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古代的音樂著作有哪些
《樂記》
關於《樂記》書代及其作者歷兩種說:
一、《樂記》書戰期孔再傳弟公孫尼所作 。
二、書漢儒採用先秦諸家關音樂言論編纂 。
《樂記》書討論音樂各面內容主要包括幾面。
1、關於音樂本質《樂記》著精闢論述肯定音樂表達情藝術認:
凡音起由物使 。
凡音者者情於故形於聲,聲文謂音。
《樂記》關於音樂本質論述具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
2、關於音樂於政治關系《樂記》強調音樂與政治音樂與社密切關系認:
使故治世音安樂其政,亂世音怨怒其政乖。亡音哀思其民困聲音道與政通矣,理論迎合封建統治者維護自身利益要求 。
3、關於音樂社功能《樂記》主張使用音樂與治理朝政端社風氣禮制倫理教育等相配合統治者文治武功服務認。
樂再宗廟君臣同聽則莫敬:族鄉張同聽則莫順。
禮、樂、邢、政其極所同民治道 。
故先王政樂非極口腹耳目欲教民平惡返道。
(1)中國古代音樂代表作擴展閱讀:
《樂記》也是《禮記》49篇中的一篇。在《禮記》中題作《樂記第十九》,全文大約5000餘字,包括11個子篇:《樂本篇》、《樂論篇》、《樂禮篇》、《樂施篇》、《樂言篇》、《樂象篇》、《樂情篇》、《魏文侯篇》、《賓牟賈篇》、《樂化篇》、《師乙篇》等。
《樂記》體大精深,以儒家思想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談到音樂的本源、音樂的特點、音樂與政治的關系、音樂與社會價值、音樂形式與內容的關系等問題,余篇僅留篇目,由篇名看,涉及樂器演奏、音樂創造、音律理論等問題。
《樂記》作為先秦儒學的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其豐富的美學思想,對兩多千年來古典音樂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並在世界音樂思想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❷ 中國古代有哪幾個音樂名人
有:俞伯牙、師曠、李延年、李龜年、姜夔等。
1、俞伯牙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最早見於戰國鄭人列禦寇著《列子》一書中有關於伯牙撫琴的故事。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最早見於《列子·湯問》篇。《荀子·勸學篇》亦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斜」,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後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
2、師曠
師曠,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縣迓祜村人(《莊子·駢拇》陸德明釋文),春秋時著名樂師、道家。他生而無目,故自稱盲臣、瞑臣。為晉大夫,亦稱晉野,博學多才,尤精音樂,善彈琴,辨音力極強。以「師曠之聰」聞名於後世。
《說苑·君道篇》載師曠言雲:「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欲,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他藝術造詣極高,民間附會出許多師曠奏樂的神異故事。洪洞縣曲亭鎮師村師曠墓遺址。
3、李延年
李延年,西漢音樂家,生年不詳,前112年春天為武帝所用。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世代為倡,李延年與其妹李夫人皆出自倡門,能歌善舞,容貌喜人。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負責飼養宮中的狗,後因擅長音律,故頗得武帝寵愛。一日為武帝獻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得幸,後來封為李夫人,漢武死後李夫人被追封為漢武皇後。
後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劉髆,產後不久病逝。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的樂器,極得武帝幸愛,「與上卧起,甚貴幸,埒如韓嫣」,成為漢武帝的男寵。
李延年對後世音律作詞起著深刻的影響。禮教不分家,他的音樂著述無一不為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對五言詩起著一個開端的作用 。
4、李龜年
李龜年(696年-762年),邢州柏仁(今河北隆堯縣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樂家。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
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此處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區),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
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余。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四天後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後憂郁而死。
5、姜夔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姜夔詞題材廣泛,有感時、抒懷、詠物、戀情、寫景、記游、節序、交遊、酬贈等。他在詞中抒發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國的感時傷世的思想,描寫了自己漂泊的羈旅生活,抒發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場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超凡脫俗、飄然不群,有如孤雲野鶴般的個性。
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馬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❸ 中國音樂各個時期的代表作
古代古典音樂——高山流水
中國最初的帝王———黃帝,是五千年前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的名君。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還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了張有五十弦的琴,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將其琴斷去一半,改為二十五弦。
正式的中國音樂歷史文字記載,始於周朝。
中國音樂從很早已經掌握七聲音階,但一直偏好比較和諧的五聲音階,重點在五聲中發展音樂,同時將中心放在追求旋律、節奏變化,輕視和聲的作用。中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和西方音樂不同,西方音樂從古希臘的五聲音階,逐漸發展到七聲音階,直到十二平均律;從單聲部發展到運用和聲。所以西方音樂如果說像一堵厚重的牆壁,上面輪廓如同旋律,磚石如同牆體,即使輪廓平直只要有和聲也是牆,正像亨德爾的某些作品。中國音樂則不同,好像用線條畫出的中國畫,如果沒有輪廓(旋律)則不成其為音樂,但和聲是可有可無的。所以西方人聽中國音樂「如同飄在空中的線」,而從未接觸西方音樂的中國人則覺得西方音樂如同「混雜的雜訊」。
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的樂舞就是最好的說明。當時,人們所歌詠的內容,諸如「敬天常」、「奮五穀」、「總禽獸之極」反映了先民們對農業、畜牧業以及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歌、舞、樂互為一體的原始樂舞還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想聯系。例如黃帝氏族曾以雲為圖騰,他的樂舞就叫做《雲門》。關於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見《呂氏春秋》所記塗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這首歌的歌詞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實意。這便是音樂的萌芽,是一種孕而未化的語言。 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骨笛溯源於公元前距今8000年左右 ,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專家們進行過實驗,發現仍然能使用該骨笛演奏音樂,能發出七聲音階。但中國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聲音階。
❹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十大樂曲」是
分別為《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
1、《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中國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即古時的《聶政刺韓傀曲》,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
今所見《廣陵散》譜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譜》的《廣陵散》為最早,也較為完整,是今日經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3、《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
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
關於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陳子昂之說,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所作。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4、《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採用循環再現手法,後四段為第二部分,描寫梅花靜與動兩種形象。
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覺別具風情。
5、《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國琵琶大麴,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為獨奏,樂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現出了當時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的場景。為上乘的藝術佳作。
6、《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為古代中國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編的古箏曲名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作者佚名。
7、《漁樵問答》
《漁樵問答》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30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現存譜初見於明代蕭鸞編纂《杏庄太音續譜》。
譜本有多種。《琴學初津》雲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欸乃,隱隱現於指下。
由於音樂形象准確、生動,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楊表正修訂曲譜,配製歌詞。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詞,將曲調稍加改易,成為獨立的器樂曲。此曲優美清逸,以對答式的旋律,描寫漁夫與樵夫的對話。
8、《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國古琴名曲,據傳為蔡文姬作,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
9、《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
《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10、《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是中國琵琶十大名曲之一,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松明快。
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的古琴曲。
現存古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十大名曲
❺ 中國古代名曲
NO1.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家多據此譜演奏。 NO2.廣陵散琴曲…… 廣陵散:古琴曲。又名《廣陵止息》,據《戰國策》及《史記》中記載:韓國大臣嚴仲子與宰相俠累有宿仇,而聶政與嚴仲子交好,他為嚴仲子而刺殺韓相,體現了一種「士為知已者死」的情操。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神奇秘譜》關於此曲的標題就是源於這個故事。 東漢蔡邕的《琴操》談到與該曲相關的歷史故事:聶政是戰國時期韓國人,其父因為韓王鑄劍,違了期限,被韓王所殺。聶政為父報仇行刺失敗,但他知道韓王好樂後,遂毀容,入深山,苦學琴藝10餘年。身懷絕技返韓時,已無人相識。於是,找機會進宮為韓王彈琴時,從琴腹內抽出匕首刺死韓王,他自已當然也是壯烈身亡了。近代琴家楊時百,其所編《琴學叢書》的《琴鏡》中就認為此曲源於河間雜曲《聶政剌韓王曲》。 NO3.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於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關於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陳立昂之說;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所作。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種琴譜的解題不一。《古音正宗》中說此曲:「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這段解題對雁性的描寫極其深刻生動。全曲委婉流暢,雋永清新.…… NO4.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樂府詩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梅花落》解題稱,「《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聲猶有存者」。今存唐詩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說明南朝至唐間,笛曲《梅花落》較為流行。 關於《梅花三弄》的樂曲內容,歷代琴譜都有所介紹,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怨愁離緒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潔不屈的節操與氣質為表現內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調,高妙絕倫,後人入於琴。」「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徵雲爾。」(明《伯牙心法》)從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後來才改編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難以定論)。 今演奏用譜有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其節奏較為規整,宜於合奏;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其節奏較自由,曲終前的轉調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結構上採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每次重復都採用泛音奏法,故稱為《三弄》。體現了梅花潔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1972年王建中改編成鋼琴曲,音調取自此曲,表現的主題則是毛澤東詞《詠梅》。 N05.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著名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描繪了楚漢相爭中垓下之戰的情景,故事性極強。 曲譜最早見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華秋萍的《琵琶譜》,而在此譜之前,只有描繪同樣題材的《楚漢》。 明代王猷定《湯琵琶傳》中,記有被時人稱為「湯琵琶」的湯應曾彈奏《楚漢》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從這段描述可看出,湯應曾彈奏的《楚漢》與《十面埋伏》在情節及主題上一致,由此可見早在16世紀之前,此曲已在民間流傳。 《楚漢》在明代嘉靖、萬曆前後流行一時,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愛。 自公元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譜》問世以來,其後各個琵琶譜集都載有《十面》樂譜。各個版本在分段與分段標目都有所不同: 《華氏譜》稱《十面》,由直隸王君錫傳譜,凡十三段; 《李氏譜》名《淮陰平楚》,隋秦漢子作;金山周瑞清厚卿校,凡十八段; 《養正軒譜》稱《十面》,一名《淮陰平楚》,凡十八段; 《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凡十段。 NO6. 夕陽簫鼓…… 談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這首著名的民樂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絲竹音樂特點的旋律,委婉優美;節奏流暢多變,極具東方的詩情畫意。《春江花月夜》歷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曾經改編為各種中西樂器的獨奏、合奏曲,亦有將其填詞用於戲劇之中,可謂是最廣為人知的中國傳統音樂。但大家又是否知道,《春江花月夜》原來是改編自一首著名的傳統琵琶文曲《夕陽簫鼓》。 《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最遲在十八世紀就流傳在江南一帶。《夕陽簫鼓》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樂曲原分有10段,分別為: 一、夕陽簫鼓 二、花蕊散回風 三、關山臨卻月 四、臨水斜陽 五、楓荻秋聲 六、巫峽千尋 七、簫聲紅樹里 八、臨江晚眺 九、漁舟唱晚 十、夕陽影里一歸舟樂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泛著輕舟,盪漾春江之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盪月,槳櫓添聲…… NO7.漁樵問答…… 《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漁樵問答:古琴曲,曲譜最早見於《杏庄太音續譜》(明蕭鸞撰於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幾百年的名曲,現在的譜本有多種。《琴學初津》雲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欸乃,隱隱現於指下。」由於音樂形象准確、生動,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 樂曲開始曲調悠然自得,表現出一種飄逸灑脫的格調,上下句的呼應造成漁樵對答的情趣。主題音調的變化發展,並不斷加入新的音調,加之滾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劃出隱士豪放無羈,瀟灑自得的情狀。其中運用潑刺和三彈的技法造成的強烈音響,應和著切分的節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聲。第1段末呈現的主題音調經過移位,變化重復貫穿於全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NO8.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據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表現了文姬思鄉、離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氣。現以琴曲流傳最為廣泛。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據傳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聲之故。 唐代琴家黃庭蘭以擅彈此曲著稱。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詩中有:「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客歸。」在琴曲中,文姬移情於聲,借用胡笳善於表現思鄉哀怨的樂聲,融入古琴聲調之中,表現出一種浩然的怨氣。 現有傳譜兩種,一是明代《琴適》(1611年刊本)中與歌詞搭配的琴歌,其詞就是蔡文姬所作的同名敘事詩;一是清初《澄鑒堂琴譜》及其後各譜所載的獨奏曲,後者在琴界流傳較為廣泛,尤以《王知齋琴譜》中的記譜最具代表性。 全曲共十八段,運用宮、徵、羽三種調式,音樂的對比與發展層次分明,分兩大層次,前十來拍主要傾述作者身在胡地時對故鄉的思戀;後一層次則抒發出作者惜別稚子的隱痛與悲怨。 此曲全段都離不開一個「凄」字,被改編成管子獨奏,用管子演奏時那種凄切哀婉的聲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則蒼悠凄楚,低則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稱道為「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詩」…… NO9.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及演奏形式,樂曲表現了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漢宮秋月》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漢宮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廣東小曲,粵胡演奏,又名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劉天華記錄了唱片粵胡曲《漢宮秋月》譜,改由二胡演奏(只以一把位演奏)。 蔣風之整理並演奏的《漢宮秋月》,作了很大刪節以避免冗長而影響演奏效果。其速度緩慢,弓法細膩多變,旋律中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樂聲時斷時續,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綽注的運用,以及特性變徵音的多次出現,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極富感染力。 江南絲竹《漢宮秋月》:採用的原為「乙字調」(A宮),由孫裕德傳譜。原來沈其昌《瀛州古調》(1916年編)絲竹文曲合奏用「正宮調(G宮)。琵琶仍用乙字調弦法,降低大二度定弦,抒情委婉,抒發了古代宮女細膩深遠的哀怨苦悶之情。中段運用了配器之長,各聲部互相發揮,相得益彰,給人以追求與嚮往。最後所有樂器均以整段慢板演奏,表現出中天皓月漸漸西沉,大地歸於寂靜的情景。 琵琶曲《漢宮秋月》:又名《陳隋》。以歌舞形象寫後宮寂寥,更顯清怨抑鬱,有不同傳譜。目前一般是據無錫吳畹卿(1847-1926)所傳,但劉德海加上了許多音色變化及意向鋪衍的指法,一吟三嘆,情景兼備,很有感染力。 NO10.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是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 陽春白雪:由民間器樂曲牌儀《八板》(或《六板》)的多個變體組成的琵琶套曲。「八板頭」變體的循環再現,各個《八板》變體組合在一起形成變奏的關系,後又插入了《百鳥朝鳳》的新材料,因此它是一首具有循環因素的變奏體結構。 《陽春白雪》流傳有兩種不同版板,「大陽春」和「小陽春」,《大陽春》指李芳園、沈浩初整理的十段、十二段樂譜。《小陽春》是汪昱庭所傳,又名《快板陽春》,流傳很廣 追問: 謝謝,有下載址么?MP3格式的 回答: 你要的話去酷狗搜的時候選擇無損的就好了。
❻ 求中國10大古風歌手和他們的代表作
TOP10.凌之軒
凌之軒,網路知名古風女歌手,Fairy2組合成員之一、【雜貨鋪工作室】COSER、CV、歌手。
代表作品:《寤寐生死》《小樓寒》《千山雪寂-七夜雪》《十里桃花-夜清淺》《咫尺相思》(合唱)
TOP9:晃兒
晃兒,聲線柔美,是著名古風歌手音頻怪物的徒弟,
代表作品《醉仙歌》,《夢回醉暖》,《焚心劫》
TOP8:小曲兒
小曲兒 網路歌手,著名古風音樂唱作人。
5SING中國原創音樂基地認證音樂人,新生代網路歌手,YYFC音樂翻唱網認證實力歌手。大學時期曾獲校園十佳歌手三連冠,獲所在城市十佳歌手,07年進入翻唱圈,09年加入網路原創音樂團隊「平紗落雁"。
代表作品:《上邪》《相見歡》《長安幻夜》《紅塵》《劍心》
TOP7:重小煙
重小煙,網路知名古風女歌手,流觴曲水原創音樂團隊成員,YYFC音樂翻唱網推薦歌手,5sing原創音樂基地推薦音樂人。自2009年開始接觸古風音樂,以其溫婉如玉、清新獨特的少女系聲線以及對歌曲成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迅速征服了大批歌迷。曾獲得中國風吧首屆古風翻唱大賽一等獎。
代表作品:《浮舟相隨》《兩個人的盟約》《流觴曲水》《煙雨重樓》《兩相負》
TOP6:音頻怪物
音頻怪物(網名),昵稱老妖、妖君、老怪,其歌以舊曲填新詞的翻唱居多(現已出專輯及很多新歌)。聲音磅礴、大氣、灑脫,很有氣勢。
代表作品:《丹青厭》《浮生未歇》《琴師》《一醉南柯》《百鬼夜行》
TOP5:墨明棋妙
墨明棋妙原創音樂團隊,成立於2007年1月6日,由ediq與小獅子丟丟發起組織,聚集了全國各地一群對傳統與流行音樂有相同愛好和理念的朋友。成員在曲,詞,演奏,演唱,後期製作,mv製作,美工,宣傳等方面各展其長。音樂作品風格多元,以「古風」見長。倡導「流行相對論」「萬有引力向古風」的創作思想,將傳統民樂與流行元素相結合,並融合古體與現代詩詞的文字精華,打造富有現代氣息又不失古韻的系列音樂作品。墨明棋妙的成員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大家可以把他看作一個組合。當然,大家很喜歡的墨村和HITA都來自這個組合好像河圖都是這個組合里的人吧。
TOP4:少司命
少司命,原名樓夢茜,浙江東陽人,現就讀於浙江大學,90後新生代原創音樂人,華語女歌手,詞曲演唱樣樣精通,尤為擅長作曲。並於2011年開始作曲演唱,歌曲主打古典唯美中國風,歌詞中盪漾著幽幽的古文化韻味。
代表作品:《以劍之名-血薇》《風華燃盡指間砂》《紅顏若雪》《獨孤九劍》《一劍輕安》
TOP3:心然
心然:游戲、音樂、網路女歌手,第一首作品,是2005年7月翻唱的《新絕代雙驕3》主題曲《守候》,成名作是單機RPG游戲背景音樂的填詞演唱歌曲,如天之痕·變奏、天之痕—昔影、幽城幻劍錄·冰煌雪舞等,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歌曲是《回夢遊仙·千年緣·變奏》、《織夢行雲·離歌》。
因為「星火然」和「好好心然」事件。2007年最後一天,心然在博客宣布封麥,一代天驕溘然而逝,徒留給無數歌迷嘆息與唏噓,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心然在古風壇的影響力,三甲之一,當仁不讓。
TOP2:河圖
河圖,知名網路音樂人,著名原創古風音樂團體「墨明棋妙」的成員,所屬部門——曲部,負責譜曲,編曲,二胡,電吉他演奏,詞曲唱奏全才。曲風唱風獨樹一幟,音線干凈有磁性,十分有特色。
首張個人CD《風起天闌》於2010年9月30日預售,首次預售3000張專輯於25分鍾內銷售一空,第二次預售500張也在15秒之內也迅速售完,第三次預售300張十秒後再次售罄。最後終極預售1000張在3秒內完售。
第三張個人CD《傾盡天下》於2013年1月19日預售,首次預售10000張專輯於15分鍾內銷售一空,第二次預售5000張在1分鍾內售完,第三次5000張只在成品製作完成後實物販售,其中幾百張於5月19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販售,剩下與5月22日晚22:00淘寶正常販售,次日售完。
TOP1:董貞
董貞,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仙俠風音樂才女歌手,擅長創作和演唱以仙俠故事為背景的歌曲。被媒體冠以「最適合演繹武俠的女聲」和「游戲音樂女教主」的稱號。
2011年11月1日,發行個人第四張專輯《九音貞經》,這是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原創專輯,裡面的歌曲全部是董貞的原唱作品,大部分歌曲是董貞與小旭老師合作的作品,有四首是董貞自己創作的歌曲,一首玩家團隊創作的歌曲,這是一張仙俠歌曲的大集合,也是古風大集合。這張專輯代表董貞的音樂風格的建立,可謂是「千世仙緣醉九音,夢影飛花憶貞經」。專輯收錄歌曲有:《問劍》《劍起蒼瀾》《幽狐》《重陽》《情花》《醉夢仙霖》《夢幻修仙》《御劍江湖》《天凈沙 秋思》。
這張專輯一舉奠定了董貞在古風壇的地位,讓其一躍稱為古風壇最有影響力人物之一。
代表作:《相思引》、《青衫隱》、《金縷衣》、《情醉》、《回到起點》、《古劍琴韻》
【親,我註明一點,這個所謂的排行榜是別人弄得,是一個網友自己編的,不存在哪個比那個有名氣一類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慕寒,小義學長,玄觴,小愛的媽,HITA,奇然,清菀,這些歌手都不錯
❼ 中國古典音樂十大名曲分別是哪些曲子
中國古典音樂十大名曲分別《高山流水》、《廣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
3、《平沙落雁》
古琴曲。該曲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盤旋顧盼的情景。曲情的理解,有描寫秋天景物的;有寓鵠鴻之志的;也有發出世事險惡,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調基調靜美,靜中有動,旋律起伏,綿延不斷,優美動聽。
❽ 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作是什麼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家多據此譜演奏。
另有箏曲《高山流水》,音樂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