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音樂家
陽春白雪出盲臣:師曠
師曠,名曠,字子野,晉國著名音樂家,大約生活時期在公元前572-532年,晉悼公、晉平公執政時期。師曠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為晉大夫,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師曠音樂知識非常豐富,不僅熟悉琴曲,並善用琴聲表現自然界的音響,描繪飛鳥飛行的優美姿態和鳴叫。聽力超群,有很強的辨音能力。漢代以前的文獻常以他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在明清的琴譜中,《陽春》《白雪》《玄默》等曲皆為師曠所作。
傾國傾城佳人曲:李延年
李延年,?至約公元前90年,漢武帝時造詣很高的音樂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樂,都是以樂舞為職業的藝人。李延年不但善歌習舞,且長於音樂創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穎高超,且思維活躍,他利用張騫從西域帶回《摩訶兜勒》編為28首「鼓吹新聲」,用來作為樂府儀仗之樂,是我國歷史文獻上最早明確標有作者姓名及樂曲曲名,並用外來音樂進行加工創作的音樂家。後稱他是奸佞之臣確是無中生有。
七賢絕唱廣陵散:嵇康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善於音律。創作有《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合稱「嵇氏四弄」,與東漢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隋煬帝曾把「九弄」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一。其留下的「廣陵絕響」的典故被後世傳為佳話,《廣陵散》更是成為我國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聲無哀樂論》《與山巨源絕交書》《琴賦》《養生論》等作品亦是千秋相傳的名篇。
五旦七聲初定律:蘇祗婆
蘇祗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樂家,琵琶演奏家。蘇祗婆曾從其父那裡學了西域所用的「五旦」「七調」等七種調式的理論,他把這種理論帶到中原,當時的音樂家鄭譯曾從蘇祗婆學習龜茲琵琶及龜茲樂調理論,創立了八十四調的理論。蘇氏樂調體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樂二十八調的理論基礎,是我國古代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漢民族樂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琵琶也因此大盛,成為我國主要的民族樂器。
八音轉調定唐風:萬寶常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善彈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品有《樂譜》。萬寶常最先注意到蘇祗婆七聲之說,在對琵琶的探索中有了突破性的發現。他奉詔制定禮樂,曾以自製"水尺律"為標准調制樂器,並自撰《樂譜》六十四卷,具論"八音旋相為宮之法,改弦移柱之變,為八十四調,一百四十四律,變化終於一千八聲"等樂律理論。他所制定的這套宮廷樂器對後世的俗樂產生重大影響,他的樂律理論雖然在隋朝並不受重視,但對唐代定律具有啟迪作用(缺圖)。
盛世霓裳羽衣舞:李隆基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唐玄宗,他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音樂家。精通琵琶、橫笛等絲竹樂,尤喜擊羯鼓,稱之為"八音之領袖"。他擅長演奏羯鼓和橫笛,創作改編了《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樂機構教坊、梨園。
歧王宅里尋常見:李龜年
李龜年:唐代樂師,梨園樂人中的佼佼者。他演奏的吹管樂器篳篥技藝高超,很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奏,並且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當時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藝天賦,李彭年善舞,李龜年、李鶴年則善歌,李龜年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他們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
宋詞獨留自度曲:姜夔
姜夔:宋代音樂家、詞人,別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凄涼犯》《白石道人歌曲》等。他的詞集《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並注有旁譜,琴曲《古怨》中並註明指法,是流傳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詞和樂譜合集的寶貴資料。正是由於他保存了17首樂譜,因而在音樂史上地位重大。
首創十二平均律:朱載堉
朱載堉:明代樂律學家、歷數學家。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朱載堉是中國樂律學史上的集大成者。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等書。《樂律全書》總結了前人的樂律理論,並加以發展,首創了「新法密率」的樂律理論,即「十二平均律」。
附:其他著名音樂家
除了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留下重墨的上述十位音樂家外,中國古代還有一些沒有提到的知名音樂家,他們或多或少對中國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由於知道涉及面的關系不能一一列舉,在此,以附錄形式介紹孔子、蔡琰等等。(圖為念奴)
⑵ 中國古代有哪些音樂家
http://www.ls800.com/dealer/articledetail.asp?aid=2191
http://bbs.8see.com/redirect.php?tid=1180&goto=nextnewset
http://home.ied.e.hk/~s0271627/musician.html
⑶ 中國古代最早的音樂教育家是
在 國的音樂史上,有不計其數優秀的音樂家。其中夔稱得上是 國歷史上內有書可尋的最容早的音樂教育家。
夔的活動時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當於 國傳說中黃帝和堯舜禹時代的後期。夔生活在荒僻邊緣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後受到舜的賞識提拔為樂官,主理樂舞之事。
《尚書》記載,舜帝讓夔掌管樂舞,教導年輕人。夔就敲起石磬,讓大家扮成百獸邊歌邊舞。夔不但是氏族樂舞的組織者和指揮者,而且有高超的音樂演奏才能,編導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樂舞《簫韶》。
相傳這部樂舞一直流傳到1000多年後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孔子聽後贊嘆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由此可見,夔的音樂才華非比尋常。
⑷ 我國古代著名音樂家
伯牙:古代傳說人物,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相傳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回》是他的作品。答
師曠:春秋時代晉國音樂家,相傳《陽春》、《白雪》、《玄默》三操是他的作品。
嵇康:三國魏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單樂家,以所彈《廣陵散》知名。
雷海青:唐代著名宮廷藝人,精通琵琶,因反對安祿山被支解示眾。
李龜年:唐代宮廷樂師,作《渭州曲》。
董庭蘭:唐代古琴家,以善彈《胡茄十八拍》的兩種傳譜著稱。
姜夔: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有《律呂新書》等音樂著作。
朱權:明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和古琴家。論著有《神奇秘譜》、《太和正音譜》等數十種。
王玉峰:清末民間盲藝人,以「三弦彈戲」模仿譚鑫培、龔雲甫等京劇名演員唱腔知名。
華彥鈞:現代民間音樂家,人稱「瞎子阿炳」。所作《聽松》、《二泉映月》、《寒春風曲》等二胡曲最為依妙。
⑸ 中國古代最早的音樂教育家是誰
在 國的音樂史上,有不計其數優秀的音樂家。其中夔稱得上是 國歷史上有書可專尋的最早的音樂教屬育家。
夔的活動時期在公元前2179年左右,相當於 國傳說中黃帝和堯舜禹時代的後期。夔生活在荒僻邊緣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音樂才能,後受到舜的賞識提拔為樂官,主理樂舞之事。
《尚書》記載,舜帝讓夔掌管樂舞,教導年輕人。夔就敲起石磬,讓大家扮成百獸邊歌邊舞。夔不但是氏族樂舞的組織者和指揮者,而且有高超的音樂演奏才能,編導了當時最高水平的樂舞《簫韶》。
相傳這部樂舞一直流傳到1000多年後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孔子聽後贊嘆曰「韶盡美矣,又盡善也」。由此可見,夔的音樂才華非比尋常。
⑹ 中國古代偉大的音樂家
伯牙:古代傳說抄人物,生於春秋襲戰國時代,相傳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
師曠:春秋時代晉國音樂家,相傳《陽春》、《白雪》、《玄默》三操是他的作品。
嵇康:三國魏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單樂家,以所彈《廣陵散》知名。
雷海青:唐代著名宮廷藝人,精通琵琶,因反對安祿山被支解示眾。
李龜年:唐代宮廷樂師,作《渭州曲》。
董庭蘭:唐代古琴家,以善彈《胡茄十八拍》的兩種傳譜著稱。
姜夔: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有《律呂新書》等音樂著作。
朱權:明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和古琴家。論著有《神奇秘譜》、《太和正音譜》等數十種。
王玉峰:清末民間盲藝人,以「三弦彈戲」模仿譚鑫培、龔雲甫等京劇名演員唱腔知名。
華彥鈞:現代民間音樂家,人稱「瞎子阿炳」。所作《聽松》、《二泉映月》、《寒春風曲》等二胡曲最為依妙。
⑺ 中國古代有哪幾個音樂名人
有:俞伯牙、師曠、李延年、李龜年、姜夔等。
1、俞伯牙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最早見於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一書中有關於伯牙撫琴的故事。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最早見於《列子·湯問》篇。《荀子·勸學篇》亦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2、師曠
師曠,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縣迓祜村人(《莊子·駢拇》陸德明釋文),春秋時著名樂師、道家。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說苑·君道篇》載師曠言雲:「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洪洞縣曲亭鎮師村師曠墓遺址。
3、李延年
李延年,西漢音樂家,生年不詳,前112年春天為武帝所用。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世代為倡,李延年與其妹李夫人皆出自倡門,能歌善舞,容貌喜人。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負責飼養宮中的狗,後因擅長音律,故頗得武帝寵愛。一日為武帝獻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得幸,後來封為李夫人,漢武死後李夫人被追封為漢武皇後。
後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劉髆,產後不久病逝。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的樂器,極得武帝幸愛,「與上卧起,甚貴幸,埒如韓嫣」,成為漢武帝的男寵。
李延年對後世音律作詞起著深刻的影響。禮教不分家,他的音樂著述無一不為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對五言詩起著一個開端的作用 。
4、李龜年
李龜年(696年-762年),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堯縣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樂家。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
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此處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區),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
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余。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四天後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後憂郁而死。
5、姜夔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