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的舞蹈特点
《Notre Dame de Paris》的创作群一览
原著: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编剧:Luc Plamondont(天才!他的东西全是精品!)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更加天才!法国现代经典的音乐剧大都出自他和上面那个天才的配合。)
法文作词:Luc Plamondon
导演:Gilles Maheuk
编舞:Martino Muller
《Notre Dame de Paris》的演员阵容表
Helene Segara 饰 Esmeralda (Helene只担任了一次演出,很庆幸买到这一版)
Daniel Lavoie 饰 Frollo
Bruno Pelletier 饰 Gringoire (这个人是个表演欲望极强的人,很出色!我喜欢!)
Garou 饰 Quasimodo (噶胡为这部戏牺牲了很多,把自己糟蹋的足够丑了。)
Patrick Fiori 饰 Phoebus
Luck Mervil 饰 Clopin
Julie Zenatti 饰 Fleur-De-Lys
特色篇:
1、与众不同的音乐剧,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而《巴黎圣母院》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诞生于法国巴黎,远离纽约和伦敦,先天就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的影响。而作品诞生后,从包装到制作推销的整个过程,也全部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的,而不像《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那样在法国诞生,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来包装和运作。因而,《巴黎圣母院》中几乎没有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印记,观看过该剧的人也往往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2、舞蹈角色与歌唱角色分离,
《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这与当今大多数音乐剧处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会有侧重,但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歌唱演员也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更多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而《巴黎圣母院》则是将两者完全的分离,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个个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非法移民(The refugees)>, <愚人庆典(The Feast of Fools)>, <奇迹之殿(The court of the Miracles)>,<爱之谷(valley of love)>等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将舞蹈与歌唱完全分离,可以让两者更加投入于自己的演出,将各自的表演发挥到极致。而不需要因为歌唱演员的缘故而降低舞蹈的难度,也不需要因为舞蹈演员的缘故而影响声音的质量。当歌唱演员用声音表达情感时,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体表达复杂的感情纠葛。以爱斯米拉达一出场为例,当她演唱起<吉普赛女郎(Bohemia girl)>的时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热欢快的舞蹈,这样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现她内心奔放的思想。而当菲比斯演唱<心痛欲裂(Heartbreak)>一曲时,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让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内心和痛苦的抉择。
在《巴黎圣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词来表达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时表达了内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在舞蹈动作上,编舞还给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显带有自由发挥的成份。同时舞者在舞蹈时还运用了栏杆、棍棒等道具,体现出了写实和写意的双重效果。
3、纯流行化的演绎,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圣母院》完全运用了流行唱法,没有融入一点美声唱法。而在演奏乐器上,《巴黎圣母院》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一件管弦乐器。这两者都表明了《巴黎圣母院》追求纯粹流行风格的姿态。而在其他大多数音乐剧中,多多少少都会融入美声唱法,在伴奏乐器上,也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摇滚电声乐器,很少见到纯流行乐器
4、独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圣母院》中特别偏重独唱,整场50段音乐中,绝大部分都是独唱,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接一首,而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结尾等少数几个地方才出现过,而且采用的是事先录制好的背景式合唱。由于没有现场演员的参与,因此即便听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实感。在大多数音乐剧中,为了更好地表现起伏的剧情和丰富的声音层次,一般会将独唱,重唱和合唱进行合理的安排,不会过份偏重于独唱,也不可能过份偏重于重唱或合唱。《巴黎圣母院》对独唱的偏好,会让人感到声音层次不够丰富,在形式上略显得单调了。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离。 由于舞蹈角色不参与演唱,因此全剧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这7个人在剧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难了。好在剧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听,这也多少弥补了歌唱形式上的简单。
与众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 ,
《巴黎圣母院》中的音乐共有50段。作曲者对于每一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与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除了几首是完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因而你在音乐上很难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在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如果在观赏时没有歌词提示,你闭上眼睛很容易感觉这是一张法国流行音乐的精选辑,而不是一部音乐剧。说的专业一点就是,《巴黎圣母院》没有采用大多数音乐剧采用的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的手法。
《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与大多数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不同。如今,绝大多数的音乐剧还是采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作曲者将几个主题音乐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进行变化,使其贯穿在整个剧目中,让人感觉到有些音乐片段会时时萦绕在耳边。这一手法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就非常明显,在《悲》剧中真正全新的音乐只占到了全剧音乐的三分之一,而全剧音乐就是根据这三分之一的音乐素材,将其进行变化和延伸而形成的。当耳边不时地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主题,既感到亲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印象。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对立统一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乐的不断变化,又要有音乐的统一呼应。如果变化太多,会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如果统一太多,不免会让人有厌烦情绪。 《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创作手法,给人的感觉是变化有余,而相对缺乏统一。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作曲者对自己的旋律写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证每一首歌曲都优美动听,但如果让他运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反而影响了他对歌曲的自由创作,写得不自由也不优美了。
5、不用伴奏用录音,
《巴黎圣母院》中没有使用现场伴奏,这也是很少见的。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基本上都是乐队现场伴奏。 《巴黎圣母院》则是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配乐。这一做法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因为人们感到录音会显得死板而没有生气,类似于现在明星假唱的感觉。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影响实际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全部是电声乐器演奏的,对于电声乐器而言,录音与现场演奏的差别并不大。而且在剧中也没有哪个地方需要音乐节奏上的松动,因此完全可以事先录制好,用一样的节奏数以万次的演奏。当然,最重要恐怕还是省钱,本来需要许多人的现场演奏,现在只要一盘录音带就解决了,作为一个长期演出的剧目,这样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采用了耳挂式麦克风,演员把麦克风挂在嘴边,暴露在观众面前,这种耳挂式麦克风常常用在劲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绝大多数的音乐剧中,往往把麦克风藏在头发胡子等看不见的地方,俗称隐藏式麦克风,因为这样可以感觉更象演员,而不是歌星。《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确实让许多人很吃惊。当演唱者每人一个耳挂式麦克风站在舞台上高声歌唱,配合着舞者的舞蹈和灯光,让人感觉就像是一场歌舞巨星的演唱会,很有视觉上的现场感,但相对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戏剧的感觉。
6、高空特技尽显魅力,
剧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惊异。比如卡西莫多对着自己心爱的大钟倾吐内心爱慕之情的时候,三个大钟顿时从天而降,在每一个钟里面都有一个特技演员,他们扮演钟摆奋力地摇摆,撞击着大钟,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看着特技演员挂在大钟里面,作着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着巨大的钟声,再加上卡西莫多热烈而近乎嘶吼的声音,绝对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场面。还有爱斯米拉达被吊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临终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钢丝上的演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多少归功于高空特技带来的震撼。这些动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他们中有许多是从运动员或杂技演员转行过来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声大噪的<高动能(YAMAKASI)>七人团,著名电影导演鲁贝松曾经根据他们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电影《企业战士》,在欧洲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7、抽象的布景:
《巴黎圣母院》的布景是简单而有冲击力的。剧目一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堵由几十块泡沫拼板拼成的大墙,再加上几根大柱,就组成了巴黎圣母院,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神秘幽暗的气氛。这样的设计显然只露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个很小的部分,让人不能马上看明白,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像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大多数音乐剧,在道具上则更多强调仿真,让人一看就明白,与他们相比,《巴黎圣母院》在布景的设计上要显得抽象得多。
在长达3小时的演出里,这堵高大威武的大墙始终屹立在舞台上,由于舞台的高度和宽度完全被大墙占满,已经不便于在纵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个剧目中,大墙的前面始终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来表演。这样的设计使得舞台上大多数的时候只有演员,而没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给人以现场音乐会的效果。
8、与众不同的好剧目:
像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剧目,自然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绝大多数著名的音乐剧一样,《巴黎圣母院》在诞生后遭受的指责也不少。比如《伦敦快报》评论说:几根丑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墙来代表美丽的巴黎圣母院,实在有失水准。《电讯日报》评论说音乐声音过于喧闹,而演员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报》评论说歌曲的安排显得杂乱而没有层次等等。当然,赞扬和褒奖的评论要远远比批评的多得多。
《巴黎圣母院》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它追新求异的姿态,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国人自己制造的音乐剧。
2.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音乐特点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当代罕见的旷世巨作,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一出改编自法文学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Luc Plamondon谱词,Richard Cocciante作曲,本剧率先于1998年1月的法国嘎纳唱片大展中绽放异彩,同年9月16号正式在巴黎国会大厅推出首演,撼动人心佳评如潮。首演未及两年,其魅力风潮迅速袭卷欧陆,此剧在法语系国家连演130场,盛况空前,同时荣获加拿大FELIX艺术奖项“年度剧作”、“年度最佳歌曲”与“年度最畅销专辑”多项殊荣。
19世纪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墙上深深刻下的希腊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数-命运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巴黎圣母院》就这样诞生了。本剧取材于这部世界名著,强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现代音乐,极具视觉效果的舞台布景,尽情投入的表演,生动的表达出了原著中对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挞、对教会人士邪恶行径和贵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击、对人道主义仁爱精神的颂扬。巴黎圣母院剧中角色与场面充满对立及冲突:倾慕与狂恋,誓言与背叛,权利与占有,宿命与抗争,原罪与救赎,沉沦与升华,跌宕起伏的戏剧张力,建构成一部波澜壮阔血泪交织的悲剧史诗,跨越时代潮流与文化藩篱,开创当代音乐剧的新纪元。[12]
基本资料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法文作词】Luc Plamondon
【英文作词】Will Jennings
【原著】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导演】Gilles Maheu
【编舞】Martino Muller
【布景设计】Christian Ratz
【服装设计】Fred Sathal
【灯光设计】Alain Lortie
【英文版首演】2000年元月24日美国拉斯维加斯[13]
创作背景
当鲍伯利和勋伯格以《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与《西贡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轰动,来自法国的作品逐渐获得世人的喜爱。近年一部来自法国的音乐剧新作品,改编自雨果名著的《巴黎圣母院》,又在国际上引领瞩目的风潮。
雨果这位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文豪,除了《悲惨世界》之外,还创作了《巴黎圣母院》、《克伦威尔》等文坛名著,他的一生经历了漫长而动荡的历史时期,当时法国文坛正处于古典及浪漫主义冲突之际,他力主浪漫风格,以磅礴的气魄、丰富的想象力、华丽的词藻傲视文坛,更以曲折离奇的情节撼动读者心弦。《巴黎圣母院》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担任全剧“主述”的游唱诗人葛林果,是吉普赛女郎艾斯梅拉达(Esmeralda)有名无实的丈夫,艾斯梅拉达出于同情心,为了让他免于被族人处死才允诺和他结婚。天生畸形、被巴黎圣母院收容而担任敲钟人的加西莫多(Quasimodo),以及圣母院的副主教弗侯洛(Frollo)与侍卫队的队长腓比斯(Phoebus),都情不自禁地爱上了美丽的艾斯梅拉达。一生侍奉天主的弗侯洛,明知男女之爱是神职人员的禁忌,仍然难以自拔。而腓比斯虽然已有娇美的未婚妻百合(Fleur-de-Lys)为伴,却因为生性风流而意图染指艾斯梅拉达。他们三个人共同合唱的“Belle”,在法国单曲市场创下了300万张的傲人成绩。加西莫多自惭形秽,只敢把爱意深埋心中。艾斯梅拉达爱上了腓比斯,引起弗侯洛的妒恨,他趁着艾斯梅拉达与腓比斯幽会时,刺伤了腓比斯,然后嫁祸给艾斯梅拉达,要胁她以身相许,否则就要将她处死。她拒绝服从,被送上了绞刑台。加西莫多奋不顾身到法场劫人,把她藏在圣母院中。不久,吉普赛人的领袖克娄潘率众攻打圣母院,意图解救艾斯梅拉达。腓比斯率领卫队击溃了吉普赛群众,克数潘被杀,葛林果取代了领导人的地位。自知无力对抗军队的加西莫多,让弗侯洛把艾斯梅拉达交给腓比斯,因为他以为腓比斯是来解救她的。未料及腓比斯由于不敢再触怒未婚妻,而宣布将艾斯梅拉达处死。悲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侯洛从钟楼顶端推下,然后去解救艾斯梅拉达,只可惜为为时已晚。他哀求刽子手的同意,抱走了艾斯梅拉达的遗体,躲藏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为艾斯梅拉达以死殉情。
这一故事永远是值得音乐剧作家们深入挖掘的好题材。以它为基本架构所改编的音乐剧有安德鲁洛伊韦伯的《歌剧魅影》、迪斯尼的《美女与野兽》和《巴黎圣母院》等等。和迪斯尼的大团圆结局版本不同,这出剧以悲剧收场,没有作大幅的删改,比较忠实于原著。
法国人抢先推出了法文版的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据说是因为看见迪斯尼版本的首演居然是在柏林,心中颇为不平。这出剧由加拿大词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儿、欧洲原创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于1998年在巴黎国会大厅首演。在伦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语版本在1999年9月起进行了欧洲的巡回公演,其中包括法国、瑞士及比利时等法语系国家。公演十分成功,好评如潮,CD更是卖的如火如荼,一度脱销。10月起,此剧横跨大西洋,在加拿大法语区魁北克省开始巡回演出,又一次引起轰动。这出音乐剧的英语版从2000年元月起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演出半年,场场爆满。5月份,剧团正式移师伦敦西区,准备常驻此地,以期创造另一个奇迹。
3.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舞蹈特点
弃儿卡西莫多,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收养为义子,长大后又让他当上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虽然十分丑陋而且有多种残疾,心灵却异常高尚纯洁。
长年流浪街头的波希米亚姑娘拉.爱斯梅拉达,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青年贫诗人尔比埃尔.甘果瓦偶然同她相遇,并在一个更偶然的场合成了她名义上的丈夫。
很有名望的副教主本来一向专心于"圣职",忽然有一天欣赏到波希米亚姑娘的歌舞,于是千方百计要把她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威胁甚至陷害,同时还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骗利用他的义子伽西莫多和学生甘果瓦。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占有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企图,最后竟亲手把那可爱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
另一方面,伽西莫多私下也爱慕着波希米亚姑娘。她遭到陷害,被伽西莫多巧计救出,在圣母院一间密室里避难,敲钟人用十分纯朴和真诚的感情去安慰她,保护她。当她再次处于危急中时,敲钟人为了援助她,表现出非凡的英勇和机智。而当他无意中发现自己的"义父"和"恩人"远望着高挂在绞刑架上的波希米亚姑娘而发出恶魔般的狞笑时,伽西莫多立即对那个伪善者下了最后的判决,亲手把克洛德.孚罗洛从高耸入云的钟塔上推下,使他摔的粉身碎骨。
4.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的舞台美术设计特点
神甫爱推柱子玩儿
5. 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介绍文字
爱音客抄的NDP专区里面有一篇乱步写的观后感,大作啊,洋洋洒洒几万字,超铀感觉。
http://nddp.chinamusical.net/review.htm
这里面有好几篇呢
6.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介绍
巴黎圣母院》的诞生: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又称《钟楼怪人》,前几年迪斯尼就拍摄了《钟楼怪人》的动画电影,产生了不小影响,至今还让许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国和英国拍摄的电影《巴黎圣母院》也早已引进中国并配音,记得十几年前常在电视上看到。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走红要比小说和电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剧作家吕克.普拉蒙东(Luc.Plamondon)开始着手创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普拉蒙东属于大器晚成的词作家,他从50年代就开始从事歌词和剧本的创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现在他已经被认为是最优秀的法语词作家。
在93年,法国词曲作者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经创作了《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 这两部剧目均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让世人看到了法国人创作音乐剧的实力。这一状况多少对普拉蒙东有相当的促动。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被小说的魅力深深折服, 将这样一部已经铭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乐剧舞台,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普拉蒙东找到了当时已经闻名欧美的法裔音乐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两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这三年里,普拉蒙东为《巴黎圣母院》写下了600页的笔记和30多首歌曲的歌词。在96年底,他们俩合作完成了拥有50段音乐,40余首歌曲,时间长3个小时的大型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同《悲惨世界》一样,《巴黎圣母院》也改编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小说,事实证明,雨果的小说也确实具有改编为音乐剧的质素,至今已经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克伦威尔》三部雨果的小说被改编成了音乐剧,而且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东聘请了加拿大导演吉列尔斯.米舒(Gilles.Msheu)担任导演,由法国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艺公司投资制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Charles Talar”演艺公司是法国最著名的演出制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演艺明星。同年,《巴黎圣母院》剧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开始了正规化的制作。
《巴黎圣母院》的剧团成员共有24位群体演员、7位主角演员、30位舞美、15位技术人员及若干行政人员。剧团经过一年的筹备,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个月时间里,《巴黎圣母院》连演了126场,50万张门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售出两百万张门票,成为法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剧,打破了过去由《悲惨世界》保持的记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巴黎圣母院》开始了世界巡回公演,创下了直接剧场观众400多万人的佳绩,巡演的国家有: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瑞士的日内瓦、英国的伦敦、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评如潮,CD更是卖的脱销。至今,《巴黎圣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万张、录象带100余万张、DVD近20万张,剧中的单曲“美人(Belle)”更是获得许多著名世界音乐奖项,被众多歌手翻唱。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还获得了法国“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了“最佳唱片奖”、“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圣堂歌曲奖”、“最佳导演年度奖”。在摩纳哥获得了“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圣母院》诞生了,这意味着《巴黎圣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乐剧舞台,2000年5月,剧团正式从法国巴黎移到了伦敦西区,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功。
小说与剧情: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讲述了15世纪法国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同时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无奈,是表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力作。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剧情和小说剧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没有很大的更改。相对而言比较大的人物调整是剧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说中的游吟诗人和吉普赛女郎艾米斯拉达有名无实的丈夫之外,还担任了故事情节的叙述者,起到了讲述剧情和过渡段落的作用。
7. 对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解读
与众不同的音乐剧----解读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法国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将于1月22日至26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了,这是继《悲惨世界》之后又一部荣登上海大剧院舞台的音乐剧。 有趣的是,同《悲惨世界》一样,《巴黎圣母院》也是诞生于法国,而且也是由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
在上海演出之前,《巴黎圣母院》先在北京上演,地点在人民大会堂,能在这个举行最高规格会议的政治场所演出,足以见北京对《巴黎圣母院》的重视,也体现出了《巴黎圣母院》的高规格。
《巴黎圣母院》的诞生: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又称《钟楼怪人》,前几年迪斯尼就拍摄了《钟楼怪人》的动画电影,产生了不小影响,至今还让许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国和英国拍摄的电影《巴黎圣母院》也早已引进中国并配音,记得十几年前常在电视上看到。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走红要比小说和电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剧作家吕克.普拉蒙东(Luc.Plamondon)开始着手创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普拉蒙东属于大器晚成的词作家,他从50年代就开始从事歌词和剧本的创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现在他已经被认为是最优秀的法语词作家。
在93年,法国词曲作者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经创作了《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 这两部剧目均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让世人看到了法国人创作音乐剧的实力。这一状况多少对普拉蒙东有相当的促动。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被小说的魅力深深折服, 将这样一部已经铭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乐剧舞台,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普拉蒙东找到了当时已经闻名欧美的法裔音乐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两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这三年里,普拉蒙东为《巴黎圣母院》写下了600页的笔记和30多首歌曲的歌词。在96年底,他们俩合作完成了拥有50段音乐,40余首歌曲,时间长3个小时的大型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同《悲惨世界》一样,《巴黎圣母院》也改编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小说,事实证明,雨果的小说也确实具有改编为音乐剧的质素,至今已经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克伦威尔》三部雨果的小说被改编成了音乐剧,而且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东聘请了加拿大导演吉列尔斯.米舒(Gilles.Msheu)担任导演,由法国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艺公司投资制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Charles Talar”演艺公司是法国最著名的演出制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演艺明星。同年,《巴黎圣母院》剧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开始了正规化的制作。
《巴黎圣母院》的剧团成员共有24位群体演员、7位主角演员、30位舞美、15位技术人员及若干行政人员。剧团经过一年的筹备,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个月时间里,《巴黎圣母院》连演了126场,50万张门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售出两百万张门票,成为法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剧,打破了过去由《悲惨世界》保持的记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巴黎圣母院》开始了世界巡回公演,创下了直接剧场观众400多万人的佳绩,巡演的国家有: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瑞士的日内瓦、英国的伦敦、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评如潮,CD更是卖的脱销。至今,《巴黎圣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万张、录象带100余万张、DVD近20万张,剧中的单曲“美人(Belle)”更是获得许多著名世界音乐奖项,被众多歌手翻唱。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还获得了法国“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了“最佳唱片奖”、“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圣堂歌曲奖”、“最佳导演年度奖”。在摩纳哥获得了“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圣母院》诞生了,这意味着《巴黎圣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乐剧舞台,2000年5月,剧团正式从法国巴黎移到了伦敦西区,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功。
小说与剧情: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讲述了15世纪法国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同时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无奈,是表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力作。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剧情和小说剧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没有很大的更改。相对而言比较大的人物调整是剧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说中的游吟诗人和吉普赛女郎艾米斯拉达有名无实的丈夫之外,还担任了故事情节的叙述者,起到了讲述剧情和过渡段落的作用。
剧中人物:
卡西莫多:
独眼驼背,相貌丑陋,他是藏身在巴黎圣母院内的敲钟人,也就是钟楼怪人,对吉普赛美女爱斯米拉达一见倾心。
弗罗洛:
巴黎圣母院的主教,也是卡西莫多的监护人。外表道貌岸然,实则阴险狡诈,他有强烈占有爱斯米拉达的欲望。
菲比斯:
皇家侍卫队队长,已有未婚妻百合,仍情不自禁地爱上了爱斯米拉达。
爱斯米拉达:
美丽奔放而又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卡西莫多,弗罗洛和菲比斯都对她着迷。
葛林果:
游吟诗人,爱斯米拉达有名无实的丈夫,在剧中他也是故事的叙述者
百合:
菲比斯队长的未婚妻,家境优越,背景深厚,对爱斯米拉达充满妒忌与恨意。
克洛潘:
遭人歧视的外来移民,与爱斯米拉达同为吉普赛人,后来成为吉普赛人的领袖。
《巴黎圣母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丑陋驼背却又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爱上了美丽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米拉达,但他知道自己相貌丑陋,只敢把爱藏在心里。与此同时,巴黎圣母院的主教弗罗洛与皇家侍卫队队长菲比斯也倾心于爱斯米拉达。弗罗洛一生侍奉天主,他明知男女之爱是神职人员的禁忌,却依然难以自拔。而菲比斯已经有娇美的未婚妻,却依然想要染指爱斯米拉达。在剧目开场不久,卡西莫多,弗罗洛和菲比斯三人共同唱出了“美人(Belle)”,表达自己对爱斯米拉达的爱慕之情,这首歌曲在法国单曲市场上创下了300万张的佳绩。爱斯米拉达后来爱上了菲比斯,这让弗罗洛感到无比嫉恨,他趁着爱斯米拉达与菲比斯幽会的时候,暗中刺伤了菲比斯,然后嫁祸给爱斯米拉达,并威胁她以身相许,否则就要将她处死。爱斯米拉达誓死不从,被弗罗洛送上了绞刑台。卡西莫多得知爱斯米拉达即将被判处死刑之后,奋不顾身到法场救回了爱斯米拉达,把她藏在巴黎圣母院中。不久,吉普赛人的领袖克洛潘带领了一大批人攻打圣母院,想要解救出爱斯米拉达。但是他的乌和之众被菲比斯率领的皇家卫队击溃,克洛潘在战斗中身亡。
卡西莫多以为菲比斯是为了解救爱斯米拉达,他也知道爱斯米拉达喜欢的人是菲比斯, 于是哀求主教弗罗洛把爱斯米拉达交给了菲比斯。然而菲比斯早已变心,他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不敢得罪和触怒未婚妻百合,竟然与主教弗罗洛合谋,宣判了爱斯米拉达死刑。
加西莫多后来才看穿了弗罗洛和菲比斯两人的险恶用心,悲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罗洛从钟楼顶端推下,然后赶去解救爱斯米拉达,可惜为时已晚。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卡西莫多抱着爱斯米拉达的尸体失声痛哭,然后以死殉情,倒在了爱斯米拉达的身旁。
音乐剧同小说一样都是悲剧结尾的,在最后卡西莫多抱着爱斯米拉达的尸体,失声痛哭地唱着《舞吧,爱斯米拉达》的时候,看了忍不住要掉眼泪。这与好莱坞动画影片《钟楼怪人》的大团圆结局相比,小说和音乐剧的悲剧性结尾不知要感人多少倍。
与众不同的音乐剧: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而《巴黎圣母院》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诞生于法国巴黎,远离纽约和伦敦,先天就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的影响。而作品诞生后,从包装到制作推销的整个过程,也全部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的,而不像《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那样在法国诞生,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来包装和运作。因而,《巴黎圣母院》中几乎没有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印记,观看过该剧的人也往往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舞蹈角色与歌唱角色分离:
《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这与当今大多数音乐剧处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会有侧重,但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歌唱演员也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更多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而《巴黎圣母院》则是将两者完全的分离,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个个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非法移民(The refugees)>, <愚人庆典(The Feast of Fools)>, <奇迹之殿(The court of the Miracles)>,<爱之谷(valley of love)>等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将舞蹈与歌唱完全分离,可以让两者更加投入于自己的演出,将各自的表演发挥到极致。而不需要因为歌唱演员的缘故而降低舞蹈的难度,也不需要因为舞蹈演员的缘故而影响声音的质量。当歌唱演员用声音表达情感时,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体表达复杂的感情纠葛。以爱斯米拉达一出场为例,当她演唱起<吉普赛女郎(Bohemia girl)>的时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热欢快的舞蹈,这样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现她内心奔放的思想。而当菲比斯演唱<心痛欲裂(Heartbreak)>一曲时,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让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内心和痛苦的抉择。
在《巴黎圣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词来表达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时表达了内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在舞蹈动作上,编舞还给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显带有自由发挥的成份。同时舞者在舞蹈时还运用了栏杆、棍棒等道具,体现出了写实和写意的双重效果。
纯流行化的演绎: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圣母院》完全运用了流行唱法,没有融入一点美声唱法。而在演奏乐器上,《巴黎圣母院》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一件管弦乐器。这两者都表明了《巴黎圣母院》追求纯粹流行风格的姿态。而在其他大多数音乐剧中,多多少少都会融入美声唱法,在伴奏乐器上,也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摇滚电声乐器,很少见到纯流行乐器伴奏的情况。
独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圣母院》中特别偏重独唱,整场50段音乐中,绝大部分都是独唱,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接一首,而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结尾等少数几个地方才出现过,而且采用的是事先录制好的背景式合唱。由于没有现场演员的参与,因此即便听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实感。在大多数音乐剧中,为了更好地表现起伏的剧情和丰富的声音层次,一般会将独唱,重唱和合唱进行合理的安排,不会过份偏重于独唱,也不可能过份偏重于重唱或合唱。《巴黎圣母院》对独唱的偏好,会让人感到声音层次不够丰富,在形式上略显得单调了。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离。 由于舞蹈角色不参与演唱,因此全剧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这7个人在剧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难了。好在剧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听,这也多少弥补了歌唱形式上的简单。
与众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
《巴黎圣母院》中的音乐共有50段。作曲者对于每一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与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除了几首是完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因而你在音乐上很难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在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如果在观赏时没有歌词提示,你闭上眼睛很容易感觉这是一张法国流行音乐的精选辑,而不是一部音乐剧。说的专业一点就是,《巴黎圣母院》没有采用大多数音乐剧采用的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的手法。
《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与大多数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不同。如今,绝大多数的音乐剧还是采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作曲者将几个主题音乐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进行变化,使其贯穿在整个剧目中,让人感觉到有些音乐片段会时时萦绕在耳边。这一手法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就非常明显,在《悲》剧中真正全新的音乐只占到了全剧音乐的三分之一,而全剧音乐就是根据这三分之一的音乐素材,将其进行变化和延伸而形成的。当耳边不时地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主题,既感到亲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印象。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对立统一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乐的不断变化,又要有音乐的统一呼应。如果变化太多,会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如果统一太多,不免会让人有厌烦情绪。 《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创作手法,给人的感觉是变化有余,而相对缺乏统一。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作曲者对自己的旋律写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证每一首歌曲都优美动听,但如果让他运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反而影响了他对歌曲的自由创作,写得不自由也不优美了。
不用伴奏用录音:
《巴黎圣母院》中没有使用现场伴奏,这也是很少见的。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基本上都是乐队现场伴奏。 《巴黎圣母院》则是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配乐。这一做法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因为人们感到录音会显得死板而没有生气,类似于现在明星假唱的感觉。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影响实际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全部是电声乐器演奏的,对于电声乐器而言,录音与现场演奏的差别并不大。而且在剧中也没有哪个地方需要音乐节奏上的松动,因此完全可以事先录制好,用一样的节奏数以万次的演奏。当然,最重要恐怕还是省钱,本来需要许多人的现场演奏,现在只要一盘录音带就解决了,作为一个长期演出的剧目,这样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采用了耳挂式麦克风,演员把麦克风挂在嘴边,暴露在观众面前,这种耳挂式麦克风常常用在劲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绝大多数的音乐剧中,往往把麦克风藏在头发胡子等看不见的地方,俗称隐藏式麦克风,因为这样可以感觉更象演员,而不是歌星。《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确实让许多人很吃惊。当演唱者每人一个耳挂式麦克风站在舞台上高声歌唱,配合着舞者的舞蹈和灯光,让人感觉就像是一场歌舞巨星的演唱会,很有视觉上的现场感,但相对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戏剧的感觉。
高空特技尽显魅力:
剧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惊异。比如卡西莫多对着自己心爱的大钟倾吐内心爱慕之情的时候,三个大钟顿时从天而降,在每一个钟里面都有一个特技演员,他们扮演钟摆奋力地摇摆,撞击着大钟,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看着特技演员挂在大钟里面,作着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着巨大的钟声,再加上卡西莫多热烈而近乎嘶吼的声音,绝对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场面。还有爱斯米拉达被吊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临终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钢丝上的演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多少归功于高空特技带来的震撼。这些动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他们中有许多是从运动员或杂技演员转行过来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声大噪的<高动能(YAMAKASI)>七人团,著名电影导演鲁贝松曾经根据他们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电影《企业战士》,在欧洲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抽象的布景:
《巴黎圣母院》的布景是简单而有冲击力的。剧目一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堵由几十块泡沫拼板拼成的大墙,再加上几根大柱,就组成了巴黎圣母院,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神秘幽暗的气氛。这样的设计显然只露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个很小的部分,让人不能马上看明白,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像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大多数音乐剧,在道具上则更多强调仿真,让人一看就明白,与他们相比,《巴黎圣母院》在布景的设计上要显得抽象得多。
在长达3小时的演出里,这堵高大威武的大墙始终屹立在舞台上,由于舞台的高度和宽度完全被大墙占满,已经不便于在纵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个剧目中,大墙的前面始终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来表演。这样的设计使得舞台上大多数的时候只有演员,而没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给人以现场音乐会的效果。
与众不同的好剧目:
像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剧目,自然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绝大多数著名的音乐剧一样,《巴黎圣母院》在诞生后遭受的指责也不少。比如《伦敦快报》评论说:几根丑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墙来代表美丽的巴黎圣母院,实在有失水准。《电讯日报》评论说音乐声音过于喧闹,而演员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报》评论说歌曲的安排显得杂乱而没有层次等等。当然,赞扬和褒奖的评论要远远比批评的多得多。
《巴黎圣母院》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它追新求异的姿态,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国人自己制造的音乐剧。
许多剧评家认为, 《巴黎圣母院》将引领当代音乐剧跨越80年代韦伯式音乐剧的影响,进而迈向表演艺术的新纪元。这个口气似乎太大了,不过,《巴黎圣母院》确实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剧目,这话绝对不假,口气也一点不大。
8.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有没有获奖过具体有哪些奖项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又称《钟楼怪人》,前几年迪斯尼就拍摄了《钟楼怪人》的动画电影,产生了不小影响,至今还让许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国和英国拍摄的电影《巴黎圣母院》也早已引进中国并配音,记得十几年前常在电视上看到。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走红要比小说和电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剧作家吕克.普拉蒙东(Luc.Plamondon)开始着手创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普拉蒙东属于大器晚成的词作家,他从50年代就开始从事歌词和剧本的创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现在他已经被认为是最优秀的法语词作家。
在93年,法国词曲作者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经创作了《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 这两部剧目均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让世人看到了法国人创作音乐剧的实力。这一状况多少对普拉蒙东有相当的促动。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被小说的魅力深深折服, 将这样一部已经铭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乐剧舞台,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普拉蒙东找到了当时已经闻名欧美的法裔音乐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两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这三年里,普拉蒙东为《巴黎圣母院》写下了600页的笔记和30多首歌曲的歌词。在96年底,他们俩合作完成了拥有50段音乐,40余首歌曲,时间长3个小时的大型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同《悲惨世界》一样,《巴黎圣母院》也改编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小说,事实证明,雨果的小说也确实具有改编为音乐剧的质素,至今已经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克伦威尔》三部雨果的小说被改编成了音乐剧,而且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东聘请了加拿大导演吉列尔斯.米舒(Gilles.Msheu)担任导演,由法国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艺公司投资制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Charles Talar”演艺公司是法国最著名的演出制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演艺明星。同年,《巴黎圣母院》剧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开始了正规化的制作。
《巴黎圣母院》的剧团成员共有24位群体演员、7位主角演员、30位舞美、15位技术人员及若干行政人员。剧团经过一年的筹备,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个月时间里,《巴黎圣母院》连演了126场,50万张门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售出两百万张门票,成为法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剧,打破了过去由《悲惨世界》保持的记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巴黎圣母院》开始了世界巡回公演,创下了直接剧场观众400多万人的佳绩,巡演的国家有: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瑞士的日内瓦、英国的伦敦、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评如潮,CD更是卖的脱销。至今,《巴黎圣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万张、录象带100余万张、DVD近20万张,剧中的单曲“美人(Belle)”更是获得许多著名世界音乐奖项,被众多歌手翻唱。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还获得了法国“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了“最佳唱片奖”、“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圣堂歌曲奖”、“最佳导演年度奖”。在摩纳哥获得了“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圣母院》诞生了,这意味着《巴黎圣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乐剧舞台,2000年5月,剧团正式从法国巴黎移到了伦敦西区,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功。
小说与剧情: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讲述了15世纪法国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同时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无奈,是表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力作。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剧情和小说剧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没有很大的更改。相对而言比较大的人物调整是剧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说中的游吟诗人和吉普赛女郎艾米斯拉达有名无实的丈夫之外,还担任了故事情节的叙述者,起到了讲述剧情和过渡段落的作用。
9. 急!!!!关于《巴黎圣母院》的舞美设计
怎样做好灯光舞美设计
参考资料还有更多,也有带图的!
讨论:好的舞美设计所必须比备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美术专业基础(学校时的基础课程大一大二:素描/色彩/三大构成/设计理论等.大三大四的专业设计课程,最好是工业造型和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等);
第二、对舞台设备的认识及熟悉性能和特点(如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灯的变化及性能:电脑灯系列和常规灯和效果灯和一些铺助设备如烟机,泡泡机,雪花机,干冰喷射器,火焰器,冷烟火的应用)要有了解;
第三、对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的熟悉及掌握(如:三维专业建模造型设计软件:3DMAX5.1和MAYA制图和建模软件:CAD2004和CORELDRAW10平面修饰软件:PhotoshopCS平面编辑软件:WYSIWYG10和LightingStudio2005还有专业渲染软件:Lightscape3.2);当然还要有好的枪:就是配置自己的电脑专业和高一点,本人的是图像工作站配置(至强双CPU2.8/专业3D显卡,2G内存,SISG硬盘,20寸彩显),呵呵年前刚配的,
第四、对制作舞美材料及工艺的认识及熟悉(材料方面有很多,基本上建材市场上的大部分材料都能用到,但是传统的舞美材料还是要掌握及了解的如:歌剧和话剧等舞台剧的场景常用到做树林藤条用的纱幕就用啦:棉网、帆布和手工染色料等,做石山就用到啦:帆布+木方+老胶,然后造型上色,当然现在都有很多现代材料更方便和更加实用并出更好的效果,如:有机带色透明的材料和各种板材和铝合金不锈钢和阳光板,铝塑板,喷绘等等)(制作工艺的了解:如材料的大小木工结构,铁电焊的工艺及强度,)总之是要全面的了解,起码要知道制作相关的过程;
第五、强有力的大脑和小脑加电脑创造设计思维灵感和想象力要丰富,建议多看科幻电影(里面有很多好的造型,能激发你的设计)及多注意国内外的各城市一些相关的室外建筑造型等等,呵呵只是个建议;
第六、良好的心态(万事要忍,如辛苦啦几天几夜的设计方案被否被改面目全非,特别是被什么都不懂的地方公务员类型的领导乱改乱否的时候,)因为要随时承受做罪人和工人和出气筒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