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音樂家佛羅倫薩

中國音樂家佛羅倫薩

發布時間:2021-02-28 09:21:00

1. 為什麼巴洛克時期的歌劇會誕生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

因為16世紀的歐洲,正經歷著走出中世紀,文藝復興萌芽階段。而西班牙剛剛打開的海外世界,使它積累了大量財富殖民擴張,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正統治著歐洲大半部分地區,包括義大利北部的許多城市。

2. 鋼琴發展的幾個時期和當時著名的音樂家,

鋼琴的前身是撥弦古鋼琴,也稱作羽管琴鍵。它與鋼琴的內部原理大致相同,都是在琴體內部裝有音板和許多拉緊並列的琴弦。不同的是鋼琴的弦槌擊弦發音,撥弦古鋼琴用羽管制的撥子撥弦發音。此外,還有一種與它們同一血統的鍵盤樂器----擊弦古鋼琴,它同樣是一種裝有擊弦裝置的樂器,用銅制的形槌擊弦發音;它的應用范圍不如撥弦古鋼琴廣泛,主要用在當時的貴族家庭中演奏。
17世紀到18世紀間,撥弦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弦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
鋼琴的發明者是巴爾托洛奧.克里斯托福里,他是義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1709年,他以撥弦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弦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撥動琴弦發音的機械裝置。從而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音響層次更豐富,並能通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在克里斯福里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裡,撥弦古鋼琴仍為人們所應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撥弦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志與象徵。
1709年後,克里斯托福里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杠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杠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鋼琴製作師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並沒有得到他的義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卻在異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里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制極不準確的義大利鋼琴草圖,借鑒克里斯托福里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裡鑒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鋼琴。
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以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對於我們今天的演奏家來說,這種性能在現在鋼琴中是用腳迅速而敏捷地控制著,很難想像當時是用手來操作的。
鋼琴雖誕生在義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鋼琴的變革中起著主導作用。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為「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性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
「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弦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為著名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

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名聲同噪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里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弦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弦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鋼琴到19世紀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現代鋼琴是由古鋼琴和羽管鍵琴發展演變而來的。 「古鋼琴」一詞,由『鍵』(clavi)和『弦』(chord)兩個單片語合而成,它集中表現了這種樂器的基本原理--鍵盤擊弦。古鋼琴產生於12-14世紀的歐洲,其最初的構造是在長方形木箱上面安裝一組琴鍵,固定在琴鍵後端的平頭釘直接敲擊緊綳在木製框架上面的金屬琴弦,從而發出聲音。

羽管鍵琴的原理與古鋼琴相似,所不同的是通過裝置於琴鍵後端的鳥類羽管或者小型鋼簧片撥動琴弦發出聲音。
由於古鋼琴和羽管鍵琴擊弦的力度都很小,發出的聲音較輕,而且無法根據人們的需要改變音量的大小,因而缺乏表現力,於是難以滿足彈奏的要求。

十八世紀初,義大利的樂器製造家巴托洛梅奧·克里斯托弗利在羽管鍵琴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將皮革包裹在木槌上,發明了鍵盤機械槌擊式鋼琴,從而奠定了現代鋼琴的基礎。這一改進彌補了古鋼琴和羽管鍵琴幾乎無法調節音量的嚴重缺陷,彈奏者可以通過敲擊琴鍵力度的變化來隨意改變音量的大小,其音量也比古鋼琴和羽管鍵琴大得多,因而大大地增強了鋼琴的表現力。

1821年,塞巴斯蒂安·埃拉爾將擊弦機械機構改進為復震奏機械,使彈奏者能夠以更高的速度重復敲擊鍵盤,彈奏出復雜的樂曲。

1825年,阿爾菲斯·巴考克首次採用鑄鐵弦架,增加了其對琴弦拉緊後產生巨大張力的承載能力,使緊張的琴弦不至因為弦架變形而發生鬆弛。這一改進為鋼琴的音準穩定和使用壽命的提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850年,支撐結構、弦列的交叉排列和復震奏式擊弦機三要素相結合,由此確立了現代鋼琴結構最理想的基本形式。

經過三百年來的發展和改進,現代鋼琴在品種和性能等方面已經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完善。

3. 佛羅倫薩大教堂是誰設計的

佛羅倫薩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又稱純潔聖瑪麗亞天主教堂。這個大教堂是13世紀末行會從貴族手中奪取政權後,作為共和政體的紀念碑而建造的。設計人是阿爾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diCombio)。1296年開始建造,但是阿爾諾爾福在1302年去世,導致教堂停工。1334年弗朗切斯科·塔倫蒂(FrancescoTalenti)等人對這一設計進行修改後繼續建造。預計建造穹頂,但要建造這個穹頂,跨度和高度的技術都有難度。布魯內萊斯基很早就開始考慮大教堂的屋頂問題,他也意識到任何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人,必將能夠獲得不朽的聲譽。1420年,布魯內萊斯基在羅馬考察了萬神殿等紀念性建築之後,開始受命修建穹頂。1434年,雄偉碩大的圓屋頂就顯露在佛羅倫薩的地平線上。威廉·弗萊明說:「新建成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的落成典禮使空前之多的教會高級神職人員、外交官、政治家們會集一起,步他們後塵的是著名的藝術家、詩人和音樂家。頭戴三重冕,身著白色長袍的教皇歐仁四世在7位身穿鮮紅外袍的紅衣主教和至少37位身穿紫色法衣的主教和大主教的陪同下,浩浩盪盪地穿過旗幟林立的街道。隊列中還有城市官員和行會首領以及他們的儀仗隊。」教皇的唱詩班唱看由音樂家杜飛創作的聖歌,歌詞的第一句是:「玫瑰花,教皇的禮物」。在歌詞中,大教堂被說成是「最寬敞的神廟」,布魯內萊斯基的圓頂被稱頌為「巨大的藝術品」、」藝術的奇跡」。歌詞的結尾表達了佛羅倫薩人對聖母瑪麗亞的懇求:

聖母啊!貞女的光榮,您忠誠的佛羅倫薩人向您懇求,誰祈禱……誰就可得到您寬厚的恩惠……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大主教尤利烏斯二世與萊奧十世的統治時期,文化首都從佛羅倫薩轉到了羅馬。1494年隨著美第奇逃離佛羅倫薩,大批藝術家,包括米開朗琪羅、拉菲爾以及布拉曼特等人來到羅馬,他們的才能集中地體現在聖彼得大教堂的設計和建造中。

聖彼得大教堂(St.Peter』sBasilica)是最能代表文藝復興盛期的建築物。

羅馬聖彼得大教堂

4. 義大利作曲家

卡奇尼(Giulio Caccini,約1545—1618年),義大利作曲家、歌唱家。約1545年生於羅馬,1618年12月10日卒於佛版羅倫薩。在羅馬時曾師從G.阿尼權穆恰學習。60年代中期到佛羅倫薩,當時他已是著名的歌唱家和演奏家。70年代中期,他與一些詩人、音樂家和文藝愛好者經常在巴爾迪伯爵家聚會,探討如何模仿和復活古希臘戲劇來為新的音樂服務,他們自稱「佛羅倫薩夥伴」藝術小組。他與J.佩里合寫的歌劇《歐里狄克》於1600年演出,這是義大利現存最早的歌劇。他單獨創作的《歐里狄克》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歌劇(1600),曾於1602年演出。卡奇尼是發展單聲部樂曲的先驅。他開創了一種新的獨唱風格,把詩詞的節律與情緒,盡量用有數字低音伴奏的獨唱歌曲形式來表現。因此,他被譽為朗誦調創作的先驅者和數字低音的創始人。他的牧歌和坎佐納曲集《新音樂》(1602)是這種風格的典型作品。樂曲中的即興裝飾和精湛的演唱技巧,為後來的巴羅克音樂創造了條件。

5. 歌劇為什麼會誕生在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佛羅倫薩

歌劇其實是誕生在中世紀(450-1450)後來經過發展巴洛克時期達到顛峰!!!
音樂的巴洛克時期通常認為大致是從1600年至1750年,即從蒙特威爾地開始,到巴赫和亨德爾為止。1750年,對位法大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與世長辭,標志著巴洛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的終結,也標志著巴洛克時代的終結。之所以稱這一時期為巴洛克,是由於一時期音樂表達的技術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點,所以用此名詞來標志,並無特殊的意義。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自法語,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語barroco,意謂形態不圓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評論家們在評論此一時期的音樂時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貶意,指粗陋曲、奇異的、誇張的音樂。巴洛克之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們趨於將音樂語言簡化和規范化,在他們看來,巴洛克音樂過於誇飾而不夠規范。因此巴洛克一詞被評論家用來指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前期的藝術及音樂作品。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用更為深入和細致的歷史眼光來看待這一時期的音樂,巴洛克不復有粗陋和毛糙的含意,但是比之巴洛克前後的音樂作品,它確實存在著誇飾和有些不太規律化的特徵。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講究清晰、統一和協調。但至十六世紀末期,藝術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凈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達感情的需要所壓倒。在美術中可以從卡拉瓦喬(1573-1610)的色彩濃烈的、戲劇性的繪畫中看到。在音樂上我們也早已從馬倫齊奧、傑蘇阿爾多的牧歌以及道倫德的古歌曲中看出端倪,而他們的下一代則更往前發展了。要製造出這些強烈的效果,必須發展一種新的音樂風格。一般地說,文藝復興時期平穩的復調音樂已不適合新時期所需要的特色。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創造就是「對比」的概念。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進行流暢,各個聲部(通常為四至五個聲部)相互交織,同步進行。1600年以後這種織體日漸少用,只有在教會音樂中才能見到,這是因為教會音樂受傳統及固定的禮拜禮式所束縛,因此是最為保守的。

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並且促成了後來的洛可可(Rococo)藝術的 興起。這一時期的音樂以德、意、法等幾個國家最具代表性。

1. 巴洛克時代的德國音樂

巴洛克時代的德意志音樂,以許茨、巴赫和亨德爾為代表。如果把中世紀以來的復調音樂比做金字塔,他們的音樂就好比是塔頂,因為他們不但吸收了文藝復興以來義大利的新音樂,而且開拓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許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二十四歲時赴義大利留學,師從於威尼斯樂派的大手筆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回國後,他發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劇《達夫內》,後來還創作了許多的受難曲。許茨與巴赫和亨德爾恰恰相差了一百年,他的風格對於這兩位巴洛克音樂大師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亨德爾和巴赫的音樂作品,無論在傳統音樂的集大成方面,還是在追隨新思潮方面,都在音樂史上放射著異彩。亨德爾的作品多為歌劇和清唱劇音樂,在他的器樂作品中也含有強烈的聲樂因素,這顯然是受了義大利的影響;巴赫音樂則在聲樂作品中含有強烈的器樂因素,這為古典主義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巴洛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

歌劇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誕生在「音樂的搖籃」——歐洲文明古國義大利。在當時的佛羅倫薩,
有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和一批對古希臘藝術很感興趣的貴族。這些貴族決心賦予希臘戲劇以新的生命,於是他們開始給古老的希臘故事譜曲,並由合唱隊穿上戲裝把整個故事演唱出來,這就是歌劇的雛形。發展到後來,故事裡的角色分別由歌唱者擔任;在合唱節目之間,則由男女歌唱家分別擔任獨唱。當角色的話語輕柔時,台詞被處理成半唱半說,這種歌唱很象一首贊美詩,被稱為宣敘調;而強烈的感情則是真旋律來表現的,稱為詠嘆調。而後,詠嘆調被專門用來炫耀歌手的美好音色。當時,一部歌劇無論在義大利、英國還是在德國上演,其詠嘆調總是用義大利語演唱,而宣敘調部分的演唱則是用
本國語言。

在義大利的巴洛克音樂中,可與早期歌劇相媲美的還有弦樂,當時歌劇的古序曲和協奏曲都是以弦樂為主的。這一時期的義大利盛產小提琴家,如托萊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萊里(Arcagello Corelli,-1713)、維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他們都早於巴赫。這些音樂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樂的作曲家。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地區的克雷莫納(Cremona)人中,小提琴製作家可謂層出不窮,如阿瑪蒂、瓜內利和斯特拉第瓦利等,他們精心製作的小提琴,至今還活躍在舞台上,展現出無窮的藝術魅力。

歌劇的序曲必須分為三部分:快速開始,中間部緩慢,快速終結,這種形式後來成為協奏曲和交響樂的基本形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樂器,至今仍是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也是極為重要的室內樂及獨奏樂器。可見,巴洛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影響極為深遠。

3. 巴洛克時代的法國音樂

在當時的法國巴黎,歌劇和古鋼琴音樂在各王侯貴族的府邸內極為盛行。這一時期的法國歌劇,脫離了義大利歌劇的傳統而獨立成長,已經接近於舞劇的形式。在巴洛克時代,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作曲家是呂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創作的歌劇簡潔明晰、旋律優美,同時又具有很強的舞蹈性;其內容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6. 十大交響樂作曲家是那幾位並要其著名交響樂樂章名.

第一名:J.S.巴赫
(1685-1750,德國作曲家)代表作品:三首小提琴協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六首管弦樂組曲、《平均律鋼琴曲》、《哥德堡變奏曲》、《創意曲》、《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以《賦格的藝術》、《音樂的奉獻》為代表的大量管風琴曲和以《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為代表的大量的宗教聲樂作品,康塔塔《咖啡康塔塔》、《農民康塔塔》等。
第二名:莫扎特

(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代表作品:《安魂曲》(遺作)、《第三十五(哈夫納)交響曲》、《第三十八(布拉格)交響曲》、《第三十九交響曲》、《第四十交響曲》、《第四十一交響曲》,歌劇《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心》、《後宮的誘逃》、《皇帝的慈悲》,《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第五小提琴協奏曲》、《第二十鋼琴協奏曲》、《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第二十二鋼琴協奏曲》、《第二十四鋼琴協奏曲》、《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三圓號協奏曲》、《D大調長笛協奏曲》,以《C大調鋼琴奏鳴曲(為初學者而作)》、《A大調鋼琴奏鳴曲(土耳其)》為代表的十七首鋼琴奏鳴曲,《C小調鋼琴幻想曲》、《G大調弦樂小夜曲》、《哈夫納小夜曲》,大量的嬉遊曲、室內樂等。

第三名:貝多芬

(1770—1827,德國作曲家)代表作品:以《第三(英雄)交響曲》、《第五(命運)交響曲》、《第六(田園)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為代表的九首交響曲,歌劇《費德里奧》,《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以《第八(悲愴)鋼琴奏鳴曲》、《第十四(月光)鋼琴奏鳴曲》、《第十七(暴風雨)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一(清晨,又譯作「華倫斯坦」)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第二十六(告別)鋼琴奏鳴曲》、《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為代表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以《第五(春天)小提琴奏鳴曲》、《第九(克洛采)小提琴奏鳴曲》為代表的十首小提琴奏鳴曲,《庄嚴大彌撒》、序曲《哀格蒙特》、《被縛的普羅米修司》,以《拉祖莫夫斯基弦樂四重奏》、《第十三弦樂四重奏》為代表的大量室內樂。

第四名:瓦格納

(1813—1883,德國作曲家)代表作品: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紐倫堡的名歌手》、《唐豪瑟》、《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帕西法爾》等。

第五名:亨德爾

(1685—1759,德國作曲家,後入英國籍)代表作:清唱劇《彌賽亞》、《約書亞》、《所羅門》、管弦樂《皇家水上音樂》、《皇家焰火音樂》,十二首《大協奏曲》、《管風琴協奏曲》,以《阿西斯與加拉蒂亞》等為代表的大量歌劇(其中不少歌劇至今已經失傳,只留下部分經典的詠嘆調)

第六名:柴可夫斯基

(1840—1893,俄國作曲家)代表作: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歌劇《黑桃皇後》,以《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六(悲愴)交響曲》、《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旋律套曲《四季》,《1812序曲》、《羅密歐與朱利葉幻想序曲》,以《佛羅倫薩的回憶弦樂六重奏》、《第一弦樂四重奏》為代表的大量室內樂。

第七名:海頓

(1732—1809,奧地利作曲家)代表作:以《第四十五(告別)交響曲》、《第九十四(驚愕)交響曲》、《第一百(軍隊)交響曲》、《第一百零一(時鍾)交響曲》、《第一百零四(倫敦)交響曲》為代表的一百零四部交響曲,《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兩首大提琴協奏曲,清唱劇《四季》、《創世紀》,以《皇帝》、《雲雀》、《日出》為代表的大量室內樂等

第八名:勃拉姆斯

(1833—1897,德國作曲家)代表作:四首交響曲,兩首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海頓主題變奏曲》《匈牙利舞曲》、《德意志安魂曲》,大量的室內樂、奏鳴曲等。

第九名:門德爾松

(1809—1847,德國作曲家)代表作:以《第三(蘇格蘭)交響曲》、《第四(義大利)交響曲》、《第五(宗教改革)交響曲》為代表的五部交響曲,管弦樂《仲夏夜之夢》、《芬格爾山洞》,《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鋼琴小品集《無詞歌》,清唱劇《以利亞》,以《降E大調弦樂八重奏》、《第一鋼琴三重奏》為代表的大量室內樂,以及大量的歌曲等。

第十名:舒伯特

(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代表作:聲樂套曲《冬之旅》、《美麗的磨坊姑娘》、《天鵝之歌》及其他大量的藝術歌曲、聲樂套曲,《第三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八(未完成)交響曲》、《第九(偉大)交響曲》,以《鱒魚五重奏》、《死與少女》為代表的大量室內樂,以及眾多鋼琴作品

7. 巴洛克時期義大利有哪幾個歌劇樂派 代表人物分別是|

音樂的巴洛克時期通常認為大致是從1600年至1750年,即從蒙特威爾地開始,到巴赫和亨德爾為止。1750年,對位法大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與世長辭,標志著巴洛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的終結,也標志著巴洛克時代的終結。之所以稱這一時期為巴洛克,是由於一時期音樂表達的技術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點,所以用此名詞來標志,並無特殊的意義。巴洛克(Baroque)一詞來自法語,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語barroco,意謂形態不圓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評論家們在評論此一時期的音樂時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貶意,指粗陋曲、奇異的、誇張的音樂。巴洛克之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家們趨於將音樂語言簡化和規范化,在他們看來,巴洛克音樂過於誇飾而不夠規范。因此巴洛克一詞被評論家用來指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前期的藝術及音樂作品。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用更為深入和細致的歷史眼光來看待這一時期的音樂,巴洛克不復有粗陋和毛糙的含意,但是比之巴洛克前後的音樂作品,它確實存在著誇飾和有些不太規律化的特徵。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講究清晰、統一和協調。但至十六世紀末期,藝術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凈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達感情的需要所壓倒。在美術中可以從卡拉瓦喬(1573-1610)的色彩濃烈的、戲劇性的繪畫中看到。在音樂上我們也早已從馬倫齊奧、傑蘇阿爾多的牧歌以及道倫德的古歌曲中看出端倪,而他們的下一代則更往前發展了。要製造出這些強烈的效果,必須發展一種新的音樂風格。一般地說,文藝復興時期平穩的復調音樂已不適合新時期所需要的特色。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創造就是「對比」的概念。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進行流暢,各個聲部(通常為四至五個聲部)相互交織,同步進行。1600年以後這種織體日漸少用,只有在教會音樂中才能見到,這是因為教會音樂受傳統及固定的禮拜禮式所束縛,因此是最為保守的。

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並且促成了後來的洛可可(Rococo)藝術的 興起。這一時期的音樂以德、意、法等幾個國家最具代表性。

1. 巴洛克時代的德國音樂

巴洛克時代的德意志音樂,以許茨、巴赫和亨德爾為代表。如果把中世紀以來的復調音樂比做金字塔,他們的音樂就好比是塔頂,因為他們不但吸收了文藝復興以來義大利的新音樂,而且開拓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許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二十四歲時赴義大利留學,師從於威尼斯樂派的大手筆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回國後,他發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劇《達夫內》,後來還創作了許多的受難曲。許茨與巴赫和亨德爾恰恰相差了一百年,他的風格對於這兩位巴洛克音樂大師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亨德爾和巴赫的音樂作品,無論在傳統音樂的集大成方面,還是在追隨新思潮方面,都在音樂史上放射著異彩。亨德爾的作品多為歌劇和清唱劇音樂,在他的器樂作品中也含有強烈的聲樂因素,這顯然是受了義大利的影響;巴赫音樂則在聲樂作品中含有強烈的器樂因素,這為古典主義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巴洛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

歌劇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誕生在「音樂的搖籃」——歐洲文明古國義大利。在當時的佛羅倫薩,
有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和一批對古希臘藝術很感興趣的貴族。這些貴族決心賦予希臘戲劇以新的生命,於是他們開始給古老的希臘故事譜曲,並由合唱隊穿上戲裝把整個故事演唱出來,這就是歌劇的雛形。發展到後來,故事裡的角色分別由歌唱者擔任;在合唱節目之間,則由男女歌唱家分別擔任獨唱。當角色的話語輕柔時,台詞被處理成半唱半說,這種歌唱很象一首贊美詩,被稱為宣敘調;而強烈的感情則是真旋律來表現的,稱為詠嘆調。而後,詠嘆調被專門用來炫耀歌手的美好音色。當時,一部歌劇無論在義大利、英國還是在德國上演,其詠嘆調總是用義大利語演唱,而宣敘調部分的演唱則是用
本國語言。

在義大利的巴洛克音樂中,可與早期歌劇相媲美的還有弦樂,當時歌劇的古序曲和協奏曲都是以弦樂為主的。這一時期的義大利盛產小提琴家,如托萊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萊里(Arcagello Corelli,-1713)、維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他們都早於巴赫。這些音樂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樂的作曲家。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地區的克雷莫納(Cremona)人中,小提琴製作家可謂層出不窮,如阿瑪蒂、瓜內利和斯特拉第瓦利等,他們精心製作的小提琴,至今還活躍在舞台上,展現出無窮的藝術魅力。

歌劇的序曲必須分為三部分:快速開始,中間部緩慢,快速終結,這種形式後來成為協奏曲和交響樂的基本形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樂器,至今仍是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也是極為重要的室內樂及獨奏樂器。可見,巴洛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影響極為深遠。

3. 巴洛克時代的法國音樂

在當時的法國巴黎,歌劇和古鋼琴音樂在各王侯貴族的府邸內極為盛行。這一時期的法國歌劇,脫離了義大利歌劇的傳統而獨立成長,已經接近於舞劇的形式。在巴洛克時代,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作曲家是呂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創作的歌劇簡潔明晰、旋律優美,同時又具有很強的舞蹈性;其內容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登陸我們的網站,查詢全國各大城市最新、熱門演出信息
具體請點擊:http://www.chinaticket.com ^_^

8.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都有誰

1.克勞迪奧·蒙特威爾抄地:

蒙特威爾第跨坐在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代交替的門檻上,然而「巴洛克盛期」乍到,又沖毀了這位偉大威尼斯作曲家所代表的樂派。在文藝復興末期創立了威尼斯歌劇樂派。還創作了許多宗教音樂作品和牧歌。

2.安東尼奧·維瓦爾第:

是一位義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同時還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3.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

法國巴洛克晚期作曲家。今天最為人所知的是他的大鍵琴音樂,但拉莫在當時也是出名的音樂理論家和歌劇作曲家。父為當地管風琴樂師,望子成為律師。

4.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認為其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5.泰勒曼(G.Philipp Telemann):

處在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之間的過渡階段,是當時德國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風琴家。他注重旋律寫作的主調織體而常常拋開精緻的對位技法,強調輕盈優美的旋律、明快對稱的節奏、不臃腫浮躁的伴奏。

9. 佛羅倫薩大教堂為什麼又被頌為「藝術的奇跡」

佛羅倫薩大教堂(FlorenceCathedral),又稱純潔聖瑪麗亞天主教堂。這個大教堂是13世紀末行會從貴族手中奪取政權後,作為共和政體的紀念碑而建造的。設計人是阿爾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lfodiCombio)。1296年開始建造,但是阿爾諾爾福在1302年去世,導致教堂停工。1334年弗朗切斯科·塔倫蒂(FrancescoTalenti)等人對這一設計進行修改後繼續建造。預計建造穹頂,但要建造這個穹頂,跨度和高度的技術都有難度。布魯內萊斯基很早就開始考慮大教堂的屋頂問題,他也意識到任何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人,必將能夠獲得不朽的聲譽。1420年,布魯內萊斯基在羅馬考察了萬神殿等紀念性建築之後,開始受命修建穹頂。1434年,雄偉碩大的圓屋頂就顯露在佛羅倫薩的地平線上。威廉·弗萊明說:「新建成的佛羅倫薩大教堂的落成典禮使空前之多的教會高級神職人員、外交官、政治家們會集一起,步他們後塵的是著名的藝術家、詩人和音樂家。頭戴三重冕,身著白色長袍的教皇歐仁四世在7位身穿鮮紅外袍的紅衣主教和至少37位身穿紫色法衣的主教和大主教的陪同下,浩浩盪盪地穿過旗幟林立的街道。隊列中還有城市官員和行會首領以及他們的儀仗隊。」教皇的唱詩班唱看由音樂家杜飛創作的聖歌,歌詞的第一句是:「玫瑰花,教皇的禮物」。在歌詞中,大教堂被說成是「最寬敞的神廟」,布魯內萊斯基的圓頂被稱頌為「巨大的藝術品」、」藝術的奇跡」。

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圓屋頂

10. 閱讀下列材料:歐洲歌劇形成於17世紀初的義大利。在義大利佛羅倫薩一個非常喜歡藝術的貴族的庄園里,聚集


(1)義大利。義大利是當時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聚集了一大批傑出的版文學家、權畫家、音樂家、學者,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正處於後期,人文主義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潮,人們思想解放,視野開闊。
(2)西方歌劇以音樂為主要表現手段,音樂裡面有唱、器樂,而歌唱是最主要的;而中國戲曲是唱、念、做、打並重,四個方面都精彩。

與中國音樂家佛羅倫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
© Arrange www.xiu63.com 2013-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