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有效开展中学生音乐课外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文明风尚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精神、性格的陶冶,对智力的开发,对敏锐的感觉和反应能力的训练,对身心键康都有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这是一个整体,没有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是不完全音乐教学[1]。”课外音乐活动,是指在教学大纲要求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育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中小学校内音乐课时比例极少,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呢? 本文做了一些探讨及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1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意义及作用
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总括意义是:课外音乐活动是(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2)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3)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4)符合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善思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使学生能够接触较宽的知识面 ,接受较多的信息量。
2音乐课外活动基本形式
2.1 群众性音乐活动
我们在具体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重视共同提高。群众性音乐活动及宣传活动有利于普及,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得到发展。它包括校级、班级的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教歌活动,如“每周一歌”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或音乐讲座;综合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会及艺术表演活动等等,比如节庆日的音乐活动。如: 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八一建军节的“军民之情,鱼水情深”专题晚会,国庆节时开展的“爱我中华”歌会,“庆元旦文艺晚会”等,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合唱、边唱边舞等方式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类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围绕宣传环保这个专题,与大队部共同组织“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专场演出;与后勤部合作围绕创建“珍惜每一颗粮食”专题工作,开展了诗歌舞蹈的表演。
2.2 提高性音乐活动
包括校内音乐社团(俗称兴趣小组),如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主要以小组活动辅导为主,兼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利于提高少数尖子的音乐技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中学阶段的舞蹈队需要参加演出排练,学生首先自己去找资料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挑选,节目定好后再进行舞蹈排练,自己看碟自己学动作,遇到高难度、做不来的动作经过老师的引导再改编,最后完成这个舞蹈的排练工作。这样,就不仅培养了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也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又如低年级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听听生活中那些美好而有趣的节奏,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模仿鸡鸣狗叫、鸟语蝉鸣、流水潺潺、机器隆隆……再启发学生用音乐节奏表示出来。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实践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孤儿送去快乐;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等,以养成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的功效。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学校发展了一大批具有特长的教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效地调节了教师的生活,减少和消除工作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使教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向上的集体音乐活动也为协调校园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
3 如何更行之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与在组织与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如何开展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都要考虑的。本人通过研究讨论,认为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在组织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的。
3.1 学校应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首先应该雄厚师资,在开展活动中必须注意内容的丰富多采,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项竞赛, 从而组建音乐团队进行活动, 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方面,内容太单一了,学生的选择面、参与面也窄了,就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也忽略了音乐课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这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跟着学生的兴趣去开设课程,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应设计一张音乐课外活动意向表。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由此,使课外音乐活动不再是尖子生的专利,成了群众性的活动。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了解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中乐、在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3.2 学校应充分挖掘资源,让师生共同进步
学校应该充分挖掘有利的资源,比如在人力、媒体资源和宣传阵地等方面。
3.2.1 充分调动所有人力资源
学校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时候,仅仅靠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教师。比如开展“每周一歌”,这个首先让音乐教师向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认为可行了,那么就要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力,如发动每个班主任在班上大力宣传和配合做好这项工作等等。同时, 学校应该开设每年的暑假或寒假对教师们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如《中小学生合唱的训练与指挥》、《中外名作欣赏》、《儿童舞蹈创编法》等,从而使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对工作更加热情了,活动开展也更顺了,质量也明显上去。
3.2.2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同样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活动,利用一些现代媒体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法大体有以下几点:①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资料,指导学生课余进行欣赏。②组织参加音乐普及讲座及看有关音乐题材的电影、电视等,了解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组织去歌剧院欣赏中外著名歌剧、舞剧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③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多听,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熏陶,感受音乐的美妙。
3.2.3 充分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校的宣传阵地是为学生创造展示舞台最有效的途径。我注意到不少的艺术培训中心学校利用了电视、广告并且为学生创造了参加国内国外的各项比赛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学生参加报名培训。那么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等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的音乐活动成果有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例如,有的把学生文艺演出的照片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有的在黑板报上刊登一些音乐家的小故事或音乐知识连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还有的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杂志,向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让学生自在地徜徉于音乐王国中。此外,还可以通过简报、剪报、音乐小故事、音乐小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3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我们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有了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而没有了兴趣即使是老师、学生花再多的时间和工夫也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调动学生兴趣是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师首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全心投入,即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还必须要有一种投入的精神。因此,对待每一次排练和训练,教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甚至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要求学生做出欢快高兴的情绪时,教师必须自己先拿出一副热情洋溢、喜到心头的表情;在要求学生表现抒情的情绪时,教师必须先拿出深情的表情。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像一名演员在表演一出戏,而演员必须要投入才能演好戏,才能做到吸引观众。然后对待学生,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经常鼓励。对一些音乐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和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以表扬为主来鼓励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通常会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甚至被表扬的部分同学还发挥着积极和骨干的作用。
3.4 教师应擅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
组织课外活动虽然与音乐课有区别,但它同样属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教学。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师需要动一些心思。擅长用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是音乐技巧、技术传授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因为音乐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只有通过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和启发,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领悟这门艺术的技巧和技术。所以,在课外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例如:舞蹈形体课上,在要求学生做直立的基本姿势时,我用“量身高”来启发:“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高挑、修长的身材,我们现在把身体靠着墙,尽量将脖子、身体拉长,量一量,是不是长高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并让他们反复体会,许多学生本来存在的颔胸、驼背、脖子前倾等不良姿势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善于使用一些通俗、具体而形象的语言,这样一来,同学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训练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
3.5 教师应注意结合审美教育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应该更加侧重于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我们的音乐课外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某种音乐技巧,也不是为了参加某个比赛或是表演而开展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是教师切不可抛开的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时诠释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表演时情绪、情感的表现。即使在表演中学生的声音不够美,动作不够到位,或者偶尔弹错了一两个音,但是教师要常常提醒学生一定要观众知道你在表演什么。有一次,我在活动课合唱队排练《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曲调轻快流利,生动活泼,反映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要求学生把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形象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一些细腻的艺术处理和表现,而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课中,不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活动课中排练节目的水平和质量。
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三个注意”在教学中并非相对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因此,这三个问题,对于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结束语
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仅靠音乐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难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只有努力创设音乐大环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外接受更多的音乐熏陶和感染;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 浅谈初中音乐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问题。在我的教学生涯里也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一 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回答错了不批评,只要是你在认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及时肯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逐渐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善于思考了。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二 教师用知识和艺术吸引学生 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音乐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激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1.视觉激趣 美丽的图画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欣赏《金色的秋天》时,我出示了凌源河坎子的风景,山泉淙淙,景色浪漫,学生们都觉得像油画一样漂亮。介绍中国古代乐器编钟时,我出示了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展览管里拍摄的古代编钟实照,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古代乐器浓厚的兴趣,在激趣中体味中国古代灿烂的音乐文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 2.实物激趣 借助实物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激趣。实物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进行音乐教学中,借助实物更易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的欲望。讲解中外乐器知识时,把乐器引进课堂。给学生观看、感受触摸,邀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当场演奏乐曲片段。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既丰富了学习内容,又开阔了音乐视野。 3.语言文字激趣 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味的语言激趣。比如把顿音比喻成啄食的鸡嘴:“顿音,像鸡嘴,应该唱得短又脆”;把重音比喻成箭头:“重音,像箭头,时间唱足音饱满”;把延长比喻成:“眼睛上面加眉毛”;把连音比喻成:“相同音上搭座桥”等等,生动的语言有趣又便于记忆,学生读得朗朗上口。《二泉映月》作品赏析时,学生即兴写下了他们的感受,集体交流时,很多学生被自己或他人优美流畅的文字深深感染。课堂上教师生动讲述音乐故事,朗诵配乐诗,幽默风趣、抑扬顿挫、优美动听的个性化教学语言,感染着学生,使其把对老师的欣赏喜爱转化成对音乐浓厚的兴趣。 青少年学生对人和事充满热情,重视友情,富有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全班每个学生为激趣对象,合理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实行分层激趣,激励学生互助互学、合作竞争。介绍小提琴家马思聪时,各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根据书中的小故事即兴表演。回答问题,其他学生给予“掌声鼓励”、友情赞助。表演小品时后援团加盟,尽量让每个学生体会到集体互助合作的快乐,勇敢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开展多种音乐艺术实践的竞赛活动。如:组织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演奏乐器、唱、欣赏、舞蹈、创作竞赛等;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排练节目,积极参加社区等公益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使学生增强对音乐学习的自信,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为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和肯定,他人激励。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积极的期望、诚挚的关爱会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他人评价激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养成习惯进行言语激励,如“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声音很有特点”、“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声感动了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可能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教师不应批评讥笑,而应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总之,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素材,善于激趣、重视激趣,才能真正发挥音乐的独特功效,实现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
3. 举办校园唱歌比赛的目的(好处)
举办校园唱歌比赛的目的(好处):
1、让同学们拥有一个施展才艺、展示自我的舞台。
2、可专以培养属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协调精神。
3、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
(3)初中音乐兴趣活动目的扩展阅读
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是首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的活动之一。文化节期间,全国共有200多万大学生参与了这次校园文化节活动。
该次大赛以“美好青春,和谐校园”为主题。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114所高校的170名选手,于12月16日至17日在湖南大学举行决赛。
最终,中国音乐学院常思思等六人合唱组、沈阳音乐学院邢立珂、安徽师范大学孙来法获专业组金奖;太原师范学院买锋琴、湖南大学蔡博、湖南师范大学刘学谛等二人演唱组、中南大学吴蓓等六人演唱组等7支代表队获业余组金奖。
最佳组合奖被中国音乐学院女声民歌六人合唱组夺得,最佳舞台表现奖被中南大学女声六人演唱组摘走,最佳原创奖被湖南大学蔡博获得,最佳潜质奖被上海音乐学院王喆捧走。
4. 我国初中音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初中音乐第十三册学期目标》 一、歌唱:1. 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2. 能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3. 二声部演唱时声部相互配合,声音和谐。4. 能背唱二至三首本学期学的歌曲。二、欣赏:1. 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并能判断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2. 能听辨男高音、男低音、小提琴、西班牙吉他、胡西塔尔、手鼓的音色。3. 能记住二至三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主题音乐,并说出曲名。三、音乐知识:1. 继续巩固小学所学的音乐知识,并能简单运用。2. 了解有关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鱼咬尾、船歌、室内乐等音乐知识。四、创编与探索:1. 能为简单的画面或人物选配音乐或创编配乐。2. 能创造性地参与鱼咬尾创作、自制拨弦乐器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初中音乐第十四册学期目标》一、歌唱:1.能用自然、放松的状态主动参与到各种演唱活动中。 2.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1. 能用正确的换气演唱,并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内容。2. 敢于在同学面前演唱歌曲。3. 能背唱二至三首本学期学的歌曲。二、欣赏:1.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2.感受波尔卡、探戈这两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情绪、风格。3.聆听我国江南地区和非洲的音乐,并能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评述。4.能记住二至三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主题音乐,并说出曲名。三、音乐知识:1.能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2.了解波尔卡、探戈、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四、创编与探索:1.能运用变奏曲式的变奏手法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2.能试着用各种形式表演歌曲内容。 《初中音乐第十五册学期目标》一、歌唱:1. 习惯于自然、放松的歌唱状态并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2. 积极参与齐唱、合唱,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3. 能正确运用音乐要素去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4. 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在同学面前演唱歌曲。5. 能背唱三至四首本学期学的歌曲。二、欣赏:1. 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2. 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3. 能感受广东音乐和福建南曲这两种音乐体裁的音乐风格。4. 能听辨藏族歌舞音乐——囊玛、堆谢及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5. 能记住三至四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主题音乐,并说出曲名。三、音乐知识:1. 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2. 了解广东音乐、福建南曲的相关知识。3. 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和了解相关音乐文化知识。四、创编与探索:1. 能大胆、自信地为歌曲创编伴奏。2. 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创编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初中音乐第十六册学期目标》一、歌唱:1. 能自信、有感情地用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2. 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3. 通过演唱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4. 能背唱四至五首本学期学的歌曲。二、欣赏:1. 知道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2. 喜欢并能从传媒中聆听音乐,了解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流音乐感受。3. 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不同音乐流派的作品的不同风格。4. 能记住三至四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主题音乐,并说出曲名。三、音乐知识:1. 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2. 了解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式、组曲、电声乐队、舞剧等有关知识。四、创编与探索:1. 能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2. 能为歌曲编创简单的前奏或尾声。 《初中音乐第十七册学期目标》一、歌唱:1.能自信、放松、有感情地、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演唱歌曲。2. 能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3. 能正确运用音乐要素去演唱和表现不同风格特点、韵味的歌曲。4. 能背唱二至三首本学期学的歌曲。二、欣赏:1. 养成主动参与聆听、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判断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手段。能够对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2. 学习和了解变奏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曲式结构特点,了解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材料及作者的简要情况,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脉络,进而理解音乐的内容和哲理思想。3. 能记住二至三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主题音乐,并说出曲作者和曲名。三、音乐知识:1. 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能简单运用。2. 了解有关陕北“信天游”、青海的“花儿”、说唱音乐、鱼咬尾、换头合尾、交响曲等音乐知识。四、创编与探索:1. 能为音乐描绘旋律图、乐句旋律变奏或创编配乐。2. 能创造性地参与鱼咬尾创作、换头合尾、自制拨弦乐器为歌曲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初中音乐第十八册学期目标》一、歌唱:1.能自信、放松、有感情地、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演唱歌曲。2. 能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并通过用歌唱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3. 能正确运用音乐要素去演唱和表现不同风格特点、韵味的歌曲。尝试学习混声合唱。4. 能背唱二至三首本学期学的歌曲。二、欣赏:1. 养成主动参与聆听、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判断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手段。能够对中国古代音乐及民族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欧洲舞曲感兴趣。2. 进一步认识混声合唱,学习和了解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材料及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脉络,简单了解专业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的源流关系,进而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思想。3. 能记住二至三首本学期欣赏过的主题音乐,并说出曲作者和曲名。三、音乐知识:1. 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并能简单运用。2. 了解我国地方戏曲,知道昆曲、豫剧、黄梅戏的基本知识。3、简单了解三种欧洲舞曲:圆舞曲、波莱罗、玛祖卡。四、创编与探索:1. 能为音乐或歌曲编配节奏和动作。2. 运用学习过的音乐材料,组织以“友谊”为主题的“告别音乐会”。
5. 谈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
学生天生好玩、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 “动起来”、“跳起来”。让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学生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二、精心做好课前准备,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音乐课的兴趣。 一堂好的音乐课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有创作这件艺术品的灵感与愿望,要把整堂课思路清晰地完整地串成一条线,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富于创新精神的音乐意境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音乐课的质量,我们还得把音乐与“视、听、唱、奏、动、写、记、创”等要素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拥有愉快的情绪。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和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为活泼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 因为学生的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在活动中实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培养也得从实践中获得。也就是要让学生在自我参与、自我体验、自我陶醉的过程中去体现成功的乐趣。课程改革实验的东风为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音乐的兴趣鼓起了喜悦的风帆。
三 、选择吸引学生入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质量的高低、效果的好坏与导入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平淡枯燥、老生常谈、一尘不变的开头语,只会让学生厌倦、厌学、吃力不讨好,而形式各异、手法新鲜、引人入胜的导入法,可以把学生轻松地带入新课的学习氛围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经常采用情感、背景导入法、故事、寓言、成语、典故导入法、亲身经历导入法来导入新课,不知不觉学生就跟随着我的思路进入到主课的主题。
2.多媒体激趣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把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和较为抽象的原理,以动态的画面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更直观,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更客观。多媒体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了所学习的内容。
3.表演激趣
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歌曲中的角色不再是音乐书本上的,而是同学们自己。这样,学生对教材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体验;另一方面,由于运用了表演,歌曲所描绘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这种生动的形
式使学生特别高兴,他们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戏剧性。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结果。 四、用“新思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是要做“新”勤园丁。作为一名音乐老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当一名教师能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吸引了自己的学生,那么,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当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也要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只有教师的知识丰富了,教师教学的魅力才更能得以体现。
二是要有“新”的敬业精神。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精通的业务,而且还要有耐心、有爱心、有诚心,平等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学生,“新”型的教师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爱”字,把充满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带着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三是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我认为,新的教学观就是多阅读新的教学参考资料,并多听同事的课,多与同事交流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获得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五、让学生通文艺表演活动对音乐感兴趣
未来的社会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的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应该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生活中产生音乐的媒介有很多,我不能光满足学校学习的音乐课
上学习到的知识,我们应该向一切能够产生音乐的媒介不断的学习音乐知识,文艺表演活动就其中之一。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校园音乐阵地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外音乐活动这个阵地。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质修养。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起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是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 兴趣小组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兴趣小组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兴趣小组
一、定义顾名思义,以兴趣为主导召集大家开展相关一系列活动,带来欢快体验的同时以促进兴趣特长的发展和成员的团结和谐。
二、目的意义 课外兴趣小组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去实践、去探究,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丰富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态,使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音乐、体育、艺术、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原则:1.自主选择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原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愿地选择活动项目,但限于场地设施和教师的因素,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做好引导分流。 2.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音乐、体育、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努力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技能,并逐步形成2-3项能体现本校音乐、体育、艺术科技特色的项目,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3.校级兴趣小组与班级兴趣小组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各校学生人数及条件差异,将班级兴趣小组作为校级活动小组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