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電子音樂在國內發展不起來
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在聽音樂的時候習慣於聽旋律和歌詞,除非他們是專業人士,他們沒有聽音樂的習慣。許多人聽這首歌是為了能唱它。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電子音樂很庸俗,那是因為中國製造好的電子音樂太少了,大部分是DJ土壤hi。圈子還是太小了。
等大家慢慢發展起 party 的興趣,建立起健康的舞池文化,EDM 自然就有了土壤。
至於 IDM 一類聆聽型電子音樂,要麼本來就是沖著高端小眾去的,要麼就被劃拉到流行而不算電子了……
⑵ 中國電子音樂使用的第一人
國內懂電子音樂的人少,也沒個真正的排行榜,很開玩笑的是,CCTV風雲音樂的很多背景音樂都製作的很不錯,你要能知道後面的那個團隊就知道中國電子音樂的高手了!這是職業電子音樂製作人,商業一點的,我知道的也就是DJKK網站的那幾個原創人物,王澤龍就是一個例子,總之國內民眾對電子音樂的了解不多,可以說很陌生!
⑶ 為什麼中國的電子音樂發展不是很好呢
國情啊,喜歡音樂的孩子基本都被逼著學習了,家長認為搞音樂不務正業,沒出息,這就是最大原因。
⑷ 中國電子音樂廠牌都有哪些
中國電子音樂廠牌有:摩登天空、飛行者唱片、十三月音樂、樹音樂、嚎叫唱片、兵馬司唱片、東樂唱片、ROKON滾石電音、麥愛音樂、微薄之鹽
⑸ 中國的電子音樂為什麼出不了好的作品
歐美在電子樂方面的發展要比中國早很多年,中國在這方面還不是非常的成熟。
⑹ 中國電子音樂代表人物有哪些
按照質量排序我都會高於有贊同數的答案,其實好幾個答案會比我接下來寫的有干貨有內容的多,原因也是我從來不正面評價國內製作人和廠牌好壞的原因,就是你對任何人的推薦和反駁都會被質疑點反對,因為這些製作人就在國內,給所有樂迷的感覺就是同胞要比老外感覺更近更會肆意去評價一些。
⑺ 電子音樂代表人
張小夫 是中國的
另外
1.Pioneers(先驅)
撇開Stockhausen、Varese或是Xenakis不談,電子音樂之所以能進入大眾視野,全拜以下這些音樂人所賜。
— Kraftwerk《Trans-Europe Express》,1977:Krautrock陣營里最值得一聽再聽的唱片,以近乎冷漠的表達為技術歌功誦德。當《號外》做電子音樂特輯時,以黃耀明做模特克隆這張經典唱片封面的時候,《Trans-Europe Express》已不單單只是個電子音樂史上傑作,更是一種fashion icon了。
— Jean Michel Jarre《Oxygen》,1977:上世紀80年代,Jean Michel Jarre作為電子音樂大使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場音樂會真是萬人空巷,穿中山裝的群眾們和他熱烈討論Mozart和Beethoven的區別。重新聆聽《Oxygen》,這部用古董電子樂器所炮製交響詩,回想到「萬人空巷」這個詞,實在沒有把它妖魔化。
— Giorgio Moroder《E=MC2》,1980:Disco教父Giorgio Moroder的唱片最好是一張黑膠碟。Analogue時期的電子音樂到現在已成為新的chic。《E=MC2》從沒有在唱片架上落過灰塵,一遍又一遍重訪那個帶有sci-fi情結的性感年代。
2. Ambient(環境音樂)
對於那些學究來說,環境音樂的開篇屬於Erik Satie那臭名昭著的「傢具音樂」。取消一切聽覺興奮點,會讓你在不停等待副歌部分出現的時候,徹底陷入絕望。當然享受Ambient的第一要義便是按下play鍵,然後愛幹嘛幹嘛。
— Brain Eno《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1978:Brian Eno算是Ambient最名正言順的創造者。《Music for Airport》里那些叫人辨不清方向的閑散音符一直如魑魅一般飄來盪去。相信如果把這張唱片與Brian Eno的另一張Ambient傑作《Discreet Music》對換,也沒什麼人能聽出裡面的區別。
— The Orb《The Orb's Adventure Beyond the Ultraworld》,1991:最初迷上是因為開篇的一曲「Little Fluffy Cloud」,如童話一般色彩斑斕,又充滿奇詭想像。The Orb的Alex Peterson像是一不小心抖落了裝載滿童年回憶的口袋,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和紀念品,一古腦兒全掉了下來。
— Aphex Twin《Selected Ambient Works Vol. 2》,1994:「電子音樂領域的Mozart」這個頭銜對於惡男Aphex Twin來說很貼切,尤其是這張《Selected Ambient Works Vol. 2》一如Mozart一般靜謐而悠遠。當然天才如Aphex Twin者,不僅自己能拼裝出一台analogue合成器,甚至一個禮拜便能製作出塞滿6張CD的音樂,實屬天人。
3. Synth-pop(合成器流行曲)
Synth-pop甫一浮出水面的時候與Glam Rock的關系似乎更大一些,顛覆punk的藝術化流行小調,如在音樂里追尋Andy Warhol所帶來的流行靈感。如今藉由Electroclash咸魚翻生的十幾二十年前的電子口水歌,統統成了高檔貨。
— Tubeway Army《Replicas》,1979:這次Gary Numan並非以solo的樣貌出現,所有人卻把這張唱片歸於偉大的奶油小生Gary Numan個人的名下。封面上Gary Numan顧影自憐的樣子最叫人永生難忘。有異裝癖的電音怪人Terre Thaemlitz也忍不住20年後用鋼琴重新溫習這張唱片,並且克隆出來的封面裡,甚至那扇窗都是20年前一模一樣的。
— Depeche Mode《Songs of Faith and Devotion》,1997:一直認為Depeche Mode有種積毀銷骨,消磨意志的負面力量。那些具有分裂般美感的旋律與吟唱,一如在暗夜悠然飄出的一縷鴉片香,美得讓人有犯錯誤的沖動。
— Pet Shop Boys《Please》,1986:放在整個Synth-pop陣營里來考察Pet Shop Boys,他們都算得上是異類,沒有那些藝術青年所通常抱有的顧影自憐,反而干凈得如青春期少年,並且十數年如一日,這點最值得驕傲。而《Please》里的「West End Girls」也絕對是Pet Shop Boys迄今為止最棒的歌。
4. House
一種disco音樂的變種,加上了4/4拍的電子節奏而成。就像朗姆酒是雞尾酒的基酒一樣,House是整個當代電子舞曲的基礎形態,最容易在各大舞池裡被聽到。
— Leftfield《Leftism》,1995:House音樂在Leftfield這里開始跳脫出娛樂的功能,成為一種激進的音樂。朋克音樂藉由Leftfield再度復活,John Lydon在「Burn Hollywood Burn」的叫囂,使人回響起「UK Anarchy」。Leftfield對House的創造性改造,使之成為一張經典唱片,而非隨時准備被淘汰的舞池單曲。
— Armand Van Helden《2 Future 4 U》,1998:Armand van Helden最著名的曲子可能是為Tori Amos的「Professional Widow」所做的mix。至於其後一張專輯《Killing Puritans》里拿德國重金屬經典樂隊Scorpions的樂曲做菜,改裝成house單曲。其帶點搖滾般重型風味的house也實在是該領域內少數派翹楚。
— Daft Punk《Home Work》,1997:若干年前,是Air樂隊的《Moon Safari》以及Daft Punk的這張《Homework》,才使得巴黎成為電子音樂新的孵化陣地。一向擅長搞怪作亂的Daft Punk,把跳舞音樂歸結為「狂熱、簡單、能量和效率」。《Homework》甫一推出,所有的舞池都在播放「Da Funk」。
5. Big Beat
給電子音樂一點搖滾的刺激似乎是Big Beat誕生的所有原因。幾乎擺脫了電子跳舞音樂里disco的傳統,直接在搖滾里吸取靈感,使Big Beat一開始便成為了排行榜的寵兒。
— Prodigy《The Fat of the Land》,1997:關鍵是主唱的雞冠頭,讓所有的punk樂迷在翻閱音樂雜志時,對這支樂隊都頗有好感。當然,音樂里那punk式的唱腔,以及縱火狂般的酣暢淋漓,使Prodigy成為整個Big Beat運動里第一支最成功的樂隊,其風頭蓋過1997所出的一切搖滾唱片,即便是正在浪尖上的Brit Pop也顯得暗淡無光。
— Chemical Brothers《Dig Your Own Hole》,1997:像Chemical Brothers那樣把節拍做到如化學試驗般詭譎莫測的程度,是該專門為他們發明個「Chemical Beats」的專用分類學名詞。收集齊所有來自《Dig Your Own Hole》的單曲唱片的無聊舉動,也只可能發生當時的Chemical Brothers的身上。整個評論界對Chemical Brothers的專寵行為,也使其他一眾Big Beat明星顯得嘩眾取寵了一些。
— Fatboy Slim《You've Come A Long Way, Baby》,1998:一天能收到4首單曲的混音定單,看來只能發生在Fatboy Slim身上。這張唱片的成功絕對為此推波助瀾。化名為Fatboy Slim的Norman Cook最具娛樂大眾的本領,同一時期他的單曲以及他為別人所作的混音單曲排著隊上榜,使這張《You've Come A Long Way, Baby》更像是張Big Beat的compilation唱片。
6. Techno
2/2拍的枯燥機械舞曲,源自Kraftwerk的靈感,卻成為整個電子跳舞音樂里最核心的品種。對於死硬派的樂迷來說,Techno遠比乖巧的其他樂種更純粹,更刺激。
— Derrick May《Innovator》,1997:作為Techno的發源地底特律的3位創始人之一,Derrick May早已成為DJ界內的傳奇性人物,在整個電子跳舞音樂不長的歷史中,真正能走進殿堂的人還不算多。正當絕大多數人把Techno認作是時髦流行音樂里唯一源自白人的風格時,卻往往忽視了幾位Techno的創始人,兼最優秀的DJ均是黑人。Derrick May在《Innovator》里,那種反黑人傳統的詩意的Techno最是行雲流水般暢快。
— Underworld《Second Toughest in the Infants》,1996:英倫最具轟炸力的Techno組合當屬Underworld,那種融進英倫氣息的Techno最叫人懷念Syn-pop時期的好風景,只是更直白、更明確、更狠,也更精緻。
— Plastikman《Consumed》,1998:正是因為Techno的節奏原型太簡單,所以Plastikman對Techno的改造更具實驗性,也更敏感。在《Consumed》晦澀的聽感里,蘊涵了太多的細節變化,似乎是離大眾遠了,卻更貼近Techno藝術的核心。
7. Trance
Trance被稱作Techno的改良版,自Techno越來越往聽不懂的方向發展時,Trance適時地為它加進了許多easy 的元素。
— Paul Van Dyk《Out There and Back》,2000:這張唱片里融進了最多歐陸流行曲的風味。在Paul Van Dyk身上,在機械的節奏上,加進幾乎是浪漫的風情是Paul Van Dyk成為DJ明星的法寶。
— BT《ESCM》,1997:它被譽為是最具史詩般風格的Trance唱片,BT那種直接從new age里汲取靈感的Trance,確實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8. Acid Jazz(迷幻爵士)
這種誕生於1990年代初英國DISCO舞廳的電子音樂,似乎越來越成為爵士樂復興的一個載體:讓爵士樂重新回到舞池裡。越來越多的爵士樂手加入到Acid Jazz陣營里,而越來越多的電子音樂製作人也開始越來越爵士化了。
— Us3《Hand on the Torch》,1993:這張據說是Blue Note歷史上最暢銷的唱片,大概也是Acid Jazz中最暢銷的一張了。首張單曲「Cantaloop (Flip Fantasia)」使Herbie Hancock原作 「Cantaloop」成了街知巷聞的熱門旋律。
— Gilles Peterson《INCredible Sound of Gilles Peterson》,1999:Gilles Peterson被譽為Acid Jazz運動的開國功臣,他不僅是世界級DJ,還是廠牌Acid Jazz的聯合創始人,也是著名廠牌Talkin' Loud的老闆。是Acid Jazz最孜孜不倦的推廣人。
— James Taylor Quartet《The Money Spyder》,1987:據說這支樂隊才是Acid Jazz這個名詞的創始人。無論如何,這個由與美國老牌民謠搖滾明星James Taylor同名的英國人領導的四重奏組合,是Acid Jazz舞台上最早也是最活躍的藝人之一,他們非常濃厚的Soul Jazz風格實際上在Acid Jazz之中樹立了一個鮮明的標尺,並深深影響了很多後來的Acid Jazz樂隊。
9. Trip-hop
有那麼幾年,Trip-hop陰暗的節奏不僅統治了英國樂壇,也成了全世界搖滾迷和藝人熱烈追捧的對象。一段時間,英國人竟然要高喊「Trip-hop已死」,這只能表明:Trip-hop已經成為不可磨滅的音樂之血滲進了後來的電子音樂骨頭之中。
— Massive Attack《Blue Lines》,1991;Portishead《Dummy》,1994;Tricky《Maxinquaye》,1995:對於Trip-hop三巨頭的這3張幾乎人人都有的處女作,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還是把版面留給其它人吧。
— Moloko《Do You Like My Tight Sweater?》,1995:跟Portishead一樣,這是一男一女兩人組合;跟Portishead完全不同,這個組合玩的盡管也是Trip-hop,卻有著少有的幽默感,一聽起他們懶洋洋的滑稽歌曲,就會忍不住笑著手舞足蹈起來。
10. Abstract Hip Hop(抽象嘻哈)
Hip Hop升級版,把Hip Hop最核心的部分拿出來作實驗,反而最遠離原初的黑人音樂根源,從而把Hip Hop帶出貧民窟。
— DJ Shadow《Entrocing......》,1996:Abstract Hip Hop里最經典的唱片,DJ Shadow那如魔術一樣的雙手化一切腐朽為神奇。那種復雜編排,以及將scratch技術發揮到極致的聰明構思,使這張唱片今天聽來也仍犀利無比。
— DJ Krush《Zen》,2001:DJ Krush可能是日本向世界輸送的最大Hip Hop明星了。那種具有異國情調的Hip Hop化學配方最是繞過具有意識形態特質的黑人根源,而直達Hip Hop音樂本身。其實很難分清部分Abstract Hip Hop與Trip Hop的區別,在DJ Krush身上也不例外,只是這樣一種音樂上的cross over的嘗試,似乎是Hip Hop走出自身藩籬的絕妙嘗試。
— Antipop Consotium《Tragic Epilogue》,2000:Antipop Consotium更加實驗得厲害,那種原初Hip Hop里粗野的rap已被知識分子化政治宣言以及美學主張所取代,其表達的內容更深刻,在音樂上也積極向實驗跳舞音樂靠攏,想像力更加豐富了。
11. Drum N' Bass
跳舞音樂的加速版,身體不一定能跟得上節奏的速度。流行的時間並不算長,便被相對溫和的UK Garage所取代。
— Roni Size & Reprazent《New Forms》,1997:自稱創造了「叫人得心臟病的舞曲」,這樣一支全明星陣容所組成的Drum N' Bass樂隊,當年該專輯一推出,便力排Radiohead、Prodigy,以及Chemical Brothers這類浪尖人物,摘得專門表彰創新藝人的Mercury音樂大獎。正如其標題所昭示的,Roni Size Reprazent的音樂以全新的形式感超越了Drum N ' Bass創始人Goldie
— Photek《Mos Operandi》,1997:Photek的Drum N Bass則更黑暗幽深,不講究乖張突兀的奇詭細節,反而將其簡化到如Ambient般營造氛圍的境界,一如觀看一部黑白間諜電影,緊張與壓抑的氣氛在這張專輯里揮之不去。
— Talvin Singh《OK》,1998:Talvin Singh將印度傳統音樂與Drum N ' Bass節奏嫁接到了一起,使傳統、異國情調、以及在當時來說最尖端的電子跳舞音樂匯聚到了一起,所有的這些時髦元素,使這張《OK》成為當年最具創意的專輯。
12 . Electroclash
新近的時髦電子音樂,融進行為藝術、戲劇表演,源自punk或Synth-pop的上世紀70年代末音樂審美重新成為今天新的時尚。
— Fischerspooner《#1》,2002:作為Electroclash運動里最大的明星Fischerspooner,他們將美妙的音樂、絢麗的服飾、強勁的視頻設備以及戈戈舞女們的表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由Fischerspooner所代表的Electroclash是一場充滿DIY精神的運動,它借用大搖滾樂隊那樣極度風格化的表現形式,使俱樂部文化與先鋒表演藝術亦得以復興
⑻ 有沒有好聽的中國電子音樂 。
我知道的 盧小旭
⑼ 中國的電子音樂為什麼和國外電子音樂差距那麼大
歷史文化不同
⑽ 中國歌手有誰是電子音樂的
尚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