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浙江卷金華本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浙江卷金華本

發布時間:2021-02-14 21:35:19

❶ 流行於各地方的戲曲,被稱為什麼

流行於各地方的戲曲被稱作"劇種"。

從字面看,"劇種"的本意應該是戲劇的種類。由於"劇種"實際上是在作為戲曲名詞使用,它的本意應該是指戲曲的種類。但實際情況並非完全如此。在實際運用中,被稱作"劇種"的眾多流行於各地方的戲曲,常常並非在藝術上都具有與眾不同的鮮明特點。

它們被稱作不同的劇種,常常都是沿襲歷史上出現的名稱,大多都是約定俗成的結果,並不是經過深入研究後形成的分類名稱。例如,陝西的秦腔、西府秦腔和同州梆子三個劇種,它們之間的差別其實主要表現在藝術風格上,在唱腔及音樂上並沒有多大區別。

秦腔、西府秦腔和同州梆子原為四路秦腔中的三路,即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以西安為中心的中路秦腔、流行於關中西部的西路秦腔和流行於關中東部的東路秦腔。中路秦腔曾又名"西安亂彈"。民國時期,成立於西安的改良劇社"易俗社"對西安亂彈進行改革,形成不同於西路和東路秦腔的"改良新聲"。

這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數據。但遺憾的是,從上文提到的幾種權威的戲曲工具書中,我們不但看不到我們實際都能感到的戲曲劇種數量不斷減少的事實,反而會形成相反的錯覺——戲曲劇種的數量增加了!因為上述各書提供給我們的數據確實如此。

需要說明的是,如何對戲曲劇種進行統計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首先,對劇種進行認定就是一個繁難的問題。但我們似乎不應再繼續受制於劇種認定上約定俗成的慣例,爭取在有關的學術研究上有所作為。

因為約定成俗的慣例已經給我們造成了一些麻煩,更會誤導希望進一步了解戲曲劇種問題的戲曲界以外的讀者。退一步說,如果我們限於問題的復雜性不能為讀者提供准確的信息,至少我們應該把問題的復雜性告訴讀者。舉例來說,僅以筆者認為比較符合戲曲劇種實際情況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戲曲曲藝》卷中"中國戲曲劇種表"所列的劇種來說,表中總共列出了22種秧歌戲,其中僅山西一省就有16種。

此表中還列出18種採茶戲,其中江西省有12種。表中還有花鼓戲18種,其中湖北7種,湖南6種。我們知道,秧歌戲和採茶戲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及音樂分類,各種秧歌戲和採茶戲所演唱的腔調也常常是五花八門。但同一省區,特別是同一方言區的秧歌戲或採茶戲,常常在歷史淵源和腔調上有一些相同的特點。

相比而言,山西的方言不是很多,主要是流行於晉中、晉北的以太原話為代表的晉語和流行於晉南的以西安話為代表的關中話。山西境內的16種秧歌戲,是否在唱腔曲調及演唱語音等方面迥然不同,而必須被看作是各自獨立的劇種?[9]江西的方言相對較多,除了贛方言之外,還有客家方言、吳方言和江淮官話,但是否存在著12個採茶戲劇種?這些其實都是值得研究、需要解決的學術問題,不宜以約定俗成來替代戲曲劇種研究。

❷ 中國戲曲作家有哪些

羅懷臻著名戲曲作家羅懷臻曾經創作過昆劇《班昭》、淮劇《金龍與蜉蝣》、京劇《寶蓮燈》越劇《李清照》、黃梅戲《長恨歌》等眾多佳作.

約生於金亡(1234)前後,死在元成宗大德年間(1297-1307年)。元代最傑出的作家。號已齋叟。傳世的作品有悲劇《感天動地竇娥冤》、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望江亭中秋切膾旦》、歷史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等十八本,代表了元雜劇的最高成就,在戲曲史上有過深遠的影響。他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施振眉(1932- )評彈、戲曲作家。浙江長興人。自50年代起從事曲藝工作,並於1959年組織成立浙江曲藝隊(今浙江曲藝團),同年開始評彈創作。所編寫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彈詞《李雙雙》(1965年《說新書》第二集刊載),中篇彈詞《東海女英雄》,短篇彈詞《英雄父子》,短篇評話《壯志雄心》、《闖海》,開篇《幸福井》、《紅柳》等,還與他人合作,編寫了中篇彈詞《新琵琶行》、《叱吒風雲》、《戰斗的堡壘》,短篇彈詞《飛雪迎春》等。此外,還與人合作,整理汪雄飛《三國》中的《五關斬六將》、《諸葛亮出山》、《血戰長坂坡》等(1989 年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井幫助汪雄飛、金聲伯、胡天如等整理出版了《古城會》、《贈馬》、《草崗收將》、《貓困鼠穴》、《花神廟》等傳統長篇書目選回。在戲曲創作方面,曾編寫過十餘個睦劇和木偶戲、皮影戲劇本。同時還在報刊上發表有關評彈和戲曲的文章。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文化廳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江浙滬兩省一市評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浙江卷》、《中國曲藝志·浙江卷》主編。

白樸,作雜劇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 《賺蘭亭》、 《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庄》、《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今存《梧桐雨》、《牆頭馬上》、《東牆記》 3種及《流紅葉》、《箭射雙雕》二劇殘曲。此外還有《天簌集》詞 2卷。清人楊友敬輯其散曲附於集後,名《摭遺》。他的散曲作品據隋樹森《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37首,套曲4首。

鄭光祖,元代戲曲作家。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所作雜劇共18種,今存8種:《伊尹耕莘》、《三戰呂布》、《無鹽破環》、《王粲登樓》、《周公攝政》、《老君堂》、《翰林風月》、《倩女離魂》。其中《伊尹耕莘》、《無鹽破環》、《老君堂》是否確為鄭作,尚有疑問。另有《月夜聞箏》存殘曲。《哭孺子》、《秦樓月》、《指鹿道馬》、《紫雲娘》、《采蓮舟》、《細柳營》、《哭晏嬰》、《後庭花》、《梨園樂府》等9種僅存目。

陳西汀.《屈原》,《花木蘭》,《淝水之戰》和《三元里》、《鄭成功》,《漢武帝與拳夫人》(後改為同名京劇),黃梅戲《紅樓夢》、昆劇《新蝴蝶夢》、京劇《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王熙鳳與劉姥姥》,元妃省親》、《鴛鴦斷發》、《桃花宴》、《神劍》、《何知縣拉纖》,《全部武松》、《一箭仇》、《劈山救母》,《鴻門宴》、《妙玉》,《漢宮雙燕》等.

清代戲曲女作家--王筠.《繁華夢》《全福記》.

❸ 全國現尚存有多少個地方戲曲劇種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15〕52號)要求,2015年月至2017年6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經過2年的努力,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近日,文化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

本次普查的基本參照是《中國戲曲志》和《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以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戲曲劇種認定標准》為劇種認定依據。此外,60種《中國戲曲志》中的劇種未收入本次普查名錄,意味著面臨著消亡的危險。其中43個已經無任何演出團體,無藝人或有個別藝人,且無傳承、無演出活動,包括維吾爾劇、貴州梆子、四川土戲等;另有17種劇種無任何演出團體,僅存數名藝人,有傳承、偶有演出活動,未完全消亡,包括湖調、浙江目連戲、浙江儺戲等。

❹ 中國戲曲種類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

主要戲曲種類有——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 )、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 )、黃梅戲、評劇、豫劇。

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種,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娛樂通》(郭沫勤主編)、2003年出版的 《戲劇影視文藝學》(劉曄原著)等。

而2008年在北京市出版的《黃梅戲》(中國文聯出版社)(金芝,楊慶生著)則特意用了「並稱」一詞。

其它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秦腔、滬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河南越調、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

拓展資料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

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❺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都分布在哪裡

從文化部今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2年時間,文化部現已完成對全國地方戲曲劇種的普查工作,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普查共有17種劇種未收入《中國戲曲志》,但增補至本次普查名錄之中。如曾經流行,後一度衰微,現重新恢復的劇種蛤蟆嗡;因地域及聲腔音樂形態的差異,從原有劇種中分立而出,作為獨立劇種的懷安軟秧歌、弦子腔、沙東落子、扽腔等。與此同時,也有60個劇種曾收入《中國戲曲志》,但未收入本次普查名錄。如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編纂《中國戲曲志》前便已消亡,卻被收入戲曲志的劇種淮紅戲、丁丁腔、天津曲藝劇、文明戲、南方歌劇、山東亂彈、朱春、清戲、昆弋、滿族八角鼓戲、京腔等;無任何演出團體,無藝人或有個別藝人,且無傳承、無演出活動的劇種小落子、碰板調、二呼嚕、南詞調、漁家樂、維吾爾劇、吉安戲等。

由於本次普查的標准時間是2015年8月31日,從2015年8月31日到現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可能又發生了一些變化。對此,明文軍指出,全國地方戲曲劇種的生存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今後,文化部還將不定期組織開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通過普查,全面、及時、准確的掌握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實現文化行政部門對各地戲曲文化資源的動態化、科學化管理,更好促進戲曲藝術繁榮發展。

有些正走向消亡。

❻ 浙江浙江有幾大經典民間藝術

浙江省民間藝術資源簡況 民間藝術分為表演藝術與造型藝術兩大類,表演類包容了歌、舞、說、演等手段,音樂、舞蹈、曲藝、戲劇、雜技等多種表演藝術形式;造型藝術包括了繪畫、建築、雕塑、織造等。民間藝術是我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中極為絢麗的組成部分。 浙江位於東海之濱,海島、水鄉、山川等各地貌形態鑄造了極為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鄉情、鄉風、鄉音、鄉土孕育了帶有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 民間音樂(歌曲部分)有:山歌、田歌、漁歌、號子、小調、燈調·蓮花、兒歌、生活音調、畲族民歌。民間音樂(器樂部分)有:絲竹樂、吹打樂、鑼鼓樂等。 民間舞蹈(漢族部分)有:馬燈、燈舞、採茶舞、花鼓、龍舞、獅舞、蓮花等。 民間戲曲有:宋雜劇、甬劇、湖劇、杭劇、婺劇、睦劇、越劇、甌劇、木偶戲等。 民間曲藝有:蓮花落、道情、評話、杭曲、台州曲調、寧波走書、湖州琴書、平湖調等。 民間雕刻有:東陽木雕、青田石雕、黃楊木雕、甌塑、泥塑、微雕、玻璃雕刻、黃岩翻簧、竹刻臂擱、車木玩具等。 民間陶瓷有:龍泉青瓷、長興紫砂、花雕酒壇等。 民間印染有:藍印花布、夾纈等。 民間編織有:竹編、麻桿編、草編、蕭山花邊、花帶等。 民間紙藝有:樂清細紋刻紙、浦江戲曲剪紙、仙居無骨花燈、海寧花燈、風箏、王星記扇等。 民間建築傢具裝飾有:骨木鑲嵌、朱金木雕、木製器皿、磚雕、明石路紋等。 民間繪畫有:祖宗畫、灶頭畫、木版年畫、建築內飾畫、畫簾、綉簾等、農民畫。 民間服飾有:畲族服飾、戲劇服裝、綉花鞋、香包等。 民間刺綉有:機綉、金銀彩綉、甌綉、發綉、挑花、綉衣、幡等 浙江省十大文藝 集成志書編纂、出版工作簡況 我省「民舞集成」工作開始於1982年,共搜集整理了民間舞蹈739個,錄制了190個節目與片斷,編寫了220個資料本。1989年12月通過終審,1990年10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浙江卷》正式出版。全書共144萬字,圖片63幅。 「民歌集成」工作開始於1980年,共採集民歌3750首,錄音資料100餘盒,圖片200餘幅,各地編成資料卷共30餘卷。《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浙江卷》於1991年10月通過終審,1993年10月正式出版。全書共約110萬字,其中樂譜835首,文字約95萬字,圖片66幅,圖表4張。  「民器集成」工作開始於1983年,共採集樂曲3303首(套),錄音資料150盒,錄像11套,圖片299幅,文字25萬余字,各市(地)編成資料卷共11套。《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於1993年6月通過終審,1994年10月正式出版。全書共約300餘萬字,其中樂譜280餘首(套),文字約11萬,圖片60幅,圖表9種。 「戲曲志」工作開始於1984年,共收集原始資料2823萬字,整理編印資料186萬字,搜集圖片1萬多張,文物892件。120餘萬字的《中國戲曲志·浙江卷》1996年7月通過終審,已於1998年正式出版。 「戲曲音樂集成」工作開始於1986年,共整理編纂了1800餘萬字的地方卷本。1996年4月編寫完成了200餘萬字的省卷本,已通過終審,即將出版。 「曲藝音樂集成」工作開始於1987年,現編輯了資料72個曲種5卷10冊,共約400餘萬字(含曲譜、照片等)。1998年6月編成送審本250餘萬字,圖片50幅,現已完成復審。 「曲藝志」工作開始於1992年,已完成杭州、舟山、金華、湖州、紹興等分卷資料共約100餘萬字。省卷本已於1999年10月初審結束。 三套民間文學集成於1984年底開始,1986年全面展開,1997年全部出版,「民間故事集成」編入16萬8千9百餘個故事,「民間歌謠集成」編入6萬7千餘首歌謠,「民間諺語集成」編入51萬條諺語。

❼ 吳一峰的故事

吳一峰沒有進過音樂專業學校,甚至連普通中學都沒畢業,但他從小喜愛民族樂器。在杭州讀中學時,他就被《當代日報》(杭州日報前身)譽為「少年笛手」,後曾師從著名簫笛演奏家宋景濂學笛。上世紀50年代考入劇團做演員期間,他仍吹笛不輟,經常主動入樂隊參與演奏,擔任「正吹」。他當時就積極改進婺劇音樂及其樂隊建制,取得了很好的演奏效果。1961年調到蘭溪婺劇團,他更進一步致力於鑽研音樂。
「其實當時我對婺劇的一些原唱調並不大了解。『作曲』談何容易?幸好那時劇團大都演出老戲,不用怎麼作曲,我也就天天坐進樂隊跟著演奏。這一來,使我得到了學習傳統的好機會,逐漸能分辨出各個唱調的原貌,以及什麼戲劇情緒唱什麼樣的唱調了……」慢慢地,吳一峰不斷在傳統基礎上求變、創新,他為許多劇作所作的曲,總讓演員易上口、能發揮,便於樂隊演奏,適合導演處理、演員表演,也深受觀眾喜愛。
20多年編麴生涯,《李漁別傳》《東海魂》《君子亭》是他最難忘也最得意的作品。吳一峰覺得,婺劇團的音樂原創是太少太少了,這與人才的斷層和過度注重市場開發等有關。也許是婺劇音樂編曲人才太少,新的編曲人才也不容易培養,吳一峰在1986年調入文聯,包括後來退休至今十來年,蘭溪當地以及義烏、江山等地的婺劇團還是會不時地請他幫忙。
有時靈感來了,吳一峰就會半夜起來作曲,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夜;有時他出門不便,有些劇團就會搬一套人馬過來,配合他的作曲工作,有的劇團甚至專門派人過來跟他學習編曲。與他接觸過的人都說:「只要你有需要,吳老師都會將全部東西毫無保留地教給你。」 吳一峰說,他從婺劇音樂的創作實踐更多地轉到婺劇音樂研究,是從1986年入選《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浙江卷》編輯部之後開始的,而之前他對婺劇音樂研究得並不多,也沒那麼深入。這套書編寫歷經12年才「修成正果」,隨後編輯部又齊心地用多年勞動所得的稿費,自費出了他們覺得體例更合理科學,也更具成果的《戲曲音樂類種》一書。
這個編輯部形式鬆散,成員來自全省各地,平時各自都有其他工作,但大家分工明確,團結一致,有事就碰頭開會。每一次編輯會更像是學術研討會,所有人都開誠布公,學術上能坦陳己見,暢所欲言,這對吳一峰開展研究工作幫助極大。主編洛地要求非常嚴格,他要求每個編輯不僅是資料的編撰者,更要做個能揭露事物本質和真諦的人,要做到「識、知、道」。
吳一峰覺得,戲曲音樂編曲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很難,但絕非有些人說的「套套老調就行了」,也不是簡單化地把老調全部推翻而另行「作」曲。戲曲音樂編曲必須遵循其本體規律,保持其傳統本質,「守其本易其色」,「據本而演文」。最根本的是戲曲音樂是由戲演出來的,是由演員唱出來的,它要求美聽,但不能放棄原則地以「花」代美,以「繁」代美。
吳一峰告訴記者,一個地方劇種區別於另一個地方劇種的標志是什麼?不是表演程式,不是服飾化妝,也不是傳統劇目,而是戲曲音樂。為什麼電影看了一遍已經足夠,戲曲「看你千遍也不厭倦」?因為戲曲音樂對特定的觀眾具有恆久的魅力,與其說看戲,不如說聽戲。音樂,既是戲曲的標志,也是戲曲的根基、戲曲的靈魂,更是戲曲的魅力所在。婺劇音樂現在有點脫離傳統的傾向,有時為了迎合市場,放棄了很多自己的東西,甚至離開本體太遠了。「其實,老傳統蠻好聽的。傳統也有大量可變、待創新的地方,戲曲編曲要注意到戲曲音樂表現的各種可能性,藝術表現無廢品,關鍵在於怎麼用。」在這方面,吳一峰有不少親身的創作體會,甚至還大膽地將所謂的「糟粕」變成了精華。
婺劇傳統有一點被人認為是「糟粕」———唱起來只聽得「啊、咦」兩字,因被人嗤笑而廢除數十年。1989年蘭溪婺劇團排演《李漁別傳》。劇本中有個叫丁藩的角色,他「磨穿鐵硯為皇封」,譏諷李漁讀書寫戲是「處處路不通」,這個角色不是一般的丑角,是一個文縐縐的酸秀才,用什麼唱調能刻畫這個人物?作曲吳一峰根據笛子(散聲)悶3的吹奏特點,創作了攤簧「角字北調」,並要演員用「雌雄嗓」(就是「啊、咦」)來唱,結果效果出奇的好,將缺點變成了特點。
吳一峰說,他進行婺劇音樂編曲還有一個有利條件,那就是他的夫人閻慶花。閻慶花原先是個婺劇演員,當他作品完成後,首先就唱給她聽,她是他的第一個聽眾,也會及時提出一些客觀中肯的意見與建議。

閱讀全文

與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浙江卷金華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