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跟日本的音樂水平到底有多大
很遺憾,日本比內地起碼強了一個大檔次。
不論是從樂器製造,還是從作詞作曲,又或者音回樂多樣性,甚答至歌手素質全方面都要強於內地。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音樂的商業化道路目前是中日韓中走的最正的,
韓國近些年快餐式的熱舞賣肉女團遍地都是,看似火熱,其實音樂底蘊遠不如朴正炫、尹美萊那一代人的時期。
至於內地,除了幾個撐著場面的老人之外....大部分新人幾乎就是屎...連吳亦凡這種選手都能當評委...我想不到除了「屎」以外還有什麼可以形容他們的字。
中國的音樂領域變成為了商業化服務的角色,要知道商業化本來應該是為音樂領域服務的才對。弄得現在,唱的好不好跟能不能火完全是兩回事,任你唱的再爛,只要有資金包裝,就能莫名其妙的火起來,而真正醉心音樂有天賦的人卻一直沒有機會。
『貳』 個人認為日本的音樂比中國的音樂做得好,那麼中日雙方到底存在怎麼樣的差距呢求解!
既然你個人復認為日本的音樂比制中國的音樂做得好,那就是因為你覺得中日雙方音樂中存在差距,什麼差距你應該更清楚。否則,為什麼不說中國的音樂比日本的音樂做得好呢。除非是你盲目崇拜日本,還需要別人給你崇拜的理由。
『叄』 為什麼日本的音樂聽起來比中國的好呢
日本音樂從二戰後就開始迅速崛起了,而且還是直接跟美國取經的,還經常受邀去國外演出,回而中國是答從八十年代後才開始翻唱人家成品音樂更新的思潮,這是源頭的差距,起跑線的差距,沒得比。
韓國人比較開放,學得快用的快還放得開,咱這有什麼曲協詞協什麼的,國家管的嚴著呢,想要發展,還是換人執*政吧!!
『肆』 日本的音樂是不是比中國的領先30年
你指抄的是哪個方面:從製作角度來說,中國確實不如日本,日本的娛樂業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而中國才剛起步沒多久。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就沒有好的音樂,即使是流行音樂也是如此。畢竟,音樂打動人靠的是作曲者的真誠,而不是高科技的技術手段。
『伍』 日本音樂歷史比中國早 哪個更早
大和民族原本就是一個擅長歌舞的民族,早期的神話傳說中留下了許多生動的神曲和情歌,在考古發掘中,也不時有五弦琴之類的樂器發現。最早記載日本有歌舞習俗的書是中國的《魏志·倭人傳》。中國的漢朝時,日本諸島尚未統一,日本與中國的聯系也很有限,直到大和國建立以後,隨著與大陸交往的增加,中國的舞、樂通過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推古女皇二十年(612年),有一名叫味摩之的百濟人遷居日本,他說他曾在吳國學過伎樂舞,推古女帝令少年向其學伎樂舞。伎樂是一種音樂伴奏的戴假面的舞蹈,這種舞的假面和服裝現在在正倉院仍有保藏。
大化改新後,隋唐樂舞陸續傳入。隨著日本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和在東亞世界中地位的加強,事事力求與其他東亞各國並駕齊驅,樂、舞方面也不例外,因此,外來的樂、舞與日本民族的傳統樂、舞競相爭輝,呈現了一派繁榮景象。
大寶年間,日本朝廷開始在治部省下設雅樂寮,雅樂寮下設和樂、唐樂、三韓(高麗、百濟、新羅)樂和伎樂四部,其中和樂規模最大,其次,唐樂與三韓樂的規模相同。隨著遣唐使團和留學生的往返,唐代盛行的樂、舞大多直接傳入日本,而且音樂的樂理書籍以及樂器也被攜回日本。到了聖武天皇時期,聖武天皇設置『內教坊』,令女伎專門學習唐樂及踏歌。
奈良朝廷把外來樂舞分為左部樂和右部樂兩類。左部樂以唐樂為主,右部樂以三韓樂為主。隋唐諸樂有150餘曲,高麗30餘曲,雅樂寮均能演奏,這150餘曲的內容在《和名抄》等史籍中有記載(曲名太多,懶得打了~~~~~~~~)。
漢族傳統的《踏歌》在奈良時代極為盛行。日本最初舞踏歌是在持統女帝的七年正月(693年),此後每當喜慶、節日,尤其是正月十五,人們常以踏歌歡樂。踏歌傳入日本之初,大多用唐音唱唐詩,後來逐步用音唱日本詩人做的漢詩。
除了樂舞本身外,還有很多樂器保留到了現在,它們大多收藏在日本的正倉院。據1948至1952年的調查,現存樂器18種81件,大多是中國傳入的,如琵琶、五弦、阮咸、箜篌、尺八、橫笛、笙、竽、蕭、方響板、鉦鼓等,舞具、舞服、舞面也有不少遺存。正倉院還保存了一頁《天平琵琶譜》,是天平十九年抄的,所用符號和記譜方式和敦煌發現的唐樂譜及其相似。
中國古代的音階有宮、商、角、變徽、徽、羽、變宮七聲,以七聲配十二律,可得八十四調,日本雖然輸入了唐代的音調,但並非全部輸入,他們只吸收了其中的商調和羽調,即日本的呂旋和律旋,呂旋有壹越調、大食調、雙調;律旋有平調、黃鍾調、般涉調等。日本所以只吸收商、羽兩調,可能是因為這兩個調最接近日本人的感覺。
日本在吸收以唐為主題的外國樂、舞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忘記本民族的傳統歌舞,也沒有忘記把外來因素融入到民族歌舞中,當他們將左部樂設為以唐樂為主時,也有不少日本樂師和舞師編作樂、舞,這是種既不排斥外來文化,又保持和發展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政策。
記得有一本名叫《從音樂和戲曲史看中國和日本的文化關系》的書,作者是陰法魯,記載在《中日文化交流史論文集》中,1982年的時候人民出版社出版過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現在在一些網上商城還能買到。
『陸』 為什麼日本的音樂水平比中國強大的多
1、中國大陸整個音樂行業的發展還遠遠沒有跟上經濟的發展。流行音樂市場更內是曾經被大量吸收容日本元素、甚至直接翻唱日文歌曲的港台佔領。
2、中國的商業性動畫比日本晚出現20多年,日本是1963年左右的黑白版《鐵人28號》《鐵臂阿童木》《鬼太郎》等,中國(大陸)都到80年代後期了;而早在80年代後期,日本動畫產業就已經形成了全行業的成熟產業鏈。
中國商業動畫至今還在摸索自己的風格,而日本商業動畫的主流風格已經變了好幾次了。去聽一下日本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動畫配樂,很多甚至比現在都不遜色,比如《Z高達》的。
(6)日本音樂領先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動畫歷史上就沒有過幾部作品發售過原聲帶的,但60年代開始日本動畫的歌曲就開始出單曲集,70年代就開始出歌曲+配樂的原聲帶了,稍微有點名氣賺到點錢了的作品都會發行原聲帶。
發展到80年代之後,日本主流音樂界也完全接受了動畫歌曲/配樂,開始與之前就形成的動畫音樂產業鏈相結合,互相形成合力。
『柒』 為什麼日本音樂比中國音樂強
在日本藝人和藝術家都需要自己實打實的作品來贏得地位和收入,他們的競爭殘酷性遠比國內激烈的多。在日本不會因為爹或乾爹是誰而被捧紅的。日本藝人因為沒有固定收入所以在日本連貸款都十分困難的。有很多知名藝人也是一邊打小時工一邊找機會參加演出的。所以他么的動力和壓力不是國內那些藝人能夠想像的。
『捌』 日本音樂領先中國多少年
這個恐怕沒法兒客觀定義。我個人覺得有幾十年吧,因為那時的日本音樂已經在亞洲排第一位了,現在它的產值已超過美國。
『玖』 為什麼中國音樂不如日本音樂 為什麼日本的音樂水平比
1.個人感覺是因為兩個國家輿論導向導致普通百姓對音樂層次的取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
日本的音樂早就不只是以前的三味線什麼的了,也不只是各種主流音樂誕生的偶像或者團體,音樂(現代音樂)的發展很大是由存在於地下的小眾的有實驗音樂性質的音樂推動的,主要存在於電子(冷浪、氛圍、工業、毛刺等)、搖滾(新浪潮、新金屬、後搖等)、古典/新古典(新古典主義、極簡主義等)、爵士之類的音樂。
2.另外也和文化產業鏈的架構有關系。
日本的產業鏈從整體來看很講究連帶效應,影視動漫/專業音樂和ACG/漫畫等的產業鏈連帶很講究合理的捆綁,通常在看動漫的時候開個彈幕,有人戲說「又開始賣手辦了嗎」就可見一斑了把,此外簽約各種聲優、為影視動漫作品專做配樂出名的音樂人也有不少。當然相比於歐美,日本做得雖然算是完備(比之中國)但也相對有些刻板和突兀。
3.和對文化的開放程度有關系
當然我不是講什麼容易理解成的肉慾上的開放,這個開放取決於肉食者對文化的重視以及態度。中國雖然迎來改革開放,但是不是說對文化創造的文字獄就完全消失了,而且因為人口大量的失衡式流動導致一些經濟與文化兼具的地區的文化被毫不留情地侵蝕。方言是文化的基礎,但也是最容易遭到摧殘的東西。所以戰爭勝利的侵佔國首先會命令當地人改變語言習慣,或者頒布不利於本土方言存活的政策*(有目的或無目的的其實結果也都一樣)。
原因有很多,不過中國地下的音樂也有很多想登卻登不上檯面的存在,都是含金量十足但被棄之不顧的存在。給這些創作者的平台和空間極其有限,而主流媒體又早早地在本土音樂(乃至整個文化產業穩定基石)前先學會了商業壟斷,更是造成中國音樂發展受阻的原因。而且音樂產業的發展和個人素養雖然有關但卻不是根本性質的,更多是框架架構政策的事情。我不是說我們國家的壞話,但在這點上的確有很多改進的餘地,看到自己的現代文化產業抵不過日漫韓嘻哈歐美影視的沖擊是非常痛心疾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