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著名的音樂家有哪些
冼星海,聶耳,黃自,劉天華,閔惠芬,殷承宗,李雲迪等等
⑵ 中國有哪些音樂家
太多了
建議你去中國音樂家協會網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Organize/DL/DL-46375
來查找
近代現代都太多了
這里的字數限制根本不夠
⑶ 中國歷史上的音樂家有哪些
孔子:春秋時著名的教育家、音樂家。約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傷悼被趙簡子殺害的兩位賢大夫。現存琴曲《龜山操》、《獲麟操》、《猗蘭操》相傳都是孔子的作品。
師曠:春秋後期晉國著名宮廷樂師。目盲,精於審音調律,對於音感極為敏感。明、清琴譜中說《陽春》、《白雪》等琴曲是他的作品。
伯牙:先秦琴師。《呂氏春秋》記載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而能為鍾子期領悟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老師成連帶他到東海蓬萊山去實地領略「移情」的功夫,於是創作出《水仙操》。現存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都是源於這些傳說的作品。
雍門周:戰國琴師。善鼓琴,嘗為孟嘗君鼓琴。後世說他是最早發明琴譜的人。
桓譚:東漢琴家。任掌樂大夫。所著《新論》,常論及音樂。並著《琴道》,介紹有關琴及琴曲的事跡。
蔡邕:漢末琴家。他創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淥水》、《幽思》、《坐愁》、《秋思》。現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傳為他的作品。
蔡琰:漢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兒。漢末,她被虜入胡地,十二年後被曹操贖回。琴曲中表現這一題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這些往往被認為是她的作品。
嵇康:魏末琴家、音樂理論家,竹林七賢之一。。作有琴曲《嵇氏四弄》,包括:《長清》、《短清》、《長側》、《短側》,與《蔡氏五弄》合稱《九弄》。他的《琴賦》生動地描繪了琴曲藝術的多種表現,並評論了當時的一些琴曲,具有史料價值。,此外,《玄默》、《孤館遇神》等琴曲也傳為他的作品。
阮籍: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精於琴道。現存琴曲《酒狂》傳說是他的作品。有音樂論文《樂論》傳世。
阮咸:魏晉琴家,竹林七賢之一。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
劉琨:晉代琴家。創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隴》、《望秦》、《竹吟風》、《哀松露》、《悲漢月》,是最早以胡笳聲編為琴曲的作品。
賀若弼:隋代琴師。創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換玉》等。《西麓堂琴統》中存有《清夜吟》。
趙耶利:初唐琴師。琴藝冠絕當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著有《琴敘錄》九卷,《彈琴手勢圖譜》和《彈琴右手法》。他總結琴派說:「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時之俊。」這些評論至今仍符合吳、蜀兩派的特點。
董庭蘭:盛唐琴師。從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而青出於藍。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今存《大胡笳》、《小胡笳》、《頤真》等琴曲相傳為他的作品。
薛易簡:唐代琴家。他九歲彈琴,十二歲能彈雜曲三十及《三峽流泉》等三弄,十七歲彈《胡笳》兩本及《別鶴》、《白雪》等名曲。他在講究「用指輕利,取聲溫潤,音韻不絕,句度流美」之外,更強調「聲韻皆有所主」的內在表現。還指出了從彈琴姿勢反
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為後世琴家所重視,從而引申出許多的彈琴規范。
義海:北宋琴家。夷中的入門弟子。在越州法華山學琴,「積十年不下山,晝夜手不釋弦,遂窮其妙。」著有《則全和尚節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敗,猶如雲霧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瀟湘水雲》。又有《秋鴻》、《泛滄浪》等琴曲作品。劉志方傳其琴藝與毛敏仲、徐天民形成著名的浙派。郭楚望實為浙派的創始人。
徐天民: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由學江西譜改學郭楚望譜,並參與編輯《紫霞洞琴譜》。其祖孫四代皆是著名琴師。後人推崇為「徐門正傳」。現存《神奇秘譜》中的《澤畔吟》為其作品。
毛敏仲: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從劉志方學郭楚望傳譜。創作琴曲甚多,有《漁歌》、《樵歌》、《列子御風》、《山居吟》、《佩蘭》等。其中,《漁歌》、《樵歌》的藝術水平很高。
嚴徵:明末琴家。虞山派創始人。琴風「清、微、淡、遠」,所編的《松弦館琴譜》為虞山派主要的譜集。
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嚴徵同學藝於陳愛桐的弟子,但是琴風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飛》、《烏夜啼》等快節奏的琴曲,收入《大還閣琴譜》。琴風「徐疾咸備」,彌補了嚴徵的不足。所著《溪山琴況》,對琴曲演奏的美學理論有系統而詳盡的闡述。
庄臻鳳:清代琴家。彈琴近三十年,創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學心聲》中,較為流行的有《梧葉舞秋風》、《春山聽杜鵑》等。
徐常遇:清初琴家。廣陵琴派的先行者。所傳琴譜於1702年刊為《澄鑒堂琴譜》,為廣陵派最早的譜集。
徐祺:清代琴師。廣陵派的繼起者。傳譜輯為《五知齋琴譜》,所收琴曲以虞山派為多,並對各曲進行了加工發展,從中可以看出廣陵派與虞山派的淵源關系。
吳虹:清代琴師。學琴於徐常遇之孫徐錦堂。當時是廣陵派鼎盛時期,琴家雲集,日夜彈奏,對他很有幫助。他致力學琴數十年,編琴曲八十二首,於1802年刊印《自遠堂琴譜》,為廣陵派集大成者。
祝鳳喈:清代琴家。十九歲學琴,致力琴學三十多年。著有《與古齋琴譜》,對琴學理論有深入探討。
張孔山:清代琴師。學琴於浙江人馮彤雲。咸豐年間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年協助唐彝銘編成《天聞閣琴譜》。所傳諸曲如《流水》、《醉漁唱晚》、《普安咒》都很有特點。經他發展加工的《流水》流傳甚廣。
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後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於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台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賀綠汀 (1903-1997) 湖南邵陽縣人。1923年入長沙岳雲學校藝術專修科,隨陳嘯空等學習音樂。大革命期間曾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廣州起義。
1928年創作的《暴動歌》曾在海陸豐一帶流傳。1931年入上海國立音專,從著名音樂家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從查哈羅夫、阿克薩可夫學習鋼琴。1934年所作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在亞歷山大·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評選中獲第一獎。此後進入電影界,參加歌曲作者協會,為左翼進步影片《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寫音樂,其中《春天裡》、《天涯歌女》等插曲廣為傳唱。「八·一三」事件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一隊,後到重慶,任教於育才學校音樂組。這時創作了《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等風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軍,1943年到延安,創建了中央管弦樂隊。解放戰爭期間,繼續教學和創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劇《劉德順歸隊》,管弦樂小品《森吉德瑪》、《晚會》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解放後,賀綠汀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和中國音協副主席,主要從事培養人才,但仍堅持創作,寫有大量聲樂作品和電影音樂。
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華彥鈞 (1893-1950) 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華清和號雪海,擅長演奏各種民間樂器,尤精於琵琶。華彥鈞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他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在無錫市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飽嘗人間的苦難。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地的道教音樂界看好。他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流傳於世。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樂曲曾被錄音,並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將其記錄整理,編成《阿炳曲集》(音樂出版社1956年出版)。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付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於北京,滿族人。由於家庭生活比較優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觸到京戲。七八歲時,便能哼唱京劇小段,還能用胡琴拉京戲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來到沈陽奉天公立學校讀小學,後入南滿中學。在音樂老師的熏陶下,雷振邦學會吹得一口動聽的口琴,加入學校口琴隊,並成為該隊的指揮。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並指揮演出。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學。在東京,他進了日本高等音樂學校作曲系預科。不到半年的時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預科專業,校長允許他跳級,轉年便成為作曲系本科學生。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國,先後在北平女子中學和惠中女子中學做音樂教員。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他在課余組織起一個五十多人的業余交響樂團。
雷振邦曾把中國古曲《悲歌》改編成管弦樂的曲子,供業余交響樂團演出,這是公開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來到中國電影樂團從事專業作曲,,從此踏入影壇。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作曲,此後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30多年間,他譜寫的電影歌曲一百餘首。他堅持深入生活,向民間藝人學習,創作了大量的形象鮮明,優美抒情,具有強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發著撲鼻的生活芬芳的音樂作品,形成他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如他為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景頗姑娘》、《蘆笙戀歌》等譜寫的樂曲,都具有上述音樂特點。
1960年在第二屆百花獎中,他為影片《劉三姐》的譜曲,榮獲最佳音樂獎。以後他為影片《冰山上的來客》、《吉鴻昌》和《小字輩》譜寫的樂曲,也分別在1964年和198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舉辦的第一、二屆「小百花獎」中獲最佳作曲獎。
幾十年來,雷振邦創作的故事影片音樂主要有:《董存瑞》、《馬蘭花開》、《蘆笙戀歌》、《花好月圓》、《五朵金花》、《金玉姬》、《達吉和他的父親》、《劉三姐》、《萬木春》、《冰山上來客》、《景頗姑娘》、《戰洪圖》、《鋼鐵巨人》、《暗礁》、《吉鴻昌》、《小字輩》、《幽谷戀歌》、《明天回答你》、《精變》《赤橙黃綠青藍紫》、《東方大魔王》……還有82集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經風靡全國,廣為傳唱,成為人們喜愛的經典音樂作品,他不愧為是我國影壇深受觀眾歡迎的著名電影作曲家。
李煥之 (1919-) 原籍福建晉江,生於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音專從師於蕭友梅。抗戰爆發後,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作。1938年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後留校任教,並主編《民族音樂》。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建國後,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四十餘年來,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了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樂《春節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還編有《作曲教程》,並撰寫了三百餘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作散論》一書。
劉天華 (1895-1932) 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學,開始學習西洋管樂器。1911年因學校停辦而輟學,參加「反滿青年團」軍樂隊。1912年赴上海參加「開明劇社」樂隊。1914年返回家鄉,先後在江陰、常州的中學里教音樂。其間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專程赴河南學琴;向僧、道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並開始音樂創作。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教師。192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間,先後學習了三弦拉戲、崑曲、小提琴、和聲學、理論作曲等,在廣泛學習中國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基礎上。創作了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良宵》、《親居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琵琶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和器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1927年創辦「國樂改進社」。同年,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參與發起「愛美樂社」。曾用五線譜和工尺譜准確地記錄梅蘭芳的唱腔(《梅蘭芳歌曲譜》1930)。搜集《安次縣吵子會樂譜》、《佛曲譜》。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
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展、戲曲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和群眾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餘篇論文。他在歌曲創作、歌劇創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編入《馬可歌曲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聶耳(1912-1935) 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筆名曾用過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
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錦暉學習作曲。因不滿劇團的方針,於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後回上海參加劇聯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並在聯華影業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影、話劇、舞台劇作曲。1933年在創作上初試鋒芒,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一年完成的。1935年,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歌》、《鐵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國後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他從事音樂創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台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此外還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斗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備經歐洲去蘇聯求學,不幸於游泳時溺死於藤澤市鵠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以後還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庄》(《洪波曲》)的音樂。1940年起在新四軍軍部工作,皖南事變時不幸犧牲。
王洛賓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王洛賓1913年1月生於北京,他父親是油漆匠,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而且十分愛唱京劇和崑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賓自幼就喜愛上音樂,並且對音樂有著很好的感受力和記憶力。
1919年,王洛賓入小學讀書,這時正值「新文化運動」,王洛賓因此學會了許多學堂樂歌,同時開始接觸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調。1924年,王洛賓入通縣潞河一所教會興辦的中學讀書,在唱詩班裡他接觸到西洋和聲,並且對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賓考入北平師范學校藝科,隨俄籍老師霍爾瓦特夫人學習聲樂和鋼琴,開始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
「九·一八」事變以後,王洛賓希望能用音樂來喚起民眾的愛國熱忱,便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了一首插曲《奴隸之愛》,這首曲子也是王洛賓的處女作。次年,由於家庭生活日漸困難,王洛賓不得不輟學,到一所中學擔任音樂老師。
1937年,王洛賓參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並隨團出入槍林彈雨。在這個時期的戰斗生活中,王洛賓還創作了《洗衣歌》、《老鄉上戰場》、《風陵渡的歌聲》等歌曲。1938年春,西北戰地服務團奉上級指示,派出作家蕭軍、詩人塞克、音樂家王洛賓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開展工作,在六盤山途中的一個車馬店裡,王洛賓一行巧遇一名綽號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該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請下,民歌手為他們演唱了兩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時那種豐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動聽的旋律,令王洛賓沉醉在這優美的歌聲中。
為了他深愛的西部民歌,王洛賓拜訪了來往蘭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機。有一位維吾爾族的司機給他唱了一首吐魯番民歌《達坂城》,王洛賓一下子就被樸素優美、活潑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記下了這曲調,並請人翻譯了歌詞,同時將其進行重新改編並定名為《馬車夫之歌》改編後的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暢動聽,情調詼諧幽默。這是王洛賓創作生涯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一首少數民族歌曲。
從此以後,王洛賓每到一個地方就尋找一切機會搜集民歌,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賓搜集、整理並記下了眾多優美動聽、有學術價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維吾爾族《掀起你的蓋頭來》、《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哈薩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瑪依拉》、《黃昏里的炊煙》、《都他爾和瑪麗亞》、《暮色蒼茫》等。這些旋律流暢、曲調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礎上,王洛賓還改編了許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經典之作,就是王洛賓根據哈薩克民歌《潔白的前額》(又名《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信》改編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首先在甘肅和青海一帶傳開,不久便流傳到全國各地,數十年來,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
1996年3月14日,這位蜚聲海外,影響過幾代人的一代西部歌王,在烏魯木齊與世長辭。
冼星海(1905-1945) 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斗性的群眾歌曲,並為進步影片《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女大」兼課。教學之餘,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蘇聯學習、工作,1945年病逝於莫斯科。此間,寫有交響曲《民族解放》、《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現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還寫了《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樂論文,已發表的有三十五篇。由於他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⑷ 中國有那些音樂家
伯牙:古代傳說人物,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相傳琴曲《水仙操》、《版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權
師曠:春秋時代晉國音樂家,相傳《陽春》、《白雪》、《玄默》三操是他的作品。
嵇康:三國魏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單樂家,以所彈《廣陵散》知名。
雷海青:唐代著名宮廷藝人,精通琵琶,因反對安祿山被支解示眾。
李龜年:唐代宮廷樂師,作《渭州曲》。
董庭蘭:唐代古琴家,以善彈《胡茄十八拍》的兩種傳譜著稱。
姜夔: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有《律呂新書》等音樂著作。
朱權:明代戲曲理論家、劇作家和古琴家。論著有《神奇秘譜》、《太和正音譜》等數十種。
王玉峰:清末民間盲藝人,以「三弦彈戲」模仿譚鑫培、龔雲甫等京劇名演員唱腔知名。
華彥鈞:現代民間音樂家,人稱「瞎子阿炳」。所作《聽松》、《二泉映月》、《寒春風曲》等二胡曲最為依妙。
⑸ 中國十大音樂家
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 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可見他的琴藝之高超。相傳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師曠: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雙目失明,但他的聽覺敏銳,辨別音律十分准確。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李延年:漢代宮廷音樂家。曾擔任樂府的協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據張騫從西域帶回的《摩柯兜勒》,製作了28首新曲調,作為儀仗使用的軍樂。 嵇康: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學識淵博,善寫詩賦文論,熱愛音樂,擅長彈琴,以彈奏《廣陵散》著稱。他的代表作品有《聲無哀樂論》和《琴賦》,對音樂和琴的奏法及表現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 蘇低婆:南北朝時宮廷音樂家。她善彈胡琵琶,家傳龜茲樂調「五旦七聲」宮調體系。其音樂理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古代宮調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善彈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品有《樂譜》。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他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音樂家。他擅長演奏羯鼓和橫笛,創作改編了《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樂機構教坊、梨園。 李龜年:唐代樂師,他演奏的吹管樂器篳篥技藝高超,很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奏,並且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姜夔:宋代音樂家、詞人,別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凄涼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朱載育:明代樂律學家。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
⑹ 中國音樂家有哪些
1、呂驥
呂驥(1909年-2002年1月5日),我國新音樂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音樂理論家,出生於湖南湘潭,創作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等歌曲廣為傳唱,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遺產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理論研究涉及了社會音樂生活、音樂功能、音樂創作、音樂表演、民族音樂、音樂美學、音樂史等多方面的領域,獲得了首屆中國音樂金鍾獎頒發的「終身榮譽勛章」。其外重孫女是著名華語女歌手周筆暢。
2、羅浪
羅浪,1920年7月28日出生,福建泉州德化人。是當代出色的革命音樂家和指揮家,新中國軍樂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演奏國歌第一人。
羅浪歷任中央軍委軍樂團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樂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軍樂學校校長,中央廣播樂團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軍教室主任、顧問等。 曾為《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東方紅》等經典樂曲改編和配曲。
創造的《哀樂》是他影響最廣、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偉人去世舉行葬禮時,都使用了這首曲子。並且60多年來,全國眾多殯儀館至今一直在使用《哀樂》為葬禮配樂。
3、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漢族,中共黨員,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廣州府番禺縣(現屬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其作品中《黃河大合唱》最廣為人知。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
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10月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的肺病日益嚴重。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於莫斯科。
4、任光
任光(1900-1941),曾用筆名前發。1900年出生於浙江省嵊州市(城關鎮)。中國近代音樂家、作曲家。任光的《漁光曲》、《大地進行曲》、《王老五》、《新蓮花落》,特別是1936年創作的《打回老家去》等作品,反映了貧苦民眾的真實情感,表現了革命群眾豪壯堅毅的性格,創作風格進一步民眾化、大眾化。
5、李德熙
李德熙音樂家。1928年11月出生,山東鄄城人。李德熙把畢生精力獻給了祖國的文化藝術事業,盡力完成所擔負的各項工作,在任主編期間,對培養新人,發表新作,做了不懈的努力,深得雲南音樂界的好評。《雲嶺歌聲》編輯部,1985年被雲南省文化廳評為「先進集體」,其本人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在兩屆「聶耳音樂周」和「中國第三屆藝術節」期間,做了大量有效的組織工作,得到許多贊譽。
⑺ 中國有哪些音樂家
您好在中國的歷史上像是聶耳田漢等都是很出名的音樂家希望可以幫到您。
⑻ 中國著名音樂家有哪些
國外的著名音樂家
樂之父——
巴赫
(
德
國
)
音樂神童——
莫扎特
(
德
國
)
古今樂聖——貝多芬
(
德
國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國
)
音樂神靈——韓德爾
(
德
國
)
指揮之王——卡拉楊
(
德
國
)
歌劇之王——
威爾弟
(
義大利
)
音樂之王——斯卡拉蒂
(
義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義大利
)
進行曲之王——蘇薩
(
美
國
)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
英
國
)
園舞曲之父一一老約翰·施特勞斯
(
奧地利
)
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
(
奧地利
)
交響曲之王——海頓
(
奧地利
)
交響樂詩人——柏遼茲
(
法
國
)
印象派大師——德彪西
(
法
國
)
輕歌劇之王——奧芬巴赫
(
法
國
)
管弦樂色彩大師——拉威爾
(
法
國
)
鋼琴詩人——肖邦
(
波
蘭
)
鋼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舞劇音樂大師——柴科夫斯基
(
俄
國
)
中國音樂家
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荀子·勸學》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之說,
可見他的琴藝之高超。相傳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師曠: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雙目失明,但他的聽覺敏銳,辨別音律十分准確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李延年:漢代宮廷音樂家。曾擔任樂府的協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據張騫
從西域帶回的《摩柯兜勒》,製作了28首新曲調,作為儀仗使用的軍樂。
嵇康: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學識淵博,善寫詩賦文論,熱
愛音樂,擅長彈琴,以彈奏《廣陵散》著稱。他的代表作品有《聲無哀樂論》和《
琴賦》,對音樂和琴的奏法及表現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
蘇低婆:南北朝時宮廷音樂家。她善彈胡琵琶,家傳龜茲樂調「五旦七聲」宮
調體系。其音樂理論,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古代宮調體系的建立和發展。
萬寶常:隋代音樂家,善彈多種樂器。他的代表作品有《樂譜》。
李隆基:唐代音樂家,他也是我國古代第一位皇帝音樂家。他擅長演奏羯鼓和
橫笛,創作改編了《夜半樂》、《小破陣樂》、《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
樂機構教坊、梨園。
李龜年:唐代樂師,他演奏的吹管樂器篳篥技藝高超,很多詩人都聽過他的演
奏,並且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姜夔:宋代音樂家、詞人,別號白石道人,世稱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揚州慢
》、《凄涼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朱載育:明代樂律學家。著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
》等書。《樂律全書》總結了前人的樂律理論,並加以發展,首創了「新法密率」的理論
外加
冼星海
李德倫
吳祖強
呂遠 施光南
⑼ 音樂家有哪些(中國)
你好[有,不知道你指的是古典,還是流行的
古典的演奏家,比較著名的有 -------郎朗 李雲迪(鋼琴),楊雪菲(古典吉他),盛中國 黃蒙拉(小提琴)
作曲家,比較著名的,老一輩的有馬思聰,朱踐耳
現代的有譚盾,葉小綱
以上說的,都是中國最優秀的音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