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音樂品味

中國音樂品味

發布時間:2021-02-11 19:37:05

1.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音樂是什麼樣的

我給認識的外國小哥們推薦我喜歡的獨立樂隊,他們都超愛(我姑且相信不是尬捧,我們已經過了那個客套的時期。尤其是搖滾吧,抒情類他們還好,畢竟聽不懂歌詞沒什麼感覺。好音樂哪有國界之分。

2. 什麼音樂很有品味

有品位的音樂很多,但是要看這音樂跟你合不合適,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女孩內子,可能因容為家境不好挺自卑的,在班上想盡辦法把自己裝裱的高大上,號稱自己喜歡中外的古典音樂,結果古箏古琴不要說聲音,就連樂器都長相都分不清楚,貝多芬跟莫扎特的作品張冠李戴,別人聽得都覺得可笑。

3. 淺析中國音樂之美

中國音樂之美

藝術與人文課程,希望學生藉著學習過程,建立藝術的人生觀,盼藝術融入生活,體驗藝術的美感與特質,關懷周遭的人文發展,並快樂的學習,進而發揮潛能,創造、共享、貢獻一己之力,讓新時代充滿高度人文藝術的氣息。

由於西方文明的巨大影響,使得我國音樂全盤西化,大家忽視我國傳統音樂的貢獻及發展,導致中國傳統音樂的沒落,從家庭、學校、到社會,接觸的機會甚少,又怎能領略其中之美,更遑論「發展」了!

人類的基本需求相同,不論物質或精神,有著相似的活動原則。從早期的祭天敬鬼,到現代的科學文明,

可以看見人類為[需要]做的努力。我們無須替文化評高下,但值得去細心品味各類文化的風格特色,因為情感的交融是快樂而滿足的。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需要,雖然因各民族地域的不同,音樂展現了不同的形式、內容、曲趣,但人類擁有相同的聽覺及情感,對音樂藝術難以抗拒,甚至感動、追求、模仿、再創、珍藏、共享。

我國音樂,自古來就豐富多采,讓我們一同遊走這條流動不歇的歷史長河,一同踏著這份美,轉揚五湖四海,傳承千秋萬世。

邱文苑

源起與發展

初民以歌舞事神。巫〔女〕覡〔男〕精於歌舞。

占卜祭祀時,他們裝神弄鬼,且步且歌,娛神娛人。

求雨,跳[雩]舞。

驅鬼逐疫,跳[儺]舞。

男女歡愛,跳[萬]舞。

黃帝時,命玄女造[夔鼓],並親作[清角]樂舞,

與蚩尤作戰.聲振千里,令人喪膽.

當時盛傳的民歌,是[彈歌].

(斷竹 續竹 飛土 逐肉)

相傳伏羲作[瑟],神農作[琴],倕作[鍾],無句作[磬],女媧作[生簧],燧作[竽],夷作[鼓].

原始社會的音樂,主要以歌舞方式反映生活,歌功頌德,以樂舞建立社會、政治、經濟、教育的形象,有象徵的意義。
http://163.20.173.1/~t88fh163/wun%20%20%20shian/02.htm

4. 中國人音樂品位怎麼這么差啊!

因為市場亂,還有我國文化底蘊低(文革開始),唐代文化沒有很好的傳承,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容易被它文化入侵,綜藝市場亂搞。為了錢而搞得藝術能活多久,中國這個圈子跟世界比,小多了。

5. 求:中國音樂的各個時代特點

(前221—公元960)這段歷史將近1200年,它同樣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一時期包括秦、兩漢、三國、晉(前221—公元420年),後一時期為南北朝、隋、唐、五代(420—960年)。兩個時期的共同特點是:歌舞大麴是音樂的主要形式。它們的區別則在於:前一時期漢族音樂是主要的音樂成份,後一時期經過歷史上空前的中外各族音樂大交流而達到了歌舞音樂的峰巔。 秦立國很短,只有14年時間,但它卻並不是過渡性質,而是開創性質,漢只是承襲秦的制度而已。在音樂上,漢就承襲了秦創立的樂府機構。秦代管理音樂有兩大機構。其一是「太樂」,從屬於「奉常」,「奉常」是掌禮的,所以「太樂」是管的禮儀音樂。另一就是「樂府」,從屬於「少府」,「少府」的職能是搜羅全國各地的物品供皇帝揮霍,所以「樂府」也就是搜羅各地有特色的歌舞供皇帝精神享受的機構了。 樂府在漢武帝時(前140—前87)受到格外重視,也得到了很大發展,搜集了「趙、代、秦、楚」(相當於今天陝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廣大地區的民歌,又請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等數十人創作詩賦、歌詞,由李延年作曲。李延年是富有音樂傳統的中山地方的人,父母兄弟都是從事音樂工作的伎人。李延年因為善舞的妹妹受漢武帝寵幸而被封為「協律都尉」,這是個不見於常設職位的臨時封贈,但李延年在這個職位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音樂才智。所謂「協律」,指音樂的創作和演出,李延年善作曲,也善改編新曲,人們稱他的音樂是「新聲」、「新聲曲」、「新變聲」。 從漢武帝時開始,樂府越來越龐大,起初宴會娛樂,不過歌童歌女70人演唱,另有樂隊伴奏,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到後來樂府屬下已有八百多人,所以到公元前7年,就不得不取消樂府,但被裁撤的卻大都是各地的演唱演奏人才,剩下的小部分則被分配入「太樂」,改從事雅樂活動。但二百年間,尤其是漢武帝以後的一百年間,樂府的影響是極大的,後代雖無樂府的名目,但基本上有著相應的建置,而且後代把與樂府搜集的歌謠相似的歌體也都稱之為「樂府」。 樂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相和歌」本是民間的無伴奏「徒歌」,往往一人唱,幾人和,在這個基礎上加絲類、竹類樂器伴奏,也就是「絲竹更(交替)相和」,就稱為「相和歌」。絲竹類伴奏樂器有琴、瑟、箏、琵琶、笛、笙、篪,而由歌唱者敲節鼓統一節奏。相和歌的結構形式比較多樣,既可以一曲到底,不分段落,也可以分兩個以上段落,每個段落稱為一「解」。結構較為大的,後來也稱為「大麴」,「大麴」有時前面有相當於引子的「艷」段,後面有尾聲性質的「趨」或「亂」段。這樣的結構形式,已可表現比較復雜的內容或情感。相和歌已明確有幾種不同的調高,並記明哪首樂曲屬哪個調,我們雖然從秦以前的樂器和文獻記載上知道,早就有調高不同的現象,但那時卻沒有調名。確立調名,是相和歌中才有的。相和歌的五個基本調名叫平調、清調、瑟調、楚調、側調。其中前面三調在晉以後為清商樂專用,又稱「清商三調」。 平調以黃鍾為宮,所以平調就是正調的意思,也就是基本調。瑟調和清調,分別是平調的下四度和上四度調,它們是在樂器上最易轉換的近關系調。但是在笛上,這三個調的名稱並不相同。平調,笛上稱正聲調;瑟調,笛上稱下徵調;清調,笛上稱清角之調。以正聲調為標准,其它調的宮音相當於正聲調的什麼音,就叫什麼調。詳見下表: 律名 階名 調名黃 鍾 大 呂 太 簇 夾 鍾 姑 冼 仲 呂蕤 賓 林 鍾 夷 則 南 呂 無 射 應 鍾 平調(正聲調) 宮 - 商 - 角 - - 徵 - 羽 - - 瑟調(下徵調) - - 徵 - 羽 - - 宮 - 商 - 角 清調(清角之調) 徵 - 羽 - - 宮 - 商 - 角 - - 清商樂是相和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東晉政權南遷(4世紀初)以後,南方的音樂隨著有了更顯著的地位。地處長江下游的吳地歌曲在戰國時本就有名,稱為「吳」,現在則被呼為「吳聲」;長江中游早就出名的「楚聲」在新的時代叫做「西曲」。它們都是在原地新發展起的聲樂,不能理解成舊調新唱。吳聲、西曲和南遷後帶來的以北方民歌為主的相和歌合流,當時給了個新名字,就叫「清商樂」,也簡稱「清樂」。吳聲、西曲都是短小的歌曲,一般為四句,有時在前面加一引子,或後面加一尾聲,稱為「和」或「送」。和相和歌的「艷」、「趨」(「亂」)不同的是,相和歌的這些段落有時並不歌唱(估計應為器樂段落),吳聲和西曲則一律是歌唱的,而且多半是合唱。

求採納

6. 中國音樂的特點

簡明朴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

中國民歌的特點

1、和人民的社會生活有著最直接最緊密的聯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眾,是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意志,願望而創作的,在過去,勞動人民被剝奪了掌握文化的權力,不識字,更不懂譜,但卻用口口相傳的方式編唱自己的歌曲,以滿足生活的需要。

2、民歌是經過廣泛的群眾即興編作,口頭傳唱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無數人的智慧結晶。(民歌的創作過程和演唱過程,流傳過程是合而為一的,在傳唱過程中即興創作,在編制過程中演唱流傳)

3、民歌的音樂形式具有簡明朴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的特點。

(6)中國音樂品味擴展閱讀:

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一、勞動歌

勞動歌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採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奏的民歌。它是一種由體力勞動直接激發起來的民間歐謠。

二、時政歌

時政歌是人民有感於切身的政治狀況而創作的歌謠。

三、儀式歌

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的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民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民歌_中國國情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中國民歌

閱讀全文

與中國音樂品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