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分一下中國音樂發展的各個階段
按時間順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2000年這52年間的音樂發展演進歷程分為:
「朝氣蓬勃的創作年代(1949-1956)」、「在曲折中前進(1957-1963)」、「山雨欲來風滿樓(1963-1966)」、「『文革』中的音樂現實(1966-1976)」、「改革開放中的陣痛與轉型(1976-1988)」、「回復時期的音樂思潮與創作(1989-1992)」、「當代音樂的再生與騰飛(1992-2000)」等7個階段,忠實記敘了各個階段的不同時代條件和中國音樂家在歌曲、交響音樂、室內樂、民族器樂、歌劇、舞劇、合唱、藝術歌曲、電影音樂等不同體裁和在音樂教育、音樂表演、音樂學研究與思潮批評、音樂出版等不同領域所從事的創造活動及其優秀成果,把其中有重大影響的作曲家和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各個專業的表演藝術家、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和重要音樂事件放到當時具體的歷史環境中進行如實的記敘和評價,對其中的歷史經驗和失誤作了初步的梳理和總結,力求公正、客觀、全面地反映出新中國音樂發展的真實面貌。
作者按照音樂藝術的特殊規律及其審美標准,對新中國音樂史上產生的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優秀音樂作品,如交響音樂中的《春節序曲》、《瑤族舞曲》、交響詩《黃鶴的故事》、《長征交響曲》、《八一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鋼琴協奏曲《黃河》;歌劇中的《洪湖赤衛隊》、《江姐》、《原野》,舞劇中的《寶蓮燈》、《魚美人》、《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大合唱中的《長征組歌》、《祖國,我可愛的母親》,民族器樂中的《二泉映月》、《江河水》,電影音樂中的《李雙雙》《舞台姐妹》《劉三姐》《阿詩瑪》以及在各個階段普遍流行的優秀群眾歌曲,均作了詳略不等的藝術分析和熱情評價。
② 流行音樂在中國是如何一步步發展的
我個人認為流行音樂剛剛開始進入中國大陸的時候,應該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鄧麗君一批港台歌手最新讓我們聽到他們的歌聲,然後就是我們國內的一些歌手開始翻唱一些國外的流行歌曲,就這樣中國的流行音樂開始一步一步走上正軌,開始蓬勃的發展,出現了我們中國自己的一批流行音樂明星向崔健,那英,孫悅都是當時比較活躍,也是比較受大家歡迎的歌手。
③ 中國音樂發展史
非常多'從朝代來說'先秦由於自太久遠'只能從史料和出土文物研究'我國早期是歌舞樂三位一體'到夏商時期夏商出現銅質樂器'樂舞有大夏等'西周春秋戰國'有了完善禮樂制度'有專門音樂機構'因為樂器發展到當時種類繁多'有了八音分類法'有了三分損益法'有了師乙這種音樂家'有了儒墨法等不同音樂思想'秦漢時期'有了記譜法和更多音樂理論'有了樂府'和宮廷音樂'鼓吹曲'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新的音樂理論和記譜法'隋唐五代'宮廷音樂十部樂'西域樂器傳入'霓裳羽衣舞這種大麴還有教坊梨園誕生'產生一批優秀音樂家'如萬寶常'中外音樂大交流'宋遼金元時期'說唱音樂產生'雜劇和南戲發展為戲曲形成打基礎'音樂理論有蔡元定十八律'文人音樂姜夔'明清時期戲曲誕生'民族器樂西安鼓樂'福建南音'說唱發展鼓子詞等''清末民初'西方音樂傳入'學堂樂歌興起'近代音樂刊物'音樂理論著作產生'
④ 中國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起源
中國音樂,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時代,據考古發現,中國音樂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的音樂文化。中國音樂曾經對中國周邊地區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同時從孔子傳六藝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樂,中國音樂又在吸收外來音樂要素的過程中不斷充實發展。中國素號「禮樂之邦」,古代音樂在人格養成、文化生活和國家禮儀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孔子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學習步驟。
發展歷程
夏、商時代
根據文獻記載,夏商兩代為奴隸制社會早期。從古典文獻記載來看,這時的樂舞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樂舞為氏族共有的特點,它們更多地為高等階級所佔有。
西周、東周時代
西周是中國奴隸制的成熟時期,東周奴隸制社會由盛到衰,君主統治因素日趨增長的歷史時期。西周時期宮廷首先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
秦、漢時代
秦漢時開始出現"樂府"。它繼承了周代對采風制度,搜集、整理改變民間音樂,業績終了大量樂工在宴享、郊祀、朝賀等場合演奏。這些用作演唱的歌詞,被稱為樂府詩。樂府,後來又被引申為泛指各種入樂或不入樂的歌詞,甚至一些戲曲和器樂也都稱之為樂府。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
由相和歌發展起來的清商樂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權的重視,設置清商署。兩晉之交的戰亂,使清商樂流入南方,與南方的吳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時,這種南北融合的清商樂又回到北方,從而成為流傳全國的重要樂種。
漢代以來,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西域諸國的歌曲以開始傳入內地。北涼時呂光將在隋唐燕樂中佔有重要位置的龜茲(今新疆庫車)樂帶到內地。由此可見當時各族人民在音樂上的交流已經十分普及了。
隋、唐時代
隋唐兩代,政權統一,特別是唐代,政治穩定,經濟興旺,統治者奉行開放政策,不斷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晉以來已經孕育著的各族音樂文化融合打基礎,終於萌發了以歌舞音樂為主要標志的音樂藝術的全面發展的高峰。
宋、金、元時代
宋、金、元時代音樂文化的發展以市民音樂的勃興為重要標志,較隋唐音樂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隨著都市商品經濟的繁榮,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游藝場"瓦舍"、"勾欄"應運而生。
在"瓦舍"、"勾欄"中人們可以聽到叫聲、嘌唱、小唱、唱賺等藝術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說唱類音樂種類崖詞、陶真、鼓子詞、諸宮調,以及雜劇、院本的表演;可謂爭奇斗艷、百花齊放。
這當中唱賺中的纏令、纏達兩種曲式結構對後世戲曲以及器樂的曲式結構有著一定的影響。而鼓子詞則影響到後世的說唱音樂鼓詞。諸宮調是這一時期成熟起來的大型說唱曲種。其中歌唱佔了較重的分量。
明、清時代
由於明清社會已經具有資本主義經濟因素的萌芽,市民階層日益壯大,音樂文化的發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明代的民間小曲內容豐富,雖然良莠不齊,但其影響之廣,已經達到"不問男女","人人習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編輯,刊刻小曲成風,而且從民歌小曲到唱本,戲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問世。如馮夢龍編輯的《山歌》,朱權編輯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譜》等。
朱載堉他的《樂律全書》對古代文化的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十二平均律。這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
近現代音樂
16世紀晚明時期,西洋音樂通過傳教士傳到中國。在利瑪竇進京呈現給萬曆皇帝的禮品單中,有西琴一張,據考這是一張古鋼琴。清初,傳教士徐日升教授康熙皇帝西方樂理,並著有《律呂纂要》一書。
五線譜也在這個時候傳入中國。乾隆皇帝的時候,在宮中還組建了一支西洋樂隊,樂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樂器、豎笛、木琴、風琴、古琴,演奏時戴西洋假發。
中共革命音樂
在北伐戰爭時期,中國的音樂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國民革命軍中廣為傳唱,有的是用國外通俗歌曲旋律直接配以革命歌詞。
當代音樂
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後,又加入翻譯成中文的蘇聯流行歌曲。各地開始建立交響曲團,演奏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作曲家的新作。東歐的樂團曾多次到中國表演,中國樂團也參加了許多國際表演會。
中國音樂家也嘗試用西方的樂器方法寫作具有中國風味的音樂,比較成功的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採納了越劇的部分旋律。
和第三世界的國家交往也不斷增加,為此成立了東方歌舞團,專門學習、演唱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各民族的民歌樂曲,在中國廣受歡迎,從此發展中國家的音樂開始對中國音樂產生影響。中國民族樂隊的配器、合奏方式也基本定型,產生了不少成功的民族器樂交響曲。
中國的民族音樂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每年春節,都會到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中國新年音樂會,並座無虛席。
大陸文革音樂
文化大革命是大陸歷史的一個特殊階段。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一批文革特色的歌曲和戲曲,影響了那個時期整個一代青年。其中,一部分成為了膾炙人口的軍歌,在當今解放軍中廣泛流傳,較為著名的有胡寶善演唱的《我愛這藍色的海洋》。
港台
五六十年代,港台延續了老上海燈紅酒綠風格。隨著日本經濟的起飛,日本現代流行音樂開始對港台產生影響。歐陽菲菲、翁倩玉、鄧麗君等港台歌手演唱了大量的日本歌曲。
八十年代,新一代音樂家在港台崛起,眼界更為開闊,把歐美流行形式與中國音樂相結合,開創了港台流行音樂新局面,並對大陸產生重大影響。
在台灣的校園歌曲和鄧麗君開創的演唱方式,使中國通俗音樂發展到一個高峰,具有中國音樂獨特的風格和魅力,鄧麗君在美國開演唱會時,吸引得許多舞台劇務美國人在後台全程欣賞,雖然他們聽不懂中文唱詞。
(4)序列音樂在中國的發展擴展閱讀
種類
漢族傳統音樂
(國樂)
中國民族音樂,簡稱民族音樂、民樂,又稱國樂,即中國傳統音樂,也是中國主體民族漢族音樂。
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中國的少數民族音樂有著豐富多樣的樣式和內容,如藏族音樂、蒙古族音樂等。
藏族音樂
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歌曲旋律優美遼闊、婉轉動聽。藏族音樂大體上可以分為佛教音樂和民間音樂。佛教音樂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無詞的歌頌曲調。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聽起來就有高原藍天遼闊的氣象,曲調悠揚,但也是以五聲為主。歌舞形式有「果諧」、「果卓」(鍋庄)等。藏族音樂的一些元素被漢族和西方音樂所吸收。
有一些漢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樂的特點創作了一些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類的歌曲。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樂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瑪和主要演唱漢語歌曲的韓紅外,還有容中爾甲、亞東、瓊雪卓瑪等大量在藏區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規戲劇方面,已經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傳統歌劇《格薩爾王》。
蒙古族音樂
蒙古族民歌分「長調民歌」和「短調民歌」。 「長調」有許多無意義的諧音字拉長唱腔,有草原空闊的風格。蒙古常用的樂器是馬頭琴、火不思、四胡、三弦、蒙古箏、蒙古琵琶、胡笳、興隆笙以及笛子等。蒙古器樂的特點是柔和、安靜。
上述最有特色的樂器是馬頭琴,它是一種拉弦樂器,由於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個馬頭裝飾,所以由此命名。它的音色低沉柔美,音量不大,表現力豐富。除了為民歌與說唱伴奏外,還常用於獨奏與合奏;不僅演奏旋律,而且適宜於表現馬匹的奔跑與嘶叫。蒙古的器樂曲多半是民歌旋律的器樂化。
傣族音樂
傣族音樂和南亞地區緬甸、泰國的音樂風格類似,曲調婉轉柔美,典型的樂器是葫蘆絲和象腳鼓,葫蘆絲獨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樂風格。
傣族音樂分為聲樂和器樂兩種基本形式。它主要包括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歌從內容和體裁上分為山歌、敘事歌、悲歌、宗教歌曲等。
納西古樂
納西古樂是在雲南麗江納西族老人中間演奏的音樂,據說是從明朝時中原地區傳入的,由於當地原來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終原汁原味地流傳下來,現在只有一批老人樂隊可以演奏,正在培養接班人,是中國14世紀音樂的活化石,受到音樂界的廣泛關注。
侗族音樂
侗族「大歌」是中國唯一採用和聲的民歌系統,基本為女聲無伴奏合唱,由各聲部嗓音的和聲配合非常和諧,曾在國際引起轟動,並多次獲獎。
維吾爾族音樂
維吾爾族音樂基本是阿拉伯音樂風格,非常注重節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達幾十種不同的節奏,樂器主要是都塔爾和熱瓦甫,最大的是彈布爾。維吾爾族的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包羅萬象,是許多民間音樂的源頭。
塔吉克族音樂
塔吉克族音樂屬於阿拉伯音樂風格,和漢族音樂有較大的區別,善於運用半音,旋律婉轉多變,如同山鷹高鳴,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配的歌曲,完全運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鮮族音樂
朝鮮族音樂和朝鮮、韓國的音樂基本相同,主要樂器有長鼓和伽倻琴伽倻琴類似中國古代的箏,比現代的箏小,彈法也不一樣,是放到盤坐的膝蓋上彈。音樂旋律有其獨特的風格。
戲曲音樂
中國的戲曲曲藝是在中國很受歡迎也較為普及的藝術之一,廣大地區都有自己的地方戲曲。最具代性的是發展於北京的京劇。中國戲曲音樂通常以高調的唱腔為主,並以笛、皮鼓、梆子、鑼和京胡等弦樂器伴奏。
其他的戲曲音樂代表有:河北梆子、豫劇、評劇、越劇、粵劇、崑曲、秦腔、黃梅戲、潮劇、高甲戲和儺戲等。全中國共有600多個地方戲劇品種。崑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口頭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搖滾音樂
提到香港的搖滾樂,就不能不提BEYOND。因為中國搖滾樂最初的萌芽就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的香港和台灣。受西方影響,香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現了一些地下搖滾樂隊,除了BEYOND樂隊,其它真正具備公眾影響力的卻很少。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西方現代音樂通過各種途徑傳入中國。音樂青年或多或少的接觸到搖滾音樂,並開始組建樂隊,進行模仿與創作。
宗教音樂
中國的宗教音樂可分為道教音樂、漢傳佛教音樂、藏傳佛教音樂以及其它宗教音樂。
⑤ 中國音樂現在如何發展
21世紀中國社會主流音樂是新音樂與流行音樂共同構建的總體姿態,將會出現回與時間主流音樂答的發展趨向態勢。就新音樂而已,以西方音樂為軀體,以中國傳統音樂為靈魂的總體狀態將會相對穩定,所以21世紀中國新音樂的聲樂會必器樂有更快更順利的發展。新音樂會在與社會主流音樂趨同的發展總趨勢中繼續保存自己鮮明的民族個性。
⑥ 音樂的道路在中國的發展現狀
一、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及產生的原因 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傳統民間音樂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就像我們的母親河每年斷流一樣,民間音樂中的許多品種也出現了斷流,瀕臨絕滅。流行音樂充斥著中小學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教育被忽視。專業藝術院校招生和業余器樂考級中,報考西洋樂器和報考民族樂器的人數驚人的懸殊。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數學生都不會欣賞民族音樂的美,甚至對教材中的民族音樂持排斥態度。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用歷史追朔法分析這些現象不難發現: (一)近二十年來受外來文化、市場經濟的影響,各種媒體播放民族音樂的比例較少,流行音樂所佔比例較大,加上港台流行音樂的推波助瀾,使得很大一部分學生趨之若鶩。致使我們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追星族與歌迷越來越多,而民族音樂的愛好者卻越來越少。青年學生只知道四大天王、超級女生,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說了解甚少,說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 (二)應試教育長期不重視音樂教育,音樂課的情況無人問津、無人監督、無人指導音樂教學。致使音樂教育無法執行教學大綱,更無法完成規定的內容。音樂教學科研不足,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模式沒有改變,致使學生對音樂課喪失興趣。二、發展民族音樂教育的具體措施 長此以往,沒有青少年對民族音樂的喜愛和發揚光大,民族音樂將會失去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發展民族音樂教育,提高民族音樂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責無旁貸地成了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振興民族音樂的主要陣地。在教學中發揮民族音樂教育的優勢,陶冶學生情操,增強民族意識,讓絢麗璀璨的民族音樂自立於世界之林,乃是當前音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怎樣落實呢我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點抓起:(一)以情感教育為主線,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深厚感情。通過學習一些帶有典型民族風味的歌曲,在掌握和灌輸民族音樂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明白音樂離不開民歌,民歌是一切音樂創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學生從心理上崇拜民族音樂,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感情。我國民歌浩若煙海,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學生對這些民歌創作根源的追溯,會對民族音樂產生由衷的熱愛之情。有了這樣美好的感情,就會對學習民族音樂產生濃郁的興趣,為學校進一步實施民族音樂教育打下濃厚的情感基礎。 (二)以民族音樂的欣賞為契機,增強學生的體驗能力,體驗民族音樂所塑造的意境,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以學生自我感受為基礎,啟發學生展開形象的翅膀,令學生將民樂與自我的情感認識不斷協調起來,使民樂的欣賞成為學生情感體驗的活動,在此活動中令學生自我振奮、自我感動。教師有意識地選擇欣賞曲目,做到有淺到深、由表及裡地對學生實施教育。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懷著由衷的喜悅去吸收民族音樂的營養,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 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很有市場前景,關鍵是要有好的作品和市場運作。我認為,當前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存在著創作和市場兩個問題,需要下大功夫解決。「中國民族音樂的作品不夠豐富制約了其自身的發展。由於民族管弦樂的樂器和編制的特性,你不能用西洋的配器方式來寫中國民樂作品,而當代作曲家的作品有許多卻還是從西洋樂團的配器移植過來的,這樣的作品並不適合民族樂團演奏。民族音樂的市場開發問題也十分明顯,從我們在歐洲和美國的演出看,實際上民族音樂有市場,但國內缺少推廣民族音樂的機制,沒有專門的人才和經紀公司向世界各地推廣中國民族音樂。」 參考資料: http://www.15150.com/notehtml/20061129/55671.shtml
⑦ 音樂的發展史
第一章 音樂的起源和上古時期的音樂
人類社會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音樂,已無法查考。但從古至今在音樂中卻沒有國界之分和種族之別,所謂樂器,就是奏出音樂的工具。如前所述,音樂的起源是以聲帶為樂器的「歌唱」,但人類伴隨著智慧的發展,開始了使用工具。不僅利用聲音唱歌,而且在管上鑿孔或者張弦撫弄以奏出音樂作為游戲,這就產生了樂器。
一、弦樂器的起源傳說: 墨丘利(Mercury)是希臘神話中諸神的使神。據說他在尼羅河畔散步時,腳觸一物發出美妙的聲音,他拾起一看,發現原是一個空龜殼內側附有一條乾枯的筋所發出的聲響。墨丘利從此得到啟發,而發明了弦樂器。雖說後人考證在墨丘利以前就已經有了弦樂器,但也可能是由此得到了啟發。
二、管樂器的起源傳說 :中國古代歷史記述了距今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有一位名叫做伶倫的音樂家,他進入西方昆化山內采竹為笛。當時恰有五隻鳳凰在空中飛鳴,他便合其音而定律。雖然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可將其看做是有關管樂器起源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
三、中國古代音樂: 中國最初的帝王——黃帝,是五千年前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的名君。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還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了張有五十弦的琴,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將其琴斷去一半,改為二十五弦。
此外,在黃帝時代的傳說中,還有一位名為神農的音樂家,他教人耕作,並發現了醫葯,據說是牛首人身。他創造了五弦琴,如果設想當時的音樂是使用五聲音階,那麼這是理所當然的。
論及古代中國音樂的書籍,據說為數不下三百種之多。孔子是距今大約二千五百年前的人,本人是音樂家,關於論述音樂的隨筆很多。他曾正式習琴,在悲哀與歡樂的時候都撫琴以慰,並傳授弟子。據說他有三千弟子,其中通六藝者達七十二人。孔子之所教,可稱為「詩、書、禮、樂」。「禮」是謂理天地陰陽的秩序,「樂」是取得諧調。也就是說,在他的哲學中,道德與音樂居於同等地位,力圖以音樂來提高品德。孔子非常愛好古琴,並能自行作曲,關於音樂的評論也可見於論語中。
另一方面,古代中國的宮廷音樂多為舞樂,即詩、舞和音樂融為一體,和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四、埃及、阿拉伯的古代音樂 :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從作為帝王古墓的金字塔內石壁的雕刻上,可以看出演奏音樂的盛況以及音樂演奏者的行列,雕刻中有以手指彈奏的豎琴狀的弦樂器,以及各種笛類樂器。
阿拉伯等地區的器樂也相當發達,自古以來就使用在一個八度之間分為十七個音名的特殊音階。
五、希臘古代音樂: 希臘音樂的起源也籠罩著一層神話的面紗。阿波羅神主掌音樂,其下有九位繆斯(Muse)女神,將音樂稱為Music或Musik,希臘樂器中,有叫做阿烏洛斯的V字型雙管笛,有叫做里拉(Lyra)的手琴,還有叫做齊特爾(Kithara)的類似吉它的弦樂器,這些樂器都是從埃及或阿拉伯傳入的。
六、純律的產生: 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大哲學家和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用一種稱為弦琴(Monochord)的單弦樂器,首先解釋出純律理論。這就是根據弦的長度,以一比二作為完全八度,以二比三作為完全五度的方法,把當時所使用的一切音程都計算出來了。
第二章 中世紀音樂
一、基督教與中世紀的音樂 :中世紀時代的歐洲,教會比國家或其它社會集團,都有更強大的統治權力。在那個時代,包括哲學的各種學問和藝術都為教會服務,中世紀的音樂由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在教會音樂中,開創了復調音樂的形式並完成了對位法。最初印刷樂譜,是教會為了作彌撒而用的。鍵盤樂器的興起以至其教授法,沒有一件事能夠離開教會而產生。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紀教會的遺產。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的內容雖然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也不能說與中世紀的教會無關。
教會音樂,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可以想像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二、羅馬式音樂 :「羅馬風格」一詞主要來自那個時代的建築用語。羅馬式音樂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式遺物之一。這種音樂既無和聲也無伴奏,其特徵是以齊唱形式為主,通過教堂天井的迴音產生庄嚴的和聲感,其純朴、清麗的宗教感情與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是完全一致的。
羅馬式音樂是中世紀這一時期的重要音樂形式之一,其代表當首推格雷戈里聖詠(Gregorian Chant),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樂。在漫長的中世紀里,音樂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聖詠,它是純粹的單旋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聖詠中,已經有多利亞調式、弗利幾亞調式、里第亞調式、混合里第亞調式等四種教會調式及其變格調式。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伊奧尼亞調式及愛利亞調式,進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調音階。在格雷戈里一世時代,已經在羅馬設立了稱為「歌唱班」的教授聖詠的學校,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學校之一。
安普羅修斯(Ambrosius,340-397)聖詠則收集了在教會中所唱的歌曲,為教會音樂制定了由七音組成的四種教會調式音階,還創造了對唱的形式等。在聖詠中,歌詞與語言的語勢、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關系以極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決,它們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現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這一時代為止的音樂藝術的總結。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一、哥特風格和文藝復興 :從十三世紀中後期到十四世紀,歐洲社會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北歐興起了哥特風格的藝術,哥特風格表現得最明顯的是在建築方面。在音樂中,哥特風格從未明確地形成為代表一個時代的形式,但起始於奧干努姆(Organum)的復調形式,相當明確地表現出哥特風格的特徵。在十二世紀時期的許多經文歌中,除了庄嚴的格雷戈里聖詠的固定旋律之外,還有採用舞蹈旋律和愛情歌曲的旋律,配以不同的歌詞和拍子共同歌唱的形式。
二、文藝復興與音樂 :音樂上的文藝復興,略晚於其他文藝形式如文學、美術等。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首先可以舉出弗朗切斯·蘭迪諾(Francescl Landino,1325(?)-1397),他採用了同時歌唱三種不同歌詞的這一大膽手法,留下了許多牧歌和敘事曲。杜法伊(Guillaume Dufay,1400-1474)則完成了四聲部手法。奧干努姆(Organum)的復調手法,更導致了以巴赫為頂峰的對位法理論的完成。
從十一世紀末葉到十三世紀末葉,歐洲發生了十字軍東征事件。這一歷史事件對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影響,在音樂上的顯著表現是出現了游吟詩人、游吟歌手、抒情歌手等人物,所唱的詩歌內容有情歌、敘事詩式的故事、自然的贊美詩以及宗教或道德方面的內容等等。作為樂器則使用類似豎琴那樣的小型手琴或古提琴族內的樂器。
第四章 巴羅克時代的音樂
一、巴羅克(Baroque)風格: 從年代上說,大體上從十六世紀末到1750年間的音樂,稱為巴羅克音樂。十六世紀末葉,音樂史上第一部歌劇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上演,也是以喬萬尼·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為中心的「威尼斯樂派」的全盛時期。而1750年則是對位法大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世之年,代表巴羅克巔峰的對位法音樂可以認為以巴赫去世而告結束。
巴羅克(Baroque)一詞,原來的意思是形狀不整的珍珠,最初是在建築方面來表明一種藝術形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是以希臘、羅馬的形式美為第一性的,對之而言,巴羅克風格是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也是後來興起的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前提。
巴羅克時代的歐洲音樂以德國、義大利和法國等幾個國家為代表,音樂藝術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
二、巴羅克時代的德國音樂: 巴羅克時代的德意志音樂,可以說以許茨、巴赫和亨德爾為代表。如果把中世紀以來的復調音樂比做金字塔,則他們的音樂就是塔頂,他們吸收了文藝復興以來的義大利的新音樂,並開拓了一條新的道路。
許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年)比巴赫和亨德爾恰恰早生一百年,二十四歲時赴義大利留學,就讀於威尼斯樂派的大師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1557-1612)。他回德國後,發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劇《達夫內》,此外還創作了許多受難曲。許茨的風格對後來的兩位巴羅克音樂大師巴赫、亨德爾的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亨德爾和巴赫的音樂作品,無論在集成傳統音樂方面,還是在追隨新思潮方面,都在音樂史上放著射著異彩。亨德爾的作品,多為歌劇和清唱劇音樂,在器樂作品中也含有強烈的聲樂因素,這顯然是受了義大利的影響;而巴赫的音樂,在聲樂作品中也含有強烈的器樂因素,這預示了以後的古典主義時代的到來。
三、巴羅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 :歌劇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就誕生在「音樂的搖籃」——歐洲文明古國義大利。古老的城市佛羅倫薩,有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和一批對古希臘藝術感興趣的貴族。這些貴族決心賦予希臘戲劇以新的生命,他們開始給古老的希臘故事譜曲,並且穿上戲裝演出,而整個故事是由一個合唱隊唱出來的,這無疑就是歌劇的雛形了。後來經過發展,故事裡的每個角色由一個歌唱者演唱,而在合唱節目之間,由男女歌唱家分別擔任獨唱。當角色的話語輕柔時,台詞將半唱半說。這種歌唱差不多象一首贊美詩:被叫做宣敘調。而強烈的感情則是用叫做詠嘆調的真旋律來表現。不久,詠嘆調開始用來炫耀歌手的美好聲音。那時,無論一部歌劇是在義大利還是在英國或德國上演,它的詠嘆調總是用義大利語演唱的,而它的宣敘調部分則用那個國家的語言演唱。
義大利的巴羅克音樂中,弦樂可與早期的歌劇相提並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樂器,至今仍是管弦樂隊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也是極為重要的室內樂及獨奏樂器。在巴羅克時代的義大利,弦樂與歌劇相結合,做為古序曲而得以發展。歌劇的序曲必須是以快速開始,中間部緩慢,最後再以快速終結這樣的三部分構成,這種形式後來成為協奏曲和交響樂的基本形式。而當時的古序曲和協奏曲都是以弦樂為主的。這一時期的義大利盛產小提琴家,如托萊利(Giuseppe Torelli,1650-1708)、科萊里(Arcagello Corelli,-1713)、維塔利(T.Antonio Vitali,1665-1735)、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1770)等,都是早於巴赫的音樂家,他們全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都是小提琴音樂的作曲家。另外,義大利的小提琴製作家輩出,如阿瑪蒂、瓜爾奈里和斯特拉迪瓦利等都是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地區的克雷莫納(Cremona)人,他們精心製作的小提琴,一直到今天還活躍在舞台上,顯示出空前絕後的藝術魅力。
四、巴羅克時代的法國音樂 :在這一時期的法國,以巴黎為中心,以各地王侯貴族的府邸為背景,歌劇和古鋼琴音樂極為盛行。當時的法國歌劇,脫離了義大利歌劇的傳統而獨自成長,可說是接近於舞劇的形式。
巴羅克時代,法國最有代表性的歌劇作曲家是呂利(Jean Baptiste Lully,1632-1687),他創作的歌劇簡潔明晰、旋律動聽,同時具有很強的舞蹈特點,內容也較為深刻,並大量運用了辛辣、幽默的手法。
與歌劇同時盛行的是古鋼琴音樂。古鋼琴這種樂器,常常附以代表巴羅克文化的裝飾,它與羽管鍵琴等都是今日鋼琴的前身。在這方面最著名的大師,是庫泊蘭(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年),他們的作品中有許多是為古鋼琴譜寫的組曲,其中有許多曲目至今仍用現代鋼琴廣為演奏。拉莫於1722年出版的和聲學概論,是音樂史上最早的和聲學理論著作。
第五章 古典主義音樂
一、音樂中的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的萌芽,發生在巴羅克時代的義大利。後來由於在維也納出現了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藉此古典主義音樂便得以形成。因此,音樂方面的「古典樂派」實際上指的是「維也納古典樂派」。古典主義藝術,首先發生在文藝領域中,它以恢復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目的,注重形式上的勻稱和諧調,主要放眼於追求客觀的美。
二、初期古典樂派 :文藝復興以後在義大利興起的主調形式的新音樂,以貴族社會為背景,在德意志和奧地利各地繁榮昌盛起來,其初期有三個主要樂派:第一派,是以音樂大師巴赫的次子卡·菲·埃·巴赫為中心的柏林樂派;第二派,是以約翰·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年)為中心的曼海姆樂派。第三派,是以瓦根扎爾及蒙恩為中心的早期維也納樂派。
在古典派音樂中,雖然歌劇也是一個重要部分,但從整體來看,古典派音樂的特色在於器樂,特別是奏鳴曲和交響曲形式的音樂。曼海姆樂派的室內樂和交響樂不僅對維也納樂派產生了影響,而且對波恩時代的少年貝多芬也給予了直接的影響。
奏鳴曲形式是古典樂派音樂中極有代表性的形式。那就是在呈示部中有第一、第二主題的對比,中間出現發展部,然後繼以兩個主題反復的再現部。曼海姆樂派當時已經具有了相當完整的這種形式。在交響樂形式中加入小步舞曲樂章的也是曼海姆樂派,在他們的交響樂配器中,木管樂器也採用了雙管編制。莫扎特在自己的交響樂中加用單簧管這一樂器,也是在曼海姆聽到他們的樂隊的演奏之後學來的。
三、維也納古典樂派: 以「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在音樂史上建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
⑧ 當代中國音樂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非常多'從朝代說'先秦由於太久遠'只能從史料和出土文物研究'我國早期是歌舞樂三位一體'到夏商時期夏商出現銅質樂器'樂舞有大夏等'西周春秋戰國'有了完善禮樂制度'有專門音樂機構'因為樂器發展到當時種類繁多'有了八音分類法'有了三分損益法'有了師乙這種音樂家'有了儒墨法等不同音樂思想'秦漢時期'有了記譜法和更多音樂理論'有了樂府'和宮廷音樂'鼓吹曲'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新的音樂理論和記譜法'隋唐五代'宮廷音樂十部樂'西域樂器傳入'霓裳羽衣舞這種大麴還有教坊梨園誕生'產生一批優秀音樂家'如萬寶常'中外音樂大交流'宋遼金元時期'說唱音樂產生'雜劇和南戲發展為戲曲形成打基礎'音樂理論有蔡元定十八律'文人音樂姜夔'明清時期戲曲誕生'民族器樂西安鼓樂'福建南音'說唱發展鼓子詞等''清末民初'西方音樂傳入'學堂樂歌興起'近代音樂刊物'音樂理論著作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