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的舞蹈特点
《Notre Dame de Paris》的创作群一览
原著: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编剧:Luc Plamondont(天才!他的东西全是精品!)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更加天才!法国现代经典的音乐剧大都出自他和上面那个天才的配合。)
法文作词:Luc Plamondon
导演:Gilles Maheuk
编舞:Martino Muller
《Notre Dame de Paris》的演员阵容表
Helene Segara 饰 Esmeralda (Helene只担任了一次演出,很庆幸买到这一版)
Daniel Lavoie 饰 Frollo
Bruno Pelletier 饰 Gringoire (这个人是个表演欲望极强的人,很出色!我喜欢!)
Garou 饰 Quasimodo (噶胡为这部戏牺牲了很多,把自己糟蹋的足够丑了。)
Patrick Fiori 饰 Phoebus
Luck Mervil 饰 Clopin
Julie Zenatti 饰 Fleur-De-Lys
特色篇:
1、与众不同的音乐剧,
当今著名的音乐剧大多是由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演艺公司包装而成的,因此这些剧目也带有了百老汇和西区特有的风格特征和运作方式。而《巴黎圣母院》却是一个例外,它是少数几部闻名世界却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影响的著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诞生于法国巴黎,远离纽约和伦敦,先天就没有受到百老汇和西区的影响。而作品诞生后,从包装到制作推销的整个过程,也全部是由法国公司全权包办的,而不像《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那样在法国诞生,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来包装和运作。因而,《巴黎圣母院》中几乎没有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印记,观看过该剧的人也往往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
2、舞蹈角色与歌唱角色分离,
《巴黎圣母院》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离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员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员不跳舞。这与当今大多数音乐剧处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乐剧中,舞蹈和歌唱演员的角色分配会有侧重,但基本上没有绝对分开的情况,歌唱演员也会和舞蹈演员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员也会参与歌唱(更多是合唱),从而体现出歌舞一体的样式。而《巴黎圣母院》则是将两者完全的分离,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他们歌唱的时候不参与任何舞蹈,个个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灯下的超级明星。舞蹈演员则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在<非法移民(The refugees)>, <愚人庆典(The Feast of Fools)>, <奇迹之殿(The court of the Miracles)>,<爱之谷(valley of love)>等几个大场面的段落中,舞蹈几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将舞蹈与歌唱完全分离,可以让两者更加投入于自己的演出,将各自的表演发挥到极致。而不需要因为歌唱演员的缘故而降低舞蹈的难度,也不需要因为舞蹈演员的缘故而影响声音的质量。当歌唱演员用声音表达情感时,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体表达复杂的感情纠葛。以爱斯米拉达一出场为例,当她演唱起<吉普赛女郎(Bohemia girl)>的时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热欢快的舞蹈,这样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现她内心奔放的思想。而当菲比斯演唱<心痛欲裂(Heartbreak)>一曲时,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让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内心和痛苦的抉择。
在《巴黎圣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词来表达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时表达了内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在舞蹈动作上,编舞还给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显带有自由发挥的成份。同时舞者在舞蹈时还运用了栏杆、棍棒等道具,体现出了写实和写意的双重效果。
3、纯流行化的演绎,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圣母院》完全运用了流行唱法,没有融入一点美声唱法。而在演奏乐器上,《巴黎圣母院》也全部采用电声乐器,没有一件管弦乐器。这两者都表明了《巴黎圣母院》追求纯粹流行风格的姿态。而在其他大多数音乐剧中,多多少少都会融入美声唱法,在伴奏乐器上,也大多以管弦乐器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摇滚电声乐器,很少见到纯流行乐器
4、独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圣母院》中特别偏重独唱,整场50段音乐中,绝大部分都是独唱,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接一首,而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结尾等少数几个地方才出现过,而且采用的是事先录制好的背景式合唱。由于没有现场演员的参与,因此即便听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实感。在大多数音乐剧中,为了更好地表现起伏的剧情和丰富的声音层次,一般会将独唱,重唱和合唱进行合理的安排,不会过份偏重于独唱,也不可能过份偏重于重唱或合唱。《巴黎圣母院》对独唱的偏好,会让人感到声音层次不够丰富,在形式上略显得单调了。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离。 由于舞蹈角色不参与演唱,因此全剧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这7个人在剧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难了。好在剧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听,这也多少弥补了歌唱形式上的简单。
与众不同的音乐创作手法 ,
《巴黎圣母院》中的音乐共有50段。作曲者对于每一首歌曲都是独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与歌曲之间共同的音乐材料。除了几首是完全反复之外,几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创作。因而你在音乐上很难找到歌曲与歌曲之间的联系,在欣赏时会有现场音乐会的感觉。如果在观赏时没有歌词提示,你闭上眼睛很容易感觉这是一张法国流行音乐的精选辑,而不是一部音乐剧。说的专业一点就是,《巴黎圣母院》没有采用大多数音乐剧采用的主题音乐素材变化发展的手法。
《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与大多数音乐剧的创作手法不同。如今,绝大多数的音乐剧还是采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作曲者将几个主题音乐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进行变化,使其贯穿在整个剧目中,让人感觉到有些音乐片段会时时萦绕在耳边。这一手法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就非常明显,在《悲》剧中真正全新的音乐只占到了全剧音乐的三分之一,而全剧音乐就是根据这三分之一的音乐素材,将其进行变化和延伸而形成的。当耳边不时地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主题,既感到亲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印象。
在音乐剧的创作中,对立统一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乐的不断变化,又要有音乐的统一呼应。如果变化太多,会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如果统一太多,不免会让人有厌烦情绪。 《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创作手法,给人的感觉是变化有余,而相对缺乏统一。 当然也有这种可能:作曲者对自己的旋律写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证每一首歌曲都优美动听,但如果让他运用主题素材变化的手法,反而影响了他对歌曲的自由创作,写得不自由也不优美了。
5、不用伴奏用录音,
《巴黎圣母院》中没有使用现场伴奏,这也是很少见的。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中,基本上都是乐队现场伴奏。 《巴黎圣母院》则是播放预先录制好的配乐。这一做法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因为人们感到录音会显得死板而没有生气,类似于现在明星假唱的感觉。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影响实际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全部是电声乐器演奏的,对于电声乐器而言,录音与现场演奏的差别并不大。而且在剧中也没有哪个地方需要音乐节奏上的松动,因此完全可以事先录制好,用一样的节奏数以万次的演奏。当然,最重要恐怕还是省钱,本来需要许多人的现场演奏,现在只要一盘录音带就解决了,作为一个长期演出的剧目,这样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
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采用了耳挂式麦克风,演员把麦克风挂在嘴边,暴露在观众面前,这种耳挂式麦克风常常用在劲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绝大多数的音乐剧中,往往把麦克风藏在头发胡子等看不见的地方,俗称隐藏式麦克风,因为这样可以感觉更象演员,而不是歌星。《巴黎圣母院》的这一做法确实让许多人很吃惊。当演唱者每人一个耳挂式麦克风站在舞台上高声歌唱,配合着舞者的舞蹈和灯光,让人感觉就像是一场歌舞巨星的演唱会,很有视觉上的现场感,但相对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戏剧的感觉。
6、高空特技尽显魅力,
剧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惊异。比如卡西莫多对着自己心爱的大钟倾吐内心爱慕之情的时候,三个大钟顿时从天而降,在每一个钟里面都有一个特技演员,他们扮演钟摆奋力地摇摆,撞击着大钟,发出震人心魄的声音。看着特技演员挂在大钟里面,作着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着巨大的钟声,再加上卡西莫多热烈而近乎嘶吼的声音,绝对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场面。还有爱斯米拉达被吊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临终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钢丝上的演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多少归功于高空特技带来的震撼。这些动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他们中有许多是从运动员或杂技演员转行过来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声大噪的<高动能(YAMAKASI)>七人团,著名电影导演鲁贝松曾经根据他们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电影《企业战士》,在欧洲青少年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7、抽象的布景:
《巴黎圣母院》的布景是简单而有冲击力的。剧目一开场,呈现在观众面前是一堵由几十块泡沫拼板拼成的大墙,再加上几根大柱,就组成了巴黎圣母院,在灯光的映衬下,呈现出神秘幽暗的气氛。这样的设计显然只露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个很小的部分,让人不能马上看明白,却能给人更多的想象。像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大多数音乐剧,在道具上则更多强调仿真,让人一看就明白,与他们相比,《巴黎圣母院》在布景的设计上要显得抽象得多。
在长达3小时的演出里,这堵高大威武的大墙始终屹立在舞台上,由于舞台的高度和宽度完全被大墙占满,已经不便于在纵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个剧目中,大墙的前面始终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来表演。这样的设计使得舞台上大多数的时候只有演员,而没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给人以现场音乐会的效果。
8、与众不同的好剧目:
像这样一部与众不同的剧目,自然比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绝大多数著名的音乐剧一样,《巴黎圣母院》在诞生后遭受的指责也不少。比如《伦敦快报》评论说:几根丑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墙来代表美丽的巴黎圣母院,实在有失水准。《电讯日报》评论说音乐声音过于喧闹,而演员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报》评论说歌曲的安排显得杂乱而没有层次等等。当然,赞扬和褒奖的评论要远远比批评的多得多。
《巴黎圣母院》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它追新求异的姿态,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这不是一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国人自己制造的音乐剧。
⑵ 巴黎圣母院 音乐剧 曲目
1-1. Ouverture
1-2.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1-3. Les sans-papiers (Clopin)
1-4. Intervention de Frollo (Frollo
1-5. Bohémienne
1-6. Esmeralda, tu sais
1-7. Ces Diamants-là
1-8. La Fête des fous
1-9. Le Pape des fous (Quasimodo)
1-10. La Sorcière
1-11. L'enfant trouv?(Quasimodo)
1-12. Les Portes de Paris
1-13. Tentative d'enlévement
1-14. La Cour des miracles
1-15. Le Mot Phoebus
1-16. Beau comme le soleil
1-17. Déchiré
1-18. Anarkia
1-19. À boire !
1-20. Belle
1-21. Ma maison, c'est ta maison
1-22. Ave Maria païen
1-23. Je sens ma vie qui bascule
1-24. Tu vas me détruire
1-25. L'ombre (Phoebus - Frollo)
1-26. Le Val d'amour
1-27. La Volupté
1-28. Fatalité
2-1. Florence
2-2. Les Cloches
2-3. Ou Est-elle?
2-4. Les Oiseaux Qu'on Met En Cage
2-5. Condamnes
2-6. Le Proces
2-7. La Torture
2-8. Phaebus
2-9. Etre Pretre Et Aimer Une Femme
2-10. La Monture
2-11. Je Reviens Vers Toi
2-12. Visite De Frollo A Esmeralda
2-13. Un Matin Tu Dansais
2-14. Liberes
2-15. Lune
2-16. Je Te Lassie Un Sifflet
2-17. Dieu Que Le Munde Est Unjuste
2-18. Virve
2-19. L'attaque De Notre-Dame
2-20. Deportes
2-21. Mon Maitre Mon Sauveur
2-22. Donnez-La Moi
2-23. Danse Mon Esmeralda (Saluts)
2-24. Danse Mon Esmeralda
⑶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介绍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法国作家,诗人雨果第一部大型浪内漫主义小说。它以容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⑷ 1999年的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各唱段的中文名字是啥
不同版本的复翻译可能会不制一样哦
1.序曲
2.大教堂时代
3 非法移民
4 弗侯洛的介入
5 波西米亚女郎
6 艾丝梅拉达你明白
7 爱的对白(钻石般的眼眸)
8 愚人庆典
9 愚人教皇
10 女巫
11 孤儿
12 巴黎的城门
13 诱拐
14 奇迹之殿
15 斐比斯的含义(“菲比斯”的写法按照音译可能会有很多种)
16 君似骄阳
17 撕裂(也译成心痛欲裂;撕裂我等等)
18 宿命
19 渴求甘霖
20 美人
21 以我居处为家
22 异教徒的圣母颂
23 生命摆荡
24 致命狂恋
25 阴影
26 爱之谷
27 享乐(欢乐)
28 命运
以上是第一幕
第二幕:
1 弗罗伦斯
2 钟
3 伊人何在
4 囚笼之鸟
5 判决
6 讼审
7 刑求
8 斐比斯(同样,菲比斯的译法各异)
9 身为神父恋红颜
10 骑士(坐骑 个人觉得翻译成坐骑比较合适)
11 迷途知返
12 探狱
13 清晨舞蹈
14 解放
15 月亮
16 哨赠予你
17 人世何其不公
18 求存
19 袭击圣母院
20 遣送出境
21 我的救主
22 把她交给我
舞吧! 艾丝梅拉达吾爱(艾丝美拉达的译法各异)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我收集到的中文译名大概就这些。
还有什么有关NDP的问题尽管问我吧!这部剧是我的大爱啊!!!
⑸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演诗人葛林果的演员是谁
葛林果的扮演者 Bruno Pelletier
⑹ 巴黎圣母院音乐剧里的卡西莫多的扮演者是谁
你说法语版官方录像的那个么???Garou,大烟枪嗓啊。。。。。
具体可以看他的网络词条
⑺ 请问《巴黎圣母院》英文版音乐剧中扮演诗人葛林果的演员是
巴黎国会大厅版全剧双CD被公认为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相关CD中最有收藏英文版的阵容比起巴黎国会大厅版来有不小变化,主要是98年阵容里的法国籍
⑻ 歌剧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里面诗人的扮演者
游吟诗人Gringoire-----Bruno Pelletier。Bruno 1962年8月7日出生于加拿大的Charlesbourg,从青少年时代起,他对音乐的热爱就促使他开始在酒吧里演唱,并曾先后做过几个英语乐队的成员.
几年之后,Bruno决定在法语ROCK的道路上发展自己的事业,并组建了自己的第一个乐队:Pëll.这一时期内他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广告中,比如:Culinar,Pepsi,la Brasserie O'Keefe.人们同样在一些电视节目中见到了Bruno的身影,如Beau et Chaud,Ad Lib等.1989年,他参加了ROCK ENVOL的演唱比赛,并因其出色的表演无庸质疑地赢得了特别奖.
1991年,Bruno参加了音乐剧"Vu d'en Haut"的表演,该剧由Jean Robitaille和Pierre Audet 创作,并在Montgolifières国际电影节中播放.
1992年,Bruno Pelletier出版了个人的第一张同名专辑"Bruno Pelletier",这也是他演艺生涯的重要时刻:第一次真正被公众所熟识,并拥有了"词作者-曲作者-演员"的头衔.这张专辑里的歌曲取得了重大成功,"Tu pars"是当时Radio-Activité的摇滚排行榜第一名, "Mourir comme lui","Arrête-toi"和 "Tu cherches malgré tout"也都是非常流行的歌曲.
同样是在1992年,Bruno在音乐剧"La légende de Jimmy"中扮演主角.该剧由Luc Plamondon和法国著名歌手兼音乐人Michel Berger联合创作,Jérôme Savary任导演.在剧中,Bruno扮演一个被其朋友们称为"Jimmy"的青年,因为他总把自己就当成是自己的偶像James Dean,生活在James Dean的影子里而不能自拔.后来他遇到了Virgine,同样也是一个为James Dean所狂热的人(由Luce Dufault扮演).最终是他们走出幻境,重新找回自我的大团圆结局.演出以Bruno Pelletier和Luce Dufault合唱的"Aime-moi Pour Qui Je Suis"画上句号.
1994年,有了上一次的成功合作,Luc Plamondon再次在"Starmania"中启用Bruno Pelletier扮演"Johnny Rockfort"的角色.在短短三个月中,Bruno演唱了近400次.此后Bruno离开故乡去巴黎定居了两年,并在那里获得了丰富的生活和演出经验同时也为他的下一张个人专辑"Défaire l'Amour"做前期准备.在Luc Plamondon和Michel Berger的激励和帮助下,Bruno开始朝向有自己特色的音乐风格发展,在"Défaire l'Amour"中,人们可以看到他不仅仅是以歌手的身份出现,同时还担任了作词,作曲,编曲的一部分工作,可谓才华横溢.他卓越的嗓音和对高音的精彩发挥,使人们久久不能忘怀,Défaire l'Amour是Bruno在他个人音乐道路上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Bruno的第三张专辑是Miserere,Miserere(意大利语)意思是"上帝怜我".专辑从发售时刻起就不断打破记录.在此之后两年,D'autres rRves——Bruno的第四张专辑问世了,之后又相继推出了Sur Scène ,Un Monde à l'Envers两张专辑.而其最大的成功应该是1998~1999年 在Notre Dame de Paris中的成功演出.他所扮演的Gringoire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深深铭刻在了人们心中,并将他的成功推向了世界范围,听过Notre Dame de Paris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2003年圣诞节之际,Bruno推出了全新专辑Concert de Noel,重新演绎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这次由交响乐团伴奏的Miserere可以算是最经典的一版.CD是2002年圣诞节在蒙特利尔圣母院大教堂的录音,但同时2003年圣诞节之际, Bruno也举行了圣诞演唱会.
除了词作者,曲作者,演员,歌手,Bruno Pelletier 还有一个更令人尊敬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名为"Rêve d'Enfants"的儿童基金会的代言人,旨在通过发动歌迷的力量来帮助一些孩子们去实现原本以他们自己或自己家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或愿望.就算不看他在演艺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一个如此有爱心的人就已经很值得大家尊敬了.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也比简单的"偶像"崇高了许多,更加有内涵.
专辑列表(ALBUM):
1992 Bruno Pelletier
1995 Défaire l'Amour
1997 Miserere
1999 D'autres Rives
2001 Sur Scène
2002 Un Monde à l'envers
2003 Concert De Noel
参加的音乐剧演出:
1992 La Légende de Jimmy
1993~1994 Starmania
1998~1999 Notre Dame de Paris
推荐的歌曲:
Miserere
Ailleurs C'est Comme Ici
Ma Jalousie
La Manic
Vivo Per Lei
AimeCoriace
Depuis Que T'es Parti
⑼ 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 介绍
巴黎圣母院》的诞生: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又称《钟楼怪人》,前几年迪斯尼就拍摄了《钟楼怪人》的动画电影,产生了不小影响,至今还让许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国和英国拍摄的电影《巴黎圣母院》也早已引进中国并配音,记得十几年前常在电视上看到。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走红要比小说和电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剧作家吕克.普拉蒙东(Luc.Plamondon)开始着手创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普拉蒙东属于大器晚成的词作家,他从50年代就开始从事歌词和剧本的创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现在他已经被认为是最优秀的法语词作家。
在93年,法国词曲作者阿兰.鲍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经创作了《悲惨世界》和《西贡小姐》, 这两部剧目均获得了辉煌的成功,让世人看到了法国人创作音乐剧的实力。这一状况多少对普拉蒙东有相当的促动。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并被小说的魅力深深折服, 将这样一部已经铭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乐剧舞台,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普拉蒙东找到了当时已经闻名欧美的法裔音乐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两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这三年里,普拉蒙东为《巴黎圣母院》写下了600页的笔记和30多首歌曲的歌词。在96年底,他们俩合作完成了拥有50段音乐,40余首歌曲,时间长3个小时的大型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同《悲惨世界》一样,《巴黎圣母院》也改编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小说,事实证明,雨果的小说也确实具有改编为音乐剧的质素,至今已经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克伦威尔》三部雨果的小说被改编成了音乐剧,而且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东聘请了加拿大导演吉列尔斯.米舒(Gilles.Msheu)担任导演,由法国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艺公司投资制作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Charles Talar”演艺公司是法国最著名的演出制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级的演艺明星。同年,《巴黎圣母院》剧团有限公司成立了,开始了正规化的制作。
《巴黎圣母院》的剧团成员共有24位群体演员、7位主角演员、30位舞美、15位技术人员及若干行政人员。剧团经过一年的筹备,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个月时间里,《巴黎圣母院》连演了126场,50万张门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售出两百万张门票,成为法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音乐剧,打破了过去由《悲惨世界》保持的记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巴黎圣母院》开始了世界巡回公演,创下了直接剧场观众400多万人的佳绩,巡演的国家有: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瑞士的日内瓦、英国的伦敦、意大利的米兰、俄罗斯的莫斯科、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评如潮,CD更是卖的脱销。至今,《巴黎圣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万张、录象带100余万张、DVD近20万张,剧中的单曲“美人(Belle)”更是获得许多著名世界音乐奖项,被众多歌手翻唱。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还获得了法国“最佳演出年度奖”、“最佳曲目年度奖”、“最佳世纪歌曲观众奖”。在加拿大魁北克获得了“最佳唱片奖”、“最佳年度演出奖”、“最佳圣堂歌曲奖”、“最佳导演年度奖”。在摩纳哥获得了“世界音乐法语唱片最佳销售奖”。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圣母院》诞生了,这意味着《巴黎圣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乐剧舞台,2000年5月,剧团正式从法国巴黎移到了伦敦西区,以期获得更大的成功。
小说与剧情: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小说讲述了15世纪法国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同时描写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无奈,是表现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力作。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剧情和小说剧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没有很大的更改。相对而言比较大的人物调整是剧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说中的游吟诗人和吉普赛女郎艾米斯拉达有名无实的丈夫之外,还担任了故事情节的叙述者,起到了讲述剧情和过渡段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