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傳統音樂傳承

中國傳統音樂傳承

發布時間:2021-03-04 01:12:30

⑴ 簡述中國傳統音樂的分類並分析民間音樂的傳承特徵

國樂、新音樂、中國音樂、中國傳統音樂的內涵和外延各不相同。
中國傳統音樂可分五類

中國傳統音樂簡介: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音樂」則不僅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論民間音樂的內容、種類與特徵。

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1、勞動歌勞動歌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採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奏的民歌。它是一種由體力勞動直接激發起來的民間歐謠。它伴隨著勞動節奏歌唱,與勞動行為相結合,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等特殊功能。
在民歌中,勞動歌產生的最早。魯迅先生認為:我們不會說話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勞得特別吃力的時候,懂得唱唱歌謠,來減輕肌肉的疲乏,來鼓舞工作的熱忱,來集中注意力……。民歌,不是有閑階級的士大夫或騷人墨客,坐在屋裡的無病呻吟,它是一切體力勞動者的血汗攪著淚汗的結晶和升華,所以農民們有秧歌,打漁的有漁歌,採茶的有茶歌,牧人有牧歌等。
我們的祖先在勞動中,為了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常常發出前呼後應的呼喊。這些伴隨著勞動重復出現的、有強烈節奏和簡單聲音的呼喊,就是萌芽狀態的民歌——早溯的勞動歌。這種古老的勞動歌,歷代相傳,不斷創新,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勞動歌。在勞動中,到處都有勞動歌:搬運勞動中有裝卸號子、板車號子;水上勞動中有行冊號子、捕魚號子,建築勞動中有打夯號子、代木號子等。這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古往今來的一切體力勞動中,都有符合它那勞動節奏和特點的勞動歌,只有大機器所到之處,勞動歌才愈來愈多地被它那轟轟隆隆的吼聲所代替。
早期的勞動歌調子比較固定,歌詞比較單一,有的則只是咳嗬、哎嗨的呼吶聲,在勞動中起著號令的作用。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勞動歌不僅是一種單純的呼喊號令,而且還描寫勞動的過程,表現與勞動者的思想感情相關的生活情態和風俗特徵。
呼喊號令式的勞動歌的特點是:歌聲與勞動節拍和諧一致。
它的內容主要是靠勞動的呼聲組成,在一領眾和的形式下,加入少量指揮勞動和鼓舞情緒的伺句。如《上灘號子》,節奏極為短促,幾乎全由「咳!咳!咳!咳!」的呼語組成,表現了在緊要關頭,船工們和激流險灘搏鬥的緊張氣氛。
抒情式的勞動歌,歌詞比較長一些,其內容都是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勞動的呼聲在其中起著點綴節拍的作用。如反映勞動人民對自己所從事的勞動的態度,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中,人民對勞動是積極熱情的,唱出了「神農皇帝也是種田人」,充分顯示了農民的自豪感和樂觀主義情感。但是,在貧富懸殊的舊社會,倍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只能用歌聲來表達對剝削者的反抗情緒。如《十二月長工》、《十二月採茶》等歌中,都反映了勞動人民終年勞動不得溫飽的生活情景,發出了「你享福來我受窮,這種世道要改變」的呼聲。
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勞動歌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它那強烈的節奏感。每一首勞動歌都有與勞動動作相配合的節奏,它是凝集了生活中的勞動節奏而創造出來的,因而是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從事緊張而又高強度的勞動時,動作強烈,呼吸短促,勞動氣氛濃烈,這時唱出的勞動歌必然節奏鮮明急促、強音不斷、頓挫有力,給人以集體力量的雄壯和勞動創造世界的有力的感染。在體力勞動比較輕,或間歇時間長的勞動中、勞動歌的速度比較柔緩,節奏感較弱,音樂上的變化比較豐富,結人以優美的旋律感。
2、時政歌時政歌是人民有感於切身的政治狀況而創作的歌謠。它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某些政治事變、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與此有關的政治局勢的認識和態度,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為此理想而斗爭的精神。
勞動人民從不無病呻吟。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經濟上受到重重的壓迫,政治上受到殘酷的剝削。他們不滿於現狀,於是就把自己對當時的政治見解,用形象的語言編成歌謠,藉以表達對統治者的憤懣和抗議。漢未董卓專權,人民不堪其苦,唱出了「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當人民無法抑制胸中的不平和憤怒時,就會噴湧出控訴之歌,甚至連者天爺也在控訴之列。
勞動人民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當他們忍無可忍,就要揭竿而起,進行反抗。」想著想著心不甘,一心要去上樑山,學會一身好武藝,來挖老闆黑心肝。」這類反映農民起義的歌謠,是傳統歌謠中政治色彩最濃、斗爭住最強的部分。我國秦代未年第一次農民起義時,就產生了「大楚興,陳勝王」的歌謠。毛譯東同志指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反映農民起義的時政歌,正是歷代勞動人民在這些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真實寫照。
頌歌是解放後新時政歌的主流,勞動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欣喜若狂,歌頌黨,歌頌領袖,歌頌偉大的社會主義等歌謠大量產生。
時政歌以民謠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數和字數都比較自由,沒有固定的格式。鮮明性是其主要特點。如「騎虎不怕虎上山,騎龍不怕龍下灘,決心革命不怕死,死為人民心也甘」,語言堅定有力,毫無矯飾晦澀之處。
3、儀式歌儀式歌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的歌。它產生於人們對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認識而對語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時候,即幻想用語言去打動神靈,用以祈福、免災。
儀式歌就其儀式應用的情況來看,可以分為訣術歌,節令歌、禮俗歌和把典歌四種。
訣術歌是巫婆、神漢進行巫術活動時唱的歌,如「天靈靈。
地靈靈……」之類,也包括用以醫病的咒語、如「天皇皇,地皇皇」。
節令歌是對某種節日或對時令描述的歌,它常與舞蹈和游藝相結合。如壯族春節舞春牛時唱的《春牛歌》,主要內容是歌唱農事生產、人畜太平等。
禮俗歌經常被用於男婚女嫁、賀生送葬、新屋落成、迎賓待客等場合。如《哭嫁歌》、《媽媽的女兒》等。
把典歌是在重大的慶典時吟唱的祈禱性的民歌,它根據祭祀和慶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內容,如播種祭、收獲祭、頌租祭、招魂祭等。人死了,也有喪歌,以表示生者對死者的哀思。
4、情歌情歌是廣大人民愛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發男女青年由於相愛而激發出來的悲歡離合的思想感情。它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朴健康的戀愛觀和審美情操。有的情歌也表現了對封建札教的蔑視和反抗。
有相當數量的表現青年男女互相愛慕之情的歌,如「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萬里來,蜜蜂見花團困轉,花逢蜜蜂朵朵開」。這優美抒情的描寫,充分表達了他們熱烈相求、親密相愛的情意。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由於生計所迫或天災人禍,拆散了多少對情人,把他們拋人生離死別的痛苦深淵,產生了大量的傾訴離別思念之苦的民歌。如大理白族情歌所唱的「大理壩子彎又彎,妹在海來哥在山;蒼山洱海兩相隔,想見不能見」。
舊中國,封建禮教摧殘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造成了許許多多的愛情悲劇,但堅貞不渝的愛情和精神卻世世代代地活在人民的心裡,人們用歌聲表示了誓死相愛、決不屈服的決心和與封建勢力斗爭到底的意志。
土地革命以後產生的新情歌,不再是孤立的個人受慕之情的表白,而是把個人的愛情同整個革命事業聯系起來。送郎當紅軍的歌,就是證明,如「紅軍哥哥人人愛,當兵就要當紅軍」等。
情歌,在藝術手法上的運用極為豐富,而比較突出的有比興、雙關,重復,如一百蒙古族情歌唱道:「震動山峰的,是黑馬的四隻蹄;擾亂人心的,是韓蜜香的兩隻眼睛。」用馬蹄嗒嗒震動山峰比喻少女美麗的眼睛擾亂人心,充分體現了比興的藝術魅力。
雙關在情歌中也運用了不少。如「街頭銅鑼聲聲打,打著中心響嘡嘡。」鑼聲的「響嘡嘡」只是表面,姑娘心中的「想郎郎」才是要表達的真正意思。這種手法使真摯、熱烈的感情含蓄地表現出來,引起人們無限的聯想和深思。
重復的表現手法,把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接二連三地使用,給人以情意婉轉、回腸盪氣的感覺。一首貴州情歌唱道:「哪個認得妹要來,請人挑水去洗街;請人挑水去洗路,洗條大路等妹來。」運用重復的手法,把殷切盼望情人的心情深刻地表達出來。
5、兒歌兒歌是以簡潔生動的韻語創作井流傳於兒童中間的一種口頭短歌。
兒歌的內容豐富多彩。大體可分為三類:游戲兒歌、教誨兒歌和繞口令。
游戲兒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歌謠。當嬰兒還在襁褓中,就聽過母親溫存的歌聲,如《催眠曲》、《搖籃曲》。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便學會一支支游戲兒歌。這種兒歌能豐富孩子們游戲的內容,增添孩子們的興趣,如《拉大鋸》。兒童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都有與之相配合的游戲兒歌。這種歌,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唱起來倍感親切、有趣,大大增加了游戲時的趣味。
教誨兒歌側重對兒童的教育作用。它不但能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啟發他們的智慧和想像,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習慣,成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覺留一個。」
繞口令,由於它讀起來繞口,頗受孩子們的歡迎。如「風吹藤動銅鈴動,風停藤停銅鈴停」。孩子們往往由於念錯而哈哈大笑。
兒歌在形體上一般都比較短小,沒有固定的形式。在語言上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節奏鮮明,最適宜兒童唱誦。
6、生活歌生活歌的范圍相當廣泛。我們所說的生活歌只取它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
如反映社會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的歌:「編涼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字里行間,透露了勞動人民對這種生活的不平。
舊社會的封建禮教及宗法觀念給廣大勞動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使她們從生到死都得不到與男子一樣平等的待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人民生活是多種多樣的,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事物,人們總是要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抒發內心的情感,《十送紅軍》就是優秀的抒情之作。它觸景生情,寓情於景地抒發人民與紅軍的血肉感情。人們借物抒情,使情景交融,形式優美,實是民歌中的珍品。
生活歌在表現手法上,大量地運用對比手法。人類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都是對立的統一,美與丑、善與惡、痛苦與歡樂,革命與反動、剝削與被剝削等,通過鮮明、生動的對比,表達歌者的思想和感情。

民歌在千百年的人世滄桑變化中,也在不停地變化、發展,至今已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在浩如煙海的民歌之林,我只採擷了其中的這幾朵小花,以完成此次論文

⑵ 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

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要途徑

(一)注重傳統音樂文化在創作上的獨特性,精確的表述各種內容。傳統音樂在發展和傳承的時候,音樂作品的特徵和演唱技巧在諸多方面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最為明顯的則是地方用語開始被普通話所代替,這也讓音樂情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為了將這些音樂文化全方位的呈現出來,就應該在堅持音樂技法的基礎上去進行相應的創新,就以2019年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為例,其中九連真人的一首《莫欺少年窮》,將客家搖滾和方言音樂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這首歌的主要背景是虛構了一個後生仔「阿民」,在猶豫著是上山還是下山,這也是現代社會發展中,人們最為普遍的一種心態。利用嗩吶給人一種原生、野蠻的少年時期,又將規整的律動同音樂的特殊性結合在一起,當小號出來的時候,給人一種庄嚴且悲壯的感覺,放於少年離家打拚的歌中,具備一種濃厚的使命感。

當傳統的音樂文化開始演變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的時候,這就表明文化在不斷更新和成長,也會在整個傳承文化中提取最優秀的部分,這也是音樂文化發展的一種特性。

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去進行必要的創新,這才是傳承音樂文化最主要的手段,在開放性的理念下去發展音樂文化,既是一種研究的態度,也是實現我國文化發展的一種手段。

(二)加強傳統音樂的教育工作,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這種文化形式。在一些學校的音樂教育中,教師可以開設多元化的音樂課程,這里的多元並不只是少數民族音樂,也不是世界性的音樂課堂,而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完善一些多元的文化標准。

將音樂文化的特色和重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讓年輕的學生們能夠從中吸收到、接受到不同種類、形式的傳統音樂文化,這樣就能在實踐的基礎上,對音樂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播。音樂教育課程主要涵蓋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多元化、文化性和整體性,音樂教育的整體就應該具備一個多元的特點,將民族音樂看作是基礎,讓學生以一個平等且寬松的心態去對待這種音樂模式。

例如某音樂院校在基本樂理課的教學中,將基礎的理論知識和唱歌看作是主要課程,然後將一些多元的西方因素融入其中,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會傳授一些西洋大小調的知識,還會將中國的樂理同音樂理論結合在一起。

通過這樣的方式,用於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強化他們的音樂感,而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學校還可以開設一些表演類的課程,如聲樂、器樂等,對於一些民族的舞蹈和樂器進行不同的程度的改變,這實際上也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展。

將自己的感情投入到曲譜中,讓懂得音樂鑒賞的人體會到其中的美妙,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提升整體的音樂素養。

(三)重視音樂理論的研究,實現音樂的「本土化」發展。在音樂文化傳承的時候,存在著諸多的差異性,可這些差異性實際上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種特點,可以從一個比較廣泛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同的區域中存在的含義也不同。

因此,具體應用的時候,也應該結合該區域的實際情況去進行傳承,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要找準定位,將音樂藝術同本地文化結合在一起,基於民族的基礎上去開展相應的傳承工作。

例如在廣西多元文化的發展中,就藉助民歌的特點,構建了極具地域特色的「劉三姐」音樂文化,將本土化的音樂以節目的方式推向國際,以此來實現多元文化同文化教育的雙重結合。

現代化背景下,隨著流行音樂的快速興起,在對傳統文化造成沖擊的時候,也會帶來一定的機遇,所以,將我國傳統的音樂文化植根在其中,通過家鄉賽歌、下鄉尋歌等方式,來促進人們對本土音樂的理解與認可。

(2)中國傳統音樂傳承擴展閱讀

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遇到的問題

(一)音樂文化的傳承開始被打上經濟的烙印。在市場經濟下,部分音樂教育工作者將重點放置在物質上,於是將所有的文化、精神需求同物質、金錢聯系在一起,將音樂文化的教育和發展看作是一種高收入的職業。

在這種利益心態下,無法做好傳統音樂的傳承工作。同時,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乏味的、低俗的,沒有任何概念的音樂開始盛行,這在摧毀音樂精神的時候,也會讓青少年走入一個誤區,阻礙他們音樂素養的形成。

(二)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知。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傳統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一些文化教育工作者,開始青睞於西方音樂,進而忽視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開始出現斷層的現象。

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思想文化也受到了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變化,有些人學習音樂不會將其看作是一種精神需求,而是作為發家致富的手段,於是在這種偏離正軌的音樂理念下,無法傳承音樂文化。同時,音樂文化在發展的時候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年輕人對此的興趣不大,很難感受到音樂文化的內涵。

(三)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在全球化快速發展的當下,世界上多個地區都開始受到工業文明的影響,各個區域開始同外來的文化一同融合。從音樂欣賞的層面來看,網路環境下,傳統音樂也受到了現代流行音樂的影響,這實際上也是當下藝術發展的一種趨勢,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

可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過於低俗的音樂形式,以現代民謠歌曲《盜將行》為例,歌詞上,將詩寫的牽強附會,為了強行押韻、唯美,而忽視了音樂的核心素養。

可是當這種音樂開始流傳的時候,也意味著我國的民歌開始失去了它的傳播途徑,優秀的音樂作品,無法對其進行相應的歸納和整理,更不能說提升到理論的高度了。

⑶ 簡介 中國傳統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簡介: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音樂」則不僅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⑷ 論述20世紀中國傳統音樂發展的特點

如果以音樂文化的歷史脈絡看,我們可以說20世紀是中國傳統音樂與現代專業音樂的一個分水嶺:1900年以前,中國是傳統音樂的一統天下,數千年間傳承下來的民間歌曲、戲曲、說唱、歌舞、社火、器樂、文人琴樂、廟堂之樂及詞調酬唱,遍布於傳統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中國民間社會廣大民眾習以為常的精神伴物。但自世紀之初始,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新舊(古今)文化、中西文化、雅俗文化的沖撞、變革、交流、吸收、融合這一歷史背景的影響下,中國音樂自身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其結果是教育、創作、表演、學術研究的高度專業化、「學院化」,史家將這種深受西方專業音樂思維模式影響而產生的音樂稱之為「新音樂」。「新音樂」只有100年,傳統音樂則有5000年或更長的歷史。但新音樂的出現卻改變了20世紀中國音樂的總格局,由世紀初傳統音樂的「一統天下」,變為「三分天下」(新音樂、西方音樂、傳統音樂)、「五分天下」(新音樂、西方音樂、傳統音樂、流行音樂、20世紀現代音樂),這一格局伴隨著20世紀中國社會向現代化推進的全部進程。因此,中國音樂的多元存在已成為一種定局,一種歷史的現實。而在這一歷史的「轉型期」,音樂家們完成了兩大歷史性任務,或曰建立了兩大歷史功勛:一是創造出屬於20世紀的中國新音樂;二是發動了一場規模巨大、持久不斷的傳統音樂採集運動,並為後人留下一個有關中國音樂音響資料、樂器、圖片、樂書、樂譜的價值巨大的資源庫~

⑸ 中國傳統音樂藝術該不該被傳承和發揚

當然應該,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國粹

⑹ 急急急,論文《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或者《新民樂》或者《淺談原生態民歌》

你好,請問需要 寫哪方面文章?

⑺ 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前景

中國傳統音樂簡介: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音樂」則不僅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編寫的《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但大多院校在教學中把歌舞音樂並入民歌,於是就變成四大類: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實際上,「民族音樂」、「傳統音樂」和「民間音樂」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和新音樂;而「民間音樂」只是傳統音樂的一個類別。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民間音樂,還包括宮廷音樂、宗教音樂和文人音樂。
杜亞雄先生則將中國傳統音樂分類如下:民間音樂、文人音樂、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其中民間音樂包括民間歌曲、民間器樂、民間歌舞、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文人音樂包括古琴音樂、詩詞吟誦調、文人自度曲;宗教音樂包括佛教音樂、道教音樂、基督教音樂、伊期蘭教音樂、薩滿教及其它宗教音樂;宮廷音樂包括祭祀樂、朝會樂、導迎及巡幸樂、宴樂。
「戲曲」
戲曲「四大聲腔」
四聲腔,展輝煌,對戲曲,有影響;
崑山腔,經改良,藝術上,有開創。
弋陽腔,節奏強,加滾白,調高亢;
梆子腔,聲響亮,花苦音,巧用上。
皮黃腔,二合一,稱二黃,和西皮;
西皮剛,二黃抑,後發展,成京劇。
聲腔中以崑山腔、弋陽腔、梆子腔、皮黃腔為典型。

⑻ 青少年如何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

推廣是關鍵復·現在的民族藝術越來制越被人們淡忘·其實民族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精華·要做到傳承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其次是發展·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推陳出新·把民族音樂融入時代元素·發展大眾文化,
我也是一個即將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我今後從事的可能就是音樂教育·我很喜歡民族音樂·從心底里希望她能不被人們淡忘··這還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行·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