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音樂的神韻

中國音樂的神韻

發布時間:2021-02-21 07:16:21

Ⅰ 淺談對中國音樂的理解

音樂給人的力量
經常是一個人躺在床上,聽著音樂在黑暗中慢慢地入睡。那時候的音樂或許已經不是某種神聖的東西,而是成了一種工具。
我把音樂叫做神聖的東西,神聖不在於它的高雅,而在於給予人的震撼。那種從心底蹦出來的不可名狀的感覺,那種似是而非的欲悲忽喜的沖動,那種蘊涵著大自然陽剛與陰柔的完美結合,那種讓叛逆不道在瞬間歸於平靜的偉大力量。質問一下自己,難道那隻能讓人嘻嘻哈哈的流行音樂也能稱為音樂嗎?
每一節音樂課上老師面紅耳赤地為我們介紹一首又一首世界名曲。我觀看了老師曾介紹過的電影《鋼琴師》,我覺得,音樂的這種力量在電影《鋼琴師》里得到了充分體現。這部「客觀、簡潔到殘忍」的經典影片與《辛德勒的名單》一樣,即使看上十遍,帶給我們的依然是心靈的震撼和感動。千鈞一發,重重危難中,人性的復甦成為廢墟上最感人的詩篇。音樂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但卻是它的靈魂所在。在那個生死攸關的時刻,當鋼琴師在給德國軍官演奏肖邦的G小調第一敘事曲時,音樂不但讓他充滿了力量和信心,音樂的力量也震撼了那名德國軍官。後來在這名德國軍官的幫助下,他終於存活了下來。在這樣的音樂中你聽到了什麼?深遠、悠長的嘆息,失去親人、祖國的控訴,廢墟上的哭聲,痛苦、恥辱、恐懼……。在最危險的時刻,音樂戰勝了邪惡,喚醒了良知,讓人們忘記了仇恨。鋼琴家因為音樂挽回了的生命,德國軍官則因此找回了墜入地獄的靈魂。
生命不可以在時間的延續中延續,但是生命的足音可以。所以,有了音樂。時間可以消磨一切,也可以消磨掉足音。但是,透過時間的重低音卻可以不斷地延續下來。於是,我們看到了大師們的音容笑貌,我們在聆聽著這些不世的聲音時,也感受著它們對於時間的永恆。這也許也是音樂的力量吧,我想,它的力量就在於它讓我們的靈魂變得高貴起來,而高貴的靈魂是任何力量都摧毀不了的

Ⅱ 簡析中國音樂中的神韻意境。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現象,其基本功能是審美精神的表達,在音樂藝術創造中,運用聯想和想像心理和手法,塑造優美、鮮明的音樂強烈地感人的力量。

中國音樂不追求形式的美麗,追求的是一種內在的韻味和律動。含蓄、空靈的美一直被認為是中國音樂作品的最高境界。在中國,音樂無論是創作和表演,還是對其作品本身的聆聽和欣賞,都始終不能脫離一個「韻」字。「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沉;有韻則遠,無韻則局。」如果把「韻」的審美感受化為空間意象,那就是「意境」,空靈、幽深、闊遠的意境。其特點是從有限見出無限,從虛實結合的空間意象中感受到彌漫的生氣和綿長的餘味。

Ⅲ 中國音樂的特點(西班牙語)

這里我只能用中文給你做一點描述。 在中國傳統音樂中,從節奏分析,多為8分音符或者回加16分音符的形式構成答,通常節奏不會太復雜; 從旋律來說,中國藝術的特徵是講究線條,在音樂當中,主要是體現在主旋律的線條性,還有就是旋律線條通常都是大二度、小三度的進行方式,一般不會太有大跳躍。 和聲上來說,就是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了,當然也包括加了偏音的六聲、七聲調式,不過主要還是傳統五聲調式,五聲調式有宮商角徵羽 即在C大調中的 1 2 3 5 6 由此看出,其調式音階中沒有小二度,這樣就決定了的其調性的大氣性,與日本的五聲調式之不同也體現於此。 由於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大國,這些註定對於其音樂特性影響頗深的。 比如在中國新疆一帶,以維吾爾族的音樂形式為主,包括西南,嶺南,中國各地的音樂都有各自的特色。具體的還是需要參考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加以深入了解。

Ⅳ 中國音樂的風格特徵

以前有純正的做音樂的人 像許巍、汪峰、崔健、地下嬰兒等。 現在的風格最大的特點就是 商業、迎合、媚俗和無病呻吟的做作。
現在搖滾也媚俗了,聽點民樂或者中國古典樂就可以了

Ⅳ 中國九大音樂學院排名是什麼

國內九個較為著名的高等音樂學院,分別是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除了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聲譽方面更高外,只能說每個音樂學院各自擅長有所不同,不能籠統的排名。
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這三所學校被認為是培養中國真正音樂人才的主心骨,是中國音樂的最高學府。每年的國家大型專業比賽,獲獎的選手也基本多出自於這三所學校。這三所音樂學院師資力量不分伯仲,這三所學校的教師,許多都是中國最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都是行內里最著名的音樂人,都有音樂界開山鼻祖級的泰斗大師在校教學,而且都具有藝術碩士授予權;具有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和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培養資格的學校,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教學設備,是與國際接軌最密切的音樂學院。這三所學校的綜合實力並沒有較大差別,只是在教學理念上,辦學特色上,以及學院對某項專業的重視程度上略有不同,這三所學校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排名,只是分開來細說的話,單拿出某項專業之間相互比較,程度上略有一定的高低,比如中央院的鋼琴系相對突出,中國院的民族聲樂相對突出,上海院的作曲相對突出。
其它六個音樂學院,在一些民間不靠譜的排名中更是爭議不斷,其實很多非行內人士都不明白,天津院、星海院、四川院、沈陽院、西安院、武漢院這六所學校,只是單獨單拿出某項專業之間相互比較,確實稍微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不過差別也不是很大,這六所學校的綜合實力其實也是不分伯仲的,它們分別都是我國各部地區的最高音樂學府。

Ⅵ 什麼是中國音樂藝術的特點

中國民族音樂在音高方面的特點是「聲可無定高」。

如很多民族樂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使聲音產生波動,餘音裊裊,獨具韻味,這些指法是在民族樂器學習過程中的必備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們決定了樂曲的音色和風格。

在民族音樂中,是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來表示不同的節拍。一般板代表強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加贈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

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來記寫,一般是1/4的節奏。

散板為無板無眼,它是民族音樂中最有特色的一種板式,散板中的拍承繼了「拍無定值的傳統」,即強弱拍的位置並不固定,按樂曲的風格、演奏者的情緒及表達的需要而決定。

對曲調進行加花主要視樂曲的風格的樂器本身而定,要注意的是骨幹音一般不變,有時也可在句、段的結速音上進行加花,使曲調更為流暢連綿。

(6)中國音樂的神韻擴展閱讀:

五音調式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

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

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Ⅶ 中國音樂的特點

簡明朴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

中國民歌的特點

1、和人民的社會生活有著最直接最緊密的聯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眾,是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意志,願望而創作的,在過去,勞動人民被剝奪了掌握文化的權力,不識字,更不懂譜,但卻用口口相傳的方式編唱自己的歌曲,以滿足生活的需要。

2、民歌是經過廣泛的群眾即興編作,口頭傳唱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無數人的智慧結晶。(民歌的創作過程和演唱過程,流傳過程是合而為一的,在傳唱過程中即興創作,在編制過程中演唱流傳)

3、民歌的音樂形式具有簡明朴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的特點。

(7)中國音樂的神韻擴展閱讀:

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一、勞動歌

勞動歌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採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奏的民歌。它是一種由體力勞動直接激發起來的民間歐謠。

二、時政歌

時政歌是人民有感於切身的政治狀況而創作的歌謠。

三、儀式歌

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的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民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民歌_中國國情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中國民歌

Ⅷ 為什麼說音樂是中華的神韻呢

1.音樂的歷史

①樂舞與雅樂——先秦音樂

中華民族的祖先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創造了最初的音樂,這就是詩歌、舞蹈、音樂三位一體的「樂舞」。「樂舞」被後世稱為古樂,泛指傳說中的遠古音樂和夏、商兩代的樂舞。

古樂的名稱出自戰國後期的《呂氏春秋》。在書中記載的遠古之樂有《葛天氏之樂》、《朱襄氏之樂》、《陽康氏之樂》等,屬於夏、商樂舞的有《大夏》、《大濩》等。古樂演唱時往往化裝、手執簡單的樂器或道具,載歌載舞。如《葛天氏之樂》就是操牛尾、踏足而歌。演唱內容多為自然災害、部落戰爭,和生產勞動有關,往往帶有巫術、原始宗教的色彩。

這種樂舞的樂器是石磬、塤等。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塤能吹出小三度音程。後期樂器逐漸繁多,陸續有了土鼓、陶鍾、籥、陶鈴、骨哨等,同時形成了五聲音階。

雅樂起源於周代。周王朝建立之初便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雅樂是配合周禮的祭祀音樂與儀典音樂,是在朝廷祭祀天地、祖先的儀式中,在朝會、宴享、慶典等禮儀活動中所演奏的音樂,其代表作是「六代之樂」,即黃帝時的《雲門》、堯時的《大成》、舜時的《大磬》,禹時的《大夏》、商湯時的《大濩》周初的《大武》。雅本為一種樂器,為宮廷演奏所用,後便指代這類音樂。雅樂的名稱至春秋、戰國時方才確立。雅樂樂器有祝、敵、鍾、磬、塤、篪等。

先秦時,夏、商時代的樂器已較發達,至周代,據史料所記已達70餘種。在西周,根據樂器的不同質料分為金、石、絲、竹、匏、土、草、木等八類,稱為八音。八音分類見於《周禮·春官》。

編鍾屬於八音中的金類。編鍾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於春秋戰國時期。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墓編鍾有65枚,音域達五個八度,鍾身有3000餘字的銘文,記述編鍾的音律以及當時各國律制情況,是中國最早的樂理專著。曾侯乙為戰國初時的人物,由此可見當時編鍾所達到的水平。

隨著樂器的發展,在音律上產生了五聲、十二律,並總結出「三分損益」法,成為古代樂律的生成法則。古代希臘和古阿拉伯地區也有類似的聲律法則。

自周初至春秋中期,涌現出大量民歌,歌詞主要收集在《詩經》里。戰國時期,楚地祀風大盛,祭祀音樂隨之得到發展。

②民歌與大麴

自秦漢以來,宮廷注重對民間音樂的收集整理,並設立了音樂機構,稱為樂府。樂府設樂府令,負責行政工作,另設協律都尉主持音樂業務,著名音樂家李延年就是漢武帝時的協律都尉。樂府中有大量樂工,有時多達千人。漢樂府還有司馬相如等一些文學家撰寫歌詞,漢樂府雖然是為宮廷的享樂生活而設立的,但對於中國民間音樂的搜集、整理、加工、流傳起到了積極作用。

漢代的民歌在表演形式上也有發展。初期的民歌表演只是清唱,稱為「徒歌」或「謠」,後來用人聲來幫腔,稱為「但歌」,最後發展為演唱者手執「節」的打擊樂器,與笙、笛、琴、瑟等管弦樂器的伴奏相互應和的「相和歌」。相和歌在發展過程中,經過專業音樂家的加工改編,並與舞蹈結合起來,產生了新的歌舞形式——「相和大麴」。相和大麴的曲式已有引子、中部、尾聲的三部曲式,稱為「艷一曲一亂(或趨)」。有記載的相和大麴有《羅敷》、《夏門》等。

魏晉南北朝時,在南方的「吳歌」和「西曲」的基礎上,形成了清商大麴,它的曲式也分為三部分,每部分又由幾段綴成,比相和大麴又有所發展。

樂符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魏晉時期在音樂美學上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嵇康的《聲無哀樂論》,文中設二人相互問難的形式,討論了音樂的客觀性社會意義、心理屬性等,思想觀點嚴謹細密。另外比較重要的文章還有阮籍的《樂論》、嵇康的《琴賦》。

③盛唐之音

唐代的音樂隨著盛世的到來也得到了全面發展。宋代以前,中國音樂主要是在歌舞形式中發展起來的。魏晉以來的大麴,在唐代進入了最輝煌的時期。唐代大麴是一種大規模的歌舞套曲,在總的結構上與以前的大麴相似,但內部節奏、速度變化更為復雜。並且,由西域傳人的大規模樂曲也列入了唐代大麴。唐代大麴設九部樂、十部樂,在宮廷重要慶典或宴會上演出。最著名的唐代大麴是《霓裳羽衣曲》。

隋唐時,天子、諸侯在宴飲上所奏的音樂有二十八調。因宴與燕通用,這種宴樂又稱為「燕樂二十八調」。不過,即使在唐代,二十八調在演奏時也不常全部出現,但是其對音樂理論有著重要意義。

燕樂大麴傳到宋代成為宋代戲曲的源頭之一。

唐代的宮廷音樂機構稱為「教坊」,同時還有朝廷命官轄屬的大樂署。教坊是宮廷的娛樂機構。玄宗時設立御用歌舞音樂機構專習法曲,因設立禁苑梨園而被人稱為「梨園」。唐玄宗本人精通音律,常親臨教正。

④中國音樂的分流

宋代以前,中國的音樂是一個從原始樂舞到盛唐大麴、從原始的民樂到盛大的宮廷音樂的進化過程,這是音樂發展的主流。兩宋以後,中國音樂開始向民間音樂方向發展,先後出現了相對獨立的戲曲音樂、說唱音樂、器樂合奏等。

中國戲曲的種類於今有300多種。戲曲音樂經歷了長期的演變過程,直至宋金時才漸趨於成熟。元雜劇和南戲奠定了中國戲曲唱腔的基礎。

曲藝音樂的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成相篇》。但一般認為唐代寺院里的變文講唱才標志著說唱音樂的正式形成,宋代以後說唱音樂發展很快,出現了陶真、涯詞、鼓子詞、唱賺等曲種,尤其是諸宮調,在金元時期已具有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所用曲調有400個,可見宮調之盛行。曲藝音樂除唱腔音樂外,還有伴奏音樂,各曲種都有自己的特色樂器,如河南墜子的主要樂器是墜胡。

中國的器樂演奏的發展情況有兩種,一是器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得到發展,比如,唐以前的歌舞音樂,宋代以後的說唱、戲曲音樂。二是純樂器音樂的獨立發展。早在商周時,中國就有了琴、瑟、竽等樂器獨奏的形式。春秋時期就有師曠演奏的琴曲《清角》,孔子的《獲麟藻》、《幽蘭》,宋玉的《秋竹》、《積雪》等琴曲,並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的佳話。秦漢時又有了《廣陵散》、《胡笳十八拍》等優秀琴曲。南北朝時,出現了琴曲《酒狂》和笛或簫曲《梅花三弄》。唐代的器樂演奏達到了空前繁榮,琴曲中的代表作是晚唐陳康士創作的《離騷》,另外,唐代的琵琶、箜篌、箏、笛、笙等器樂演奏中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演奏家。宋代以後,說唱、戲曲的興隆,促進了二胡、四胡、京胡等拉弦樂器的發展。

⑤明清音樂的民間化發展

明清是宋元以來的戲曲與曲藝音樂空前發展的時期,在戲曲音樂上,至明代中期逐漸形成了「海鹽」、「餘姚」、「弋陽」、「崑山」四大戲曲聲腔。清代中葉以後,「梆子」與「皮簧」應運而生,與「弋陽」、「崑山」成為中國近代四種主要唱腔。每個聲腔都演變出許多不同劇種的腔調。曲藝音樂發展到明清兩代時,南方的彈詞、北方的各類大鼓及各種牌子曲、道情、琴書等曲種相繼產生。到清末民初,說唱音樂出現了空前繁榮。民間小曲則是由歷代的民歌,如,五代曲子、宋元民歌、明清山歌等向民間藝術過渡的形式。

器樂在明清時期發展的特點主要是器樂合奏。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打擊樂與吹奏樂器合奏的陝西鼓樂,用笛、管、弦、雲鑼、檀板等10種樂器合奏的十番鼓等。隨著器樂合奏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大型合奏曲,如北京的《智化寺管樂》、《浙東鑼鼓》、《冀中管樂》以及《管弦十三套》等。器樂獨奏方面,出現了大量優秀的七弦琴及琵琶獨奏作品,明代朱權收集出版了《神奇秘譜》,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琴曲集。明清兩代的琴曲《漁舟唱晚》、《平沙落雁》、琵琶曲《十面埋伏》等成為傳世之作。

在明代,出現了音樂理論史上最值得注意的著作《樂律全書》,這是明代朱載埔的精心之作。他在《樂律全書》中,闡述了他的「新法樂律」理論體系,也就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在音樂實踐中已在應用,但只在此時才出現了系統的理論說明,這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另外,明清時期,對音樂的另一貢獻是發展了唐宋以來的記譜法——工尺譜。

民國初年以來,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在二胡的專業創作和演奏上有著突出成就。盲人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及他的琵琶曲,無論從創作的意境和演奏的技巧方面都達到極高水準。這個時期,器樂合奏又出現了「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

在中國音樂史上,最為遺憾的是中國民歌音樂的失落。人類早期的音樂活動是從民歌開始的,中國的民歌浩如煙海,絢麗多彩。很多民歌如《蘭花花》、《綉荷包》等在人民中間廣為流傳。在中國古代,《詩經》、《楚辭》、《樂府》記載著周、秦、漢、魏所流行的民歌,後世如唐五代曲子,宋元民歌,明清山歌、小曲,都很發達,遺憾的是,民歌曲調的大部分遺失了;只能從歌詞中了解當時的思想情感,而難以欣賞到其獨到的韻味了。幸運的是很多地方仍保留著明清以來的傳統風俗——「歌會」,一些優秀的民歌還在流傳。

2.異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音樂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0多個少數民族都有著自己的音樂文化。這些民族音樂是中國音樂寶庫中的奇珍異寶。

①少數民族的民歌

同漢族相比,少數民族更善於用歌唱來表達他們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比如,西南各少數民族的「山歌」對唱,曲調豐富多彩,內容題材廣泛。以蒙古族為例,在日常的放牧生活中,在接羔、擠奶的勞動中,以及婚嫁、節日宴會上,都用歌來表達情感。蒙古民歌曲調高亢、悠揚蒼涼,使人感受到遼闊草原的意境,水草芬芳、奶茶飄香的氣息。蒙古民歌中的《嘎達梅林》、《森吉德瑪》等,不僅在蒙古族中傳唱,漢族及其他民族人民也十分喜愛。

各少數民族都有數不盡的珍愛的民歌,如藏族的《當嘿哦》、維吾爾族的《阿拉木汗》、哈薩克族的《馬依拉》、赫哲族的《我的家鄉》、布依族的《桂花開放貴人來》、壯族的《壯錦上綉花》、納西族的《阿里里》、撒拉族的《阿里瑪》、彝族的《阿詩瑪》、白族的《西山調》等等。

②少數民族的器樂

少數民族的器樂都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格,如蒙古族的馬頭琴、維吾爾族的熱瓦普、朝鮮族的伽倻琴等。各民族的器樂樂曲也很多,如維吾爾族的《艾介姆》、哈薩克族的《棗紅色走馬》、蒙古族的《阿都沁旗的阿斯爾》、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甘洛調》等。

③中國音樂的融會與交流

在中國音樂史上,頻繁的民族遷徙與雜居為各民族間的音樂交流創造了條件。同時,各朝代的統治者又奉行開明的文化政策,進一步促進了國內各民族的音樂融合及中外的音樂交流。無論從樂曲、樂器及音樂理論方面,都對中華民族音樂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早在公元前139年後,張騫出使西域,從西域引進了胡笳、短簫、箜篌、琵琶、橫笛等樂器,同時還帶回了樂曲《摩訶兜勒》等。同時,西域各國的貴族子弟也多次到國都長安學習漢代音樂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後涼的呂光出征西域,巴西域的龜茲樂曲和一個完整的樂隊帶回到中原,這些樂曲當時稱為「胡聲」。其後龜茲樂源源不斷傳人中原,北魏、北齊宮廷中都有龜茲樂。

公元568年,北周武帝娶突厥女子阿史那氏為皇後,帶來了龜茲、疏勒、康國的音樂。隨皇後入富的樂工蘇祗婆,把龜茲的曲項琵琶的彈法傳授給了長安音樂家鄭譯。鄭譯將龜茲樂的宮調理論同中原音樂的宮調理論結合起來研究出了八十四調,豐富了中國音樂的官調體系。

西域音樂在傳入內地的過程中與中國傳統音樂相結合,產生了多種風格的音樂,當時在中原較流行的「西涼樂」就是這種風格的音樂。

西南少數民族的羌笛在漢代也傳入了中原。

隋代統一了中國。由於經濟復甦,文、煬二帝推行積極的文化政策,使南北音樂得到融合發展。開國初年,隋代定了七部宮廷音樂,後來又增為九部,其中不僅有中原的古典音樂,還有西域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天竺、高麗等國的音樂。

唐代對西域各國的音樂進行了廣泛的吸收和發揚,《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麴中的法曲,是唐玄宗吸收了婆羅門音樂的因素而創作的。

中國歷史上,與日本、朝鮮、新加坡、柬埔寨、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的音樂交流也很頻繁。南北朝末期,中國樂器傳入日本。隋代,日本音樂開始在中國宮廷演出,稱為「倭國伎」。唐代,日本多次派使團與唐朝進行各種文化藝術交流。

東南亞各國的音樂很早就傳入中國。唐曲中的《扶南曲》大約來自東南亞。公元802年,驃國(今緬甸)王子率樂隊來長安演出,轟動長安。另外,隨著與西方的貿易,東羅馬的音樂也曾傳人中國。

歷史上,不同的統治者對外國音樂的態度是不同的。明清以來,中國一直實行閉關自守政策,減少了與外國的交流。直到清末維新思想的啟蒙,才使中國音樂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前期。音樂風格

Ⅸ 真正的中國音樂有什麼特點

好吧,對於這個大而寬泛的問題,我不是專業的人士,但是就我的理解來說,歐美主流音樂更注重音樂節奏,技巧和各種類型音樂的融合,在西方,最主流還是Hip-Hop,RB,Rap,饒舌等等節奏感很強的音樂,而中國音樂則形式比較單一,更注重旋律,基本沒什麼技巧可言,更別提各種音樂融合,唯一比較欣慰的是有些非常少量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音樂具有世界級水準,但因為是很民族的東西,中國大眾很排斥,甚至是排擠,所以現在生存環境很不好,而西方對於這方面卻非常寬容,所以真正有影響力的是歐美音樂,現在的狀況是日韓學歐美,中國跟著日韓跑的狀態。

Ⅹ 中國的音樂學院排名前十名是

1、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簡稱「央音」,位於首都北京。學院成立於1949年,是一所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直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閱讀全文

與中國音樂的神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