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載體 > 中國音樂人譚盾攜法國管弦

中國音樂人譚盾攜法國管弦

發布時間:2021-03-06 23:37:16

A. 鬼才音樂家譚盾閱讀答案

譚盾簡介 以創新著稱的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對世界樂壇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的音樂跨越了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眾多界限,獲得了多項世界頂級音樂大獎:1999年,譚盾因歌劇《馬可波羅》榮獲當今世界最權威的格文美爾獎,2001年因電影《卧虎藏龍》的音樂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金像獎,2002年又獲得美國格萊美獎,並被美國音樂協會權威雜志《美國音樂》授予「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 譚盾1957年生於湖南長沙,1986年赴美。1983年,還在大學的譚盾以交響曲《風雅頌》贏得了韋伯國際作曲大獎,成為第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作曲家。1989年,他的作品《九歌》再一次在國際樂壇獲得成功。 譚盾的音樂經常在世界各主要音樂廳、歌劇院、藝術節、電台和電視台中廣泛演播。譚盾的不同尋常的音樂理念和中國文化的底蘊,讓他走出了一條超越常規的音樂創作之路。他以其鮮明而具有挑戰性的音樂觀念,與世界各主要樂團合作,曾指揮過的當代最重要的樂團包括:荷蘭皇家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悉尼交響樂團、巴西聖保羅交響樂團、倫敦小交響樂團及中國愛樂樂團等。 譚盾 著名旅美作曲家 籍貫:湖南 憑《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獲第44屆格萊美四項提名:「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取自電影版《卧虎藏龍》主題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龍》的《月光愛人》;「最佳古典音樂」,取自《卧虎藏龍》的《永恆的誓言》;「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取自譚盾的《易》吉他協奏曲。 譚盾,作曲家。湖南長沙人。1976年入湖南省京劇團任小提琴演奏員。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6年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理論碩士學位。1983年獲國際韋柏室內樂作曲比賽二等獎。作品有交響樂《離騷》、弦樂四重奏《風雅頌》、《交響序曲第一號》等。

B. 譚盾的音樂特點及發展趨勢 成就

十幾年前,在紐約曼哈頓這個非常熱鬧的城市裡,有一位年輕的中國音樂家在街頭拉小提琴,那時候他剛剛副紐約不久,既需要多一些演出機會,也需要增加一點收入。不過,今天你要是想找他的話,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因為他已經登堂入室,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了。他被《紐約時報》評為1997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1999年因歌劇《馬可波羅》獲得格萊美作曲大獎;他為電影《卧虎藏龍》的作曲獲得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被《美國音樂》雜志評為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他就是譚盾。

他以其鮮明而具有挑戰性的音樂觀念,與世界各主要樂團合作,曾指揮過的當代最重要的樂團包括:荷蘭皇家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悉尼交響樂團、巴西聖保羅交響樂團、倫敦小交響樂團及中國愛樂樂團等。

譚盾是誰

1957年8月18日譚盾出生於湖南長沙郊區思茅沖,自幼深受中華楚文化的影響,高中時下放到農村插隊,後在縣京劇團開始其職業音樂家的生涯。1978年,譚盾帶著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趙行道、黎音海直至獲得作曲碩士學位。1986年,譚盾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隨大衛.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並獲得博士學位。至今譚盾旅居於美國紐約。

早在大學時期,譚盾即為當時中央音樂學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歲的譚盾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離騷》,就因使用了鼓、蕭等當時被認為是前衛的音響和技術而引起爭議。被同學郭文景稱"絕對是個天才"的他在1983年以交響曲《風雅頌》贏得國際作曲大獎(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4年舉行的"譚盾中國器樂作品專場音樂會"發表了《天影》及《雙闕》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評,卻也震撼了當時的民樂界。由於堅持在聲音、技術上的不斷探索,他被認為是中國先鋒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到美國後的譚盾也曾有過在街頭拉琴謀生的經歷,1989年,一首以自製樂器演奏的作品《九歌》問世後,譚盾終於在國際樂壇獲得成功,並不斷以令人驚奇的創作成為越來越被國際樂壇矚目的重要作曲家。

從1990年開始,譚盾進行了一系列試圖把劇場表演和樂隊結合起來的《樂隊劇場》創作,其中為音樂界著名的"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而寫的《鬼戲》及為日本NHK交響樂團創作的《門》,因其特別的表現方式而引起轟動;《交響樂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馬友友、香港交響樂團和中華編鍾樂團於1997年香港回歸音樂會上首演;同年歌劇《馬可.波羅》成為當年國際樂壇最轟動的重要演出,並為譚盾贏來諸多好評與國際獎項;此外,他所創作的歌劇《牡丹亭》、為美國紐約愛樂樂團創作的協奏曲《水》以及為全球新千年電視慶典節目《2000 Today》所寫的同名交響曲和為紀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巴赫音樂學院委約的《馬修受難曲》等不斷成功上演,譚盾多元化的音樂使他聲譽日隆。

1995年,受德國著名作曲家漢斯(Hans Werner Hanze)推薦,譚盾成為慕尼黑國際音樂戲劇比賽評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滿澈(Turu Takemitsu)提名獲加拿大格蘭.格德音樂獎(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紐約時報》評為"本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國權威音樂雜志《歌劇世界》評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譚盾榮獲當今世界最權威的格威文美爾作曲大獎;2001年他因電影《卧虎藏龍》的音樂贏得使他聲名遠播的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金像獎。

這一系列的過程是譚盾成功的過程,他因何成功,說起來卻要比這個過程顯得有趣。

譚盾意味著什麼

有人問譚盾:"音樂的未來是什麼?"他回答:"音樂的未來就是我現在,我現在做的一定是將來。"在2001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有一番正好45秒的著名答辭:"作為一個作曲家,我的夢想是讓音樂成為無國界、跨領域的藝術。《卧虎藏龍》的原創音樂為東西方文化、情感與動作、高雅與通俗化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開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這再一次證實了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是我創作靈感的源泉。現在這個夢想和這份努力經由奧斯卡金像獎、經由東西方的觀眾而廣泛傳揚,真是讓人歡心不已。我的另一個重要音樂創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類別的音樂,讓它們互補長短:比如通過對精神與情感世界的細膩詮釋讓電影音樂更富於藝術性;通過引入新的表現形式和創新觀念而讓古典音樂更具有挑戰性、更能吸引眾多年輕觀眾。"雖然說的是《卧虎藏龍》的音樂,但卻說出了譚盾一貫的音樂理念和追求目標。

沒有一個人能像譚盾一樣,能成為這樣一個打破東方與西方、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傳統與現代、簡單與復雜的多元文化的理想存在:一個生長於中國的東方人,在東西方文化世界裡揮灑自如;一個曾經在農村務農的下里巴人,如今是世界文化圈中的貴賓;一個常常使用古老、自然樂器的音樂家,卻常常使這些樂器發出最不可思議的、先鋒的聲音;一個被認為是前衛先鋒的作曲家,卻擁有最大眾的音樂聽眾;一個音樂界的能人,卻讓他的音樂與戲劇、裝置等別的藝術門類融為一體……他自身多元文化的背景不斷給他提供了不斷打破各種界限、進行多元文化創作的壓力與可能,而他這種打破與創作也不斷豐富著他的背景。

"離經叛道"

最早令他名噪國際的是用"陶器"和"紙"來創作音樂,此外"石頭"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歡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樂》、《水樂》、《紙樂》等實驗作品引起國際樂壇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紙"作為他編寫樂曲的配樂外,譚盾也比較喜歡以大提琴、編鍾等樂器作配樂,但那不一定是大提琴傳統的聲音,在《卧虎藏龍》中,譚盾讓馬友友將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聲音,而在《交響樂1997--天地人》中,大提琴的聲音只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

將東西方音樂進行融合是譚盾慣用的方式,《卧虎藏龍》中以非洲鼓伴和中國音樂不過是小菜一碟;在歌劇《馬可波羅》中,他把西方歌劇與中國京劇唱腔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歌劇語言,給國際樂壇帶來的震動至今猶有餘響;在弦樂四重奏《鬼戲》中,他糅合了中國皮影戲、民謠《小白菜》和琵琶演奏,紙和水也成為樂器的一種,同時,每一個演奏者又像一出戲劇的表演者;這種融合在將京劇、歌劇、木偶劇、交響樂融為一體的多媒體交響曲--《門》和《周朝六舞圖》中更為變本加厲,《門》講述了中國的虞姬、日本的小春重生和西方的朱麗葉三位愛情悲劇的主角,在生死門前所袒露的愛情觀。作曲譚盾既是指揮,又擔任生死判官的角色。這部音樂作品還將流水聲和古老英文打字機的打字聲,與音樂有機地融合到一起,令人回味無窮。《周朝六舞圖》是譚盾為中國舞蹈家黃豆豆度身定製的作品,它用青銅編鍾為表達手段,配合譚盾富有個性的手擊和吟唱,再現了先秦祭祀場景。

這些令人不斷感到新鮮的創作並非一開始就贏得一片叫好聲,著名的《紐約時報》在把譚盾評為"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以前,也曾把他罵得狗血噴頭:"這個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讓我們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到一塊喝呢?為什麼這個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寫成像京胡的樣子呢?"即使在西方也曾經有很多人說,東方就是東方,西方就是西方,這兩者從來就不可能在一起。多年來,中國藝術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一條逾越東西方文化鴻溝的道路,這種對話漫長而艱難。不光如此,譚盾自己說道:"無論是在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在通俗和非通俗之間,在主流文化和邊緣文化之間,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都有很多很多的隔閡,突破這些隔閡很難。"藝術的純粹與融合之間的爭論在長時間里一直未能休止,融合要不意味著新的生命力,要不什麼都不是,在一切爭議中,譚盾堅持並成功了。

至今有一種聲音認為,譚盾的成功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後現代拼貼風潮不無關系,譚盾本人對這種說法不以為然:"我根本不感興趣把中國的文化或者其他什麼跟美國的文化這么並列地'拼'在一起。"在他看來,他在國際樂壇的成功、《卧虎藏龍》獲奧斯卡獎,重要的是這無論對中國、世界文化來說,都是一種跨越、交流、沖擊的現象,尤其體現了東方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中的提升。

除此之外,我們不妨這樣理解,作為多元文化典型代表的譚盾的日漸走紅,與世界文化多元化融合風潮的興起是相關的,而他無疑是其間的領軍人物。在談到"音樂的未來是什麼"的時候,譚盾還說:"音樂的未來是無邊界的,但是是多樣的,我21世紀的最大夢想是,成都的小吃還是一樣的味道。"有人不太理解他的後半句話,他既然說世界的文化正打破邊界走向融合,為什麼希望"成都的小吃還是一樣的味道",但在譚盾看來,音樂沒有了邊界,但卻更加的多樣化,"成都小吃的味道"大概就是他身上的中華文化底蘊吧。

2001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他的"永恆的水" 協奏曲和《卧虎藏龍》協奏曲以絕對全新的視覺聽覺沖擊力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水》這部作品的演出十分特別,台上全是水,水即獨奏樂器。譚盾為此專門做了50多種有關水的裝置,它們可以讓水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譚盾說:"我們天天的生活都與水有關,可是你聽到水的聲音沒有?"他為此講了一個故事:在紐約一個島上,一位猶太老人天天坐在海邊看水,譚盾問他:"你每天都在看什麼?"他答:"水有意思,在陸地上可以劃分美國、加拿大,但水是劃不開的,昨天有可能從我的家鄉來,明天又可能流到別處去,你看到每天的水是一樣的,但我看水天天是不一樣的。"譚盾說,這部作品一是強調人們生活與其中從未聽到的聲音,聽眾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二也算是環保,沈從文有幾句話,大意是,水除了流過山流過河,是否流過你的頭腦,你的身體,能不能聽到清澈、寧靜,也是物質環境對人的乞求。

聽音尋路

2004年10月31日,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作曲家譚盾推出的一部名為《地圖》的音樂作品倍受關注,在這部音樂作品中,譚盾將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樂與現場交響樂融為一體,並把它稱之為多媒體景觀音樂。近兩年,譚盾帶著他的這部作品在國內外巡迴演出,尤其是在湘西鳳凰演出時,譚盾曾經將演出舞台搭建在鳳凰古城北門碼頭的沱江河畔,3000多名當地居民聚集在此,現場聆聽了他們生命中的第一場交響音樂會。

其實"地圖"這個字,實際上它是一個,心力歷程的地圖,是一個文化的地圖,也是一個尋找過去與未來,尋找根與前景的一個地圖,跟傳統的現象蠻相和,因為人類的語言發明之前是有音樂的,在語言發明之前,他們是聽音尋路,過一個寨子的時候,過一個村的時候,你必須留下你的歌, 這樣所謂聽音尋路,聽到回聲,聽到對歌,聽到鄉間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音調,不同的節奏,尋找你的去路,尋找你要去的方向。那麼我覺得聲音的地圖可能是永恆的。它可能是超越於繪制的地圖,也超越於電腦的地圖,也超越於雷達的地圖,因為它是連接於我們生命和過去根的一種這樣的東西。所以地圖的含義從作曲的角度來說,實際上融合新的科技,融合媒體,融合電視,最重要全部集中在聲音,在音樂,在這種傳統的根的一個基礎上,去創作的一個樂曲和觀念。

譚盾的不同尋常的音樂理念和中國文化的底蘊讓他走出了一條超越常規的音樂創作之路。他做出了水樂、石樂等離經叛道的音樂,他的作品和為人都備受爭議。但這位被貼上另類標簽的音樂大師熱情似火的個性和對音樂的執著,是他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二十多年來譚盾通過他的音樂把中國文化傳到世界,受到各地音樂愛好者的尊重和喜愛。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響戲劇系列、觀念音樂--自然系列、歌劇《茶》、多媒體交響協奏曲系列、《死與火:和畫家克利的對話》、四重奏與琵琶《鬼戲》、歌劇《牡丹亭》、由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委約的歌劇《馬科·波羅》、受德國"巴赫國際協會"委約的《復活之旅》、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的《卧虎藏龍》、為張藝謀的電影《英雄》而寫的原創音樂、為香港回歸而作的《交響曲:天地人》、《世界交響曲》以及為世界著名鋼琴家朗朗改編創作的《八幅水彩畫的回憶》等等。而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揮家和樂團及帕爾曼、馬友友這樣的大演奏家來演奏的。這些驕人的成績足以說明,譚盾已經用中國文化作為根基,融入世界音樂大氛圍中,並完全被世界所接納,所歡迎。

C. 求譚盾的《天地人》交響樂。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特約國際知名作曲家譚盾為紀念此一歷史時刻創作了《交響曲1997:天地人》。此曲力從中國文化之境界「天時、地利、人和」這一基點來深刻、磅礴地發展、詮釋這一歷史事件。這首慶典交響曲由世界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中華編鍾樂團(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原件編鍾)、香港葉氏兒童合唱團及香港管弦樂團共同演出。由作曲家譚盾親自指揮。

譚盾《交響曲1997:天地人》的東方色彩。當時光進入1997,譚盾這位80年代的先鋒音樂家,卻選擇了交響曲式的方式,從邊緣的先鋒狀態走向了主流藝術話語。他對香港1997採取了一種全新的表現方法,即調用了中國古老的編鍾表現最時髦的主題,構成了十三章的混聲大合唱。其《交響曲1997:天地人》曲目分別為:1、序歌:天地人和,2、天,3、龍舞,4、鳳,5、慶典,6、廟街的戲與編鍾,7、地(易之三),8、水,9、火,10、金,11、人,12、搖籃曲,13、和。
《交響曲1997:天地人》,這部為慶祝香港回歸之作,一反先鋒姿態的個體敘述和所謂的邊緣狀態,而進入到1997年中國一個重大敘事——香港回歸。雪百年國恥,張揚民族精神,因此在作曲的曲式、曲調、歌詞上多有回歸正統模式。譚盾對中國文化有獨到的體會,尤其是早年的創作,大多是出入於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甚至「神秘」之中。而長期國外留學的經歷,又使他能夠得鑒於西方的現代與後現代音樂,並能夠通過後殖民主義的自我反省、身份反省和文化反省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音樂語匯和音樂動機。
在香港這個現代化與後現代、殖民與後殖民、民族與西方的一個話語的敏感的接觸點上,譚盾將他的「天地人」的構思,立足於中國文化的本土意識,因此,天是中國古老的「天人合一」之天,地是「皇天厚土」的黃土地,人是「龍」的傳人。這種宏偉敘事使他的音樂充滿著張揚和激盪。尤其是挪用中國古代思想意象,將大宇宙和大群體(民族)融為一體,達到一種「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天人之境」。他的音樂中以華夏精神為主體意識,而在形式上挪用移植西方拓展現代,在東方西、現代與傳統之間進行了某種折衷。在他的旋律展開中,可以聽到山歌民謠、江中號子、迎親吹打、佛堂祈頌、絲竹管弦,以至西洋的交響曲式和「大提琴獨白」,同時,又有中國民族樂器匯入其中。這使得在全球化語境中,東西方融匯成一種和諧的大音樂意識,由此升華到一種大哲學宇宙精神,即天、地、人交織。
無疑,譚盾的「天地人」已經排斥了階級、革命、暴力、帝國主義等冷戰性的思維,而向傳統的古典式的「天地人」這種宇宙根本本體升華,逃避了政治性的言說方式,而回歸到傳統話語模式,這一點在他以「編鍾」這種中國古老音樂的象徵,即孔子所推崇的「成於樂」的黃鍾大呂,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上古韶樂,同時也是中國先秦時代祭祀天地神靈列祖列宗的禮器的象徵,作為《交響曲1997:天地人》的支柱性的音樂語匯和音色的取捨。可以說是構成了傳統與現代遭遇滲透,並相生相發的一個典型的跨世紀的基調。
當然,這部匆匆寫成的「大麴」,仔細聽來也有若干拼湊、匆促和不和諧之處,這似乎說明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進行完美無缺的融合,絕非一己之力可以達到,因為這一世紀性的難題,將橫亘在整個中國先鋒藝術面前
《交響曲1997:天地人》這部作品是結合香港回歸的主題,被命名為「交響曲1997」,副題仍為「天地人」,這部交響曲分「天」、「地」、「人」三個樂章,「天」以大提琴、編鍾以及兒童合唱採用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襯托出農歷新年氣氛,像是以民間歌謠演繹的《廟街歌劇》,作曲者譚盾這次以俗討好大眾;「地」可以說是一首編鍾、大提琴以及管弦樂團的協奏曲,以三個副題———「火、水、金」來表達大自然的平衡。終章「人」紀念在戰爭中掙扎以及受難的人,包括一首反映父母之愛的《搖籃曲》,並以《和平之歌》作為結束,代表天地萬物於永恆的和諧中合而為一。稱這作品為交響曲,廣義來說並無不可,但樂曲結構和傳統交響曲扯不上關系,如果說是一首有三個主要段落組成的交響詩或交響幻想曲或許更為貼切些。其中馬友友借用二胡、內蒙古馬頭琴以及中國撥弦樂器的演奏法,注入大提琴,而譚盾以現代各種演奏敲擊樂的方式結合傳統的演奏法為編鍾譜寫新曲,顯得大氣。

專輯名稱:交響曲1997:天地人
專輯藝人:譚盾
音樂類型:古典/民樂
發行公司:SONY MUSIC
發行時間:1997年
資料整理:AudioMyd

http://www.weimei.org/forum/content/423173

D. 天地人交響曲作者

作者譚盾 (TAN Dun)
出生日期:1957年8月18日
出生地點:湖南思茅鄉下
星座:獅子座
生肖:雞
籍貫:湖南
家庭狀況:妻子:黃靜潔(籍貫上海)、一子:現時一歲半
界別:文化藝術界
學歷:
* 他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取得博士學位(1986年)
* 文革後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首度開放招生,譚盾於30個名額中被選上榜 (1978年)

經歷:
* 譚盾應日本NHK之邀創作一出「千禧年多媒體現代歌劇」《門》,並於28/12/2000在台北首演 (2000年)
*《門》是述說3個歷史傳奇殉情女子:(1)中國虞姬、(2)西方茱麗葉(3)日本名妓小春重生,他突破了中西方音樂界限,將中西音樂混出一種很特別的咀嚼 (2000年)
* 寫給中樂團二胡協奏曲《火祭》(1999年)
* 其後有《牡丹亭》以及《2000今天-千禧年世界交響曲》等後現代拼貼系列
* 譚盾將自已的作品《天、地、人》結合香港慶回歸的主題,命名為《一九九七交響曲》(1997年)
* 為香港回歸創作《Symphony1997天地人》(1997年)
* 開始創作舞台作品《馬可勃羅》(Marco Polo)(1996年)
* 開始寫《易》系列 (1995年)
* 開始寫《管弦劇場》系列I-IV(1990-1999年)
* 一首用自製樂器來演奏的《九歌》面世後,譚盾終能在美國藝術樂壇上取得重要地位 (1989年)
* 在留美期間曾作《八音》(Eight Colors for String Quartet)(1986-88年)
*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的譚盾跑到紐約發展 (1986年)
* 譚盾寫給民樂團《黃土地組曲》,稍後修正更名為《西北組曲》(1986年)
* 發表管弦樂作品《極道》(1985年)
*舉行「譚盾中國器樂作品專場音樂會」發表《天影》及《雙闕》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評,卻也震撼了民樂界 (1985年4月)
* 《風雅頌》融合了巴爾托克復調和聲、魏本的系列手法、以及來自鄉土的譚盾意識(1982年)
* 發表第一部交響樂作品《離騷》(1979年)
* 先後隨趙行道、黎英海學習作曲,但受到來訪的當代作曲大師如Georgr Crumb, Toru Takemitsu ,Isang Yun,Hans Werner Henze以及周文中等來訪客席教授之助,打開了國際視野

譚盾的傳略
1957年出生於湖南的譚盾,曾多次榮獲中國國家級創作獎,他的管弦作品《道極》更被評選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除此之外,譚盾在實驗創作藝術上也非常活躍。他的《紙樂》、《陶樂》與《水樂》等音樂劇,都在國際前衛藝術領域里產生很大的影響,並獲得廣泛的好評。其它諸如「Weber國際作曲獎」、「山多利作曲大賞」、「MIT傑出藝術成就獎」等國際獎項,更將他的聲譽推至最顛峰。在第44屆格萊美中,譚盾再度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以電影《卧虎藏龍》主題曲《月光愛人》獲得「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龍》原聲帶中的《永恆的誓言》獲得「最佳古典音樂」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協奏曲則獲得了「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提名。
譚盾獲獎全記錄:
-《風雅頌》
獲得大獎Weber prize in Dresden (1983年)
獲加拿大格蘭格德音樂獎(1996年)
-《馬可波羅》
Marco Polo (Sony Classcial SK 62912)
奪得日本《Record Geijutsu》「當代最佳唱片獎」(1997年)
被《紐約時報》評為「本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十位音樂家之一」(1997年)
被德國《歌劇世界》評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7年)
獲得格威文美爾作曲大獎Grawemeyer Award(1999年)
-《卧虎藏龍》
電影原創音樂
獲得「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大獎」和「台灣金馬獎」(2001年)
獲得比利時佛蘭德原創音樂獎(2001年)
獲得在第53屆《英國電影學院頒獎禮》(英國奧斯卡)「安東尼亞斯基夫音樂獎」(2001年)
獲得第73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2001年)

E. 翻譯 聽說譚盾是這個管弦樂隊的指揮,我們感到非常興奮

We all felt very excited on hearing that Tann would be the director of the orchestra.

F. 求譚盾簡介

譚盾
譚盾譚盾,著名美籍華裔作曲家,在國家上享有聲譽。1999年因歌劇《馬可波羅》獲得格萊美作曲大獎。他為電影《卧虎藏龍》的作曲獲得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他還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創作了一首《擁抱愛的夢想》。20多年來,譚盾通過他的音樂把中國文化傳到世界,受到各地音樂愛好者的尊重和喜愛。
中文名: 譚盾
國籍: 美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長沙市茅沖
出生日期: 1958年
職業: 作曲家
畢業院校: 中央音樂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代表作品: 《卧虎藏龍》主題曲、《永恆的誓言》、《門》等
主要成就: 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獲得1999年格萊美作曲大獎

基本資料
譚盾譚盾幼年深受中華楚文化的影響,後來進入京劇團開始其京劇音樂家身涯。1977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隨趙行道、黎音海學習並取得作曲碩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198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隨大衛·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並獲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他是中央音樂學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時創作的第一弦樂四重奏《風·雅·頌》運用民間曲調,中國宮廷音樂,廟堂贊歌等原始素材,給人清新、別致的感覺,獲得了1983年德里斯頓·韋伯爾作曲比賽二等獎。被新聞界、藝術界稱為「新潮音樂」、「先鋒派音樂」、「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國後,數家知名樂團聘他為樂團作曲,並出任BBC交響樂團(蘇格蘭)駐團作曲兼副指揮,1988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這是中國音樂家在美國首次舉辦的音樂會。
個人履歷
手握奧斯卡獎早在大學時期,譚盾即為當時中央音樂學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歲的譚盾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離騷》,就因使用了鼓、蕭等當時被認為是前衛的音響和技術而引起爭議。被同學郭文景稱"絕對是個天才"的他在1983年以交響曲《風雅頌》贏得國際作曲大獎(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4年舉行的"譚盾中國器樂作品專場音樂會"發表了《天影》及《雙闕》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評,卻也震撼了當時的民樂界。由於堅持在聲音、技術上的不斷探索,他被認為是中國先鋒音樂的重要代表人物。到美國後的譚盾也曾有過在街頭拉琴謀生的經歷,1989年,一首以自製樂器演奏的作品《九歌》問世後,譚盾終於在國際樂壇獲得成功,並不斷以令人驚奇的創作成為越來越被國際樂壇矚目的重要作曲家。 1986年,譚盾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隨大衛.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並獲得博士學位。至今譚盾旅居於美國紐約。 從1990年開始,譚盾進行了一系列試圖把劇場表演和樂隊結合起來的《樂隊劇場》創作,其中為音樂界著名的"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而寫的《鬼戲》及為日本NHK交響樂團創作的《門》,因其特別的表現方式而引起轟動;《交響樂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馬友友、香港交響樂團和中華編鍾樂團於1997年香港回歸音樂會上首演;同年歌劇《馬可.波羅》成為當年國際樂壇最轟動的重要演出,並為譚盾贏來諸多好評與國際獎項;此外,他所創作的歌劇《牡丹亭》、為美國紐約愛樂樂團創作的協奏曲《水》以及為全球新千年電視慶典節目《2000 Today》所寫的同名交響曲和為紀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巴赫音樂學院委約的《馬修受難曲》等不斷成功上演,譚盾多元化的音樂使他聲譽日隆。 1995年,受德國著名作曲家漢斯(Hans Werner Hanze)推薦,譚盾成為慕尼黑國際音樂戲劇比賽評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滿澈(Turu Takemitsu)提名獲加拿大格蘭.格德音樂獎(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紐約時報》評為"本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國權威音樂雜志《歌劇世界》評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譚盾榮獲當今世界最權威的格威文美爾作曲大獎;2001年他因電影《卧虎藏龍》的音樂贏得使他聲名遠播的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金像獎。 目前,譚盾的音樂在世界各地由著名指揮和樂團頻繁演出。為世界著名的克隆那斯四重奏團寫的《鬼戲》自1996年首演以來不斷由該樂隊在世界各地巡演。「多媒體交響劇場」(Orchestra Theatre)系列是譚盾十年前開始的一種新嘗試,試圖把劇場表演、多媒體藝術與樂隊融合起來。
獲得榮譽
譚盾1999年因歌劇《馬可波羅》獲得格萊美作曲大獎; 他為電影《卧虎藏龍》的作曲獲得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憑《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獲第44屆格萊美四項提名:「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取自電影版《卧虎藏龍》主題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龍》的《月光愛人》;「最佳古典音樂」,取自《卧虎藏龍》的《永恆的誓約》;「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取自譚盾的《易》吉他協奏曲。
社會評價
1、他被《紐約時報》評為1997年度"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 1999年因歌劇《馬可波羅》獲得格萊美作曲大獎;他為電影《卧虎藏龍》的作曲獲得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被《美國音樂》雜志評為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他就是譚盾。 他以其鮮明而具有挑戰性的音樂觀念,與世界各主要樂團合作,曾指揮過的當代最重要的樂團包括:荷蘭皇家愛樂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法國里昂交響樂團、悉尼交響樂團、巴西聖保羅交響樂團、倫敦小交響樂團及中國愛樂樂團等。 2、譚盾作曲角逐奧運歌 《擁抱愛的夢想》打國際牌 譚盾的奧運歌,製作團隊顯然「國際化」了。「你在我身旁,我們共享夢的時光……You are me,And I am you,One world,One dream,My name is hope,My name is love。」昨日,著名作曲家譚盾在北京首次公布其奧運主題歌參選歌曲的歌詞。在這首名為《擁抱愛的夢想》的參選歌曲中,匯聚了金牌製作人大衛·福斯特、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和張靚穎等明星人物。而大衛·福斯特更是表示今年9月他將帶他的明星夢之隊到中國演出。 國際頂級作曲大師David Foster與華人音樂大師譚盾傾力打造,義大利美聲天皇Andrea Bocelli攜手目前中國最佳流行女聲海豚公主張靚穎,為北京奧運獻上擁抱夢想的歌聲。它跨越太平洋兩岸,跨越語言的邊境,跨越古典與流行的界限,跨越光明與黑暗的分別,閃耀希望的光芒。它是國際性與民族性融合的頂級佳作,力求表現奧運開幕式的輝煌,跨越國界的攜手展現了中華民族友好博愛的國際形象,曲調大氣磅礴卻又琅琅上口,中英文兩個版本的製作更有利於中國奧運歌曲的國際傳播。 空間的界限,不能阻隔我們熱愛同一個世界,時間的邊沿,不能抵擋我們擁有同一個夢想。 今天直到永遠,你在我身旁,我們共享夢的時光。
著名作品
1、《門》
《門》由法國著名指揮夏爾·迪圖瓦指揮日本NHK交響樂團於1999年作世界首演後,在世界各地相繼上演。《交響曲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馬友友、香港管弦樂團和中華編鍾樂團於1997年香港回歸儀式上首演。交響樂《死與火》由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藝術總監詹姆斯·萊文在美國首演並由大都會歌劇院樂團在各地巡演。歌劇《牡丹亭》由美國著名導演彼得·薩拉斯執導並巡演。協奏曲《永恆的水》由庫爾特·馬祖爾指揮紐約愛樂作世界首演,並在世界各地巡演。譚盾千禧年的第一個作品是為全球千禧年電視慶典節目「2000年的今天」所寫的同名交響曲。該慶典節目由英國BBC廣播公司、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和SONY唱片公司合作製作,經由中國中央電視台等全球55家電視網衛星傳送到世界各地。為紀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國際巴赫協會委託的《水祭》(根據《馬太受難曲》所作)已巡演德國、日本、英國和俄國等地,並將在2002年紐約「下一浪潮藝術節」二十周年慶典上作開幕演出。
2、"永恆的水" 協奏曲
2001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他的"永恆的水" 協奏曲和《卧虎藏龍》協奏曲以絕對全新的視覺聽覺沖擊力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水》這部作品的演出十分特別,台上全是水,水即獨奏樂器。譚盾為此專門做了50多種有關水的裝置,它們可以讓水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譚盾說:"我們天天的生活都與水有關,可是你聽到水的聲音沒有?"他為此講了一個故事:在紐約一個島上,一位猶太老人天天坐在海邊看水,譚盾問他:"你每天都在看什麼?"他答:"水有意思,在陸地上可以劃分美國、加拿大,但水是劃不開的,昨天有可能從我的家鄉來,明天又可能流到別處去,你看到每天的水是一樣的,但我看水天天是不一樣的。"譚盾說,這部作品一是強調人們生活與其中從未聽到的聲音,聽眾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二也算是環保,沈從文有幾句話,大意是,水除了流過山流過河,是否流過你的頭腦,你的身體,能不能聽到清澈、寧靜,也是物質環境對人的乞求。 聽音尋路
3、《地圖》
2004年10月31日,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作曲家譚盾推出的一部名為《地圖》的音樂作品倍受關注,在這部音樂作品中,譚盾將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樂與現場交響樂融為一體,並把它稱之為多媒體景觀音樂。近兩年,譚盾帶著他的這部作品在國內外巡迴演出,尤其是在湘西鳳凰演出時,譚盾曾經將演出舞台搭建在鳳凰古城北門碼頭的沱江河畔,3000多名當地居民聚集在此,現場聆聽了他們生命中的第一場交響音樂會。 其實"地圖"這個字,實際上它是一個,心力歷程的地圖,是一個文化的地圖,也是一個尋找過去與未來,尋找根與前景的一個地圖,跟傳統的現象蠻相和,因為人類的語言發明之前是有音樂的,在語言發明之前,他們是聽音尋路,過一個寨子的時候,過一個村的時候,你必須留下你的歌, 這樣所謂聽音尋路,聽到回聲,聽到對歌,聽到鄉間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音調,不同的節奏,尋找你的去路,尋找你要去的方向。那麼我覺得聲音的地圖可能是永恆的。它可能是超越於繪制的地圖,也超越於電腦的地圖,也超越於雷達的地圖,因為它是連接於我們生命和過去根的一種這樣的東西。所以地圖的含義從作曲的角度來說,實際上融合新的科技,融合媒體,融合電視,最重要全部集中在聲音,在音樂,在這種傳統的根的一個基礎上,去創作的一個樂曲和觀念。 譚盾的不同尋常的音樂理念和中國文化的底蘊讓他走出了一條超越常規的音樂創作之路。他做出了水樂、石樂等離經叛道的音樂,他的作品和為人都備受爭議。但這位被貼上另類標簽的音樂大師熱情似火的個性和對音樂的執著,是他給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4、《卧虎藏龍》系列
他為電影《卧虎藏龍》的作曲獲得200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憑《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5、《南京大屠殺》主題曲
1995年,吳子牛導演反映中國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殺》,邀請譚盾為影片作曲。為了創作好該片音樂,譚盾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深入劇組體驗生活,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重溫歷史,醞釀感情,全身心投入創作,並一改以往的創作風格,完全融入了電影表達的歷史氛圍中,音樂語言朴實無華,簡單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壯宏偉的交響詩魂。主題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獨唱,童聲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種形式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貫穿整個音樂中的二胡與樂隊的交響協奏,好似一位嘗盡人間悲歡離合的老人在痛苦的回憶,在向孩子們講述著歷史。《南》片的音樂注入了創作者熱愛生命,嚮往和平的心願,強調了中華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統治下所經受的苦難,表現了中國人民對外來侵略者的反抗與期待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的吶喊,跳動音符,撼人心魄,具有東方中國人特有的表達方式。
6、其他作品
二十多年來譚盾通過他的音樂把中國文化傳到世界,受到各地音樂愛好者的尊重和喜愛。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響戲劇系列、觀念音樂--自然系列、歌劇《茶》、多媒體交響協奏曲系列、《死與火:和畫家克利的對話》、四重奏與琵琶《鬼戲》、歌劇《牡丹亭》、由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委約的歌劇《馬科·波羅》、受德國"巴赫國際協會"委約的《復活之旅》、榮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音樂獎的《卧虎藏龍》、為張藝謀的電影《英雄》而寫的原創音樂、為香港回歸而作的《交響曲:天地人》、《世界交響曲》以及為世界著名鋼琴家朗朗改編創作的《八幅水彩畫的回憶》等等。而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揮家和樂團及帕爾曼、馬友友這樣的大演奏家來演奏的。這些驕人的成績足以說明,譚盾已經用中國文化作為根基,融入世界音樂大氛圍中,並完全被世界所接納,所歡迎。
指揮藝術
作為一名指揮家,譚盾以指揮及策劃具有多元化文化特色的當代新作品、新觀念音樂會和音樂節而著稱。他更受聘為1999年美國坦格爾伍德國際現代音樂節的藝術總監,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2000年藝術總監。譚盾目前正在創作的主要作品包括,探索四千年前中國人發現了茶的歌劇《茶》,由日本三德力音樂廳與荷蘭國家歌劇院合作委託,該劇將由世界著名歌劇導演皮埃爾·奧迪執導,於2002年作世界首演。另一主要創作是受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委託創作的新歌劇《秦始皇》。該劇將由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主演並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於2006年作世界首演。 《門》由法國著名指揮夏爾·迪圖瓦指揮日本NHK交響樂團於1999年作世界首演後,在世界各地相繼上演。《交響曲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馬友友、香港管弦樂團和中華編鍾樂團於1997年香港回歸儀式上首演。交響樂《死與火》由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藝術總監詹姆斯·萊文在美國首演並由大都會歌劇院樂團在各地巡演。歌劇《牡丹亭》由美國著名導演彼得·薩拉斯執導並巡演。協奏曲《永恆的水》由庫爾特·馬祖爾指揮紐約愛樂作世界首演,並在世界各地巡演。譚盾千禧年的第一個作品是為全球千禧年電視慶典節目「2000年的今天」所寫的同名交響曲。該慶典節目由英國BBC廣播公司、美國公共廣播公司和SONY唱片公司合作製作,經由中國中央電視台等全球55家電視網衛星傳送到世界各地。為紀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國際巴赫協會委託的《水祭》(根據《馬太受難曲》所作)已巡演德國、日本、英國和俄國等地,並將在2002年紐約「下一浪潮藝術節」二十周年慶典上作開幕演出。
「發明」作品
最早令他名噪國際的是用"陶器"和"紙"來創作音樂,此外"石頭"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歡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樂》、《水樂》、《紙樂》等實驗作品引起國際樂壇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紙"作為他編寫樂曲的配樂外,譚盾也比較喜歡以大提琴、編鍾等樂器作配樂,但那不一定是大提琴傳統的聲音,在《卧虎藏龍》中,譚盾讓馬友友將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聲音,而在《交響樂1997--天地人》中,大提琴的聲音只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
家人情況
黃靜潔(Jane):著名華裔作曲家譚盾的太太。畢業於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後取得美國印第安那大學MBA學位。在紐約和上海生活工作,深刻體會到中西方父母不同的育兒觀,積累了許多養育心得,並創建了「媽媽寶酷網」。

G. 胸懷彩色理想 譚盾和那位黑人琴手都曾在街頭賣藝,都年後譚盾成為音樂家,而黑人一人在街頭拉琴,為什麼

因為譚盾胸懷大志,有遠大的理想,並為之不斷的努力,而黑人琴手沒有更高的追求,很滿足於在街頭賣藝,混混日子罷了

H. 譚盾和那位黑人琴手都曾在街頭賣藝,多年後譚盾成為國際知名的音樂家,而黑人琴手依然在街頭拉琴,你認為

應該是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人有時間習慣了一種生活就很不情願改變的。

I. 譚盾是干什麼的啊

譚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他是中央音樂學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時創作的第一弦樂四重奏《風·雅·頌》運用民間曲調,中國宮廷音樂,廟堂贊歌等原始素材,給人清新、別致的感覺,獲得了1983年德里斯頓·韋伯爾作曲比賽二等獎。被新聞界、藝術界稱為「新潮音樂」、「先鋒派音樂」、「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國後,數家知名樂團聘他為樂團作曲,並出任BBC交響樂團(蘇格蘭)駐團作曲兼副指揮,1988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這是中國音樂家在美國首次舉辦的音樂會。

1995年,吳子牛導演反映中國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殺》,邀請譚盾為影片作曲。為了創作好該片音樂,譚盾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深入劇組體驗生活,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重溫歷史,醞釀感情,全身心投入創作,並一改以往的創作風格,完全融入了電影表達的歷史氛圍中,音樂語言朴實無華,簡單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壯宏偉的交響詩魂。主題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獨唱,童聲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種形式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貫穿整個音樂中的二胡與樂隊的交響協奏,好似一位嘗盡人間悲歡離合的老人在痛苦的回憶,在向孩子們講述著歷史。《南》片的音樂注入了創作者熱愛生命,嚮往和平的心願,強調了中華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統治下所經受的苦難,表現了中國人民對外來侵略者的反抗與期待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的吶喊,跳動音符,撼人心魄,具有東方中國人特有的表達方式。

1997年,譚盾為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紀念活動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動了中國樂壇,樂曲展示了中國歷史悠久和領土的完整,表達了世界華人對統一的企盼。

憑《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獲第44屆格萊美四項提名:「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取自電影版《卧虎藏龍》主題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龍》的《月光愛人》;「最佳古典音樂」,取自《卧虎藏龍》的《永恆的誓言》;「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取自譚盾的《易》吉他協奏曲。

J. 請介紹一下著名音樂人譚盾——

譚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他是中央音樂學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時創作的第一弦樂四重奏《風·雅·頌》運用民間曲調,中國宮廷音樂,廟堂贊歌等原始素材,給人清新、別致的感覺,獲得了1983年德里斯頓·韋伯爾作曲比賽二等獎。被新聞界、藝術界稱為「新潮音樂」、「先鋒派音樂」、「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國後,數家知名樂團聘他為樂團作曲,並出任BBC交響樂團(蘇格蘭)駐團作曲兼副指揮,1988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這是中國音樂家在美國首次舉辦的音樂會。

1995年,吳子牛導演反映中國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殺》,邀請譚盾為影片作曲。為了創作好該片音樂,譚盾不辭辛勞,不計報酬,深入劇組體驗生活,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重溫歷史,醞釀感情,全身心投入創作,並一改以往的創作風格,完全融入了電影表達的歷史氛圍中,音樂語言朴實無華,簡單明了,感人至深,是一部悲壯宏偉的交響詩魂。主題歌《不要哭啊,南京》用男低音獨唱,童聲合唱,男低音合唱三種形式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貫穿整個音樂中的二胡與樂隊的交響協奏,好似一位嘗盡人間悲歡離合的老人在痛苦的回憶,在向孩子們講述著歷史。《南》片的音樂注入了創作者熱愛生命,嚮往和平的心願,強調了中華民族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統治下所經受的苦難,表現了中國人民對外來侵略者的反抗與期待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的吶喊,跳動音符,撼人心魄,具有東方中國人特有的表達方式。

1997年,譚盾為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紀念活動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動了中國樂壇,樂曲展示了中國歷史悠久和領土的完整,表達了世界華人對統一的企盼。

憑《卧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

獲第44屆格萊美四項提名:「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取自電影版《卧虎藏龍》主題曲:「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龍》的《月光愛人》;「最佳古典音樂」,取自《卧虎藏龍》的《永恆的誓言》;「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取自譚盾的《易》吉他協奏曲。

視頻地址:
http://bn.sina.com.cn/doc/2006-11-21/14201145.html

閱讀全文

與中國音樂人譚盾攜法國管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