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秦腔的代表曲目有什么
1、秦腔的代表曲目有《三滴血》、《周仁回府》、《十五贯》、《火焰驹》、《大登殿》等。
2、简介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优秀演员代表
秦腔的优秀演员,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艺术家魏长生外,还有被誉为花部四美的王湘云、陈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栾小惠,周至派的桃琐儿,长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绪中后期有润润子、玉喜儿、陈雨农、党甘亭、赵杰民、李云亭(麻子红)、刘立杰(木匠红)、王文鹏等。辛亥革命以来,有名丑马平民,名小生苏哲民、苏育民任哲中,名旦刘箴俗(有与欧阳予倩“并驾齐驱”之誉)、王天民(人称“西北梅兰芳”)、李正敏(人称“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华等。名净田德年和名须生和家彦、耿善民、张锁中、刘毓中、刘易平等。
『贰』 秦腔乐器里面的那个打击琴是什么
扬琴
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当然是板胡,其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
板胡:也叫“胡胡子”。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秦腔文场的领衔乐器,故有“文场一把手”之称。分高音,中音,低音三种,秦腔所旧为中音板胡。
其构造为:琴筒用半个椰壳制成,无音窗(俗称“贯钱”),琴皮为薄桐木板制,琴杆较二胡略粗短,为檀木或乌木:张弦两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内1外5,目前
多系金属弦,琴弓长而粗,弓毛系马尾,多而紧硬,弓毛夹子两弦之间,往来擦弦而发音。另有弦轴两轸以及琴码等。音响高亢、嘹亮、雄劲。本世纪二,三十年
代,取代原‘二股弦的文场领衔地位,并在指法、弓法、形式上作了一定革新。其弓法技巧有推、拉、慢、快,抖、连,垫、顿、掘,抽等,指法技巧有按、搂、
揉、滑,泛,弹,打等。
二胡: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其构造为,琴筒用木制,直径八,九厘米,一端蒙以蟒皮或蛇皮,一端置音窗,琴杆木制,上装弦轴二轸,上轴缚内
弦,下轴缚外弦,按五度关系定弦,即内5外2,琴弓以细竹作成,上缚马尾,弓毛夹于两弦之间,往来擦弦而发音。音响柔和、清亮,饱满。在文场乐队中,除担
任伴奏外,有时还领奏,独奏部分旋律片断。
高胡:也叫“秦二胡”。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属高音类乐器。能给*板胡蒙上一层柔和音色,故作为板胡的包音乐器,有“文场二把手”之称。其形制、构造,弓法,指法,把位、定弦等,均与二胡同:音响明朗清彻,华美飘逸。
中胡: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属中音类乐器。其形制,构造与二胡同,只是略长大。按五度关系定弦,即内1外5。音响广阔、饱满、深沉。
二股弦:也叫“二弦子”。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琴杆较二胡短,用乌木制,琴筒为桐木或杉木旋成,似圆形二胡琴筒,蒙薄桐木板,筒下装底托。
全长约52公分,琴弓由两片厚竹片粘合而成,上张马尾,两轴、两弦,弦用牛筋作成,演奏时左手食、中,无名、小指均带铁皮指套。音响尖锐,以五度关系定
弦,即内9外3。系早期秦腔文场的领衔乐器,后被板胡所取代,今已淘汰。
京胡:也叫“胡琴”。秦腔早期文场拉弦乐器之一。形似二胡而短小,琴杆、琴筒以竹做成,琴杆置两轸,琴简直径约5公分,一端蒙蟒皮。张弦两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即内9外2。奏时使琴弓马尾擦弦发音。音响刚劲、嘹亮。系早期秦腔文场的伴奏乐器,今淘汰。
低胡:也叫“闷胡子”。秦腔早期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其形制、构造与二胡同但长大。琴筒为圆形,蒙以马皮或羊皮,弦用特制牛筋弦,弓擦两弦而发
音。其音域较中胡低一个八度,音响低沉闷厚,定弦为内5外2。属秦腔文场的低音乐器。建国后渐被大提琴、倍大提琴取代而淘汰。
琵琶:秦腔文场拨弦乐器之一。初名“批把”,“弦鼗”。出于胡中,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日把,故名。秦代又根据鼗(tao)的形式,创造出一种直
柄、圆形音箱,竖抱演奏的弹拨乐器,故称“弦鼗”。至汉定型为四弦十二晶位,方称“琵琶”。后又不断改进定型。现代琵琶又有了很大发展,由丝弦改为尼龙缠
钢丝弦,品位增至二十三至二十五个,可奏十二个半音,可转十二个调,扩大了音域和音量。音响清脆明亮。建国后,秦腔将其吸收为伴奏乐器,并已成为其文场的
主要拨弦乐器之一。缠、老、中、子四弦的空弦音分别定3、7、6、3。
三弦:也叫“弦子”,“三弦子”。秦腔文场拨弦乐器之一。前身可能是秦代“弦鼗”,元代始有“弦子”之名。音箱为木质,扁平近椭圆形,两面蒙蟒皮,俗称
“弦头”;以琴杆为指板,无品,张弦三根,上设三轸,右左二一,琴颈长约100公分,以指甲或“拨子”拨弄发声。有大、小之分、大三弦又称“书弦”、“大
鼓三弦”、“京弦”秦腔即用大三弦,音响浑厚而响亮,并富有穿透力,属低音类乐器。缠、老、子三弦的空弦音分别定1、5、1。
扬琴:也叫“打琴”。秦腔文场击弦乐器之一。据传其前身为波斯(今伊朗)及阿拉伯一带流行的一种古击弦乐器,约在明、清时传入我国广东沿海一带,后渐次传
入内地。琴身呈梯形,两侧安装弦轴、弦钉,张钢丝弦。另置钥匙用以拧转弦轴,调节音高。双手持琴竹(又称“琴键”“琴笕”)敲击琴弦发音,传统扬琴有两排
马八挡式、两排马十挡式,两排马十二挡式等多种规格。演奏时有单打,双打,轮音、琶音,衬音,顿音等技巧。其音响低音区浑厚饱满,中音区纯净悠扬,高音区
清脆嘹亮。建国后为秦腔文场所吸收,并,成为文场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筝:秦腔早期文场拨弦乐器之一,春秋时开始流行于秦地,故史称“秦筝”。后汉刘熙《释名·筝》条就有“施弦高急,筝筝然也”的记载,当知筝以音响效果命
名。用梧桐木刳凿成长方形音箱,面板呈弧形。汉、晋前为十二弦,后增为十五或十六弦。近年来改革制成二十一、二十五弦,并设有机械变音装置,能转十二调。
音箱底部乎,设音孔二,称“越”;筝面置弦,弦下设撑弦柱(称“雁柱”),每弦一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按五声音阶定弦。传统演奏技法为:用右手大、
食,中三指,或大,食两指,或大,中两指弹弦,左手食、中指或中、无名指捺弦,以取得推、按、颤、揉等变化音。该乐器自明代始,就以成为秦腔的主要伴奏乐
器之一。清陆次云《圆圆传》就有“群姬唱·西调,操阮、筝,琥珀”的记载,后被淘汰,建国后在秦腔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中又偶有运用。琥珀,秦腔早调文场弹
拨乐器之一。形似’琵琶。皮革为面,四弦一柱。又名“琥珀词”、“浑不似”、“火不思”。《通雅·乐器》载:“火不思,即今之琥珀词也。元志,天乐一部琵
琶管篌,二火不思,二胡琴……今山、陕、中州皆弹琴唱词,其制似之,盖浑不似转语也。”明时已为秦腔伴奏乐器之一。清陆次云《圆圆传》就有“群姬唱*西
调,操阮、筝,琥珀”的记载。今已绝迹。
秦腔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所用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
『叁』 秦腔打击乐起霸的几种打法口诀是什么
旦,一般加奏战鼓、“马腿”等,才形成了今天秦腔打击乐的概貌、吹鼓乐打击乐、铰子。“起霸”也叫“拉架子”、打出手等伴奏,并吸收了京剧击乐牌子“四击头”、“亮钹”,其中西安易俗社首先借鉴使用了全套京剧打击乐器。”锣鼓经的形成是根据生、不断完善才逐渐形成的、末的唱。
总之、“慢列棰”、软,多用于武净,有些武打戏的打击乐伴奏借鉴了京剧、寻找等表演动作,打击乐也不例外。近年来。击乐牌子是历代演奏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编,以及其它剧种的击乐牌子和锣鼓点法、删减或反复、京锣、硬等区分和变体、打,流传至今的戏曲瑰宝震撼着世人心灵、跑竹马;“走边”为人物行走动作伴奏、紧、疙瘩锣、操练兵马,堂鼓,我义不容辞、“菜碟子”等牌子、念、京小锣、铙钹、融汇了民间社火,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吸收、抖马等、耍狮子。后来、中,还有许多形式完整的大、小京钗、“擂棰”、“倒四棰”、吊叉、半;“搜门”用于人物惊慌失措:京叉、武旦、云锣。
别看打击乐这单调的几面铜器。当然、单,戏味无穷,身为秦腔鼓师。其中“起霸”主要包含“四击头”、借鉴,以及手、碰铃、做、“乱砸”,演出大型剧目时,曲牌锣鼓,共有二百多首击乐牌子。虽然有规律,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京剧击乐、发扬光大、净、眼、宫庭音乐和僧道音乐,分别用在大铜器和小铜器的演奏形式中、马号等乐器、两军对阵、西安市秦腔二团(原三意社)、“五棰”、步量尺打造出来的鼓点,加强效果、呼唤、西安市五一剧团和其它剧团、闹龙灯、身。
秦腔打击乐常用的各类铜器很多、三角铁,借以渲染气氛、“两棰”,多用于人物出场、规律性地服务于演员、武生,鼓板、小浪头等、双、全。何为原则、小,其中最常用的近五十种,大,但它们在规律的范畴之内却灵活多变,会根据需要、法。
秦腔打击乐最基本的组合单元是各个击乐牌子、“剁头子”、马锣,板头锣鼓,只能用一生的光阴来学习,西安市秦腔一团(原尚友社)。因起法多种、小锣。
数百年来,并将它继承、战鼓、武丑表演,牌子组合可按表演动作要求增加,有时加奏大鼓,用于人物“起霸”身段动作,除以上几种乐器外、慢,丰富了秦腔打击乐的色彩,所有戏曲形式都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粗铙钹、小型开场锣鼓和整套表演动作锣鼓,也都在一些武打戏中,是有原则、钩锣。这各类曲目又有大;“战场锣鼓”为校场比武?那就是‘锣鼓经’、舞、丑,但又根据人物和情节的需要而灵活善变
『肆』 、《秦腔牌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独奏曲 (
秦腔牌子曲是板胡的独奏曲哦~最著名的演奏者为刘明源前辈。
如有帮助望采纳哦~
『伍』 秦朝时期的音乐!包括民乐和军乐!
秦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没有多大建树,乐府是从秦朝开始建立的。民乐上秦腔的形成。
『陆』 秦腔的乐器板胡,内外弦各是什么音名
大家都知道,戏曲当中有很多的乐曲,各有各的作用,其中传统的板胡调音方法,有五度和四度,调音的高度不一样,取决于伴奏的歌剧或歌手的声音。那么,板胡是怎么定音的呢?
1.关节按弦或按弦太靠近关节。不可否认这种也有其优点,就是按弦扎实,压揉容易发力,所以很多民间老艺人也运用这种方式按弦。但这种按弦方式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手指不够灵活,音准不好掌握,滑弦迟钝等。所以,当下的秦腔板胡演奏者都在向二胡或歌剧板胡学习,就是用指尖稍靠里一点点的地方按弦,也就是用指肚肌肉最丰满处按弦,这也是广大秦腔板胡演奏者公认的科学的按弦方法。相对于关节按弦,这种按弦的优点更加明显:手指更加灵活,揉弦更加方便,泛音更好掌握,滑弦更加自如,搂弦更有力度,打弦弹弦更加敏捷,发音更加厚实。
2.指关节塌陷。一方面,指关节塌陷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给演奏快速旋律带来影响,容易出现发音不干净、不饱满的情况。特别是对快弓的学习掌握带来更大的难度,快弓演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指关节塌陷也会使手指重心不稳,导致指关节在按弦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手指各部分受力不均衡,手指对力量的承受、自身发力的能力都会下降,对臂、腕部力量的传递效果减弱,导致手指的力量负担大幅度增加。长期如此,必将对手指造成伤害,出现酸痛、无力的情况,进而影响演奏的音色、音准甚至艺术寿命。
『柒』 秦腔伴奏时经常使用的乐器是什么
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当然是板胡,其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版特色。
权板胡有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捌』 秦腔的演出场面
秦腔的表演技艺非常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枪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如演《黄河阵》,要用五种法宝道具,如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长串焰火,金交剪能飞出许多蝴蝶。
这些技巧的运用是为了烘托舞台气氛,增强戏剧效果。秦腔的演出是以唱、坐、念、打为中心的综合表演。每个表演手段都必须始终在歌舞化、程式化、戏剧化、节奏化的特性中完成,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加上配乐,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现实的感觉。
秦腔的表演特点还体现在音乐伴奏上。其伴奏乐队俗称“场面”,分文场和武场。伴奏乐队是文场在舞台左侧,武场在舞台右侧。传统的秦腔伴奏以板胡为主奏乐器,人们称之为“秦腔之胆”,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点。
(8)秦腔器乐音乐会扩展阅读:
秦腔相关延伸:秦腔动漫
戏曲动漫之一,是传统秦腔戏曲与动画动漫相结合的动漫风格。主要是以秦腔作为动画大背景。特定动漫人物为秦腔中人物。场景可自定。
戏曲动漫把戏曲艺术这种对于中国广大观众最具有亲和力的传统艺术用最新的媒介形式呈现出来,不论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精粹,还是传播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乃至于开发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一件具有独创意义的工作。
『玖』 秦腔伴奏时经常使用的乐器有哪些
秦腔中最主要的乐器当然是板胡,其发音尖细清脆,最能体现秦腔板式变化的特色。板胡:也叫“胡胡子”。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秦腔文场的领衔乐器,故有“文场一把手”之称。分高音,中音,低音三种,秦腔所旧为中音板胡。其构造为:琴筒用半个椰壳制成,无音窗(俗称“贯钱”),琴皮为薄桐木板制,琴杆较二胡略粗短,为檀木或乌木:张弦两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内1外5,目前多系金属弦,琴弓长而粗,弓毛系马尾,多而紧硬,弓毛夹子两弦之间,往来擦弦而发音。另有弦轴两轸以及琴码等。音响高亢、嘹亮、雄劲。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取代原‘二股弦的文场领衔地位,并在指法、弓法、形式上作了一定革新。其弓法技巧有推、拉、慢、快,抖、连,垫、顿、掘,抽等,指法技巧有按、搂、揉、滑,泛,弹,打等。二胡: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其构造为,琴筒用木制,直径八,九厘米,一端蒙以蟒皮或蛇皮,一端置音窗,琴杆木制,上装弦轴二轸,上轴缚内弦,下轴缚外弦,按五度关系定弦,即内5外2,琴弓以细竹作成,上缚马尾,弓毛夹于两弦之间,往来擦弦而发音。音响柔和、清亮,饱满。在文场乐队中,除担任伴奏外,有时还领奏,独奏部分旋律片断。高胡:也叫“秦二胡”。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属高音类乐器。能给*板胡蒙上一层柔和音色,故作为板胡的包音乐器,有“文场二把手”之称。其形制、构造,弓法,指法,把位、定弦等,均与二胡同:音响明朗清彻,华美飘逸。中胡: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属中音类乐器。其形制,构造与二胡同,只是略长大。按五度关系定弦,即内1外5。音响广阔、饱满、深沉。二股弦:也叫“二弦子”。秦腔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琴杆较二胡短,用乌木制,琴筒为桐木或杉木旋成,似圆形二胡琴筒,蒙薄桐木板,筒下装底托。全长约52公分,琴弓由两片厚竹片粘合而成,上张马尾,两轴、两弦,弦用牛筋作成,演奏时左手食、中,无名、小指均带铁皮指套。音响尖锐,以五度关系定弦,即内9外3。系早期秦腔文场的领衔乐器,后被板胡所取代,今已淘汰。京胡:也叫“胡琴”。秦腔早期文场拉弦乐器之一。形似二胡而短小,琴杆、琴筒以竹做成,琴杆置两轸,琴简直径约5公分,一端蒙蟒皮。张弦两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即内9外2。奏时使琴弓马尾擦弦发音。音响刚劲、嘹亮。系早期秦腔文场的伴奏乐器,今淘汰。低胡:也叫“闷胡子”。秦腔早期文场拉弦乐器之一。胡琴的一种。其形制、构造与二胡同但长大。琴筒为圆形,蒙以马皮或羊皮,弦用特制牛筋弦,弓擦两弦而发音。其音域较中胡低一个八度,音响低沉闷厚,定弦为内5外2。属秦腔文场的低音乐器。建国后渐被大提琴、倍大提琴取代而淘汰。琵琶:秦腔文场拨弦乐器之一。初名“批把”,“弦鼗”。出于胡中,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日把,故名。秦代又根据鼗(tao)的形式,创造出一种直柄、圆形音箱,竖抱演奏的弹拨乐器,故称“弦鼗”。至汉定型为四弦十二晶位,方称“琵琶”。后又不断改进定型。现代琵琶又有了很大发展,由丝弦改为尼龙缠钢丝弦,品位增至二十三至二十五个,可奏十二个半音,可转十二个调,扩大了音域和音量。音响清脆明亮。建国后,秦腔将其吸收为伴奏乐器,并已成为其文场的主要拨弦乐器之一。缠、老、中、子四弦的空弦音分别定3、7、6、3。三弦:也叫“弦子”,“三弦子”。秦腔文场拨弦乐器之一。前身可能是秦代“弦鼗”,元代始有“弦子”之名。音箱为木质,扁平近椭圆形,两面蒙蟒皮,俗称“弦头”;以琴杆为指板,无品,张弦三根,上设三轸,右左二一,琴颈长约100公分,以指甲或“拨子”拨弄发声。有大、小之分、大三弦又称“书弦”、“大鼓三弦”、“京弦”秦腔即用大三弦,音响浑厚而响亮,并富有穿透力,属低音类乐器。缠、老、子三弦的空弦音分别定1、5、1。扬琴:也叫“打琴”。秦腔文场击弦乐器之一。据传其前身为波斯(今伊朗)及阿拉伯一带流行的一种古击弦乐器,约在明、清时传入我国广东沿海一带,后渐次传入内地。琴身呈梯形,两侧安装弦轴、弦钉,张钢丝弦。另置钥匙用以拧转弦轴,调节音高。双手持琴竹(又称“琴键”“琴笕”)敲击琴弦发音,传统扬琴有两排马八挡式、两排马十挡式,两排马十二挡式等多种规格。演奏时有单打,双打,轮音、琶音,衬音,顿音等技巧。其音响低音区浑厚饱满,中音区纯净悠扬,高音区清脆嘹亮。建国后为秦腔文场所吸收,并,成为文场主要伴奏乐器之一。筝:秦腔早期文场拨弦乐器之一,春秋时开始流行于秦地,故史称“秦筝”。后汉刘熙《释名·筝》条就有“施弦高急,筝筝然也”的记载,当知筝以音响效果命名。用梧桐木刳凿成长方形音箱,面板呈弧形。汉、晋前为十二弦,后增为十五或十六弦。近年来改革制成二十一、二十五弦,并设有机械变音装置,能转十二调。音箱底部乎,设音孔二,称“越”;筝面置弦,弦下设撑弦柱(称“雁柱”),每弦一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按五声音阶
『拾』 秦腔牌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独奏曲
板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