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傳統文化與音樂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與音樂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3-06 11:37:38

㈠ 各位認為古風音樂與中華傳統文化有什麼關

古風是一類新型文化,一般用於形容音樂、文學和藝術。
在我看來,是指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結合現代人的審美與創作習慣,而衍生的一種略帶古意但又更符合主流審美的風格。
就音樂來說,古風歌曲/樂曲曲調可能較為舒緩或悠揚,編曲內會出現大量的古典樂器如琴、箏、簫、笛、嗩吶等,但依舊保有現代風格的基本調,比如鼓點和鋼琴;填詞則會用到更多偏書面甚至文言文的詞彙,風、花、雪、月、水這些詩詞中常用的意象也會頻頻出現,形成一種獨特的流派。代表創作團隊有墨明棋妙、鸞鳳鳴等。
如果是文學,內容大多發生在古代或是架空時代,最受青睞的原型可能有先秦、魏晉、唐、清等(我個人認為清朝為背景的小說算不算古風似乎還需商討),文字更偏向文言文或古調的風格,譬如滄月;也有一種形式是行文中夾雜方言,近年來似乎也變成了古風寫作的一種形式,例如唐七公子。
再說繪畫,一般會在畫面中加入大量的水墨元素,背景氣氛渲染強烈,色調基本統一,作畫對象若是人物也一般著古裝;但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面部刻畫一般還是遵循現代規則的。這一類的代表畫手可以說是伊吹五月了。
以上例子僅作形式上的參考。
在我看來古風並不是什麼畫虎不成反類犬,而是現代文化與古代文化的一種有機結合。雖說敷衍潦草的也有,但不能否認有擁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嘗試以一種比較淺顯的方式傳播給群眾的人的存在。
我很佩服他們!

㈡ 中國的傳統音樂和傳統文化多表現一種天人合一、清微淡遠的意境,為什麼西方音樂表現這么多斗爭和矛盾

在十五世紀以前的西方中世紀音樂中,還很難談到由於矛盾沖突的存在而形成的內在張力問題。這顯然同基督教經院哲學的精神要求有關。音樂作為宗教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同信徒們虔誠、和諧、寧靜的超脫塵世的精神境界相適應。信徒們與世無爭的內心世界同外在現實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處在一種宗教的和諧之中;矛盾沖突在這里沒有立足之地。製作教堂音樂的修道士們壓抑著自身的人類本能的自然情感,把它看作是一種邪念。他們還不可能真正意識到自己作為「人」,同社會之間有什麼矛盾和沖突。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所經歷和體驗到的塵世苦難,只能指望在彼岸世界——即天國那裡得到解脫。從最初的純凈的格列高利聖詠到後來在結構上高度理性化的復雜的多聲部音樂,它們追求的都是一種內在的和諧、均衡;一切表露人類本性的情感沖動的東西,都被看做是一種背離宗教情感的邪惡。聲部與聲部之間,音與音之間的關系,都必須遵循嚴格的規范和戒律。這種對「內在和諧」的追求,使漫長歷史時期中的西方宗教音樂呈現出一種缺乏活力的凝固感,很少動力性,音樂結構本身缺乏矛盾沖突所造成的內在張力。我們不難看到,即使像非常富於創新精神的馬肖這樣的十四世紀法國音樂大師,他的最成熟的彌撒曲中也未能真正超越這種性質。

㈢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在音樂領域的表現有哪些

很多帶有古韻的抄歌詞襲能給人以難以言說的美感,周傑倫的《菊花台》等歌曲就是典型範例啊!
箏曲《蓮花謠》是較為經典的作品,反映了"出淤泥而不染"蓮花似的人物,也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作品的技巧和節奏使演奏者開拓了視野,提高了演奏水平,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前門情思大碗茶》流行元素與京韻大鼓相結合
《說唱臉譜》流行歌曲中借鑒了很多京劇唱腔
《滄海一聲笑》借鑒了古曲《廣陵散》的曲調
《家在東北》是來自東北傳統戲曲「二人轉」
《夢回唐朝》(唐朝樂隊)中的念白(京劇小生)
《千里之外》中費玉清的唱腔
對了,看過<西安虎家>這部情景喜劇嗎?片尾曲李琦唱的,有很明顯的陝西秦腔味道,呵呵

另外還有吸取別國傳統元素的
《波斯貓》(S.H.E)印度傳統音樂
《木乃伊》(林俊傑)古埃及音樂風格

㈣ 論述題,中國傳統音樂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在勞動實踐和社會生活的人的歌曲,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直接反映了一方百姓的生活

㈤ 吳曉輝急求:為什麼說中國的以五聲音階為主的音樂是和中國傳統文化相致

都知道現代音樂7個音調為主音節。而中國傳統音樂是五個音階,即宮、商、角、徵、羽。是古人根據發聲部位宮—喉音、商—齒音、角—牙音、徵—舌音、羽—唇音。總結出的音樂知識。

始見於距今2600餘年的春秋時期,在《管子·地員篇》。
也稱五音。是中國古老的文化匯集與大眾娛樂,總結出的結晶。是息息相關與中國古典文化的。
就像著名的十大古曲。既是古人對音樂的表達,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和態度,乃至人生,思想等等的詮釋。聽古曲,我們能有一種很深刻的感受,就是去接近古人的意境,他們是用另一種語言在傳遞和表達著情愫。這樣,和古典文化(傳統文化)和思想,相得益彰。
也就是這和古典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中國古典音樂也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一部分。這樣理解五音為傳統文化,應該是比較合適的。

㈥ 中西方傳統文化與音樂審美的異同

書名:中西方傳統文化比較
圖書編號:1383697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定價:30.0
ISBN:721505787
作者:王祥雲
出版日期:2005-09-01
版次:1
開本:16開
簡介: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為指導,在廓清中西方傳統思想文化與藝術文化的基礎上,對兩類不同質的文化進行了甄別和比較、提煉精華,剔除糟粕,為創建社會主義新文化提供了有價值的理論資源。

目錄:
第一章中國傳統文化的流變
第一節文化的定義和分類
第二節中國傳統文化
第三節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第二章西方傳統文化的沿革
第一節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演進
第二節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景觀
第三節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文化概覽
第四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歐洲文化
第五節近代西方文化的流播
第三章中西方傳統思想文化之比較
第一節儒道兩家的思想傳統與基督教的宗教情結
第二節天人和諧與駕馭自然
第三節群體本位與個體本位
第四章中西方文學的發展與辨析
第一節《詩經》的文化內蘊
第二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的歷史文化意義
第三節兩漢樂府的民歌情愫
第四節唐代詩歌與儒、道、釋的文化思辨
第五節唐宋八大家與「文以明道」
第六節明清小說與市民文學
第七節《荷馬史詩》的英雄主義
第八節《聖經》的文化價值
第九節人文主義的文化精神
第十節啟蒙運動與啟蒙文學
第十一節19世紀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文學
第十二節中西方文學的比較
第五章中西方戲劇的文化存異
第一節奇葩初綻的宋代戲劇
第二節繁花盛開的元雜劇
第三節明代戲劇的藝術魅力
第四節古希臘悲劇的神性與人性
第五節盪氣回腸的莎士比亞戲劇
第六節古典主義與法國悲喜劇
第七節中西方戲劇藝術異趣
第六章中西方繪畫藝術的文化品格
第一節寫實表意的水墨肖像畫
第二節峻朗幽奇的山水畫與惟妙惟肖的花鳥畫
第三節古希臘羅馬繪畫的藝術風格
第四節文藝復興繪畫的人性張揚
第五節18世紀新古典主義的繪畫特徵
第六節激情澎湃的浪漫主義繪畫
第七節現實主義繪畫藝術的崛起
第八節中西方繪畫藝術的比較
第七章中西方建築不同的美學追求
第一節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內蘊
第二節豐富多彩的民居建築
第三節城市的文化品位
第四節雄渾大氣的帝國宮殿
第五節典雅秀美的園林藝術
第六節西方建築中的靈與性
第七節古希臘建築的輝煌創造——巴特農神廟
第八節拜占庭建築的最高成就——聖索菲亞大教堂
第九節哥特式建築的典範——巴黎聖母院
第十節文藝復興的紀念碑——聖彼得大教堂
第十一節古典主義的傑作——凡爾賽宮
第十二節中西方建築文化的縝思哲辯
第八章加入世貿組織後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㈦ 論文 中國古典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1000

音樂作品鑒賞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院 系: 商 學 院
班 級: 08廣告學本科班
姓 名: 譚 巧 玉
學 號: 081105045
指導老師: 肖 春 曉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

內容提要:《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個在我國流傳已久的愛情故事,與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其名。故事女主角祝英台系祝家莊祝員外之女,在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的途中邂逅了同樣赴杭求學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並在隨後的共同求學生活中互相傾心。無奈祝員外已將英台許配給太守之子,梁山伯抑鬱成疾,不久身亡。祝英台悲慟不已,誓以身殉。最終與梁山伯化為雙蝶,自由而去。這是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正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以音符詮釋了作曲者對於這個美麗故事的理解。我的鑒賞主要從《梁祝》傳說、作曲者的背景資料、以及在樂曲演奏過程中所表達出的情感變化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關鍵詞:音樂鑒賞 梁祝

正文:
《梁祝》是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也正是以其為創作背景。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創作於1959年。作者是何占豪和陳剛。何占豪熟悉小提琴和越劇音樂,陳剛則較全面地掌握各種作曲技法。在創作《梁祝》時,他們都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陳剛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
為了探索我國交響樂民族化、群眾化的道路,兩位作者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破除迷信,勇於實踐,選用了我國廣大群眾所熟悉的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一愛情故事為題材,以越劇唱腔為音樂素材,採用了協奏曲這種外來體裁,吸取了我國戲曲音樂中豐富的表現手法。迷人的旋律、生動的音樂形象、濃郁的民族風格、鮮明的地方特色,使這部作品深深地紮根在人們心中,被廣大群眾深情地稱為「我們自己的交響音樂」,在音樂民族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十年來,它飄洋過海,飛往世界各地,先後在蘇、美、英、法等國演出,得到了世界樂壇的高度贊賞,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在香港,它連續四次榮獲金唱片獎與白金唱片獎;在國外,這首樂曲被稱作「蝴蝶的愛情」而廣泛傳頌,受到不同膚色人民的歡迎。
樂曲開始是引子。簡短的引子音樂,給我們展現出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隨後在輕淡的豎琴伴奏下,獨奏小提琴顯得純朴、甜蜜而深沉,表現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摯、甜美的愛情。接著,大提琴奏出的旋律與獨奏小提琴形成對答,這段音樂感情深摯婉轉,為我們展現了梁祝草橋亭畔深情結拜的動人情景。對答以後,樂隊的合奏再現了愛情主題,充分展示了梁祝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念。接下來由獨奏小提琴奏出由主部到副部的過渡段音樂,末尾引出活潑、明快的小快板,這段歡跳、輕盈的小快板與溫柔、深情的愛情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接著是獨奏小提琴與樂隊交替出現。這段音樂時而明朗歡快,時而溫柔幸福,時而熱情奔放,使我們自然聯想到梁祝三載同窗、朝夕相處的各種生活畫面:他們或是歡歌笑語,或是促膝長談,或是追逐嬉戲,或是脈脈含情。這段音樂再一次從不同角度充分體現了梁祝之間純真無間的學習生活和逐漸萌生的真摯愛情這兩個生活側面。
音樂轉入慢板,獨奏小提琴奏出了由主部愛情主題變化而來的似斷似續的音樂,它表現了祝英台羞怯、有口難言的內心感情。接著,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纏綿而深情的對答旋律,它將梁祝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難舍難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細膩親切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詩情畫意,引人遐想。
突然,低沉、陰森的鑼鼓聲,暗示了不祥的預兆。樂隊奏出刻板、重復的音調,把我們帶到了一場悲劇性的抗爭中。接著,由獨奏小提琴奏出了祝英台驚惶不安和悲痛欲絕的音調,表現了祝英台對封建禮教誓死不從、挺身反抗的英勇精神。接下來,祝英台的抗婚音調與殘暴的封建勢力音調交替出現,形成了矛盾的焦點,最後推展為英台慘烈抗婚的悲憤場面。緊接著這激揚、卓烈的抗爭旋律之後,全樂隊奏出一個較明朗的音調,這個音調取材於前面結束部中十八相送的旋律,它代表了善良的人們幻想的希望之光,形成了全曲的第一個高潮。可幻想瞬間消失,刻板的音調再次出現,它預示封建統治重如磐石,善良人們的美好希望難以實現。
音樂轉入慢板,獨奏小提琴奏出委婉的曲調如泣如訴,揪人心肺,與大提琴再次出現對答,描寫了梁祝樓台相會互訴衷腸、沉痛哀怨的情景。
板鼓突然闖入,聲聲的敲擊聲,造成了緊張氣氛。音樂時而激昂,果斷,時而低回,幽咽,把祝英檯面向蒼天對封建勢力的罪惡進行憤怒控訴和泣不成聲、悲痛欲絕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祝英台指天踏地發出最後一聲呼喊時,鑼鼓管弦齊鳴,英台縱身投入墳中,全曲達到了最高潮。
音樂又重新出現安詳、寧靜的氣氛,長笛再次奏出引子部分的樂句。這時,小提琴抒情而緩慢地再次奏出愛情主題,更增添了朦朧的仙境色彩。這里,作者採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展示了人民的善良理想,彷彿嚴冬已經過去,明媚的春天又來到了人間,一對彩蝶相依為伴,在萬花叢中翩翩起舞,他們時而翻飛、時而憩息,十分逍遙自在。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他們生前不能結為夫婦,死後也要比翼雙飛。
最後,全樂隊齊奏愛情主題,它又似汪汪洪流傾瀉而出,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梁祝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樂曲表現了梁祝這對青年男女對封建禮教的強烈反抗精神,歌頌了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欣賞這首樂曲的同時,也達到了美的享受。

㈧ 中國的傳統音樂和傳統文化與西方音樂的對比

我覺得你對西方音樂的這種表達比較片面,
其實給你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內是中國傳統一般是容獨奏;而西方的一般為合奏.
我們用的樂器如二胡,古箏,琵琶都是輕盈優雅的曲風,西方用的小提琴,黑管,圓號,長號等都是比較渾厚的交響樂曲風,非常隆重。這可能就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傳統文化與音樂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