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樂譜如何表示音符都是什麼樣的
樂譜的價值之於音樂,猶如古籍的價值之於歷史。它把轉瞬即逝的古調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刻寫下來,使後人得以部分地恢復原曲,「舊調重彈」。音樂史與其他學科史的區別,正在於它有聲響,而大量的古譜就是它的依據。如同文字的發明一樣,把高、低、長、短不同的樂音記錄下來的樂譜的發明與完善,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前面曾說過,上古音樂以打擊樂器為主體。因此,擊重節律的鼓點便成為中國樂譜最早的使者。《禮記·投壺》載有魯、薛兩國射禮時鼓的節奏譜:一種符號繪作圓圈,一種符號繪作方框。它們無疑就是兩種鼓形的象形摹畫。一般來說,無論何種譜式,都應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記音高,二是記節奏。中國早期的大多數譜式都沿用了以圓圈或圓點、方框「點拍」的方式。
現存歷史上第一次記下音高的樂譜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譜《碣石調·幽蘭》。該譜前「序言」說,《幽蘭》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傳。實際上,它是一首用4954個漢字詳細記錄了每個音在古琴上屬第幾根弦,什麼位置,用什麼彈奏法的文字諸。由文字譜發展成為採用文字中各種象形性的筆畫,拼成符號,並作為右手音位與彈法的減字譜,是依據樂器產生的記譜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創此法,晚唐陳康士、陳拙依此譜式整理了大量琴譜傳世。宋元以來,少琴家使其進一步完善。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瑰寶——古琴音樂所以能卷膚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於減字譜。
唐代的「燕樂半字譜」也是以樂器音位和手法為基礎的譜式。它又分為弦索譜和管色譜,近代在敦煌發現的唐琵琶譜,記錄了四根弦上每個指位的符號,如果定弦可以確定,便可以基本恢復原來的曲調。這份珍貴的《敦煌曲譜》寫於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而在日本發現的《天平琵琶譜》。抄寫年代則在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唐代詩人白屆易寫下《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一詩:「琵琶師在九重城,忽得書來喜且驚,一紙展開非舊譜,四弦翻出是新聲。」可見唐朝時燕樂半字譜確很流行了。
工尺譜是我國應用最廣的唱名譜,規范的諸字由上、勾、尺,工、凡、六、(合)、五、乙等漢字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兩種。記寫節奏的板(強拍)眼(弱拍)符號也發展得較完善。調號用正宮調、小工調等調名標示。宋、元以後,我國流傳下來的大部分樂譜是用工尺譜式記寫的。其中以器樂作品和戲曲唱腔為數最多。
古譜對於音樂傳播和記錄信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隨著古代文化研究領域的拓展,我們不僅從樂譜記寫的音調旋律中去體味傳統,而且還從記寫方式去考察傳統。中國歷代譜式中那種提示性多千明晰性,含蓄性多於嚴密性的象形簡筆,浸透著中國審美精神的獨特之處。先秦美學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魏晉佛禪中的「不立文字,直接人心」,民間傳承習慣上「口授心傳、耳提面命」的實踐精神都程度不等地體現在中國古譜節奏記寫「點到為止」,旋律繁簡足以備忘的方式之中。
2. 音樂符號大全
♪ ♩ ♫ ♬ ¶ ‖♭ ♯ § ∮
升(#)、降(b)重升(×)、重降(bb)(⌒)連音符 (.) 附點 (∠) 漸強 (||) 雙縱線 (||:) (:||) 小節反復記號內 ∮
變音記號
1:升記號(#)表示容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
2:降記號(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
3:重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4:重降記號(b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5:還原記號(ヰ)表示將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
3. 中國古代樂譜是什麼樣子的
中古音樂——樂譜中刻寫的民族文化精神
樂譜的價值之於音樂,猶如古籍的價值之於歷史。它把轉瞬即逝的古調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刻寫下來,使後人得以部分地恢復原曲,「舊調重彈」。音樂史與其他學科史的區別,正在於它有聲響,而大量的古譜就是它的依據。如同文字的發明一樣,把高、低、長、短不同的樂音記錄下來的樂譜的發明與完善,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前面曾說過,上古音樂以打擊樂器為主體。因此,擊重節律的鼓點便成為中國樂譜最早的使者。《禮記·投壺》載有魯、薛兩國射禮時鼓的節奏譜:一種符號繪作圓圈,一種符號繪作方框。它們無疑就是兩種鼓形的象形摹畫。一般來說,無論何種譜式,都應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記音高,二是記節奏。中國早期的大多數譜式都沿用了以圓圈或圓點、方框「點拍」的方式。
現存歷史上第一次記下音高的樂譜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譜《碣石調·幽蘭》。該譜前「序言」說,《幽蘭》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傳。實際上,它是一首用4954個漢字詳細記錄了每個音在古琴上屬第幾根弦,什麼位置,用什麼彈奏法的文字諸。由文字譜發展成為採用文字中各種象形性的筆畫,拼成符號,並作為右手音位與彈法的減字譜,是依據樂器產生的記譜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創此法,晚唐陳康士、陳拙依此譜式整理了大量琴譜傳世。宋元以來,少琴家使其進一步完善。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瑰寶——古琴音樂所以能卷膚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於減字譜。
唐代的「燕樂半字譜」也是以樂器音位和手法為基礎的譜式。它又分為弦索譜和管色譜,近代在敦煌發現的唐琵琶譜,記錄了四根弦上每個指位的符號,如果定弦可以確定,便可以基本恢復原來的曲調。這份珍貴的《敦煌曲譜》寫於後唐明宗長興四年(933)。而在日本發現的《天平琵琶譜》。抄寫年代則在唐玄宗天寶六載(747)。唐代詩人白屆易寫下《代琵琶弟子謝女師曹供奉寄新調弄譜》一詩:「琵琶師在九重城,忽得書來喜且驚,一紙展開非舊譜,四弦翻出是新聲。」可見唐朝時燕樂半字譜確很流行了。
工尺譜是我國應用最廣的唱名譜,規范的諸字由上、勾、尺,工、凡、六、(合)、五、乙等漢字組成,有「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兩種。記寫節奏的板(強拍)眼(弱拍)符號也發展得較完善。調號用正宮調、小工調等調名標示。宋、元以後,我國流傳下來的大部分樂譜是用工尺譜式記寫的。其中以器樂作品和戲曲唱腔為數最多。
古譜對於音樂傳播和記錄信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隨著古代文化研究領域的拓展,我們不僅從樂譜記寫的音調旋律中去體味傳統,而且還從記寫方式去考察傳統。中國歷代譜式中那種提示性多千明晰性,含蓄性多於嚴密性的象形簡筆,浸透著中國審美精神的獨特之處。先秦美學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魏晉佛禪中的「不立文字,直接人心」,民間傳承習慣上「口授心傳、耳提面命」的實踐精神都程度不等地體現在中國古譜節奏記寫「點到為止」,旋律繁簡足以備忘的方式之中。
4. 音樂的所有符號
名稱:升(#)、降(b)、重升(×)、重降(bb)、(⌒)、連音符(.)、附點(∠)、漸強(||)、雙縱線(||:)、(:||)、小節反復記號∮、變音記號、中弱(mp)、中強(mf)、ppp、pp、mp、p依次增強f、mf、ff、fff依次減弱。
1、升記號(#):升高基本音級半音。
2、降記號(b):降低基本音級半音。
3、重升記號(×):升高基本音級一個全音。
4、重降記號(bb):降低基本音級一個全音。
5、還原記號(ヰ):還原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
(4)中國古代音樂符號擴展閱讀:
音樂中的各類音符:
1、音符;
1、全音符:沒有符乾和符尾的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
2、二分音符:帶有符干、沒有符尾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等於全音符1/2的時值;
3、四分音符:帶有符干、沒有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四分音符」。等於全音符1/4的時值;
4、八分音符:帶有符乾和1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八分音符」。等於全音符1/8的時值;
5、十六分音符:帶有符乾和2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十六分音符」。等於全音符1/16的時值;
6、三十二分音符:帶有符乾和3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等於全音符1/32的時值;
7、六十四分音符:帶有符干4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六十四分音符」。等於全音符1/64的時值。
二全音符:在全音符左右各加上兩條豎線,時值等於兩個全音符。
2、休止符;
1、全休止符:沒有符乾和符尾的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休止符」。
2、二分休止符:帶有符干、沒有符尾的白色音符叫「二分休止符」。等於全休止符1/2的時值;
3、四分休止符:帶有符干、沒有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四分休止符」。等於全休止符1/4的時值;
4、八分休止符:帶有符乾和1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八分休止符」。等於全休止符1/8的時值;
5、十六分休止符:帶有符乾和2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十六分休止符」。等於全休止符1/16的時值;
6、三十二分休止符:帶有符乾和3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三十二分休止符」。等於全休止符1/32的時值;
7、六十四分休止符:帶有符干4條符尾的黑色音符叫「六十四分休止符」。等於全休止符1/64的時值。
5. 中國遠古的音樂符號是怎樣畫的
【中國音樂】
正式的中國音樂歷史文字記載,始於周朝。
中國音樂從很早已經掌握七聲音階,但一直偏好比較和諧的五聲音階,重點在五聲中發展音樂,同時將中心放在追求旋律、節奏變化,輕視和聲的作用。中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和西方音樂不同,西方音樂從古希臘的五聲音階,逐漸發展到七聲音階,直到十二平均律;從單聲部發展到運用和聲。所以西方音樂如果說像一堵厚重的牆壁,上面輪廓如同旋律,磚石如同牆體,即使輪廓平直只要有和聲也是牆,正像亨德爾的某些作品。中國音樂則不同,好像用線條畫出的中國畫,如果沒有輪廓(旋律)則不成其為音樂,但和聲是可有可無的。所以西方人聽中國音樂「如同飄在空中的線」,而從未接觸西方音樂的中國人則覺得西方音樂如同「混雜的雜訊」。
【史前古樂】
中華民族音樂的蒙昧時期早於華夏族的始祖神軒轅黃帝兩千餘年。據今六千七百年 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可能已經可以燒制陶塤,挖制骨哨。這些原始的樂器 無可置疑地告訴人們,當時的人類已經具備對樂音的審美能力。 遠古的音樂文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具有歌、舞、樂互相結合的特點。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的樂舞就是最好的說明。當時,人們所歌詠的內容,諸如「敬天常」、「奮五穀」、「總禽獸之極」反映了先民們對農業、畜牧業以及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歌、舞、樂互為一體的原始樂舞還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想聯系。例如黃帝氏族曾以雲為圖騰,他的樂舞就叫做《雲門》。關於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見《呂氏春秋》所記塗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這首歌的歌詞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實意。這便是音樂的萌芽,是一種孕而未化的語言。 河南舞陽縣賈湖遺址的骨笛溯源於公元前距今8000年左右 ,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專家們進行過實驗,發現仍然能使用該骨笛演奏音樂,能發出七聲音階。但中國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聲音階。
【古代音樂】
中國古代「詩歌」是不分的,即文學和音樂是緊密相聯系的。現存最早的漢語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篇當時都是配有曲調,為人民大眾口頭傳唱的。這個傳統一直延續下去,比如漢代的官方詩歌集成,就叫《漢樂府》,唐詩、宋詞當時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樂家為古詩譜曲演唱,如蘇軾描寫中秋佳節的《水調歌頭》還有李白的《靜夜思》。
中國古代對音樂家比較輕視,不像對待畫家,因為中國畫和書法聯系緊密,畫家屬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在宋朝時甚至可以「以畫考官」(其實也是因為宋徽宗個人對繪畫的極度愛好)。樂手地位較低,只是供貴族娛樂的「伶人」。唐朝時著名歌手李龜年也沒有什麼政治地位,現在的人知道他也是因為他常出現在唐詩中,受人贊揚。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階層認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應該精通「琴棋書畫」,所謂的「琴」就是流傳至今的古琴。不過古琴只限於士大夫獨自欣賞,不能對公眾演出。古琴音量較小,也是唯一地位較高的樂器。
總結:中國古代的音樂理論發展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沒有能留下更多的書面資料。但音樂和文學一樣,是古代知識分子階層的必修課,在古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疑有著重要地位;民間則更是充滿了多彩的旋律。
6. 中國古代的樂譜是什麼樣的
中國傳統音樂有三種最常見的音階結構,第一種叫「正聲調音階」,第二種叫「清商音階」,第三種叫「下徵調音階」,它們因音列間全音程與半音程所處位置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結構。
C D E F G A B
正聲調音階 徵 羽 變 宮 商 角 中
清商音階 和 徵 羽 閏 宮 商 角
下徵調音階 宮 商 角 和 徵 孫 變
以下我們把賈湖骨笛測音後得出的音階結構與傳統音階作一比較:
筒音
#F5或G5 7孔 6孔 5孔 4孔 3孔 2孔 1孔 結論
角 徵 羽 閏 宮 商 角 徵 清商音階
六聲
宮 商 角 和 徵 羽 變 商 下徵調
音階七聲
樂音是自然現象,音階卻不是自然現象,世界上不同民族有不同種類的音階,因此可以說,一種樂音組合方式,即音階結構就是一種音樂文化模式,是一群人按一定審美趣味選擇編配而成的音調樣式。中國式的旋律建立在中國音階之上,產生於中國調式之中。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人們曾有一種中國是五聲傳統,西方是七聲傳統,五聲簡單,七聲復雜的怕見。如今,東方神笛在中原破上面出,吐出了一串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七聲音階,它與我們今天依然耳聞的中國音調竟完全一致,這是多麼意味深長!
當不再凄清寂靜的宇宙中開始飄揚人類自製的樂器的音響,那旋律不但注入了炎黃先民明確的樂音意識,更包含了開天闢地者的歡暢心音!
7. 音樂符號有哪些
休止符號
升號
降號
顫音記號
吸氣記號
重音記號
pp(很弱)、p(弱)、mp(中弱)、mf(中強)、f(強)、ff(很強)、sf(極強)
……分音符
MS
表示兩個音符之間有明顯停頓
∨叫做吸氣記號。一般出現在兩小節之間,也有個別的出現在兩個音之間的。在演唱歌曲時,遇到此記號,要吸氣以唱下一句。一樓說的也對,在彈鋼琴時遇到這個記號要以腕帶手抬起再落下繼續彈奏。
▲叫做重音記號,不過這個記號應該是倒過來的,尖朝下,出現在某個音的上方,表示這個音在演唱時要有力、加重來表現歌曲的情緒。
>叫做漸弱。常出現在某段樂句處,記號的標識也比這個長些,來表現這句漸漸弱下去,也有單獨表現某個音是若的,較少見。
8. 中國古典音樂的五個音符分別用漢字代表的字怎麼寫
五音:宮、來商、角、徵、羽自。
工尺譜: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現代唱名:哆、唻、咪、發、梭、拉、西。
減字譜:土、恥、止、郳、角、山、耿、火、洱、水、耶、耳。
再如G和弦,一個牙齒的「齒」字就可以了。
9. 古代音樂符號稱什麼
古代音樂符號以「五音十二律」為主。
五音又稱五聲。最古的音階,僅用五音,即宮、商、角、徵、羽。
十二律是指十二調,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