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真正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音樂教學的作用,從而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呢?筆者作為一線音樂教師和課件製作者建議如下: 1.學習一些理論,課件製作應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課件製作本身就是作者理論素養的一種體現,它顯現出製作者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學技術的領悟。可以肯定,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是不可能製作出真正成功的課件的。這就要求我們的課件製作者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2.確定一個原則,課件製作最終是為課堂教學服務。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電教"方式,它姓"教"不姓"電"。課件製作時,我們要給計算機正確定位。計算機作為一種功能強大的媒體在教學中應發揮什麼作用呢?按照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學生主動地、積極地認知思維過程,學習過程是通過學習者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活動而展開的。因此,將計算機作為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才是正確的定位。基於此,課件設計者不應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而應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3.掌握一個趨向,課件製作應該向積件方向發展。"教無定法",固定化的多媒體課件不能鼓勵學生的思維多元化,也難以發揮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個性。經過不斷實踐和反思,現在的課件製作開始向積件方向發展。積件是根據教師和學生的需要組合開發的教學資源庫、教學策略庫和教學軟體平台。建立積件後,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需要的教學資源、選擇恰當的信息呈現方式和適宜的教學策略,還能利用國際互聯網的資源優勢,為學生創造最優化的學習環境,實現個性化教育。 4."計算機輔助教學"屬於現代教育的范疇,那麼需要有現代教育思想、理論作指導。如果用原來的一套,即使設備再先進,教師准備得再好,也不能算計算機輔助教學。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習是讓學生弄懂和掌握教師所教的內容,媒體的應用目的自然是促進"教"。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強調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討論等活動而實現的過程。多媒體計算機能很好地創設情景,人機間的交互和教師的參與組織,讓學生根據現有問題主動聯系已有的認知結構,並對這種聯系認真思考,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突破傳統思想束縛,圍繞學生如何學做文章,在寫教案前必須先進行教學設計。 5.計算機輔助教學離不開計算機。所以提高音樂教師的計算機意識和應用水平已成為最為緊迫的問題,應當讓計算機像我們上課用的粉筆、課本一樣,融會於教學之中。筆者認為一個有現代化教學意識的優秀音樂教師應該擁有以下能力和教學積件:★ 掌握一種課件製作技術(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並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科學地使用開放型的電子教材對知識進行重新組合★ 會使用一種或多種播放各種音樂文件(mp3 、wav、 midi等格式)地播放軟體,如:豪傑音樂播放器、Realplayer 、QuickTime等)★ 擁有一些現成的音樂軟體,如:欣賞教學類《震撼》《多媒體音樂教師》《世界名曲100首》(有大量的音樂知識、樂器、中外名曲),作曲軟體《NWC》《cakewalk》《樂音》《音樂大師》《作曲大師》,音頻視頻播放軟體FLASH、《豪傑音樂播放器》、Realplayer 、QuickTime等),兒童自己動手操作電腦在游戲中學習音樂軟體《音樂小製作》《音樂宮殿》《樂音》等等。★ 學習一些音頻、視頻、圖片處理軟體,能根據使用需要對素材進行剪輯或格式的轉換等。★ 能通過網路搜尋最合適的材料為音樂課服務,並擁有一個自己的電子素材庫,分類為圖片、音樂、動畫、文字說明等等。★ 至少掌握一種作曲軟體的使用,並能自己輸入樂譜(MIDI鍵盤輸入、滑鼠輸入),如:《NWC》《cakewalk》《樂音》《音樂大師》《作曲大師》等。我個人認為以上幾點非常重要,因為掌握得當,等於擁有一個"智能音樂工作站"。把這些"工作站"的教具引入中小學音樂教學領域,其作用與能量是驚人的:作曲軟體的做譜、播放、錄音等功能能徹底解放教師,不再做鋼琴的奴隸,能提高"視唱"與"聽音"訓練的效率和質量。對節奏訓練、樂理教學、合唱訓練、樂隊訓練有不可低估的輔助功能。學生們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得到鞏固,智力得到發展,課堂教學生動活潑,音樂素質明顯提高。 6.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在教學中代替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使用不當,會減少學生運用所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會給新的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7.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媒體的使用要與傳統媒體相結合。 媒體手段雖然利用了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但它不排斥傳統的教學媒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實效性等因素,有效地選擇和應用教學媒體,繼承傳統教學的有效成分;要以科學的態度,將各種媒體進行選擇和有機結合,使其各展所長,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以實現音樂教學的最優化。
Ⅱ 淺談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突破難點
音樂課是培養青少年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專部屬分。具體的說,它有三個目的:一通過音樂教育,人人都能成為記憶力強、反應靈敏、想像力豐富、判斷力迅速而准確,有一定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聰明人;二是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在精神上能得到美的滋潤,使身心感到特別輕松愉快;三是給予學生以一定的審美知識和審美觀念,懂得什麼是美,什麼是丑,什麼是高尚的,什麼是一般的;同時給學生以基礎的音樂知識,並能初步體會到一些音樂藝術美的奧秘。
Ⅲ 淺談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怎樣運用信息技術
在信息技術空前發展的今天,教師應該如何把握和提高音樂教學課堂,或者說如何讓信息技術支撐自己的音樂課堂,成為了一項重大的改革,那麼如何讓信息技術支持音樂課堂?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運用及其必然性
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直觀學習,分析音樂風格特點等等,這種直觀、准確、有效的學習方式可使聲音、圖像、文字、樂譜等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實時、高效地採集、加工處理和播放圖、文、聲、像信息,能夠充分的發揮人和設備的潛力和整體效能,達到教學信息資源和設備資源共享的目的。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為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提供了極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時時更新的各類知識,並且可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的人才,從而實現教育的創新。信息技術與音樂教育完美的結合,使音樂教學教育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給學生的想像力插上翅膀,有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索和設想,能力和創新力在探索中悠然而生。
二、目前中小學校所具備的信息技術(數字音樂)設備環境情況
電腦時代的今天,計算機的普及已經達到空前的水平,現在中小學也也都開設有電腦課,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中小學音樂課逐步地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應用現代音樂教育手段成為時代對教師的要求。許多中小學設有多媒體電腦音樂教學室,但大都未得到充分利用,那麼在時代的需要下,教師必須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和音樂教學思維。
三、信息技術時代背景下音樂教師如何自我成長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師的積累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環節,而積累的重要途徑就是資源的收集。為此,教師首先要樹立收集意識,平常看到好的資源、有用的信息,就要及時進行保存,以備將來不時之需。否則,我們就會遇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了,明明自己看到過一個材料、一個題目,但真要用時卻又找不到了,其次,教師要講究「收集」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文件夾系統」,把自己看到的不同資源放到不同的文件夾當中,當需要時便可以輕松調取出來,具體而言,每位教師至少要在自己的電腦中建立起這么幾個文件夾:「典型材料」「教學課件」「典型素材」等等。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結合,催生了大量的學科網站。這些學科網站,大小不一,風格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能為我們廣大一線音樂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科教學資源,這一方面為音樂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方便,為教師的學習、發展提供了最佳的條件和有效途徑。比如音樂欣賞課,在網上搜集多個版本的音樂,讓學生進行選擇和品鑒,學生不僅可以用耳朵聽,還可以用眼睛觀看音樂片段演奏錄像,在我的課堂上,每次播放音像視頻時,學生都會聚精會神的觀看,而如果只是聽聲音而已,學生的注意力一般維持的時間比較短,大約幾分鍾過後就開始厭煩,對於學生來說,他的想像力有時候需要一點形象思維來提醒或者是開啟,光是單純的聽聲音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課堂狀況。
四、教師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撐自己的音樂課堂
在了解了信息技術對音樂課堂的重要作用之後,再結合目前學校所配備的配套設施等等因素,教師就要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教師要做的有一下幾點:
1.首先要學習電腦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的比如說,能夠熟練使用工作表格和金山文字處理等。如果本身對電腦不是很了解,可以利用學校的資源,向電腦老師請教,這也是充分利用資源的一種方式,或者是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電腦室進行學習,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2.在掌握了以上一項後,教師要學習和掌握的是比較關鍵的一項,就是課件製作,課件製作包括課件演示,排版,一般都有固定的模板,再是需要進一步設計,比如某一項要突出,某一項要弱化等等,都可以通過課件製作出來,在音樂課堂上,我們經常從網路上收集到的資料有各種格式,那麼教師還要學習格式的轉換,然後在把轉換好的音頻插入課件里邊,上課的時候就可以把知識點和相應的音像圖片銜接起來,應用到課堂上就可以達到相對理想的效果。
3.除了以上兩項外,教師要精心准備每一堂音樂課,原本音樂課對學生來說,學生認為不用考試,所以學習動機就相對比較弱,那麼,音樂教師必須把功夫用在備課上,也就是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興趣點。目前我們的音樂課本上大多都是古典音樂佔大部分,流行音樂相對少,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並不是很濃厚,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進行很多音像視頻進行帥選,那些最新的音樂視頻或者是老歌新唱這種音樂資源就是不錯的課堂資源,也可以拿來做對比學習,比如同一首曲子,50年前演奏的和前幾年演奏的就會有所不同,那麼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也是最近才演奏的音樂,個方面因素都比較相近,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4.就目前來說,音樂教材上會有配備的CD光碟,但是不足的是裡面的音樂是MP3的格式,也就是說沒有圖像可以觀看,這就造成音樂教師必須花大量的時間自己手機資料,各種音像資源等等,在備課的時候適當的應用這些資源,那麼課堂上就進行得輕松得多。
音樂教師掌握以上這四方面的技能,基本可以輕松駕馭自己的音樂課堂,對音樂資源來說,音樂教師還可以進行剪輯,然後進行加工,結合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當然還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課堂上穿插樂理知識,學生在欣賞感受的過程中,上升到理性認識,那麼學生對這節課就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記憶,每節課都有那麼一點印象深刻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學生自然就可以熟悉和掌握到基本的音樂知識了,也就是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音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給自己的音樂課堂插上了翅膀,帶著學生在音樂的殿堂里翱翔。
Ⅳ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音樂課程在新形勢下應當注重倡導關注學生的發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小學生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和飛揚起來。」課堂教學形式的豐富,內容的形象,情感價值的直觀體現是音樂課堂教學的要求,這也是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從音樂中體驗美,從而使學生身心得到愉悅,使學生充分領悟音樂的魅力。另外,現在學生的知識來源豐富,不僅僅局限於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所以做為一名音樂教師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光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使許多抽象的音符變得簡單明了,便於理解,同時還會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與意義。
當然,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應該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不能因為用而用。我們常常看到教師一節課僅僅依靠課件、視頻、錄音機來授課,而傳統的示範唱、領唱、指揮、節奏,甚至於板書消失得無影無蹤,使人感到這堂音樂課是不是誰都能來上,教師的個性,教師吸引學生的基本功,教師組織教學引領學生學習的通通都不重要了嗎?這就是,突然沒電了,這課也別上了。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應當有個度,應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
首先,新授課的運用,要有分寸感,要合理。
眾所周知,音樂中歌曲的教學是學習的音樂的基礎,從簡單的音符開始,再到旋律的節奏感,最後到歌曲情感的體驗,歌曲的拓展,這些內容使課堂內容極其豐富,所以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對於學生理解處理情感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教學一年級《小青蛙找家》,如果單一教學這首歌,相信學生也可以很快學會,但是學習的效果不會多好,所以,導課中,課件中傳來各種小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一猜,之後動畫視頻出現一片美麗的荷塘中,一片又大又圓的荷葉上一隻小青蛙在歌唱。這樣通過課件的導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提了起來,課堂的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之後的教學水到渠成。
接下來,就要談度這個問題,如果教師按照這樣的發展展開《小青蛙找家》這節課,不彈琴,不范唱,不打節奏,不用小樂器練習拍子,完全依靠課件、錄音機,而教師只是一個將這些電子設備聯接起來的人,有什麼意義,學生是否可以真正從內心情感中體會到這首兒歌的可愛呢?所以,教師個人魅力的體現恰恰不需要用信息技術手段。反復的范唱試唱,教師的豐富情感表現直接感染著學生;學生最喜歡的小樂器打擊節奏,還有學生最喜歡的音樂游戲和角色扮演,邊唱邊跳邊表演,這時的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很快就體會到小青蛙歡快的心情了。
所以說,新授課中信息技術的運用不能掩蓋住了學生的表現,更不能掩蓋住教師的教,學生是和人來學習,不是和機器,所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情感價值在課堂上直接影響著學生,使學生真正受益的是教師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後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將學習方法滲透給學生,將音樂的美感影響給學生。
其次,欣賞課的運用,要內容豐富,要恰當。
當然,音樂課並非都是新授課,欣賞課也佔了很大比重,這時信息技術手段可以適當的多用一些,尤其是中高年級的欣賞課時,教師的講解只能起到引導與提示的作用,而當學生達到一定認知能力的時候,體驗音樂的美感就有了千差萬別,如同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讀《紅樓夢》都有不同的感悟一般。
比如四年級《彼得與狼》這一課中,各種樂器的運用是教師拿嘴講不清楚的,而且教師也不一定有這樣的本事,能將每一件樂器都熟練掌握。所以,當比較抽象的欣賞交響樂,配以合適的畫面,信息技術就是最好的幫手。反復欣賞過樂曲後,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聽裡面都會出現哪些樂器,之後,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聽和看各個樂器在單獨演奏的特色與特點,讓學生學著分辨,通過聽和看還體驗樂器的不同點與與眾不同的特色。之後,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體驗樂曲的故事背景、創作情況以及所表現的情感,最後,再聽,再看,從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獲。最後,可以通過引深,來體驗作家其它作品。
所以,欣賞課大可多用來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未知的知識,從而體驗來自於世界知名樂曲帶來的美感和愉悅心情。
因此,基於這兩點,我們可以看出一位音樂教師,應該用個人高超的音樂素養來折服學生,讓學生欣然地接受你音樂上的造詣,喜歡你的課,才能上好你的課,而信息技術手段只是一個助手,僅僅是應教學需要來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僅僅是一樣比較好用的教具而已,所以,音樂教學要處理好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真正做到既使學生得到的美的感受,愉悅身心,獲得知識,又讓教師開開心心上好課,不斷展示個性,激發教學的熱情與積極性,這難道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嗎?
Ⅳ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進行音樂課堂教學
一、現狀分析
在當今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學校的音樂教育教學也出現了許多新手段、新方法。其中像是VCD、DVD、電腦、投影儀、音響等多媒體現代化教學設備及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體教學軟體及網路資源走進了音樂教學課堂,這些輔助音樂教學模式創設了形象生動的教學意境,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大了知識信息容量,也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主宰課堂、手段單一的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音樂教學方式,提高了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二、在音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的優點
信息技術是以通信、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以信息處理為核心,是教育領域一次深刻的技術革命,也是最近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把它用在音樂教學中輔助教學有許多優點:
1.拓展學習的內涵和外延,豐富課程資源
音樂課程資源包括教師資源、環境資源和活動資源等,決不僅僅限於教材、教參。其中教師資源是實施音樂課程的骨幹力量;環境資源主要指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設施設備等;活動資源則是指學校組織、參與或開展的各項音樂實踐活動。
音樂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興趣特長、智慧、經驗和方法充分開發這些課程資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的整合音樂課程資源。
現代的信息技術教育改變了過去光靠嘴、鋼琴、錄音機、和黑板,以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而具備了多元化、多樣性,具有突破時空局限,擴大容量的特點。它使音樂所描述的內容由相對單一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的審美對象,並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學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
隨著現代網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路上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許多音樂教學資料都可以從音樂網站上查找,下載,許多網站都有mp3音樂,而且音效音質都不錯,文件容量不大,適合教師存放在電腦資料庫中,可實現網路共享。Flash動畫歌曲還有與之相配的畫面,歌詞字幕,這使得學生在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內涵上有很大幫助。所以教師更要發揮網路作用,為學生打開另一扇窗,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路資源,根據需要,從網路上查找、獲取資料,更好地運用網路資源。
同時教師還應和學生一起共享學生采來的課程資源。現代學生見多識廣,有的學生信息技術水平還相當高,有時教師還需向他們請教。因此,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能補充課本上的知識,還能拓展師生的視野。同時也下降了教師過去「高高在上」的權威,創造了平等、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內心的想法盡情地流露,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創造了條件。
2.在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學生對生動、直觀、形象、動態的信息比較容易接受,現代信息技術進入音樂教學領域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聲音、圖像、影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音樂教師將製作的多媒體課件用於音樂課中,可以使音樂語言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對人們的活動起著積極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要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會表現出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裡傾向,而在這種傾向的驅使下,就會推動人們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從而形成一種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精神力量。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興趣來源於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慾、好奇心和熱愛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
對於學生而言,音樂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產生情感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上海的二期課改精神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層面:「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其基礎性不是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是音樂學習的興趣,或者說音樂興趣是基礎中的基礎。」
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動力;有了動力,才會覺得學習是愉快的、輕松的;有了動力,才會去探究,學習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方式。
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加以指導,要始終把學生放在首要位置,但自主並不是放任自流,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導。
3.優化課堂教學,改進教學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將抽象的音樂語言轉化成形象生動的聲像音畫本身就是一種創造。通過篩選有益於音樂教學的素材,能創設意境,學生感官受到刺激,使它們覺得學習不再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現成的知識,更能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欣賞能力,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想像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像是一種高級、復雜的認識活動,在人的學習中有著重要作用。
想像是智力活動的向導,是個體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想像能夠使學習活動具有創造性。愛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一個很大優勢是教學信息顯示的多媒體化,它能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讓人產生聯想。
亞里士多德就指出:「想像力是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必須善於想像。因此說,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要善於挖掘學生的想像力,鼓勵他們大膽想像,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並通過自己的歌聲、琴聲、舞蹈、語言表述出來,也就是說,為他們的想像力插上翅膀,如此才能發展他們創造的才能。
學生的想像力是無窮無盡的,教師應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因地制宜、恰如其分的為他們創設情景,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創作和創新的能力,改進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教學。
三、運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音樂教學的准備
新音樂課程標准實施建議中強調,現代信息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利用其視聽結合,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為此,音樂教師必須要在課前做好如下的准備工作:
1.音樂教師應轉變觀念,努力學習、掌握、使用信息技術。音樂教師要熟悉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探索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結合點,並用之於教學實踐,還可與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教師或學生合作實施教學。
2. 認真備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我們在備每一節課時,必須確定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廣泛閱讀瀏覽網上信息,找出需要增加哪些教材以外的知識點和教學中需要哪些素材和資源,准備相應的教學內容。
3.仔細備學生。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根據他們信息技術的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分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較好和較差的同學進行搭配,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4.教學中,師生互動有效使用信息技術,補充和支持教學。教師採用講授、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復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講評、對共性認識予以總結、對個別問題給予關注。
5.課後拓展,自主探索。課後拓展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圍繞音樂教師提出的具體問題,利用各種媒體提供的信息與資源,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知識的特點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並在教師或同學的協同(師生、生生溝通,小組交流、匯報等)下,探索發現知識規律,分析問題,匯報學習成果,進行自主與合作學習。
四、運用信息技術輔助音樂教學實施結果調查
在所教年級的抽樣調查問卷中,盡管范圍較小,但也能說明一定的問題。
1. 100%的學生喜歡教師在音樂課上運用多媒體設備或課件。他們認為,多媒體讓他們感到新奇。有了好奇心,學習的興趣就產生了,就為以後的學習開了個好頭。現在的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強,見識很廣,學習的渠道很多,他們都不喜歡教師在課堂上枯燥乏味地一講到底,而是希望能把抽象、艱深難懂的音樂知識具象化。
2. 90%以上的學生認為音樂課應該視聽結合。盡管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但要是配上視覺的精彩畫面,音樂就不再是簡單的音符,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更能體會音樂的真正內涵,音樂課也不再是陳年老酒。
3. 4%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輔助音樂課硬體設施、軟體還有待改善。現代的信息技術更新和快,為配合教學,一些上課用的硬體設備、軟體也應該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
五、信息技術輔助音樂教學的局限性
在音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輔助教學的手段,現代信息技術進入音樂課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但只有環境、軟體環境、教師隊伍和過程實施四個因素都具備下才能充分發揮信息教育技術的作用。
1.在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提高效率,增加教學的容量信息技術的運用必須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如果脫離音樂教學實際,過分強調音樂與畫面的結合,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屏幕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的情感體驗之中,在這樣的音樂課上,視覺儼然成了欣賞的主角,聽覺反倒成了配角。
2.在課堂中,不能過分強調信息技術的使用,削弱了音樂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沒有情感的硬體設備,它無論如何是替代不了音樂教師的講解。音樂的真諦在於情感的交流,這是冷冰冰的機器設備無法代替的,它必須要靠教師聲情並茂的教學來感染學生。
3.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電腦系統突然出現了某些問題,如:聲音沒了,電腦的速度太慢,或者操作上出現了失誤,這就影響教學過程的正常進行,教師的心態會馬上變得急躁起來,影響了接下來的課堂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和很強的隨機應變能力。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不是全能的,只有根據課堂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設計,才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一句話:「一切從實際出發。」在這個發展迅猛的時代,音樂教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並結合到音樂教學實踐中去。
Ⅵ 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正確理解運用電子白板
導課要新穎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慾望,參與教學的程度及學習的效果,版都與教師的導課有權很大關系。經過課間十分鍾重新回到課堂上的學生還處於一種比較興奮的狀態,教師用一種什麼樣的導課方式抓住學生的心,把他們真正引入新課的學習之中至關重要。
Ⅶ 求畢業論文 題目是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價格好商量
摘要:多媒體的出現大大更新了傳統教學模式,盡可能地讓學生的聽覺、視覺乃至感覺全部調動起來,不再拘泥於聽、讀的形式,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鬆弛其緊張的神經,達到音樂課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小學音樂 課堂教學 興趣培養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改變了音樂教學傳統模式內容單一、手法單調、信息量少、課堂氣氛沉悶的局面,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寬度,竭盡可能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拘泥於聽、讀的形式,學生也因此獲得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極大地開拓了音樂視野,豐富了音樂知識,身心受到熏陶。
一、豐富學生音樂知識,開拓學生音樂視野
傳統小學音樂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教師整節課就是播放樂曲,偶爾簡單講解。這就使得每到上音樂課,學生的頭腦中自然而然就想到音樂課就是聽聽樂曲而已,簡直就是催眠曲。對於樂曲表達的情感、樂器種類與配合等等,學生不甚了了。而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效果則不一樣,不僅學生的聽覺與視覺能很快就調動起來,而且教師的勞動量減輕了。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印象深刻。通過多媒體輔助,再現樂隊的規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以及服裝道具、演員的動作表情等,有了音樂再現,視聽俱佳,一切都變得通俗易懂,學生自然能夠靜下心來,投入到課堂氛圍中去。此時此刻,學生會對樂曲每一樂段所表達的情感、思想內容有較深的理解,真正實現「心賞」,用心來體會。
二、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
在傳統中的音樂欣賞教學論文中,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得學生在欣賞音樂時顯得很被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充滿美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則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去感受音樂的力度、速度、情緒,學生在欣賞優美畫面和MIDI音樂的同時,腦海里產生種種生動的想像,好像身臨其境一般,並激發起了強烈的音樂表現欲、創造欲。
在引導學生賞析樂曲《春江花月夜》的開頭、高潮、尾聲三部分片斷音樂的教學論文中,欣賞之前,我引導學生結合音樂和畫面去感受每段樂曲的力度、速度、樂器音色及樂曲的情緒。學生在欣賞樂曲開頭部分音樂的時候,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夜色蒙矓、夕陽西下、日出東山的美好景緻,聽到的音樂開始部分有一段自由節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題音樂,長笛獨奏一段裝飾性樂句,這一部分音樂的力度自由、速度漸快、情緒抒情優美,將人們帶入優美夜色的意境當中;學生在欣賞樂曲高潮部分的時候,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江濤洶涌、遊客歡樂、野鴨戲水的生動畫面,此時學生的情緒很高漲、很激動,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洶涌和家庭的歡樂……腦海里浮想聯翩,將自己和畫面、音樂溶為一體。因此多媒體為學生欣賞樂曲創設了生動的意境,起到了很強的感染作用,自然地產生了美好的遐想。三、讓音樂美熏陶學生,讓德育潛移默化
音樂教學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音樂課上教師不僅要傳授樂理知識,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創造能力,還要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
1.設身處地,以情感人。如欣賞《鐵蹄下的歌女》,可以製作、演示課件,可以放映影音作品,新舊對比,引導學生感悟:不同時期的歌女,生活境況截然不同,只有社會主義的今天,歌唱演員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服務於社會建設。
2.身臨其境,感悟哲理。如欣賞《誰不說俺家鄉好》,教師可以演示「青山、白雲、河水、梯田、果樹、松柏、麥浪」的背景,播放作品,設計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藝術氛圍,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在此氛圍中,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感染,激發並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強烈情懷。
3.尋找美感,凈化心靈。如欣賞冼星海《保衛黃河》,播放相關資料片,再現作品宏闊的場面,從形象、色彩、音樂旋律等視覺和聽覺全方位感受樂曲磅礴的氣勢,感受中國人民奮起斗爭的英雄形象,讓美的教育、美的熏陶震撼心靈,熱愛美、追求美,熱愛祖國、熱愛生活之情油然迸發。
因此,小學音樂課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滿足學生的「求知」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欣賞中去,在反復欣賞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把美傳遞給學生,樹立他們在生活中尋找美的信心。
Ⅷ 淺談如何將地區音樂元素應用在小學音樂課堂之中
現代教育十分強調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在課堂中的地位,尤其地區音樂是中華內民族傳統文化的容重要組成部分,是經過時代相傳被保留下來的,獨具地域特色的音樂元素,不僅能夠體現出我國優秀的民族精神,還能對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價值觀等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將地區音樂元素與小學音樂結合在一起,構建一個獨樹一幟的音樂課堂。對如何將地區音樂——客家山歌、惠東民歌應用在小學音樂課堂之中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