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轻音乐世界
网络网页输入 轻音乐世界
打开后 首页的推荐单曲 就能满足您的要求
链接不能发,会被删除,里面好听的音乐太多
请试听
❷ 黄河的资料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古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❸ 求这首轻音乐的名字,回答得好另外有赏!!
这不是班德瑞的曲子吧,会不会是卡农的变奏版
George Winston 乔治·温斯顿 《December 十二月》Canon 卡农 下载
http://www.yezie.com/music/canon1.mp3
相信很多人知道这首曲子,都是因为《我的野蛮女友》吧。我也一样,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多数人也都是类似的轨迹。全智贤弹奏的曲子,改编自乔治·温斯顿的专辑《十二月》中的《卡农变奏曲》,他所改编的卡农深情自然,旋律和声极富现代新世纪音乐的心灵风格,直入人心。
为什么听这首曲子会有一种忧伤感?总是让人联想到爱情,初恋的回忆...因为那部十分成功的韩国电影吧。这旋律就像是描绘一个生命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到美好浪漫的青春,达到颠峰,然后走向衰亡,最后归于平静。
说起卡农,真可以称为是世上最好听的音乐之一。先不说那回旋的曲式,单是那起伏的节奏,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更是被后世无数的音乐家所采用和改编。从古典到现在,我相信只有真正的天籁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帕海贝尔的卡农约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减,成为最受现代人喜爱的器乐小品。
❹ 请帮我常资料 回答下面问题 谢谢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录 [隐藏]
1 释名
2 水文特征
2.1 源头
2.2 分界
2.2.1 上游
2.2.2 中游
2.2.3 下游
2.3 主要支流与湖泊
2.4 干流峡谷
2.5 干流水利枢纽
2.6 桥梁
3 环境状况
3.1 水土流失
3.2 断流
4 历史与文化
4.1 河道变迁
4.2 水利简史
4.3 中华文明的摇篮
4.4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4.5 旅游文化资源
5 其他
6 参看
7 站外链接
[编辑]
释名
黄河母亲“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编辑]
水文特征
[编辑]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参考资料:黄河源头
[编辑]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编辑]
上游
在兰州的“黄河第一桥”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编辑]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编辑]
下游
参看黄河口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编辑]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编辑]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参考资料:黄河干流峡谷
[编辑]
干流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另请参看:黄河大堤、黄河防洪、黄河防凌、汴渠、鸿沟、京杭运河、茅津渡、南水北调工程、河套灌区
[编辑]
桥梁
济南黄河斜拉桥:山东省济南市北侧。1978年12月开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换几次钢索。
济南黄河公路桥:山东省济南市北郊。1978年12月开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济南黄河浮桥: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于市北洛口渡口,免费使用。
兰州黄河铁桥:甘肃省兰州市城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郑州黄河桥:河南省郑州市以北
[编辑]
环境状况
[编辑]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编辑]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现在还有京九大桥
[编辑]
历史与文化
[编辑]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氾滥威胁,而因氾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编辑]
水利简史
参看黄河水利史
[编辑]
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编辑]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大禹治水大禹
潘季驯:明朝治黄专家
靳辅:清代治河名臣
田鼢:西汉武帝时期大臣
现代部分
黄秉维:中国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万里: 中国水利专家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专家
李仪祉:中国近代水利学家
钱宁:中国水利工程学家
钱正英:中国水利专家
贾让:西汉水利家
张含英:中国水利专家
梁恩佐:美籍华人,黄河水土保持项目推广者
[编辑]
旅游文化资源
黄河博物馆 - 花园口 - 壶口瀑布 - 后冈遗址 - 柳湾墓地 - 北首岭遗址 - 大河村遗址 - 平粮台城址 - 庙底沟遗址 - 陶寺遗址 - 老官台文化- 贾湖遗址 - 仰韶文化 - 花楼子遗址 - 河南龙山文化 - 西水坡遗址 - 大地湾遗址 - 三门峡栈道遗迹 - 元君庙墓地 - 姜寨遗址 - 半坡遗址 - 裴李岗文化 - 风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遗址
[编辑]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制订国旗时,曾出现如右图之草案:底下黄线即代表黄河,但最后并未采用;参见中国国旗。
[编辑]
参看
黄河流域文化
黄河流域
黄河三角洲
黄淮平原
黄河水利委员会
花园口决堤事件
莱州湾
河套平原
银川平原
海河平原
黄土地:电影
黄河大合唱:音乐作品
黄土高原
河防通议:著作
三晋文化
滩羊
河曲马
皮筏子
治河方略:著作
海州湾
毛乌素沙地
河西走廊
秦岭
参考资料:感谢作者!!!
❺ 适合中学生听的轻音乐
雅尼,班得瑞,久石让的纯音乐很经典。。。
林海的钢琴和琵琶音乐有名。。
陈悦的萧笛加西方钢琴最闻名。。。
神思者的音乐很赞,如《故宫》配乐系列。。。
梁邦彦的中国风动漫配乐。。。
★赞赞赞的轻音乐,轻音乐爱好者必耳熟能详:
远方的寂静(林海,Piano)
annie's wonderland 安妮的仙境(班得瑞)(经典!)
少女的祈祷(Piano)
无止境的见识(班得瑞)
new morning (班得瑞)
chariots of fire 火战车(Piano。班得瑞)(经典!)
secret garden sona (班得瑞)
star of baghdad(Piano。班得瑞)
梦中的婚礼(Piano)
卡农(钢琴版)
夏影instrumental(《鸟之诗》)
月之迷宫(Piano《水果篮子》)
春野(班得瑞)
童年(班得瑞)(经典!)
天上之父(班得瑞)
仙境(班得瑞)
菊次郎的夏天(Piano经典!!!!久石让)
天空之城(经典!!!!久石让)
哈尔的移动城堡(人生的旋转木马)(久石让)
花火(久石让)
幽灵公主(久石让)
彩云之南(林海,Piano)
晨星(林海,Piano)
夜莺(雅尼)
felitsa yanni (雅尼。钢琴)
santorini(雅尼)
aria yanni live (雅尼)
tribute yanni (雅尼)
deliverance yanni (雅尼)
星空(林海,Piano)
守候(林海,Piano)
梦(林海,Piano)
孤独(林海,Piano)
你(林海,Piano)
初秋(林海,Piano)
静默(林海,Piano)
秋夜吟
爱尔兰画眉风笛
天赐恩宠
日本人的遥远旅途(吉田洁)
晨星(林海。钢琴。)
守候(林海,Piano)
海神(神思者。钢琴)
love(神思者。钢琴)
罗密欧与朱丽叶
蓝色的爱(Piano)
森林狂想曲
电影 雏菊配乐
寂静之声(Piano)(班得瑞)
克罗地亚狂想曲(Piano)
爱的协奏曲(巴赫)
牧羊人之月
追梦人(班得瑞)
故乡的原风景
雨的印记/Kiss The Rain(Piano)
爱的纪念(Piano)
水边的阿狄丽娜(Piano)
我心永恒(泰坦尼克的经典)
走过绿意(凯文柯恩)(Piano)
★中国古风纯音乐:
欢沁(林海)(琵琶。中国风)
琵琶语(林海)(琵琶。中国风)
探寻(林海。琵琶+鼓)
秋月夜(林海。琵琶+钢琴)
反璞(林海。琵琶+钢琴)
渡,红尘(林海。琵琶+钢琴+笛子)
踏古(林海。琵琶+架子鼓。气势。)
弄云(林海。琵琶)
声声思(林海。琵琶+钢琴)
故宫的记忆(神思者《故宫》)(经典!)
末代皇帝(经典!)
我的父亲母亲(经典!)
宙へ(そらへ)(京田诚一.尺八)
乱红(陈悦。萧+钢琴。陈悦的萧笛系列中的经典!)
妆台秋思(陈悦。萧+钢琴 )
绿野仙踪(萧+钢琴 )
爱尔兰晨风 (马笛+钢琴,很清新的一首乐曲。)
寒空(古筝)
御剑江湖(仙剑)
千年缘(仙剑)
大地之母(电视剧《仙剑》)
桃花岛 (电视剧《仙剑》)
千里姻缘一线牵(电视剧《仙剑》)
花间梦事
紫丞琴曲
苏州留园
冰菊物语
妆台秋思(萧+钢琴 )
滴(ひとしずく)(京田诚一。尺八)
子の星(京田诚一。埙)
爱尔兰晨风 (马笛+钢琴)
诗梦(轩辕剑)
睡莲(和平之月。二胡)
新绝代双娇前传主题曲
仙剑奇缘
故宫的记忆(神思者《故宫》)(经典!)
故宫之迟暮(神思者《故宫》)
明镜止水(神思者《故宫》。古筝)
Palace Memories~Denouement(神思者《故宫》)
刀马旦(神思者《故宫》)
东方丽韵(梁邦彦)
风の誓い(梁邦彦)
十二梦幻曲(梁邦彦)
希望(梁邦彦)
神话重现(电影《神话》。气势)
神话之旅(电影《神话》。气势)
幸魂(纯音乐)
★交响:
天空之城(久石让。交响版。)
第40号交响曲(莫扎特)
斗牛士之歌
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
春之声 (约翰·施特劳斯)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第八交响曲(柴可夫斯基)
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
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
第八,第九交响曲(德沃夏克)
❻ 一些很好听的轻音乐
1. 一剪梅 2. 夜曲 3. 昨日重现 4. 回家
5. 梁祝 6. 追梦人 7. 月光 8. 屋顶
9. 婚礼进行曲 10. 爱拼才会赢 11. 热浪 12. 卡农
13. 天空之城 14. 天空之城 15. 茉莉花 16. 翅膀
17. 二泉映月 18. 飞天 19. 梦中的婚礼 20. 选择
21. 最终幻想 22. 人鬼情未了 23. 泰坦尼克号 24. 美酒加咖啡
25. 只有你 26. 常回家看看 27. 雨的印记 28. 绿袖子
29. 奇迹 30. 少女的祈祷 31. 蓝色多瑙河 32. 十五的月亮
33. 故乡的原风景 34. 星空 35. 中华民谣 36. 雪绒花
37. 秋日私语 38. 月亮 39. 欢乐颂 40. 罗密欧与朱丽叶
41. 小星星 42. 天鹅湖 43. 献给爱丽丝 44. 野花
45. 出埃及记 46. 土耳其进行曲 47. 寂静之声 48. 蓝色的爱
49. 天鹅 50. 烟雨蒙蒙 51. 水边的阿狄丽娜 52. 和兰花在一起
53. 初雪 54. 拉德斯基进行曲 55. 小步舞曲 56. 安魂曲
57. 月光奏鸣曲 58. 日落 59. 森林狂想曲 60. 梦幻曲
61. 西班牙斗牛士 62.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63. 神秘园之歌 64. 魂断蓝桥
65. 巴比伦河 66. 雨中漫步 67. 闪亮的日子 68. 爱的纪念
69. 清晨 70. 清晨 71. 思乡曲 72. 永恒的爱
73. 命运交响乐 74. 平安夜 75. 似曾相识 76. 迷雾森林
77. 天地孤影任我行 78. 红梅花儿开 79. 斯卡布罗市集 80. 千年之爱
81. 雪之梦 82. 爱的协奏曲 83. 永远爱你 84. 克罗地亚狂想曲
85. 最终幻想钢琴曲 86. 田园交响曲 87. 圣母颂 88. 蓝色狂想曲
89. 仲夏夜之梦 90. 日光海岸 91. 莲花 92. 雨过天晴
93. 断情殇 94. 魔笛 95. 生命之歌 96. 月光石
97. 蓝色天际 98. 英雄交响曲 99. 梁祝之化蝶 100. 春野
101. 寂静山林 102. 春之声圆舞曲 103. 仙境 104. 爱之梦
105. 安妮的仙境 106.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07. 杜鹃圆舞曲 108. 宋家王朝
109. 老鹰之歌 110. 春风 111. 牧童短笛 112. 漫步神秘园
113. 水晶音乐 114. 云淡风轻 115. 菩提树 116. 风姿花传
117. 四小天鹅 118. 丝绸之路 119. 幽默曲 120. 万福玛丽亚
121. 哀歌 122. 睡眠曲 123. 幻想即兴曲 124. 悲情城市
125. 胡桃夹子 126. 永恒的记忆 127. 火宵之月 128. 满天星
129. 故宫的记忆 130. 海之女神 131. 海之女神 132. G弦上的咏叹调
133. 飞鼠溪 134. 小星星变奏曲 135. 小美人鱼 136. 雨中的故事
137. 溜冰圆舞曲 138. 迷情仙境 139. 寂静之音 140. 给母亲的信
141. 沉思曲 142. 忘却的悲伤 143. 牺牲 144. 柔如彩虹
145. 大地之歌 146. 重归苏莲托 147. 悲怆奏鸣曲 148. 闲聊波尔卡
149. 巴格达的星星 150. 梦花园 151. 普罗旺斯 152. 寂寞的人
153. 凯旋进行曲 154. 随想曲 155. 聆听自然的声音 156. 永浴爱河
157. 最好的朋友 158. 我是小甜甜 159. 维也纳森林 160. 瓦妮莎的微笑
161. 变幻之风 162. 第六感生死恋 163. 幻想交响曲 164. 莫扎特摇篮曲
165. 玫瑰色的人生 166. 威尼斯之旅 167. 春水 168.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69. 伤感乐曲 170. 海边的星空 171. 紫蝴蝶 172. 皇帝圆舞曲
173. 绿钢琴 174.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75. 走过绿意 176. 午后的旅行
177. 欢乐之歌 178. 海边的祈祷 179. 花之圆舞曲 180. 秘密的庭院
181. 风的呢喃 182. 梦中的鸟 183. 火战车 184. 晨光
185. 海王星 186. 我的海洋 187. 伊人你在何处 188. 爱尔兰画眉
189. 忧郁的爱 190. 月亮门 191. 夏日华尔兹 192. 静寂山林
193. 苏格兰风琴 194. 别离曲 195. 天使的祈祷 196. 琉璃湖畔
197. 风的气息 198. 阳光海岸 199. 微风山谷 200. 天堂之门
201. 只此一生 202. 绿色花园 203. 庆典进行曲 204. 乒乓之恋
205. 爱尔兰摇篮曲 206. 夜空的彼岸 207. 响宴 208. 反璞归真
209. 森林之月 210. 自新大陆交响曲 211. 山涧 212. 千年的祝福
213. 欢乐的牧童 214. 莱茵河波影 215. 珍爱今生 216. 维也纳森林圆舞曲
217. 翩翩起舞 218. 千年祈祷 219. 卡布里的月光 220. 即兴幻想曲
221. 我可以跳上一整夜 222. 陪我度过漫漫长夜 223. 跨越时代的思念 224. 印度夏天的雨
225. 夜的精灵 226. 昔日情怀 227.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228. 夏日梦舞
229. 蝴蝶假日 230.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231. 田园交响乐 232. G大调弦乐小夜曲
233. 月河 234. 第40号交响曲 235. 水蓝 236. 马太受难曲
237. 棕发少女 238. 睡美人圆舞曲 239. 抒情小调 240. 永恒的誓约
241. 沉睡森林 242. 希望的旋律 243. 瓦尼莎的微笑 244. C大调奏鸣曲
245. 梦回欧罗巴 246. 冷藏的爱 247. 最后华尔兹 248. 宋家皇朝
249. 西藏的月 250. 守护你的天使 251. 月夜相思曲 252. 夕阳中的少年
253. 归乡之路 254. 乡间晚风 255. 魔羯座Capricorn 256. 安妮的歌
257. 水之轮回 258. 梦中的幻想 259. 野鸟情歌 260. 海角乐园
261. 故宫之神思 262. 托卡塔曲 263. 蓝色珊瑚 264. 跨越日光
265. 几时再回头 266. 风流寡妇圆舞曲 267. 德朗的微笑 268. 双鱼座Pisces
269. 森林中的一天 270. 诸神之诗 271. 托卡塔 272. 魔法风
273. 大地的旋律 274. 牧羊人之月 275. 雨必须下 276. 走廊
277. 轻快的声音 278. 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279. 大自然情诗 280. 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81. 索尔维格之歌 282. 你眼中的奇迹 283. 流转起舞 284. 海边的奥狄丽娜
285.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86.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87. 波兰圆舞曲 288. 印第安夏雨
289. 夜间巴塞罗那 290. 希望之翼 291. 无止境的见识 292. 门德尔松第三交响曲
293. 非洲日落 294. 第六小提琴协奏曲 295. 抬头看烟花灿烂 296. 莲实
297. 加勒比日落 298. 晨鸟之歌 299. 在一瞬间 300. 印度人的梦想
301. 无心呢喃 302. 伟大的爱 303. 万种柔情 304. 太阳风
305. 风中之尘 306. 阿帕拉契华尔兹 307. 献给阁下的歌 308. 巨蟹座Cancer
309. 横笛协奏曲1号 310. 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311. G大调第13号小夜曲 312. 无垠水平线
313. 天秤座Libra 314. 玛祖卡舞曲 315.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316. 天竺旅路
317. 菊次郎之夏 318. 苍龙 319. 夜晚站台 320. 狮子座Leo
321. 如果你现在离开我 322. 玛曲 323. 汉娜之眼 324. C大调第28交响曲
325. 托赛里小夜曲 326. 生命礼赞 327. 隐喻 328. 异国情
329. 星空下的苏醒 330. 心灵的间奏 331. 是雨是乐 332. 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333. 勃拉姆斯圆舞曲 334. 把爱留给你 335. 小鼓手 336. 西班牙姑娘
337. 千年女王 338. 安迪姆斯 339. 依卡路斯的羽翼 340. 一分钟圆舞曲
341. 射手座Sagittarius 342. 美妙的爱情 343. 款款柔情 344. 爱的游戏
345. 大漠孤旅 346. 我的歌为你而唱 347. 牧野之颂 348. 玛雅人的歌
349. 黑风车 350. 布拉姆斯的摇篮曲 351. 阿尔卑斯巡礼 352. 梅耶林
353. 拉威尔圆舞曲 354. 半妖 355. 圆号协奏曲 356. 幽灵公主交响乐
357. 小狗园舞曲 358. 泰绮思冥想曲 359. 墨西哥胡帕果舞曲 360. 告别小苏西
361. 第13号巴赫即兴曲 362. 处女座Virgo 363. 布蓝登堡舞曲 364. 早晨之梦
365. 沿着晚上 366. 我想知道什么是爱 367. 闪亮的季节 368. 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
369. 欧塔妃 370. 美丽的罗丝玛莉 371. 六岁小儿子的独舞 372. 古老的灵魂
373. 到红天鹅绒里 374. G小调小步舞曲 375. 嬉戏 376. 虚幻的地平线
377. 未来之瞳 378. 新世纪的晨曦 379. 小雨落在你脸上 380. 西亚图夜未眠
381. 我宣誓 382. 天蝎座Scorpio 383. 时间之河 384. 魔法术
385. 吉卜塞人随想曲 386. 第3号练习曲 387. 森林中的铁匠 388. 革命家们
389. 探戈嘉年华 390. 双子座Gemini 391. 圣桑哈瓦奈舞曲 392. 如泣如诉
393. 日瓦格医生 394. 鸟越过彩虹 395. 猎梦人 396. 第一号奏鸣曲
397. 妖精之森 398. 力气与悲伤 399. 宝贝珍之歌 400. 向黑夜出发
401. 水瓶座Aquarius 402. 前奏曲与赋格 403. 克劳汀幻想曲 404. 卡令卡
405.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406. 苍白的阴影 407. 爱之梦第三首 408. 男人之梦
409. 春野之行 410. 穿过凉亭 411. 帕萨卡里亚舞 412. 第二号横笛协奏曲
413. 渤海文明 414. 印象之旅 415. 树蛙之歌 416. 忆游红月
417. 蛙蛙快乐颂 418. 黄金大地 419. 妇女颂波尔卡马祖卡 420. 贝古依奈的出发
421. 巴居多的白沙 422. e小调圆舞曲 423. 小船之歌 424. 为逝去的婴孩祈祷
425. 龙猫中最好听的配乐 426. 三时期女士 427. 凯尔特的曙光 428. 开启时间之窗
429. 法国号协奏曲 430. 巴洛克节奏 431. 十二国记之偲方歌 432. 末代皇帝主旋律
433. 随兴所至 434. 瞬间幻想 435. 梦回亚历山卓 436. 大黄蜂的飞行
437. 回到亚特兰提斯 438. 十三之童谣 439. 齐瓦哥医生 440. 秘密部落
441. 克莱斯勒爱之喜 442. 河畔孩童 443. 和平之月系列 444. 中国花鼓
445. 孰能无情 446. 现实交会三分钟 447. 萨拉邦德舞 448. 古莉斯朗布斯
449. 城南夜 450. 艾可利利 451. 犹豫的爱 452. 金铜皮肤传奇
453. 金牛座Taurus 454. 巴哈善牧羔羊 455. D大调小号协奏曲 456. 天地创造神
457. 莎玛坎地 458. 日安亚热带 459. 耶稣 世人期待的喜悦 460. 埃斯特莱里塔
461. 银色山岗 462. 泰绮丝冥想曲 463. 降E大调圆舞曲 464. 爱之祝贺
465. Tarantella 466. La Campanella 467. 醒来吧 沉睡者 468. 我喜欢 爱 这个字
469. 维也纳随想曲 470. 三首埃科宾斯舞曲 471. 爱之欢 472. Tarentelle OP
473. Pigoletto de Verdi 474. Liebeslied 475. I Believ 476. 热情 第七首曲目
477. 玛丽亚 一路平安 478. I believe钢琴曲
❼ 关于黄河的问题
黄河是世界第五长河
若论大
指的就是径流量
那黄河连中国第五都排不上
有统计数字显示,黄河干流上所有水库的总库容
就已经是黄河年径流量的两倍多了
这样的水量实在不算大
黄河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请至条目评选为本文评分。
评选期间不设有编辑限制,仍欢迎继续补充“黄河”条目!
黄河
黄河流域(暂无图片)
长度 5464 km
源头海拔高度 4800 m
平均流量 1774.5 m³/s
流域面积 752443 km²
源头 青海省
出海口 渤海
流经国家 中国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录
[隐藏]
* 1 释名
* 2 水文特征
o 2.1 源头
o 2.2 分界
+ 2.2.1 上游
+ 2.2.2 中游
+ 2.2.3 下游
o 2.3 主要支流与湖泊
o 2.4 干流峡谷
o 2.5 干流水利枢纽
o 2.6 桥梁
* 3 环境状况
o 3.1 水土流失
o 3.2 断流
* 4 历史与文化
o 4.1 河道变迁
o 4.2 水利简史
o 4.3 中华文明的摇篮
o 4.4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o 4.5 旅游文化资源
* 5 其他
* 6 参看
* 7 站外链接
[编辑]
释名
“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编辑]
水文特征
[编辑]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参考资料:黄河源头
[编辑]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编辑]
上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编辑]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编辑]
下游
参看黄河口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编辑]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编辑]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参考资料:黄河干流峡谷
[编辑]
干流水利枢纽
*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另请参看:黄河大堤、黄河防洪、黄河防凌、汴渠、鸿沟、京杭运河、茅津渡、南水北调工程、河套灌区
[编辑]
桥梁
* 济南黄河斜拉桥:山东省济南市北侧。1978年12月开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换几次钢索。
* 济南黄河公路桥:山东省济南市北郊。1978年12月开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 济南黄河浮桥: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于市北洛口渡口,免费使用。
* 兰州黄河铁桥:甘肃省兰州市城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 郑州黄河桥:河南省郑州市以北
[编辑]
环境状况
[编辑]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家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制备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编辑]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现在还有京九大桥
[编辑]
历史与文化
[编辑]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氾滥威胁,而因氾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5 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阳、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编辑]
水利简史
参看黄河水利史
[编辑]
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编辑]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大禹治水
放大
大禹治水
* 大禹
* 潘季驯:明朝治黄专家
* 靳辅:清代治河名臣
* 田鼢:西汉武帝时期大臣
现代部分
* 黄秉维:中国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黄万里: 中国水利专家
*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专家
* 李仪祉:中国近代水利学家
* 钱宁:中国水利工程学家
* 钱正英:中国水利专家
* 贾让:西汉水利家
* 张含英:中国水利专家
* 梁恩佐:美籍华人,黄河水土保持项目推广者
[编辑]
旅游文化资源
黄河博物馆 - 花园口 - 壶口瀑布 - 后冈遗址 - 柳湾墓地 - 北首岭遗址 - 大河村遗址 - 平粮台城址 - 庙底沟遗址 - 陶寺遗址 - 老官台文化- 贾湖遗址 - 仰韶文化 - 花楼子遗址 - 河南龙山文化 - 西水坡遗址 - 大地湾遗址 - 三门峡栈道遗迹 - 元君庙墓地 - 姜寨遗址 - 半坡遗址 - 裴李岗文化 - 风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遗址
[编辑]
其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制订国旗时,曾出现如右图之草案:底下黄线即代表黄河,但最后并未采用;参见中国国旗。
[编辑]
参看
* 黄河流域文化
* 黄河流域
* 黄河三角洲
* 黄淮平原
* 黄河水利委员会
* 花园口决堤事件
* 莱州湾
* 河套平原
* 银川平原
* 海河平原
* 黄土地:电影
* 黄河大合唱:音乐作品
* 黄土高原
* 河防通议:著作
* 三晋文化
* 滩羊
* 河曲马
* 皮筏子
* 治河方略:著作
* 海州湾
* 毛乌素沙地
* 河西走廊
* 秦岭
[编辑]
站外链接
* 黄河网
* 黄河生态网
* 黄河 英、中文,梁恩佐教授建立。
中国大陆江河水系
长江 - 黄河 - 黑龙江 - 珠江 - 雅鲁藏布江 - 辽河 - 海河 - 滦河 - 淮河
钱塘江- 瓯江 - 闽江 - 九龙江 - 韩江 - 南渡江 - 澜沧江 - 怒江 - 塔里木河 - 额尔齐斯河
乌苏里江 - 松花江 - 图们江 - 鸭绿江 - 嫩江 - 汉江 - 赣江 - 湘江 - 岷江 - 嘉陵江
乌江 - 大渡河 - 雅砻江 - 渭河 - 汾河 - 京杭大运河 - 灵渠 - 胶莱运河 - 苏北灌溉总渠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BB%84%E6%B2%B3"
❽ 急~~~!!!关于黄河的问题!!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录 [隐藏]
1 释名
2 水文特征
2.1 源头
2.2 分界
2.2.1 上游
2.2.2 中游
2.2.3 下游
2.3 主要支流与湖泊
2.4 干流峡谷
2.5 干流水利枢纽
2.6 桥梁
3 环境状况
3.1 水土流失
3.2 断流
4 历史与文化
4.1 河道变迁
4.2 水利简史
4.3 中华文明的摇篮
4.4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4.5 旅游文化资源
5 其他
6 参看
7 站外链接
[编辑]
释名
黄河母亲“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编辑]
水文特征
[编辑]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有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湖进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立了黄河源标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参考资料:黄河源头
[编辑]
分界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本文采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编辑]
上游
在兰州的“黄河第一桥”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该段贵德至兰州间,是黄河三个支流集中区段之一,有洮河、湟水等重要支流汇入,使黄河水量大增。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的干流河段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中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
从宁夏青铜峡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部分为冲积平原段。黄河出青铜峡后,沿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北边界向东北方向流动,然后向东直抵河口镇。沿河所经区域大部为荒漠和荒漠草原,基本无支流注入,干流河床平缓,水流缓慢,两岸有大片冲积平原,即著名的银川平原与河套平原。沿河平原不同程度地存在洪水和凌汛灾害。河套平原西起宁夏下河沿,东至内蒙古河口镇,长达900千米,宽30~50千米,是著名的引黄灌区,灌溉历史悠久,自古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编辑]
中游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米,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口镇至禹门口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河段内支流绝大部分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全河多年年均输沙量16亿吨中有9亿吨来源于此区间;该河段比降很大,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第二大水电基地;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深槽宽仅30—50米,枯水水面落差约18米,气势宏伟壮观。
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黄河流经汾渭平原,河谷展宽,水流缓慢。河段两岸为渭北及晋南黄土台塬,是陕晋两省的重要农业区。该河段接纳了汾河、洛河、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等重要支流,是黄河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多年年均来沙量5.5亿吨。该河段在禹门口至潼关(即黄河小北干流)的132.5千米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该河段在潼关附近受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形成宽仅1000余米的天然卡口,潼关河床的高低与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此有“潼关高程”这一水文术语。
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的河段由小浪底而分为两部分: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崤山之间,为黄河干流上的最后一段峡谷;小浪底以下,河谷渐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
[编辑]
下游
参看黄河口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米,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由于黄河泥沙量大,下游河段长期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约束在大堤内成为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下游河段除南岸东平湖至济南间为低山丘陵外,其余全靠堤防挡水,堤防总长1400余千米。历史上,下游河段决口泛滥频繁,给中华民族来了沉重的灾难。由于黄河下游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冬季北部的河段先行结冰,从而形成凌汛。凌汛易于导致冰坝堵塞,造成堤防决溢,威胁也很严重。
下游河段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黄河入海口因泥沙淤积,不断延伸摆动。目前黄河的入海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最近40年间,黄河输送至河口地区的泥沙平均约为10亿吨/年,每年平均净造陆地25至30平方公里。
[编辑]
主要支流与湖泊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黄河上的主要湖泊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编辑]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茫尕峡—多石峡—麦多唐贡玛峡—官仓峡—拉加峡—野狐峡—拉干峡—龙羊峡—阿什贡峡—松巴峡—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喇嘛峡—盐锅峡—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下峡)—乌金峡—红山南峡—红山北峡—黑山峡—虎峡—青铜峡—晋陕峡谷—晋豫峡谷(包括三门峡—任家堆—八里胡同—小浪底)
参考资料:黄河干流峡谷
[编辑]
干流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 投入使用
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1974年投入使用
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1992年投入使用
大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98年投入使用
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另请参看:黄河大堤、黄河防洪、黄河防凌、汴渠、鸿沟、京杭运河、茅津渡、南水北调工程、河套灌区
[编辑]
桥梁
济南黄河斜拉桥:山东省济南市北侧。1978年12月开工,1981年底建成。曾更换几次钢索。
济南黄河公路桥:山东省济南市北郊。1978年12月开工,1982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济南黄河浮桥:只在非汛期(夏汛和凌汛)使用,位于市北洛口渡口,免费使用。
兰州黄河铁桥:甘肃省兰州市城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竣工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
郑州黄河桥:河南省郑州市以北
[编辑]
环境状况
[编辑]
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编辑]
断流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1]。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这就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了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加大了上游水源的流量,但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最终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了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得更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的吸收流经河道才能得以补充。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现在还有京九大桥
[编辑]
历史与文化
[编辑]
河道变迁
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受到近1593次氾滥威胁,而因氾滥令河道大改道共26次。
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是在1855年(清咸丰5年)。在那次黄河大改道之前,黄河下游流经路线,按照现时中国行政区域划分,大体上经过河南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封丘、中牟、开封、兰考,后经山东的曹县、单县,再经安徽的砀山、萧县、最后入江苏的丰县、沛县、徐州、邳县、睢宁、宿迁、泗阳、淮安、涟水、阜宁、滨海然后入黄海。但在改道后,于铜瓦厢缺口后,黄河冲破原有的河道,改东北走向,在山东境内借大清河入渤海。
[编辑]
水利简史
参看黄河水利史
[编辑]
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公元前2000多年华夏族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
[编辑]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
大禹治水大禹
潘季驯:明朝治黄专家
靳辅:清代治河名臣
田鼢:西汉武帝时期大臣
现代部分
黄秉维:中国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万里: 中国水利专家
张光斗:中国水利水电专家
李仪祉:中国近代水利学家
钱宁:中国水利工程学家
钱正英:中国水利专家
贾让:西汉水利家
张含英:中国水利专家
梁恩佐:美籍华人,黄河水土保持项目推广者
[编辑]
旅游文化资源
黄河博物馆 - 花园口 - 壶口瀑布 - 后冈遗址 - 柳湾墓地 - 北首岭遗址 - 大河村遗址 - 平粮台城址 - 庙底沟遗址 - 陶寺遗址 - 老官台文化- 贾湖遗址 - 仰韶文化 - 花楼子遗址 - 河南龙山文化 - 西水坡遗址 - 大地湾遗址 - 三门峡栈道遗迹 - 元君庙墓地 - 姜寨遗址 - 半坡遗址 - 裴李岗文化 - 风陵渡 - 西朱封墓地 -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遗址
[编辑]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制订国旗时,曾出现如右图之草案:底下黄线即代表黄河,但最后并未采用;参见中国国旗。
[编辑]
参看
黄河流域文化
黄河流域
黄河三角洲
黄淮平原
黄河水利委员会
花园口决堤事件
莱州湾
河套平原
银川平原
海河平原
黄土地:电影
黄河大合唱:音乐作品
黄土高原
河防通议:著作
三晋文化
滩羊
河曲马
皮筏子
治河方略:著作
海州湾
毛乌素沙地
河西走廊
秦岭
❾ 求<再说长江>的背景音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回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答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