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乐剧的特点
1、音乐剧的文本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音乐的部份称为乐谱()、歌唱的字句称为歌词(lyrics)、对白的字句称为剧本(book/script)。
有时音乐剧也会沿用歌剧里面的称谓,将歌词和剧本统称为曲本(libretto)。
2、音乐剧的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音乐剧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为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一出完整的音乐剧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3、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戏剧表达的形式上,音乐剧是属于表现主义的。
在一首曲之中,时空可以被压缩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过程之中由相识变成堕入爱河,这是一般写实主义的戏剧中不容许的。
(1)我国音乐剧的现状扩展阅读:
最早的音乐剧:
事实上,《恶棍》的出现,沾了历史的光,它的发展也有赖于历史的推动。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妇女地位提高,可以迈出家门,选择自己想看的剧目。
再加上交通设施的发展,远方的人们也能慕名而来,观看大城市的剧院演出,种种因素联合作用之下,使得《恶棍》名声大噪,模仿作品也逐渐多了起来,《伊万洁琳》就是其中之一。
B. 音乐剧现在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求大神帮助
中国音乐剧,发展空间有多大? 1998年,美国音乐剧前辈史蒂芬·桑坦对百老汇音乐剧发展颓势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现在百老汇有两种演出——旧剧重推和像《狮子王》这样的大制作。后者观众可以不惜代价一年只看一次,但这种剧目不过是电影的舞台版。好像现在音乐剧已经无事可做了……”桑坦清醒地意识到,随着世纪末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狂飙突进,国际演艺市场的格局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转变。电子游戏、网络电影和多媒体剧院等高科技娱乐手段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演艺方式。人们对观看剧院演出的热情逐渐降低,不再将其视为娱乐文化发展的主流代表。于是,音乐剧同其他传统舞台戏剧一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对于中国音乐剧来说,从国内目前的演出市场、编演条件和大众需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冷思考,我想也是很有必要的。仅从大众需求的角度考察,中国观众对现场观看商业演出的兴趣到底有多大?从国内持续低迷的电影票房和音乐会收入上就能看清一二。电视、电脑、VCD、DVD的普及使普通居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欣赏各种演出,如此经济的收视手段,使得那些费尽心机的商演营销策略相形见绌。另一方面,音乐剧作为欧美娱乐文化的产物在中国传播,必然与本土文化发生矛盾和冲突。部分文化差异虽然可以在上演某些“超文化”剧目时得到弥合,但从音乐剧长远发展要求来看,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隔阂,会在很长时间里左右观众对这种歌舞演出形式的态度,甚至挫伤他们观看的信心。中国要创造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音乐剧,势必要在文化移植和转化上下苦工夫。然而,目前中国上演的原创音乐剧在这些方面的努力大多流于形式,部分作品甚至给人留下模仿、抄袭的不良印象。在市场竞争力减弱、大众需求降低的双重压力下,音乐剧已经被压缩到异常狭小的发展空间里,更难以步入高雅艺术的行列。 音乐剧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作为一个戏剧艺术领域内的舶来品,已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中国要发展音乐剧,这一目标自然无可厚非。但是,仅仅根据音乐剧商演的表面繁华就认定这门艺术在中国大有作为,未免过于乐观。 笔者以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存在两种可以预见的结果。第一,原创音乐剧在创作编排上吸取中国传统戏剧的表演经验和文化滋养,逐渐发展成一种以本土文化为根基的综合演剧形式;第二,中国音乐剧打破欧美经典剧目的表演模式,以先锋实验的演出观念引领未来的发展潮流。尽管如此,音乐剧在中国也很难如部分人士预言的那样被发扬光大。它只会成为众多演艺类别中的一个分支,在有限的发展空间里延续生命。其实,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真正障碍来自市场。目前的演艺市场如果得不到有效改革,再好的艺术品种也会被扼杀其中。种种事实表明,音乐剧在中国呈现的繁华景象并不完全真实,当我们放眼中国音乐剧的未来,只希望大家面对的不是一片虚空。 来源:新华网
C. 我国音乐剧的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成为一个音乐剧演员
首先我要自说的一个就是,音乐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艺术形式,他跟电视剧,舞台剧,喜剧等都不同,需要观众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细胞。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国内音乐基本上令人毛骨悚然的现状:可以用来描述,许多机构或组织涌入市场,至少今年我已经听说过或准备阶段的音乐作品超过20或大或小,很容易给你一种虚假的繁荣,但它真的可以在市场上站得住脚。
你怎么看?我觉得这是有搞头的。
D. 黄磊在综艺中谈中国戏剧人现状,戏剧行业目前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人们总是对未知事物充满了足够的想象。不知道咿咿呀呀的腔戏承载多少文化希望,中国悠悠上下五千年,今天的一切都是民族文化所付出的结晶。当今中国的戏剧行业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或许我国的戏剧行业真的也需要“新”。
其实我国的戏剧也经历过光辉时刻,从话剧传入中国以来到曹禺的《雷雨》成为我国戏剧的高峰,戏剧早已在我国文化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戏剧的分类有很多种,像戏曲、歌剧、话剧、音乐剧等,而戏曲算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但是这种古老的艺术反而在历史的变迁中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黄盈改编的唐传奇《黄粱一梦》,赵淼取材于《聊斋志异》所作《水生》,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这些优秀的戏剧令无数观众泪洒现场。中国戏剧本就可以让民族、让世界为之欢呼喝彩,只要它能够得到良性的发展,那么必然会有更多精彩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
E. 西方音乐剧有没有人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
摘要: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剧种, 甚至还有业内专家认为,音乐剧是当代世界舞台剧中最成功的剧种。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音乐剧是一种大众娱乐型艺术,尤其是都市人的娱乐。 关键词:娱乐化;现代化;喜剧化;大众化;戏剧化;多元化;商业化;规范化。 从音乐剧本体而言,最好的已跃居一般都要具备三个基本品质,其一,具有精巧设计的艺术风格创造力;其二,具有深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情感表现力;其三,具有独到而深邃的表现方式实际创作能力。 百老汇音乐剧的发展虽然经过了几个阶段,但其中总有一些共同特点:娱乐化、喜剧化、大众化、商业化、规范化等。音乐剧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着音乐剧的不同类型,也体现着音乐剧的这几个特点。 娱乐化 音乐剧的娱乐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可以追溯到 18 世纪中叶欧洲的喜歌剧,以及 19 世纪中叶欧洲的轻歌剧。 音乐剧中最早的音乐俗语就是爵士乐,而随之兴起的爵士舞又给音乐剧增添了无穷的生命力,它在形式上是放荡不羁的,在道德上是反传统的,但这正迎合了当时到美国青年的心理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剧还吸收了各种具有时尚前沿风格的流行音乐的流行舞蹈。音乐剧的娱乐性不仅表现在歌舞升平的表演形式和题材内容上,还体现在创作上的开放性。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自然使美国音乐剧文化保持了一种海纳百川式的开放特征。 现代化 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所以,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有乡村音乐的音乐剧。 喜剧化 喜剧,作为戏剧的一种,本身就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和审美魅力。百老汇的音乐喜剧可分为嘲笑喜剧、抒情喜剧、幽默喜剧、闹剧等等。只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音乐喜剧都有一种共同的特点美国式幽默。美国式幽默与其说是滑稽可笑,不如说充满尖刻讽刺,这也是美国对抗文化的主题。对于音乐剧来说,由于剧种本省的特点,音乐和舞蹈也称为了除语言外的戏剧的重要要素,作为美国音乐喜剧区别于欧洲音乐剧的特色,舞蹈起了特殊的作用。 戏剧化 音乐剧就是以戏剧为基本,以音乐为灵魂,并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通过音乐、舞蹈、戏剧三大元素的整合来讲述故事、刻画人物、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的, 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于一身的现代舞台剧。 大众化 音乐剧作为一种真正完全面对大众的审美艺术,是为大众产生,为大众而存在的,音乐剧的创作依赖着大众的接受,音乐剧的发展得益于大众,也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美国音乐剧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的时间,这一百年不仅仅是美国音乐剧的成长期,也是美国音乐剧观众的成长期。没有成熟的观众,就没有成熟的音乐剧。 音乐剧的大众性还在于它是面向现实的艺术形式,即使是些古老的主题,也可以被演释得具有现实特性。当代的音乐剧更在乎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无论诉诸的对象抑或诉诸的情感、事实,都面向着当世、现实和当代的人群。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除了娱乐、商业这些特征以外,音乐剧还曾是青年思想和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这都说明,音乐剧是属于大众的。可以说,对于音乐剧的发展、成熟以及未来的探求而言,大众化是音乐剧的源动力。 多元化 音乐剧的音乐风格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作曲风格有爵士、摇滚、乡村 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到 50 年代中期,摇滚乐也闯入了音乐剧世界, 并且很快被埃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 )、杰瑞李刘维斯(Jerry Lee Lewis)和小理查德 (Little Richard)推上了巅峰。 国际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强,音乐剧中的音乐也比以往更具备了国际性的特点。许多作品不仅在对过去音乐的传统创作进行了创新,更大胆地引入了许多异域音乐元素,这愈加使得音乐剧成为一门兼容并蓄的艺术。例如在黑人的褴褛时代非常流行的爵士乐、灵魂、游吟和布鲁斯蓝调等都先后被引入到音乐剧的创作之中。从这个角度上可以说,美国音乐剧中音乐的整个历史就是白人艺术家不断挖掘黑人艺术的历史。 商业化 音乐剧始终都是一种商品。在美国,音乐剧的商品性伴随着音乐剧的成长,发展和成熟。且不说音乐剧的前生欧洲喜歌剧、轻歌剧等形式都是植根于传统的大众文化基础上的,而且这些早期的音乐剧主要都是在商业性的剧院上演。20 世纪20 年代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开始,一种强调高消费,主张享乐主义的消费道德观逐步成为社会的主导观念。这种消费道德观的出现, 与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英国卓越的商业艺术家挑起的巨型音乐剧革命将音乐剧变成了一种全球化的流通商品,音乐剧制作的标准化和观众认知的标准化,一方面促成了世界各地剧迷对该剧的兴趣和认识,以及不同城市的新版演出诞生,但另一方面也同化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对音乐剧的统一认知。 参考文献: [1]《现代美国戏剧史》.周维培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年。 [2]《艺术掌握论》.邢煦寰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年。 [3]《论悲剧和喜剧》.陈瘦竹、沈蔚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F. 谁能讲一下,中国戏剧的现状
中国戏剧的现状:
上个世纪的前五十年是中国戏剧的发展时期,而建国以后,中国的专戏剧又迎来了一属次繁荣的时机,这次繁荣的标志是演员阵容的庞大与梯队的完整,而到了60年代,中国各种政治上的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大批的剧种、剧目遭到禁演。
改革开放以后,文化解禁,各个剧团纷纷恢复或成立,有过一段辉煌,但在经济的转型时期,人民的娱乐文化方式不仅只局限于戏曲,其他的各种文化娱乐纷纷被人们接受,戏曲的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老艺术家不可能青春永驻,新艺术家出现断层。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戏剧在中国遭遇了“低谷”。
基本介绍: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地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
G. 舞台剧的现状前景
舞台剧在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中逐渐被边缘化,因为休闲时间资源已被其他替代内娱乐形式容无情瓜分,而舞台剧因为消费成本太高。虽然有人仍在大声疾呼,说舞台剧面临困境是由于剧作家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作品,是由于国人的欣赏水平、文化素质尚待提高,是由于剧团的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总之,舞台剧由于观众资源的有限和娱乐选择的多样,其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舞台剧很难如其热爱者所希望的那样“振兴”起来。但舞台剧仍将存在,存在于人们日常娱乐活动的边缘地带。它会拥有一个不大但忠实的观众群。这些人或有着某种历史、文化、艺术教养的自我期许,或乐于选择不那么大众化的娱乐形式来满足某种文化群体上的区别化的需求,或二者兼而有之。当然,他们通常有偏高的收入。曾经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舞台剧表演团体会逐渐颓萎乃至消失。成功的表演团体将集中在一两个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大都市中,因为只有这些都市才可能有支持这些表演团体生存的市场规模。就全国范围而言,舞台剧的供应将是短缺的,这使大都市的表演团体旅行演出时,在所到之处可能受到欢迎;也使其他地方的原本看不到舞台剧的人在访问大都市时,可能把走入剧场当作一次品尝的机会。
H. 中国音乐剧发展从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音乐剧内容制作更具本土特色。由于严格的版权制度、演出制度等因素,国外音乐剧的中文版发展一直很缓慢。自中文版《妈妈咪呀!》在国内巡演获得巨大成功后,引发了国外音乐剧中文版制作的热潮。从中文版制作机构来看,亚洲联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演出机构与国外音乐剧制作机构合作不断加深,这从邀请国外知名导演、购买国外经典音乐剧版权、成立中外合资公司等方面都得以充分体现。最近,亚洲联创公司与英国真正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歌剧魅影》等一系列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音乐剧中文版制作步伐将不断加快。
其次,国内原创音乐剧与话剧、戏曲等元素的融合度不断加强,原创音乐剧的题材更加多样化和本土化。
最近一两年,国内原创音乐剧开始尝试与话剧、中国传统戏曲等融合,或在话剧剧情中加入音乐、舞蹈元素推动情节发展,或者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唱腔与现代流行音乐、舞蹈等元素融合,各种创新不断涌现,体现了音乐剧本土化的新发展(详见表一)。
同时,中国本土原创音乐剧剧目的题材也更加多样化,主要是改编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古老传说、经典故事、现代小说、漫画、影视剧等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如根据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改编的《花木兰》、根据梁祝爱情故事改编的《蝶》、根据民间传说白蛇传改编的《白娘子爱情四季》以及根据武侠小说、漫画、电影改编的《天龙八部》、《三毛流浪记》、《杜拉拉升职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