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音樂史 試題
三、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
題乾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21.下列屬於四大名旦的是( B C D E )。
A.譚鑫培 B.梅蘭芳
C.尚小雲 D.程硯秋
E.荀慧生
22.明清時期的漢族民間歌舞有( B D )。
A.囊瑪 B.秧歌
C.木卡姆 D.花鼓
E.二人轉
23.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樂曲體裁有( A B C D )等多種。
A.奏鳴曲 B.協奏曲
C.賦格曲 D.組曲
E.聖詠前奏曲
24.在西方音樂史上被稱為三「B」的是( B C E )。
A.巴托克 B.巴赫
C.貝多芬 D.伯恩斯坦
E.勃拉姆斯
25.下列屬於捷克民族樂派的是( B D )。
A.斯克里亞賓 B.斯美塔那
C.西貝柳斯 D.德沃夏克
E.科達伊
四、連線題(每線1分,共15分)
26.連接相應的人物與其作品:
劉天華 對 《光明行》
華彥均 對 《二泉映月》
黎錦暉 對 《可憐的秋香》
趙元任 對 《教我如何不想他》
張寒暉 對 《松花江上》
27.連接相應的作者與其著作:
嵇康 連 《聲無哀樂論》
燕南芝庵 連 《唱論》
沈括 連 《夢溪筆談》
王灼 連 《碧雞漫志》
公孫尼子 連 《樂記》
28.連接相應的作品與其體裁:
《彌賽亞》 連 清唱劇
《茶花女》 連 歌劇
《胡桃夾子》 連 芭蕾
《我的祖國》 連 交響詩
《無言歌》 連 鋼琴曲
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9.劉天華對於二胡的貢獻體現在哪些方面?
劉天華選擇二胡作為改革國樂的突破口,借鑒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顫弓等技法和西洋器樂創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論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並確立和運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這些,使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的深刻性,從而使這件古代並不受人重視的民間樂器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成為中國民樂的主角與代表,因而劉天華被視為近現代二胡演奏學派奠基人。
創作了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
30.蕭友梅在音樂教育方面的貢獻主要有哪些?
二十世紀中國的音樂教育,蕭友梅是最有貢獻的人之一。
「五四」以前,中國傳統的音樂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娛性音樂方面,例如彈古琴他們只是作為修身養性的一種手段。從事表演的活動,是由社會底層的「戲子」們擔任的,至於京劇的「票友」是後來的事。這些活動與「國民音樂教育」並不是一回事。蕭友梅1901年赴日本留學,在東京音樂學校學習鋼琴與聲樂,並在帝國大學學習教育。1913年又到德國萊比音樂學院和萊比大學學習,取得博士學位後於1920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專科、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任教,並擔任領導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創辦了國立音樂院,這是中國第一所專業音樂院,為音樂教育事業與培養專業音樂人才奠定了基礎。
蕭友梅還致力於編寫音樂教材:有1924年的「風琴教科書」、1925年「鋼琴教科書」、1927年的「 小提琴教科書 」等,著有「 中西音樂的比較研究」、「古今中西音樂概說 」和「 中國歷代音樂概略 」 等學術論著,還創作了 「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等作品。
31.「強力集團」的創作主張是什麼?
強力集團」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俄羅斯社會運動高漲的條件下出現的一個社會文化力量。由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凱撒·居伊、莫捷斯特·彼得諾維奇·穆索爾斯基、亞歷山大·波菲利維奇·鮑羅丁、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五位作曲家組成的作曲家群體。強力集團」不是一個單純以友誼結合起來的音樂家集團,而是一個有共同的思想的、由當時進步的青年藝術家所組成的戰斗集體。
他們都熱愛俄國民間音樂,從中汲取素材和靈感,使自己的作品出出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藝術地表現了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強調音樂應該包涵豐富的思想感情,致力於民間創作的研究,不僅對他們的創作(題材、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主題材料和風格特點等)有了直接的啟發,而且對以後整個俄羅斯音樂文化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他們在自己的器樂和聲樂作品中,力求利用民間歌曲和民間音樂語言,而自己創作的旋律也滲透著民間的素質。這是他們的音樂的民族民間特徵的一個重要方面;「強力集團」的作品反映著過去和當時的俄羅斯人的感受、思考與期望,俄羅斯人的生活態度,典型的性格的諸方面,為了把這些內容體現到他們的作品中去,他們在音樂創作的題材范圍、體裁形式、表現特點等方面就有了鮮明的特點;創作民間題材、祖國歷史、面向現實的歌劇,標題形象鮮明的交響樂,各種器樂曲,通俗易解的器樂小品和聲樂曲。總的說來,他們在自己的作品裡探求著思想內容和音樂形式的結合,專業的藝術表現和音樂的平易樸素的結合,革新創造和忠實於民間創作的固有傳統的結合。
32.印象主義音樂是一種什麼樣的音樂?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 一種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帶有一種完全抽象的、超越現實的色彩,是音樂進入現代主義的開端。 它的音樂形式、織體、表現手法、基本美學觀點以及所追求的藝術目的和藝術效果都與古典和浪漫主義有著很大的分歧與差別。由法國作曲家C.德彪西首創。
六、論述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3.試論新歌劇《白毛女》的藝術成就。
答: 《白毛女》是我國的民族新歌劇的奠基石。它在群眾藝術實踐的基礎上,繼承了民間歌舞的傳統,同時也借鑒了我國古典戲曲和西洋歌劇,在秧歌劇基礎上,創作了新的民族形式,為創造新歌劇開辟了一條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首先在音樂上,運用了民歌、小調和地方戲曲的曲調,但它既不是民間小戲的擴大,也不是傳統的板腔戲或宮調戲。它借鑒了西洋歌劇注重表現人物性格的處理方法,利用富有民族風味的音樂曲調來表現劇中人的性格特徵。《白毛女》的音樂既對表現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又為廣大群眾所熟悉、愛聽。
其次,在歌劇的表演上,借鑒了古典戲曲的歌唱、吟誦、道白三者結合的傳統。在道白與歌唱的關繫上,則運用歌唱來敘述事件,回憶歷史,介紹人物,襯托氣氛,並在感情需要爆發時,用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由於轉折比較自然,並不給人以話劇加唱的感覺。唱詞有許多就是詩,而且頗有民歌特色。
歌劇《白毛女》是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集體創作,是在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導下產生的表現人民群眾斗爭生活並力求能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部探索性的民族新歌劇,是在肯定民族化、群眾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洋歌劇經驗,在不削弱文學性、戲劇性的前提下增強音樂性,在為內容服務的前提下尋求綜合性藝術形式的統一與完整的一部中國經典式的民族歌劇。
34.結合歌劇作品論述瓦格納的歌劇創作風格
答: 瓦格納,德國作曲家、劇作家、指揮家、哲學家。在德國音樂界,自貝多芬後,沒有一個作曲家像瓦格納那樣具有宏偉的氣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頑強地制定並實施自己的目標與計劃,改革歌劇、倡導樂劇,從而奠定了在音樂史上的地位。同時,在世界音樂史上也幾乎找不到像瓦格納那樣,在世界觀、創作之間存在明顯矛盾的音樂家。
主要作品:他創作的主要領域是歌劇,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萊茵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里德》、《眾神的黃昏》)、《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湯豪瑟》、《黎恩濟》、《紐倫堡的名歌手》、《帕西法爾》等,另外還有管弦樂曲《浮士德序曲》等。
藝術成就:① 對傳統歌劇進行了徹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實施了「整體藝術觀」、「無終旋律」以及「主導動機」的手法,並強調戲劇第一,音樂第二,堅持音樂必須服從戲劇內容需要進行創作的原則,改革後的歌劇被稱為樂劇(Das Musikdrama)。② 創作了《尼伯龍根的指環》和《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等劃時代的經典樂劇,使浪漫主義歌劇發展到頂峰。 ③ 擴大了歌劇中管弦樂隊的編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強了樂隊的表現力,改變了傳統歌劇將樂隊當作「巨型吉它」,使其處於人聲伴奏狀態的做法。他抓住了樂隊的表現特點,通過「主導動機」的運用來闡述戲劇內容,使樂隊成為表達劇情內容的有效工具。 ④ 建立半音化和聲,淡化調式調性,創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對20世紀音樂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
『貳』 考研中西方音樂史簡答題字數為多少最佳
西方音樂史考研考要考英語、政治、曲式分析、中外音樂史
立足於文化史、藝術史的大背景下闡述西方音樂的發展過程,概述從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到二十世紀的種種音樂藝術風格,介紹各種音樂流派以及其代表人物與代表作品。讀者在認識到一眾舉足輕重的音樂家之餘,更能了解到產生不同音樂風格與流派的社會背景和該歷史時期的人文精神、審美特徵,從而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本書是一堂深入淺出的音樂歷史課,對所有學習音樂的學生和音樂愛好者也甚具參考價值。
『叄』 簡答音樂社會學與音樂史 的區別
音樂,社會學和音樂使他們的兩個的,嗯,根本去也帶他們性質不一樣,而且他做他們所學內容是不一樣的。
『肆』 簡答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斷代及其主流音樂形態。
中國古代音樂史的主要內容
先秦時期
1、
先秦時期的考古發現
賈湖骨笛距今9000年,說明中華音樂文明歷史的久遠,且有了樂律、音程的概念。
河姆渡的骨哨和一孔塤說明南方的音樂也有相當久遠的歷史。
曾侯乙編鍾公元前400多年的戰國時期。64件樂器,音域達5個八度,十二律俱全,能夠旋宮轉調。一鍾發兩個音說明當時的樂器製作工藝之高超。三份損益律和純律並存。2800多字的銘文是說明當時律制的重要文獻。
2、
先秦的樂律
管子地員篇,記錄了以弦長計算樂律的三分損益法方法。呂氏春秋音律篇記錄了隔八相生法,為三分損益法的發展。
十二律是十二個半音的意思;單數為陽律,又稱六律,雙數為陰律,又稱六同。
旋宮是西周以來的轉調理論。
八音是樂器分類方法,以樂器製作材料為依據: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3、
先秦的民歌
詩經是春秋末年的民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北方十五國民歌;雅為貴族文人的作品;頌是祭祀祖先的樂舞。
楚辭是南方的戰國時期民歌總集。收入了屈原的九歌、離騷等作品,大部分是可以歌唱的,九歌屬於組曲形式。
4、
先秦的音樂機構和禮樂制度
周代的宮廷音樂機構大司樂,最重要職能是音樂教育,另外兩個職能是行政管理和音樂表演。
禮樂是一種等級制度,不同等級使用不同的音樂,樂隊排列天子四面、諸侯三面、卿大夫兩面、士一面。六代樂舞是雅樂的最高典範。
5、
先秦的音樂思想
儒家的孔子:強調音樂的社會功能,改造社會風氣的作用;孟子提倡王與民同樂,有民主思想;荀子,音樂應配合統治者的文治武功,感化人心。
墨子主張非樂。
道家的老子主張大音希聲;莊子提出天籟之聲為音樂的至高境界。
《樂記》公孫尼子或漢儒集先秦諸子言論編纂而成。肯定音樂的表情作用;強調音樂與政治的關系及其社會功能;認為音樂應該給人以美感。
漢魏南北朝
1、
俗樂
漢樂府既是機構也是當時該機構收集到的民歌的名稱,代表人物是協律都尉李延年,吸收西域音樂進行創作。
相和歌:是北方興起的歌曲形式,分徒歌、但歌和相和歌三個階段。其高級形式是相和大麴(南朝發展為清商樂),即三段體的歌舞曲:艷是抒情的歌舞,曲以歌唱為主,趨或亂為快速奔放的舞蹈。
鼓吹樂:漢代以管樂器和打擊樂為主兼有歌唱的藝術形式,分鼓吹和橫吹兩種,前者在儀仗行進中奏,後者在殿廷奏。
百戲:為漢代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含雜技魔術武術和歌舞等。
清商樂:是魏晉南北朝漢魏相和諸曲與南方民間音樂的總稱。所使用的三種宮調稱作清商三調。吳歌是流傳於建康一帶的民歌,如《子夜歌》。西曲是流傳於江陵一帶的,如《莫愁樂》。
歌舞戲:是戲曲的萌芽階段代表作有《大面》、《缽頭》、《踏搖娘》
2、
音樂思想、樂律成就和民族音樂大融合
魏晉名士嵇康所作的《聲無哀樂論》,認為音樂與感情無因果關系,是道家音樂思想的延續。
何承天的新律力圖解決黃鍾不能還原的問題;荀勖提出管口校正數。
此期間西域音樂大量傳入中原,如龜茲樂。曲項琵琶等樂器傳入後成為重要民族樂器,佛教音樂傳入。為隋唐音樂的繁榮奠定基礎。
隋唐時期
1、
宮廷燕樂與俗樂
多部伎:隋七部、九部,唐九部、十部,除清商伎外大多數為外來樂部。
其中龜茲樂一直保持,可見它影響之大。
坐立二部伎:西域音樂占據很大比重。坐部伎堂上表演,以抒情優雅見長;立部伎堂下表演,以氣勢磅礴見長。
唐大麴:歌舞樂三位一體。結構為散序(樂器演奏,散板)、中序(歌唱為主,抒情慢板)、破(以舞蹈為主,節奏快捷)。《霓裳羽衣舞》是其代表曲目。宋代姜夔填詞改編為《霓裳中序第一》。法曲是用於佛教法會的音樂,《霓裳羽衣舞》也是法曲的代表曲目。
管理音樂的機構有:太樂署(藝人訓練考核)、鼓吹署(管理儀仗音樂)、教坊(為燕樂培養人才的機構)、梨園(禁苑教習演奏法曲的機構)。
曲子:隋唐時期可以填寫各種詞的民間歌曲,宋詞的前身。
變文:宣講佛教教義的說唱形式。
2、
隋唐宋的樂律
八十四調:隋代的萬寶長和鄭譯根據蘇 婆的「五旦七調」(龜茲樂調)發展而來,以七聲十二律旋相為宮。二十八調:四種調高,七種調式。十八律:南宋蔡元定創立,用三分損益法生十二律後再生六律。
宋元明清
1、
宋代市民音樂
城市商業空前繁榮,出現市民階層。瓦子勾欄、茶樓酒肆眾多,成為民間藝人表演的場所。演出形式有:小唱、嘌唱、諸宮調、雜劇等。表演藝人的行會組織叫社會,編寫話本和劇本的行會叫書會。音樂主流由宮廷到民間,戲曲、說唱音樂確立發展,取代了原來的歌舞藝術。音樂文化更加普及,藝術綜合性更強。
民間器樂:細樂、清樂、鼓板、小樂器。
宮廷器樂:教坊大樂、隨軍番部樂。
說唱音樂:鼓子詞——說唱相間,以唱為主,以鼓伴奏。
諸宮調——孔三傳創立的大型說唱形式,多套曲牌構成,每套使用一種宮調,代表作《劉智遠諸宮調》、《西廂記諸宮調》(董解元)
陶真——流行於農村的說唱形式,表演者是路歧人,琵琶伴奏,系彈詞的前身。
貨郎兒——來源於叫賣調,高級形式為轉調貨郎兒,即本曲中加入其它曲調。
2、宋元明清的戲曲音樂發展
宋雜劇:艷段(表演尋常事)、正雜劇(表演復雜故事)和散段(滑稽表演),分對白為主的滑稽戲和歌舞為主的歌舞戲兩種。
元雜劇:其音樂又稱北曲,一本四折有時加一個楔子。每折使用相同的宮調,表演由曲(唱)、賓白(語言)、科(動作)組成,一人主唱。為曲牌連綴體,伴奏樂器有鼓、笛、拍板。用七聲音階,字多聲少,豪放粗獷。代表劇目:關漢卿的《竇娥冤》、《救風塵》、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牆頭馬上》、王實甫的《西廂記》。
南戲:產生於溫州一帶。音樂表現靈活,又稱南曲。一本可以有十幾甚至幾十折。突破一人主唱,每個角色都可以唱。宮調使用沒有限制,採用五聲音階。曲牌使用有固定程式。代表劇目:荊釵記、劉知遠、拜月亭、殺狗記和琵琶記。
繁榮的原因是:階級與民族矛盾尖銳,提供了題材。城市畸形發展。文人淪落下層。
明代的四大聲腔:海鹽腔(不用管弦只用鑼鼓,曲牌聯套);餘姚腔特點同前;弋陽腔,有高八度的幫腔;崑山腔:集南北曲之大成,成為全國性的劇種。經魏良輔改革成為細膩的「水磨調」,代表劇目梁辰魚的《浣紗記》,湯顯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
清代發展為弦索、亂彈、梆子和皮黃四大聲腔。其中最重要的是後兩者。梆子為板腔體、有花音和苦音之分,秦腔是代表。皮黃以京劇為代表,代表人物: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
3、
明清的說唱
鼓詞——明清時期流行於北方,伴奏用大三弦。
子弟書——興起於清代的八旗子弟中,不到百年即衰敗。
大鼓——清中葉興起於山東、河北,發展出西河大鼓、梨花大鼓和京韻大鼓。
彈詞——源於陶真,有陳遇乾、俞秀山、馬如飛三流派。
4、唐宋元的樂器及明清的器樂合奏
①奚琴,唐代出現的弓弦樂器
②軋箏,用弓拉奏的箏
③琵琶已經出現品
④三弦元代開始流行
⑤興隆笙,西洋早期的管風琴
⑥明清的合奏樂有十番鑼鼓(分清鑼鼓和葷鑼鼓)、十番鼓(鼓笛主奏)、潮州音樂(分廣場樂和室內樂)、福建南音(抱彈琵琶)、西安鼓樂(分坐樂和行樂)。
5、古琴音樂與琴譜
①高山流水——見於《神奇秘譜》。
②廣陵散——聶政刺韓王的故事。
③酒狂——魏晉時期的阮籍所作,三拍子。
④碣石調幽蘭——梁代丘明所作,最古老的唐人抄文字譜。
⑤梅花三弄——原為東晉桓伊笛曲,三弄為主題出現三次。
⑥離騷——唐陳康士作。
⑦瀟湘水雲——南宋郭沔作,表現愛國之情。
⑧神奇秘譜為明代朱權刊印的最古老的古琴譜,用減字譜。
6、中國樂律發展簡述
①管子地員篇:記錄了以弦長計算樂律的三分損益法方法。
②呂氏春秋音律篇:記錄了隔八相生法,為三分損益法的發展。
③十二律:是十二個半音的意思;單數為陽律,又稱六律,雙數為陰律,又稱六同。
④旋宮:是西周以來的轉調理論。
⑤何承天:新律力圖解決黃鍾不能還原的問題
⑥荀勖提出管口校正數。
⑦此期間西域音樂大量傳入中原,如龜茲樂。曲項琵琶等樂器傳入後成為重要民族樂器,佛教音樂傳入。為隋唐音樂的繁榮奠定基礎。
隋唐宋的樂律
①八十四調:隋代的萬寶長和鄭譯根據蘇祗婆的「五旦七調」(龜茲樂調)發
展而來,以七聲十二律旋相為宮
②二十八調:四種調高,七種調式
③十八律:南宋蔡元定創立,用三分損益法生十二律後再生六律。
④明代朱載育發明新法密律,解決了黃鍾不能還原的問題。著有《樂律全書》。
4
『伍』 音樂史 簡答題 趙元任音樂創作特點是什麼
他對民族風格音樂語言的大膽探索具體體現在對歌詞與曲調的結合上
『陸』 急需 中國音樂史題 急需謝謝 簡答題 和論述題形式
你可以去搜狗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