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傳統音樂學概論綜述

中國傳統音樂學概論綜述

發布時間:2021-02-11 13:24:10

A. 簡述中國傳統音樂的界定

「中國傳統音樂」是近現代的概念,由於對音樂類別的劃分存在著樂種與樂類之間的邊版緣性和交叉性,因而致使長權期以來對「傳統音樂」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著不確定性(即便這樣,也並不影響我們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總體理解)。查閱《民族音樂概論》(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一書說「民族音樂在它的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傳統音樂的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①這是個較為寬泛的界定,隨著人們對傳統音樂更深入地研究和認識上的進步,這種界定更加明確而細化。

B. 簡談中國傳統音樂500字以上,高一的內容就可以,拜託了

「中國傳統音樂
」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間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期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導迎及巡幸樂、宴樂。

C. 中國傳統音樂賞析

小調
(一)定義:
產生在群眾生活種的休息、娛樂、集慶等場合中,流傳最廣泛、普遍、形式較規整、表現手法較多樣,具有曲折、細致特點的民間歌曲。
(二)分類 吟唱調(兒歌 搖兒歌 叫賣歌 吟誦調) 搖曲 時調 舞曲
〈1〉吟唱調
定義:出於日常生活的實際需要而哼唱、實用性較強的民間小調。
特點:處於民歌的萌芽狀態、尚不成熟。
1、兒歌
定義:兒童在游戲、生活中唱的歌調。
內容:關於兒童的游戲、逗趣和在成長中的收獲體會等
特徵:曲調音域較窄、樂匯較單一、結構不很嚴謹、手法不多、但形象生動活潑。
譜例:〈花蛤蟆〉
2、搖兒歌
定義:是大人搖哄嬰兒入睡時哼唱的歌調。
特徵:音樂材料比兒歌多,歌調大多即興哼成,結構較散,唱詞內容簡單,形式自由,常用拖腔。
譜例:〈眠暖調〉上海松江
註:暖 別字 本意應該時小女孩的意思。
3、叫賣調
定義:大多流行城鎮,商販為招攬顧客,吸引人們注意而唱的歌。
特徵:歌調響亮,遠傳,旋律上揚,句末自由延長。
譜例:〈賣菜〉湖南 〈賣茶葉雞蛋〉 湖南
4、吟誦調
定義:是文人在念誦詩詞、古文時用的歌詞
特點:形式多樣,於方言語音音調結合緊密。
譜例:〈天凈沙秋思〉四川
〈2〉搖曲
定義: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吟唱的小調民歌
特徵:樂段結構完整,篇幅較小,音調節奏接近口語,音域一般不寬,節拍規范,形象表現較單純真實,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分類:長工訴苦歌 女兒訴苦歌 情歌 生活歌曲 嬉遊
譜例:〈長工苦〉上海 〈小白菜〉河北 〈青絲鳥〉浙江
〈綉荷包〉山東 〈打酸棗〉山西 〈懶婆娘罵雞〉河南
〈3〉時調
定義:在民間休息娛樂時唱的小調民歌
特徵:曲式結構規整嚴謹,功能清晰。邏輯性強,旋律音調和節奏變化形態較豐富,表現力強,常加用樂器伴奏。
典型曲調:孟江女調 鮮花調 剪定花調 對花調 無錫景調 綉荷包調
媽媽娘糊塗調
1、孟江女調:
其他稱謂:「春調、梳妝台、十杯酒、尼姑思凡」
流行地域:全國各地
基本旋律形態:zi 調式:四句體樂段,各句篇幅整齊,勻稱,落音分別謂商zi 羽 zi式典型的起承轉合式樂段結構。(孟江女十二月花名)
變體:〈十杯酒〉〈梳妝台〉〈哭七七〉〈綉花燈〉
影響意義:宣傳工具 成為戲曲、曲藝音樂中的曲牌。
2、鮮花調
又稱:茉莉花調
流行地域:遍及南北
基本旋律形態為四句體樂段,落音分別為zi宮羽zi起承轉合結構。
3、剪ding 花調
唱詞:四句為一段,第三四句大多相疊,第二句間與第三句後常又襯詞。
音樂:五句體。第一樂句常分為明顯地兩個相互對應的短句,第二句結構較寬,一般只唱一句唱詞,第三四句唱詞結構較緊,分別唱第二、三句詞,最後十襯腔重復句,每句落音宮 zi zi 宮宮
譜例:〈打西瓜〉河北 〈姑蘇。風光碼頭調〉江蘇蘇州
〈放風箏〉選段 河北 〈小看戲〉東北 〈丟戒指〉黑龍江
無錫景:〈無錫景〉江蘇 〈探清水河〉河北
綉荷包調:〈綉荷包調〉遼寧海域 〈走西口〉河北
銀扭絲調:〈探親家〉河北 〈會親家〉
媽媽娘糊塗調:〈媽媽娘糊塗調〉〈拉駱駝〉
〈4〉舞歌
譜例:〈龍船調〉湖北 〈黃楊扁擔〉四川 〈銅錢歌〉
(三)小調的特徵:

①小調的曲調具有流暢、婉柔、曲折、細膩的藝術特色。
②小調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根據旋律進行本身的內在要求,追求詞曲協調一致的均衡性和表現手段的靈活性。
③小調的結構大多以單曲體為基礎,講究結構內部的規整性和勻稱性。
④小調中的襯詞、襯腔定型化和規整化。

山歌(地區局限性大)
(一)定義:節奏自由、聲調高亢、具有自由抒發感情特點的民歌
(二)一般山歌
1、信天游
譜例:〈藍花花〉 〈橫山裡下來些游擊隊〉 〈腳夫調〉
2、爬山調 也稱酸曲(內蒙西部 山西西北部 陝北北部)
譜例:〈陽婆里抱柴嘹哥哥〉內蒙
〈三天里路程兩天到〉山西
〈想親親想在心眼上〉山西
〈毛葫蘆眼眼該叫哥哥怎〉山西
3、花兒
4、浙江山歌 流行地域:蘇南、浙江
譜例:〈對鳥〉浙江樂清
〈救命恩人共產黨〉
5、西南地區山歌
譜例:〈槐花幾時開〉四川
〈彌渡山歌〉雲南
〈趕馬調〉雲南
〈小河淌水〉雲南
6、〈1〉客家山歌
譜例:〈奧嗨〉廣東梅縣
〈新打梭鏢〉福建
〈打只山歌過橫排〉江西興國山歌

〈2〉放牧山歌
1、呼牛調
譜例:〈放牛呼聲〉浙江 〈江門牛歌〉廣東
2、遙唱山歌
譜例:
〈放馬山歌〉雲南
〈太陽出來喜洋洋〉四川
〈牽牛歌〉浙江金華
3、對山歌
譜例:〈牛歌對唱〉安徽
4、田歌 譜例:〈趕牛〉上海
〈3〉田秧山歌
1、江浙田山歌
2、巢湖秧歌
(三)山歌的音樂特徵:
1、坦率、直露的表現方法和熱情奔放的音樂性格
2、自由悠長的節奏節拍
3、高亢的曲調
4、曲式結構單純

D. 論述題,中國傳統音樂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勞動實踐和社會生活的人的歌曲,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直接反映了一方百姓的生活

E. 中國古代音樂史結業論文

有不止一篇,選擇其一給您,大約5000字

不過,希望您主要是借鑒,通過自己的思考,融會貫通,加以修改,增加屬於您自己的東西

=====================

關於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知識創新"的思考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作為一門
人文學科,面對新世紀「知識創
新」的學術潮流,如何尋求它的時
代定位,已經成為每一位新世紀
古代音樂史學工作者深入思考的
時代課題。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這一學科
的成熟與發展,是綜合文學、史
學、音樂學學科知識而實現的。如
黃翔鵬先生提出的「曲調考證」方
法及其成果就是以歷史學、文字
學、考古學、民族學、人類學和樂
器學、音樂形態學、古譜學、古音
韻學等多種知識資源的創造性運
用與整合為基礎的,其所表現出
的「知識創新」意識不言而喻。
筆者以為,面向21世紀的中
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發展,在「知識
創新」 的潮流中可能會出現如下
一些趨勢:
1.「知識更新周期」將會進
一步縮短。在21世紀人類文明的
發展進程中,歷史節奏將表現出
較前代越來越迅疾的趨向,生產
發展越來越迅速,經濟往來越來
越頻繁,科學發明越來越密集,歷
史節奏的這種急驟演進,是與知
識經濟時代生產關系諸因素的推
動分不開的。在這樣的社會背景
24 <音樂研究>季刊
中,新的音樂史學研究成果的生
產周期相應縮短,越來越多經歷
過重構的知識成果呼喚著社會的
檢驗;新的音樂史實的發展演變
也迫切要求得到描述和展示。劉
再生先生在論述20世紀中國古
代音樂史研究時曾有統計:「自
1922年第一部葉伯和的《中國音
樂史》誕生至本世紀90年代,中
國音樂史著作總共出版了四、五
十種之多,平均每兩年就有一部
著作問世。」①即使如此,目前我們
仍感到已出版的史著中所能囊括
的史學新成果還不敷應用之需
要。例如出版於1985年的《中國
音樂詞典》至今未能得以修訂,而
1992年出版的《中國音樂詞典•續
編》中的許多人物詞條,情況也已
經發生了許多變化,它們均已不
大適應當前的應用(近聞人民音
樂出版社已出資贊助該詞典的修
訂,我們期待新版《中國音樂詞
典》的盡早面世)。此外,在經過
20多年的學科發展之後,音樂史
學界該當有普遍吸納綜合創新成
果的史著問世了。
2. 隨著知識體系的立體化
發展,知識傳播途徑向著數字化、
網路化方面呈多元發展的趨勢。
迅速發展的網路技術可以使我們
在研究中產生的古代音樂史學成
郭樹群
果,立體化地快捷傳遍千家萬戶。
所謂立體化,是指成果的圖、文、
形、聲融為一體的電子展示方式。
那些以音樂圖像學、考古學、樂律
學、文獻學、民俗學、民族學交叉
研究而產生的音樂史學成果,如
今可以很容易地在網路上融合為
一種面貌全新的音樂學知識載
體,供人們利用。據已發表的我國
數字化圖書館技術信息,北京數
字方舟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關於
信息源加工、存儲、檢索的產品,
每分鍾可以全自動掃描錄入圖書
資料160頁(雙面),每天可處理
圖文50萬頁,而且採用了國際通
用的先進圖像壓縮技術。這對於
我們所期待的音樂學知識電子
化、立體化前景的實現,無疑充滿
了一種振奮的激情。在過去的日
子里,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古代音
樂史學領域已出現了一些很受歡
迎的電子讀物。例如王子初、馮光
生、韓寶強主編的《曾侯乙編鍾》
(光碟),修海林參與主編的《中國
古典音樂欣賞》(系列CD盤),方
建軍研製開發的《金石之樂:中國
音樂考古資料計算機管理系統》
(D劉再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
各不同— —20世紀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
《中國音樂學)1999年第4期。
資料庫軟體等。
3. 以文字為載體的文本教
材呈需求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面
向21世紀的音樂教育將向著全
社會的終身教育方向發展。各級
各類人才對音樂學知識的需求更
多地來源於各種不同類型的教科
書。為此中國音樂史學教材文本
的多樣化,將是音樂史學工作者
予以關注的。各種類型的音樂史
學課程教材,應當注意體現新的
特點。有人將其歸納為:(1)要體
現一種歷史的兼容性(即應充分
體現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音樂史
學領域已經達到的認識成果);
(2)要體現一種時代的涵容性(即
應涵容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提出的
新問題和獲得的新成果);(3)還
應體現邏輯的展開性(即應注意
以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念發展的
邏輯體系實現歷史與邏輯的統
一)。①
4.面對21世紀,「文化的整
合」、「知識的重構」恐怕是常議不
衰的話題。就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來看,在這種觀念的沖擊下,我以
為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仍然是應對
這種文化涌潮的重要方面。中國
古代音樂史學在我國人文學科的
大家庭中,無疑應屬於「年輕的一
代」,其具有突破意義的發展,當
在2O世紀8O年代以後,即許多
史家所認可的近代音樂史學發展
的「第三階段」。學科發展歷史的
淺近,使其作為一門學科的稚嫩
仍在所難免。因此,對於基礎理論
研究的深入拓展,就猶顯必要。例
如就中國音樂文獻學、「曲調考
證」一類研究而言,其創新和突破
都還存在著基礎理論研究尚顯薄
弱的問題。首先在中國古代音樂
文獻學學科範疇,雖已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進展,但在中國傳統文
獻學的框架體系內,如何突出音
樂文獻學的特點;在音樂文獻學
的學科理論研究,音樂文獻的編
纂、出版,音樂文獻的目錄、版本
研究等方面,都與中國傳統文化
中的文獻學研究存在著一定的差
距。就「曲調考證」的研究方法而
論,如果對於中國樂律學、中國古
代音樂、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研
究做的更系統一點,恐怕黃翔鵬
先生的研究也不會顯得那樣艱
難,以致發出愚公移山式的慨嘆:
「反正先生做不完的,學生接著做
嘛,我做不完還有下一輩⋯ ⋯」②
鑒於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這種實
際狀況,在「知識創新」的新世紀
里,中國古代音樂史學基礎理論
研究的拓展,恐怕還會出現蓄勢
增強的狀況。
面對21世紀中國古代音樂
史學的種種發展趨勢,史學工作
者能否具有應對能力,這也不能
不是我們通過回顧和展望而予以
回答的。
首先,我們看到在過去的一
個世紀里,特別是在世紀末的近
3O個年頭中,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工作者在守護傳統史學研究方法
的跋涉中,在新研究領域的開拓、
創新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以文獻資料類著作言,馮文慈先
生點注的《律學新說》《律呂精
義》,丘瓊蓀先生的《歷代樂志律
志校釋》(第一、二分冊)、蕭煉子
的《宋書樂志校釋》、王昆吾和任
半塘的《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詞
集》、金千秋的《全宋詞中的樂舞
資料》、吉聯抗先生的《中國古代
音樂論著譯著叢書》、修海林的
《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中國藝
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資料室編的
《中國音樂書譜志》《中國音樂研
究所藏中國音樂音響目錄》,郭樹
群、陳其射、王子初、李成渝合編
的《中國樂律學百年論著綜錄》、
還有尚待出版的《歷代樂志律志
校釋》(第三、四、五分冊)、《古樂
書鉤沉》《漢文佛經中的音樂史
料》《樂府詩集箋校》等等,它們勾
勒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的文
獻學框架。以研究成果類的專著
而言,王子初的《苟勖笛律研究》、
崔憲的《曾侯乙編鍾鍾銘校釋及
其律學研究》是直指中國古代音
樂史學重要難題的攻關之作;而
馮文慈的《中外音樂交流史》、陶
亞兵的《中西音樂交流史稿》、鄭
祖襄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
論》、修海林的《中國古代音樂教
育》則屬於填補空白的開拓性學
術著作;此外具有開拓意義的學
術專著還有丘瓊蓀的遺著《燕樂
探微》、李純一的《中國上古出土
樂器綜論》、吳釗的《追尋逝去的
音樂蹤跡— — 圖說中國音樂史》
等。王子初等主編的《中國音樂文
物大系》多卷本,則以新的音樂史
料系統為今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
支持。特別是新近出版的黃翔鵬
先生的《樂問》,更以時代的學術
創新風范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
「知識創新」提供了廣闊天地。同
時,我們還不能忘記托起這些重
要專著的則是數以千計的具有創
新意義的學術論文。它們共同構
成了21世紀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① 孫正聿《教材建設新理念》,《光明Et
報))2000年9月27 Et。
② 鄭祖襄《把「沒有音樂的音樂史」變為
有可聽作品的音樂史》,《中國音樂學)1999
年第2期。
2001年3月第1期25
「知識創新」的基石。
就學術的發展來看,雖然交
叉學科的發展為中國古代音樂史
學學術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
間,但作為一門學科的存在,卻不
能被學術發展趨於綜合的潮流所
替代或置換。近期,許多學者注意
到了這種傾向。鄭祖襄先生談到:
「中國古代歷史及其文化的獨特
性決定了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是一
門不可替代的獨立學科。」① 修海
林先生談到:「音樂史作為嚴格的
歷時科學,其主要的任務,仍然是
在歷時性的敘述中,依著縱向的
歷史發展脈絡,追溯古今,在久遠
漫長的文化變遷中敘述音樂的發
展。」② 馮文慈先生則在提及了解
我國古代音樂文獻時,要打開歷
史的視野,「對音樂文化的觀念持
有符合我國實際的辯證發展目
光,注意避免以現代的音樂文化
觀念切割歷史,特別是不能以現
代西方的音樂觀念來圈套我國歷
史。」固在這世紀之交的學術發展
中,這種學科的自主意識為中國
古代音樂史學的創新發展如何走
穩自己的路,起到了時代的定位
作用。修海林先生近期的文章《在
歷時中展開共時— — 為中國音樂
史研究開拓新路徑的感想》,使我
們對於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知
識創新」得到新的啟示。它要求中
國古代音樂史學工作者「隨時注
意到各個歷史時期的諸多剖面」;
要注意「音樂與社會的政治、經
濟、文化活動方面諸因素在共時
性文化空間中的相互影響和制
約」;而我們以往則「比較重視對
縱向發展的歷時性描述,以及揭
示其中的某種規律,但是對於歷
史上處於某一共同狀態下音樂生
26 <音樂研究)季刊
活剖面的分析,對其中某一類音
樂文化模式的研究卻用力不足。」④
顯然,這一新途徑具有以知識重
構為特點的創新意義。此外,項陽
先生近年的力作《中國弓弦樂器
史》,在文化人類學、文化地理學、
音樂考古學等不同層面上,營造
了中國弓弦樂器不同歷史時段共
時性的文化發展空間,中國弓弦
樂器歷時性發展的史實因此而更
為充實、豐富;洛秦先生主張音樂
史學與民族音樂學的溝通,為古
代音樂史學研究開拓了新的思
路;這些學者的努力都為中國古
代音樂史學的「知識創新」提出了
新的思考。
20世紀末葉,中國古代音樂
史學領域還經歷著研究人才的新
老交替過程。作為中國音樂史學
第三發展階段的見證人,我們看
到了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界前輩學
者楊蔭瀏以及吉聯抗、藍玉崧、夏
野、金文達先生以宏富的知識財
富,為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全部的
貢獻;我們也承受了黃翔鵬先生
閃爍著創新精神的學術甘露,並
令人震撼地目睹了他由於事業未
竟而難以泯滅的心靈之窗,也依
然在接受著尚健在的前輩師長惠
及後學的心靈滋潤;當然,我們也
經歷著新一代學術帶頭人崛起在
新的學術起點上的激動。如果說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領域第一代學
人的學術起步還是空谷足音,那
么第二代學人的努力就使得學科
建設及其成果具備了相當的規
模,而第三代學人的成長,則已處
於規模初具完備的專業教育體系
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具備
博士學位學習資格的第三、四代
學人已基本走出了單一師承關系
的教育途徑,相當一些人具有跨
學科研究的知識結構與能力,這
樣他們在知識結構上明顯地趨於
全面,在治學方法上則更為豐富。
特別是在經歷了90年代初商品
經濟大潮的沖擊,這一代學者相
繼尋找到自己恰當的社會定位,
他們的學術潛能正在良好的拓展
環境中孕育、催化。為此,我們有
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紀里,中國古
代音樂史學「知識創新」的良好前
景,正將由這一代學人描繪。正如
藍玉崧先生數年前講的「芳林新
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中
國古代音樂史學之林,將會在這
蔚為壯觀的新老傳承和交替中,
在群體的互為支持中,根深葉茂,
惠及人間。
(作者附言:本文不是中國古
代音樂史學研究成果的綜述,所
涉人物及成果是依思路所至而提
及的、本人認為能夠說明「知識創
新」論點的一些例證,偏頗或疏漏
在所難免,敬請學界同行指正。)
作者單位:天津音|樂學院
①鄭祖襄著<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
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墓)( 修海林『在歷時中展開共時—— 為
中國音樂史研究開拓新路徑的感想),<中國
音樂)2000年第2期。
③馮文慈《中國古代音樂文獻目錄概要
(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第3
期。

F. 中國傳統音樂與中國傳統音樂學的研究范疇有何不同

中國傳統音樂簡介: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
」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音樂」
則不僅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
」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間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期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導迎及巡幸樂、宴樂。

G. 1、什麼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國傳統音樂由哪些部分組成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由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組成。

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

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斯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導迎及巡幸樂、宴樂。

(7)中國傳統音樂學概論綜述擴展閱讀: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H. 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的思考題

:
附:一、本章學生參考書目
二、聽辯與分析曲目
圖片目錄
本著作參考書目
後記(節選)

I. 音樂學概論心得1500字

首先,通過藝術概論課,我了解了很多藝術方面的知識,音樂的,繪畫的,建築的,舞蹈的……知道了像外國音樂有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民族樂派、現代音樂等流派;中國畫重寫意,西方畫重寫實;希臘式建築,羅馬式建築,哥特式建築等風格上的不同……這些藝術常識。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一個網路書式的人,這很難,所以才要更努力。多了解些知識總是好的,雖然這並不會在物質上帶給我多大利益,但會讓我在精神上收獲頗豐。通過音樂,繪畫,建築,舞蹈都能看到一個人的小宇宙,看到芸芸眾生的不同,或聽或賞,便可在一個個藝術家的靈魂世界裡徜徉。音樂,繪畫……之所以能流傳千百年,想來是真切的感動了太多人,這感動歷久彌新,穿越國界,穿越種族,穿越時空,今時今日魅力依舊,並將被歷史永遠銘記。有時你看到一幅畫,會有似曾相識的親切,有時你聽到一首歌,會有命中註定的驚嘆,這就是藝術帶給我們的感動。很難用言語去描述,你只是心裏面無比清楚地知道就是它。我享受如此奇妙的際遇,不知道下一刻那一首歌,哪一幅畫會把你的心擊中,因為未知,才期待。
課堂上老師展示了很多作品的圖片,我沒有全部記住,但有實實在在地記住了幾幅畫,看到的第一眼會在心裡感嘆好美,就像雨後清晨的泥土芬芳,夜幕時分的燈火璀璨,這份美好千金不換。除此之外,很喜歡視頻的形式,將聆聽音樂和觀賞建築、名畫結合起來,趣味加倍,我想這樣更能調動起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更重要的是知道了應該保護古建,愛護文物,去游覽觀光時,作為遊客不要在景點亂寫亂畫。把你的名字刻在建築上,你也不會因為這樣就能和它一起不朽。也真的希望各省市都能保護好當地的文化古跡。自然名勝,人文名勝都一樣珍貴。現代化的快節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短期內來看拆了古建,建高樓大廈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長遠來看卻是永久的損失。經濟發展可以慢慢來,穩中求進,文化古跡沒有保護好,想復原就太難了。不要讓今天做的決定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我想我們能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禮物從來都不是金錢,金錢總會有花光的一天,文化才是要代代傳承的。
其次,藝術,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美的享受,美的體悟。也許你沒有機會去聽音樂會,去看藝術展……但一樣可以追求生活細節的美,用愛美的心關照生活。木心先生曾寫過一首小詩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我喜歡的便是舊時人的這份誠誠懇懇,用心做事的生活藝術。時光是琥珀,耐心去打磨才能呈現它的光澤。
老師那天推薦的美術館的陶器展覽我去了,很巧做陶器的老先生也在。他坐在屋子的正中央,手邊是一個茶壺,一邊沏茶一邊和桌子對面的學生聊些什麼。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親切隨意的人,卻又自成一世界,安安靜靜地享受和自然在一起的時光,然後用手中的泥土將內心感知到的事物從無形化為有形。而我通過他的作品感受到的是一種力,就是自然的手。最喜歡的是那組象徵四季的陶器,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力的消長,浮沉。最強大的時候好像有東西會從陶罐里鑽出來,迸發的生命力讓人贊嘆,如夏,最微弱的時候像退潮後的海灘,絕大多數貝殼,行人的足跡都被潮水帶走了,但你知道它只是在醞釀下一次的爆發,似冬。我想畫家在畫畫,音樂家在寫詞作曲,建築家在雕刻,舞蹈家在編排舞蹈的時候,內心都是一樣的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但一定足夠靜,總要沉下心來細細思量。

J. 試論中國傳統音樂的主要類別及其基本特徵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專》,分為五大類:屬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傳統音樂學概論綜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