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徵

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徵

發布時間:2021-03-05 17:22:43

㈠ 什麼是中國音樂藝術的特點

中國民族音樂在音高方面的特點是「聲可無定高」。

如很多民族樂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使聲音產生波動,餘音裊裊,獨具韻味,這些指法是在民族樂器學習過程中的必備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們決定了樂曲的音色和風格。

在民族音樂中,是以板和眼的不同排列來表示不同的節拍。一般板代表強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加贈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

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來記寫,一般是1/4的節奏。

散板為無板無眼,它是民族音樂中最有特色的一種板式,散板中的拍承繼了「拍無定值的傳統」,即強弱拍的位置並不固定,按樂曲的風格、演奏者的情緒及表達的需要而決定。

對曲調進行加花主要視樂曲的風格的樂器本身而定,要注意的是骨幹音一般不變,有時也可在句、段的結速音上進行加花,使曲調更為流暢連綿。

(1)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徵擴展閱讀:

五音調式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

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

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㈡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分類以及主要特徵

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回和民間戲曲音樂。答
首先,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現在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其次,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與中國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一樣,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再次,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詩歌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古代的詩歌一般分為詩、詞、曲三類,開始都是用來演唱的,只是後來詩歌的功能有了分化。從現代音樂角度來看,歌曲的歌詞大都是押韻的,一首好的歌詞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詩歌。

㈢ 中國民歌的分類及特點

我國各民族的民間歌謠蘊藏極其豐富,從《詩經》里的《國風》到解放後搜集出版的各種民歌選集,數量是相當多的。 才旦卓瑪
至於目前仍流傳於民間的傳統歌謠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煙海,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漢族的除廠民謠、兒歌、四句頭山歌和各種勞動號子之外,還有「信天游」、「爬山歌」、「趕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調」、「十二月」。「十枝花」、「盤歌」等備具特色的多種樣式。至於像藏族的「魯」、「協」,壯族的「歡」,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兒」,苗族的「飛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筆管歌」,瑤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獨特的形式。就風格而言,苗歌瑤歌古樸渾厚,藏歌傣歌光麗優美。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揚,鄂倫春族民歌則粗獷有力。同是「花兒」,保安族和東鄉族的韻味不同,寧夏和青海的也各有異。同是漢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見長,南方的則比較委婉。 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補充:中國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民歌,即民間歌謠,屬於民間文學中的一種形式,能夠歌唱或吟誦,多為韻文。
中國民歌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體裁的一種,是人民群眾在生活實踐中經過廣泛的口頭傳唱,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歌曲藝術。

㈣ 概述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分類以及主要特徵 要800字左右

狹義地講,所謂中國民族音樂就是祖祖輩輩生活、繁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從古到今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現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樂。而廣義上,中國音樂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聲調式特徵的音樂。
中國的民族音樂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這一體系在世界音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要認識中國音樂,不能僅僅會唱一些中國歌曲,聽幾段傳統樂曲,還必須從民族的、歷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國音樂,了解中國音樂,從而真正理解中國音樂的內涵,了解它在世界音樂體系中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中國民族音樂分為:民間歌曲、民間歌舞音樂、民間器樂、民間說唱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

從現在的情況看,民歌分類法有:音樂體裁分類、歌詞題材分類、地區分類、體裁題材結合分類、民間原生分類、結構形成分類、場合分類、語言分類、歷史年代分類、色彩區分類等幾個主要分類法。
以體裁形式劃分為九大類。即:號子、山歌、田歌、小調、舞歌、漁歌、禮俗歌、兒歌、生活音調。
在各大類之下又分成若干小類。如號子劃分九類:
1.工程號子;2.林業號子;3.船工號子;4.農事號子;5.礦業號子;6.石工號子;7.搬運號子;8.海洋船漁號子;9.作坊號子。
在各小類之下又分成若乾子項。如林業號子細分為以下六種:
①採伐號子; ②抬木號子; ④流送號子; ⑤撬漂號子; ⑥排工、放簰號子
1.在類別名稱上,既有原生稱謂又有漢譯的,多將漢語稱謂放在前面,而將原名稱放在後面的括弧內,如蒙古族民歌。有的民族的民歌,原生稱謂已通用,則將原生稱謂放在前面,如侗族南部方言區的民歌。
2.在類別名稱上,只有原生稱謂的,按各省卷類別照錄。如四川康巴、安多方言區的藏族民歌。
3.有些少數民族民歌的類別通用漢語稱謂,在編入資料庫時即尊重該民族的習慣,仍採用漢語稱謂。如貴州苗族民歌。
4.個別民族的民歌,在編撰省(區)卷時,未予以分類,在編入資料庫時也沒有分類。如新疆維吾爾族民歌。
一、創作的口頭性和集體性

民間音樂是勞動人民自發的口頭創作,並主要藉助口頭形式傳播。在世世代代傳播過程中,經過了無數人的加工和改編,凝結著我國歷代人民集體的智慧,是中國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進程中不斷積累、沉澱、篩選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體驗和藝術表達手法的結晶。

二、 鄉土性

鄉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地域性。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區的地理氣候、自然生產條件、社會變遷、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性格氣質以及審美情趣也各有差異。

三、即興性

我國民間音樂的基本傳播方式是口傳心授,傳播者憑借演奏,學習者憑借聽覺和記憶而不以書面樂譜為主要傳承方式。即興發揮是民間音樂的一種創作方式,創作者即表演者。雖然即興變化只是相對固定的曲調中的局部變動,但經天長日久祖祖輩輩的積累,還是推動了民間音樂的發展。

四、 流傳變異性。

民間音樂口傳心授的傳播方式,以及鄉土性、即興性、的特點、導致了它在流傳過程中的變異性。
第一、地域性變異。一支民間曲調在異地流傳時,會因唱詞方音的變化而導致旋律的變化,也會因各地人們性格特徵的不同而發生曲調情緒上的變化。
第二、體裁間相互交叉、滲透的變異。有些民間小調吸收了說唱音樂的表現手法,增強了敘述故事、展開情節的表現能力。

㈤ 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1、五聲調式:從音樂的構成上來說,中國音樂是以五聲調式為基礎的音樂。所謂五聲調式,是由指宮、商、角、徵、羽這五個音組成的調式,類似於簡譜中的1、2、3、5、6。民族音樂中的六聲調式和七聲調式是在五聲調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橫向旋律:在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中國音樂注重音樂的橫向進行,即旋律的表現性。在藝術風格上,中國音樂講究旋律的韻味處理,強調形散神不散。傳統的中國音樂作品在旋律進行上常常以單旋律的方式進行,對和聲的運用較少。

3、歌舞相隨:中國傳統音樂與舞蹈等姊妹藝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音樂一般都離不開舞蹈,如遠古時期的《六代樂舞》、唐朝的歌舞大麴以及唐宋以後興起的戲曲音樂都體現了音樂與舞蹈結合。

4、民族特色: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唱法強調聲音的明亮與甜美,語言生動與感情質朴,強調行腔的圓潤和咬字吐字的清晰,講求氣息的運用,並以真聲演唱為主。

(5)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民族器樂的歷史悠久。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民間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漢時的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

中國民族音樂按其體裁藝術特點尚可分為六大類: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綜合性樂種等。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

㈥ 中國藝術歌曲的特點

中國民歌的藝術特點
一、詩與樂的高度結合
從詩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緊貼人民生活、主題明確、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特點。民歌的歌詞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屬歌謠體;一般句式整齊、押韻、平仄不嚴;以七字句為多,兼有其他句式,在結構上以兩句體、四句體為多。民歌的作者在短短數句歌詞中運用比喻、比興、對比、誇張、敘事等手法,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體現。如用「苦麻菜」比喻遠嫁少女之苦命,用「小白菜地里黃」比喻沒娘的孩子,在《農夫怨》、《長工調》等歌中運用了貧富的對比……《槐花幾時開》短短四句就做到情景交融、人物性格鮮明、感情細膩地表現了愛情主題。
二、長於抒發人的內心世界
民歌運用短小的結構,凝練的音樂語言,極為經濟的音樂素材來表達深刻的思想感情。綏遠民歌《城牆上跑馬》深刻地表達了遊子的思鄉之情;《走西口》表達了離鄉背井、生離死別的親人間的凄婉、依戀之情;《牧歌》短短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幅清新、遼闊、寬廣的草原景象。
三、具有口頭性、集體性、即興性和變異性
民歌是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在世代相傳中,不同時期(或時間)、不同地區的不同歌唱者,常按個人需要,將某首現成民歌作為藍本,進行即興編詞,見啥唱啥,想啥唱啥,這就是民歌創作和歌唱中的即興性。在即興編詞的同時,民歌的曲調必然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因此出現了一首民歌有許多變體的現象,如《孟姜女》、《鮮花調》、《剪靛花》等的變體遍布大江南北,也出現了某一地區擁有幾個典型曲調和特性音調的現象。

中國民歌的藝術特徵:
分別為:民歌的起源與發展、體裁豐富多彩、歌舞相伴;隨意性與傳播性強;時代性與功能性強。

中國民歌的風格特點;
民歌的音樂語言簡明洗練,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彩,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㈦ 簡述中國傳統音樂的分類並分析民間音樂的傳承特徵

國樂、新音樂、中國音樂、中國傳統音樂的內涵和外延各不相同。
中國傳統音樂可分五類

中國傳統音樂簡介:我們在許多民樂CD中都可看到「國樂」二字,這「國樂」指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在近代又有所發展的屬於「國粹」的音樂,可見「國樂」的創作時間指的是古代;

「新音樂」指的是那些學習過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可見新音樂的創作時間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音樂」則不僅指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指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論民間音樂的內容、種類與特徵。

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1、勞動歌勞動歌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採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奏的民歌。它是一種由體力勞動直接激發起來的民間歐謠。它伴隨著勞動節奏歌唱,與勞動行為相結合,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等特殊功能。
在民歌中,勞動歌產生的最早。魯迅先生認為:我們不會說話的祖先原始人,在共同操勞得特別吃力的時候,懂得唱唱歌謠,來減輕肌肉的疲乏,來鼓舞工作的熱忱,來集中注意力……。民歌,不是有閑階級的士大夫或騷人墨客,坐在屋裡的無病呻吟,它是一切體力勞動者的血汗攪著淚汗的結晶和升華,所以農民們有秧歌,打漁的有漁歌,採茶的有茶歌,牧人有牧歌等。
我們的祖先在勞動中,為了把大家團結在一起,常常發出前呼後應的呼喊。這些伴隨著勞動重復出現的、有強烈節奏和簡單聲音的呼喊,就是萌芽狀態的民歌——早溯的勞動歌。這種古老的勞動歌,歷代相傳,不斷創新,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勞動歌。在勞動中,到處都有勞動歌:搬運勞動中有裝卸號子、板車號子;水上勞動中有行冊號子、捕魚號子,建築勞動中有打夯號子、代木號子等。這正如一位作家所說:古往今來的一切體力勞動中,都有符合它那勞動節奏和特點的勞動歌,只有大機器所到之處,勞動歌才愈來愈多地被它那轟轟隆隆的吼聲所代替。
早期的勞動歌調子比較固定,歌詞比較單一,有的則只是咳嗬、哎嗨的呼吶聲,在勞動中起著號令的作用。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勞動歌不僅是一種單純的呼喊號令,而且還描寫勞動的過程,表現與勞動者的思想感情相關的生活情態和風俗特徵。
呼喊號令式的勞動歌的特點是:歌聲與勞動節拍和諧一致。
它的內容主要是靠勞動的呼聲組成,在一領眾和的形式下,加入少量指揮勞動和鼓舞情緒的伺句。如《上灘號子》,節奏極為短促,幾乎全由「咳!咳!咳!咳!」的呼語組成,表現了在緊要關頭,船工們和激流險灘搏鬥的緊張氣氛。
抒情式的勞動歌,歌詞比較長一些,其內容都是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勞動的呼聲在其中起著點綴節拍的作用。如反映勞動人民對自己所從事的勞動的態度,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中,人民對勞動是積極熱情的,唱出了「神農皇帝也是種田人」,充分顯示了農民的自豪感和樂觀主義情感。但是,在貧富懸殊的舊社會,倍受剝削和壓迫的勞動人民只能用歌聲來表達對剝削者的反抗情緒。如《十二月長工》、《十二月採茶》等歌中,都反映了勞動人民終年勞動不得溫飽的生活情景,發出了「你享福來我受窮,這種世道要改變」的呼聲。
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勞動歌最突出的藝術特點就是它那強烈的節奏感。每一首勞動歌都有與勞動動作相配合的節奏,它是凝集了生活中的勞動節奏而創造出來的,因而是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在從事緊張而又高強度的勞動時,動作強烈,呼吸短促,勞動氣氛濃烈,這時唱出的勞動歌必然節奏鮮明急促、強音不斷、頓挫有力,給人以集體力量的雄壯和勞動創造世界的有力的感染。在體力勞動比較輕,或間歇時間長的勞動中、勞動歌的速度比較柔緩,節奏感較弱,音樂上的變化比較豐富,結人以優美的旋律感。
2、時政歌時政歌是人民有感於切身的政治狀況而創作的歌謠。它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某些政治事變、政治措施、政治人物,以及與此有關的政治局勢的認識和態度,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為此理想而斗爭的精神。
勞動人民從不無病呻吟。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經濟上受到重重的壓迫,政治上受到殘酷的剝削。他們不滿於現狀,於是就把自己對當時的政治見解,用形象的語言編成歌謠,藉以表達對統治者的憤懣和抗議。漢未董卓專權,人民不堪其苦,唱出了「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當人民無法抑制胸中的不平和憤怒時,就會噴湧出控訴之歌,甚至連者天爺也在控訴之列。
勞動人民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當他們忍無可忍,就要揭竿而起,進行反抗。」想著想著心不甘,一心要去上樑山,學會一身好武藝,來挖老闆黑心肝。」這類反映農民起義的歌謠,是傳統歌謠中政治色彩最濃、斗爭住最強的部分。我國秦代未年第一次農民起義時,就產生了「大楚興,陳勝王」的歌謠。毛譯東同志指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反映農民起義的時政歌,正是歷代勞動人民在這些重大政治事件中的真實寫照。
頌歌是解放後新時政歌的主流,勞動人民當家做了主人,欣喜若狂,歌頌黨,歌頌領袖,歌頌偉大的社會主義等歌謠大量產生。
時政歌以民謠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數和字數都比較自由,沒有固定的格式。鮮明性是其主要特點。如「騎虎不怕虎上山,騎龍不怕龍下灘,決心革命不怕死,死為人民心也甘」,語言堅定有力,毫無矯飾晦澀之處。
3、儀式歌儀式歌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的歌。它產生於人們對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認識而對語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時候,即幻想用語言去打動神靈,用以祈福、免災。
儀式歌就其儀式應用的情況來看,可以分為訣術歌,節令歌、禮俗歌和把典歌四種。
訣術歌是巫婆、神漢進行巫術活動時唱的歌,如「天靈靈。
地靈靈……」之類,也包括用以醫病的咒語、如「天皇皇,地皇皇」。
節令歌是對某種節日或對時令描述的歌,它常與舞蹈和游藝相結合。如壯族春節舞春牛時唱的《春牛歌》,主要內容是歌唱農事生產、人畜太平等。
禮俗歌經常被用於男婚女嫁、賀生送葬、新屋落成、迎賓待客等場合。如《哭嫁歌》、《媽媽的女兒》等。
把典歌是在重大的慶典時吟唱的祈禱性的民歌,它根據祭祀和慶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內容,如播種祭、收獲祭、頌租祭、招魂祭等。人死了,也有喪歌,以表示生者對死者的哀思。
4、情歌情歌是廣大人民愛情生活的反映。它主要抒發男女青年由於相愛而激發出來的悲歡離合的思想感情。它充分表現了勞動人民純朴健康的戀愛觀和審美情操。有的情歌也表現了對封建札教的蔑視和反抗。
有相當數量的表現青年男女互相愛慕之情的歌,如「妹是桂花香千里,哥是蜜蜂萬里來,蜜蜂見花團困轉,花逢蜜蜂朵朵開」。這優美抒情的描寫,充分表達了他們熱烈相求、親密相愛的情意。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由於生計所迫或天災人禍,拆散了多少對情人,把他們拋人生離死別的痛苦深淵,產生了大量的傾訴離別思念之苦的民歌。如大理白族情歌所唱的「大理壩子彎又彎,妹在海來哥在山;蒼山洱海兩相隔,想見不能見」。
舊中國,封建禮教摧殘了無數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造成了許許多多的愛情悲劇,但堅貞不渝的愛情和精神卻世世代代地活在人民的心裡,人們用歌聲表示了誓死相愛、決不屈服的決心和與封建勢力斗爭到底的意志。
土地革命以後產生的新情歌,不再是孤立的個人受慕之情的表白,而是把個人的愛情同整個革命事業聯系起來。送郎當紅軍的歌,就是證明,如「紅軍哥哥人人愛,當兵就要當紅軍」等。
情歌,在藝術手法上的運用極為豐富,而比較突出的有比興、雙關,重復,如一百蒙古族情歌唱道:「震動山峰的,是黑馬的四隻蹄;擾亂人心的,是韓蜜香的兩隻眼睛。」用馬蹄嗒嗒震動山峰比喻少女美麗的眼睛擾亂人心,充分體現了比興的藝術魅力。
雙關在情歌中也運用了不少。如「街頭銅鑼聲聲打,打著中心響嘡嘡。」鑼聲的「響嘡嘡」只是表面,姑娘心中的「想郎郎」才是要表達的真正意思。這種手法使真摯、熱烈的感情含蓄地表現出來,引起人們無限的聯想和深思。
重復的表現手法,把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接二連三地使用,給人以情意婉轉、回腸盪氣的感覺。一首貴州情歌唱道:「哪個認得妹要來,請人挑水去洗街;請人挑水去洗路,洗條大路等妹來。」運用重復的手法,把殷切盼望情人的心情深刻地表達出來。
5、兒歌兒歌是以簡潔生動的韻語創作井流傳於兒童中間的一種口頭短歌。
兒歌的內容豐富多彩。大體可分為三類:游戲兒歌、教誨兒歌和繞口令。
游戲兒歌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歌謠。當嬰兒還在襁褓中,就聽過母親溫存的歌聲,如《催眠曲》、《搖籃曲》。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便學會一支支游戲兒歌。這種兒歌能豐富孩子們游戲的內容,增添孩子們的興趣,如《拉大鋸》。兒童踢毽子、跳皮筋、捉迷藏等,都有與之相配合的游戲兒歌。這種歌,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唱起來倍感親切、有趣,大大增加了游戲時的趣味。
教誨兒歌側重對兒童的教育作用。它不但能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啟發他們的智慧和想像,而且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習慣,成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覺留一個。」
繞口令,由於它讀起來繞口,頗受孩子們的歡迎。如「風吹藤動銅鈴動,風停藤停銅鈴停」。孩子們往往由於念錯而哈哈大笑。
兒歌在形體上一般都比較短小,沒有固定的形式。在語言上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節奏鮮明,最適宜兒童唱誦。
6、生活歌生活歌的范圍相當廣泛。我們所說的生活歌只取它狹義的概念,主要是指反映人民社會生活及家庭生活的歌。
如反映社會生活不公平,不合理的歌:「編涼席的睡光床,抬棺材的死路旁。」字里行間,透露了勞動人民對這種生活的不平。
舊社會的封建禮教及宗法觀念給廣大勞動婦女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使她們從生到死都得不到與男子一樣平等的待遇。「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人民生活是多種多樣的,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事物,人們總是要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抒發內心的情感,《十送紅軍》就是優秀的抒情之作。它觸景生情,寓情於景地抒發人民與紅軍的血肉感情。人們借物抒情,使情景交融,形式優美,實是民歌中的珍品。
生活歌在表現手法上,大量地運用對比手法。人類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都是對立的統一,美與丑、善與惡、痛苦與歡樂,革命與反動、剝削與被剝削等,通過鮮明、生動的對比,表達歌者的思想和感情。

民歌在千百年的人世滄桑變化中,也在不停地變化、發展,至今已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在浩如煙海的民歌之林,我只採擷了其中的這幾朵小花,以完成此次論文

㈧ 中國音樂的特點

簡明朴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

中國民歌的特點

1、和人民的社會生活有著最直接最緊密的聯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眾,是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意志,願望而創作的,在過去,勞動人民被剝奪了掌握文化的權力,不識字,更不懂譜,但卻用口口相傳的方式編唱自己的歌曲,以滿足生活的需要。

2、民歌是經過廣泛的群眾即興編作,口頭傳唱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無數人的智慧結晶。(民歌的創作過程和演唱過程,流傳過程是合而為一的,在傳唱過程中即興創作,在編制過程中演唱流傳)

3、民歌的音樂形式具有簡明朴實,平易近人,生動靈活的特點。

(8)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徵擴展閱讀:

民歌的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按民歌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六類,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兒歌、生活歌。

一、勞動歌

勞動歌包括各種號子、夯歌、田歌、礦工歌、伐木歌、搬運歌、採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勞動生活或協調勞動節奏的民歌。它是一種由體力勞動直接激發起來的民間歐謠。

二、時政歌

時政歌是人民有感於切身的政治狀況而創作的歌謠。

三、儀式歌

是伴隨著民間禮俗和祀典等儀式而唱的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民歌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民歌_中國國情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中國民歌

㈨ 中國民間藝術有什麼特點

中國民間藝術特點有形式通俗、群眾的廣泛參與性、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儀式性。

具體如下:

一、形式通俗,易於接受。民間藝術普遍存在於人民群眾的勞動和生活之中,人們對它不但熟悉而且天然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

二、群眾的廣泛參與性。民間藝術從形式到內容,其創造主體多為廣大人民群眾。

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民間藝術本質上是人民群眾在社會實踐中基於對生活的感悟而開展的具有群體性特徵的藝術創造活動,是一種基於日常生活的美的創造活動。它天然具有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融的特點。

(9)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徵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民間藝術:

1、泥人張

天津泥人張始於清道光年間,創始人張明山。它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自己的風格,其作品取材廣泛,塑造人物生動,塑與繪的結合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其藝術地位獲得國際認可。泥人張經過幾代人的傳承,成為我國泥塑藝術的又一個高峰。

2、毛猴孫

「北京毛猴」 又名「中國蟬蛻」,這毛猴周身的東西全是中葯。它的四肢是用蟬蛻的四肢做成的,身體是另一味中葯—辛夷,也就是玉蘭花在秋天裡形成的花骨朵。北京孫家當列首位,但傳人鮮見蹤影。

3、面人湯

其中,北京通州「面人湯」麵塑形成於清末,創始人是湯子博先生(1882~1971)。「面人湯」藝術以家族式傳承為主,兼有師徒傳承。湯子博以深厚的國學和藝術功底,博採眾長,確立了「面人湯」麵塑流派的地位。

第二代傳人湯夙國的作品很好地繼承發展了「面人湯」藝術,使之發揚光大,實現了麵塑從民間步入高雅藝術殿堂的跨越。但不幸的是,第三代傳人湯沛卻於48歲由於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面人湯」面臨後繼無人,麵塑藝術已成為民間鮮活的歷史記憶。 北京市文化局、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呼籲道:「面人湯麵塑正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嚴峻問題,亟待傳承、保護。」

4、剪紙王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紙發明之前,人們就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製成工藝品,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到了漢代,紙的發明使得剪紙技藝有了更大的創作空間,至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間音樂藝術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