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闡述台灣民歌運動對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影響
台灣流行歌 有多少傳統民謠元素?
「蕨貓仔,好吃……」噶瑪蘭文化工作室主持人偕萬來唱著「摘蕨貓菜」的歌,那是一首噶瑪蘭語交雜著閩南語的民謠,描述一對祖父母帶著小孫子去采野菜。七十多歲的噶瑪蘭族耆老偕萬來說,他小時候就聽族中老人唱過這首歌。
近年來採集台灣平埔族群音樂的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副教授吳榮順,最近研究發現,這首花蓮北埔的「加禮宛調」噶瑪蘭民謠,可能就是民國五十年代以來台語流行歌「三聲無奈」和「青蚵仔嫂」的源頭。之前,台灣歌謠研究者只知道兩首流行歌是從恆春民謠的「台東調」(恆春人則稱「平埔調」)蛻變來的。
「摘蕨貓菜」的採集讓人想到,台灣自一九三0年代開始有流行歌以來,流行歌里有多少台灣各種族群傳統民謠的源頭呢?
台灣歌謠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流傳久遠、找不到創作者,卻能反映人民生活、感情、思想的傳統民謠;一種則是有作曲、作詞、主唱者的創作歌謠。創作歌謠透過商業、媒體的運作,受到歡迎就成為流行歌。傳統民謠經過改編、運作,也有變成流行歌的潛力。
自十七世紀以來,閩粵的漢人陸續移民台灣,帶來了原鄉歌謠並孕育了本土的傳統民謠,例如「思想起」、「天黑黑」、「丟丟銅仔」、「六月茉莉」、「草螟弄雞公」、「一隻鳥仔哮救救」等。但是,台灣漢人歌謠里有多少台灣原住民族民謠的質素,卻是被忽視而值得探究的。
偕萬來也知道「摘蕨貓菜」畢竟是罕見的例子,他說,平埔族群的音樂多已失傳,只有早年來台的西方傳教士留下一些帶有平埔調的聖歌。
吳榮順表示,台灣近七十年的流行歌史,傳統民謠能夠成為流行歌的實在不多,閩南語民謠有一些,客家民謠打不進流行歌的主流市場,原住民民謠則只是由萬沙浪等原住民歌星在唱國語歌曲時,帶出幾句原住民民謠的曲調特性,配上沒有意義的歌詞而已。
至於一般人認為的原住民民謠「高山青」,吳榮順指出,「高山青」是作曲家黃友棣當年游阿里山有感而發寫的。
不過,民國三十八年來台的外省族群,則藉由軍中的藍天、白雪等藝工隊,以及後來的電視綜藝節目,唱紅了一些中國各省的民謠。藝工隊出身的青山說,早年沒有歌廳,就靠藝工隊在各地表演,唱一些安徽的「鳳陽花鼓」,四川的「一根扁擔」、「馬車夫之戀」,新疆的「燕子」、「在那銀色夜光下」,以及「蒙古情歌」等,唱的時候還要穿上各種民族服裝呢!
吳榮順從音樂的音組織和表現語法,分析台灣流行歌吸收了多少傳統民謠質素,結論是「沒有足夠的反省」。他指出,目前傳唱的閩南語創作歌謠,受日本音樂的影響遠超過中國和台灣本土音樂;「望春風」的作曲者鄧雨賢雖是客家人,卻不了解客家音樂;湯蘭花、高勝美、沈文程都沒唱出原住民特色,張惠妹算是卑南族歌手嗎?
台灣歌謠史專家莊永明也說,西洋音樂大師從民謠中擷取養分,可以讓一首民間小調登上藝術殿堂,台灣本土音樂家尚無此佳作,不無令人遺憾。
因此,吳榮順常鼓勵音樂系學生「搶占流行歌市場」,應該回頭尋找傳統音樂的質素,用來創作好的流行歌。早年採集台灣民族音樂著稱的音樂家許常惠也說,音樂系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應該「先吸收,再放開」的去創作,將有「大量發揮」的空間。
B. 台灣流行音樂對80年代內地流行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有什麼影響啊
80年代初我不知道,很可惜沒經歷那個時代,後來都狂迷鄧阿姨了,至於類似台灣流行音樂的,大概就是以後出現的龍飄飄,鳳飛飛,韓寶儀
C. 日本音樂對中國流行音樂有哪幾個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對香港音樂的影響,舉例說明。
日本音樂確實是好的,這樣一來香港音樂人都沒事幹了,歌手只需要翻唱日本仔的歌就好了。這也吸引了beyond去日本發展,使家駒客死他鄉。
D. 台灣流行音樂為什麼強於大陸流行音樂
1.沒有優秀的創作歌手,很多歌手的創作制式化了,例如汪峰,怒放的生命和飛回的更高聽來答聽去像是一首歌,簡直就是垃圾。沒有真正靠實力和長相出道的歌手。偶像團體能混幾年??沒有個人專輯,沒有質感。 2.本來內地音樂起步就晚,當時的黨和政府還是很保守的,因此流行音樂幾乎無生存之地,使得內地音樂長期處於萌芽狀態 3.在情感上,中國人喜歡崇洋媚外,然後就出現了內地不如港台日韓,港台日韓不如歐美
E. 台灣音樂對我們的影響
真的很大!
至少一提到期待誰的唱片
那肯定多數是台灣的!
F. 台灣校園歌曲對大陸流行音樂產生怎樣的影響.
台灣校園歌曲是大陸校園歌曲創作的樣板。台灣音樂人對台灣流行歌曲及後來的流行歌曲版,都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權,而無論他們本人還是其作品,又都對大陸的校園歌曲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齊豫、劉文正、蔡琴、姜育恆、童安格、黃舒駿等台灣校園歌曲的演唱者或創作者,因此也很快為大陸青年所熟悉和喜愛,《橄欖樹》、《卻上心頭》、《春夏秋冬》、《未央歌》等大批校園風格的歌曲,在眾多80年代、90年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心中,仍在隱約地回響著。1986年,作為中國新生代的音樂創作人郭峰,推出了著名的《讓世界充滿愛》,這標志著大陸流行音樂的成熟。以後,在大陸流行樂壇上,一是涌現出了不少具有民族風味的通俗歌曲,即"西北風",二是出現中國的搖滾音樂。而後者,以崔健為代表,令流行音樂界耳目一新,也帶給80年代的大學生們關於音樂的全新感受。
G. 台灣音樂vs內地音樂
單單講流行抄音樂的話,目前台灣流行音樂因為相較於內地發達。
但是內地流行音樂潛力卻遠遠大於台灣。台灣現在進步空間較小,潛力幾乎已盡。而內地音樂雖然在發展也有自己的壁壘,剛剛愛してるDechen提到的,覺得張傑,張靚穎的音樂不錯,其實我也覺得,我自己喜歡的藝人也基本以湖南台的選秀歌手為主了,但是其實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選秀藝人的突破性是有限的,如果紅歌手都是以選秀藝人為主 這樣內地華語音樂會造成畸形發展。台灣歌手有一部分更注重商業化,具體我不點名,防止造成傷害部分粉絲,但是我個人覺得台灣的 盧廣仲走的rock風,陳綺貞走的清新小眾風,以及方大同的soal感,還有王若琳等人是在認真做音樂
H. 台灣鄉愁,校園歌曲對大陸的影響
懷念:
張雨生、羅大佑、王傑、鄭智化、孟庭葦、齊豫、潘越雲……
當然,還有很多校園歌曲人物。
可參見網路上《台灣百佳音樂唱片》。
台灣不愧是亞洲的音樂聖地!
I. 台灣為什麼不接受內地音樂
內地喔...
我聽了聽內地的音樂 的確是有不錯的!
歌手部分的話 實力好的大有人在這個專是不可否認的!
但在詞曲創屬新上面~~~大陸的確還不夠成熟!
特別是詞方面! 好的詞配不到好的聲樂 好的聲樂卻老是配不到好的詞!
畢竟我看了看大陸的演藝市場~~~
一片歌手的數量絕對比台灣多太多了~~~
猜想大概是內地演藝事業被周邊國家影響太多~~~最近感覺內地老想推偶像類歌手!
但包裝手法不夠高明是第一!
二是流行文化跟本土文化在結合方面還不夠周到!
導致出來的詞曲大多淪為片面 卻不耐聽 或者不耐尋味!
三 內地語種太多 每個語種的人都想用自己的語種來寫歌的話 市場難攻
內地應該最好還是得在普通話上 唱出屬於內地自己的味道來為優先!
而不應該 老要上海話 浙江話 山東話之類的硬是要湊合進去!
怎麼說呢! 如果第一片不能夠讓全中國人都贊賞 那又何必去寫本土話的歌呢?
J. 台灣對中國的影響
台灣經濟發展對中國大陸的專影響屬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