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歌舞節日有那些(回荅岀八歌就可以)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歌舞節日簡介
1.潑水節:
這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節和歌舞節日,於每年清明後十天左右舉行。傳說古代12名少女機智地殺死火魔王後,見其頭顱觸物即燃,為免烈火禍害四方,每天以水沖身,輪流將其頭顱捧在懷中,直至化為塵土。這樣,四方百姓才免於災難。
傣族人民為了紀念這12位善良勇敢的少女,每年均在這個日期隆重舉行潑水節。屆時,人們傾寨而出,在鋩鑼和象腳鼓聲中相互追逐潑水,以示祝福。民間舞蹈家身披五彩羽翅,模擬象徵吉祥的孔雀翩翩起舞。
瀾滄江邊,龍舟競發,岸邊人群高唱《吁臘呵》歌,端著醇香米酒迎接勝者。劃手高舉船槳,歡唱《劃龍船》歌,邊唱邊舞上台領獎。這時,歌手們高唱《放高升歌》,爬上竹梯點燃鑽天煙火。活動從早晨進行,直至深夜方才結束。
2.蘆笙節:
這是苗族傳統的音樂歌舞節日,於春秋兩季舉行,因地方不同,舉行的時間也各不同。如黃平縣一帶在三月子日在苗隴鄉,午日在白保鄉,九月二十四日以後在谷隴鄉先後舉行。在黔東南首府凱里附近,每年農歷二月十三至十六在舟溪舉行。
屆時,身著盛裝的苗族人民圍聚於蘆笙坡或廣場,吹起蘆笙應節起舞,或放聲高唱。蘆笙樂舞稱為「踩蘆笙」或「跳蘆笙」,舞者圍成圓圈,4個蘆笙手領舞於前,引出兩隊姑娘隨笙樂而舞,或男女分為兩隊,男子吹笙起舞,女子隨之起舞。
蘆笙節的舉行主要是預祝或歡慶豐收,在節日中,各寨蘆笙隊還進行競賽。蘆笙競賽由兩支蘆笙隊進行集體或個人的表演,邊吹邊舞,演奏樂曲不得重復,勝者則在蘆笙上披紅掛彩,並有姑娘或小伙們圍著歌唱。
蘆笙節期間,常常同時舉行鬥牛、賽馬和各種體育活動。苗族青年則常常在此時談情說愛、相親定情、結伉儷之樂。
3.豐年祭:
這是台灣高山族傳統節日,也稱「收獲節」和「栗祭」、「豐收祭(節)」。節前,人們停止一切活動,殺牲備飯,精心准備節禮。節日期間,人們自帶糯■、酒肉,聚在村社,邊吃邊唱,酒酣則縱情歌舞。
祭祀時,人們牽手環繞篝火,引吭高歌,頓足為節,邊唱邊舞,慶賀豐收。豐年祭中,屬「五年祭」最為隆重。「五年祭」就是每隔五年的秋後舉行,「五年祭」的活動,前後可持續一個月之久。
4.歌會:
這是畲族人民傳統的歌唱節日,舉行的時間是每年逢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分龍節、六月初一、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等。節日期間,盛裝男女三五成群,在山頂、古寺、歌坪,對唱攔路歌、請唱歌、散條(歌的體裁)、數數歌、節氣歌、謎語歌、新山歌等。
人們通過唱歌增進了解,建立感情。演唱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獨唱、對唱、齊唱、重唱等。滿山歌聲此起彼落,熱鬧異常。
5.火把節:
這是彝族人民傳統的民族節日,舉行時間是每年從農歷六月二十四起,夜以繼日,持續三天三夜方才結束。據傳說是為紀念率眾抗暴中殉難的鄧睒召首領的慈善夫人而舉行的活動。節日中,彝族村寨宴飲盛會,人們盛裝彩飾,擁向坪場歌塘,縱情跳起「打跳」、「跳月」等民族歌舞,並舉行鬥牛、賽馬、摔跤、射箭等活動。到了夜間,人們便點燃火把夜行於田野山村之間,以驅蟲摒害,祈福求安。
在此同時,人們於松林草坪間點燃簧火,青年們吹奏短笛,彈撥月琴和大三弦,跳起熱烈豪放的「阿西跳月」、以葫蘆笙、長管笙領舞,合以三弦、月琴、笛子、蕭筒、嗩吶等樂器,跳著歡快活潑的「打歌」。
6.達努節:
這是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又稱「盤王節」、「祖娘節」、「瑤年」,於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九舉行,故又稱「二九」節。傳說系瑤族祖先、女神密洛陀成婚之日,瑤族人民受其所賜銅鼓,在收獲季節擊鼓以驚鳥獸,確保豐收。
從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六起,接連擊鼓歌舞四日,禮賀女神,後沿襲為達努節。節日以歌舞為主,有賽銅鼓舞、對唱山歌、嗩吶鼓吹樂等。此外還有放沖天炮、武術表演等體育游戲活動。各村寨親友鄰里之間,歌舞宴飲歡聚,喜氣洋溢。
7.歌圩:
這是壯族人民定期集聚的傳統歌唱節日,舉行時間一般是春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八月十五以及婚禮和農閑時,於田峒、山坡及喜屋內舉行。傳說壯族在唐代有歌仙劉三組,宋代則有「男女盛服……聚會作歌」的記載。元代以後,定期歌會逐步發展。
節日規模少者上百人,多則成千上萬,從早到晚,通宵達旦,持續數日。歌圩分「野歌圩」和「夜歌圩」兩種。野歌圩又稱「歌坡」、「趕歌圩」,以唱山歌為主,男女青年對唱見面歌、贊歌、初交歌、深交歌、贈禮歌、約會歌、分別歌等情歌。除對唱情歌外,常伴有「拋綉球」,「放球、還球」,「舞龍、舞獅」,「唱採茶」等歌舞。
夜歌圩又稱「歌堂」、「坐妹」,在室外舉行,以唱邀歌、答歌、入座歌、贊歌、花果歌、農季歌、謎語歌等盤歌為主,唱歌形式有獨唱、對唱、領唱等。
8.阿肯彈唱會:
這是哈薩克民族的傳統音樂盛會,舉行時間是每年的7、8月間,牧民們熱情邀請各地的民間歌手(即阿肯)雲集北疆鞏乃斯和阿合塔草原。首先由年高藝精的阿肯演奏古老莊重的冬不拉曲《貴巴斯》作為序曲,繼之各地名手相繼表演。
此外還有詩朗誦、長篇敘事歌彈唱等節目,盛會的高潮是阿肯對唱競賽,奪標者的名字將傳遍草原,長久留在人們心中。音樂表演結束後,還舉行賽馬、叼羊、姑娘追、摔跤、拔河、打靶等傳統的體育活動,活動連續數日方散。
9.古爾邦節:
這是維吾爾族傳統節日盛會,舉行時間是按伊斯蘭教義規定的太陰年十二月十日。古爾邦,或稱庫爾班,系阿拉伯語的意譯,意為「獻牲」,又稱「宰牲節」。
這日,天山南北城鄉家家准備有豐富的節日食品,道旁、屋頂常置鐵鼓,與嗩吶的鳴奏連成一片。人們隨著音樂走向大禮拜寺廣場,歡跳古老的「薩瑪」舞、歡樂的「夏地亞拉」舞和幽默活潑的「納孜爾庫姆」舞,盡情歡度這民族佳節。
10、目腦縱歌:
這是景頗族傳統的大型歌舞節日。景頗族中有的支系稱為「目腦」,有的則稱之為「縱歌」,人們習慣統稱為「目腦縱歌」。傳說鳥雀們從太陽宮參加「目腦縱歌」後回到大地,推選孔雀為領舞的「腦雙」,依樣演習,恰為景頗族祖先所見。
於是景頗族人們決定,將每年農歷正月在祥信央壩仿效「目腦縱歌」,沿襲至今。每逢節日,數百里山鄉老幼聚集,盛裝歡樂。竹台上飾以松枝、彩花,場坪上吊起大皮鼓,鋩鑼聲中,樂手吹奏竹笛和洞巴,敲擊象腳鼓,人們圍成無數圓圈,隨樂起舞,放聲高歌慶豐收,以示吉祥。
② 非洲鼓音樂
http://www.seehaha.com/play/15091#
非洲鼓 --- Djembe 起源於西非部落,屬於土著民族的傳統樂器。通常是掛在脖子上邊走邊打,而並非放在地上敲打。最特別的是,這樂器一定要用手敲打,一手調整音調的高低,另一手敲出節奏。
非洲鼓演主要特色在於其音樂屬性可以廣泛被運用在特殊節慶場合,例如 Yagba Odienne即是音樂會、婚禮、節日慶典等之必備曲,而 Yankadi 乃是一首洋溢熱情的迎賓旋律。聆聽富饒節奏變化之非洲音樂, 你會體驗到神秘而特殊的民族風格!
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又被稱為非洲傳統音樂之魂。
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用於音樂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徵,或用來傳遞各種信息,即所謂「會說話的鼓」。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無論是制鼓的材料、形狀和演奏技巧都是獨特的。
一般說來,在非洲存在幾十種基本鼓型和數百種鼓的變形。鼓,大如水缸或小如茶杯。鼓身的形狀既有陀螺形、圓錐形、台柱形、正方形的,還有各種飛禽走獸形的,甚至還有人形的。有的鼓身上還畫上各種幾何圖形,雕刻花草、人獸,突出了黑人文化的特色。鼓皮也是多種多樣的,除常用的牛皮、羚羊皮外,還採用豹皮、斑馬皮、蜥蜴皮、鱷魚皮,甚至還有大象的耳朵。在非洲鼓上還常常增加一些裝置,以獲得某些特殊的效果,如在鼓腔內裝一些珠子或乾的植物種子,或將金屬片、貝殼,色彩斑爛的串珠裝在鼓邊上,當鼓手擊鼓時,就會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持鼓的方式也很多樣,把鼓置放在兩腿中間很常見,有時也把鼓夾在腋下,或掛在頸上,挎在肩上。擊鼓的手法也很多,人們在鼓的各種部位用拳頭、手掌拍打,甚至還有用腳後跟擊鼓,從而奏出不同的音響和效果。也有用鼓錘敲擊的,過去曾經用象牙、人骨做過鼓錘。還有一種用小棍子磨擦噴有某種粉末的鼓皮而發聲的磨擦鼓。在奈及利亞有一種夾在腋下演奏的小鼓,隨著手臂對鼓身皮條的壓力大小,鼓的音高可以隨時變化。
鼓的演奏方式有獨奏、重奏和合奏。獨奏和重奏鼓的節奏復雜多變,抑揚頓挫、鏗鏘有力。集體擊鼓或一個人同時擊多隻鼓時,鼓聲氣勢磅礴,有如萬馬奔騰,雄壯激越。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離不開鼓。在東非的斯瓦希里語中,「鼓」和「舞」是同一個字。在多哥的歌舞活動中,何時奏樂,何時起舞,以至於節奏的快慢、旋律的進行都要聽從大鼓的指揮。茅利塔尼亞的的女鼓手則是邊舞邊擊鼓,她們時而用手指輕彈鼓皮,如行雲流水,時而猛烈敲擊,如江河奔騰。她們一面擊鼓,一面用雙手輪流拍打臂、腿,作出各種姿態,非常動人。又如在蒲隆地,10名男舞蹈演員頭頂大鼓,邊敲邊上場,圍成半圓形,然後演員們各自取下大鼓,放在面前。在圓圈中再放上另一面大鼓,由演員們輪流上前擊奏。他們時而凌空跳躍,時而旋轉舞蹈,並且伴以歌唱,強烈的節奏、密集的鼓點、熱烈狂歡的場面,十分精彩。 鼓在非洲常常還作為國家、民族的象徵。如在烏干達的國徵中就有一面鼓,它表明了一種古老的傳統。因為烏干達在成為共和國前,為四個王國,每個王國的王室都有一套大小不同的鼓,各有不同的名稱和音色。這種鼓只有王室的婚喪嫁娶、新王登基、對外宣戰時的隆重場合才能使用。對屬於不同權力等級的人來說,鼓的數字是有規定的,在原布干達王國,巨大的儀式性的鼓,國王有93個,各級酋長依此遞減,在換鼓皮時還要用人或動物作犧牲。這種鼓是當作神物來尊崇的。
非洲鼓還常用來傳遞信息和語言,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鼓面的不同部位,能發出各種不同的音響,加上急緩有別的節奏,形成各種各樣的鼓點,作為一種信號語言,來傳送各種信息。在清晨、傍晚比較安靜的時刻,鼓聲可以傳到15公里以外,鼓手們一個接一個地重復著鼓聲,這樣可以用驚人的速度准確地傳「話」--一百英里以外的的地點可以在兩小時內達到。過去,當奴隸販子捕捉黑人時,非洲人就通過鼓語通知人們迅速逃離,使奴隸販子一無所獲。鼓語還常常用來號召人民參加公益勞動、抵禦敵人來犯、報告火警等。
非洲人還常用鼓勵來表達不便用語言表達的事物,如迦納的阿肯人,丈夫習慣在舞會上用鼓語贊美自己的妻子,鼓語還可用來宣布一個人的出生、死亡和婚姻。
在非洲的許多地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舉行一次評選鼓手的集會。在迦納舉行的「賽鼓會」上,鼓手們分為兩組擂鼓對陣。先用明快、熱烈的鼓聲頌揚酋長的美德、功績,然後用徐緩、清新的鼓點敘述遠古的神話、傳說,接著又用急驟的鼓點宣布族內的新聞趣事。鼓聲中復雜多變的節奏表達出人們各種不同的感情,時而使人悲憤填膺,時而引人開懷大笑,人們屏息凝神,就怕漏聽一個鼓點。「賽鼓會」的高潮是「斗鼓」。先由一組鼓手提出問題,另一組必須用鼓點回答並提出反問,否則就算輸。觀眾們則圍在鼓手旁幫助出謀劃策,參戰助威,想方設法擊敗對方。
總之,非洲音樂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節奏,鼓正是非洲音樂節奏的基礎及表達音樂語言的一種最重要樂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樂器無法比擬的。
在非洲的各種鼓中,最常用的是一種被稱為達姆達姆的中等尺寸的鼓,它一般被置於雙腿中間用手敲打,演奏常常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近年來,非洲鼓也已進入了專業音樂創作領域。非洲辛巴威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馬拉里在1990年創作的「諾茲波媽媽」就是用非洲鼓與弦樂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諾斯四重奏組演出,效果很好。
③ 二胡考級曲目10級
二胡考級曲目
一套:
一級:田園春色、西藏舞曲、鳳陽花鼓、滿堂紅、摘椒、邀請舞曲
二級:放風箏、敖包相會、歡聚、南泥灣、小曲好唱口難開
三級:小花鼓、綉金匾、劍舞、喜洋洋、春江花月夜、花好月圓
四級:良宵、賽馬、大河漲水沙浪沙、喜唱豐收、拉駱駝、光明行、陝北抒懷
五級:幸福的歌兒唱不完(雙千斤)、花鼓調、懷鄉行、喜送公糧、山村變了樣、聽松
六級:贊歌(金珠瑪米贊)、翻身歌、春詩、雙聲恨、趕集、燭影搖紅
七級:江河水、河南小曲、空山鳥語、草原新牧民、行街、湘江樂
八級:豫北敘事曲、江南春色、流波曲、閑居吟、葡萄熟了、洪湖人民的心願
九級:二泉映月、秦腔主題隨想曲、病中吟、三門峽暢想曲、藍花花敘事曲
十級:一枝花、漢宮秋月、新婚別、紅梅隨想曲
二套:
一級:1、山村初曉2、用5-2弦演奏的兒歌四首(1)我們的田野(2)我們把祖國愛在心窩(3)我和小樹來比賽(4)牧童之歌(以上四曲任選一首)
3、用1-5弦演奏的兒歌四首 (1)一分錢(2)我愛北京天安(金月苓曲)(3)小樂手(4)小熊跳舞
4、丟手絹5、上學歌6、哆來咪7、小白菜
8、民歌六首(1)鄂倫春小唱(2)十朵鮮花(3)山青水秀好風光(4)孟姜女(5)陝北民歌(6)蕭
二級:1、潔白的哈達2、用6-3弦演奏的兒歌五首(1)長城之謠(2)我是小牧民(3)讓我們盪起雙槳(4)我愛我的台灣島(5)牧羊姑娘
3、快樂的校園4、弓橋泛月5、小燕子6、迷胡小曲
7、民歌四首(1)打黃羊調(2)綉荷包(3)短歌(4)採茶撲蝶
8、少兒歌三首(1)我們多麼幸福(2)世上只有媽媽好(3)兩朵小紅花
三級:1、八月桂花遍地開2、我是草原小騎手3、祖國的花朵4、民謠風5、敦煌舞姿6、沂蒙山小調7、跑旱船8、擠奶員舞曲9、歡送10、在北京的金山上(劉昌廬)11、都有一顆紅亮的心12、搖籃曲13、大車謠14、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15、蘇武牧羊16、滿江紅
四級:1、子弟兵和老百姓2、黃水謠3、歡樂的少年4、對花5、歡樂的勞動6、山村新歌7、酒歌8、跳皮筋9、採花10、戰斗進行曲11、朝陽12、商洛花鼓調13、恆春耕農歌14、牧羊曲15、關山月16、紅睛蜒
五級:1、賓士在千里草原2、鬧元宵3、搖露珠4、山丹丹開花紅艷艷5、梆子風6、運糧路上7、創業者之歌8、阿美族舞曲9、陽關三疊10、花歡樂11、喜看麥田千層浪12、春至贛江13、四季歌14、北京有個金太陽(蔣才如)15、趕集路上16、山鄉郵遞員17、農村之歌18、豐收19、瀟湘水畔
六級:1、蘇南小曲2、揚州小調3、迷胡調4、馬蘭戀歌5、燕山行6、山村樂7、黃土情8、懷古情9、苦悶之謳10、三寶佛11、歡樂歌(王志偉編曲)12、山茶花13、水鄉行舟14、鄉音15、龍江歡唱幸福歌16、邊寨歡歌
七級:1、月夜2、放風箏3、懷鄉行4、中花六板(陳永祿)5、歡樂的彝家山寨6、壯山抒情曲7、點蒼山下8、遠望鄉里9、快樂的彝娃10、牧羊女11、錦上添花12、歡慶鑼鼓13、畲寨歡歌14、山村小景15、青年牧馬員
八級:1、姑蘇春曉2、鄉音3、報春花4、寒鴨戲水(潮州音樂)5、蘭花賦6、湘韻7、薰風曲(蔣風之)8、鄉景9、啊!西里10、苗嶺春早11、春雨甜津津(江西小曲)12、如訴曲13秦風
九級:1、秋韻2、椰島風情3、沂蒙隨想曲
4、(1)寒春風曲(原譜)(2)寒春風曲(冊節譜)
5、獨弦操6、曲江吟7、豫鄉情8、戰馬賓士
十級:1、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劉長福改編)2、剪窗花3、燕趙春潮4、邊江敘事5、三邊軼事7、流浪者之歌
④ 節目匯演開場舞有什麼喜慶的音樂
1、春節序曲
《春節序曲》是《春節組曲》的第一樂章,經常被抽出單獨演奏。它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李煥之基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體驗,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展現的是當年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在春節時熱烈歡慶的場面。
它的旋律曲調雅俗共賞,加之其表現的主題是非常具有群眾基礎的盛大節日,因而從它誕生之後,逐漸演變成了附加在「春節」之上的小傳統。尤其是電視春晚流行後,此曲也更加為人熟知了。
這首樂曲是採用我國民間的秧歌音調、節奏與陝北民歌為素材創作的管弦樂曲。作者以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題,展現了一幅革命根據地人民在春節時熱烈歡騰的場面以及團結友愛、互慶互賀的動人圖景。
2、《喜洋洋》
《喜洋洋》是我國著名民樂,以新板胡為主要樂器演奏。由我國已故民樂大師劉明源先生於1958年創作。
節奏歡快輕松,充滿喜慶氛圍。適合婚禮和各種慶典。
3、《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聶耳於1934年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上就是使用的該曲作為背景音樂來烘托奧運會這一全世界人民的節日的歡騰氣氛和濃郁的中國特色。
4、《花好月圓》
《花好月圓》是一首民樂合奏曲目,由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
1935年初,在蘇州做小學音樂教員的黃貽鈞經人介紹,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下屬的國樂隊任演奏員。
有一次,百代公司在製作一張民樂唱片時,缺一段5分鍾左右的樂曲。於是,音樂部主任任光就約請黃貽鈞擔綱這「補白」的任務。雖然黃貽鈞沒學過作曲技法。
但發自內心的激情,使這個作品一氣呵成。因寫作時沒有標題,國樂隊的陳中根據樂曲歡快熱烈的氣氛,就給它起了個《花好月圓》的名字。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指揮家彭修文就把江南絲竹式的《花好月圓》改編成民族管弦樂,後經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影響甚廣。由於黃貽鈞創作此曲時沒署名,故彭修文一直誤以為此曲為任光所作。後經知情人向中央電台反映後,才更正。
5、《新春樂》
《新春樂》是一首中國古典民樂。《新春樂》可分四個部分。在眾多節慶音樂中,茅沅的小提琴獨奏曲《新春樂》猶如清新脫俗的春風,能不動聲色地浸潤你的心扉,洋溢著歡慶喜悅的春天氣息。
在眾多節慶音樂中,茅沅的小提琴獨奏曲《新春樂》猶如清新脫俗的春風,能不動聲色地浸潤你的心扉,洋溢著歡慶喜悅的春天氣息。是為數不多讓我內心推崇的節慶音樂之一,適合精緻、散淡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