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什麼介紹中國音樂史的好書
上述這些著作都是作為各大專業院校的教材,不太適合普通讀者閱讀。而由修海林教授編寫這本著作就是為廣大非音樂基礎的讀者編寫的。
古樂集錦 修海林 人民音樂出版社
⑵ 求 劉再生的《中國音樂通史簡明教程》電子版書籍
gentleness, vigor and a keenness of
⑶ 想考研到浙江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史專業需要有哪些准備
中音史:《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簡編》
主編孫繼南
周柱栓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汪毓和編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華樂出版社
西音史:《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著
上海音樂出版社
《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俞人豪、周青青等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⑷ 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怎麼學
樓上是對的,中國音樂史要讀楊蔭瀏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另外我認為劉再生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和《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很好,無論專業程度怎麼樣,都能看的較明白。西方音樂史目前國內學者比較權威的是於潤洋的《西方音樂通史》,如果讀通這幾本書,你的音樂史就很厲害了。至於怎麼學,當然是要花工夫的,抓的住重點是關鍵。可以找一些音樂史的常見考題看看,這樣即能知道哪些是要注意的,又能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有良師引導當然就更好了,但這點恐怕不是每個地方都具備的。
⑸ 哪些書是寫音樂的歷史和發展,寫的比較好的(中國的音樂史或者歐洲音樂史、世界音樂史
《中國音樂的歷史形態》
該文集收錄了音樂史學家、音樂評論家劉再生先生的《論中國音樂的歷史形態》、《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20世紀中國古代音樂師的研究》等31篇學術論文,其中半數左右是近五年間發表的,或者說是作者在「世紀之交」時對於中國音樂歷史研究的一種回顧與前瞻性思考。全書包括音樂史研究、音樂評論和學術爭鳴三類文章,是作者從事學術研究的成果之集中體現。
《中國音樂的歷史與審美》
該書系「高等學校美育教材系列」之一種,由音樂史專家修海林研究員和音樂分析專家李吉提教授合著。書中將中國音樂文化史的講述與音樂名作分析鑒賞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中國音樂史上的勞動歌曲、愛情歌曲、歌舞音樂、古代詩詞歌曲以及各種器樂曲,乃至現代的歌劇舞劇音樂、協奏曲、交響曲等等的代表作,均有深刻透闢的分析鑒賞指導,使人在具體生動的音樂鑒賞中體味中國音樂的審美特質,提高對中國音樂的審美能力。
還有一本叫《世界音樂》是賞樂繪本系列的,也很不錯
⑹ 我想知道考中國音樂學院的研究生中國音樂史和西方音樂史需要看的書都有什麼,謝謝各位了。
中國音樂學院的音樂學專業的中國音樂史和西方音樂史需要閱讀的書目:
1.中國古代音樂史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楊蔭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夏野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略》,吳釗、劉東升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先秦音樂史》,李純一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李純一著,文物出版社。
《樂律新說》,朱載堉著,馮文慈點注,人民音樂出版社。
《律學》,繆天瑞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美學史》,蔡仲德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蔡仲德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外音樂交流史》,馮文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概論》,鄭祖襄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音樂史圖鑒》,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人民音樂出版社。
《琴史初編》,許健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2.中國近代音樂史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汪毓和編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教學參考資料》譜例部分,中央音樂學院《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教學參考資料》編輯小組,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中國藝研院音研所編輯,向延生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
《中國近代音樂史料匯編》,張靜蔚編,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
《音樂史論新選》,汪毓和著,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1996年。
《中國近現代音樂家評傳》,(上冊)汪毓和著,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
《中西音樂交流史稿》,陶亞兵著,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4年。
《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孫繼南、周柱銓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
《中國音樂詞典》,中國藝研院音研所《中國音樂詞典》編輯部,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中國大網路全書》音樂、舞蹈卷,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1989年。
《音樂史論新選》,汪毓和著,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1996年。
《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桑咸之、林翹翹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年。
《中國近代文化諸問題》,馬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聶振斌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3.西方音樂史
《西方音樂史》,[美]格勞特、帕利斯卡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版。
《西方音樂史略》,李應華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年第1版。
《歐洲音樂史》,張洪島主編,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
《現代西方音樂》,鍾子林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為主。
《歐洲音樂簡史》,錢仁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簡明西方音樂史》,劉經樹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年12月。
《現代音樂欣賞辭典》,羅忠熔、楊通八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⑺ 求中國戲曲學院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考研考研參考書目,知道的推薦下啦~~謝謝
以下是中國戲曲學院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研究考研參考書目:
《藝術概論》王宏建 文化藝術出版社
《藝術學概論》彭吉象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戲曲史教程》鈕鏢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楊蔭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出版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汪毓和著,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戲曲音樂史》,海震,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中國音樂史》王光祈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戲曲音樂概論》 武俊達 文化藝術出版社
《西方音樂史》唐納德·傑·格勞特 / 克勞德·帕利斯卡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戲曲學院專業一文房四寶·權威筆記》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戲曲學院專業一文房四寶·思維導圖》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戲曲學院專業一文房四寶·必備題庫》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戲曲學院專業一文房四寶·戲曲典例》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藝術學概論重點筆記》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戲曲學院專業一專題題目》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音樂通史》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西方音樂史》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近現代音樂史概述》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歐洲音樂史》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音樂史重點匯總》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音樂史復習題》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中國著名作曲家及作品》才思考研考博·中國戲曲學院教研組編
⑻ 中國古代音樂史結業論文
有不止一篇,選擇其一給您,大約5000字
不過,希望您主要是借鑒,通過自己的思考,融會貫通,加以修改,增加屬於您自己的東西
=====================
關於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知識創新"的思考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作為一門
人文學科,面對新世紀「知識創
新」的學術潮流,如何尋求它的時
代定位,已經成為每一位新世紀
古代音樂史學工作者深入思考的
時代課題。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這一學科
的成熟與發展,是綜合文學、史
學、音樂學學科知識而實現的。如
黃翔鵬先生提出的「曲調考證」方
法及其成果就是以歷史學、文字
學、考古學、民族學、人類學和樂
器學、音樂形態學、古譜學、古音
韻學等多種知識資源的創造性運
用與整合為基礎的,其所表現出
的「知識創新」意識不言而喻。
筆者以為,面向21世紀的中
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發展,在「知識
創新」 的潮流中可能會出現如下
一些趨勢:
1.「知識更新周期」將會進
一步縮短。在21世紀人類文明的
發展進程中,歷史節奏將表現出
較前代越來越迅疾的趨向,生產
發展越來越迅速,經濟往來越來
越頻繁,科學發明越來越密集,歷
史節奏的這種急驟演進,是與知
識經濟時代生產關系諸因素的推
動分不開的。在這樣的社會背景
24 <音樂研究>季刊
中,新的音樂史學研究成果的生
產周期相應縮短,越來越多經歷
過重構的知識成果呼喚著社會的
檢驗;新的音樂史實的發展演變
也迫切要求得到描述和展示。劉
再生先生在論述20世紀中國古
代音樂史研究時曾有統計:「自
1922年第一部葉伯和的《中國音
樂史》誕生至本世紀90年代,中
國音樂史著作總共出版了四、五
十種之多,平均每兩年就有一部
著作問世。」①即使如此,目前我們
仍感到已出版的史著中所能囊括
的史學新成果還不敷應用之需
要。例如出版於1985年的《中國
音樂詞典》至今未能得以修訂,而
1992年出版的《中國音樂詞典•續
編》中的許多人物詞條,情況也已
經發生了許多變化,它們均已不
大適應當前的應用(近聞人民音
樂出版社已出資贊助該詞典的修
訂,我們期待新版《中國音樂詞
典》的盡早面世)。此外,在經過
20多年的學科發展之後,音樂史
學界該當有普遍吸納綜合創新成
果的史著問世了。
2. 隨著知識體系的立體化
發展,知識傳播途徑向著數字化、
網路化方面呈多元發展的趨勢。
迅速發展的網路技術可以使我們
在研究中產生的古代音樂史學成
郭樹群
果,立體化地快捷傳遍千家萬戶。
所謂立體化,是指成果的圖、文、
形、聲融為一體的電子展示方式。
那些以音樂圖像學、考古學、樂律
學、文獻學、民俗學、民族學交叉
研究而產生的音樂史學成果,如
今可以很容易地在網路上融合為
一種面貌全新的音樂學知識載
體,供人們利用。據已發表的我國
數字化圖書館技術信息,北京數
字方舟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關於
信息源加工、存儲、檢索的產品,
每分鍾可以全自動掃描錄入圖書
資料160頁(雙面),每天可處理
圖文50萬頁,而且採用了國際通
用的先進圖像壓縮技術。這對於
我們所期待的音樂學知識電子
化、立體化前景的實現,無疑充滿
了一種振奮的激情。在過去的日
子里,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古代音
樂史學領域已出現了一些很受歡
迎的電子讀物。例如王子初、馮光
生、韓寶強主編的《曾侯乙編鍾》
(光碟),修海林參與主編的《中國
古典音樂欣賞》(系列CD盤),方
建軍研製開發的《金石之樂:中國
音樂考古資料計算機管理系統》
(D劉再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
各不同— —20世紀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
《中國音樂學)1999年第4期。
資料庫軟體等。
3. 以文字為載體的文本教
材呈需求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面
向21世紀的音樂教育將向著全
社會的終身教育方向發展。各級
各類人才對音樂學知識的需求更
多地來源於各種不同類型的教科
書。為此中國音樂史學教材文本
的多樣化,將是音樂史學工作者
予以關注的。各種類型的音樂史
學課程教材,應當注意體現新的
特點。有人將其歸納為:(1)要體
現一種歷史的兼容性(即應充分
體現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音樂史
學領域已經達到的認識成果);
(2)要體現一種時代的涵容性(即
應涵容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提出的
新問題和獲得的新成果);(3)還
應體現邏輯的展開性(即應注意
以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念發展的
邏輯體系實現歷史與邏輯的統
一)。①
4.面對21世紀,「文化的整
合」、「知識的重構」恐怕是常議不
衰的話題。就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來看,在這種觀念的沖擊下,我以
為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仍然是應對
這種文化涌潮的重要方面。中國
古代音樂史學在我國人文學科的
大家庭中,無疑應屬於「年輕的一
代」,其具有突破意義的發展,當
在2O世紀8O年代以後,即許多
史家所認可的近代音樂史學發展
的「第三階段」。學科發展歷史的
淺近,使其作為一門學科的稚嫩
仍在所難免。因此,對於基礎理論
研究的深入拓展,就猶顯必要。例
如就中國音樂文獻學、「曲調考
證」一類研究而言,其創新和突破
都還存在著基礎理論研究尚顯薄
弱的問題。首先在中國古代音樂
文獻學學科範疇,雖已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進展,但在中國傳統文
獻學的框架體系內,如何突出音
樂文獻學的特點;在音樂文獻學
的學科理論研究,音樂文獻的編
纂、出版,音樂文獻的目錄、版本
研究等方面,都與中國傳統文化
中的文獻學研究存在著一定的差
距。就「曲調考證」的研究方法而
論,如果對於中國樂律學、中國古
代音樂、中國古代文化的基礎研
究做的更系統一點,恐怕黃翔鵬
先生的研究也不會顯得那樣艱
難,以致發出愚公移山式的慨嘆:
「反正先生做不完的,學生接著做
嘛,我做不完還有下一輩⋯ ⋯」②
鑒於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這種實
際狀況,在「知識創新」的新世紀
里,中國古代音樂史學基礎理論
研究的拓展,恐怕還會出現蓄勢
增強的狀況。
面對21世紀中國古代音樂
史學的種種發展趨勢,史學工作
者能否具有應對能力,這也不能
不是我們通過回顧和展望而予以
回答的。
首先,我們看到在過去的一
個世紀里,特別是在世紀末的近
3O個年頭中,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工作者在守護傳統史學研究方法
的跋涉中,在新研究領域的開拓、
創新中,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以文獻資料類著作言,馮文慈先
生點注的《律學新說》《律呂精
義》,丘瓊蓀先生的《歷代樂志律
志校釋》(第一、二分冊)、蕭煉子
的《宋書樂志校釋》、王昆吾和任
半塘的《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詞
集》、金千秋的《全宋詞中的樂舞
資料》、吉聯抗先生的《中國古代
音樂論著譯著叢書》、修海林的
《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中國藝
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資料室編的
《中國音樂書譜志》《中國音樂研
究所藏中國音樂音響目錄》,郭樹
群、陳其射、王子初、李成渝合編
的《中國樂律學百年論著綜錄》、
還有尚待出版的《歷代樂志律志
校釋》(第三、四、五分冊)、《古樂
書鉤沉》《漢文佛經中的音樂史
料》《樂府詩集箋校》等等,它們勾
勒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研究的文
獻學框架。以研究成果類的專著
而言,王子初的《苟勖笛律研究》、
崔憲的《曾侯乙編鍾鍾銘校釋及
其律學研究》是直指中國古代音
樂史學重要難題的攻關之作;而
馮文慈的《中外音樂交流史》、陶
亞兵的《中西音樂交流史稿》、鄭
祖襄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
論》、修海林的《中國古代音樂教
育》則屬於填補空白的開拓性學
術著作;此外具有開拓意義的學
術專著還有丘瓊蓀的遺著《燕樂
探微》、李純一的《中國上古出土
樂器綜論》、吳釗的《追尋逝去的
音樂蹤跡— — 圖說中國音樂史》
等。王子初等主編的《中國音樂文
物大系》多卷本,則以新的音樂史
料系統為今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
支持。特別是新近出版的黃翔鵬
先生的《樂問》,更以時代的學術
創新風范為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
「知識創新」提供了廣闊天地。同
時,我們還不能忘記托起這些重
要專著的則是數以千計的具有創
新意義的學術論文。它們共同構
成了21世紀中國古代音樂史學
① 孫正聿《教材建設新理念》,《光明Et
報))2000年9月27 Et。
② 鄭祖襄《把「沒有音樂的音樂史」變為
有可聽作品的音樂史》,《中國音樂學)1999
年第2期。
2001年3月第1期25
「知識創新」的基石。
就學術的發展來看,雖然交
叉學科的發展為中國古代音樂史
學學術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
間,但作為一門學科的存在,卻不
能被學術發展趨於綜合的潮流所
替代或置換。近期,許多學者注意
到了這種傾向。鄭祖襄先生談到:
「中國古代歷史及其文化的獨特
性決定了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是一
門不可替代的獨立學科。」① 修海
林先生談到:「音樂史作為嚴格的
歷時科學,其主要的任務,仍然是
在歷時性的敘述中,依著縱向的
歷史發展脈絡,追溯古今,在久遠
漫長的文化變遷中敘述音樂的發
展。」② 馮文慈先生則在提及了解
我國古代音樂文獻時,要打開歷
史的視野,「對音樂文化的觀念持
有符合我國實際的辯證發展目
光,注意避免以現代的音樂文化
觀念切割歷史,特別是不能以現
代西方的音樂觀念來圈套我國歷
史。」固在這世紀之交的學術發展
中,這種學科的自主意識為中國
古代音樂史學的創新發展如何走
穩自己的路,起到了時代的定位
作用。修海林先生近期的文章《在
歷時中展開共時— — 為中國音樂
史研究開拓新路徑的感想》,使我
們對於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知
識創新」得到新的啟示。它要求中
國古代音樂史學工作者「隨時注
意到各個歷史時期的諸多剖面」;
要注意「音樂與社會的政治、經
濟、文化活動方面諸因素在共時
性文化空間中的相互影響和制
約」;而我們以往則「比較重視對
縱向發展的歷時性描述,以及揭
示其中的某種規律,但是對於歷
史上處於某一共同狀態下音樂生
26 <音樂研究)季刊
活剖面的分析,對其中某一類音
樂文化模式的研究卻用力不足。」④
顯然,這一新途徑具有以知識重
構為特點的創新意義。此外,項陽
先生近年的力作《中國弓弦樂器
史》,在文化人類學、文化地理學、
音樂考古學等不同層面上,營造
了中國弓弦樂器不同歷史時段共
時性的文化發展空間,中國弓弦
樂器歷時性發展的史實因此而更
為充實、豐富;洛秦先生主張音樂
史學與民族音樂學的溝通,為古
代音樂史學研究開拓了新的思
路;這些學者的努力都為中國古
代音樂史學的「知識創新」提出了
新的思考。
20世紀末葉,中國古代音樂
史學領域還經歷著研究人才的新
老交替過程。作為中國音樂史學
第三發展階段的見證人,我們看
到了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界前輩學
者楊蔭瀏以及吉聯抗、藍玉崧、夏
野、金文達先生以宏富的知識財
富,為學科的發展做出了全部的
貢獻;我們也承受了黃翔鵬先生
閃爍著創新精神的學術甘露,並
令人震撼地目睹了他由於事業未
竟而難以泯滅的心靈之窗,也依
然在接受著尚健在的前輩師長惠
及後學的心靈滋潤;當然,我們也
經歷著新一代學術帶頭人崛起在
新的學術起點上的激動。如果說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領域第一代學
人的學術起步還是空谷足音,那
么第二代學人的努力就使得學科
建設及其成果具備了相當的規
模,而第三代學人的成長,則已處
於規模初具完備的專業教育體系
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具備
博士學位學習資格的第三、四代
學人已基本走出了單一師承關系
的教育途徑,相當一些人具有跨
學科研究的知識結構與能力,這
樣他們在知識結構上明顯地趨於
全面,在治學方法上則更為豐富。
特別是在經歷了90年代初商品
經濟大潮的沖擊,這一代學者相
繼尋找到自己恰當的社會定位,
他們的學術潛能正在良好的拓展
環境中孕育、催化。為此,我們有
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紀里,中國古
代音樂史學「知識創新」的良好前
景,正將由這一代學人描繪。正如
藍玉崧先生數年前講的「芳林新
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中
國古代音樂史學之林,將會在這
蔚為壯觀的新老傳承和交替中,
在群體的互為支持中,根深葉茂,
惠及人間。
(作者附言:本文不是中國古
代音樂史學研究成果的綜述,所
涉人物及成果是依思路所至而提
及的、本人認為能夠說明「知識創
新」論點的一些例證,偏頗或疏漏
在所難免,敬請學界同行指正。)
作者單位:天津音|樂學院
①鄭祖襄著<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
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墓)( 修海林『在歷時中展開共時—— 為
中國音樂史研究開拓新路徑的感想),<中國
音樂)2000年第2期。
③馮文慈《中國古代音樂文獻目錄概要
(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第3
期。
⑼ 急!!!!天津音樂學院考研西方音樂史中國音樂史需用書籍
中音史:《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劉再生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簡編》 主編孫繼南 周柱栓 山東教育出版社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汪毓和編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華樂出版社
西音史:《西方音樂通史》於潤洋著 上海音樂出版社
《音樂學基礎知識問答》俞人豪、周青青等著 人民音樂出版社
⑽ 中國音樂史作為專業應如何學習
中國音樂史要讀楊蔭瀏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冊。另外我認為劉再生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和《中國近代音樂史簡述》很好,無論專業程度怎麼樣,都能看的較明白。西方音樂史目前國內學者比較權威的是於潤洋的《西方音樂通史》,如果讀通這幾本書,你的音樂史就很厲害了。至於怎麼學,當然是要花工夫的,抓的住重點是關鍵。可以找一些音樂史的常見考題看看,這樣即能知道哪些是要注意的,又能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有良師引導當然就更好了,但這點恐怕不是每個地方都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