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世紀90年代中國有什麼特點
六年制並不是全國實行的。各省不同。90年代後也存在五年制的省市。90年代中國的狀況各地也不同,你可以現在去看一些欠發達地區的狀況,會保留九十年代的部分樣子。
2. 90年代後中國通俗音樂發展
90年代後中國通俗音樂發展變慢,以至於被流行音樂所取代,止步不前,而等到來尋找時,才發現其珍貴所在。中國的通俗音樂與國際也有聯系,也在90年代紅火一番。(這是我自己的感受,供參考)
3. 70年代和80和90年歌曲特點
70年代的歌曲特點主要是以紅色歌曲為主流,如一些歌頌毛主席和一些革命歌曲。與專那個時代抓革屬命促生產,大躍進的主旋律相吻合。
80年代的歌曲特點主要是以蓬勃激勵的歌曲為主流,如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祝酒歌等,一些影視劇的歌曲如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等也深入人心。與那個時代注重知識注重人才,改革開放初期的主旋律相吻合。
90年代的歌曲特點主要以流行歌曲為主流,如驛動的心、大海、愛的奉獻等。與那個年代港台流行音樂進入內地且人民生活日益豐富的節奏相關聯。且卡啦OK也初步進入普通人的生活。
僅供參考!
4. 70,80 ,90 ,90年代至今 的歌曲各的特色是什麼
()70年代 淳樸,真情,是用心在唱歌,演唱家是真正的愛音樂,愛唱歌
(2)80年代 開始流行音樂,開始追逐名利
(3)90年代 風格已經開始多變,日韓流行元素大量湧入,音樂人已經不是在做純粹的音樂
各個年代代表作:
70年代末出生 流行歌曲也只是80年代才從港台流向大陸 查資料 似乎也只有 溫拿樂隊 羅文 對了我們都聽過的應該有 徐小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
80年代 是流行在內地的初入和強盛的發展期 我十來歲 也可以初步接觸 那時比較好的
鄧麗君 〈甜蜜蜜 我只在乎你 在水一方 恰似你的溫柔 小城故事 千言萬語〉等等
陳百強《一生何求 偏偏喜歡你 今宵多珍重 》
童安格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 愛與哀愁 耶利亞女郎
譚詠麟 (朋友 水中花 講不出再見 半夢半醒之間 難舍難分 〉等等
齊秦 〈狼 大約在冬季 原來的我 外面的世界〉
此外 還有張國榮和費翔的歌也十分的流行 只不過在80年代早期 流行樂在內地被稱為「靡靡之音」被認為消極思想 只懂情情愛愛 所以一時間發展不是很順暢 真正火起來也是80年代後期 另外 80年代後期 一股新新力量的冉冉升起似乎已不可阻擋.那就是 四大天王
90年代 初期 華語樂壇空前繁榮 那時最火的莫過於 張 劉 黎 郭的四大天王 (歌曲好聽的太多 沒法打了 太累 建議LZ 搜索下)
同期的歌手應該說是陽盛陰衰 比較好的 還有beyond樂隊 〈真的愛你 海闊天空 光輝歲月 喜歡你 冷雨夜 amani 〉
還有不可不提的 華健(也建議LZ去搜索)王菲(同上)
90年代中後期 是張信哲 鄭中基 以及 謝霆峰 陳奕迅 甚至是周傑倫們的天下 (這些LZ都可以去查查 同期的女歌手 林憶蓮 葉倩文 以及稍後來的 許如芸 鄭秀文 都是很好很好的歌手 LZ 有時間可以都找來聽聽
5. 中國七十年代到現在流行歌曲的特點
香港文化雜匯,昔日上海文化的復制、殖民地的色彩、本土地域文化傳統,使樂壇在七十年代以前基本是國語歌、英文歌、粵曲的天下。而作為獨特自身標記的粵語流行歌曲,是從七十年代正式起步的,至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是少年;八十年代中後期,是青年;九十年代以來,是中年一一恰好對應香港這一現代都市的發展期、成熟期和後現代化調整期。
港本地流行樂壇的形成,嚴格來說是在20世紀60年代第一次樂隊潮興起之時。之前流行的粵曲小調、黃梅調、上海30年代的時代曲之類,與現代流行歌曲都有很大距離。60年代初中期,第一次樂隊熱潮興起,出現了LOTUS(蓮花)、Teddy R0bin and Playboys、Romam And The Four Steps、INSPIRATIONS等以翻唱歐西英文歌為主的著名樂隊,出現了泰迪羅賓、許冠傑、蘇雄、羅文、周華年等著名樂隊風雲人物,稍後一點還有68年組成的LOOSERS(失敗者)樂隊等。
進入70年代初期,第一次樂隊浪潮消退,樂隊風雲人物轉向個人發展,如SAM等。SAM74年出版自己的第一張廣東歌唱片《鬼馬雙星》,掀起廣東歌熱潮,反映市民心聲,深受市民歡迎,SAM個人的演唱會也受到追捧。在73—78年間,SAM在香港大會堂先後舉辦了六次演唱會,共演唱8場,是第一位舉辦個人演唱會的粵語流行歌歌手。
香港文化雜匯,昔日上海文化的復制、殖民地的色彩、本土地域文化傳統,使樂壇在七十年代以前基本是國語歌、英文歌、粵曲的天下。而作為獨特自身標記的粵語流行歌曲,是從七十年代正式起步的,至今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是少年;八十年代中後期,是青年;九十年代以來,是中年一一恰好對應香港這一現代都市的發展期、成熟期和後現代化調整期。
看看鄭、盧、許、黎這「少年時代」四大家之作,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社會的一些側面影象。
社會起步發展時期,創業艱苦,現實變幻,工作緊張,生活困難,流行歌曲便承擔起給人們鼓勁、勉勵和開解的任務。
再聽這些舊歌,多少有隔世之感。但無論今天覺得它們如何幼稚可笑,畢竟是一份真實的記憶,可當一個城市的野史筆記來看。這份「野史筆記」在寫法上還有幾個帶明顯的時代和地方烙印的特點可說說:
一是融會了古典文學以及粵曲小調的文言風格,如鄭的《在水中央》、《再見楊柳》,許的《等玉人》、《雙星情歌》,許、黎合作的《梨渦淺笑》、《知音夢里尋》等;二是融入大量口語、俚語,以許、黎之作為代表;三是電視劇、尤其武俠劇主題歌較多較流行,因為其時電視正大舉進入社會,風光得很,盧國沾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一一現在武俠劇也還常有,只是其主題歌不再那麼風行了,人們聽來不再心潮激動、熱血澎湃。人在少年時,還可以發發夢,特別是英雄夢;而社會發展的起步階段生活尚展示各種可能性,鼓勵創造、允許爭取,還提倡俠義之道,這是武俠劇、歌大行其道的背景。後來呢?用一句粵俚說便是:「哪還有這支歌唱呢!」一一噢,有的,八七年,RAIDAS樂隊也唱過一首武俠劇主題曲《飲馬江湖》,先是「憑著佩劍補救江湖」的昂揚,隨後卻在反思、感嘆「難做半個名士」,點晴的是這一句:「誰人再說公義/正是故作無知!」
許冠傑被譽為香港當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創造的以香港口語演繹法開創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紀元,對粵語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許冠傑1974年推出的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揭開了香港當代流行樂壇的序幕,1976年的經典大碟《半斤八兩》則標志著香港粵語流行歌的市場正式形成。(半斤八兩)
每當香港人或者香港經歷一些大事之後,許冠傑都會寫出相應的作品來勸勉港人。這也就是他的哲理勵志歌曲大受歡迎的道理。之前有《浪子心聲》珠玉在前,但是也毫不影響《世事如棋》成為他的哲理歌曲中又一首經典作品。後者成功地運用了古粵曲的編曲手法,加入帶有中國古典特色的樂器,採用了粵曲的旋律構成。歌詞則和《浪子心聲》有相似之處,用簡單的白話講述深刻的人生道理。棋理即人生做人的道理,理解了棋局的精妙也就是了解了做人的道理。這點和金庸在《天龍八部》里所寫的有些相同。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也喜歡這樣聯系。許冠傑這首歌沒有絲毫的晦澀和繁冗,簡簡單單幾句歌詞就闡述了一個哲理,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世事如棋)
6. 中國音樂歷史分哪些時期和其特點
一、區分:
1.以年代之分的主線:趙,衛之音,俗稱靡靡之音也。其發展在戰國時代,趙、衛二國。通俗的說就是現代的流行音樂。不過極美,屬於古代典型貴族音樂這類。其餘的從遠古一直到近代中國的都是以正統音樂為主;現代中國發展的音樂就有西方元素的引入,這里的元素指的是思想,其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海,最終發展至港台地區演變為現在的流行音樂;再一個就是當代中國上世紀80年代年以前的革命歌曲,直至今日的從革命歌曲到流行音樂的演變。
2.以地區之分為主線:京劇,越劇,閩劇,川劇,花燈,黃梅戲,二人傳,信天游等等在中國各個省市都有自己的獨特音樂,具體的可以詳細查查。
3.樂器之分:相信你知道的樂器比我知道的還多還懂。就我來說,除了傳統的那些樂器以外特別愛聽的還有這幾類,馬頭琴(還是馬尾琴,蒙古的)、葫蘆絲(傣族)、手鼓(新疆)等等名族樂器。
二、特點:多以地區之分差別最大(根本原因:經濟發展)。各個年代的發展多受當時的政治局面(影響文化發展方向)、經濟狀況(影響休閑需求)以及皇帝愛好(以傾國之力影響格局)的影響頗多。
7. 90年代初期流行音樂特點
90年代:愛情,頹廢,暴力…… 流行音樂: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
8. 中國70 80年代音樂各有什麼特點
70年代幾來乎沒有音樂,那時候百分源之九十的人連飯都還吃不飽。要說有,基本上也是以各自地域為主的山歌小調以及歌頌領袖、激勵生產等風格為主,革命歌曲在這時算是比較蓬勃發展的。
80年代是通俗歌曲爛大街的十年,早期以董文華劉歡程琳蔣大為李雙江等等為音樂界領袖,頭上幾年有崔健等人的中國風搖滾在地下悄悄蔓延,84年開始有了春晚,台灣歌手潘安邦文章伊能靜等等帶來的南國風格讓人們了解了更多,80年代末才開始有了流行歌曲這個概念。。小虎隊,草蜢組合,張學友,BEYOND,是人們比較感興趣的。同時這幾年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相當一批的影視歌曲曾經紅極一時,男女老幼都能唱上一段。雖然這些歌曲原唱是誰往往沒幾個知道。毛阿敏,韋唯,黑豹樂隊這時開始大紅大紫。人們並不刻意地去區分何為通俗何為流行。這段時間港台因為跟大陸音問隔絕,除了春晚那寥寥數人,我們對於其它的港台本土名歌手可能並不知道。像羅成,龍飄飄,鳳飛飛,蔡琴,羅大佑等人,當我們開始熱愛他們的時候,他們有的已經過世,有的已經過氣。。。但他們在當地的輝煌是不可磨滅的。他們的經典在華人樂壇也從未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