別是大哥吳錦熙,是著名的語言學家。

黎錦輝的「中華歌舞專修學校」

1916年到1926年,黎錦輝在北京。他參與了中國現代第一批白話文國語教科書的編輯和出版;參與了中國最早也最長壽的兒童刊物《小朋友》的編輯與出版;他寫了中國第一出兒童歌舞劇;還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台表演的禁忌,讓他的女兒黎明暉成為那個時代第一位登台表演的女性。

1927年到1936年,黎錦輝開設了「中華歌舞專修學校」。他參考日本寶冢歌舞團,把「標准人體之美從封建教條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黎錦輝被戴上「黃色音樂」的帽子,也由此開始。

黎錦輝的舞校培養出來的音樂、電影人才在當時都紅極一時。他還拔擢了兩個人:一個原名周小紅,後來經他改名為周璇;另一個是聶守信,後來以聶耳為名,為電影《風雲兒女》寫了插曲《義勇軍進行曲》,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29年,北伐軍開進上海,黎錦輝遭到租界和北伐軍雙方的政治擠壓,被迫率領舞校到東南亞各國巡迴演出。這趟巡迴演出造成空前成功和轟動,但結果黎錦輝卻因為學員紛紛被當地挖角而困守新加坡。他為了賺取回國路費,於短期內一口氣寫了100首「家庭愛情歌曲」,接洽給上海各書局出版,結果不但有錢回國,還展開了事業的新局面。他這一出手,使他站上了中國流行歌曲界無以倫比的一個高度,各大唱片公司無不以邀約黎錦輝作曲的音樂為最高目標。他因此而錄制了數百張唱片。1932年,《大晚報》舉辦的上海首屆三大播音歌星評選活動的100多首參賽歌曲中,有90%的歌是黎錦輝所寫。

開創「時代曲」

黎錦輝的流行音樂,在中國音樂的歷史上完全是全新的走向。他在創作時困守新加坡,手邊沒有任何資料,所以不論古今中外各家詩詞、西洋詩歌、民間小調、土風舞曲,全都拿來為我所用。於是,他就開創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流行時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時代曲。」他的創作與別人的跟進,形成一股巨流,和歌星、電台、電影、歌廳、雜志、八卦等形成一個共生體、互生體,成為整個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代表。《何日君再來》雖然不是黎錦輝本人的作品,卻正是那個時代流行音樂的最佳縮影。

很多人是因為鄧麗君才知道《何日君再來》。其實,這首歌已經有70年歷史了。這首歌原來是1938年電影《三星伴月》的插曲,由周璇主唱。這部電影不怎麼樣,但這首歌卻驚動萬教,成為中國近代流行音樂史,甚至近代史上意義深遠的一首歌。這首「時代曲」的代表作,曾經被稱為「靡靡之音」,各方力量都欲除之而後快。但這首歌,卻展現了難以言述的生命力。

一百年的歌聲

黎錦輝個人在上海的時代,大致結束於1936年。他堅持的理想主義不適合於經營一個商業上成功而能累積的娛樂事業,加上政治與軍警勢力的壓迫、文化界的攻擊、黑道的脅迫與掠奪,更為了不為日軍所用,在日軍佔領上海前夕,他下定決心,離開上海,告別他創造的音樂世界。但他培養的人才,繼續主導了整個四五十年代的上海音樂與電影界。

2004年春節,中央電視台播出紀錄片《一百年的歌聲》,開篇就響起了黎錦輝的《毛毛雨》的旋律。這首歌已被音樂界公認為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概況2 】

二、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1927年,他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並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並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

「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救亡群眾歌曲創作及進步音樂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創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事實造成民族危機感的空前高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

聶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所寫的30餘首歌曲絕大部分是廣為流傳的成功之作。《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在進行曲方面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作品。《飛花歌》、《塞外村女》等則是民歌風抒情歌曲中很有特點的作品。

在救亡歌詠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像《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到敵人後方去》(冼星海曲)、《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一時期奠定的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日後稱為隊列歌曲)已表現出成熟的中國民族特點,如較少採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級進,富於抒情性等等。

與此同時,進步音樂工作者也介入了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如聶耳的《告別南洋》、《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漁光曲》、《王老五》,賀綠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漢光詞)、《春天裡》(關露、賀綠汀詞)、《秋水伊人》及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貝林詞)等都是為進步電影所作的插曲。

總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流行音樂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與西產大小調式化的兩種趨向,群眾性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及民歌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和進行曲化的兩種趨向。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群眾性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

② 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 高潮時期

嚴格意義上來說,"流行音樂"是一個非常曖昧的概念,它不是一種負責的明確的界定,而像一個大布袋,裝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它的曖昧源於"假、大、空"的思想。我們只能像"流行性感冒"一樣來理解它。基本上可以說"流行音樂"是波普藝術的一種表現,是大眾文化的一種形式。反觀中國二十世紀的流行音樂發展過程,我以為其美學特徵就是整體的曖昧,在音樂創作與演繹當中喪失了藝術的主體性。當我們檢點中國流行音樂的歷史,只有一些模糊的碎片。


中國流行音樂(或者說新音樂)一開始就是來源於日本與歐美,如果我們老實一點,就不得不承認,世紀初與世紀末是何等相似。
20世紀初,是一些日本留學生把流行音樂這種形式帶回中國,帶進學堂,從而使新音樂得到了傳播。但那時的音樂只能像新詩一樣,清新有餘、技術不足。從其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等編制的"學堂樂歌"來看,許多音樂素材直接取之於日本和歐美。現在被一些人奉為經典的"長亭外、古道邊"只能說是個"混血兒",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歌曲。當然,這個時期作曲家們也作了一些民族歌曲與西洋歌曲相結合的探索,但開風氣,不成氣候。真正有點成績,已經是世紀末的事了。
世紀初的中國社會激劇轉型,這促成了中外音樂的融合,但這種融合是渾沌的、被動的、沒有根基的。所以我們只能說,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只是萌芽。但其探索之功不可沒,甚至它規范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模式。


"五四"運動後,流行音樂的創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出現了蕭友梅、趙元任、黎錦暉等頗有影響的作曲家,他們是中國最早的原創音樂人,他們已經從早期的填詞編寫的方式解脫出來。也因為作曲技術的進步,他們得以在更加寬廣的領域表現音樂思想。他們創作的歌曲富有時代性,比如蕭友梅的《五四紀念愛國歌》,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勞動歌》,黎錦暉的《麻雀與孩子》、《可憐的秋香》等。
但20年代的中國可謂亂世,作曲家何為?流行音樂何為?不可避免地又要陷入"曖昧"當中,作曲家無法介入社會,而歌唱家還沒有出現。與文學的迅猛發展相比,流行音樂則顯得簡單無力。


30年代,流行音樂真正走進了大眾,同時音樂本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九·一八"事變之後,救亡歌曲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也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和作品。如聶耳的《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的《打回老家去》,張寒暉的《松花江上》,孫慎的《救亡進行曲》,麥新的《大刀進行曲》,賀綠汀的《保家鄉》,劉雪庵的《長城謠》。"七七"事變後,最有代表性的有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二月里來》、《到敵人後方去》,鄭律成的《八路軍進行曲》、《延水謠》、《延安頌》,賀綠汀的《游擊隊歌》、《嘉陵江上》,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何士德的《新四軍軍歌》,李煥之的《勝利進行曲》,舒模的《你這個壞東西》等。此外八年抗戰當中,也出現了盧肅的《團結就是力量》,馬可的《咱們工人有力量》,曹火星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劇《白毛女》、《王貴與李香香》、《劉胡蘭》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些流行歌曲是歷史的鏡子,但多年以來,人們將之廟堂化,但同時又沒有很好地總結其特徵,只能從意識形態上說它們是革命歌曲,與當時敵戰區、國統區的靡靡之音對立。這一時期隨著電影、留聲機的普及,使得許多歌曲得以廣泛的流傳。同時也出現了周璇這樣的流行歌星。
這個時期流行音樂的"曖昧性"體現在救亡與沉淪的沖突、群體性與個體性的沖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時期的流行音樂創作是個低潮期,因為它成為斗爭的一種工具。它與世紀初的發生形態形成斷裂,這種斷裂一直持續到80年代中期。


解放初期,政治成為首要的任務。流行音樂被工具化為一種革命模式,即頌歌。如王莘的《歌唱祖國》,賀綠汀的《人民領袖萬萬歲》,李劫夫的《我們走在大路上》,李煥之的《社會主義好》,生茂的《學習雷鋒好榜樣》,秦詠誠的《我為祖國獻石油》,王永泉的《打靶歸來》,柴本堯的《南京路上好八連》,胡寶善的《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寄明的《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還有馬寒冰的《我騎著馬兒過草原》,美麗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樂蒙的《歌唱二郎山》,生茂的《馬兒啊,你慢些走》,呂遠的《克拉瑪依之歌》,羅念一的《洗衣歌》,洪雲才、郭頌的《烏蘇里船歌》,朱踐耳的《唱支山歌給黨聽》,白誠仁的《挑擔茶葉上北京》等。以及電影歌曲《敖包相會》,《我的祖國》,《九九艷陽天》,《人說山西好風光》,《誰不說俺家鄉好》,《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彈起心愛的土琵琶》等等。
一個模式寫歌,一個模式唱歌,在整體上藝術創作讓位於政治任務。流行音樂的時代性、群眾性、民族性加強了,而藝術本身的個性化特徵則被淹沒了,這種淹沒的過程則是一種"曖昧"。雖然此間發生過民族音樂與西洋音樂的對抗與交流,但是隨著意識形態的強烈介入,使得一次非常好的融合流產了。
這是一個大調式的時代。
睜一眼閉一眼的隨大流創作心態,使得流行音樂創作面臨著空前的危機。


像所有的文藝形式一樣,流行音樂在文革當中成為"毒草",被烙上階級斗爭的印記。歌唱的聲音越來越大,把時代震聾了。無聲的中國,終於由"曖昧"走向了"迷茫",歸於"沉默"。
文革當中,流傳的不外乎傅晶的《北京頌歌》,施光南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傅庚辰的《紅星照我去戰斗》這些歌曲。只有一個聲音,那就是李雙江,高大全而又單薄憋氣得慌。
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被扭曲的喉嚨要唱歌。70年代後期隨著政治氣氛的相對寬松,一些作曲家勇敢地站起來,在滿是傷痕的大地上放飛心中的旋律。
這是流行音樂的一個過渡時期,"人"的意識開始抬頭,開始用"黑眼睛"去尋找"光明",開始走上一條不再"曖昧"的中國特色的路。
有這樣一些歌曲讓大眾記住,並且傳唱至今,如:施光南的《祝酒歌》、《假如你要認識我》、《在希望的田野上》,張乃誠的《再見吧,媽媽》,呂遠的《泉水叮咚響》,姜春陽的《幸福在哪裡》,王祖皆、張卓婭的《小草》,劉詩召的《軍港之夜》,谷建芬的《媽媽的吻》,鐵源、徐錫宜的《十五的月亮》,鐵源的《望星空》,徐東蔚的《請到天涯海角來》,鄭秋楓的《我愛你中國》,王立平的《大海啊故鄉》,王酩的《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劉錫津的《我愛你,塞北的雪》,劉虹的《媽媽教我一支歌》,谷建芬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馬殿銀、周右的《黨啊,親愛的媽媽》等等。
這期間港台流行音樂大量湧入內地,從鄧麗君到張明敏,從齊秦到王傑,無不讓我們瘋狂。隨著收音機、錄音機的流行,流行音樂真正走入了每個老百姓的家庭當中。歌星也成為時尚的代言人,登上了舞台。1985年,在中原鄭州出現了中國第一家發表流行音樂的雜志——《流行歌曲》,短短幾年其發行量便突破100萬大關。此後,各類宣傳媒體風起雲涌,蔚為壯觀。


有論者以為,中國真正的原創流行音樂始於1986年的"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確實,這個時期,中國的民主化進程不斷加快,反映到流行音樂創作與演唱當中,就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些曲目,從中不難感受到這一點。
諸如:郭峰的《讓世界充滿愛》,孟衛東的《同一首歌》, 解承強的《信天游》,付林的《小小的我》,蘇越的《黃土高坡》,高楓的《大中國》,張千一的《青藏高原》,孟慶雲的《長城長》,趙季平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雷蕾的《少年壯志不言愁》,徐沛東的《籬笆牆的影子》,士心的《黃河,泰山》,馮曉泉的《中華民謠》,萬首的《纖夫的愛》,李春波的《小芳》,張全復的《愛情鳥》,孫川的《霧里看花》,李海鷹的《彎彎的月亮》,陳小奇的《濤聲依舊》,何訓田的《阿姐鼓》,鄭鈞的《回到拉薩》,浮克的《為你》,劉群利的《野花》,臧天朔的《朋友》,崔健的《一無所有》,劉歡的《千萬次的問》,李漢穎的《真的好想你》,高曉松的《同桌的你》,的《祝你平安》,卞留念的《今兒高興》,肖白的《相約一九九八》,王佑貴的《春天的故事》,三寶的《不見不散》,唐朝樂隊的《夢回唐朝》,張楚的《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的《鍾鼓樓》等等。
這些只是筆者隨意想起來的一小部分,並不包括港台流行歌曲。而事實上在整個90年代,港台流行歌曲,一直是中國流行歌曲的主要方向,內地的流行歌曲在學港台,港台在學日本、歐美。可以說,這樣的發展方式,在世紀初就已經形成了,只不過中間斷了幾十年罷了。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中國流行音樂的不足正是如同世紀初一樣:如何與西方音樂接軌;如何找回自己,找回藝術創作的主體。
很顯然地,這個時期的"曖昧"表現在流行音樂的創作、傳播當中的急功近利行為。批量生產的口水歌的出現,商業動作當中的粗俗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流行音樂作為大眾文化的娛樂功能,使之成為另一種工具,就是賺錢,出名。
好在在"曖昧"的"霧里看花"的自足當中,還有一些人在堅持、在搖滾,在"時代的晚上"唱著"清醒"。


"曖昧"只是我的感受,它並不代表許多人的感覺。我也無法在短短的篇幅里仔細地梳理二十世紀的中國流行音樂,畢竟,現在還不是下結論的時候。當大眾在強大的電視、網路文化當中,喊出"沒有精品"的時候,我想"曖昧的中國"與"曖昧的中國流行音樂"應該讓我們反思,我們有反思的權利。同時,做流行音樂的人也得作好准備,"放開眼光,大膽拿來",什麼JAZZ、藍調、RAP、電子音樂,寫你想寫的,唱你想唱的。
中國的二十世紀流行音樂在世界范圍沒有什麼地位,一言以蔽之,是"曖昧"讓我們"狹窄",是"曖昧"使我們步人後塵,是"曖昧"使我們喪失創造力。什麼是"曖昧"?"曖昧"就是不明白。為什麼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③ 中國的流行音樂起源於哪個年代

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的爵士音樂。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一種由多民族文化匯集而成的爵士音樂。這種新興音樂,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聽眾的耳目,

④ 流行歌曲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流行歌曲來源
一.首先來說說:
1、流行歌曲的概念
流行歌曲是指與古典、正統的音樂不同的一種音樂形式,能夠讓城市中的大多數聽眾所接受,易於掌握,能使普通大眾都感興趣的音樂。這類音樂作品旋律清晰,音域適中,伴奏和和聲手法都非常簡易。
2.特點:
娛樂性,一般不具備很深音樂理論和技巧修養甚至根本沒什麼音樂知識的聽眾都能接受;
生活性,它直接宣洩人的情緒和感情;
通俗性,歌詞大多近似白話,而且表達的內容很貼近生活。
3.流行歌曲起源於歐洲主要為滿足城市大眾的業餘生活。隨交通工具的進步以及印刷工業的發展,流行歌曲開始普及並廣泛流行。傳到美國,融合了各種不同種族的音樂,在表演風格和技巧上有了新的變化和發展。到了二戰後,美國成為國際流行歌曲(流行音樂)的中心。60年代蔓延到世界各國,而且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聽眾,成為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
二、19世紀的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9世紀的流行音樂是以器樂為主的音樂形式,當時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華爾茲舞曲、進行曲和序曲等器樂作品。
1.華爾茲——來源於德國民間舞蹈
19世紀中葉,一種源於德國民間的華爾茲舞走進城市舞廳,它與宮廷舞蹈風格完全不同。舞曲屬慢三拍或快三拍形式,節拍強弱分明,突出第一拍的重音,節奏清晰,表現出外露熱情的情緒。華爾茲的流行,使人們對舞曲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需要更多新穎動聽的音樂作品來滿足其要求,許多作曲家轉向寫作舞曲。圓舞曲創始作家約瑟夫·蘭納、「圓舞曲之王」約翰·斯特勞斯是傑出的舞曲作家,他們的《藍色的多瑙河》《多瑙河之波》等世界名曲至今仍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2.波爾卡——來源於波西米亞民間舞蹈
1840年左右,來源於波西米亞的波爾卡以較快的速度在城市流行。它與華爾茲不一樣,多用較快的二拍子形式,節奏明快,富有跳躍感。
3.探戈舞——來源於阿根廷民間舞蹈
1900年左右,起源於阿根廷民間音樂舞蹈形式的探戈舞開始傳入歐洲,雖遭到一些貴族的敵視,但未能阻止探戈舞的普及和發展,相反起了迅速推廣的作用。
探戈舞是一種二拍或四拍的雙人舞,因受美國黑人音樂的影響,在伴奏中使用切分節奏,給人以頓挫之感。
二、20世紀40年代以前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布魯斯
由美國黑人創造,流行於19世紀初的美國社會的流行音樂。「布魯斯」的意思是「哀怨、憂郁的」,採用一種慢4/4拍節奏,歌詞多半是傷感、哀愁的內容,在曲調上b3和b7音及滑音效果。布魯斯是聲樂曲,主要在黑人社會流傳,20世紀20年代進入美國白人社會,成為白人社會流行音樂的主流。《我已窮極潦倒》。
2.爵士音樂
爵士樂是流行音樂領域影響最大,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形式,它作為美國的一種流行音樂對世界影響之廣、之深、之久是任何其他流行音樂與民間音樂不能與之匹敵的。
「爵士」原是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位黑人音樂家的名字,爵士樂起源於美國黑人。
爵士樂保留了布魯斯音樂的風格其演奏很大部分是模仿布魯斯的歌唱風格。其特徵:a. 它是一種喧鬧的、強調節奏的器樂曲。在節奏上採用切分音效果,形成一種令人想離開地面而跳動的輕松感;b. 它是一種即興演奏形式,樂隊以小型樂隊形式出現。
爵士樂的發展,經歷了20年代的「熱」爵士樂,30年代的搖曳爵士樂,40年代末的「冷」爵士樂。
三、50年代以來的流行音樂形式及特點
1.50年代的搖滾樂
搖滾樂是由一位叫普雷斯利的歌星開創的,搖滾一詞出自一首黑人歌曲。它是一種以黑人中流行的節奏與布魯斯綜合而成的音樂形式。這種演奏非常喧鬧,節奏很重,而且帶有挑釁性。搖滾樂的代表樂隊有甲殼蟲、滾石等。
2.60年代的搖擺樂
搖擺樂的背景是反對侵越戰爭,反對種族壓迫和種族歧視。在音樂上最初沒有明顯的特點,它借鑒了布魯斯、爵士樂等音響,在演奏中體現了不同風格。其特點:a. 音樂素材主要來自鄉村音樂和布魯斯,在演奏時充分利用擴音器產生的效果,造成失真的音響;b. 節奏部分主要以鼓為主,擊奏出強烈的重拍;c. 歌曲內容大部分是涉及反對侵略戰爭,反對種族歧視;d. 在舞台上充分利用燈光技術,造成非常熱鬧的氣氛。
3.70年代的迪斯科
迪斯科原意為唱片夜總會,它是一種具有強烈而單一節奏的跳舞音樂,沒有強弱交替的重拍,具有一種輕快跳躍的感覺。迪斯科每分鍾固定125拍。
迪斯科音樂從1974年以後開始進入極盛時期,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青年和舞迷;首先在英、美流行,以後遍及世界各國。
第三節 流行音樂對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影響
20世紀30—40年代,美國的布魯斯、爵士樂曾在我國一些租界紅過。但流行音樂真正在中國普及還是近10年的事,從萌芽到普及、發展的速度非常驚人。
80年代是港台流行歌曲傳入大陸,同時美國搖擺樂也傳入我國。其後我國音樂工作者相繼創作了我國自己的流行歌曲。80年代末期「西北風」的流行標志著中國流行音樂開始走向成熟。
流行音樂在發展中往往出現兩種情況:首先,當新的音樂誕生時,往往會遭到社會上正統觀念和保守勢力的反對,但由於受到廣大聽眾的歡迎,各種偏見也就自然消失,被社會所承認。其次,流行音樂在發展中由於商品化的趨向日益擴大,一些出版商和歌星們為了盈利的目的,出版、製作、表演一些格調不高的節目,使流行音樂與黃色音樂混在一起。因此,我們在欣賞流行音樂時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⑤ 中國各個時代的流行音樂

「四大天王」90年代代表

「中國唱片百周年展」開幕典禮中民政事務局主席助理秘書長馮浩賢、香港音樂匯展籌委會主席吳雨、中國唱片總公司總經理趙大新、國際唱片業協會主席洪迪等,連同潘迪華、汪明荃、草蜢、李克勤、容祖兒等歌手主禮,各歌手更捐出具紀念價值的個人珍藏放入展櫃內,潘迪華有60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汪明荃捐金針獎、克勤是一張18年前的黑膠碟,「草蜢」是有親筆簽名的最新演唱會DVD,容祖兒是99年推出的首張EP。

展品中代表了不同年代的樂壇,90年代的表表者該是「四大天王」的華仔、城城、學友和黎明,其中華仔拿出演唱會穿過的「龍袍」、學友有「雪狼湖的造型服」、城城是演唱會著過的頭盔和閃鞋,還有他們的唱片等,反見黎明和天後鄭秀文只捐出一張簡單的演唱會海報和一隻CD,支持程度顯然不及其他三位天王。

已故歌手展品更珍貴

梅艷芳展出的皮褸和唱片等全是歌迷提供,其家人未有參與。大會負責人黃志淙有口難言說:「好多復雜原因借唔到,大家都明啦,都有問過劉培基借阿梅的衫,對方話不是時候。」

其他對樂壇有貢獻的已故藝人,包括張國榮憑《風繼續吹》僅有的一張金唱片,因其後哥哥所得的皆是白金唱片,這是張國榮生前的珍貴品,每次搬屋後都會放置在書房;羅文的展品是向其姐及沙田文化歷史博物館借出,現場還有陳百強和黃霑的琴譜和曲譜手稿;家強提供哥哥家駒的兩支結他等。

黃志淙希望藉著今次活動引起政府關注,安排這些有紀念價值的物品放置在博物館。

阿姐選擇金針獎,覺得這是屬於個人音樂唱片路上的成績,努力了40年才獲認同,從而希望鼓勵後輩歌手亦努力去發揮所長,阿姐對今次展品相當感興趣,不忘帶備相機拍照留念。草蜢捐出近期演唱會DVD,認為此匯聚草蜢20年的精華,他們更在師傅阿梅的展品前拍照留念。

==========================

樂壇珍藏品見證百年風雲

2006.03.23 成報

「中國唱片百周年展」前晚於會展正式揭幕,現場展出超過二百件百年來的珍藏,包括不同時期的唱片,有代表性歌手的手稿、舞台服飾、樂器等。<采訪>丘紅 <攝影>吳國明

前晚的開幕典禮邀來潘迪華、汪明荃、草蜢、李克勤、容祖兒等歌手出席,各歌手更捐出個人珍藏,潘迪華捐出60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阿姐選擇了金針獎、克勤挑選了18年前推出的黑膠碟,草蜢是親筆簽名的「我們」演唱會DVD,Joey是人生推出的首張EP。

展品中分成不同的主題,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培達贏得的銀熊獎及學友在蒙地卡羅贏的獎項,而「四大天王」均捐出不少私人物件,包括《雪狼湖》的造型服、城城拍唱片封面的頭盔和水晶舞鞋,Leon只捐出一張海報。而張國榮憑《風繼續吹》僅有的一張金唱片,這是哥哥生前最珍貴的獎項,羅文的展品則是由其姊及沙田文化歷史博物館借出,以及家強借出哥哥家駒的兩支結他等,而阿梅展出的皮褸和唱片都是歌迷珍藏,希望藉今次活動引起政府關注。

====================

大公報報道:

「中國唱片百周年展」開幕典禮,前晚假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出席揭幕典禮包括:民政事務局主席助理秘書長馮浩賢、香港音樂匯展籌委會主席吳雨、中國唱片總公司總經理趙大新、國際唱片業協會主席洪迪、歌手潘迪華、汪明荃、草蜢、李克勤、容祖兒等。一眾歌手們相繼捐出一些具代表性的展品,放進時間廊,包括:潘迪華有六十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阿姐捐出金針獎、克勤是一張十八年前的黑膠碟,草蜢則是親筆簽名的最新演唱會DVD,祖兒是九九年推出的首張EP。

逾二百展品

展館內,共收藏逾二百件珍藏展品,當中不乏具代表性歌手捐出的珍藏,有九十年代「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黎明的物品。華仔捐出演唱會穿過的龍袍、學友捐出《雪狼湖》的造型服、城城捐出演唱會著過的頭盔和閃鞋,反觀黎明捐出海報,就欠心思。而幾位已故的紅歌手,包括:梅艷芳、羅文、陳百強、黃家駒、張國榮,透過他們的親友,大會亦收集了他們的珍藏品作展覽。當中有阿梅的皮褸和唱片、「哥哥」《風繼續吹》僅有的一張金唱片,繼這張金唱片後,「哥哥」所得的全都是白金唱片,所以這張金唱片對「哥哥」來說是很珍貴,每次他搬屋都會將這張金唱片放在書房內。而陳百強和黃霑的手稿琴譜和曲譜亦是展品之一,還有家駒生前用過的兩支結他等。其餘較具特色的展品,包括:二次大戰前出版的曲集、畫報,戰後面世的唱片,不同年代著名歌手的舞台服飾和樂器等。

===================

SUNDAILY REPORTS:

由「香港音樂會展」籌委會舉辦的《中國唱片百年展》前晚揭幕,請得潘迪華捐出60年代推出的首張唱片、汪明荃捐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草蜢捐《我們的演唱會》DVD、李克勤捐18年前推出的黑膠EP,以及容祖兒捐99年處女EP,放入一個專櫃

⑥ 介紹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時期,謝謝!

第一發展階段:1917-1936年(上海時期)

從中國流行音樂先軀黎錦暉先生從事音樂活動算起,中間以其封建的明月歌劇社為線索,先以兒童歌舞劇如《三蝴蝶》、《麻雀與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憐的秋香》、《寒衣曲》等開始,繼而創作了中國第一批家庭愛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本期終止於明月歌劇社音樂團體的解散,眾歌星大都進入電影界為止。

此期的演唱風格不甚優美,常用類聲喊叫的唱法。

代表歌星有黎明輝、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笳、嚴斐、英茵、徐粲鶯、蔡一鳴、錢鍾秀、張仙琳等。

作曲家有黎錦暉、嚴工上、許如輝、任光等。

詞作家有黎錦暉、高天棲、安娥、王乾白、魏如晦等。

第二發展階段: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時期)

本期從周璇進入電影界後,在影片《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兩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傳遍全國。由她開創一代歌風影響整個中國歌壇,這種風格可形容成婉轉、輕柔、鬆弛、甜美。但音量、力度都不大。

此期歌壇整個情況是沒有歌舞表演團體表演。專門靠灌唱片和電台播音來演唱的歌星是少數,大多數歌星都以拍電影為主,演唱電影插曲的影歌雙棲形式出現。本期到共和國成立後,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轉移到香港發展為止。

代表歌星有周璇、白虹、龔秋霞、姚莉、嚴華、姚敏、張翠紅、李麗華、白光、李香蘭、張帆、黃飛然、黃源尹、吳鶯音、歐陽飛鶯、梁萍、逸敏、屈雲雲、金溢、白雲、鄧白英、佩妮、張伊雯、韓菁清等。

作曲家有黎錦光、陳歌辛、姚敏、嚴華、李厚襄、嚴折西、嚴個凡、梁樂音、陳瑞禎、劉如曾、嚴工上、劉雪庵、賀綠汀、張簧、張昊等。

詞作家有吳村、陳棟蓀、李雋青、范煙橋、田漢、葉逸芳、張准、魯旭、包乙等。

後期:1950-1969年(香港時期)

本期從姚敏、姚莉兄妹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轉移到香港發展開始。最初還是以影歌雙棲為主,隨時間推移,靠演唱和錄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影片中不是由演員本人唱插曲,請專業歌星配唱的情況也多起來,但仍無明顯有影響的歌舞團體表演。

演唱風格無太大變化,輕柔曼妙的特點有所減少,趨向於自然、平淡。另外由於白光的影響,以低音域演唱,具有中音特色的歌星增多;用西洋傳統發聲方法演唱或更多借用西洋傳統發聲技巧的歌星也增多了,這是受到李香蘭的影響。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國語流行歌曲在香港漸趨衰落,粵語歌曲中興,在歌壇上占據主導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許冠傑。

本期主要代表歌星潘秀瓊、崔萍、張露、葛蘭、劉韻、顧媚、席靜婷、潘迪華、董佩佩、蓓蕾、夏夢、石慧、江岩、楊光、石林等。

作曲家有黎平、楊龍、勵鳴、王福齡、周藍萍、顧嘉輝、黃露、夏端齡(日本作曲大師服部良一)、江適、葉純之、草田、於粼等。

詞曲家陳蝶衣、陶秦、易文、盧一方、司經明等。

第三發展階段:1970-1981(台灣時期)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期,台灣的流行音樂逐步發展起來。取代了國語流行歌曲漸趨衰落的香港歌壇的位置。其標志是謝雷一曲《曼麗》、姚蘇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紅遍東南亞,奠定了台灣流行歌壇的領先地位。

之前,台灣歌壇所演唱的歌曲有漢族及各少數民族民歌(包括閩南語歌曲);上海時期和香港時期的國語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響的創作歌曲。後來逐步創作出處於上海時期流行歌曲與現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間具有自己特點的時代曲。這種風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漸趨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台灣曾出現過著名的校園民歌運動。由學生首先發起創作、演唱,影響深遠,以至波及到香港及內地歌壇。直到八十年代前期,才匯入了流行音樂,融合在一起發展,為流行音樂注入了新鮮血液。

⑦ 我國流行歌曲從哪一年開始流行起來了

中國第一復首流行世界的制歌曲,也是世界上國外翻唱中國的第一首歌。。 大家已經聽慣我們翻唱國外經典歌曲了吧,可知道我們自己的樂壇也曾經輝煌過?最早在上海成立的百代公司,就培養了多名紅歌星,其中有大家熟悉的有一首歌,很多人大概都會哼唱吧,就是這首Rose Rose I Love You ,其實是國外歌星翻唱中國的作品,來聽聽吧,體驗一下音樂的魅力! [歌曲小檔案]四十年代,陳歌辛創作的「玫瑰玫瑰我愛你"不但走紅全國歌壇,二戰結束後,美國流行樂壇還有人把這首歌譯成英文Rose Rose I Love You,改編成爵士樂,出版了唱片及樂隊曲譜,流行於美國及世界各地,很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也是第一首在國際上流行的中國歌曲。今天我們聽到的是Frankie Laine演唱的版本。

⑧ 中國流行音樂發展歷史

一、流行音樂的起源與發展(一)流行音樂的定義。流行音樂(Popularmusic)是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於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於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亦稱「通俗音樂」。流行音樂,在這里我們或者說流行歌曲應該更加貼切,在內容上直面人生,貼近生活,注重感情的宣洩和交流,在形式上較短小精煉通俗上口,音域偏窄,易於流傳,已成為各國普遍存在的音樂體裁之一。(二)流行音樂發展的狀況。「流行音樂」的發源地是美國,它的基礎是黑人民間音樂,包括黑人的勞動歌曲、宗教歌曲「靈歌」(Spitiyusl)和舞蹈音樂。從流行音樂的淵源看,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了,如果從它成長到廣泛流行於歐美兩大洲算起,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19世紀下半葉南北戰爭以後,黑奴得到了解放,但是他們沒有土地,仍然過著極端貧苦的生活。有一些有藝術才能的黑人,或單個或幾個組成小組進入中小城市的咖啡店和酒館,以唱歌獻舞糊口,他們在歌唱中傾訴痛苦的生活遭遇,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或贊美愛情的堅貞或哀嘆失戀的憂傷,也有一些描寫日常生活帶有風趣的歌曲和舞蹈。久而久之,黑人音樂就廣泛......

⑨ 中國流行音樂的起始和發展

可參考這本書

中國流行音樂簡史(1917-1970 )
http://book.jqcq.com/proct/830279.html

孫蕤,本名孫思溥,中國流行音樂史研究者、收藏家,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特聘研究員。1936年生於遼寧開原,1960年畢業於沈陽葯科大學葯學系,退休前為大連醫科大學葯劑學教授。 自幼喜愛中國流行音樂,從少年時代,便開始收集音樂資料

1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史
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歷史。它產生於本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個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個高峰期。本文將以80年代為重點,簡單敘述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展概況。由於中國流行音樂在產生、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將涉及其他類型的歌曲創作情況。

一、中國現代創作歌曲的發端

中國現代創作歌曲約起始於清末至民國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國的創立所經歷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會變化。在此期間,西方資本主義文化逐步東漸,並與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既相沖突又逐步結合的態勢。當時已有直接借用外國歌曲的曲調填詞作為軍歌及學堂歌曲的現象,如:《中國男兒》(石更填詞)、《漢族歷史歌》(王引才填詞)等。這可說是西方音樂因素為我所用的開始。
中國初期的創作歌曲是自蕭友梅、黃自、青主、李叔同、趙元任等人開始的。
蕭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樂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問》、《卿雲歌》是他較著名的作品。他的作品雖有濃重的外國音樂的影響,但已開始注意吸收中國傳統音樂的因素。
黃自是受過系統的西方訓練的作曲家,在歌曲創作上的成就較高,《天倫歌》、《玫瑰三願》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趙元任的《賣布謠》、《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東去》、《我住長江頭》,陳嘯空的《湘纍》等等作品,都是現代創作歌曲初期涌現的優秀作品。
在這一時期,西方音樂文化通過留學西洋的音樂工作者介紹到我國,音樂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部分影響了民眾。同時,以大中城市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漸形成。這些都為中國現代歌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在現代創作歌曲的發端期,有兩個明顯的特徵已經出現,即一方面,大量採用或借鑒西方歌曲創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音樂,特別是民間音樂的基質也在創作中顯露出來。這種情況大體上規定了日後歌曲創作的方向。

二、中國流行音樂奠基人-黎錦暉

黎錦暉(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
黎錦暉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1927年,他創辦了「中華歌舞學校」,後又組建「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明月歌舞團」,並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並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黎錦暉青年時代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以保護兒童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為主題,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練、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導的學堂樂歌的傳統。同時,他又是運用民間音樂素材的能手。在這些兒童歌曲里,民歌、小調、曲牌等均成為創作的素材。在歌曲創作民族化方面,黎錦暉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繼兒童歌舞之後,黎錦暉轉入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雨》、《妹妹我愛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志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
黎錦暉轉入流行音樂創作並獲得了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已具備資本主義商業化都市的特徵,西方特別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現對流行音樂的需求。黎氏的流行音樂便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1928年,黎錦暉率「中華歌舞團」去香港、泰國、印尼、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迴演出,《毛毛雨》等流行歌曲即已與他的兒童歌舞一起成為主要節目。1929年,由於經費困難滯留於新加坡無法回國,他遂接受一家書局的訂貨,短期內編寫了一百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了16本歌集。《桃花江》、《特別快車》等歌曲即成於此時,大獲成功。
「明月歌舞團」是中國流行樂發展中一個重要團體。中國第一代歌星如周璇、白虹、嚴華,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姚敏都在這個團里。聶耳也是從這里走上音樂創作之路的。
1931-1936年間,黎錦暉還為《人間仙子》等十幾部電影配樂,其中的大部分插曲是流行歌曲。同時,他也搞舞廳音樂,把民間旋律爵士化。當時的「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大量錄制出版他的流行歌曲。
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洋舞曲節奏相結合。在當時,主要有探戈、狐步等。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的風格。上舉《毛毛雨》、《桃花紅》、《特別快車》等作品格調不高,有的相當庸俗,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當時即受到廣泛批評。聶耳就曾撰文斥責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起步之初並沒有走一條健康之路。除內容平庸外,音樂上的粗製濫造,演唱上的賣弄風情、嗲聲嗲氣都為其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處理流行音樂中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繫上的成功經驗是值得後人借鑒的。

三、救亡群眾歌曲創作及進步音樂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創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華事實造成民族危機感的空前高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批救亡歌曲。從而奠了我國歌曲創作的另一走向。
聶耳是救亡歌曲作家中的佼佼者。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所寫的30餘首歌曲絕大部分是廣為流傳的成功之作。《畢業歌》、《新女性》、《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是他在進行曲方面具有開拓性貢獻的作品。《飛花歌》、《塞外村女》等則是民歌風抒情歌曲中很有特點的作品。
在救亡歌詠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像《大刀進行曲》(麥新詞曲)、《到敵人後方去》(冼星海曲)、《游擊隊歌》(賀綠汀詞曲)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這一時期奠定的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日後稱為隊列歌曲)已表現出成熟的中國民族特點,如較少採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級進,富於抒情性等等。
與此同時,進步音樂工作者也介入了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如聶耳的《告別南洋》、《梅娘曲》、《鐵蹄下的歌女》,任光和安娥的《漁光曲》、《王老五》,賀綠汀的《四季歌》、《天涯歌女》(田漢光詞)、《春天裡》(關露、賀綠汀詞)、《秋水伊人》及劉雪庵的《何日君再來》(貝林詞)等都是為進步電影所作的插曲。
總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的歌曲創作除少數藝術歌曲外,大致可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另一支是以聶耳、冼星海等人為代表的群眾性歌曲。流行音樂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與西產大小調式化的兩種趨向,群眾性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及民歌為藍本,寫作上則有民歌化和進行曲化的兩種趨向。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群眾性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

四、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流行音樂和群眾歌曲創作

抗日戰爭期間,淪陷區的敵偽統治者十分重視流行歌曲的宣傳作用。偽滿時期,著名歌星李香蘭曾成為流行音樂的風雲人物。
李香蘭本為日本人,生於中國,本名山口淑子。戰後回到日本,入政界為日本參議員。她在抗戰期間受人利用,演唱了大量流行歌曲,如《滿州姑娘》、《戒煙歌》、《支那之夜》、《蘇州夜曲》等,均以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宣揚「東亞共存」為主旨,在當時產生過惡劣影響,激起了有良知的中國民眾的強烈反對。
當時活躍的中國流行音樂作曲家有黎錦光、陳歌辛、姚敏、梁樂音、嚴工上等人。其中影響最大的為黎錦光和陳歌辛。黎錦光的代表作有《夜來香》、《五月的風》、《瘋狂世界》、《采檳榔》等;陳歌辛的代表作有《薔薇處處開》、《漁家女》、《戀之火》、《高崗上》等等。
在這一時期,中國流行音樂沒有太重要的成就和發展。除技術上的某些進步外,整體風格沒有超過早期的格局。
總的來看,中國流行音樂從產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的發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條件下進行的。由於特定歷史環境的限制,它的發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帶有濃重的殖民地氣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軟弱;另一方面,由於不發達的社會經濟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數不多的小資產階級及市民階層。作品題材狹窄,製作技術粗糙。這決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必將經歷一條曲折的道路。
自抗日戰爭以來,以延安為中心的進步音樂工作者繼續沿著救亡歌詠活動的方向發展創作。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光未然詞)、鄭律成的《延安頌》(莫耶詞)、李劫夫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還有《軍民大生產》、《南泥灣》以及歌劇《白毛女》、《劉胡蘭》等作品的誕生都顯示出生氣勃勃的發展趨勢。進入解放戰爭時期,又出現了《解放區的天》、《山那邊好地方》、《咱們工人有力量》和《勝利進行曲》等優秀歌曲。

五、新中國建國後17年間的創作歌曲

隨著全國解放,群眾歌曲領域形成了一支陣容強盛的創作隊伍。自《歌唱祖國》到《我們走在大路上》,王莘、李劫夫、瞿希賢、傅庚辰等作曲家在進行曲創作中大獲成就,李劫夫尤為其中的佼佼者;晨耕、唐訶、生茂、傅林、遇秋、呂遠等部隊作家在新民歌創作上顯示了很強的實力;雷振邦、石夫則在少數民族音樂素材的運用上有獨到之功。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征》組歌、歌劇《洪湖赤衛隊》、《江姐》、《紅霞》等大型聲樂作品中的選曲也在群眾中產生了較大影響。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歌曲創作,特別是群眾歌曲的創作,呈現著良好的態勢。合唱、齊唱、獨唱、重唱、表演唱等體裁形式均有佳作。當屬我國歌曲創作的又一個繁榮時期。
這一時期仍以進行曲與新民歌創作為主,其中進行曲逐漸偏重於抒情性(如《一代一代往下傳》)。新民歌創作則有以民間素材變化發展(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和在民間音樂基礎上再創作(如《克拉瑪依之歌》)兩種趨向。此外,圓舞曲(如《我愛祖國的藍天》)、說唱歌曲(如《八月十五月兒明》)等方面也有不少佳作。以《毛主席,我們心中的太陽》(喬羽詞、沈亞威曲)為代表的頌歌類大型抒情歌曲發展成為獨具一格的體裁。各種風格的歌曲在民族化上都有明顯的成就。旋律或以中原地區的民間音樂為基礎,或以少數民族音樂為素材。配器或用民族樂隊,或用管弦樂隊,手法比較傳統。廣播電台是最主要的傳播媒介,群眾性集體歌詠是最普遍的音樂生活方式。
這一時期的歌曲演唱以民族與美聲相結合的唱法為軸心,產生了像賈世駿、馬玉濤、王昆、郭蘭英、郭頌、胡松華、呂文科等一批深受群眾喜愛的歌唱演員。這一時期的優秀歌曲作品多收集在兩集《革命歌曲大家唱》中。

完畢~!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時候流行流行音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