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代音樂特點
如中國水墨畫力求的是意境,又如京劇擁有的浪漫主義色彩,韻味十足,樂器的演奏內切合演奏背景,容具備喜怒哀樂,且富有等級秩序要求。西方音樂富有理性,拘於理論,非洲音樂節奏激烈,我國音樂講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同為一體,渾然受道家思想影響,同時儒家的思想使中國的音樂更富有等級色彩,但是民間才是音樂的主要來源,使得我國音樂表演性更為豐富,音樂豐滿表達出人們的內心感受,使音樂形神兼備,具喜怒哀樂,如婚,喪樂曲。天人合一,宗廟等級,民間生活勞動創造,三者揉和決定我國的音樂。
⑵ 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1、五聲調式: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橫向旋律: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3、歌舞相隨: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
4、民族特色: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唱法強調聲音的明亮與甜美,語言生動與感情質朴,強調行腔的圓潤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講求氣息的運用,並以真聲演唱為主。
(2)中國音樂作品的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尚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
⑶ 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有哪些特點
討論音樂最基本的元素和結構:和聲、配器、旋律、調式、律動的特點,分別受到什麼人或流派的影響,分別又影響了什麼人到達什麼程度。
⑷ 中國流行歌曲的特點
中國流行音樂的特點是
1、傳統意味濃厚的旋律配以詩情畫意的歌詞境界。
2、古典元素:傳統的意象手法、憂郁感傷的優雅情調、詩意的畫面,營造出一種美輪美奐的古典美。
3、戲曲元素:京劇和流行音樂這在以前完全不沾邊,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旋律,京劇和流行音樂碰出了火花,從陶喆的《Susan說》到王力宏的《在梅邊》,再到陳升的《北京一夜》,最近幾年流行音樂大玩京劇民族風,將京劇元素引入到流行音樂中。
補充:流行音樂准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是商業性的音樂消遣娛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現象。(見前蘇聯《音樂網路詞典》1990 年版)它的市場性是主要的,藝術性是次要的。流行音樂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從音樂體系看,流行音樂是在叮砰巷音樂、搖滾樂、布魯斯、爵士樂、索爾音樂等美國大眾音樂架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樂。其風格多樣,形態豐富,可泛指Jazz、Rock、Seoul、Blues、Reggae、Rap、Hip-Hop、Disco、New Age等20世紀後誕生的都市化大眾音樂。中國流行音樂的風格與形態主要受歐美影響,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本土風格。
⑸ 真正的中國音樂有什麼特點
我認為真正的中國音樂 應該是有一點民族風的 它是比較適合中國人聽的 喜歡的 像中國有嘻哈里的哇哇 我的新衣就很好聽
⑹ 淺談中國音樂的特點
中國音抄樂(打擊的面有點寬,適用多襲少有心知)。第一個特點是曲調的過於的變化、缺乏理性。曲調的波動起伏很大。這一點不論是過去長久的地方性的音樂,還是近現代所創作的一些古典、現代等音樂都有體現。在歐洲古典音樂已經發展了幾百年的今天,中國人似乎還是缺乏表現細節的能力。從而在過度婉轉和大喜大悲中繞圈子。而讓外國人覺的情緒化好像是中國人的特點似的。拋卻理性來講的話,其實情感發展本身就有一定的規律和不同的變化,而中國音樂趨於單一的形式讓人懷疑中國人是否有足夠健康的情感方式。
另一個特點,就是。這在最近的流行歌曲中日趨嚴重。中國人作詩做文章都是講究啟承轉合的。音樂也很多是這樣。他們似乎很滿足這種精緻和取巧的方式。自然天成的啟承轉合總是很少。這種最易造成音樂的美感的形式成就了作曲者和聽眾的懶惰。也造成了音樂的封閉。而真正的音樂,那種自然表達、自然陳述、自然發展的、多樣的音樂,還差的很遠啊
⑺ 中國古典音樂都有什麼特點
一、五聲
談到中國古典音樂,就不能不提起古代的五聲音階。中國古代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D、E、G、A五個音階。嚴格的說,五聲音階是我國古代樂律學的基礎。
春秋時期的《管子?地員篇》中,正式記載了計算五聲音階中各音的弦長比例的數學方法,史稱「三分損益法」,並完整記述了我國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的名稱。
在《左傳·昭公二十年》及《國語·周語》中,還記載有與五聲音階同時並存的七聲音階,它的半音位置在四五度和七八度之間,各音分別為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是運用三分損益法在求得五聲音階後進一步推算的結果。
但從《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的記載來看,變徵、變宮更多地是為豐富和裝飾五聲音階所用,五聲音階在音樂實踐中佔有主導地位。為合樂和旋宮的需要,當時還確立了十二律制。
《國語·周語》中將十二律名稱為「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其中單數各律稱律,雙數各律稱呂,故十二律也常稱「十二律呂」。
十二律亦用三分損益法求得,有了五音、七聲、十二律,並有了音階中以宮為主的觀念,「旋相為宮」的理論也由此進一步確立。
二、七聲
在傳統五聲音階的基礎上,七聲音階的體系也在逐漸形成和發展
中國古代的七聲音階: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也即現代音樂中的C、D、E、F、G、A、B。在周朝已有七聲音階和十二律。
公元前6世紀時,周景王(公元前544-52O年)問樂官伶州鳩什麼是七聲音階,什麼是十二律。伶州鳩在回答問題中,歷舉了宮、商、角、變微、微、羽、變宮的階名,並且說明了各音階與十二律的關系;又將七聲音階的出現推前到周武王代紂的時候(公元前1O66年)。
我國的七聲音階,主要是以雅樂和燕樂為載體。
雅樂一般泛指宮廷的祭祀活動和朝會儀禮中所用的音樂。起源於周代的禮樂度,用於郊社[祭祀天地]、宗廟[祭祀祖先]、宮廷禮儀[朝會、燕饗、賓客等]、射鄉[統治者宴享士庶代表人物]以及軍事上的大典等。
後世祀奉先賢的活動[如祭泰伯、祭孔]也模仿、應用郊社、宗廟之樂。周代的禮樂制度對上述不同場合中的儀式和曲目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相傳為黃帝至周武王各代所制的六樂,用於天子和少數王侯親自主持的祭祀大典和重大的宴享活動,後世的儒家把它奉為雅樂的最高典範。
雅樂的音階:(又稱古音階、舊音階或傳統音階)
(7)中國音樂作品的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音階:
中國很多的發明比歐洲早。中國人發現十二平均律(就是十二個半音),比歐洲早一百多年,聲律學領域是非常先進的,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出現十二平均律音樂作品。
中國人很了不起,在以農業為主的荒野時代,能有那麼多的發明,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 中國音樂過去的輝煌成就,曾震撼了無數世人。
嵇康善古琴,《廣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從那時起,音樂成為了知識分子階層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中國古典音樂與詩人所創作的詩詞歌賦一樣,誠可謂「陽春白雪」。而這一切,都是思想體系形成一定高度的產物。
⑻ 什麼是中國音樂藝術的特點
中國民族音樂在音高方面的特點是「聲可無定高」。
如很多民族樂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使聲音產生波動,餘音裊裊,獨具韻味,這些指法是在民族樂器學習過程中的必備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們決定了樂曲的音色和風格。
在民族音樂中,是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來表示不同的節拍。一般板代表強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加贈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
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來記寫,一般是1/4的節奏。
散板為無板無眼,它是民族音樂中最有特色的一種板式,散板中的拍承繼了「拍無定值的傳統」,即強弱拍的位置並不固定,按樂曲的風格、演奏者的情緒及表達的需要而決定。
對曲調進行加花主要視樂曲的風格的樂器本身而定,要注意的是骨幹音一般不變,有時也可在句、段的結速音上進行加花,使曲調更為流暢連綿。
(8)中國音樂作品的特點擴展閱讀:
五音調式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
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
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⑼ 中國音樂特點
中國音樂方面比較保守。大膽點容易被說成抄襲,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怎麼喜歡內地的原創音樂。港台那裡沒有那麼多的限制,有的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