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介紹一下什麼是巴洛克風格的音樂
巴洛克音樂的一些特點(Baroque),它的節奏強烈、跳躍,採用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巴洛克音樂是後期發展的一個基礎。在聲樂方面,巴洛克音樂帶有很濃的宗教色彩,當時的宗教音樂在西方音樂的發展占很大的分量。那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樂方面的發展,弦樂的音色更能體現出巴洛克的特色,也比較適合我們的吉他翻彈!那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維瓦爾蒂和亨德爾。巴赫是音樂之父,由此可見他的威望之高。維瓦爾蒂憑著他的《四季》一舉成名天下知。亨德爾是旋律大師,他的作品有一種優雅!他們所留下來的東西是巴洛克時期的一大筆財富!
巴洛克風格不僅影響了美術而且它還影響其他的藝術領域。音樂作為一個和美術一樣龐大的領域也受其影響。和巴洛克美術一樣巴洛克音樂也起源於義大利,巴洛克音樂大致承襲了同時其他的藝術的風格。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相比,也難逃華麗、裝飾、壯觀等傾向。但是在巴洛克時期,音樂和美術一樣也有許多發展和創新。如歌劇的誕生,還有宗教音樂的世俗化。我們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是受宗教控制的,大多是些單聲部合唱和沒有伴奏的彌撒曲。
自從歌劇的成功,不但吸引許多音樂家爭相創作同類的作品,連帶的純演奏的器樂也受到影響。受其影響最深的要屬宗教音樂了,在音樂內容上不單是那種傳統的聖經故事和傳說,還添加了許多戲劇化表現,而且不但加上類似歌劇中的獨唱,重唱,更是把樂隊都帶進其中,成為不可分割的必要部分。這種宗教音樂的世俗化的結果不僅徹底裝飾了傳統的音樂類型,還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類型,包括清唱劇、神劇、受難曲等等。
至於器樂,在巴洛克時期,可是揚眉吐氣的風光!在文藝復興時期,合唱曲僅有少樣的樂器伴奏,甚至沒有伴奏。即使樂器有登台露臉的機會,也是重復某一個聲部的旋律,擔任強化工作而已。純粹器樂經常被演奏的只有舞曲等民間音樂的范疇了。然而隨著巴洛克時代歌劇和宗教音樂的大型化,戲劇化,器樂所佔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例如歌劇、神劇等開頭都會有純器樂的序曲,其間的伴奏,也脫離重復聲部旋律線的童養媳地位,成為不可省略的獨立部分。
除了歌劇類作品之外,巴洛克時期還產生了許多種重要的器樂演奏形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舞曲,在此時逐漸擺脫舞蹈伴奏的形式。作曲家們採用各地方獨特舞蹈的節奏、速度,創作專為演奏而用的曲子。組曲這種形態,就是舞曲藝術化的最早例子。作曲家們收集了不同的舞曲,依照快慢和樂曲的性格,調配出一整組的曲子。
還有巴洛克音樂最大的特色就是調性取代調式。自中古以來的教會調式,主要以音符的排列方式來決定曲調的性格,也是橫向思考的一種表達。在巴洛克早期開始出現以三和弦為基礎的調性寫作,以各種大,小調的和聲特色,表現樂曲個性。而調性系統的蓬勃發展,給音樂表現帶來無限的變化可能,奠定往後三百年音樂的基礎。另一方面是配器的均衡完美,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種樂器的發展還不完善。因此樂團的音色不是很協調(除非是同一種家族的樂器),音樂的對比,以音色、音量為表現方式。到了巴洛克時期,樂器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尤其是提琴家族的樂器,可以發出足以和管樂器抗衡的洪沛音色。因此,這個時期音樂創作,強調的是數量和旋律上的對比。
巴洛克音樂的旋律富有表現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規模,雄偉、莊重、輝煌的效果,主要表現形式為「通奏低音」。巴洛克音樂每分鍾約60拍,與我們人類的脈搏與呼吸頻率大致相同,使我們的脈搏和呼吸在這一節拍上趨於中和與穩定。巴洛克音樂的低振幅、低頻率又可以誘發與增強我們大腦中的α波,促進腦內嗎啡的分泌,使大腦進入最活躍的狀態,讓人進入一種超級腦能境界,能讓學習、記憶和創造性思維獲得充分的施展,從而大大提高大腦的效率。
由著名的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教育家喬治·羅扎諾夫創造的風靡世界的暗示學習法中採用的就是巴洛克音樂。它可以幫助吸收、消化、記憶與運用知識,並獲得了驚人的效率和成果。在巴洛克音樂的背境下學習,學生每天最多可以輕松地記住大約3000個單詞,在3個月之後還能夠記住大約 80%。羅扎諾夫根據學習的不同需要,將樂曲分為主動音樂(主要用於學習)和被動音樂(主要用於記憶)。該音樂播放以約40分貝為宜。
很多心理學家和研究學習的學者都認為巴洛克音樂擁有增強學習效果的作用。
音樂風格概述
1. 簡介「巴洛克」這個詞在音樂史上的含義。
葡萄牙語baroque原意為不圓的、形狀不規則的珍珠,現指歐洲17世紀和8世紀初期豪華的建築風格。音樂家借用此語概括地說明同一時期的音樂風格(見下文)。
2.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旋律有什麼特點?
樂句長度不一,氣息較長,無論是聲樂還是器樂,旋律都空前地華麗復雜,有相當多的裝飾音和模進音型。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旋律一樣,曲調的進行常常帶有形象化、象徵性特徵。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確的和聲屬性。
3. 巴洛克時期音樂的節奏是怎樣的?
主要分為自由節奏的和律動鮮明、規整的這兩種節奏。前者用於宣敘調、托卡塔、前奏曲等,後者用於詠嘆調、賦格、舞曲等,在一個樂章中會保持始終。這兩種節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敘調與詠嘆調,前奏曲(或托卡塔)與賦格。
4. 巴洛克音樂採用什麼調式?
大小調體系,它已取代了過去的「教會調式」。
5. 巴洛克音樂的和聲是怎樣的?
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屬、下屬為中心的大小調功能和聲體系,利用不協和音作調性轉換並使和聲進行富有動力和情感色彩。十二平均律在17世紀的發明與和聲體系的充分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6. 什麼是通奏低音(thoroughbass, 又稱作數字低音figured bass或basso continuo)?
巴洛克時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鍵盤樂器(通常為古鋼琴)的樂譜低音聲部寫上明確的音,並標以說明其上方和聲的數字(如數字6表示該音上方應有它的六度音和三度音)。演奏者根據這種提示奏出低音與和聲,而該和弦各音的排列以及織體由演奏者自行選擇。
7. 巴洛克音樂的織體是怎樣的?
復調織體佔主要地位,其寫作技術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峰。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在功能和聲基礎之上的對位。同時也有許多作品採用主調織體。
8. 巴洛克時期的曲式是怎樣的?
以相互間形成節奏、速度、風格對比的多樂章結構為主,如組曲、變奏曲、協奏曲、康塔塔、清唱劇等,常用前奏曲與賦格、宣敘調與詠嘆調的搭配關系。復調樂曲的內部結構是以模仿手段寫作的連續體(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確的呈示、發展和再現因素。同時也有分段結構、變奏曲、在固定低音旋律之上進行變奏的帕薩卡利亞、夏空形式。
9. 巴洛克時期有哪些主要的音樂體裁?
聲樂:彌撒、經文歌、眾贊歌、歌劇、清唱劇、康塔塔、受難樂以及各種獨唱、合唱曲。 器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賦格曲、變奏曲、組曲、奏鳴曲(以獨奏奏鳴曲與三重奏鳴曲為主)、協奏曲(管弦樂協奏曲、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
10.巴羅克時期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在一個樂章之內保持一種基本情緒,在樂章與樂章之間才形成對比.
11.巴羅克時期音樂的力度是怎樣的?
不追求漸強和漸弱的細微變化,而是採用較為清晰的「階梯式力度」。
巴羅克時期的主要作曲家
義大利︰
科萊里(Arcangelo Corelli, -1713)
A.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
德國︰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法國︰
呂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
弗朗索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
讓-腓力·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英國︰
普賽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
②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什麼風格
巴洛克是一個時期,而不是一種風格,這個時期出產的音樂作品就成為巴洛克音樂.
③ 巴洛克風格的音樂有哪些
有如蒙特威爾第、維瓦爾第、呂利、普賽爾、亨德爾、巴赫等等人為代表的音樂都基本上稱之為巴洛克風格.
音樂的巴洛克時期通常認為大致是從1600年至1750年,即從蒙特威爾地開始,到巴赫和亨德爾為止。
1750年,對位法大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與世長辭,標志著巴洛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的終結,也標志著巴洛克時代的終結。之所以稱這一時期為巴洛克,是由於一時期音樂表達的技術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點,所以用此名詞來標志,並無特殊的意義。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自法語,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語barroco,意謂形態不圓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評論家們在評論此一時期的音樂時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貶意,指粗陋曲、奇異的、誇張的音樂。巴洛克之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們趨於將音樂語言簡化和規范化,在他們看來,巴洛克音樂過於誇飾而不夠規范。
因此巴洛克一詞被評論家用來指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前期的藝術及音樂作品。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用更為深入和細致的歷史眼光來看待這一時期的音樂,巴洛克不復有粗陋和毛糙的含意,但是比之巴洛克前後的音樂作品,它確實存在著誇飾和有些不太規律化的特徵。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講究清晰、統一和協調。但至十六世紀末期,藝術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凈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達感情的需要所壓倒。
在美術中可以從卡拉瓦喬(1573-1610)的色彩濃烈的、戲劇性的繪畫中看到。在音樂上我們也早已從馬倫齊奧、傑蘇阿爾多的牧歌以及道倫德的古歌曲中看出端倪,而他們的下一代則更往前發展了。要製造出這些強烈的效果,必須發展一種新的音樂風格。一般地說,文藝復興時期平穩的復調音樂已不適合新時期所需要的特色。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創造就是「對比」的概念。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進行流暢,各個聲部(通常為四至五個聲部)相互交織,同步進行。1600年以後這種織體日漸少用,只有在教會音樂中才能見到,這是因為教會音樂受傳統及固定的禮拜禮式所束縛,因此是最為保守的。
「對比」可以表現為各個不同的方面:音的高與低;速度的快與慢(快與慢的段落對比或快慢聲部間的對比);力度的強與弱;音色的不同;獨奏(唱)與全奏(合唱)等等。所有這些都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結構中存在,各有它們的地位。許多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使用協奏曲或復協奏曲形式(此詞本身意味著明顯的對比因素),這種形式的基本特點是織體的變換,有時用一個聲部(獨奏)或幾個聲部,有時用較大的群體合奏。最明顯而強烈的對比是當時出現的一個新的體裁叫做「單聲部歌曲」(monody),它是一種獨唱歌曲,大致是在上面有一個流暢的人聲聲部,配以琉特琴或羽管鍵琴的伴奏,伴奏的進行較為緩慢,這一體裁的代表人物(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創造者)是作曲家兼歌手卡奇尼(Caccini,約1545-1618)在他劃時代的作品《新音樂》(Le nuove musiche)歌集中,人聲的旋律依循歌詞的意義,變化極大,在節奏和織體上可以從很簡朴到非常富有裝飾性;而且又與幾乎固定不變音型的伴奏聲部形成對照。
卡奇尼屬於佛羅倫薩的「卡梅拉塔會社」(一個由音樂家、詩人、貴族組成的團體)成員,他在十六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接觸到將古希臘音樂中表現感情的觀點加以再創造的概念,這個團體遵循這個概念採用了「單聲部歌曲」的形式。上述「伴奏」這個詞,在文藝復興時期音樂中幾乎不用考慮,作為一個觀念,它屬於巴洛克時期,它意味著樂器聲部之間的地位不同。
事實上巴洛克音樂最重要的特徵是它的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建琴或管風琴(或撥弦樂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聲部,上面標出數字指示他應演奏的填充和弦。通奏低音經常由兩個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維奧爾琴或大管)一類可延長音響的樂器演奏低音聲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
這種使用通奏低音的織體是:上面一個人聲或樂器的旋律聲部,底部是一個低音樂器,中間填以和聲,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樂的風貌。上面的聲部也常有用兩個的,有時是為兩個歌手寫的,有時是兩把小提琴(此時即稱三重奏鳴曲),此種結構在巴洛克音樂中也很典型,特別是通奏低音不能或缺,說明由低音產生和聲的概念對於巴洛克音樂是如何重要,是它的中心。這個概念的出現並不突然,在十六世紀中已有將低音聲部區別於復調音樂中上面其他幾個聲部線條的,但只是到了巴洛克時期這種風格才清楚地確定下來。
與上述的變化一起,而且是有關的,是放棄復調(更精確地說,復調音樂成為一種老式的方法,幾乎只用於教會的某一類音樂中)。重視和聲必然導致在一首樂曲中出現和聲進行的若干終止點,這些終止點稱終止或收束,是由於某一種標準的一系列和聲進行而形成的。與此相關的是節奏的進行,在聲樂中,旋律要表達歌詞的情感,必須按照(甚至誇張)語言的自然節奏;在器樂中(包括一些聲樂,特別是合唱曲)有用舞蹈節奏的。由於低音用了舞蹈音樂的節奏型,加速了調性感覺的發展以及向某一個特定的音進行的趨向性。
與此同時,新樂器種類的出現加速了這個進程,其中最重要的樂器為小提琴族系。當時維奧爾琴的發音適合復調音樂的清晰但卻缺乏節奏的動力感,而小提琴潔凈明快的運弓以及其演奏輝煌技巧樂曲的能力適合演奏舞蹈節奏的音樂,與單聲部歌曲相比更有發揮技巧的能力。聲樂風格與器樂風格的交替進行是典型的巴洛克的手法,巴洛克音樂中有這樣兩種不同風格的交替進行是為了新奇和效果。
巴洛克早期重要的音樂形式是單聲部歌曲(相對於前一個時期復調音樂而言)以及與此相聯系的體載歌劇與清唱劇,強調語音與音樂的緊密結合,在歌劇中還有布景的效果。單旋律音樂中不使用對位,其形式是由旋律與低音相結合發展起來的,如分段歌形式,迴旋曲結構,在反復出現的低音聲部上的變奏。在樂器方面也有相應的發展,如適合於演奏通奏低音組合的樂器,以及替代維奧爾琴族系的小提琴等,小提琴族系樂器更靈活而且能演奏較高的類似人聲的音域。
http://www.lifepop.com/podcast_view_%B0%CD%C2%E5%BF%CB_365938.html
(這個網址可以在線聽)
http://www..com/s?wd=%B0%CD%C2%E5%BF%CB%D2%F4%C0%D6mp3%CF%C2%D4%D8&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8
(這個里提供一些下載)
④ 推薦幾首經典巴洛克音樂
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科雷利的《聖誕協奏曲》,呂利專的《感恩贊》,維瓦屬爾第的《四季》和《和諧的靈感》,亨德爾《水上音樂》和《皇家煙火音樂》,巴赫的《G大調第三號勃蘭登堡協奏曲》和《D大調第三號管弦樂組曲(「G弦上詠嘆調」是其第二樂章)》,泰勒曼的《G大調中提琴協奏曲》和《宴席音樂》,佩爾格萊西的《聖母悼歌》 。
⑤ 巴洛克風格的音樂
巴赫、維瓦爾蒂,亨德爾,帕赫貝爾,直接搜索MP3
⑥ 有哪些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古典音樂
音樂的巴洛克時期通常認為大致是從1600年至1750年,即從蒙特威爾地開始,到巴赫和亨德爾為止。
有如蒙特威爾第、維瓦爾第、呂利、普賽爾、亨德爾、巴赫等等人為代表的音樂都基本上稱之為巴洛克風格.
1750年,對位法大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與世長辭,標志著巴洛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的終結,也標志著巴洛克時代的終結。
其特徵是高貴庄嚴,氣勢雄偉,富有動力,常給人以緊迫感。同時期的音樂大體上也具有這些特徵,故稱巴洛克音樂。巴洛克音樂時期由於普遍使用數字低音記譜法,因此又稱「數字低音時代」。
巴赫和亨德爾代表了這個時期的最高成就,
巴赫的音樂作品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他把復調音樂推向了後世無人能夠超越的、完美的頂峰。巴赫的音樂之美,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嚴格和均衡的美,主要體現在其對曲式的完美應用上,對這個方面的領悟要結合相關的曲式學知識;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這個方面你只要用心聽就不難領會,他的無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蘭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著無比的深情?巴赫的音樂有不少都充滿了沉思冥想的意味,當然也不乏生機勃勃、激動人心者。
建議你先聽巴赫的六部〈勃拉登堡協奏曲〉、四部〈管弦樂組曲〉等,〈d小調托卡塔及賦格〉(管風琴的,震撼啊~```)、〈c小調帕薩卡里亞〉等,其他鍵盤的有如雷貫耳的〈平均律〉、〈哥德堡變奏曲〉、〈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古組曲>等,小提琴的有〈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與奏鳴曲〉、多部〈小提琴協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鳴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與奏鳴曲〉。然後就容易分辨了。
維瓦爾第的《四季》也不錯。
喬治·弗里德里希·亨德爾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管弦樂曲《皇家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清唱劇《彌賽亞》等,《彌賽亞》中的《哈利路亞》流傳最為廣泛。1751年不幸雙目失明,1759年病逝於倫敦。
⑦ 巴洛克音樂、古典音樂、浪漫主義音樂及印象派音樂的特點
巴赫為代表的巴洛克時期,以及以貝多芬為代表的古典時期的音樂,充滿高度的理性,他們往往以華麗輝煌的風格來誇耀人類絕對的理性,可以說這個時代的音樂是最好聽的音樂,這些音樂往往富麗堂皇,使人們進入一個美好的幻想幸福之中。比如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亨德爾的《水上音樂》就是其中的代表。古典時期和和弦交響樂誕生,手法比巴洛克時代更工整和完善。
歐洲大革命以後,統治者仍然代表了少數人的利益,使知識分子倍感失望,浪漫主義音樂開始誕生,這些音樂往往過多的陳述個體被忽略和被遺忘的痛苦之中,這些音樂或者是如柴可夫斯基的四部芭蕾舞劇一樣沉迷於解脫痛苦的夢想之中,或者乾脆就是如舒伯特或馬勒一樣沉迷於不盡的悲傷和痛苦之中,以至於李斯特和華格納在音樂中傳遞只有死亡才能得到解脫的消極思想。
浪漫派音樂仍然繼承良古典音樂的風格,只是更走近人的內心世界,它痛苦但更浪漫和天真。因此浪漫派音樂仍然有很多傳世佳作,而受到很多心靈純潔的人都歡迎。資本主義對貧民瘋狂的掠奪使之走到帝國主義時代,這個時代如同當今的中國人找不到信仰一樣的時代,藝術家極度的痛苦和迷茫於是藝術出現了脫離公眾的光怪離陸的形式和內容,美術以畢加索為代表,音樂以德彪西為代表進入印象主義時代。印象派以感染力為目的,不考慮音樂是否「好聽」。幾乎完全突破傳統的作曲手法。
實際上按照中國自古曲高和寡的規律來說,印象派藝術這時已經開始遠離普通人,比如像20世紀的三面旗幟美譽的馬勒、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三位作曲家,他們的音樂雖然表達了深刻的思想,但其晦澀難聽已經嚇跑了很多聽眾。而印象派以後的什麼先鋒派等已經徹底拋棄普通聽眾。雖然包括印象派在內的各種現代派音樂失去了聽眾,但因其獨特的表現力,它實際已經演變成一種實用音樂,而在影視中來渲染氣氛。
⑧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很好聽。。很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