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調性音樂與無調性音樂能不能介紹下詳細點。
調性音樂,即有調性的音樂。調中各音對主音有傾向性,在調性音樂中總是存專在著一屬個作為中心的音,和弦的構成和曲調的進行都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無調性音樂,就是沒有調性的音樂。無調性音樂出現在20世紀初,它取消了各音之間的音級功能差別,它打破了傳統大小調體系的束縛,八度中的十二個半音處於平等地位,既不與某個調性中心有關系,也不依附於某個主音,從而避免和否定了調中心的存在。用無調性寫成的代表作有【鋼琴曲三首】【五首管弦樂器】
『貳』 無調性音樂是怎麼回事推薦一些這類作品
調式只規定了在某種音群組織中音與音之間的關系,並沒有規定這些音的絕對高度。所以,可以在調式不變的前提下將主音移到任何一個音上。這樣一來,雖然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沒有改變(假定旋律也沒有改變),但每個音的音高都變了,所以音樂的「味道」也改變了。為了分別這種不同,我們使用一個新的概念—調性。
調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調式。形象地說就是「主音高度+調式=調性」。例如,主音為C,調式為大調,就合起來稱為「C大調」;同樣以C為主音,調式為小調,則稱之為「c小調」。這里的「C大調」、「c小調」就是調性,這樣的說法完整地說明了調的性質,所以音樂家不僅用它作為調的名稱,還常常直接用它作為作品的名稱,比如「C大調交響曲」、「e小調奏鳴曲」等等。
同樣的調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個八度或幾個八度的地方而性質不變;換言之,如果主音的音名沒有改變,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純八度的音程移動,調性就沒有發生變化。
無調性音樂的結構被徹底破壞了,無所謂主音、屬音,它們成了無君無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到任何一個。人們幾乎沒法子來哼唱、記憶這種旋律。
你所說是所謂「調式音樂,調性音樂」其實就是一樣的,區別於無調性音樂。
無調性
atonality
現代主義音樂的創作手法之一。用以指音與音之間、
和弦與和弦之間無調性中心,沒有功能聯系,缺乏調性
感覺的創作手法與音樂類型。它產生於20世紀初期,由
19世紀後期音樂中變音體系的極度發展、調性的頻繁變
化、和弦結構的復雜化以及功能聯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
步形成。它的特點為無中心音或中心和弦,無調號,無
調式特性,半音階的各音均可自由應用,盡可能不採用
傳統的和弦結構,避免能產生調性作用的和聲進行。與
此有關的是旋律、和聲、曲式、節奏與音樂構成方法均
與傳統有極大的差異。由於無調性音樂乃逐步形成,因
此,調性模糊的音樂與無調性音樂之間,在感覺上常無
明確的界限。
無調性一詞最初用以形容A.勛伯格作品中開始完全
脫離傳統的作品(自作品10號《第二弦樂四重奏》的最
後樂章起至作品22號,均屬這一類型)及其學生A.貝格、
A.von韋貝恩等同類作品的特性。現代一般通用的無調性
一詞,並不局限於勛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備
無調性音樂特點的一種現代音樂類型的總稱。
無調性音樂與勛伯格在1920年後開始應用的十二音
技法(亦稱十二音序列音樂)不同,一般的無調性音樂
並不根據某種特定的音列構成。而十二音序列音樂則在
無調性音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調性的殘存影響和中
心音的作用,根據特定要求將半音階的12個音,編排成
序列原型進行創作,是一種有特定含義的無調性音樂。
下面的譜例為勛伯格的作品11號《三首鋼琴曲》之
第 3首結尾處。其中無任何傳統意義的調中心存在,單
純的音程與和弦和其他復雜的、不協和的音相結合,消
除了可能產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無特定的序列,故
屬於一般的無調性音樂范疇。
『叄』 為什麼無調性音樂令大多數人難以接受,而莫扎特這樣的
你自己親自聽一下就明白為什麼。這是因為,無調音樂沒有主音,音樂的進內行並不圍繞某個很容明確的中心,和聲因而也就復雜得多,往往需要懂更深的理論才能理解。如果一個人沒專門學過音樂或者學得並不深,他們就可能會認為無調音樂是噪音,因為旋律進行太紛雜。而莫扎特的音樂屬於有調音樂,有調性和主音的概念,因此和聲進行都是按照更淺顯的章法圍繞主音進行,樂曲也會結束在主和弦上。相比之下,無調音樂的旋律及和聲進行在一般人聽來更沒有預期性,而有調音樂由於和聲更經典於是旋律及和聲進行更有傾向性和聽覺上的預期性。當然,即使是有調音樂,很多很有深度的也不是誰都能聽懂的,相當一部分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音樂知識才能理解,尤其是和聲、曲式和對位方面的知識。也就是說,和現在的流行音樂比起來,莫扎特的音樂已經是復雜多了。
還有什麼疑問可以追問我。
『肆』 德彪西與無調性音樂有什麼關系嗎
其實德彪西來根本就不自能用傳統的功能和聲來解釋,因為他的作品沒有調性,所以和聲根本不在調性的范圍內,也就是說他的和聲就不能用主,屬,下屬這些功能來解釋了。而德彪西的作品還是有簽名式的和聲印記,那就是所謂的 Mixturakkord ,這個詞來自於管風琴,Mixtur是管風琴的一個功能,只要打開一個功能,彈一個音,這個音上面的純五度和純八度的音也會有共鳴,所以這中和弦就是平行進行的五八度和弦,這是很特別的一種音響,也是德彪西最具個性的和聲用法。至於在調性方面,德彪西很少用功能上的大小調,相反的他倒是經常使用五聲音階,所以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聽起來很親切,甚至德彪西還運用過全音階。其實德彪西的和聲主要是創造新的音響和氣氛,至於和聲理論他根本就不關心,這種創作思維影響了整個20世紀的音樂。
『伍』 什麼叫無調性有沒有無調性的歌曲
如果用戶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自定義電影的話,那麼塑造他們自己聽到過的歌曲看起來就簡單很多了。「n」是開一個音樂應用,烏拉圭的藝術家豪爾赫·德雷克斯(Jorge Drexler)參與製作,為那些特需要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改編歌曲的用戶而設計的。
目前,這款應用已經登錄安卓、iOS平台和三星的App Store,德雷克斯的這款免費應用包含三首原創歌曲:n1、n2、n3。每一首歌都可以獨立成為互動式音樂體驗。而且這款應用的基本功能里還可以選擇包含德雷克斯在內的10名世界級的歌手、弦樂器、完整的交響管弦樂團、男女聲合唱團。就拿n1舉個例子來說,n1也被叫做「Room 316」,它是一首探索詩歌的歌,用戶可以通過隨意調整歌詞的位置演奏它。這首歌同時提供英語和西班牙語版本。
n2,或者叫做「Driftwood」 是蘇格蘭樂隊Travis的單曲。點擊「Play」之後,就可以通過不同的物理單元找到並打開所有不同的樂器對這首歌進行編輯。最後是n3,也可以叫做「Décima to the power of ten」,根據10位歌手各自聲音的特點,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自己喜歡的效果。一旦將歌曲編輯完工,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之後,用戶就可以創建文件,並導出,然後與別人共享生成的音頻文件。
『陸』 無調性音樂有哪些作品
華沙倖存者 預兆 在恐怖片里應該大部分是用無調性音樂。還有
勛伯格 《管弦樂曲版五首》(Five Piece for Orchestra) Op.16 (1909)
韋伯恩 《大管弦樂隊權樂曲六首》(Six Pieces for Large Orchestra) Op.6 (1910)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1913)
貝爾格 《沃采克》(Wozzeck) (1920)
無調性是現代主義音樂創作手法之一,無調性音階就是指音與音之間缺乏調性感,與傳統的音樂有很大差異。用以指音與音之間、和弦與和弦之間無調性中心,沒有功能聯系,缺乏調性感覺的創作手法與音樂類型。
『柒』 無調性的由來
無調性一詞最初用以形容A.勛伯格作品中開始完全脫離傳統的作品(自作回品10號《第二弦樂四重奏》答的最後樂章起至作品22號,均屬這一類型)及其學生A.貝格、A.von韋貝恩等同類作品的特性。現代一般通用的無調性一詞,並不局限於勛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備無調性音樂特點的一種現代音樂類型的總稱。
無調性音樂與勛伯格在1920年後開始應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稱十二音序列音樂)不同,一般的無調性音樂並不根據某種特定的音列構成。而十二音序列音樂則在無調性音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調性的殘存影響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據特定要求將半音階的12個音,編排成序列原型進行創作,是一種有特定含義的無調性音樂。
『捌』 無調性音樂與調性音樂的區別
調式只規定了在某種音群組織中音與音之間的關系,並沒有規定這些音的絕對高度。所以,可以在調式不變的前提下將主音移到任何一個音上。這樣一來,雖然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沒有改變(假定旋律也沒有改變),但每個音的音高都變了,所以音樂的「味道」也改變了。為了分別這種不同,我們使用一個新的概念——調性。
調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調式。形象地說就是「主音高度+調式=調性」。例如,主音為C,調式為大調,就合起來稱為「C大調」;同樣以C為主音,調式為小調,則稱之為「c小調」。這里的「C大調」、「c小調」就是調性,這樣的說法完整地說明了調的性質,所以音樂家不僅用它作為調的名稱,還常常直接用它作為作品的名稱,比如「C大調交響曲」、「e小調奏鳴曲」等等。
同樣的調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個八度或幾個八度的地方而性質不變;換言之,如果主音的音名沒有改變,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純八度的音程移動,調性就沒有發生變化。
在無調性音樂中,這種結構被徹底破壞了,無所謂主音、屬音,它們成了無君無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到任何一個。比如貝爾格的歌劇《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勛伯格的《五首管弦樂小曲》第五首。 再詳細說一下無調性(atonality): 現代主義音樂的創作手法之一。用以指音與音之間、和弦與和弦之間無調性中心,沒有功能聯系,缺乏調性感覺的創作手法與音樂類型。它產生於20世紀初期,由19世紀後期音樂中變音體系的極度發展、調性的頻繁變化、和弦結構的復雜化以及功能聯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步形成。它的特點為無中心音或中心和弦,無調號,無調式特性,半音階的各音均可自由應用,盡可能不採用傳統的和弦結構,避免能產生調性作用的和聲進行。與此有關的是旋律、和聲、曲式、節奏與音樂構成方法均與傳統有極大的差異。由於無調性音樂乃逐步形成,因此,調性模糊的音樂與無調性音樂之間,在感覺上常無明確的界限。 無調性一詞最初用以形容A.勛伯格作品中開始完全脫離傳統的作品(自作品10號《第二弦樂四重奏》的最後樂章起至作品22號,均屬這一類型)及其學生A.貝格、A.von韋貝恩等同類作品的特性。現代一般通用的無調性一詞,並不局限於勛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備無調性音樂特點的一種現代音樂類型的總稱。無調性音樂與勛伯格在1920年後開始應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稱十二音序列音樂)不同,一般的無調性音樂並不根據某種特定的音列構成。而十二音序列音樂則在無調性音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調性的殘存影響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據特定要求將半音階的12個音,編排成序列原型進行創作,是一種有特定含義的無調性音樂。 舉個例子:在勛伯格的作品11號《三首鋼琴曲》之第 3首結尾處,其中無任何傳統意義的調中心存在,單純的音程與和弦和其他復雜的、不協和的音相結合,消除了可能產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無特定的序列,故屬於一般的無調性音樂范疇。
『玖』 中國最早的無調性現代鋼琴曲什麼
1947 年在上海音專學習的青年作曲家桑桐創作出中國音樂史上最早的無調性現代鋼琴曲《版在那遙遠的地方》權,在中國原創鋼琴曲創作的歷程上具有革新的意義。
陸華柏在 1946 年創作了鋼琴獨奏曲《潯陽古調》,具有古樸的民間音韻,頗得好評;
於 1948 年又創作了《農作舞變奏曲》。
雖然當時還沒有某個作曲家的鋼琴作品足以舉辦一場個人演奏會,大多數藝術院校的教師作曲是為了「適應 20 世紀初國內鋼琴初級教材的需要」( 崔錦蘭 173) ,但不斷涌現出的質量逐漸攀升的原創鋼琴曲作,確實使中國的原創鋼琴曲創作有了極為光明的前途。
『拾』 什麼是無調性音樂
調式
只規定了在某種音群組織
中音
與音之間的關系,並沒有規定這些音的絕對高度。所以,可以在調式不變的前提下將
主音
移到任何一個音上。這樣一來,雖然音與音之間的相對關系沒有改變(假定旋律也沒有改變),但每個音的
音高
都變了,所以音樂的「味道」也改變了。為了分別這種不同,我們使用一個新的概念——調性。
調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調式。形象地說就是「主音高度+調式=調性」。例如,主音為C,調式為
大調
,就合起來稱為「C大調」;同樣以C為主音,調式為小調,則稱之為「c小調」。這里的「C大調」、「c小調」就是調性,這樣的說法完整地說明了調的性質,所以
音樂家
不僅用它作為調的名稱,還常常直接用它作為作品的名稱,比如「C大調交響曲」、「e小調奏鳴曲」等等。
同樣的調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個
八度
或幾個八度的地方而性質不變;換言之,如果主音的
音名
沒有改變,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純八度的
音程
移動,調性就沒有發生變化。
在無調性音樂中,這種結構被徹底破壞了,無所謂主音、
屬音
,它們成了
無君
無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到任何一個。比如
貝爾格
的
歌劇
《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勛伯格的《五首
管弦樂
小曲
》第五首。 所以,詳細地說,無調性(atonality):
是現代主義音樂的創作
手法
之一。用以指音與音之間、
和弦
與和弦之間無調性中心,沒有功能聯系,缺乏調性感覺的創作手法
與音樂
類型
。它產生於20世紀初期,由19世紀後期音樂中變音體系的極度發展、調性的頻繁變化、
和弦結構
的復雜化以及功能聯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步形成。它的特點為無中心音或中心和弦,無
調號
,無調式特性,
半音階
的各音均可自由應用,盡可能不採用
傳統
的和弦結構,避免能產生調性作用的
和聲
進行。與此有關的是旋律、和聲、
曲式
、
節奏
與音樂構成方法均與傳統有極大的差異。由於無調性音樂乃逐步形成,因此,調性模糊的音樂與無調性音樂之間,在感覺上常無明確的
界限
。 無調性
一詞
最初用以形容A.勛伯格作品中開始完全脫離傳統的作品(自作品10號《第二
弦樂四重奏
》的最後
樂章
起至作品22號,均屬這一類型)及其學生A.貝格、A.von
韋貝恩
等同類作品的特性。現代一般通用的無調性一詞,並不局限於勛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備無調性音樂特點的一種
現代音樂
類型的總稱。無調性音樂與勛伯格在1920年後開始應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稱十二音序列音樂)不同,一般的無調性音樂並不根據某種特定的
音列
構成。而十二音序列音樂則在無調性音樂的基礎上,進一步消除調性的殘存影響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據特定要求將半音階的12個音,編排成序列原型進行創作,是一種有特定
含義
的無調性音樂。
舉個例子:在勛伯格的作品11號《三首
鋼琴曲
》之第
3首結尾處,其中無任何傳統意義的調中心存在,單純的
音程與和弦
和其他復雜的、不協和
的音
相結合,消除了可能產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無特定的序列,故屬於一般的無調性音樂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