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少數民族的音樂特色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整個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份。我國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擁有本民族創造和傳承下來的優秀而獨特的音樂,表現出自身存在的價值。早在約五千年前,由黃河和長江等大河流域匯成的華夏音樂文化,便體現出多元起源和混合發展的態勢,不斷吸收周邊少數民族音樂的精粹。同時,它又不斷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互相滲透融合,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音樂。
我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民族音樂文化,有著品種紛繁的音樂體裁。和漢族一樣,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從表演形式可分為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民間說唱藝術、民間戲曲音樂。
民間歌曲,是各少數民族用以表達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的藝術形式。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被稱譽為 歌海 、 音樂之鄉 。歌聲伴隨著他們的勞動生產、社交、娛樂等活動。他們在放牧、從事農業生產時唱歌,婚禮或喪葬時唱歌,談情說愛,思念故土時也唱歌。許多民族都有歌唱節日,如壯族的 歌 、回及撒拉等族的 花兒會 、苗族的 龍船節 及 繞三靈 、侗族的 採桑節對歌 、布依族的 老鷹坡歌會 、 族的 溫泉水邊賽歌節 、瑤族的 耍歌堂 、彝族的 火把節 等。情歌在少數民族民歌中佔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邊、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動的房屋) ,都盪漾著優美動聽的歌聲。
在各少數民族中都蘊藏著一定數量的民間樂器和樂曲。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形制的樂器達五百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其表現性能豐富多樣。各民族的民間樂曲均含有獨奏曲和合奏曲。合奏曲又分吹奏樂、拉奏樂、彈撥樂、鑼鼓樂以及絲竹樂、吹打樂、弦索樂等。少數民族的樂種也頗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維吾爾族的 木卡姆 和 納格拉 、土家族的 打溜子 、白族的 洞經音樂 、納西族的 白沙細月 、景頗族的 文邦木寬 等,還有苗、壯、彝、侗、瑤等民族的 蘆笙樂 和 銅鼓樂 也有著獨特的風格。
民間歌舞是少數民族音樂與舞蹈有機結合的藝術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樂、踏歌三種類型。一為鼓舞,是採用擊樂伴奏,合節起舞。主要是以鼓為伴奏樂器,用特有的節奏和音色變化,配合舞姿。如壯族的 蜂鼓舞 和 扁擔舞 、佤族的 木鼓舞 、朝鮮族的 長鼓舞 ,苗、瑤、彝、水、黎等民族的 銅鼓舞 等。二為跳樂,是一種完全用樂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薩克族的 黑走馬擺舞 和 天鵝舞 、錫伯族的 貝倫舞 、西南各少數民族的 蘆笙舞 、 葫蘆笙舞 、 月琴舞 、 三弦舞 等。三為踏歌,即在歌聲和樂聲中踏著舞步歡跳,是載歌載舞,或歌舞相間,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 安代 、維吾爾族的 來派爾 及 賽乃姆 、壯族的 採茶舞 、藏族的 格薩爾王傳 、彝族的 甲蘇 、白族的 大本曲 、侗族的 琵琶歌 、壯族的 末倫 等。
民間戲曲音樂是少數民族的一種綜合了民歌、歌舞、器樂及說唱的藝術形式。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劇種曲種如藏劇、白劇、壯劇、漫瀚劇(蒙古劇) 、侗劇、彝劇、苗劇、布依劇、毛難劇、傣劇、唱劇(朝鮮族) 、新城戲(滿族)等。
如此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的歌種、樂種、劇種,構成了我國少數民族光輝燦爛的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音樂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我們深信,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少數民族音樂還會不斷創造發展,源源流長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藝術必將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發揚光大。
B. 民間歌曲是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什麼
中國少數民族有悠久的歌唱傳統,許多少數民族地區常常被稱為歌海、詩鄉。能歌回善舞的各族人民答,憑著卓越的音樂才能,創造出豐采多姿的民歌文化。
能歌善舞的中國少數民族
各少數民族集居自然條件多樣,社會經濟類型有較大差異性,生活方式、風俗信仰具特色,這決定了少數民族民歌在體裁樣式、題材內容等方面都顯得紛繁多樣。
C.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分類
中國民間音樂可以分為如下六個類別:
1、民間歌曲簡稱民歌。
是中國各民族人民在長期勞動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集體創造出的、最能直接反映現實、被子人民群眾普遍掌握、廣泛流傳的一種短小的歌唱藝術。
2、歌舞音樂
指的是伴隨著民間舞蹈的歌唱和器樂演奏。各地的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在漢族地區普遍淬的有龍舞、獅舞、秧歌、花燈、花鼓、打蓮廂、跑旱船、車燈、太平鼓、竹馬燈、高蹺等。
少數民族的歌舞更是多樣,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鄂爾多斯舞,朝鮮族有農樂舞、維吾爾族有乃賽姆、多朗舞,藏族有果諧、弦子、堆諧、囊瑪,瑤族有長鼓舞,苗族有蘆笙舞,侗族結合;曲調明朗活躍,旋律線條較為樸直,稜角鮮明;節拍規整,節奏明快有力,富有動作性;結構更為勻稱,多對稱曲式等。
3、說唱音樂
說唱藝術又稱曲藝,是說(白)、唱(腔)、表(作)古位一體的藝術。說唱音樂大致有:與語言緊密結合,富有地方色彩,伴奏樂器簡便,敘事與代言相結合等特點。
4、戲曲音樂
戲曲是音樂、舞蹈和戲劇三者緊密結合的綜合藝術。戲曲音樂作為戲曲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善於以其抒情性功能、敘事性功能和節奏功能來刻畫人物形象,渲染戲劇氣氛,統一協調舞台節奏。
5、民族器樂
中國傳統民族器樂樂種如按其演奏形式進行分類的話,大致可分兩大類,即:(1)獨奏音樂,包括管樂器獨奏、拉弦樂器獨奏、彈弦樂器獨奏、打擊樂器獨奏和其他樂器獨奏;(2)合奏音樂,包括弦索樂、絲竹樂、鼓吹樂、吹打樂、鑼鼓樂。
中國民族器樂具有與聲樂緊相關聯、與習俗密切結合、注重旋律的橫向發揮和樂器之間的音色組合等特點。
6、綜合性樂種
兼具民歌、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等四種類型於一身的綜合性樂種。
(3)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擴展閱讀:
民間音樂(Folkmusic),又稱民間歌謠、民俗音樂、民間短篇詩歌等,簡稱民謠、民歌、民樂,於國際民間音樂協會(IFMC)之解釋定義為「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也就是該音樂散布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並親自相傳所得。
民間音樂由廣大人民群眾在漫長歷史過程中,通過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的音樂形式和音樂作品。它無論從使用的樂器、演奏的樂譜還是演奏形式,都有著極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與當地的民俗習慣相融合,與當地的民俗活動相結合。
D. 什麼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
狹義地講,所謂中國民族音樂就是祖祖輩輩生活、繁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從古到今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而廣義上,中國音樂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聲調式特徵的音樂。
中國的民族音樂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這一體系在世界音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要認識中國音樂,不能僅僅會唱一些中國歌曲,聽幾段傳統樂曲,還必須從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國音樂,了解中國音樂,從而真正理解中國音樂的內涵,了解它在世界音樂體系中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
從現在的情況看,民歌分類法有:音樂體裁分類、歌詞題材分類、地區分類、體裁題材結合分類、民間原生分類、結構形成分類、場合分類、語言分類、歷史年代分類、色彩區分類等幾個主要分類法。
以體裁形式劃分為九大類。即:號子、山歌、田歌、小調、舞歌、漁歌、禮俗歌、兒歌、生活音調。
在各大類之下又分成若干小類。如號子劃分九類:
1.工程號子;2.林業號子;3.船工號子;4.農事號子;5.礦業號子;6.石工號子;7.搬運號子;8.海洋船漁號子;9.作坊號子。
在各小類之下又分成若乾子項。如林業號子細分為以下六種:
①採伐號子; ②抬木號子; ④流送號子; ⑤撬漂號子; ⑥排工、放簰號子
1.在類別名稱上,既有原生稱謂又有漢譯的,多將漢語稱謂放在前面,而將原名稱放在後面的括弧內,如蒙古族民歌。有的民族的民歌,原生稱謂已通用,則將原生稱謂放在前面,如侗族南部方言區的民歌。
2.在類別名稱上,只有原生稱謂的,按各省卷類別照錄。如四川康巴、安多方言區的藏族民歌。
3.有些少數民族民歌的類別通用漢語稱謂,在編入資料庫時即尊重該民族的習慣,仍採用漢語稱謂。如貴州苗族民歌。
4.個別民族的民歌,在編撰省(區)卷時,未予以分類,在編入資料庫時也沒有分類。如新疆維吾爾族民歌。
E.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定義是什麼
定義是少數民族把思想、感情、意志和願望通過曲調和唱詞表達出來的藝術形式。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卻有著更多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壯族音樂等。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民各種形制的樂器達500餘種,有拉奏、吹奏、彈奏和擊奏等類別,每種樂器都充滿了豐富的表現性。
在這些各有特色的樂器演奏得基礎上,又產生了不同風格的樂曲類型,比如維吾爾族的「木卡姆」和「納格拉」,土家族的「打溜子」,納西族的「白沙細月」,還有苗族、壯族、彝族、侗族、瑤族、拉祜族的「蘆笙樂」和「銅鼓樂」也非常有名。
電影《蘆笙戀歌》中,作曲家雷振邦就選用了拉祜族音樂常用的樂器蘆笙為歌曲伴奏,還從拉祜族的山歌曲調中,提煉出歌曲的旋律。
(5)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擴展閱讀:
過去,少數民族藝術的傳承都是基於家族傳承、師徒傳承、社會民俗生活傳承等3種傳承方式,
而且幾乎是以「口傳心授」的模式來傳承。自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少數民族的音樂教育進入學校教育體系之後,這一傳承就進入了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學生們除了學習本民族的音樂藝術以外。
還學習歐洲的音樂教育體系,將視唱練耳、樂理、和聲、復調、配器等專業內容引入到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體系中來。這一舉措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規范化的培養,同時與世界音樂教育進行接軌,客觀上促進了少數民族音樂人才的培養。
然而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提到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問題的時候,很多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家也在反思少數民族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逐漸丟失本民族語言的教學,在教學中利用五線譜或者簡譜教學的同時忘記了「口傳心授」的重要補充價值等。
F.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介紹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是專為中央音樂學院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高中起點專科班」、「高中起點本科班」而撰著的專業基礎課教材。
G. 概述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分類以及主要特徵 要800字左右
狹義地講,所謂中國民族音樂就是祖祖輩輩生活、繁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從古到今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而廣義上,中國音樂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聲調式特徵的音樂。
中國的民族音樂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這一體系在世界音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要認識中國音樂,不能僅僅會唱一些中國歌曲,聽幾段傳統樂曲,還必須從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國音樂,了解中國音樂,從而真正理解中國音樂的內涵,了解它在世界音樂體系中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
從現在的情況看,民歌分類法有:音樂體裁分類、歌詞題材分類、地區分類、體裁題材結合分類、民間原生分類、結構形成分類、場合分類、語言分類、歷史年代分類、色彩區分類等幾個主要分類法。
以體裁形式劃分為九大類。即:號子、山歌、田歌、小調、舞歌、漁歌、禮俗歌、兒歌、生活音調。
在各大類之下又分成若干小類。如號子劃分九類:
1.工程號子;2.林業號子;3.船工號子;4.農事號子;5.礦業號子;6.石工號子;7.搬運號子;8.海洋船漁號子;9.作坊號子。
在各小類之下又分成若乾子項。如林業號子細分為以下六種:
①採伐號子; ②抬木號子; ④流送號子; ⑤撬漂號子; ⑥排工、放簰號子
1.在類別名稱上,既有原生稱謂又有漢譯的,多將漢語稱謂放在前面,而將原名稱放在後面的括弧內,如蒙古族民歌。有的民族的民歌,原生稱謂已通用,則將原生稱謂放在前面,如侗族南部方言區的民歌。
2.在類別名稱上,只有原生稱謂的,按各省卷類別照錄。如四川康巴、安多方言區的藏族民歌。
3.有些少數民族民歌的類別通用漢語稱謂,在編入資料庫時即尊重該民族的習慣,仍採用漢語稱謂。如貴州苗族民歌。
4.個別民族的民歌,在編撰省(區)卷時,未予以分類,在編入資料庫時也沒有分類。如新疆維吾爾族民歌。
一、創作的口頭性和集體性
民間音樂是勞動人民自發的口頭創作,並主要藉助口頭形式傳播。在世世代代傳播過程中,經過了無數人的加工和改編,凝結著我國歷代人民集體的智慧,是中國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進程中不斷積累、沉澱、篩選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體驗和藝術表達手法的結晶。
二、 鄉土性
鄉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地域性。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區的地理氣候、自然生產條件、社會變遷、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性格氣質以及審美情趣也各有差異。
三、即興性
我國民間音樂的基本傳播方式是口傳心授,傳播者憑借演奏,學習者憑借聽覺和記憶而不以書面樂譜為主要傳承方式。即興發揮是民間音樂的一種創作方式,創作者即表演者。雖然即興變化只是相對固定的曲調中的局部變動,但經天長日久祖祖輩輩的積累,還是推動了民間音樂的發展。
四、 流傳變異性。
民間音樂口傳心授的傳播方式,以及鄉土性、即興性、的特點、導致了它在流傳過程中的變異性。
第一、地域性變異。一支民間曲調在異地流傳時,會因唱詞方音的變化而導致旋律的變化,也會因各地人們性格特徵的不同而發生曲調情緒上的變化。
第二、體裁間相互交叉、滲透的變異。有些民間小調吸收了說唱音樂的表現手法,增強了敘述故事、展開情節的表現能力。
H.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有何重要意義論文1500字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要意義需要從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意義和文化的交流角度答題,並且談談音樂對文化的滲透: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這有助於促進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共同繁榮進步。尤其是在當前世界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音樂相互融合的社會趨勢下,很多固步自封的少數民族音樂以及一些民族音樂中所存在的脫離現代文明的保守、狹隘的思想將被歷史的長河吞並而逐漸消失。
它們逐漸消亡的原因在於,中國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音樂在本質上不僅僅意味著對古老的、傳統的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音樂的弘揚與傳承,更不是單純的保存和繼承,而是意味著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進行新的創造與發展。
(8)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擴展閱讀:
中國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音樂的傳承主要表現為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音樂的多元性與豐富性。在中國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音樂的傳承過程中,各民族、各地區民間音樂既需要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保持前進一致性,又要以自己的獨特風貌將自身的特殊性與個性化特徵在音樂文化藝術中生動地展現出來。
I.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分為哪幾種
參考 與時俱進的步伐 團隊
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再次,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詩歌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古代的詩歌一般分為詩、詞、曲三類,開始都是用來演唱的,只是後來詩歌的功能有了分化。從現代音樂角度來看,歌曲的歌詞大都是押韻的,一首好的歌詞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詩歌。
J. 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看法
在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中,民間音樂是最基本,最豐富,也是最富有生內命力的一部分。民容間音樂是當今世界各國,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存在的一部分既古老又現代的音樂文化類型,是創始於人民大眾又供人民大眾在日常社會生活中通過口傳心授方式來共同操縱,共同享用,共同演繹和共同傳承的一種非專業創作的社會音樂文化產品。
由於中國新音樂更多地借鑒西方音樂創作手法,廣泛採用西方音樂的形式,和中國傳統音樂的風格有所不同,為了把新音樂和傳統音樂加以區別,強調傳統音樂所具有的民族特色,目前我國音樂界也用「民族音樂」這一稱呼來認指中國音樂中的傳統音樂。可理解為,中國民族音樂即中國傳統音樂。
(10)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擴展閱讀:
民族民間音樂主要是民眾的集體創作,又依靠口頭流傳,所以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具有很強的變異性。民族民間音樂可以按照作品的表演方法分為歌曲,器樂曲,歌舞,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等五類;按照表現音樂所用的媒介和藝術手段,分為聲樂類,器樂類以及與其他文藝類結合在一起的綜合類;按照作品流行的社會層面又可以細分為民俗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