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百字作文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看法
.對人的真情、情誼:東西不多,略表家鄉父老的心意。2.通過語言、動作等表達出來的意思:版不用多說啦,你權的心意我們已經明白了。 詞外延伸:心滿意足 心裡感到十分滿足,形容稱心如意:老人看到兒孫們如此的孝順,心滿意足地笑了。 (1) 意思;心...
2. 求一篇作文 音樂論文 關於民族音樂的
音樂是人們澄靜的心聲,是自然空靈的天籟。
世間有那麼多的樂曲,但恐怕只中國古典民族音樂能將其中的真諦盡數彰顯出來。
何嘗不是如此!那宮廷音樂,少了清新,多了奢華;爵士樂,少了柔美,多了繁雜;流行音樂,更是少了超然,多了浮躁。
而中國古典音樂,至高,至聖,至純,至美。絕不張揚,卻聲聲柔亮,潛入人心。絕不神秘,卻層層深入,別有洞天。它不求太多,只願將中國古典傳播流轉,正因如此,無論黃土高坡,還是江南水鄉,都有了它的存在。
靜坐竹亭,彈奏古琴,想必古人便是在這種情境之下彈奏出那一曲曲的清音雅韻。
愛古曲,愛高山流水之通靈,漁舟唱晚之閑適,二泉映月之綿長,陽春白雪之聖潔。
賞民樂,賞梁祝之哀婉,關山月之豪放,姑蘇行之明快,雁落平沙之悠揚。
而這些都是由中華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淀所傳承孕育的。漁歌唱和,流水清音,親友別離,追憶斯人,人與自然相呼應,自然與文化相融合,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底蘊都融入了古典音樂,傳遞所思,所感,所想。洗禮著人們的心靈,訴說著別樣的文化……「中和」之美是一種以「和諧」為本質特徵的審美類型,其主要特點表現為意蘊含蓄、典雅,情感力度適中,文與質、情與理等各種因素和諧統一。
中華民族是以儒釋道互補為傳統文化基礎的,受先秦「尚中」「尚和」和孔子「中庸」思想的影響,「中和」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同傳統文化的豐要思維模式,從詩詞文章、書法繪畫、園林建築到音樂戲曲等等,都受到「中和」精神的深刻影響,並都放射著「中和」精神的光芒。
統觀我們高中音樂鑒賞的教材,凡人編的中同傳統音樂,從古琴曲到古琴文化,從甫代歌曲到唐詩宋詞,從民歌到民間器樂曲,隨處都能找到「中和」之美清晰的影子。
大學音樂鑒賞論文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
3. 賞析一首中國音樂(古代、現代均可)寫一篇文章2000字
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它的語言含蓄凝練,句子間跳躍性大,意境深刻而悠遠,很多詩詞都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佳句。這里的「名」和「佳」恐怕不僅僅指那幾個或者幾行精煉的字和詞,而是這簡短的幾個或幾行字詞所表達的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這些內涵往往不是顯示在這些字和詞的表面形式,而是隱含在字里行間,隱含在篇章,甚至是更大的社會背景之中的,例如:阮籍的一首律詩《詠懷》: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何相見,憂思獨傷心。
這首詩從字面意義上看描寫了作者深夜彈琴的情景和孤獨不安的憂思。如果我們不知道作者生活在魏晉南北朝相交的時代,不知道當時黑暗的社會政治環境和作者自身所處的地位境況,我們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懷,不知道作者為何夜不能寐?不知道其實詩中的「孤鴻」、「翔鳥」都是另有所指,更不知道詩的背後還另有所隱,即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和憤懣以及對渾濁的社會政治的揭露和批判。由於當時黑暗高壓的政治環境,此詩多用比興,寫得比較隱晦曲折。
詩在言志,詩歌的內容往往表現出意義的雙重性或者多重性,這也是所有詩歌所具有的一個重要特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詩歌一貫的手法,在對詩歌的內涵進行闡釋的時候,我們不得不用到隱含理論,隱含理論是詩歌意義闡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導方法。篇章分析已成為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詩歌作為文學篇章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無論是從體裁、內容、還是在表現手法上都存在很大的豐富性,但關於它的隱含意義的研究並不是很多,國內一些學者借鑒了俄國詩學篇章中隱含意義的分析理論,對俄漢詩歌進行了隱含對比分析,在數量和深度上都很有限。本文借鑒了以往學者的理論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古代詩歌中的隱含現象進行了分析。
(一)隱含的概念
1967年,美國哲學家格賴斯(H. P. Grice)在哈佛大學做了三次講座,在他的第二講Logic and Conversation (邏輯和會話) 中首先提出了隱含現象和會話合作原則,在世界語言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格賴斯開創了大規模隱含研究的先河。隱含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隱含包括聽話人從語句里能夠推導出來的任何間接性信息內容,不論這種間接性信息內容是不是說話人意思,是否符合說話人的意向,也不管這種間接性意思是否已經實義化;狹義的隱含只包括說話人通過語句傳達的、聽話人理解出來的間接性的、隱晦的說話人意思,聽話人解讀出來的狹義隱性內容必須符合說話人的意向,必須是已經實義化了的,而不能是潛在的,是否是說話人的意向是區分廣義隱含和狹義隱含的主要標准。
和會話活動的形式不同,文學作品的文本大都是書面形式的,它脫離了對話式語言的現場性,作者和讀者之間不能像說話人和聽話人那樣可以相互打斷、解釋或者補足,讀者在解讀文本內容時,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自己的世界知識、語言知識和邏輯能力,所以,在對文本的產生背景缺少全面掌握的情況下,作者所解讀出來的間接性信息往往帶有很多的個人痕跡,這些間接性信息可能並不是作者意欲表達的意思。在做初高中試卷的詩歌解析題目時,如果學生對一首詩的內容及其作者情況全然無所知,那麼你肯定不會得到千篇一律的答案。例如對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的解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代知識分子十分注重考取進士,一旦考中便前程似錦。此詩便是朱慶餘在考進士之前寄於水部員外郎張籍的行卷,他將自己此時期盼又有點不安的心情描寫成剛出嫁的婦人,委婉含蓄,希望能得到推薦。如果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不甚了解的話,很有可能就把它當成一首描寫出嫁新娘心態的閨情詩,當然還可能存在其他更多的解讀,這在邏輯和情理上都未嘗不可。難道說除了標准答案之外其他的解讀都是錯誤的嗎?這里就存在一個廣義隱含和狹義隱含的判斷標准問題,採用的標准不同,對這些答案的態度就不同,這一點在判卷標准中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很多學者在研究文學文本的時候主張作者死了,認為應該完全以讀者、解釋者為中心來欣賞、理解文本,這時採用的就是廣義隱含的概念。
為了方便對隱含進行分類,本文將採用狹義隱含的概念,即只包括讀者解析出來的和作者意向相符合的那部分內容。
(二)隱含產生的機制
詩歌中之所以會產生大量的隱含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
1、根據格賴斯會話合作原則,會話行為的順利進行是建立在言語雙方的相互合作的基礎上的,他將此界定為對合作原則的絕對遵守,對其四個准則中的任何一個的破壞都會導致隱含。如果說會話合作原則是會話行為應該遵守的規范,那麼,對篇章而言,語篇的銜接和語義的連貫就是應該遵守的規范。如果篇章違反了語篇的銜接和連貫規范就會產生語篇隱含,而這種隱含在詩歌中是最常見的。例如:李白的《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第一句和第二句由於格式的對稱尚且能找到語篇上的銜接,但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間從表面上確實找不到形式和語義上的連貫。此時,因為這種「犯規」,詩句之間便產生了很多隱含的內容。
2、相對於其他體裁的篇章,詩歌是一種在格式、韻律、手法、字數上都有嚴格限制的體裁,追求精煉短小,既要求「句中無余字,篇外無剩語」;又要求「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要求煉句、煉字、煉意,使得詩歌不能像其它的文本或者自然對話一樣更顯明或充分地展開敘述,所以有很多缺失的內容情節需要讀者自己去推導。尤其是四言絕句、五言絕句等在字數、韻律上要求及其嚴格的詩歌,作者用短短的幾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幾乎是不可能的,大量的內容情節都隱含在字詞或語句之間。例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間,在內容上出現了很大的跳躍,詩中沒有寫主人在聽到狗吠之後接下來的舉動,比如如何去門口看視,如何和客人寒暄、請客人進門等具體的情節,但根據事件的自然發展順序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我們仍能從中推測出當時的情景,這也是為什麼詩歌能給人無限遐想空間的原因。
3、利奇的禮貌原則可以說是對格賴斯的會話合作原則的補救原則,人們違反合作原則有時候是出於禮貌或者不好意思,比如劉禹錫《竹枝詞》中的「道是無晴卻有晴」。由於道德、風俗習慣的約束或者社會環境的壓力,作者也會採取委婉曲折的表述方式。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朱慶餘的《近試上張水部》,還有一些諷刺詩。
4、修辭手法的運用。為了語言的精煉、含蓄,內容的豐富,生動,詩歌經常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比如誇張、暗喻、借代、襯托、比、興、引用典故,象徵、陌生化、虛實結合等。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豐富了詩歌隱含的內容。例如:李白的《秋浦歌》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詩中採用誇張的手法,極言白發之長,按照正常的邏輯和事物的固有規律,白發不可能長到三千丈,其實,作者在這里借白發之長隱含憂愁之重。後面的秋霜代指白發,言白發之白,隱憂愁之重。
(三)隱含分析所涉及的因素
語境是篇章分析領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概念。與傳統的語境概念不同,關聯理論從認知的角度解釋言語交際活動,提出了認知語境這個概念,認知語境是聽話人用來處理新信息的知識,是一個人明了的全部事實的一個子集。相對於傳統語境,它是心理的,是個變數。聽話人在處理每個新信息時都會使用不同的認知語境,傳統語境先於語句而存在,而認知語境在處理新信息時才存在。關聯理論將含義的推導過程界定為一個明示——推理的過程。在推導的過程中,更注重了聽話人或讀者的認知能力在隱含分析中的作用。
認知語境又分為語言內知識和語言外知識。就詩歌而言,語言內知識包括語法知識、語用知識、詞彙知識、上下文。語法體系是語言的重要表達方式,比如詩中設問句式、反問句式、倒裝句式的運用;語用知識如各種修辭格的運用;詞彙知識如對詞彙的選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選擇)、詞語的超常搭配、詞性的改變等詞彙的語義語用關系等;上下文包括題目和前後語句。
語言外知識包括即時場景、邏輯知識、網路知識、背景知識。在詩歌中,即時場景主要指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和寫作環境(主要指自然環境);邏輯是人的思維規律,語句預設問題、語句的前後邏輯關系、荷恩等級關系都是邏輯問題;網路知識包括道德的、法律的、政治的、經濟的、歷史的、文學的等其他知識;背景知識包括生活常識、作者所處時代的背景、社會心理和價值觀念以及作者個人的生平遭遇等。
(四)隱含類型分析
曹威鳳在她的《論俄漢抒情詩中的隱含意義》一文中將隱含分為自然隱含、篇章隱含、詩篇的潛台詞三種類型。自然隱含又分為語義兼含、語法兼含;篇章隱含又分為篇首隱含、篇中隱含和篇尾隱含。其實,可以看作是根據存在隱含的語言單位的大小對隱含所做的分類。
趙雪華在她的碩士學位論文《俄羅斯詩歌的語篇隱含分析》中將隱含分為辭法隱含、背景隱含和文化隱含三種,可以說是根據隱含在詩歌中的表現形式對隱含進行的分類。
本文則根據詩句所傳達的隱性信息內容的性質將隱含分為指稱隱含、客觀內容隱含、主觀內容隱含和交際內容隱含。我們可以通過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來了解這幾個概念: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作者聞訊,作此詩寄給他,以表同情。
先看指稱隱含。指稱隱含是指間接性指稱。詩中的「五溪」、「君」和「夜郎西」就是間接指稱,「五溪」指去龍標途徑的雄溪、樠溪、酋溪、無溪、辰溪。「君」指王昌齡;「夜郎西」指王昌齡被貶之地。
客觀內容隱含指讀者從詩句里推導出的一些間接性的、隱晦的表述的對象和表述的關系,而這些關系是作者寫出這些詩句必然具有的意思,有時候甚至是作者意欲傳達的內容。「聞道龍標過五溪」,表明此去龍標要途徑雄溪、樠溪、酋溪、無溪、辰溪五地;「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明你我雖相隔兩地,但卻共享一輪明月,我寄於明月的「愁心」將一直追隨於你。
主觀內容隱含指讀者從詩句里推導出的一些作者傳達的間接的、隱晦的評價——情感意義(包括肯定/否定、積極/消極、欣喜/憂愁等)。第一句「楊花落盡子規啼」中所描述的景象就隱含了一些傷感的情懷。「楊花落盡」表明已經是晚春,刻畫了一片殘敗的景象;「子規啼」更是有一種悲涼的味道,「子規啼血」其實是一個典故,子規即杜鵑鳥,子規鳥有思念故土以致泣血的意思,從這句詩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友人被貶的消息充滿了同情和憂愁。
有時詩句欲傳達的交際目的與詩句形式上、表面上顯示的交際目的不一致,通過語句間接、隱晦地傳達交際目的的現象就稱為交際意向隱含。詩歌的第一句表面上描寫了春深的景象,實際上作者想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渲染來表現自己對友人被貶事件的同情和感傷之情;第二句敘述了去龍標所經歷的路途,作者通過極言路途的遙遠和艱辛含蓄地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擔憂和牽掛之情;最後兩句作者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將明月比作人,將不可能之事變作可能之事,委婉地表達了詩人之心追隨友人直到天涯的深情。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根據規約化的程度將指稱隱含、客觀內容隱含、主觀內容隱含和交際意向隱含分為規約性的和非規約性的。規約性隱含與詞彙和語法結構的直接的字面的意義相近,或者說是在人們認識中相對固定的意義,所以,我們在分析規約性隱含的時候往往付出較少的努力。非規約性隱含和語境的關系更為密切,在一定語境的制約下,讀者通過間接、隱晦、曲折、委婉地傳達自己的意思,作者的意欲表達的意思與語句的詞彙、語法結構所傳達的常規性信息內容相距較遠,讀者就必須付出較大的努力才能理解語句所承載的隱性信息內容。當然這種規約性和非規約性也是相對的,隨著某個義項或用法在人們認識中的逐漸固定化,非規約性的信息也會轉化成規約性的信息。
(五)其他看法
中國古代詩人很講究煉字。我們身邊也流傳了不少關於詩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根須」的故事。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最先用的是「到」字,吟完之後,王安石覺得「到」字太平直,不夠形象,缺乏詩意,後先後又改為「過、入、滿」,一直到「綠」字,幾經變換,最後才確定,不僅表現出春風吹到江南,更能表現出春風吹,大地變綠,萬物生長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機。我們可以援引荷恩等級理論把<到、過、入、滿、綠>看成一個選擇等級,從「到」到「綠」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完全不同深度的意境。與荷恩等級不同的是,這里的等級是對表現力強弱或者說蘊含力強弱的詞語的排列。表現力不同,它的隱含信息內容也不同。同樣的例子還有賈島的《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其中「僧敲月下門」中的「敲」也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作者最初想用「推」字,再三斟酌,最後才改為「敲」字,<推,敲>也可以看成是一個等級隱含,不同的選擇,給了我們不同的隱含意境。
本文從隱含的概念、產生、影響因素、分類等角度對詩歌中的隱含現象進行了分析,整體來說比較粗略,在分析的過程中發現其實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需要進一步的分類、研究,比如詩歌中特殊句式、特殊手法的隱含意義、不同題材以及不同體式的詩歌的隱含研究等,其實詩歌領域的隱含是一個蘊含了無限趣味的研究,很值得深入探索,希望本文淺顯的分析能對闡釋詩歌的意義起到一定的借鑒意.
在悠久的中國文學史上,詩詞以其獨特的情感寄託、豐富的描寫內容、奇妙的韻律節奏讓多少文人傾心於它們的創作,讓多少百姓醉心於它們的品讀。無數的價值寄託,無盡的情感宣洩凝結其中,直接表現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文人精神。流行歌曲似乎難登大雅之堂,更難於古典詩詞相提並論,一個似乎是太俗,一個又是那樣的高雅。但作為大眾文化的最常見的代表,我們之所以說它流行是因為它有著廣泛的大眾。流行音樂作為青年亞文化的流行歌曲似乎難登大雅之堂更難於古典詩詞相提並論,一個似乎是太俗,一個又是那樣的高雅。但作為大眾文化的最常見的代表,我們之所以說它流行是因為它有著廣泛的受眾集中體現,展現了當代青年的獨特的情感選擇與對當前社會的感觸。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因此不會有太多的人會主動地將唐詩宋詞和流行歌曲聯系在一起,會覺得那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個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積雪,一個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著太遙遠的距離。但正如滔滔江水實則來源於千年積雪的消融,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歌曲,其實也有著一個根源與發展的不可抹滅的關系。
一、詩詞與流行歌曲的本質趨同
如果把唐詩、宋詞稱為唐宋時的流行音樂也不為過,更何況詞更多的時候是配樂演唱的。說詩詞與流行音樂的本質趨同是結合了一定的時代,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無論詩詞還是流行歌曲都是一個時代文化的代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氣質文化在詩詞與流行歌曲中都有著明確的反映,而且是作為主流文化反映的。古典詩詞在那個時代與流行歌曲具有共同的一個特點:流行。詩詞流行音樂在抒情言志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載體。人是需要情感表達的,更需要情感表達的良好方式。當一個人在詩詞與流行音樂中讀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託,那瞬間的感動足以說明詩詞、流行歌曲在情感表達方面對莫大作用。詩詞、流行歌曲的本質是趨同,只不過音樂文學(歌詞)還沒有古典詩詞一般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這並不是說它永遠不可能取得這樣的地位、只是這需要歷史的積累與時間的積淀。
二、古典詩詞對流行歌曲的影響。
唐詩宋詞直接成為流行歌曲的表現主題和內容,給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現空間,一方面考較著流行歌曲創作人對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現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層次。
從創作的形式上來看,唐詩宋詞也為現代流行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種思路,或是確立一另一種風格。
我覺得這也是整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很多現在的流行歌曲在寫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詩宋詞的語言格式與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詞作上繼承了傳統詩詞語言上的提煉與表達手法上的含蓄內斂,另一方面,在主題表達上也無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家國情懷,還是兒女情思,古典詩詞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回味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
除去形式上的模仿與借鑒,在歌詞的寫作手法上,現代的流行歌曲也是從唐詩宋詞身上汲取了不少的營養。向講究韻律感與意境美,這都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求了,唐詩宋詞里更常用到的比興手法,在現代歌詞的寫作中,例子那更是不勝枚舉。
三、 流行歌曲相對於古典詩詞的優勢
盡管現代歌詞的創作沿襲著古典詩詞的創作的路子起步並發展起來的,然而,唐詩宋詞與現代的流行歌曲畢竟還是不同時代的產物,畢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語言和內容特徵,並接受不同時代標準的審視與評判。
我們說文學是為了體現生活而存在的,那麼任何的一種文化形式必然反映一個時期的生活現實,體現一個特定時代的特徵。正如我們都說唐詩與宋詞,而並沒有泛稱為唐宋詩詞,就是因為它們分別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而流行歌曲則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不同於唐也不迵異於宋,所以它與前二者之間,還是有著更多顯而易見的區別,這也正是如今很少將他們主動放在一起比較的原因。
而流行歌曲更為通俗,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受眾,其次留心歌曲的傳播方式是古典詩詞所不能比擬的,特別是隨著網路的發展,傳播途徑的多元化,流行音樂一定會有進一步的發展。
然而,時代在變,今人對音樂的感受程度和古人自然有很多的不同。比方說,姜白石是了不起的詞人兼音樂家;他的詞句,傲視古今,但是他寫的音樂,若就現代的音樂觀點而論,除了「古意」之外,未免失之單調。古意雖好,但是不能完全適應現代人的音樂品味。今日工商業為主的社會,是很難造就像「小紅低唱我吹簫」那樣的環境和情調的。若是要靠他留下的古譜樂曲去推廣宋詞,恐怕很難被現代人接受。古譜有它們的歷史和文獻價值,但是卻不能為推廣傳統詩詞發揮多大實用。同樣的道理,魏氏樂譜和碎金詞譜等等古籍譯出的樂譜,可以教導現代人學習古意,提示深含傳統韻味的旋律,然而在現在我們迫切需要的「詩教」工作上,起不了多大作用。從欣賞古典詩詞上來說,無情的現實,難以配合當時的情調,的確是現代人的悲哀。然而,我們如想挽救中國的傳統詩詞文化,還須面對現實。這個歷史責任,就落在現代有民族文藝思想的音樂家們的身上.
前人留下許多的詩詞,多的是美不勝收的歌詞資料。這些寶藏里的每首歌詞,今人可以全首引用,或者截句接收,也可以利用前人的意境構句或詞彙溶入自己的思想,應該可以譜出許多優美的歌曲。很可惜現代的中國音樂家們,能夠去發掘這寶藏的人實在少得可憐。當然,作曲家若要利用這些優美的歌詞,自己必須先能了解詩詞的內涵,才不會寫出不合詞意的怪譜,白白糟蹋了前人寶貴的智慧結晶。所以,我認為中國的音樂家們,應該多讀詩詞。音樂院校的作曲系,應該把中國詩詞列為必修科,無論學生們以後要作可唱的歌曲,或是寫演奏的樂曲,有了詩詞的內涵,對表現樂曲中的民族風格和弘揚中國文化,都有很大的益處。
不管怎麼說,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唐詩宋詞永遠都會對現代包括今後的流行歌詞創作中起著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現代文化對古典文化的借鑒與沿襲是永遠不會停止的。唐詩宋詞會是流行歌詞創作中一個不可舍棄的主題,一種取用不盡的源泉,一個無法迴避的誘惑,從遣詞用句,主題營造,意境鋪陳方面,都為現代的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好的思路。
而歌曲是詩詞傳播的觸媒,詩詞可以藉音樂的幫助,廣為流傳。唐宋前人的例子,很值得今人效法。乘著音樂的翅膀,載著優美的中國歌詞,飛揚五洲四海,讓普天下都唱中國歌曲,傳誦千秋,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我衷心地希望現代的音樂家們,今後多多創作能歌唱中國詩詞的曲子,不要再輕易錯過中華詩詞這個無盡的寶藏。先人留下的這些古典詩詞是我們現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應該用好這些資源。幼年時期依靠音樂幫助所掌握和學到的東西讓人難以遺忘、終生受益。衷心希望華人兒童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願中華古典詩詞唱響神州!
4. 求作文 我所知道的民族音樂
我愛民族音樂
很久不曾被音樂感動,麻木的神經卻在不到一個半小時內被充分地激活了!
聽完中央民族樂團2005年盛裝民樂會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中國的民族音樂的未來就在這里,中華民族音樂的出路也在這里。
因為准備與一家演出公司合作包裝一個嶄新的民族音樂團隊,於是和同事一起出席了這場名為盛裝民樂的演出。一直以來對民族音樂印象就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但卻始終少了些時尚,從未想過民族音樂是否能與現代時尚產生緊密的聯系。即使是十二女子樂坊的出現,也一直認為那並不是中華民族的真正音樂而只是一群穿著時尚的現代女子把玩的一種變形元素。其實觀看此次的盛裝民樂的初衷也主要是為了工作不得以而為之的,來時同事還在開玩笑說大家必須堅持看完誰也不許睡覺。
快七點半時被演出公司的唐總引入會場,一個不大的劇院,大約只能容下1000人左右。演出七點半開始,所以入座時基本已經沒有什麼空的位子。進門時發現一些外國人的身影,心裡想這種音樂應該是外國人感興趣的,而國人真正喜歡的卻不在多數,實在是一件值得憂慮的事情,但怪誰呢?市場經濟下,一切都會以商業標准來評判,無論你有多麼悠久的歷史。
剛就座,燈光就暗了下來,知道演出就要開始了。不知為什麼忽然想起了在泰國時看人妖表演的情景。那種演出並沒有什麼藝術可談,純粹是一種商業化的做秀。心裡擔心中國的民族音樂千萬不要為了做秀而做出些什麼嘩眾取寵的事情來。隨著舞台燈光的再次亮起,一氣穿人心魄的鼓聲立時充斥了整個劇場,那種震撼,那種讓你的心臟不由自主地要與鼓點一同跳越的震撼力絕對不是西洋鼓所能展現出的。回過神來後仔細朝台上望去,頭一排是七個身著鮮麗民族盛裝的女子坐在台前每人持一把二胡,後面正中是一位手拈竹笛的靚麗少女,兩旁分別是古箏,豎琴,琵琶,揚琴,柳琴等各色民族樂器。五個身形矯健的小伙站在最後揮舞著鼓槌神情激昂地敲擊著面前的大鼓。第一首曲目叫做雨過西山,大鼓的豪放與豁達配合二胡的柔美還有琵琶的細膩古箏的悠遠豎琴的圓潤揚琴的跳越將一幅大自然渾厚優美的景象活生生地展現在你的面前,你甚至能夠聞出雨滴混著午後樹葉清香而成的自然氣息。平時喜歡工作或休息時在電腦里放一首高山流水或陽春白雪的古箏曲作為調劑,但從來沒有如此身臨其境的感覺。不是你走進去的,簡直是一下子就被這音樂淹沒了吞噬了而且還吞噬的如此的舒服與自願。
接下來由天女組合演奏的《橙色幻想》又將我帶入了一個美綸美幻的意境當中,這次驚嘆並非驚嘆於那種夢幻般的意境,而是驚嘆二胡在這七位女子手中可以有如此強大的張力與感染力。從小就形成的習慣是二胡最適合於要麼悲要麼寫實的音樂,還有更多的印象來緣於京劇中的二胡京胡的表現,卻從未領略過二胡尤其是七把二胡一同演奏時在寫意方面如此強大的表現力。聽著看著忽然明白了,是節奏,帶有現代風格的節奏元素與傳統音樂的旋律組合,一種全新而近乎完美的融合。如果說R&B是屬於西方的,那麼我甚至可以斗膽稱此次的表演應該是中國的R&C (Rhythm&Chinese Conventional)。全身心都泌潤於如此美妙的民族音樂當中,我開始迷失自己,平時的矜持沒有了,變成了近乎忘乎所以的隨著音樂的起浮忽而搖頭揮手忽而又微閉雙眼一動不動。尤其是中胡與琵琶又組合共上一曲《牧》時,自己簡直已經飛到了廣褒的草原,騎在驃壯的牧馬上遊走疾馳又或嘴御一片青草躺在花叢中仰視藍天白雲。
掀起全場高潮的是一曲《賽馬》,全部樂手用飽滿的情緒將各自手中的民族樂器的魅力發揮到了盡乎極至的地步。大鼓,二胡,中阮,笛子,嗩吶還有其它弦樂將全場所有的人的情緒都調動了起來,觀眾用手掌去和音樂的節奏,用耳朵去賞音樂的旋律。全場一片沸騰!曲終後掌聲仍延續不斷,放下手時才覺得自己的又手雙臂都有些酸累了。
演出結束後,同事即刻向老闆致電匯報情況。一再表示這個團隊有的做,值得做而且一定要先下手去做,而我卻仍舊沉於那盪氣回腸的現代民族音樂的氛圍之中。
5. 淺談對流行音樂及民族音樂的認識五百字作文
隨便摘選幾段就行了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源遠流長,而且中國人民自古就有著交流融合的習慣、海納百川的豁達和融會貫通的精神。在以中原音樂、四域音樂和外國音樂為三大來源的中國傳統音樂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積淀了各民族的藝術智慧和創造才能,可以說已經具備了鮮明的民族個性。在不斷的交流和交融中,它們互相輝映,互相兌爭,進而衍生、發展。由於經濟的強大實力和政治的相對穩定,在無數次的交流和交融中中原音樂文化都處於明顯的「強勢」地位。但是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對於任何一種意識形態來說都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政治、經濟等因素對音樂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西域音樂與中原音樂的融合、四域之間的音樂交流等都無不與社會、政治、經濟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 「五四」新民主主義文化運動的不徹底和建國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音樂的尷尬地位更是體現了文化與政治經濟唇齒相依的關系。在我國社會、政治、經濟各個領域都受到侵襲的同時文化侵襲也是一種必然,當然這種侵襲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的一次契機。然而那個時期文化思想領域里的否定思潮卻高舉國學之大旗對「新音樂」進行了全盤否定。從歷史的角度看可以說是「五四」運動的不徹底使得新音樂的發展也變得舉步維艱或者說是似是而非(當然期間也不乏精品)。解放以來至文化大革命這段時間從音樂發展的角度來說充其量只能說是一種積累階段,「自力更生」、盲目排外的思想使得音樂的發展處於一種真空狀態,在免遭「文化侵襲」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與外國文化進行交流的機會。
當然,「傳統由發展而來,也要發展下去」(劉再生《論新音樂的歷史觀》)。雖然改革開放使以往的秩序結構、心理狀態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雖然世界音樂文化和學術思潮蜂擁而至時國人顯得有點措手不及,但是中華民族一直有著難能可貴的兼容品質,很快使自己從茫然中走了出來。「新潮音樂」和「流行音樂」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潮音樂」和「流行音樂」以從善如流的態勢發展的同時,也力圖從全面的否定中達到新的肯定。然而這種「新的肯定」對於中國民族音樂來說有何影響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中國人自古就提出「百家爭鳴」,從不忌諱與外來文化的融合。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在諸多沖擊之下,民族音樂顯得冷靜異常。我們眼看著在我們華夏民族生存了幾千年的土地上孕育出來的民族音樂文化有日漸沒落的跡象,電影、電視等各種媒體無不充斥著無病呻吟和病態的吶喊。當一場頗有質量的民族音樂演唱會或演奏會門可羅雀時,某著名歌星的演唱會卻異常火爆,一票難求。
可以說音樂文化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脫離了人與人的需要的音樂是不存在的。現在人們不再有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重重思想壓力和顧慮,法制的健全賦予了我們選擇的權利,改革開放更是賦予了我們選擇的機會。人們可以根據需要和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就像逛商場時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商品一樣自由。搖滾樂、爵士樂以及POP等各種流行音樂的風靡,各種所謂的世界名牌服裝的大行其市等現象其實體現的是一種社會心態,也可以說這是一種文化的碰撞。「歷經百年的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由里及表,由淺而深的過程,也是在不斷失落自我中不斷發現自我的過程。」(李西安《扣響現代之門》)然而民族音樂以一種弱勢文化的姿勢存在成為一種習慣的話,人們就會對我們的民族音樂產生一種自卑感、遺憾感。這樣也就不能正確的審視我們的民族音樂,不能具體的甄別精華和糟粕,不能以平衡的心態去面對現代和傳統,更不能把握應有的尺度應對文化的繼承。
6. 求「談談你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識」文章,600字。。。感激不盡!!!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也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自己分段吧!)
7. 如何弘揚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400字作文
大家應來該都知道,現在中國面臨一自個很重要的問題——越來越冷落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可說是豐富多彩,上到節日下到名勝古跡。這么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怎麼去繼承和弘揚呢?首先,我認為可以建立一個網站,然後寫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之類的一些文章,這樣可以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
其次,想要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先要請全中國人注意,我們可以適當的去了解別的國家的傳統文化,但是不能丟掉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打個比方吧,比如大家都對聖誕節比較感興趣,而卻越來越冷落了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中國的傳統節日,以至於端午節的申遺產文化權給了韓國江陵,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所以,要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請所有的國人多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最後請大家一起行動起來,為了繼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多多宣傳,多多了解一下我國的傳統文化,千萬不要冷落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
8. 求「談談你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識」文章,600字.感激不盡!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也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自己分段吧!)
9. 音樂鑒賞的文章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因此學習欣賞音樂是一門很重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到很多東西。
一. 對中國古典音樂的認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
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
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愛。
二. 對西方音樂的認識
《命運交響曲》堪稱經典,歷史上表現命運的音樂很多唯獨只有貝多芬用選取了敲門聲來表現命運,一聲聲短促而有力的敲門聲顯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與命運抗爭到底的決心。「命運」這一主題在貝多芬的演繹下有了另一種境地,成為了歷史上無人挑戰的經典。同時在這門課的學習中還有欣賞了幽默曲、圓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幽默曲的欣賞,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這個時代的音樂更是在這些藝術家的身上學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棄精神和為實現目標不斷奮斗的高尚品格。
三,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其音樂的發展歷史更是一部豐滿的史詩。在當今的樂壇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是Rap音樂,其中周傑倫便是一位現代音樂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們看來如此現代的音樂人,在他的音樂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元素,如在《菊花台》,這首曲子的結尾用的便是我國雲南的傳統樂器葫蘆絲。再如當今的年輕人所喜歡的歌曲《蘇三說》與《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膽的吸取了我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音樂元素,受到人們的歡迎。
回歸傳統是一種趨勢,我國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立足於傳統並且與現代的音樂元素相結合進行創新這是一種必然。有我國「西部歌王」之稱的王洛賓先生是將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元素演繹的典範,他創作的歌曲膾炙人口,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唱。
四. 音樂對人的影響
音樂由人創作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的欣賞著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義勇軍進行曲》,中國人民內心的堅決,頑強的意志,作曲人滿懷的崇高,神聖,庄嚴都融進那雄壯的旋律之中,無論何時何地聽到都熱血沸騰,充滿希望,讓聽者驀地升起對崇高的一團敬畏與仰望。又如在欣賞陳鋼、何占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摯的情感,音樂主要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 」、「化蝶」為情節展開,大提琴與小提琴交相互應的音樂形式讓人印象深刻,欣賞者可以從中清楚的體味主人公的情感。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
五.音樂與素質教育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大學課程里,藝術不再只是藝術系學生的學習內容,也納入了普系的教程,藝術成為公共必修課程。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