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学院 > 艾曼纽音乐会

艾曼纽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1-01-16 06:01:16

A. 哪位亲能讲解一下俊秀音乐剧莫扎特的剧情详细一点,想写论文。谢谢啦~~

第一幕

1809年深秋的一天傍晚,昏暗的圣马科斯公墓上出现了三个人影,他们是:安东·麦斯默医生主仆俩,以及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丝·尼森。麦斯默许诺重金酬谢,康斯坦丝便答应带他们去找莫扎特的坟墓。可怜这位天才身后凄凉,连墓碑、十字架都没有。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多么神奇的地方!音乐的魔力立刻将医生带回四十年前的维也纳巴洛克花园的音乐会上……

随着美妙的音乐,时光回到1768年,维也纳正为一个叫阿玛苔的小男孩而疯狂。这是个三岁便能弹琴,五岁开始作曲,对任何旋律都能过耳不忘的音乐神童!孩子的父亲是萨尔茨堡的乐队长,利奥波特·莫扎特,现在,他正在维也纳的名流面前得意洋洋地炫耀着儿子的奇才。而在一边默默协助的是男孩的姐姐——娜娜。其实,她自己也曾是个技惊全场的神童,但是,弟弟过分耀眼的光芒早早地将她的天才掩盖。这个女孩似乎对此毫不介意,心甘情愿地作为最体贴的姐姐和最忠实的崇拜者伴在弟弟左右。但是现在,我们的主角似乎很不合作,显得越来越无精打采。娜娜发现他病了。利奥波特却不肯相信,固执地认为,天才才不会生病呢,他只是在耍小性子,该好好教训教训!

这时,一位贵妇人替阿玛苔解了围,她告诫利奥波特别把小孩子逼得太紧了。阿玛苔在花园里发现一只神秘的小匣子,也多亏了她的命令,小男孩才得以保留这件宝贝。这位冯·瓦尔特施泰腾男爵夫人后来成为莫扎特独闯维也纳时的解惑恩师。
光阴荏苒,九年岁月一晃而过,小神童已经长大成人。这位青年,沃尔夫冈,此时是萨尔茨堡的宫廷乐师。他兴冲冲地向姐姐展示新买的红外套,和他当年欧洲巡演时穿的那件小外套一样的款式,一样的颜色。娜娜也立刻记起了当年女皇陛下恩赐的这件礼服:“丝绒绸缎,镶金嵌玉!这样的衣服可不是人人都配穿的。穿上它,全世界都将为你注目。你是真正的王子,永永远远。” 沃尔夫冈希望穿着它象幼时一样去周游世界,他要开创新天地,萨尔茨堡实在使人窒息!姐弟俩正聊得兴奋,父亲走了进来。看见儿子不合身份的华服,利奥波特非常不满,更何况还是赌博赢的钱!他问起亲王要的曲子作好了没有,沃尔夫冈回答:“早作好了,在脑子里,只是还没有写下来罢了。” 利奥波特气坏了,他勒令娜娜立刻去把衣服退了,而沃尔夫冈,“你给我好好作曲!”
舞台上只剩下莫扎特一个……不,是两个!沃尔夫冈和阿玛苔。整部戏中,阿玛苔如影子般紧紧跟随着沃尔夫冈,后者是莫扎特的“人”,前者是莫扎特的“灵”,当然,除了沃尔夫冈,没人能够看见他。当优美的音乐从阿玛苔的指尖流出,沃尔夫冈却在努力压抑着自己对父亲的忿恨。这样的父亲,是该敬还是该恨?最终,沃尔夫冈问自己:“他能不能不再对我的一切横加干涉?他为什么就不让我自由自在地生活?”

萨尔茨堡的集市上,娜娜自豪地向小贩们描述着弟弟的旅行。但是阿科罗伯爵的出现无情的打破了她的幻想。他告诉娜娜,沃尔夫冈现在根本找不到工作,很快他就会为得罪亲王而后悔了。路边的行人似乎也在议论纷纷:“昔日的神童……莫扎特!现在却无家可归……莫扎特!”

利奥波特虽然呆在家中,心却时时寄在远方的儿子身上。他痛恨自己,竟然无视外面的危险,放儿子离开。这是一个充满了谎言、背叛、欺骗和堕落的世界,到处都是奉承者,寄生虫和伪君子,难以想象,脱离了自己的保护伞,这个单纯的孩子将如何生存!他只能期望,沃尔夫冈能有坚强的意志,足够抵御外界的诱惑,足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你要学会聪明,圆滑地处世。永远别相信毒蛇的温柔,别相信豺狼的忠诚。对于获得的帮助,常怀感恩之心。一定要克制激动情绪,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让别人需要你,爱戴你。这才是值得我骄傲的好儿子!”
不幸的是,事实很快就证明父亲并没有杞人忧天。在曼海姆,住着臭名昭彰的韦伯一家,工于心计,厚颜无耻的寡妇塞西利娅·韦伯,和她四个游手好闲的女儿。现在,韦伯太太正在犯愁:没人肯借钱了,怎么办?“体面人家的日子难过啊,勤奋和礼貌可不够养家。只能期待有个男子汉,帮助我们摆脱这种困境。”韦伯太太的“好友”弗里多林兴冲冲地赶来报告喜讯:当年的音乐神童莫扎特正在这儿,这可是位财神爷啊!于是,韦伯太太差遣颇有音乐天赋的女儿阿劳西娅出马。结果,沃尔夫冈对年轻美貌,又拥有天使歌喉的阿劳西娅一见钟情,心甘情愿地拿出自己的血汗钱供韦伯一家挥霍,还许诺使阿劳西娅成为首席女高音。 不久,利奥波特得知了沃尔夫冈和阿劳西娅的关系,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祈求上帝拯救自己的儿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利奥波特命令沃尔夫冈立刻去巴黎,就他们母子二人!拆散他们,问题总该解决了吧?想不到的是,沃尔夫冈虽然服从了父亲的命令,离开了曼海姆,但他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为了不失去阿劳西娅,他把所有的收入,包括父亲从萨尔茨堡汇来的钱都给韦伯家寄去,而自己和母亲则在贫困中挣扎……没过多久,莫扎特夫人就在贫病交加中与世长辞。
绝望的沃尔夫冈悲愤地斥责着这冷酷无情的世界多么残酷的生活,多么古怪的世界!当你堕入黑暗之海,到哪里去寻求希望?昨天还是个宝,今天就变成根草。曾以为到处都充满爱,最终却落得孑然一身!” 沃尔夫冈的这次欧洲之行以彻底的失败告终。他负债累累地回到萨尔茨堡,再度受雇于科罗瑞多大主教。亲王府那些仆人们本来就嫉妒莫扎特,现在乘机对他大肆羞辱。艾曼纽·席克耐德的剧团巡演来到了这个小镇,小酒馆中观众的热情令他非常高兴。 利奥波特为了留住儿子,拿出了一大堆帐单,这都是他在巴黎期间惹的麻烦。沃尔夫冈必须本本分分地留在萨尔茨堡,努力工作来偿还这些债务。这时,冯·瓦尔特施泰腾男爵夫人前来拜访,她希望带沃尔夫冈到维也纳去。利奥波特当然不同意。于是,男爵夫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和他的儿子一起住在一个魔法花园里。老国王对这个世界心灰意冷,为了避免儿子受到伤害,他下令筑起高高的围墙,整天紧锁宫门。国王认为没有地方能和这个世外桃源相比,但是王子却总是听到心中有个声音在对他说:“离开这里!有个无人去过的地方,在那儿,晚上会有黄金从星星上坠落。如果你想得到着星星上的黄金就得独自一人投入到外面的危险之中”。国王告诫儿子:“到外面,你会象我当年一样遭到重创。好好地呆在我们的魔法花园里,这高高的围墙,这紧锁的宫门都是为了保护你啊。”父亲的话中,字字都流露着殷殷关爱,但是王子内心的渴望对他说:“有时候爱意味着该放手时且放手;有时候爱意味着舍得与所爱分离。爱,要能够含着眼泪说:‘在遥远的地方,黄金从星星上坠落。离开家,投入危险,去寻找那星星上的黄金吧!’”
可惜我们的“国王”不喝这口“心灵鸡汤”,这次他铁了心了,娜娜也一起劝弟弟,沃尔夫冈只好暂时留下来等待更好的机会。 几个月后,第二次机会来了。科罗瑞多要去维也纳,他命令沃尔夫冈一同前往。尽管阿科罗伯爵反对,沃尔夫冈最终还是进入了大主教的随从队伍。到维也纳不久,他又遇上了韦伯一家,这家人已经从曼海姆搬到了维也纳居住。虽然阿劳西娅已为人妇,但这回沃尔夫冈又迷上了韦伯太太的另一个女儿,康斯坦丝。韦伯太太乘机说服沃尔夫冈搬到她们家去住.

利奥波特意识到沃尔夫冈不会再回来了,盛怒中,他将当年“神童时代”的记事本扔进了萨尔河。娜娜想要安慰父亲,但毫无用处,利奥波特决定放弃这个不肖子。现在,舞台上留下娜娜孤零零一个人,思念着亲爱的弟弟,同时叹息自己的童年梦想已成泡影。沃尔夫冈可以服从自己的天才去寻求理想,而她,却将永远被责任所束缚,现在是女儿,不久将会变成妻子和母亲.
科罗瑞多原本答应把沃尔夫冈引荐给皇帝,可是他反悔了,还命令沃尔夫冈立即返回萨尔茨堡。愤怒的沃尔夫冈又同大主教争执起来,结果自然同上次一样……沃尔夫冈再一次获得了自由,但他惊恐地意识到他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他的“天才”,就是一直紧紧跟随他的阿玛苔,越来越霸道地消耗着他的精力。“小精灵”,现在已经变成了恶魔!沃尔夫冈注定是他的奴仆无法反抗。
(第一幕完)

第二幕

圣马科斯公墓。麦斯默医生一边吩咐仆人掘墓,一边追问康斯坦丝,这位音乐天才有什么异于常人的举止。康斯坦丝不胜其烦地回避着这些问题。

回到1871年。一场音乐会后,在莫扎特的支持者和批评者之间展开了一场争论,有人赞赏音乐家才华横溢,而有人却认为不过是些时髦的小把戏罢了。不过有一点是双方达成共识的:想在维也纳立足,光凭真才实干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得会耍手段。维也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这里,殷勤地向你行礼的人,也许背后正藏着锋利的匕首!

此时,沃尔夫冈已经离开了韦伯家,但他对康斯坦丝的爱却日益加深,同样,那个女孩也没有忘记他。这天,康斯坦丝不期而至,混乱的家庭环境令她厌恶,她愿意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眼前这个心地纯净的青年。沃尔夫冈喜出望外:“你就是我心目中的天使,即使哭泣时依然那么骄傲坚强。不知是从这夜空中的哪颗星星坠入我梦中?你了解真正的我,因为你的双眼能直视我的灵魂。对你的情感永世不渝。相知相爱,你我心灵相依。自从见到你,便知今生所属。不想当你的主宰,只愿为你遮风挡雨。多么希望与你日夜相守。”正当这对小情侣亲昵相拥之时,韦伯太太和她的新“搭档”破门而入……结果沃尔夫冈被迫签下协议,答应要么立刻娶康斯坦丝为妻,要么终身支付赔偿金。眼见母亲居然拿自己当作敲诈的工具,康斯坦丝被激怒了,她悄悄偷出那份合约,当着沃尔夫冈的面,把它撕得粉碎。

一天夜里,沃尔夫冈梦见自己置身于一场假面舞会中。看着一个个蒙面宾客从面前经过,沃尔夫冈猜不出哪个才是自己。忽然,他看到了父亲!他希望得到父亲的帮助,但是利奥波特却只留下一句诅咒:“我给了你一切,你又是如何回报的?无论将来能获得怎样的成功,但有一样你这辈子休想得到,那就是:幸福!”噩梦惊醒后, 沃尔夫冈向男爵夫人求教,男爵夫人告诉他,应该尽快摆脱对父亲的依赖,他必须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成长。

此时,娜娜也找到的感情的归宿,但是对方家境贫寒,利奥波特当然不同意这门婚事,除非她自己能筹到嫁妆。娜娜只得写信向弟弟求助。沃尔夫冈取了钱正打算寄给她,却被一班狐朋狗友拌住。他们把他灌醉,然后从赌桌上骗走了所有的钱。
又是一场通宵舞会,醉醺醺的康斯坦丝回到公寓。看看这“狗窝”,很可爱嘛!人家说,家庭主妇永远不该停止家务,好啊,那就干脆别开始吧。她回味着昨夜的欢娱:不停地跳舞,疯狂地旋转,让香槟在血液中翻腾,让玫瑰在发间绽放,那才是是神仙般的日子。在她看来,失去如此的乐趣,将是人生最大的缺憾。

沃尔夫冈已经功成名就,享受着财富与荣耀,如果能与父亲和解的话,他的生活完美无缺了。僵持了多年,利奥波特主动到维也纳看望儿子。起初,利奥波特看到儿子的巨大成就,感到非常欣慰,但是很快他便意识到,沃尔夫冈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的指导,未免万分沮丧。沃尔夫冈几次试图安慰他,可惜都是徒劳无功。这天,沃尔夫冈送给利奥波特一份礼物,就是那个从童年时代起就一直陪伴他的小盒子。利奥波特打开盒子,发现里面装满了钱!沃尔夫冈的本意是让父亲用这笔钱赎回自由,不必再受制于科罗瑞多主教,但是利奥波特却完全误解了!“你欠我的,休想用钱来还清!”,他大吼着,把礼物扔在沃尔夫冈脚边,怒气冲冲地跑了出去。

沃尔夫冈没能追上父亲,最后解释的机会都失去了。他很难过,为什么父亲不能理解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必须走自己的路,别无选择。然而得不到父亲的嘉许,他无法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想不到一场父子情深,居然以如此严重误会为终止符,沃尔夫冈几乎崩溃。阿玛苔就趁着他最虚弱的当口发起袭击,因为现在沃尔夫冈的态度有时候令这位神童非常恼怒。

科罗瑞多大主教并没有忘记他当年的宫廷乐师,相反,现在他已经被莫扎特的音乐折服了。他把利奥波特召来,问他有没有向沃尔夫冈传达萨尔茨堡宫廷的新任命。利奥波特劝他把沃尔夫冈彻底忘掉,并保证再培养出一名更出色的音乐神童。但这个建议立刻被否决了。把利奥波特打发走,失落万分的科罗瑞多开始责问上帝:为什么他毕生奉若珍宝的东西,理智、逻辑、科学……,这一切竟然会被某种无从解释、近乎荒谬的东西击败,那音乐的魔力!

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如意,沃尔夫冈沮丧地意识到,当年那些朋友们说得没错,维也纳并不青睐真才实干。尽管春风不复,但他仍有足够丰厚的收入。奇怪的是以他的收入,日子还经常过得入不敷出。是塞西丽娅!她是越来越贪得无厌了,甚至要求女婿去向朋友和赞助人讨钱。沃尔夫冈在忍气吞声中逐渐成熟,就在他终于有勇气拒绝韦伯家无理要求的时候,萨尔茨堡传来了父亲的死讯!

在圣史蒂芬大教堂,沃尔夫冈向父亲作最后的道别,可是他说的那些话哪里象悼词,根本就是控诉嘛!他知道这些年父亲承受的痛苦绝不会比自己轻。“上帝的神迹是不会免费的”,“神童”?谁知道究竟是福是祸?葬礼结束后,沃尔夫冈正要离开教堂,一个蒙面人叫住了他,委托他为某位不知名的人物谱写安魂曲。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的消息传来,也引起维也纳市民群情激奋:“挺直脊梁方为人,狗才甘愿伏在主人脚下。拥有自由方为人,终于到了打破锁链的时候!”一名贵族非常不满:“你们这些忘恩负义的!我们的老国王,是他引导大家保护大家,他就好象人民的父亲!”沃尔夫冈立刻回敬道:“长大成人的孩子不再需要父亲!” ……艾曼纽·席克耐德连忙过去警告他的朋友,不要意气用事,妄论政治可不是明智之举。“别忘了,我们艺术家可以用更高明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到剧院的花园里,席克耐德把刚完成的《魔笛》剧本交给沃尔夫冈,阿玛苔立刻过来取走了剧本。席克耐德恳求莫扎特一定要为这部戏谱写最优美、最过耳难忘的旋律,这是他一举成名的机会。他还找了个女演员来“激发”作曲家的灵感。当沃尔夫冈挟着美人消失在屋子里的时候,阿玛苔则坐在房顶上悠然地写着曲子。夜幕降临,《魔笛》中的人物一个个显现在花园中。

魔笛的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狂热的观众拥在剧院外尖叫,争相抢购神童和成年音乐家的塑像。崇拜者们爬上剧院的屋顶。寂静的夜空中,轻轻地响起优美的颂歌,歌声越来越嘹亮,越来越嘹亮,预言着后世对这位音乐奇才的顶礼膜拜。

可是沃尔夫冈却无法享受这新得的荣耀,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象中了毒一样。他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发着高烧,阿玛苔则坐在床沿,晃荡着双脚,专心致志的谱写着《安魂曲》。一会儿,阿玛苔的墨水瓶干了,象往常一样,他扎破沃尔夫冈的手臂,用鲜血代替墨水。沃尔夫冈恳求自己的这位“分身”发发慈悲,但阿玛苔哪里会听。最后,或许觉得“墨水”还不够流畅,他抓起鹅毛笔,直接刺进了沃尔夫冈的心脏……

时空合一。一边,沃尔夫冈生命中的所有人物从黑暗中走出来,围绕着死者,诉说生命的意义,询问如何摆脱命运的束缚。另一边,圣马科斯公墓,麦斯默医生捧起天才的头盖骨,细细欣赏这上帝的完美雕塑。娜娜找到了那个神秘的小盒子。打开盒盖,响起一首悦耳的小曲,让她又回忆起那辉煌的“神童时代”……

(全剧终)

————————————————————————————
仙后都是最厉害的~你会成功的

B. 有哪些好听的古典音乐

早期古典我推荐巴洛克晚期的巴赫(1685-1750),《音乐的奉献BWV1079》《赋格的艺术》 《勃兰登堡协奏曲》《法国组曲》《马太受难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中期的我推荐莫扎特(很适合入门)(1756-1791)《小星星变奏曲》《K448/375a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550第四十号交响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K330》《D大调钢琴奏鸣曲K284》《F大调钢琴奏鸣曲K280》 李斯特(1811-1886) 《超级练习曲》《死之舞》《第一钢琴协奏曲》《爱之梦》《匈牙利狂想曲》 《帕格尼尼大练习曲》《被遗忘的大圆舞曲》 晚期的拉威尔(1875-1937)《库普兰之墓》《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水边嬉戏》 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 《钢琴协奏曲》《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凯帕斯汀(1937-)《音乐会练习曲》 以上作曲家的其他曲目也很精彩,其他作曲家还有像肖邦(1810-1849)、贝多芬(1770-1827)、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亨德尔(1685-1759)、斯克里亚宾(1872-1915)、帕格尼尼(1782-1840)、库普兰(1668-1733)就不多作介绍了 希望楼主喜欢

C. 克里斯·波提的专辑

First Wish (1995)
Midnight Without You (1997)
Slowing Down the World (1999)
Night Sessions (2001)
The Very Best of Chris Botti (2002)
December (2002)
A Thousand Kisses Deep (2003)
When I Fall In Love (2004)
To Love Again: The Duets (2005)
Live: With Orchestra and Special Guests (2006)
Italia (2007)
Chris Botti:in Boston (2009)
第九首作品” Never Entered My Mind”同样是首由Chris和管弦乐团担纲演出的作品,笔者觉得小号的吹奏好像演奏者此刻的心境,似乎十分享受心底里那份愉悦的感觉!悠扬的管弦乐演奏,伴随着小号的声音散发出高雅浪漫的甜美旋律,令听众感受到舒闲乐观的情怀;尤其是提琴部份的拉奏,笔者提议大家不妨细心留意一下,这部份的演奏相信是其中最出色的演奏部份,整体演出的水准相当好!
第十首作品”Ave Maria”,属于Franz Schubert的版本,今趟所听到的这个版本可能会比较少见,笔者听了爵士乐已经一段日子,很少看见有这样的Arrangement;Chris今趟邀请了意大利的一队Choir加管弦乐团一起来演出这首作品。作品的格调似乎偏向了Classical Music的风格,但也不失为另一种尝试;小号的演奏在Choir安详的歌声中穿梭,感觉到一份安宁的味道,同时也散发了一点点的新鲜感,相当特别,值得一听的作品之一。
第十一首作品”Estate”,回复了一份清新的Smooth Jazz风格,结他手和钢琴手营造出爽朗的格调,水准相当出色;小号的吹奏来得轻巧畅快,予人懒洋洋的气氛和醉意,清亮而浪漫,绝对是一首用来享受良辰美景的上佳音乐之选。
最后一首作品”Nessun Dorma”相信是近来一首比较多人注视的作品,可能大家会留意到Paul Potts令人感动的比赛演出,所以令到大家认识到这首歌剧作品里的其中一首著名音乐选段曲目。有听开古典音乐的听众相信会知道这首是著名作曲家Puccini的歌剧”Turandot(杜兰朵)”里的一首选段作品,也令笔者想起那位故事中那位刁蛮公主那种对人的态度,甚为充满戏剧性。话说回头,Chris的小号演奏出一种令人感慨的情怀,但同时也相当美丽,音色清亮饱满,技巧一流!管弦乐团的演奏令人感受到动人温馨的旋律。虽然乐团的演奏节奏比较慢,但这个演奏速度,似乎就跟Chris的小号演奏比较合拍,表达出舒适的情调,相当一致。在音乐的尾升,所有的乐器一起合奏,创造出壮丽动人的情景,可能会令你听得有一种赞人热泪的感受;笔者觉得音乐的魅力就在于个中的故事、旋律和演绎者的表现,能否感动人心;就好像这一曲的表现,又能否创造出另一个成功的故事出来呢?大家不妨细意听听一下,从中体会个中的特色!
人生的每个阶段,好比音乐里不同节奏和故事的情景,尝过了各式各样甜酸苦辣的滋味;当你去回望昔日的一切事,自然会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不再执着过去的错误、迷失和无知当中,重新努力振作去行往后的人生路。这张唱片里的音乐,能否会给你一份新的体会,而有所领悟呢?不妨从中找找答案吧!
《克里斯·波提:波士顿音乐会》(Chris Botti:In Boston)是2008年9月18日他在波士顿交响乐大厅举行音乐会的现场实况。演出当晚,除了钢琴手比利·查尔兹(Billy Childs)、鼓手比利·克里森(Billy Kilson)、吉他手马克·惠特菲尔(Mark Whitfield)、贝斯手罗伯特·赫斯特(Robert Hurst),及克里斯·波提(Chris Botti)本人的五重奏阵容之外,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Boston Pops Orchestra)也全程参与,更添复古兴味。音乐会的嘉宾阵容盛大,克里斯·波提邀请到十几位从摇滚、古典到跨界的世界级音乐家共襄盛举,使当晚的音乐会绝对堪称一场精彩绝伦、阵容“奢华”的音乐飨宴。除了他的超级好朋友斯汀(Sting)及其御用吉他手多米尼克·米勒(Dominic Miller)现身力挺之外,跨界情歌王子乔什·格洛本(Josh Groban)也带着其御用小提琴手露西亚·米塞莱丽(Lucia Micarelli)加入演出阵容;葛莱美最佳流行男歌手约翰·梅耶(John Mayer)、“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窜红新星凯萨琳·麦克菲(Katharine McPhee)、甚至全球最知名的大提琴家马友友(Yo-Yo Ma)等都在这一夜同台献艺;另外,空中铁匠乐队(Aerosmith)主唱斯蒂文·泰勒(Steven Tyler)的现身更可谓完全颠覆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众多音乐界巨星的加盟使得当晚的演出群星璀璨。
音乐会以舒伯特的《圣母颂》(Ave Maria)开场,管弦乐团典雅的衬托、波提诚恳不花俏的吹奏,带起全场圣洁悠扬的演出氛围;接下来的《当我坠入爱河》(When I Fall In Love)以浪漫的主奏开场,中间穿插乐手轮番竞飙的快意即兴,令现场气氛急速升温;而斯汀与多米尼克·米勒演绎的《七天》(Seven Days)更是掀起全场的第一波高潮;乔什·格洛本深情的《破碎的誓言》(Broken Vow)亦令观众如痴如醉;凯萨琳·麦克菲带着现代口吻重新诠释的经典曲《我拥有你》(I've Got You Under My Skin),更是引领波提演奏出精彩的即兴回应;马友友与波提连手的《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虽然打动了听者的聆听之心,但小提琴美女露西亚·米塞莱丽凄美的《艾曼纽尔》(Emmanuel),感染力亦是不遑多让,让听者在当下有感动落泪的冲动;而斯蒂文·泰勒的现身则令现场气氛为之转变,一曲热辣的摇滚情歌《恸哭》(Cryin’),显出波提演奏实力的宽广全面;泰勒亦出乎意料之外地接着演唱了爵士经典曲《微笑》(Smile)做为响应;约翰·梅耶也登场做了过去很少尝试的爵士演唱;斯汀与乔什·格洛本连抉献唱《心的形状》(Shape Of My Heart),成为音乐会进入尾声前的惊喜;而斯汀更是紧接着演唱自己的畅销曲《如果我失去对你的信仰》(If I Ever Lose My Faith);整场演出最后以波提独奏的《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压轴。两小时绝无冷场的扎实内容,克里斯·波提将自己独特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演绎出小号与爵士、摇滚、流行等音乐元素的别样碰撞,绝对值得乐迷再三回味。这张CD+DVD双碟专辑收录了长达2个小时的音乐会实况,现场演出曲目达19首之多,并从中精选13首歌曲作为CD曲目。另外,专辑还特别加收40分钟的演出幕后花絮,加上众多明星的鼎力加盟,完美呈现出克里斯·波提爵士小号的浪漫魅力风华,相信一定会令您感到物超所值。

D. 伊娃格林的这张图片出自哪部电影

《戏梦巴黎》是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Gilbert Adair编剧,迈克尔·皮特、路易斯·加瑞尔、伊娃·格林主演的爱情伦理片,于2004年2月6日法国上映。

伊莎贝拉是雷奥的孪生姐姐,在电影馆于马修相识,三个人因为喜欢电影而成为好朋友。雷奥和伊莎贝拉请马修去他们去家里作客,雷奥和伊莎贝拉的父母是大学教授,他们很喜欢马修。

伊娃·格林(Eva Green),1980年7月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演员。2003年出演银幕处女作《戏梦巴黎》,并获得第1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演员”提名。


(4)艾曼纽音乐会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968年法国学运前夕,孪生姐弟伊莎贝拉(伊娃·格林饰)和雷奥(路易斯·加瑞尔饰)因为电影,与来自美国的留学生马休(迈克尔·皮特饰)成为好朋友。姐弟两人将马休带到家中做客时,马休得到两人同是大学教授的父母的喜爱,住进他们家中,慢慢地,他喜欢上伊莎贝拉。

学运开始后大学停课,三个年轻人因无所事事在房间里玩起有关电影导演和台词的游戏,游戏进行当中,伊莎贝拉知晓马休对她有意思,联合雷奥要求马休与她做爱。

自此,由于父母出门度假,三人开始了如伊甸园般的日子,马休也慢慢发现伊莎贝拉和雷奥有不伦恋情,三人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外面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学运,似乎与他们无关。

伊娃·格林出身于演艺世家。她的母亲是法国演员玛尔尼·乔波特,是塞法迪犹太人(西班牙系犹太人血统),息影后成为儿童小说家。父亲沃尔特·格林虽说是瑞典牙医(瑞典血统、法国血统、布列塔尼血统),但也在1966年电影《巴尔塔扎尔的遭遇》露过一小脸。

她有一个孪生姐妹。曾祖父是法国布列塔尼作曲家兼音乐评论家。姑姑玛丽卡·格林也是职业演员,曾参演过电影《艾曼纽》和《扒手》。

伊娃·格林在巴黎圣保罗戏剧学校学习了三年表演,接着去伦敦韦伯戏剧艺术学院上了10星期的进修课。还在纽约大学的Tisch艺术学院学导演。

E.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作品风格

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 在海顿的作品里 - 如下:
呈示:音乐内容开始部分的呈现,紧接着向属音的转调(音乐的紧张程度开始升级),然后是属音的终止。海顿风格的呈现部分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常常不需要一个对比的“第二主题”来达到属音,而是重复已展开的主题(或其变奏)。展开:音乐内容通过迥然不同调式的转变被重组,转换以及分解。通常会在短音阶平行调达到一个高潮。再现:呈示部的内容被重新呈现,但主要在主音调上。通常这种重复包含着一个“二次展开”,以此达到变调到属音的效果。这个二次展开通常在下属音发展。与莫扎特和贝多芬不同,海顿经常在再现部将主题的顺序打乱。
海顿的作曲实践也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贝多芬的初期作品经常是以冗长松散的奏鸣式展开,但紧接着在他所谓的“中期”运用了海顿的方法,这就是在十分简单的基调上逐渐发展出高度有机的音乐结构。
也许海顿不同于其他作曲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在曲子里加入的幽默。最有名的例子是第94号交响曲《mit dem Paukenschlag》突然响起的和音。还有更有意思的:在四重奏Op. 33 Nr. 2 和 Op. 50 Nr. 3 的假结束以及他在Op. 50 Nr. 1 platzierte故意放进的那些古怪的周期性的幻觉。 海顿的早期作品写自于晚巴洛克风格(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就是这种风格)过时之际,当时的海顿还没能写出使用新式语言的有分量的作品。那是一个学习和风格不稳定的时期,而海顿(在18岁时巴赫去世)本身就是一个当代音乐研究者。海顿也承认巴赫的次子、前辈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尔·巴赫对自己的作品影响很大。
细心分析海顿创作的1749到1802这50年,可以看出海顿的作品逐渐开始变得复杂和细腻,这是海顿从自己的经验和同侪中得到的,其中一些作品是他风格演化的里程碑。
1760年末1770年初,海顿进入所谓的狂飙运动时期,作品充满尖锐的和弦,突兀的转句,少见的小调和声。35到55号之间的交响曲大都是这样的作品。这段时间海顿专心研究对位法,并尝试写赋格,不过这种赋格和巴赫的赋格作品不大相干,而是源于意大利的维也纳传统赋格,例子就是写于1772年的六首“太阳”弦乐四重奏Op. 20的终乐章。
1781年,海顿发表了6首弦乐四重奏Op. 33,并敬告听众,这将是一批“全新的、另类的”作品。Charles Rosen曾经说过,这并不是炒做,而是认真的。他指出了许多在这些作品里体现的海顿作曲风格的重要进步。比如乐句之间流畅的过渡、后句的主调非常自然的不间断地从前句衍生出来、娴熟的将陪衬部分从主调部分发展出来,以及注重所有乐器保持其完整性(也就是贝多芬所所说的“obligates Accompagnement”)。这些里程碑式的风格转变影响到海顿其后创作的很多四重奏作品。
从1781年及1782年起,海顿开始经常与莫扎特切磋技艺。两位音乐巨匠惺惺相惜,友情不断加深。在音乐界有海顿的前莫扎特和后莫扎特时代的定义。
在18世纪90年代,由英国之旅的激发,海顿发展出所谓的“大众风格”,就是迎合广大听众口味而导致空前的巨大成功,但又不乏学院派的严谨的风格。海顿借鉴了奥地利和克罗地亚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将其融合到作品中。民乐的作用在于加强了作品的稳定性,尤其在结构宏大的作品中作用尤为突出。在其后期作品中人们经常能品位到海顿的这种大众风格,比如12首伦敦交响曲和其后来的两出清唱剧的钢琴三重奏。 有一次,他意外地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屠夫。一见面,客人就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虔诚地请求道:“尊敬的大师,我最亲爱的小女儿即将举行婚礼,对我来说,这是重大事件。我满怀感激之情,请您为我写一首最美的小步舞曲。如此重大的请求,除了向您提出,还能去找谁呢?”
善良诚恳的海顿立即慨然允诺。到了约定之日,他果真写成一首典雅的《C大调小步舞曲》屠夫千恩万谢地取走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几天之后,正当作曲家伏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埋头写作之际,窗外突然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混杂声响,着实把海顿吓了一跳!他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这是有人在奏乐,是什么曲子呢?
大师怀着一颗好奇的心仔细听了半天才终于恍然大悟:天哪!这不正是自己前几天作的那支《C大调小步舞曲》吗?他赶紧跑到窗口向外张望,只见台阶上立着一头强健的公牛,牛角上还挂有金色的彩带,喜笑颜开的屠夫站在一旁,身后是满面春风的女儿女婿,一支由流浪艺人组成的乐队正在起劲地吹吹打打!屠夫庄重地走上前来,恳切地说:“尊敬的大师,对一个屠夫来说,用健壮的公牛来对优美的小步舞曲表示谢忱是最好不过的了。” 海顿在宫廷供职的30年里,埃斯特哈齐王宫两易其主(召海顿进宫的保罗·安东王子于1762年去世,继位的胞北尼古拉王子于1790年病故),1790年继位的新主人只聘请他作挂名的音乐指导,海顿从此得到自由,于是他移居到维也纳。
1791年,应英国之邀,海顿前往伦敦访问。在此期间,他出席了纪念已故大作曲家亨德尔的音乐会。当大厅里回响起亨德尔的名作《哈里路亚》时,年近60岁的海顿激动得突然振臂高呼:“亨德尔是我们一切人的先师!”接着,便如同小孩子一般哭泣起来,全场听众无不肃然起敬! 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遗体被葬于圣麦斯公墓。
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廷乐师。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

F. Michael的伙伴艾曼纽·刘易斯后面做什么去了

EmmanuelLewis埃曼纽·刘易斯,非裔美国人。由于不知名的原因路易斯的身高只是长到了1.30米。

埃曼纽·刘易斯-生平经历

1971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埃曼纽·刘易斯是前电脑技术专家MargaretLewis四个孩子中的老小,父母在他两岁时便已离婚。刘易斯一直在正规学校接受教育,一次慢跑过程中他的朋友、一位演员向他建议进入演艺圈,因为他拥有者讨人喜欢的长相和适合这一行业的个性,此后刘易斯的妈妈联系到了一家为电视广告招募儿童演员的经纪公司,在那里他很快便得到了众多品牌广告中出镜的机会,包括Campbell'sSoup、LifeCereal、BurgerKing等著名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埃曼纽·刘易斯不仅是在美国而且在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个人专辑空降当地排行榜首位,在那里举办过三次个人巡演,而且专门为日本观众拍摄了一部名为《SamuraiinNewYork》的电视电影。《Webster》之外,刘易斯还在《TheLoveBoat》、《IntheHouse》、《FamilyMatters》、《Malcolm&Eddie》以及《Moesha》等剧集中有过角色或者出演他自己,同BenVereen、SallyStruthers分别合作过名为《LostinLondon》和《TheNewAdventuresofMotherGoose》的电视电影。埃曼纽·刘易斯在05年VH1排出的“史上最伟大的一百位童星”中排在第6位。

埃曼纽·刘易斯1989年,18岁生日的后一天《Webster》终于落下帷幕,埃曼纽·刘易斯进入拉克-亚特兰大大学读书,但直到1997年才带着戏剧学士从该校毕业,中间零星参加了一些演出,但是他的外形却一直像Webster一样没起多大变化。这一点再加上黑皮肤和主演过关于跨种族收养的电视剧,人们常常把《Webster》的埃曼纽·刘易斯和《Diff'rentStrokes》的加里·科尔曼相混淆,与后者不同的时由于和父母、家人紧密和睦的联系,埃曼纽·刘易斯没有遭遇众多著名童星那些噩梦般的经历。此外,他同音乐届传奇人物迈克尔·杰克逊通过一次颁奖结识后成为好友,80年代的艾美奖、奥斯卡奖等盛世中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结伴出现的身影。

G. 艾曼纽在太空系列是个什么类型的电影片

Emmanuelle系列,和丁度拍的系列是齐名的。但是从画面到音乐全面超越当时任何一部回情S电影,此系答列最早拍摄与1974年,本合集是1994年拍摄,拍摄地点在美国,艾曼纽系列分很多系列,在太空系列共7部。本片全部由当时的一线主流女模特担纲,画面唯美,生动,配乐优秀,剧情精彩,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典范.

H. 交响乐之父是谁

交响乐之父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又译海登、海典、偕丁,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海顿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8)艾曼纽音乐会扩展阅读

海顿的早期作品写自于晚巴洛克风格(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就是这种风格)过时之际,当时的海顿还没能写出使用新式语言的有分量的作品。那是一个学习和风格不稳定的时期,而海顿(在18岁时巴赫去世)本身就是一个当代音乐研究者。海顿也承认巴赫的次子、前辈卡尔·菲利普·艾曼纽尔·巴赫对自己的作品影响很大。

细心分析海顿创作的1749到1802这50年,可以看出海顿的作品逐渐开始变得复杂和细腻,这是海顿从自己的经验和同侪中得到的,其中一些作品是他风格演化的里程碑。

1760年末1770年初,海顿进入所谓的狂飙运动时期,作品充满尖锐的和弦,突兀的转句,少见的小调和声。35到55号之间的交响曲大都是这样的作品。这段时间海顿专心研究对位法,并尝试写赋格,不过这种赋格和巴赫的赋格作品不大相干,而是源于意大利的维也纳传统赋格,例子就是写于1772年的六首“太阳”弦乐四重奏Op. 20的终乐章。

1781年,海顿发表了6首弦乐四重奏Op. 33,并敬告听众,这将是一批“全新的、另类的”作品。Charles Rosen曾经说过,这并不是炒做,而是认真的。他指出了许多在这些作品里体现的海顿作曲风格的重要进步。

比如乐句之间流畅的过渡、后句的主调非常自然的不间断地从前句衍生出来、娴熟的将陪衬部分从主调部分发展出来,以及注重所有乐器保持其完整性(也就是贝多芬所所说的“obligates Accompagnement”)。这些里程碑式的风格转变影响到海顿其后创作的很多四重奏作品。

从1781年及1782年起,海顿开始经常与莫扎特切磋技艺。两位音乐巨匠惺惺相惜,友情不断加深。在音乐界有海顿的前莫扎特和后莫扎特时代的定义。

在18世纪90年代,由英国之旅的激发,海顿发展出所谓的“大众风格”,就是迎合广大听众口味而导致空前的巨大成功,但又不乏学院派的严谨的风格。

海顿借鉴了奥地利和克罗地亚的民间音乐素材,并将其融合到作品中。民乐的作用在于加强了作品的稳定性,尤其在结构宏大的作品中作用尤为突出。在其后期作品中人们经常能品位到海顿的这种大众风格,比如12首伦敦交响曲和其后来的两出清唱剧的钢琴三重奏。

阅读全文

与艾曼纽音乐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