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音乐教案《蚂蚁》中班重难点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欣赏、动作表演的基础上,理解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熟悉歌曲的旋律。 2、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萌发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反映歌词内容的图谱、小蚂蚁、蘑菇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集体演唱歌曲。 2、幼儿边表演边唱歌曲。 二:理解歌词,动作体验情感 1、师边演示图片,边根据歌曲内容讲故事。 (一天,一群小蚂蚁正在搬东西的时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么办呢?小蚂蚁真着急呀!正在这时候,两个小蘑菇看见了,他们一起呼唤小蚂蚁:“小蚂蚁,快快到我的伞下来避一避吧。”小蚂蚁高兴地来到小蘑菇的伞下。在小蘑菇的伞下一点雨也淋不到了,小蚂蚁心里很感激。他们给小蘑菇唱歌,围着小蘑菇跳舞,他们和小蘑菇玩得可开心了。小蚂蚁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不一会,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回去了。小蚂蚁对小蘑菇说:“谢谢你,好朋友谢谢你。”小蘑菇说:“不客气,不客气。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更美丽。你帮我,我帮你,世界更美丽。”) 2、提问: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幼儿用动作体验小蘑菇热心帮助小蚂蚁以及小蚂蚁在蘑菇伞下快乐的情感: (1)小蘑菇是怎么呼唤小蚂蚁的?一起说说小蘑菇的话。 (2)小蚂蚁在小蘑菇的伞下,一点雨也淋不到,心里怎么样?它们是怎么做的? (3)老师做小蘑菇,小朋友做小蚂蚁。表演小蚂蚁在小蘑菇的伞下快乐地跳舞唱歌。(音乐介入) (4)小蘑菇除了象老师一样张开小伞,还会怎样张开小伞让小蚂蚁来避雨呢?请幼儿在自己的位置上试着做一做,师表扬做出不同动作的小朋友。 (5)请几个幼儿做小蘑菇,其余幼儿做小蚂蚁表演。师观察指导幼儿的表演。(音乐) 4、通过语言关心别人的情感 (1)小蚂蚁在小蘑菇的伞下避雨,他们玩的非常快乐。不一会,天晴了,雨停了,小蚂蚁要离去了。它们是怎么说的呢?
❷ 儿歌《一分钱》的音乐教法说课怎么写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经常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幼儿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曲调,唱准歌词。 难点: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一分钱纸币若干 2.警帽一顶 3.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 1.律动《数鸭子》。 2.师生问好: 3.出示“捡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图片。 提问: (1)图片上都有什么? (2)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描述图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4.认识一分钱,开始新课教学 二、新歌教学 1.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 2.小朋友们,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首歌,听谁唱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歌。 3.随我朗读歌词。 4.随我逐句学唱。 5.分组学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试着随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词接龙唱。(我唱前句你唱后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问:歌曲里唱了两个人物,捡钱的小孩和警察叔叔。进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请小朋友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3.老师也创编了一套动作,请跟我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我们把捡到东西不揣进自己兜里,归还失主或交给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小结:教育幼儿从小要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做个好孩子。 活动延伸: 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 希望喵喵能够帮助到您哦!
❸ 一分钱歌曲内容 节奏特点调式
在没有标准音抄的情况下无法分辨音袭高。
我并没有用书本上的语言来告诉你,比如,民族调式是民族调式的感觉,有些用词可能不够严谨。拍子对音乐风格的影响很大。4拍子比较常见,调式决定整个音乐的风格色彩,降几个调来唱,很多韩国的流行歌也喜欢用3拍子,首先你要了解每种牌子重拍与弱拍的规律,2拍子听上去是进行曲的感觉,不然你听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拍子,说白了就是重音的规律,比如,依然还是这首歌,可以不依靠标准音分辨出音高,比如国歌这种的,小调是小调的感觉,比如,比如说一首歌调太高了,所以不必苛求自己一定要听出来每首歌具体是什么调性,这些叫调性,有些人是固定调耳朵。3拍子具有舞曲的风格,绝大多数国内的这些个流行歌都是4拍子的。
听调式是靠一种感觉,F调,有些人是首调耳朵,降B调,大调是大调的感觉。
还有一个概念是调性,C调,这些乐理书中都有详细准确的解释,你唱不上去,因为我觉得这样你比较容易能看懂听拍子主要听强拍和弱拍的规律。调性不会对音乐产生本质的改变
❹ 儿歌一分钱如何给幼儿讲解
孩子们经常捡到别人的铅笔、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儿交给老师,有的幼儿据为己有,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分钱》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 活动目标 1.会唱《一分钱》 2.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大胆表演。 3.幼儿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曲调,唱准歌词。 难点: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一分钱纸币若干 2.警帽一顶 3.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 1.律动《数鸭子》。 2.师生问好: 3.出示“捡钱交给警察叔叔”的图片。 提问: (1)图片上都有什么? (2)什么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描述图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4.认识一分钱,开始新课教学 二、新歌教学 1.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 2.小朋友们,以前是不是听过这首歌,听谁唱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歌。 3.随我朗读歌词。 4.随我逐句学唱。 5.分组学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试着随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词接龙唱。(我唱前句你唱后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问:歌曲里唱了两个人物,捡钱的小孩和警察叔叔。进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请小朋友自己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3.老师也创编了一套动作,请跟我做一做。(请一个小朋友扮演捡钱的人,提示我们把捡到东西不揣进自己兜里,归还失主或交给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四、小结:教育幼儿从小要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做个好孩子。 活动延伸: 认识各种面值的纸币。 希望喵喵能够帮助到您哦!
❺ 中班音乐教案看看我是谁的重点难点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游戏,感受乐曲温馨舒缓、轻松愉快的情绪。
2.通过听教师口令、观察模仿,学习有节奏的随音乐做“打招呼”、“找新朋友”、“请你看看我是谁”的动作3.在游戏中体验猜出新朋友时的惊喜,同时借助生活经验,创编较丰富的打招呼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站双圈的经验,熟悉里圈、外圈。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事先熟悉幼儿歌曲。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坐在椅子上,看教师表演游戏“请你看看我是谁”。
1. 教师:今天,我要教你们玩个游戏。仔细听、仔细看,我唱了什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 教师唱:朋友,你好你好!朋友,你好吗?赶快进去,找个朋友,把手放肩上。教师说:请你看看我是谁,转身面对面。
(二) 幼儿坐在椅子上与同伴玩游戏。
1. 教师随音乐边唱边示范动作。
2. 幼儿听音乐,跟随老师做打招呼动作,跟说“请你看看我是谁”。
3. 听音乐循环玩游戏。
(三) 幼儿站双圈玩游戏。
1. 教师:这个游戏还可以站双圈玩,你们想不想玩一玩。
2.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在交换位置的音乐段落停下,请幼儿讲解动作的顺序,帮助幼儿理清游戏规则。
3. 教师示范“请你看看我是谁”动作:边拍朋友的肩膀边说“请你看看我是谁”,同时将其推到外圈上。
4. 教师示范“转身面对面”动作:刚才蒙眼睛的幼儿放下双手,转身和推自己的幼儿面对面,看看和谁做了朋友。
(四)站双圈听教师慢速唱谱玩游戏。
(五)跟随音乐磁带玩游戏。
1. 教师:这次游戏难度要增加了,我们要跟随音乐连续玩这个游戏。
2. 讨论:怎么可以快速的找到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创编各种“打招呼”的动作。
❻ 如何把握音乐歌唱活动中的重难点
音乐歌唱教学中教学难点的解决无疑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么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忽视”却是突破难点的好方法,但此“忽视”并非真的对教学难点视而不见,而是教师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行为上则忽视,即教师以最简单、巧妙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并掌握难点。在此,笔者总结出了几种“忽视”的方法与大家共勉,如:情境法、比较法、分解法等。
关键词:歌唱教学 难点 “忽视” 突破
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这几乎是教师人所共知的常识。但在多次的听课中,我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有的从未考虑过难点在哪儿,更未考虑过难点如何突破;有的找到了难点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突而未破”……什么是教学难点?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懂及难会的地方。那么难点如何突破呢?我想就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歌唱教学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我觉得有这么几类:情感难点(包括情绪情感的把握、歌词的理解)、节奏难点、音准难点。那在实际的歌唱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忽视”是突破难点的好方法。
何为“忽视”?“忽视”并非是真的对教学难点视而不见,而是在思想上重视,在教学行为上忽视;教师重视,而让学生忽视;以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重点。
在教学中重视难点正面突破,是一种方法,但有时对一些难点却是要“忽视”它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这就好比喂小孩吃药,你要是让他知道要吃药了就难喂,甚至是喂不进了;而要是在他玩得正欢的时候,不经意间喂他吃,往往好喂,还一滴也没浪费,省时省力。歌唱教学中的难点有时就好比这药,老师越强调学生越唱不好;老师不正面强调,而是从侧面巧妙的迂回包抄,反而能简单解决。忽视的巧妙方法有:情境法、比较法、分解法等。
一、情境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音乐是情感艺术,因此情境教学能帮助我们有效的突破难点。
例如:初一的老教材《蜗牛与黄鹂鸟》中
“阿黄阿 黄鹂儿 不要 笑,等我 爬上 它就 成 熟 了— ”中的 不要 笑,等我 是节奏难点、换气难点。这个难点我发现教师们越是停下来专门强调或单独训练过,学生越是难唱对。而运用情境法一带而过反而轻松突破:
①师问:“小蜗牛听到黄鹂鸟在笑它,心里怎么样?”生答:生气、着急等
②师:对啊,小蜗牛听了很生气,于是它就着急的说: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轻轻松松就唱对了)
例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往往有大部分男同学不喜欢,我曾听到一位老师这样上的:
①画面导入(虽然有直观图象,但没有情感的带动)
②老师范唱,后问:同学们喜欢吗?(结果有些男同学回答:不喜欢。教师未作反应)
③教唱歌曲。(在这过程中,教师为了唱好这歌,不得不多次提醒学生要轻声唱,并且为了维持纪律,时不时的大声批评学生。)
孰不知这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要营造温馨的充满爱的气氛,而这堂课的教师始终未能营造这样的气氛,于是整堂课教师上得很累,学生也听得很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象这样的情感难点,如果精心设计情境,一切将变得很简单。我曾这样安排:
①“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汶川大地震母亲保护孩子的故事: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大声呼喊,没有任何回应。这是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讲完故事,我停了片刻。学生已入情。再问:“这位母亲为什么这么勇敢?”(生答……)
②导入:“确实,天底下最伟大的情感就是母爱。每一位母亲都以各种方式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老师今天就要带大家唱一唱你小时候妈妈经常对你唱的一首歌”——(板书“摇篮曲”)。
③“什么是摇篮曲?”(生:哄孩子睡觉的歌)“妈妈,噢,还有爸爸一般都会怎么唱?”(生:轻轻的、温柔的)
④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有了前面的情境的营造,学生已自然的进入了温馨的充满爱的气氛,学歌时也就能自然、准确的运用了柔和的声音演唱,教师也无须再多言“声音要如何”“情绪要如何”了。
二、比较法
比较、对比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正确运用比较法,有意识的将正与误、合适与不合适的演唱加以对比,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分清是非,提高分析鉴赏水平及演唱表现能力。
例如:农村初中的学生在演唱中极易出现喊唱现象,尤其是在唱雄壮有力的歌曲时,这一不良的演唱习惯成为了我们要纠正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在不同课堂运用了多种对比、比较,有效地纠正了学生的喊唱现象:
①教师模仿学生喊唱一次,然后教师自己正确演唱一次,让学生分辨哪种更好。学生听了老师模仿的喊唱不禁哄然大笑,一下子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②录下学生自己喊唱的声音与录音范唱比较。真是不比不听不知道,一比一听吓一跳,同学们立刻发现自己喊唱原来这么难听。
③让学生比较自己在喊唱与正确演唱时喉咙的疲劳度。
例如:在学会歌曲《游击队歌》后,请学生根据三个场景:夜间伏击、奋勇前进、欢庆胜利,以不同的速度力度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方法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见解。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演唱不同的设计,然后比一比选出最佳方案。通过比较,同学们一下统一了意见,定出了最佳演唱设计。
三、分解法
分解法是把难点分解成许多块,(在运用分解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分解难点不是把音乐分解得支离破碎,要注意音乐乐句乐段的完整性。)分散到课堂的不同时段或不同人上,从而使难点变小变无。如在课堂伊始先做好铺垫,再步步深入,最终解决。这就是把难点分解到不同时段逐步突破。如在演唱难点处设计师生接唱、生生接唱等的形式即是把难点分解给不同的人。
例如:歌曲《跳吧跳吧》的难点是切分节奏与重音,上到该课时刚好是冬天,于是一上课我就先安排了两个热身活动。
①请你跟我拍一拍 X X | X X |X X X|X X X|让学生先熟悉切分节奏。
②请你跟我跳一跳(播放《跳吧跳吧》的演唱录音)。既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又使学生体验了重音
3 3|5 5|5 4 4|5 4 4|……
颤 颤 颤 颤 跳 跳
这样到视唱旋律时,学生已没什么困难;再到演唱歌曲是,困难已全无。到了同学们已掌握了歌曲演唱,休息时再简单介绍切分节奏与重音。
例如: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的
3 5 ┃6·6 6 1┃ 4 4 6 ┃5 5 5 5 5 5 ┃ 3 3 5┃4 4 4 4 4 6┃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 啦啦啦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啦啦 啦 啦
2 2 2 2 2 4 ┃3 3 3 3 5 3 ┃1……
啦啦啦啦 啦 啦 啦啦啦啦啦 啦 啦
部分,我在开始的趣味发声练习“比比谁的舌头最灵活”中,提前渗透解决。而歌曲的其他部分则运用了师生接唱:
A段先让学生学会第一句(只有一句,学生觉得很容易),而后学生唱一、三句(两句旋律相同),老师接唱第二、四句→师生交换。
学会A段后,又是师生接唱:学生唱A段,老师唱B段→师生交换,如此既把难点分解,又让学生学会聆听,还让大家体会合作的快乐。
苏轼曾赋诗赞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若能把握音乐教学难点,精心为难点设计“糖衣”,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从而在课堂上“羽扇纶巾”,在与学生“谈笑间”令难点“灰飞烟灭”,而不是“全身披挂、剑拔弩张”,岂不快哉。周瑜精心谋略,胸有成竹,可以无视“强虏”的存在,只要我们做好充足的课前功夫,课堂上同样可以“忽视”难点的存在,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