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详细
1 如何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东波幼儿园 柴晔文 一、 注重观察幼儿兴趣,合理选择欣赏素材 我认为要组织一次成功的音乐欣赏活动,选材是第一步。我平时注重观察幼儿,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再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来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比如在我们开展的《动物大联欢》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对小动物抱有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选择《赛马》《狮王进行曲》《四小天鹅》《动物狂欢节》等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情节,形式工整的乐曲给他们欣赏。通过让幼儿倾听、由浅入深的提问、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动物狂欢大派对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这样既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幼儿,又让他们对这些较难理解的名曲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许多男孩子非常喜欢玩开汽车的游戏,于是,我就安排他们欣赏短小活泼的钢琴曲《汽车嘟嘟》,让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再次体验开汽车的乐趣,这样就能积极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避免了以往呆板、单调的倾听、模仿,让幼儿真正沉浸到音乐中去。 二、 创设与欣赏相适应的环境 比如:教学活动前我根据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从而巧妙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上来。例如,在主题《美丽的秋天》中,我选择了音乐作品《秋天》让幼儿欣赏,以激发幼儿对美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事先幼儿已经画了很多关于秋天景色的图画张贴在教室墙壁上,我又把和孩子一起收集的落叶洒在地上,使幼儿一下就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当他们围坐在金黄色的落叶上,听着抒情优美的乐曲时,自然就更投入了。我看到了许多孩子眼中洋溢着幻想,还有的孩子则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又如在欣赏歌曲《小鱼的梦》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氛围:多媒体大背景上月亮高挂、星空璀璨,小河里的鱼妈妈抱着小鱼宝宝。整个环境洋溢着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情,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提高了欣赏的质量。 如在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时,我先组织幼儿玩装扮游戏:请一位幼儿当狮王,一位幼儿做猴子,其它幼儿做小动物,并让幼儿带上头饰。在游戏时,教师进行情节指导:狮王走出来、小动物吹号、小动物表演、狮王捉小动物。孩子对游戏充满了兴趣, 2 创造性地表现狮王走路、吼叫、小动物吹号、表演的动作,对音乐的结构也在游戏中掌握了。 三、 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帮助幼儿表现欣赏音乐 1、运用语言手段来帮助幼儿理解、表现音乐作品。 如在欣赏《摇篮曲》时,我先让幼儿听音乐感受“你感觉怎么样?”、“在梦里你们见到了什么?”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每听完一次让幼儿将感受说出来,“我看见妈妈抱着我,在月亮上飞啊飞”、“我做了个美妙的梦,有甜甜的冰淇淋,美丽的糖果屋
❷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对比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音乐的表现力,增强对音乐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味的说教音乐有多么的重要,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采用对比法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比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可以先导入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小段,第一种播放法是没有声音的画面,第二种是有声音的画面,让学生在看完以后说说他们a的感受。很多学生会争着说,画面配上了声音看起来就有趣而生动,把滑稽的猫、机灵顽皮的老鼠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虽然也表现出猫和老鼠的性格特征,但是不够生动有趣。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表现力的认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会认识到不同的乐器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而加深对音乐表现力的初步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为上好《彼得与狼》打好铺垫。
二、采用视听结合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对不同角色的表现力
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只是单纯的依靠学生认真听音乐,教师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采用视听结合法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再应用一些辅助手段,就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上欣赏课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就可以应用视听结合的方法。首先播放卡通片《彼得与狼》,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了解卡通片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这样使学生对整首曲子有个完整的印象,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从头到尾都会看得津津有味,这时问到卡通片中都有哪些角色时,学生一般都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三、采用视听结合法,重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可以将片中的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片段剪切下来,同时配上该片段的演奏乐器,重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塑造每一个音乐形象时的主旋律上来,并带领学生配和着音乐片段逐个认识塑造每个音乐形象的乐器的名称、类别、音色,以及该片段音乐的情绪、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 “对号入座”的游戏,测试学生的听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听辨每个音乐形象主旋律、乐器音色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彼得与狼》这一欣赏课中,一般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播放了卡通片《彼得与狼》后,它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创新不足,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此时需要教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在生活体验和欣赏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在角色表演的环节中,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如在播放“彼得”出场时的音乐时,上来表演的学生都只是模仿卡通片中彼得的动作,表演成了简单的模仿。这时,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比如可以对表演的学生说,你表演的彼得是卡通片中的彼得,模仿的非常的好,假如现在老师是导演,要拍一部新的《彼得与狼》,请你们演其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演呢?不要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就这样,再次播放音乐时,学生们都会发挥他们充满童趣的联想和想象力,会把他们心中不同的彼得都充分表现出来:有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有踏着滑板车飞奔而来的,还有跳着街舞出场的,等等。在接下来表演其他角色时,就已经打破了开始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大为提高,音乐的领悟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时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们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有的说,我认识了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乐器和他们的音色;有的说,我要学习彼得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地克服困难;还有的说,以前我没有觉得音乐有那么美妙,乐器有那么强的表现力,等等。是的,音乐是美妙的,美妙的音乐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可爱的小学生的心中播下学会欣赏音乐的种子,美化学生们的心灵,健全学生们的身心。
❸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严格来讲,在各学习领域中,重要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感受与欣赏,一个是表现,创作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学习领域展开的。另外,从世界各国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来看,国外也非常重视这两个领域的学习,因为人类接触音乐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赏和表现,音乐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在讲解音乐欣赏教学的具体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几个要点:
1.审美性与音乐欣赏
2011 版音乐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性质”部分,而音乐课程性质对实施欣赏教育学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版音乐课程标准继续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审美”则更多的是跟欣赏教学相关联的。在课程标准中,以审美为核心,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所以在感受与欣赏领域中,我们提到了音乐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2.人文性与音乐欣赏
在课程性质人文性这一部分中,第一句话就提到“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经常在音乐之外利用文学、文字和标题来解释音乐。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新课标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内容,特别阐述音乐本身的文化属性。一线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可能使音乐课背离音乐本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变成其他学科的工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习惯围绕作品标题进行解释,如果没有标题就不知从何讲起,我们在课标培训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要避免对音乐望文生义的理解。也有不少老师认为只有文学、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乐课就变成了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或社会课。因此,这个问题是在人文性这一课程性质中特别强调的。
3.音乐音响的特性
有一句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曾经两次出现,就是“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这就是说,音乐中很少有我们的生活经验,音乐本身是一种产生丰富联想的艺术形式,是一种直指人心的情感体验,它本身并没有提供我们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经验。所以,老师们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4.音乐欣赏的特征
很多人把欣赏作为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实践主义哲学曾经批判过欣赏、审美这些活动过于被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其实,在课程性质实践性中讲了四个方面,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传播和音乐欣赏。这几个方面都带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都属于实践的内容。所以,音乐欣赏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实践不同于唱歌和乐器演奏,它主要强调“动于心”。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热衷于参与性的欣赏方式,
尤其在小学阶段,用身体的方式、乐器的形式、文学方式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参与欣赏。其实,音乐欣赏是从动的欣赏逐步转变为静的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过程。参与欣赏对学生最初理解音乐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班级教学来说,是可以观察的。但是老师们要明确,音乐欣赏最终是要通过静的欣赏,通过用心聆听,通过与音乐对话的过程来实现。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音乐欣赏课就不能纯粹为了动而动了。
大众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人。人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方式,一个是表现,包括演唱、演奏,一个是音乐欣赏。但是,欣赏音乐并不是盲目的欣赏,要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提升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由于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每个人听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展这种对音乐理解的不确定性,用各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自己对音乐的领悟与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对音乐的理解。所以,从动的欣赏向静的欣赏转变,就是从“身动”到“心动”的转变。
因为很多人批评欣赏是被动的,所以很多老师就进入一个误区,认为欣赏课就要动,不动就不是好的欣赏课,不参与就不是好的欣赏课。其实,每个人对音乐都有自己的感觉,“心动”是心灵的参与,最终的目的是听了音乐以后内心能有所感动,有所感觉。老师们要注意欣赏课不要过于程式化和形式化,过于追求“动”,而是要关注“身动”向“心动”的转化过程。
在教学当中,让学生参与并没有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是有必要通过参与的方式帮助他们获得音乐体验。但是,教师还是要考虑欣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实,“动起来”是非常外在的,它仅限于对节奏、速度的一种理解,而不是音乐的全部。年级越高的学生越应该注重内心的参与,所以在高年级欣赏课上一定是要在内心参与上下功夫,关注音乐的细节。
5.音乐作品的内容
有一个问题始终在争论,就是音乐作品的内容到底指什么。有些人认为是音乐之外的一些情境,或者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种生活经验,或者是作品标题所提示的一些内容。还有人认为音乐内容主要是人体验到的一种情感,或者是音乐的形式要素。这些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我们支持了形式要素作为音乐作品主要内容的观点。通过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对音乐产生的共鸣和理解是个体化的行为,不能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和追求目标。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一改我们传统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做法,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这是对音乐作品本身的认识,也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的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和认识的基本要求。
一、什么是音乐要素
在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的时候,就不仅仅要关注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这么简单了,而是要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织体、曲式等等。这些就是音乐要素,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
老师们不应仅局限于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的讲解,而是更应该关注这些要素逐渐发展的内容,包括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把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结合起来的时候,音乐作品的深度就被挖掘出来了。
二、如何关注音乐要素
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能关注到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节奏的变化,所以这些音乐要素教师可以从低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关注。至于旋律的高低,可以稍微晚一点再加入进来。初中以上,就可以深层一些,关注到和声、曲式、调式等方面的内容。音色是从小就可以进行分辨的。乐器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在经验当中获得过,学生就能有所记忆。当然,音色本身并不是孤立的,音乐欣赏是欣赏综合起来的音乐要素。对于音乐本身,如果没有听众,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存在,它就只是一个作品。有人去听,但不同的人去听,就会获得不同的音乐感受了。
1.音乐语言
音乐不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个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它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认同。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播不同音乐文化中的音乐,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教材建设者把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而不是提供同样类型的音乐作品,就是这个道理。音乐不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从这个层面来说,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除了弘扬自己本民族文化之外,还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不是了解风土人情,建筑,生活习惯,生长环境,而是了解音乐本身,了解音乐的语言。
2.音乐情感 音乐直指人的心灵,音乐本身是有情感的。以审美为核心、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体验的培养,其实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演唱、演奏和欣赏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人类情感。
音乐没有具体的情感,也就是说音乐中没有确定的情感。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作品表达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只能说明他个人的反应,并不代表这个作品固定的情绪和情感。当然,一首作品可能会有一个大家都倾向的情感,比如欢快的,或者悲伤的。
音乐中的情感从哪儿来?音乐中的情感是听赏者被唤起的情感,所以要调动学生,体验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影响情感的是音乐基本要素,对情感的判断,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育来获得。但是对情感的丰富体验,是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因为他需要有对音乐要素的敏锐感知能力。
三、如何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
1.深入理解音乐要素含义
关于音乐要素的构成,2001版音乐课标中是六个要素,2011版音乐课标增加了节拍和调式,这些都是广义的要素概念,不是狭义的。音乐欣赏者首先要把音乐的问题搞清楚,老师们不要经常拿一个广义的概念来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要清晰。一个作品中有典型意义的要素并不多,如果说这个作品中有八个要素,那么并不是这八个要素都具有特点。
2.善于发现有独特性的音乐要素
敏锐的感受音乐要素,而且是独特的感受,这个“独特的”就是要求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要理解这个作品中音乐要素的独特性,只要掌握住这个原则,欣赏课就没有上不好的。一个作品中有独特的要素特点,但并不是所有要素都有特点。音乐课标感受与欣赏部分提到音乐风格的问题,音乐风格就是音乐要素的独特性,音乐要素的独特性构成了音乐风格。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音乐作品中有独特表现性的音乐要素。
教参会给老师带来许多引领和启发,但是老师们不能完全依赖教参进行备课和教学。李存老师是在教参的基础上,关注教材本身,再通过研读总谱来备课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聆听、关注总谱,深入的研究作品,带给学生更多的是音乐本身的体验感受和相关的文化,挖掘的是作品的内涵。
四、如何从音乐要素入手欣赏音乐
1.记住音乐主题
音乐欣赏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在听过音乐作品以后,要能记得住音乐的主题,再次听到的时候能知道自己听过,老师讲过。其次,能说出这个音乐的特点和一些相关的时代与创作背景。
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百听不厌,所有艺术形式当中只有音乐具有这种特点。无论是看小说、看舞蹈,还是看电影,看得多了都会厌烦,五遍之上不会有人再主动想看了,但是音乐听五遍是远远不够的。音乐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音乐作品听90次之后就永远不会忘记了。所以,音乐经验的积累代表一个人音乐素养的基本状态,而音乐经验的积累是通过听来获得的。为什么记住主题是第一位的?因为对音乐修养来讲,储备音乐经验是第一位的。
一个人的音乐素养跟音乐经验的积累有直接关系。这个人很有音乐修养,音乐素质很高,但是他只知道理论和道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众来说,头脑中积累的音乐主题越多,就代表着这个人的音乐修养越好。记住音乐主题,甚至可以唱出许多交响乐的主题,就说明一个人很有艺术修养,而且很有音乐文化
❹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每当人们欣赏音乐的时候,大脑总要产生不同的生活联想:或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或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种带有幻想性的思维活动;或带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赏音乐是人们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之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音乐教育心理学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像绘画、电影、戏剧那样是直观可见的造型艺术,而是通过人们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听觉形象。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的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近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成人,特别是音乐修养水平较高的成人,他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通过无外显行为的内部操作来设置期待和获取期待的满足。而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只能更多地通过可见的外部操作来产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欣赏主体企图从音乐中获得某种体验的期待是欣赏热情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而期待的不断满足则是欣赏热情不断保持并增长的强化剂。因此,没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断满足就不会有欣赏热情的激发、保持和增长,也就不会有真正主动和持久的欣赏行为。喜欢听音乐的人远比喜欢唱歌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的人多。一是因为耳朵比眼睛更易于动情,另一方面是音乐欣赏不受其它音乐形式、设备、技术和生理条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听力,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1、选择有特点的音乐,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追求与探索,它是一种启动人类智慧的特殊途径。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在学习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他们会有很大的积极性和很强的求知欲。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内心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普通学校中绝大多数缺少音乐经验的小学生来说,熟悉度过低的内容,无论就音乐价值评论体系来说其品位多么高,就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体系多么完善,小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价值都将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因此,我们在选材上、设计上都必须努力确保儿童对所将关注的音乐有必 需具备的冗余度。要做到这一点,在选择欣赏作品、安排教学内容时就要根据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 ,以儿童的经验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选择欣赏方法、设计教学程序时,也要依据学生对该作品中各种因素的熟悉情况和儿童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例如在《鸟店》的欣赏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生动、精彩的音乐形象;在欣赏《苗岭的早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优美中国民族音乐;欢快活泼的《打枣》,依恋思念的《小背篓》,耐人回味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这些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感染着学生,引发着学生的共鸣,激发了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2、引导学生溶入乐曲的角色、培养欣赏音乐的习惯。 学会倾听音乐是理解音乐的重要前提。在听音乐中学生被要求安静地倾听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都会很快感到迷茫和厌倦 ,希望能尽快结束或退出这种活动。对此,我在欣赏音乐前给学生讲述一些动人的音乐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让进入乐曲的角色学生好好地欣赏乐曲;其次,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乐曲;最后,让学生把对乐曲的感受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或动作表达)。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通过欣赏音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高尚的听觉艺术,它是通过人的听觉引起联想而产生形象。这种形象是通过欣赏音乐而产生的。欣赏音乐应具备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及节奏、速度、力度、配器、织体等变化的能力.音乐欣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 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积极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能通过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过程,表现为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乐能给孩子们
❺ 怎样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
在现代的音乐教学中,单纯的教与循规蹈矩的学,已适应不了21世纪音乐教学的需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当前我们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造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下面谈谈自己在音乐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 通过图画来启迪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二年级歌曲《其多列》的教学,三段歌词很长。因学生识字不多,给学唱歌曲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上坡、竹筒、太阳的形象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歌曲的内容,加上教师的示范演唱,不用更多的启发,学生就能够很快记住歌词,充分把握绘画和音乐相互渗透的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用图画来表达自己想法的心理特点,让他们通过图画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教《郊游》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根据意境画出郊游的情景,同时将自己去野外郊游的话写出来。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使学生有种亲切感,更容易感知音乐。
二、 通过游戏,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
奥尔夫指出:“儿童阶段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丰富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机会予以启发,这对未来有极大的影响,若在此阶段不去培养他,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弥补。”原本性音乐教育是一种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仅是听众,必须自己参与,以自己内心出发来表现音乐,使音乐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唱、奏、动作、表演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不断尝试,在音乐活动中达到除音乐能力之外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想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音乐是声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我们要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形象和获得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欣赏课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在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想象,是一种从内心感受到形象的过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只从“听”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景,使学生听与看、听与想、听于表演结合起来。如结合画、电影、图片进行欣赏,使得欣赏更引人入胜。课本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中,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四、 通过音乐传达的意蕴和内容做到于学生自身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现代艺术,通过音频、歌词、旋律等形式呈现出美感和旋律,能够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技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以及对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音乐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动听优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的还有对于歌词内容的延伸和意蕴的理解。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可以有效地利用音乐的歌词、节奏、旋律、节拍、意蕴等不断做到对于学生自身想象力的有效培养和重视,做到对于学生有效参与和学习的落实,真正实现对于学生自身学习和参与能力的有效晋升。
五、 通过舞蹈表演,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
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动起来了。如果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造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和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例如在教唱第一册《玩具进行曲》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词,编一些解放军的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唱歌时,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旋律,学生自唱自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实现舞蹈和歌曲的紧密结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音乐想象力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六、 通过歌唱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发展学生歌唱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那么学生就受益匪浅了。
❻ 怎样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怎样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 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 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 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 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 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 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 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是快乐的、或是优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6�7�6�7等等),凭借自 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低段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如《小燕子》、 《嘀哩嘀哩》、《春晓》等。在教学欣赏曲《嘀哩嘀哩》时,我想到首先要让学生感受“春 天”体验“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春天的气息,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学会聆听大自然 的音乐。为了让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氛围,我在欣赏前先组织学生以“春”为主题展开讨论, 参与讨论春天的种种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后听优美的歌声《嘀哩嘀哩》去发掘春天的 美,还可以自己编唱春天的歌曲。经过前面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角色,歌曲唱的异常 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我认为这是对欣赏歌曲最好的理解。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在创作表演过程中总是离不开 音乐的。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等,它具有可视 性,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释音乐,使人更容易感受、体 验、理解音乐,从而达到欣赏、感知音乐的目的。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 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 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 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 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 感。例如在欣赏《钟表店》时,请学生随着音乐的第一段有节奏地模仿 各种各样的钟做动作,如眨眼的猫头鹰钟、点头的小鸡吃米钟、摇摆身 体的不倒翁钟等,来表现出时钟均速走动的节奏。还可以结合故事欣赏 音乐,结合音乐来进行情节性的故事表演。如《龟兔赛跑》等,鲜明的 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音乐主题,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 地走进音乐,喜爱音乐。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 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 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 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 “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 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 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 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 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 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 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是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 的尖顶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6�7�6�7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来,他们的绘画纸上多了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 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 子,还在房子里面画了小鸟�6�7�6�7我不由感叹,是音乐使他们产生了如此 丰富的想象。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 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 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 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 “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 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 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 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 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 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 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是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 的尖顶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6�7�6�7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来,他们的绘画纸上多了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 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 子,还在房子里面画了小鸟�6�7�6�7我不由感叹,是音乐使他们产生了如此 丰富的想象。 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只坐在那儿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动起来。学科 综合是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很有效的办法,包括音乐与美术、音乐与文学 语言、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以音 乐为教学主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 “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欣赏课服务。在我给学生欣赏过一段音乐后, 学生会用相应的图示表现出来,有时书中图示或者线条已经给出,供大 家选择;或者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性地画出适合音乐情 感的线条、图像、色块等等,别人猛一看还以为是一节美术课呢,可是 这种教学方式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师讲述给学生音乐的内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喜爱,也更能说明学生的内心世 界对乐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学生初听时用线 条、点和圆圈来表示初次印象。复听是我给他们讲了挪威的森林、圆顶 的尖顶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鹃鸟、清新的空气�6�7�6�7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来,他们的绘画纸上多了流动的波浪,他们告诉我这是听到的在 唱歌的杜鹃;多了很多斜纹,这是感觉到田野上有微风吹过;多了小房 子,还在房子里面画了小鸟�6�7�6�7我不由感叹,是音乐使他们产生了如此 丰富的想象。
❼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处理音乐审美实践与音乐双基之间的关系
其实,新课程从一开始就没有淡化或忽视“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专“双基”,对基属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界定应在于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漫无边际引申出来的各种类型的试题、补充练习题、解题套路,不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双基”的理解应当有一个新的认识与定位,应该赋予它更丰富和更具时代特征的内涵,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当是与时俱进的,不能用20世纪50年代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要求21世纪的学生。因此,新课程改革重新确定了什么是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在基础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将音乐审美实践与音乐双基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可在音乐审美实践中插入双基的内容,也可在讲解双基的同时进行适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这两者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
❽ 音乐鉴赏课的作用与意义
音乐鉴赏课的作用与意义:
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系统性的培育一个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开发个人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但是,对音乐的欣赏并不神秘和困难,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欣赏的实践才能提高。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的课题,在担任初中音乐教学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适合初中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我个人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并上好欣赏课。
❾ 如何关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问题”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们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的重要途径。我们的音乐世界里,存在着积极向上和糜烂颓废的两个对立阶层,存在着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风格,存在着通俗、民族和美声的各种唱法,存在着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带有浓厚商业性的流行音乐等各种音乐流派。一个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的中学生,必然能表现出对音乐的良好的感知力,能够鉴赏真善美和假恶丑的音乐形态,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下面,笔者就高中音乐课堂上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谈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给广大从事高中音乐教学的老师以启迪。1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鉴赏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艺术,然而它又是最富于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一个合格的音乐鉴赏者必须具有浓厚的音乐乐理知识和扎实的基础技术,很难想象,一个合格的音乐鉴赏者能够在不了解曲子的曲式、调式、旋律、节奏、和声和器乐等诸多因素的情况下谈到对音乐能够真正的了解。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高中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要求同学们必须了解:音乐的背景、作品的乐理常识、能区分出不同的音乐载体等。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音乐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必须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给大家讲述音乐所要表达的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需要传授各种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增强对糜烂颓废音乐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欣赏《英雄交响曲》的时候,可以给同学们讲述,这首曲子一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采用的是奏鸣曲样式,规模宏大,变化多端,第二乐章采用的是慢板带动的赋格曲效果,到了第三乐章又采用快板引导出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力度逐渐加强,整个乐曲诙谐幽默,最后一个乐章用甚快板引发的自由变奏曲模式,这样结合着曲子的旋律、节奏、曲式、调式给大家做一个讲解,再结合着音乐去进行鉴赏,就可以让学生们从各个方面去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真正做到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2实施分层次音乐教学,合理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乐鉴赏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包括:感官体验、感情体验和理性体验。在感官体验中,受众者仅仅是感受到音乐带给他的优美的旋律、律动的音符和优美的和声;到了感情体验阶段,受众者可以体验到作者通过音乐所表达出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以分清曲式、调式等乐理知识,能够感受到声音的高、低在音乐整个转呈衔接中的作用,能够对音乐中的各种乐器进行识别;到了理性体验阶段,就真正进入到了欣赏阶段,它可以将情感和理智相互结合,可以通过音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交流,真正成为音乐之大成者。对于音乐鉴赏的这三个阶段,需要我们高中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把握这个度,积极创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学生的音乐识别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如欣赏我们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对于一些刚刚接触到这个曲子的同学,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整个曲子优美的旋律,可以结合根据这个旋律改变的一些通俗歌曲来讲解,让大家对这种旋律加深印象;如果是已经对乐理知识和五线谱有一些了解的同学,教师就可以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基础上,穿插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节奏等,提高大家对作者所要表达情感的理解;到了真正做到情感和理智贯通者,可以结合故事的背景,给大家穿插讲解在每一段、每一小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流露的心声,并了解作者是通过什么乐器、什么方式来表现的。3创作良好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识别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似抽象但又非常理性,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又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巧安排,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真正做到以实践欣赏为主,乐理知识讲解为辅,再穿插讲解曲子中包含的音高、旋律、节奏、曲式、和声等乐理知识,保证能够在一种欢乐融洽的气氛中,吸收单调枯燥的乐理知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入了解,使得同学们在吸收到美的元素后又体验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成就感,真正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欣赏《二泉映月》这种民族性风格非常强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给大家介绍这首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给大家讲述瞎子阿炳的故事,这样有助于同学们体会到《二泉映月》所要表达的那种凄美的意境。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全面了解每首曲子,才能引发学生从时代背景、作者经历、创作心情等各方面领会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增加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在欣赏《蓝色的多瑙河》的时候,可以利用投影仪在幕布上播放多瑙河婀娜多姿的身材和沿岸的秀美风光,可以保证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会产生联想效果,脑海里浮现美丽的风景,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这个音乐作品的理解,也达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总之,上述几点关于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不是个别孤立的,而是需要我们的高中音乐老师能够相互融合,穿插使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高中音乐老师在高中课堂上持之不懈的努力,需要我们的同学们将兴趣完全投入到这个方面上来,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开始学起,逐渐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真正做到博古通今,学位所用,在欣赏作者优美动听的音乐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