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分類以及主要特徵
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回和民間戲曲音樂。答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再次,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詩歌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古代的詩歌一般分為詩、詞、曲三類,開始都是用來演唱的,只是後來詩歌的功能有了分化。從現代音樂角度來看,歌曲的歌詞大都是押韻的,一首好的歌詞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詩歌。
② 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
羅列四大特點供你參考:
一、創作的口頭性和集體性
二、 鄉土性
三、即興性
四、 流傳變異性。
第一、地域性變異。
第二、體裁間相互交叉、滲透的變異。
③ 傳統民族音樂有什麼特點
中國民族傳統音樂的組成部分主要有佛教音樂、道教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間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在中國大陸又稱作民樂,台灣地區稱作國樂,港澳地區、新馬及海外地區稱作華樂)是指中國傳統各種音樂為及以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種種音樂。其樂種包括各種中國民族樂器的獨奏曲協奏曲、傳統中國的各種器樂合奏、近代發展出來的民族管弦樂大合奏曲(國樂團合奏)及小合奏曲、以交響樂團演奏的中國民族風格樂曲、以及中國民族聲樂等。
據考古發現,中國民族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古代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論從形式上還是意境上都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它講究藝術表現的中和、簡約、適度、含蓄、空靈。以五聲音階為主。與西方傳統藝術注重立體感不同,它更著重於表現線形態。20世紀以來,隨著西方音樂的大量傳入,加上思想領域內的「歐洲中心論」以及國人缺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深層認識,使得中國民族音樂漸受冷落。民國時期的上海產生了不少優秀的中國流行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族音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挖掘與研究,曾一度欲建立「中國樂派」。隨著改革開放的加深,民族音樂受到了港台流行音樂等諸方面的沖擊與挑戰。
④ 民族音樂的特點
中國民族音樂在音高方面的特點是「聲可無定高」,如很多民族樂專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屬法,使聲音產生波動,餘音裊裊,獨具韻味,這些指法是在民族樂器學習過程中的必備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們決定了樂曲的音色和風格。
在民族音樂中,是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來表示不同的節拍。一般板代表強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加贈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
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來記寫,一般是1/4的節奏;一板一眼就是一個板與一個眼合成2/4的節拍;一板二眼就是一個根與兩個眼合成3/4的節拍;一板三眼就是一個板和三個眼合成的4/4節拍;加贈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崑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當於4/2節拍。
散板為無板無眼,它是民族音樂中最有特色的一種板式,散板中的拍承繼了「拍無定值的傳統」,即強弱拍的位置並不固定,按樂曲的風格、演奏者的情緒及表達的需要而決定。對曲調進行加花主要視樂曲的風格的樂器本身而定,要注意的是骨幹音一般不變,有時也可在句、段的結速音上進行加花,使曲調更為流暢連綿。
⑤ 急需;中國音樂的風格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民族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特徵,其"線"性的思維方式、"寫意"的表現思想與中國的哲學思想、審美趣味、思維方式以及語言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相互影響,共同發展.中國民族音樂藝術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自成體系並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以分析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狀況為基點,從現代音樂創作手法,現代音樂與民族音樂和傳統音樂的融合,聲樂將成為樂音表現的主要方式三個不同的側面對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趨勢進行解析.
凡為表演而生的藝術作品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種種局限,如技術局限~為演出效果而計,技術性自然要強化;又如商業局限~考慮到票房價值,必然需要迎合聽眾趣味;再如政治局限~為表演而生的藝術品需顧及當局在意識領域的禁忌。而絕大多數民歌(一部分小調除外),不是為表演而生,它們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民歌展示給我們的,多半是生活中有血、有肉、有靈魂、有個性的人。中國民歌的個性差異,最鮮明處又往往表現在其地域性風格差異上。
2.民歌這種民間最基礎的聲樂形式所反映的地域性格至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展現:
(1)旋律進行
各地域民歌的旋律走向、起伏幅度都首先與方言相關。
(2)節拍節奏
各地域在大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必定會積淀在各個地域性格中,而進入民間音樂的不同彈性節奏中。
(3)唱詞咬字
在原生的民歌中唱詞必然是使用方言的。唱詞的方言化首先與音樂的韻律相協調,地域風格的體現才更完整,再者,使用方言還是音色上的講究。
(4)發聲方法
各地域民歌的獨特發聲方法,不但能夠產生獨特的音色,也能創構特殊的意境,它們也必定是與其地域性格相協調的。
只有以上四個因素都存在的民歌,才是全息的,即展示了地域音樂文化全部信息、全部神韻的民歌。
中國漢族音樂按風格色彩劃分為14個區域。
這種劃分,依據地理、歷史狀況、語言三個大背景,基本上是與方言分布區域相吻合的。
第二講 西北民間歌曲簡述
在中國漢族各地域的音樂中,西北音樂是獨具魅力的。它高亢得近乎吶喊;其旋律進行中強調四度以及四度以上的各種大幅度跌宕起落,表現的是一種激越而又蒼涼的情緒,那音調最能撥動人的心弦,讓人血熱.這種地域音樂風格,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傾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含蓄美特徵恰々背道而馳。西北音樂風格里所蘊含的是勃勃生命對嚴酷自然的抗爭。
陝北民歌中最著名的是一個山歌歌種——「信天游」。它又稱「順天游」,流行在陝北、甘肅東部、寧夏東部,由上下句樂段反復構成,旋律走向前高後低,唱詞字數講究對稱,上句常用比興手法,引導出下句具體的敘事或抒情(上句最後一字給一個韻腳)。
山西民歌中最著名的是「山曲」
西北有些地方把上下句結構的民歌叫做「兩句頭」。
第三講 西南民歌簡述
西南文化是以四川文化為重心的,也就是說,西南文化基本上是四川文化的輻射。
四川民歌里有一種山歌歌種,當地稱作「神歌」或「晨歌」,流傳在川南節奏自由、曲調飄逸,歌詞多為愛情主題,且格調輕松,生活情趣盎然。
川劇高腔的總體風格是「聲高調銳,一泄而盡」。在一些四川民歌里,我們已經能夠感覺到川劇高腔的味道。可以想見,它們與川劇高腔音樂的潛在關系。川劇的基本樂匯是DO、LA、RE、DO、LA以及DO、LA、SOL、DO、LA。
陝南語言與四川話極相近,這一帶的民歌也是西南風格的。
雲貴兩地的漢民,相當大的比例來自四川,這兩個地域使用的西南官話,是以四川話為基礎的,因此,這兩個地域的漢族文化中,四川文化的影響很大,彼此又略有不同。
第四講 楚地民間歌曲簡述
1、湖北三聲腔民歌的特點
荊楚,今湖北省一帶,這一地區的民歌中,存在大量不同調式、不同音組合的「三聲腔」,用得最多的是「宮-角-徵」和「徵-宮-商」兩種。由於曲種基本只用這三個音符,旋律構成幾乎全部是大小三度以上的跳進,音樂便給人跳跳蹦蹦、閃閃爍爍的感覺。
2、何謂「湘羽」
湘音樂文化區這一文化區的山歌,根據唱法、曲調等特點,分成高腔、平腔和矮腔(又稱低腔)山歌。 「湘羽」音調體系,即「帶有湖南特色的羽調結構」。其基本構架是:羽、宮、角為基礎,再加徵音。在有些地方,徵音或商音會出現微升(時而微升,時而原位),這是隨方言、聲調自然呈現的。
第五講 平原民間歌曲與山地民間歌曲之比較
平原盛產小調,山地盛產山歌。
一、山歌的形態特點:
1、節拍、節奏較自由(即便主體部分節奏規整,也往往在樂曲起始部分增加一個呼喊。
2、旋律進行起伏較大。
3、上下句結構的較多(南方有一部分五句子體的)。
4、歌詞往往只有一兩段,並多用對偶句子。
二、小調的形態特點:
1 節奏較勻整。
2 旋律進行較婉轉、細膩。
3 多為起承轉合的規整結構。
4 歌詞往往有多段(分節歌),並常用長短句。
中國盛產小調的地方南有江蘇、浙江,北有東北、華北地區。許多小調的多段歌詞,喜歡在時令上做文章,總體來說,山歌的抒情較直暢;小調的「抒情」有形式美的傾向。
第六講 民歌的流傳變異
最典型的小調,是一些被稱作「時調」的民歌。
時調是在特定年代裡流傳最廣的民歌,它靠口耳相傳,其流傳版本是千差萬別的變體。時調的原體與變體之間的聯系點是相似的旋律框架。時調在流傳中的變異,依情緒、功用等多方面因素的轉換而轉換,更有文化意義的是時調的原體與變體之間的地域風格差異。中國人獨特的創作方式~舊瓶裝新酒~在仿效的基礎上創新。
作為一種文化選擇,可能根源於幾千年不產生質變的超穩定經濟結構,人們的習慣心理較比承擔不了突變、大革新。也可能根基於以祖先為神靈、以長者為上尊、以先例為行為准則的宗法倫理觀念。
第七講 「做唱調」簡述
中國民間音樂中那些還未脫離實際功用而獨立出來的原生音樂形態,我把它分類為「做唱調」,包括勞動號子、叫賣調、哭喪調、搖兒歌、吟誦調等等,勞動號子的最主要特點是它的音樂節奏與勞動的節奏相吻合,並且經常以一領眾合的方式,協調群體勞動,
第九講 崑曲音樂簡述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定了第一批世界口頭的非物資文化遺產(重點保護項目)。中國的崑曲被列在首位。昆劇是我國最雅化的劇種。崑腔的老祖宗--崑山腔,誕生於元末明初,因它成形於崑山,便被稱作崑山腔,魏良輔集南戲、北曲、當地民歌小調的優長,創作出與原來的崑山腔幾乎全然不同的一種新腔。這種腔的旋律細膩委婉,風格典雅,人們昵稱其為「水磨調」。開始把這種新腔用於劇作,崑山另一位音樂家兼傳奇作家梁辰魚用新腔寫了一部《浣紗記》傳奇。
北曲,念字多從普通話;南曲,念字多從蘇州話。北曲里武打劇目較多;南曲則側重文戲。
《玉簪記》的作者是明代戲曲作家高濂。
第十講 京劇音樂欣賞(上)
一、京劇最基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四大徽班」(即「三慶」、「四喜」、「春台」與「和春」)程長庚、張二奎、餘三勝為「三鼎甲」、「老生三傑」,他們是第一代引人矚目的京劇演員。他們三者代表的正是京劇最基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二、人物及作品
梅蘭芳以青衣起步,創立了集青衣與花旦之長的「花衫」梅蘭芳創立的梅派藝術,其風格以「大氣」、「雍容華貴」、「典雅」著稱,梅蘭芳「不使花腔」、「不賣絕技」,追求的是從氣質里透出的高雅味道。是一種與生活有一定時空距離的美,梅派的代表劇目有《宇宙鋒》、《貴妃醉酒》、等等,均為表現力度寬厚,最能驗得演員藝術修養的劇作。
三、「西皮」與「二黃」 二者的同異點
為什麼「西皮」與「二黃」能夠長久並用,以至產生合稱的「皮黃」聲腔大系統,這需要在它們二者的同異點中尋找答案。
首先,「西皮」與「二黃」同屬板腔變化體音樂體式。即,同以上下對稱和對偶的七字、十字為基礎。七字、十字句均分三逗,同分三個腔節其次,「西皮」與「二黃」是兩條不同的旋律框架,落音不同,調式不同,旋律走向不同,二黃主要是板起板落,曲調較沉穩,西皮主要是眼起板落,還喜歡用切分音。因此,「西皮」與「二黃」就恰好在音樂性格上形成兩種相反的風格。對比,是藝術的最基本原則,戲曲舞台上,不僅需要有風格對比,還需要在對比中創造戲劇沖突。於是,「西皮」與「二黃」這兩個有著諸多體式上的「同」,又具有相反性格的聲腔,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它們互為補充,相互映襯,結下了永久的緣份。
京劇皮黃腔旦腔旋律活動的音區一般比生腔高四五至八度左右。
第十一講 京劇音樂欣賞(下)
搖板:搖板最有特色,唱是散板,伴奏是有板無眼。
四平調:是曲牌體與板腔體之間的一個過渡形態。詞與曲的構架都比較自由,曲調起伏跌宕,節奏舒緩,適於表現矛盾的心理狀態。
高撥子:來自徽戲,它的主奏樂器是琴筒較大、音色獨特的「撥子胡琴」,故得其名,它每一句只有兩逗,結構是規整的上下句,聲調非常激越。
第十二講 秦腔音樂欣賞
一、梆子腔系的共性特徵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梆子腔系統各劇種的總體風格特徵為高亢、激越、悲壯、粗獷。
(2)梆子腔系統各劇種的伴奏樂器中必有兩件有代表性的樂器,一是硬木梆子,二是作為主奏樂器的板胡。
(3)梆子腔各劇種的唱詞,主要為七字或十字的上、下對稱句體式。節奏鮮明,容易上口。
(4)梆子腔系各劇種以七聲音階為主,旋法多跳進,音域非常寬,大多使用徵調式。
(5)梆子腔系各劇種的女腔都發展得很好,以「大本嗓」(真聲)為主,聲音結實,有彈性,宏亮,不乏一些特殊的演唱法。
(6)梆子腔各劇種的整板類腔句,常常是眼起,板落。
二、「花音」和「苦音」同異
「花音」和「苦音」同為徵調式,同以sol為主音,旋律骨架音也同為sol、do、re,它們的不同處在於:花音除sol、do、re以外,偏重於mi、la,苦音除sol、do、re以外,fa、si用得較多, 「花音」又名「歡音」、「硬音」,其色彩較明朗、歡樂、堅定;「苦音」又名「哭音」、「軟音」,其色彩較灰暗、凄涼、悲怨。
三、 彩腔
秦腔中的「彩腔」是嵌加在秦腔基本句型中的華彩部分——往往是用假嗓哼唱出的一個長拖腔,唱詞,往往是虛詞或一個母音,多用於小旦、正旦、小生行當的唱腔中。
第十三講 豫劇音樂欣賞
豫劇也擁有一些大師級的表演藝術家,如老一輩的常香玉。
「上五音」,是指豫東聲腔曲調的進行,旋律多向上進行,主音落在sol上,旋律主要在sol——re音區之間進行。唱腔的句法結構為眼起板落。
豫西聲腔曲調進行,旋律多向下進行,主音落在do上,旋律主要在sol——do音區間進行, 「下五音」唱腔的句法結構一般為板起板落。
第十四講 越劇音樂欣賞
越劇著名藝術家袁雪芬
越劇音樂屬板式變化體式。
第十五講 評劇音樂欣賞
評劇是在河北民間說唱「蓮花落」與民間歌舞「蹦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評劇第一個劇作家成兆才。
1949年以後,評劇《劉巧兒》、《花為媒》等劇目在全國造成突破性影響;
評劇音樂體式為板式變化體。
第十六講 黃梅戲音樂欣賞
黃梅戲應算誕生在湖北的黃梅縣,成長在安徽的安慶。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黃梅戲音樂是板腔體與曲牌體(民歌體)混雜的組合結構。
⑥ 中國民族傳統音樂包括哪些,特點是什麼,是如何定義的
傳統音樂,綿延幾千年包含諸多審美品格,它是一定音樂思想特殊本質的集中體現,是音樂思想意識的結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維習慣,對其審美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當今的中國音樂中,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民間傳統資源。這些資源是活著的傳統,它們吸引著中外學者們的興趣。根據中國傳統音樂理論,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可劃分成五個類別。
器樂音樂
中國的器樂音樂可以劃分成兩個類別:獨奏和合奏。獨奏音樂中再次劃分成弓弦、彈撥、吹管、打擊等類別。
同樣,合奏類音樂也可進一步劃分成弦索樂、絲竹樂、吹管樂、鼓吹樂和吹打樂。這五種合奏樂構成了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精髓。
戲曲音樂
中國有三百多種地方戲曲劇種。這些劇種根據音樂的不同可劃分成四個類別:(1)皮黃腔;(2)梆子腔:(3)崑腔;(4)高腔。京劇屬於皮黃腔。
民歌
民歌是各類民間音樂的基礎。在中國,由於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存有豐富多彩的民歌。一般來說,中國民歌可以劃分成三大類別:(1)山歌;(2)小調;(3)勞動歌曲。
舞蹈音樂
中國的民間舞蹈也是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其中最流行的有(1)秧歌;(2)腰鼓;(3)跑旱船;(4)花燈;(5)採茶;等等。
⑦ 中國民族器樂音樂的特徵有哪些
這個問題很大啊
古:
又很多古色古香的樂器:古箏,古琴,塤,簫音韻古雅
朴:
很多傳統樂器的結構很簡單,沒有太多的機械,沒有太華麗的裝點,曲子也是這樣。
..
唉,自己也總結不了那麼多了,給你看看我以前的回答吧,也是互聯網加我的補充。
中國樂器的性格:
中國樂器大多都是悲劇性格,馬頭琴更是這樣,而且往往拉馬頭琴的人還在那裡調著琴弦,那悲劇的味道就出來了。馬頭琴能不能演奏歡快的曲子?我認為幾乎是不能,它是一種骨子裡哀傷的樂器。草原的晚上是一無遮攔的空曠,你站到蒙古包的外邊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沒有樹也沒有山,什麼都沒有。忽然馬頭琴就那麼渾渾地響起來了,拉的是什麼?是《嘎達梅林》。那樣哀怨,那樣悲傷,那遠方飛來的小鴻雁真是令人柔腸百轉。聽馬頭琴演奏這只曲子的時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點也不醉,這時候你也許會被馬頭琴感動得流淚,那是一種極好的體驗。馬頭琴也能演奏節奏快的曲子,比如《駿馬奔騰保邊疆》,節奏是很快的,配著敲打得一如疾風暴雨的木魚,讓人從心裡憐念那駿馬們踏來踏去的草場,如果是碰巧剛剛下過一場雨,想那草場是一塌糊塗的。演奏這種節奏快速的曲子不是馬頭琴的本色,馬頭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蒼涼。迂迴,哭泣般的渾渾的音色效果。二胡和馬頭琴相比,還有那麼一點點亮麗在里邊,馬頭琴即使演奏那些調侃一些的曲子,如蒙古民歌《喇嘛哥哥》,性的挑逗在這支曲子里明顯是很強烈的,但一演奏起來,還是不脫悲劇的味道。這悲劇的味道讓人產生強烈的及時行樂的慾望,這倒合乎常理,越悲傷的人越想去行樂。
中國的樂器里邊,琵琶是比較沒有性格的,它有些像鋼琴,沒有太明顯的性格因素,卻能演奏各路曲子,歡快的它來得了,悲傷的它也可以來。這就讓它顯出一種大度。就像是一個大氣派的演員,什麼他都能演。
古箏也是這樣的,古箏一旦演奏起來,便不是一條小溪樣彎彎曲曲地流淌,而是從天邊鋪排而來的無邊風雨,里邊還可以夾雜著閃電和雷鳴,可以很迫人把你推到一個抽象的角落裡讓你去做具體的想像。琵琶也是這樣。《十面埋伏》這支曲子里就有馬在不停地奔跑,雨也在曲子里下著,雲在曲子里黑著,有火在曲子里慘淡紅著。琵琶、古箏都是這樣的大角色演員。
簫和古琴卻是孤獨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別的樂器是聲,而簫和古琴卻是韻,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領略,需要想像的合作,不是鋪排得很滿,而是殘缺的,像馬遠的山水,再好,只是那麼一個角落,樹也是一棵兩棵地吝嗇在那裡半死不活,需要讀它的人用想像和它進行一種合作。聽簫曲和古琴曲要閉上眼睛,要讓自己暫時離開柴米油鹽的現實,餓著肚子和有著強烈的肉慾是無法欣賞簫和古琴的,簫的性格其實是悲劇性的,是一種精神境界里邊的凄苦,而二胡卻更現實一些,所以二胡不能演奏《旱天雷》和《瘦馬搖鈴》這樣的曲子。簫卻要以慘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將明未明的那種冷到人心上的深藍,冷冷的,還有幾粒殘星在天上,雁呢,已經在天上起程了,飛向它們永遠的南國,飛得很慢,這就是簫的背景,紅紅的滿江邊的芙蓉花是和它不協調的。簫和笛大不一樣,笛是亮麗的,「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這一聲笛是何等的亮麗,也是這一聲笛,月色才顯得更加皎潔,詩的境界才不至於太凄冷。笛是歡快的,跳躍的,但在山西的北部,笛這種樂器一出現在二人台這種地方小戲里,就很怪地尖利利地變得凄苦起來。笛是鄉村的,簫卻是書生化了的,這是不同的角色,根本的不同,想像不出來一個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簫。笛的悲劇性是要在一定的背景下才能表現出來的,比如《紅樓夢》中凹晶館中賞月時那冷不丁突然響起的一聲笛,直讓人心驚膽跳,像見了鬼,又好像一個平時溫和的人一下子暴跳起來發了脾氣,猛厲、沒由來、讓人防不住,幾乎是絕望了的意思,一聲就夠了,這時候也只有笛才能壓得住那種強作歡樂卻已悲從中來的場面,如果讓簫出場,會壓不住那種氣氛,那氣氛太大,太沉,太暗,只有笛才壓得住。
中國的樂器里,嗩吶是一種極奇怪的樂器,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悲傷地在那裡演奏著,讓人完全捉摸不定。中國的紅白事的場面都離不開嗩吶的驚驚乍乍。你覺得這種樂器的性格變化得太快太無常,喜歡與不喜歡它全要看是什麼場面,是場面決定它的位置,而不是由它來決定場面。有一支湖南的名曲是《鷓鴣飛》,是用梆笛吹奏的,梆笛那有幾分啞啞的音色給人一種疲憊的美感享受,頹唐的,疲憊的,無奈的美真是具有一種讓人鬆弛到骨的魅力。梆笛吹奏的那支《鷓鴣飛》真是美,那隻孤獨的鷓鴣從遠到近不倦地飛著,就是不離人們想像的左右,因為這鷓鴣,人們自然會想像那南國的山山水水,想到辛棄疾的「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嗩吶吹奏的《鷓鴣飛》則完全是沒了韻味的,沒那種清韻,是世俗的熱鬧。嗩吶的性格是直爽,直爽到有些咋呼,一驚一乍的,讓人防不住的,或者拉長了,好像是一條線,你看著它斷了,卻分明沒斷,你想像不到吹嗩吶的人是去什麼地方找的這么長的一口氣,這時候的鼓掌純粹是為了技巧或者就是惡作劇的慫恿,慫恿演奏者再吹下去再吹下去,或者這演奏者就會一下子閉過氣去,有時候嗩吶會沒來由地急促起來,這急促讓人想到戰爭中的子彈如蝗亂飛,直嚇得人們把心伏在那裡不敢動。
和嗩吶相反的有笙,唐代的故事「吹笙引鳳」,首先那鳳是因為笙之動聽才會飛來,笙是以韻取勝的樂器,笙的聲音得兩個字:清冷。這清冷二字似乎不大好領略,不亮麗,不喑啞,有簫的味道在里邊,但遠又不是簫,很不好說。唐後主的「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混清塵,忙煞看花人。」那管弦中的管想必就是陣陣的笙歌,只有笙,才會一下子布滿江面,如是笛,就太亮了,直線似的在江面上飛起,就不對路了。
中國的樂器里,最亮麗的莫過於京胡,京胡是沒性格的演員,但它處處漂亮,是一種戲曲中的裝飾物,一個人在早晨的湖邊獨自拉京胡,你站在那裡仔細聽,就連一點點哀愁和喜悅都分析不出,他讓你想到的只是一處經驗的突然降臨,忽然是妖精似的花旦出來了,忽然是悲切切的青衣掩面上場。京胡和高胡又不一樣,高胡可以很凄利很絕望又很爭勝,那是一種斗爭性很強的樂器,說到性格卻又似乎接近青春得意,執著地在那裡逼尖了嗓子訴說著什麼,你聽也罷不聽也罷。
中國樂器里是很少喜劇性的,雷琴好像是其中惟一的一種,可以學雞叫,學馬嘶,學各種小鳥,《百鳥朝鳳》這只曲子讓雷琴演奏起來讓你真是會忘掉了樂器的存在。雷琴什麼都可以學得來,就是沒有自己的本聲本韻,雷琴就是這么一種樂器,它可以算是喜劇性的。但它又根本無法與鑼鼓相比。鑼鼓算樂器嗎?當然算,鑼鼓其實也是一種難以定性的樂器,但它出現在喜慶的場面太多了,所以,鑼鼓一響起來,人們就興奮了,這是歷史的潛移默化。在中國,死人而敲鑼打鼓是沒有的事,喜慶的日子又離不開它,它的性格就這樣給糊里糊塗地定格了。
中國的樂器里,最不可思議的是塤,它在你耳邊吹響,你卻會覺得很遠,它在很遠的地方吹動,你又會覺得它很近。這是一種以韻取勝的樂器。是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超然獨行的性格,世上的事都和它好像沒有一點關系,它是在夢境里的音韻,眼前的東西一實際起來,一真切起來,塤的魅力便會馬上消失了。
音樂永遠是一個人的,上百上千人在一起聽音樂,真不知道人們在那裡聽什麼?樂器是有性格的,它靜靜地待在那裡什麼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縱著,它的性格就出來了,該是什麼就是什麼,往往是,到後來不再是人操縱樂器,而是樂器操縱了人。
=======================
樂器分類
吹奏樂器
我國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抱笙、排笙、巴烏等。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采,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
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
全部樂器: 木葉、紙片、竹膜管(侗族) 、田螺笛(壯族) 、招軍(漢族) 、吐良(景頗族) 、斯布斯、額(哈薩克族) 、口笛(漢族) 、樹皮拉管(苗族) 、竹號(怒族) 、簫(漢族) 、尺八 、鼻簫(高山族) 、笛(漢族) 、排笛(漢族) 、侗笛(侗族) 、竹筒哨(漢族) 、排簫(漢族) 、多(克木人) 、篪(漢族) 、塤(漢族) 、貝(藏族) 、展尖(苗族) 、姊妹簫(苗族) 、冬冬奎(土家族) 、蓽達(黎族) 、(口利)咧(黎族) 、嗩吶(漢族) 、管(漢族) 、雙管(漢族) 、喉管(漢族) 、芒筒(苗族) 、笙(漢族) 、蘆笙(苗、瑤、侗族) 、確索(哈尼族) 、巴烏(哈尼族) 、口哨(鄂倫春族) 。
彈撥樂器
我國的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橫式,如:箏(古箏和轉調箏)、古琴、揚琴和獨弦琴等;豎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聶等。
彈奏樂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與撥子兩種彈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較充分發揮,如彈、挑、滾、輪、勾、抹、扣、劃、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豐富,又促進了左手的按、吟、擻、煞、絞、推、挽、伏、縱、起等技巧的發展。
彈奏樂器除獨弦琴外,大都節奏性強,但餘音短促,須以滾奏或輪奏長音。彈撥樂器一般力度變化不大。在樂隊中除古琴音量較弱,其它樂器聲音穿透力均較強。
彈撥樂器除獨弦琴外,多以碼(或稱柱)劃分音高,豎式用相、品劃分音高,分為無相、無品兩種。除按五聲音階排列的普通箏等外,一般都便於轉調。
各類彈奏樂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獨弦琴外,皆可演奏雙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躍。
我國彈奏樂器的演奏流派風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稱和符號也不盡一致。
典型樂器: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
全部樂器:金屬口弦(苗族)(柯爾克孜族) 、竹製口弦(彝族) 、樂弓(高山族) 、琵琶(漢族) 、阮(漢族) 、月琴(漢族) 、秦琴(漢族) 、柳琴(漢族) 、三弦(漢族) 、熱瓦甫(維吾爾族) 、冬不拉(哈薩克族) 、扎木聶(藏族) 、箏(漢族) 、古琴(漢族) 、伽耶琴(朝鮮族) 、豎箜篌、雁柱箜篌。
打擊樂器
我國民族打擊樂器品種多,技巧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根據其發音不同可分為:1、響銅,如:大鑼、小鑼、雲鑼、大、小鈸,碰鈴等;2、響木,如:板、梆子、木魚等;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腳鼓等。
我國打擊樂器不僅是節奏性樂器,而且每組打擊樂群都能獨立演奏,對襯托音樂內容、戲劇情節和加重音樂的表現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擊樂器在我國西洋管弦樂隊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擊樂可分為有固定音高和無固定音高的兩種。無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鑼,大、小鈸,板、梆、鈴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雲鑼等。
典型樂器: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
全部樂器: 梆子(漢族) 、杵(高山族) 、叮咚(黎族) 、梨花片(漢族) 、臘敢(傣族) 、編磬(漢族) 、木鼓(佤族) 、切克(基諾族) 、鈸(漢族) 、鑼(漢族) 、雲鑼(漢族) 、十面鑼(漢族) 、星(漢族)——碰鍾 、鍾(漢族) 、編鍾(漢族) 、連廂棍(漢族) 、喚頭(漢族) 、驚閨(漢族) 、板(漢族) 、木魚(漢族) 、吾攵(漢族) 、法鈴(藏族) 、腰鈴(滿族) 、花盆鼓(漢族) 、銅鼓(壯、仡佬、布依、侗、水、苗、瑤族) 、象腳鼓(傣族) 、納格拉鼓(維吾爾族) 、漁鼓(漢族) 、塞吐(基諾族) 、京堂鼓(漢族) 、腰鼓(漢族) 、長鼓(朝鮮族) 、達卜(維吾爾族) 、太平鼓(滿族) 、額(藏族) 、撥浪鼓(漢族) 、揚琴(漢族) 、竹筒琴(瑤族) 、蹈到(克木人) 、薩巴依(維吾爾族) 。
拉弦樂器
拉弦樂器主要指胡琴類樂器。其歷史雖然比其它民族樂器較短,但由於發音優美,有極豐富的表現力,有很高的演奏技巧和藝術水平,拉弦樂器被廣泛使用於獨奏、重奏、合奏與伴奏。
拉弦樂器大多為兩弦少數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大多數琴筒蒙的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數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少數是扁形或扁圓形如:馬頭琴、墜胡、板胡等,其音色有的優雅、柔和有的清晰、明亮;有的剛勁、歡快、富於歌唱性。
典型樂器: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
全部樂器: 樂鋸(俄羅斯族) 、拉線口弦(藏族) 、二胡(漢族) 、高胡(漢族) 、京胡(漢族) 、三胡(漢族) 、四胡(漢族) 、板胡(漢族) 、墜琴(漢族) 、墜胡(漢族) 、奚琴(漢族) 、椰胡(漢族) 、擂琴(漢族) 、二弦(漢族) 、大筒(漢族) 、馬頭琴(蒙古族) 、馬骨胡(壯族) 、艾捷克(維吾爾族) 、薩它爾(維吾爾族) 、牛腿琴(侗族) 、獨弦琴(佤族) 、雅箏(朝鮮族) 、軋箏(漢族)。
(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
===========================
關於中國名族樂團編制引進西洋編制方法:
通常的民樂大麴子都需要在民樂隊中加部分西洋樂器,比如大提琴,低音提琴。因為中國民樂的弦樂中缺少低音樂器,用西洋樂器來補充一下,沒什麼不好。
低音提琴的由於聲音渾厚,安排在民樂隊中不會是一件很顯西洋色彩的樂器。所以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又不損民族色彩,當然是件好事。
中國民樂與西洋樂對照
高胡,二胡----------小提琴
中胡----------------中提琴
民族大提琴----------大提琴
笛子----------------長笛,短笛
管子,笙------------雙簧管,單簧管
嗩吶----------------銅管樂
揚琴----------------鋼琴
民族定音鼓----------定音鼓
箜篌,箏----------------豎琴
彈撥樂:
中國民樂中彈撥樂樂器種類很多,琵琶,柳琴,大中小阮,三弦,揚琴,箏
它們在民樂隊中是獨特的,幾乎沒有按西洋樂的編制。
其他打擊樂:
中國的打擊樂也很豐富,甚至可用打擊樂作獨奏,它的編配用了很多中國傳統戲曲里的奏法,也算是獨特的。
但是,西樂和中樂要是不分主次的混合,那就有點不像話了,就像在管弦樂隊里加了20多台電子琴。
大民樂隊演奏常見曲目
《春節序曲》《金蛇狂舞》《瑤族舞曲》《喜洋洋》《步步高》《花好月圓》《北京喜訊傳邊寨》...
===================================
關於中國樂器:
拿二胡和小提琴來說,小提琴在演奏時左手腕需要翻過來,這對演奏者來說不是個舒服的事情,而二胡,它的演奏姿勢很自然,沒有很多別扭的動作
另外,中國樂器中豐富的彈撥樂可以說是中樂的一大特色,彈撥樂的演奏方式也很豐富,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擴展了中國音樂的表現力。而在西洋樂器中,只是豎琴和弦樂撥奏,有時也會加曼陀林,但畢竟沒有形成很大規模的「專業」的彈撥樂組。
中國的弦樂組也很豐富,除二胡外,還有高胡,中胡,板胡,革胡等等,它們在不僅在音域上有各自的空間,而且,音色也是各有千秋。而在西洋樂團中,都是提琴,似乎只是每種樂器在音域上的平移。
不過,中國的民樂起步較晚,雖初具規模,但是各種樂器的音色復雜,配合上面常常出現不太悅耳的聲音,這就需要我們當代的音樂家們為之謀取一條出路了。
⑧ 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1、五聲調式: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橫向旋律: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3、歌舞相隨: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
4、民族特色: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唱法強調聲音的明亮與甜美,語言生動與感情質朴,強調行腔的圓潤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講求氣息的運用,並以真聲演唱為主。
(8)中國民族音樂的主要風格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尚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