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学院 > 中世纪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

中世纪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

发布时间:2021-02-06 15:46:44

⑴ 西方音乐史 试述中世纪时期教会音乐的发展。 500字。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是欧洲进入中世纪的重要标志。
由于东罗马帝国还没有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因此便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教会礼仪,宗教音乐风格也不同于西部欧洲。东罗马帝国最有特色的音乐是赞美诗,即拜占廷圣咏,康塔基昂(Kontakion)是其重要的形式之一。赞美诗的音乐诗意盎然,东方特色浓郁,具有强烈伊斯兰风格,内容出自《圣经》,使用希腊语或阿拉伯语演唱。康塔基昂著名的作曲者是6世纪前半叶君士坦丁堡的圣罗曼努斯。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前和之初,西部欧洲各地的教会还未得到统一,于是各地产生了风格各异的圣咏。按地域划分有: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和米兰圣咏、罗马的古罗马圣咏、意大利南部的贝内文托圣咏、法国的高卢圣咏和西班牙的莫扎拉布圣咏等,其中除高卢圣咏已失传,其余大都流传了下来。这些圣咏的形式和风格与拜占廷圣咏有着一定联系,但却显得比较刻板。
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GregorianI,约540-604)加冕,从此教皇权在欧洲确立。这位教皇在位期间统一各地宗教音乐,共收集圣咏三千余首,即“格里高利圣咏”。圣咏采用中世纪教堂调式,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合唱,没有和声与对位,全部由男声演唱。圣咏给人们带来的是没有肉体的纯精神的世界,在那里自我是不存在的,唯有圣灵在闪光,这一特点体现了当时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钳制。聆听这些圣咏,有如置身于古罗马帝国晚期的城堡之中,让人仿佛见到那神秘而阴森的堡垒、厚厚的墙壁、小小的窗户和恐惧的心灵……
直到哥特时代,格里高利圣咏始终都是中世纪音乐的主要形式,被用于宗教礼仪。这些圣咏采用的记谱法是公元七世纪的“纽姆谱”,这是一种四条线的古老乐谱,更为精确的记谱法产生于公元十世纪。

⑵ 西方音乐史分几阶段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 (前12世纪—5世纪)
2、中世纪时期的内音乐(4世纪—13世纪)
3、文艺复容兴时期的音乐(约1430—1600)
4、巴洛克时期的音乐(1600—1750)
5、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750—1820)
6、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820—1910)
7、民族乐派
8、二十世纪音乐

⑶ 西方音乐的四个时期

宗教音乐时期

欧洲的古典音乐是在中世纪的伊利莎白时期发展而来的,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以格里高利宗教音乐占主导地位。

当时人们对于基督教的崇拜和信仰完全不像这样。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教会的权力要高于国家和一切的社会形势,宗教是直接影响到政治和音乐的。所以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在教堂中演唱,并没有乐器伴奏,但这个时期的音乐却对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

到了1450年后,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欧洲政治不稳定,教会的威信与势力已经逐渐减弱,资产阶级也开始萌芽。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新思想,在音乐、文化各个领域中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欧洲的传统音乐开始成型。音乐在这时也不只有宗教音乐,世俗音乐也开始产生,各种乐器也产生并丰富了许多,为即将到来的巴洛克音乐时期做出了铺垫。

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约1600年—1750年)是古典音乐早期的一个重要形式,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华丽且复杂。虽然巴洛克音乐已经突破了宗教音乐完全的秩序和纯真的表现,变得更加丰富了,但是在整个古典音乐的发展中,这个时期的音乐仍然受着很多宗教音乐的影响,透露出一种严谨的气息。

不过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相对于之前的音乐形式更加自由化了,各种音乐类型的出现以及乐器的成熟,使这个时期的音乐充满着一种特殊的气息,为后人所追捧。

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是比较多的,并且相对现代的音乐家来说也要多产得多。在巴洛克时代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亨德尔、维瓦尔第、巴赫三位音乐家。

亨德尔和巴赫都是以那个时代的键盘乐器管风琴和羽管键琴见长,但作曲形式稍有不同。亨德尔在歌剧方面的成就较多,而巴赫则一直专注于各种器乐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典的器乐作品。这一时期的小提琴音乐已经接近成熟,维瓦尔第的贡献不可忽视。

古典主义时期

巴洛克时代的结束是以巴赫的逝世为界限的,随后而来的便是古典主义时期(约1750年—1820年)。这个时期的音乐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成就,确立了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等重要的音乐形式,并且室内乐也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对之后音乐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谨的,继承了巴洛克时代的理性,但是却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情感,在两者之中达到了统一。所以古典时期的音乐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同音乐艺术融合在一起。

浪漫主义时期

在1820年后随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浪漫主义音乐开始萌芽。这一时期的音乐形式更为丰富,是古典艺术巅峰时期中离现代最近的,最能够被接受的古典音乐大多出自于这个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已经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境界和主观的情感表达,对于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对于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利用也更加频繁,可以说是真正趋向大众化。

(3)中世纪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扩展阅读

西方音乐以七弦琴(lyre),阿夫洛斯(aulos)作为音乐的标志乐徽。七弦琴(lyre),又名里拉琴,最初由龟弦制成,由手指拨片拨弦发声,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变化样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萨拉琴(Kithara)。

基萨拉琴属于里拉族乐器,由里拉发展而来,有5弦到11弦甚至更多不等,常为7弦,也称7弦琴,基萨拉琴形状较大,声音也比一般里拉嘹亮,往往做工讲究、装饰精致,由于演奏技巧比较复杂艰深,常为专业演奏者采用。而普通里拉琴声音比较轻柔,往往用于歌唱伴奏和诗歌吟唱,多为业余专业家喜用。

⑷ 中世纪时期,西方音乐史核心活动地区

意大利,奥地利

⑸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特点

中世纪音乐特征: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

中世纪音乐的时回间界定范围很广答,普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西欧中世纪音乐通常是指5世纪至15世纪(文艺复兴前期)的音乐文化,也就是介于古代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就从欣赏的层面来看待这一时期的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对一般对欣赏古典音乐有兴趣的人,也许枯燥了点。

漫谈中世纪的音乐理论,大约可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天主教与格里高利圣歌(Gregory Chant)之间的相互发展,中世纪简单的记谱法以及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

(5)中世纪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扩展阅读;

约11—13世纪,这是中世纪音乐的盛期。在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历史越来越表现出在地理、政治、文化 方面要求独立发展的倾向,1054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分离加速了这一趋势。11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城市兴起,贸易发达。

与经济发展并行 的是文化发展,12、13世纪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一批最早的欧洲大学相继建立,学术空气活跃,各种体裁的文学诗歌蓬勃发展,具有新的精神象征的哥特式大 教堂在西欧各地拔地而起。在音乐方面,随着东西方分裂以及西方世俗王权的强大,教会音乐逐渐从罗马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

⑹ 西方中世纪音乐发展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叙述

中世纪的音乐中世纪(法Moyenage;德Mittelalter;意medioevo)开始时,西方世界政治和社会结构土崩瓦解,生活困苦,一派萧条,以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而迟缓的复苏。然而,这个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却不容忽视。音乐遗产亦很重要;虽然其思维方式及认识特点与今天相距甚远,但在其它一些重要方面,当代音乐却从中世纪音乐继承了大量财富。1中世纪一词的来源及其包括的年代“中世纪的”(Medieval)这一形容词与其英语的名词,和其它语言中的对应词一样,都来源于拉丁语(诸如mediumaevum,mediaaetas,mediatempestas),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认为自古代文明衰落至十五世纪文化、文学和艺术“复活”的整整一千年,仅仅是一首不值得称道的“哥特人”的黑暗插曲。历史家虽然早已驳斥了这种偏见(可是这一观点由“黑暗时代”一词部分地保留下来),但是习惯上仍将这漫长的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通常公认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为这一阶段的上下限。可是,也有根据其他历史事件来划分历史阶段的;因此其上限的确定分歧很大,有250年(野蛮民族开始人侵)或675年左右的(地中海海上贸易由于阿拉伯人的征服而陷于停顿,卡洛林王朝兴起)。其下限的确定亦然,有的早至十四世纪初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萌发时期,亦有迟至十六世纪二十年代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广泛传播时期,这还不包括特里维廉(Trevelyan)的有趣的观点,他竟然认为中世纪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末叶。音乐史家在其著作的题目中涉及中世纪“的”音乐或中世纪“中的”音乐时,似乎是沿用已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而通常避免给以精确的定义。然而在这些题目之下涉及的范围.可以上溯至基督教时代的开端,去推测新的宗教可能从犹太教堂继承了何种音乐成分,将何种音乐成分加以改革以适应新的需要,或是将何种音乐成分在它流传的过程中从异族的环境中直接吸收过来。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充其量只是中世纪音乐的史前史(准备阶段),一直到九世纪,音乐才有了可供讨论的实体,理论著述也不再仅仅是古代音乐文献的翻版。上述两点都是八世纪西方教会建立高度统一的礼拜仪式的结果,而这一发展过程又与历史的趋向密切相关:即罗马教廷不再依赖遥远的东方帝国,而要寻求卡洛林王朝的支持。所以,将一般史学界提出的最晚时间,即公元675年左右,作为音乐史上可称为“拉丁中古时期”的上限,看来最为合适。“拉丁中古时期”一词是考虑到拜占庭及其有关的礼拜仪式而提出的,以便和大体上平行的“希腊中古时期”相提并论。倘若将古典时期与中世纪之间的界限看作一段空白,确定下限的问题是音乐文献十分庞杂,其中新的成分很难从老的成分中区分开来。本来较为容易的法是将下限定在十四世纪初,亦即“新艺术”(ArsNova)发动之初(例如里曼和阿比亚蒂即持此观点),但即使这样,新的东西也过于依附于中世纪的观念。在音乐上没有什么特殊事件能够成为象征性的分水岭,然而,几乎整个十五世纪音乐都在观念和实践两方面发生着逐渐的变化。

⑺ 求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

在中世纪开始后的相当长时期,由于“蛮族”对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极大破坏,使得从大约5世纪-11世纪之间的西方音乐文化长期处于自发的原始状态,在没有审美目的和艺术观念的基督教教会音乐之外,民间艺人重新成为世俗音乐文化的主要载体。

而从中世纪晚期(14世纪)开始,职业化的加深则成为西方音乐家生存方式演进道路上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同时具有音乐家和文学家身份、长期存在的并对音乐史发生了重大影响的文人群体在西方文学史和音乐史上则显得踪迹渺茫。

但是,如果细心考察中世纪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尤其是中世纪晚期音乐家的生存状态,则可以发现,在以法国为中心的“新艺术”音乐家中仍然存在和我国文人音乐家极为相似的群体,即所谓的“诗人-音乐家”(poet-musician),尤其以“新艺术”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纪尧姆·德·马肖为代表。和中国古代长期存在、但对音乐艺术的演进并未居于绝对支配地位的文人音乐家相比,中世纪晚期的文人音乐家具有如下的特征:虽然就整个西方音乐的漫长发展历程观之只是昙花一现,但却在某一特定时期占有主流地位,并对西方音乐史的某些重要文化特征发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直接造成了西方音乐中“作品”观念的生成,即:将原来存在于文学观念中的艺术品概念引入到诗乐一体的音乐/文学作品中,进而通过文人音乐家的创作延伸至没有文学(诗歌)形式的完全的音乐作品中。

这一过程伴随着“新艺术”时期西方音乐语言的高度复杂化和作曲技术理论突发式的演进,并以西欧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和近代社会的开始形成为广阔背景,对中世纪以后直至今日的西方音乐创作观念和文化特性意义重大。

西方音乐史的研究向以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作曲家和作品的研究作为核心内涵,这一点和文学史、艺术史领域的情况并无二致(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但却和以乐律、谱式、音乐文化和相关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存在很大区别。在汉语学界,这一中西音乐史学科核心内容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音乐史学观念上的差异,即:中国古代音乐史多着眼于音乐本体以外的社会文化因素,而我国学者对于西方音乐的研究仍然遵循西方学界既有的框架,围绕时代-风格-作家-作品这一基本线索展开。

然而,就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而言,这一似乎在西方音乐史学中特有的基本内核以及已经成为圭臬的将音乐文本视作具有特定艺术风格、符合某种形式发展规律并由特定艺术家(即“作曲家”)所创造的“作品”的观念并非古而有之,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包含特定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的历史条件下脱颖而出的;这一“音乐作品”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又和“音乐家”或“作曲家”作为具有审美效能的艺术品的创作者及特定艺术风格的承载者的自我认知的进程互为表里。从音乐史学的角度视之,中世纪时期是这种西方音乐特有的作品和作家观念从无到有、逐渐形成的主要历史阶段,中世纪晚期(主要是14世纪)又是其最终确立的关键性枢纽,而中世纪晚期的文人音乐家则是直接将这种观念赋予其自身创造的作品的作曲家群体。因而,通过对相关历史事实的梳理及理论思考,对中世纪晚期文人音乐家的生存方式及自我认同、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西方文化意义上的“音乐作品”观念的生成进行辩证,并试图进一步探索其历史成因,对于汉语文化圈内的音乐史学者和西方音乐研究者是极有意义的。

⑻ 西方音乐的题,请帮帮忙吧

20世纪西方音乐史么。。。我选的是
BABAA
BCCBB
CABAC
DBCAB
CC

对不对。。就不知道了,,,按照他那个课写的- -望采纳,谢谢

⑼ 十八世纪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及十九世纪西方浪漫音乐的特点

西方抄古典音乐源远流长,但通常所提及的也就是它发展的巅峰时期是在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之内,通常我们按时间和曲风将这200多年时间内的音乐大至划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派时期,民族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后的音乐多元化几个部分。其中前三个应该说是最为核心的三个阶段,我们所知道的绝大多数音乐大师都出自于此。

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

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莫扎特,海顿……

浪漫主义时期: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李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

当然这里面的分类像所有有关历史的分类一样,从来没有清晰的界限,比如贝多芬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和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大师,浪漫主义时期中,有许多作曲家从自己的民族音乐中提取素材,所以民族主义也可以算做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只不过与传统的德奥音乐有所差别,故有人单独把他们分成一支,主要是苏俄的民族音乐和东北欧的民族音乐为主。

⑽ 西方音乐史

第一章 古希腊古罗马音乐
一.希腊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特征:
这种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主要伴随以下方式出现。1 伴随着对神的祭祀仪式(music-muse奥林匹克运动会,对天神宙斯的崇敬,德尔斐的皮堤压竞技会)2诗歌的吟诵(荷马史诗《奥德塞》和《伊利亚特》“lyric”一词与“lyre”里拉)3悲剧的表演而出现(tragedy)
二.酒神颂歌:
是公元前7世纪盛行于古希腊的一种大型声乐题材,它源于祭奠酒神的活动中歌颂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歌曲,以阿夫洛斯管伴奏。
三.古希腊悲剧:
一词在希腊文中为“山羊之歌”,与象征放纵狂野享受的酒神崇拜起源,公元前六世纪末,从酒神颂歌中逐渐发展起来,剧情取材神话,影响了17世纪初歌剧的产生以及瓦格纳的歌剧改革。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
四.音乐理论:
1毕达哥拉斯与“和谐说”(公元前550年)用数学的方法研究乐律“一切皆数”,据说他首先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毕律”。通过计算发现弦长的比例越简单发出的声音越谐和,认为四五八度才是谐和的音程,其余不谐和。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与“功能说”。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五.四声音阶
名称来自于希腊几个重要的部落,音阶中各音的次序是由高而低的,1多里亚:mi re do si包含两个全音和一个半音。2 弗里几亚:re do si la包含一个全音一个半音。3 利底亚:do si la sol 包含一个半音和两个全音。
六.古希腊音乐对整个西方音乐的贡献
1 古希腊音乐是孕育西方音乐的源头。
2 古希腊的遗书中所提倡“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为后世歌剧舞剧等综合艺术品的产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格局。
3古希腊所创用的音乐理论形式成为后世音乐发展的基础,西方音乐的主体正是在“和谐论”的影响下进行延续和发展的。这一时期中创用的各种调式成为中世纪教会调式的前身(但是音阶构成大相径庭)
七.基督教音乐的产生
在基督教产生和发展壮大后,凝重庄严肃穆的宗教音乐从此成为西方专业音乐孕育与发展的核心,它将西方音乐的发展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世纪音乐。

第二章 中世纪音乐
一.发展初期的基督教教会歌曲。1拜占庭圣咏2安布罗斯圣咏3高卢歌曲/法国圣咏4莫萨拉布歌曲/莫萨拉比圣咏。
二.弥撒。是天主教会在周日和其他重要宗教节日里举行的仪式,弥撒仪式为纪念耶稣受难日。
三.总结格里高利圣咏
又称格里高利素歌,是罗马教会的圣歌,因罗马教皇格利高利一世得名,他为了统一罗马教会的圣咏和仪式,搜集整理各地传统圣歌,编成《交替圣歌集》,并作为经典固定下来,格里高利圣咏用于弥撒和日课,单声部的清唱曲,男声演唱,拉丁文词,节奏自由松散,旋律庄严朴素,建立在教会调式的基础上。歌唱方式一般为独唱,齐唱,交替唱和应答唱,歌词的一个音节唱一个或几个连接起来的音,歌谱用纽姆符号记在线谱上。
四.格里高利圣咏中的教会调式及其音阶形式
1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11c)
以结束音(d,e,f,g)作为中心音排列出音阶,作为调式的正调,这样,11世纪就基本上确立了教会八种调式形态。(注,名称来源于古希腊调式,但音阶结构不同,音节走向也相反)
2 16世纪,引进了伊奥尼亚调式和爱奥利亚调式及其相应的副调式。
这四个与前八个合为十二个调式,这两个调式是大小调前身17c,大小调体系确立,取代中古调式而成为近代欧洲音乐。
五.伪音
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做转调和半音变化的,但是遇到f-b这个增四度音程时,演唱者常常感到不舒服,而会把B唱成降B,或把F唱成升F才觉得舒服,这种在演唱中自然降低半音和升高伴音的处理,在谱面显示不出,具有一定隐藏伪装的成分,称为“伪音”他的运用为以后转调创造了条件。
六.纽姆谱
大概8世纪产生,9世纪普遍运用,为了帮助圣咏曲调的记忆,在歌词的下方写下了一些简单的记号来指示音的高低。
七.10c-12c礼仪音乐—附加段,继续咏,宗教句。
八.奥尔加农(9c—14c)
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基础,在它的上方或下方依附一条平行四度五度或八度的声部与它相对应,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被称为“奥尔加农”。
历史发展—1平行奥尔加农。在圣咏旋律的下方附加一个平行五度或平行四度的声部。2平行奥尔加农的变化体(11c)在圣咏旋律的下方的附加声部与圣咏从同音开始,然后斜向运动,达到四度之后平行。3自由或反向的奥尔加农(11c)在圣咏上方增加一个新声部,持续声部,在这种奥尔加农中,旋律变成上方的附加声部,而缓慢的圣咏旋律则成为衬托上方旋律的低音进行。两声部平行,斜向,反向。4 花唱式奥尔加农,附加声部在上方,与圣咏低音部形成了一音对多音,低音部音被拉长,旋律感减弱,上方附加声部为主旋律,具有跳跃性和即兴性,与下方圣咏形成鲜明对比。5 狄斯康特风格。在画的上方声部引入六种节奏模式,增强旋律进行的律动感和规律性,后顶旋律声部也依靠节奏模式来组织,上下方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
九.孔杜克图斯
13c出现了新的复调形式,常为三声部,不用再以圣咏为基础,采用新创作的曲调作为定旋律,并且使用狄斯康特风格,节奏更规则统一,歌词采用格律诗体,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歌词统一这种复调声乐体裁叫做孔杜克图斯。
十.克劳苏拉
盛行在12.13c的复调音乐。经文歌的前身,原意是“句子”“段落”使用圣咏的片断甚至一个音节来代表整首素歌作为持续调,其他对位声部只哼曲调不唱歌词,风格上采用狄斯康特的复调样式,有三声部或四声部的形式,其中大部分是二声部的复调。后来,克劳苏拉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复调体裁。
十一。经文歌
13c最重要的复调音乐形式,持续发展5个世纪,起初是将二声部克劳苏拉原来哼唱的附加声部填词而成,后来发展为独立的音乐形式,通常是三个声部,且有“副歌词”的现象出现,即作为定旋律的圣咏旋律声部的拉丁歌词,与上方两个声部的法语歌词混在一起,通常情况下两种歌词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这种宗教与世俗音乐的内容并置于一体的复调声乐体裁。
十二。圣母院派主要贡献
1 十万其中世纪复调最有活力的中心。在这里复调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最精致。2在复调节奏的记谱上发展的最完善,也有所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丰富的运用。3在奥尔加农复音音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华丽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的特点,上方旋律声部中每个音被无限拖长,空旷感富有描绘天国神秘。
十三。世俗音乐使用的乐器
A弦乐器,1拨弦:琉特琴,竖琴,索尔特里琴。2擦弦:维埃尔的提类乐器(文艺复兴时期维奥尔琴和现代小提琴的前身,轮擦琴)3击弦:杜而西麦。B管乐器,笛类乐器(横笛,竖笛)双簧类乐器:肖姆管 短号。C打击乐器:钟琴,三角铁,铃鼓,鼓。
十四。新艺术时期的音乐特征
1. 新的记谱方式。与“古艺术”时期弗朗科的“有量记谱法”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由三分法向二分法转变,强调“不完全拍”二拍子的地位和作用增加了更小的时值。
2. 废除节奏模式。使用“等节奏”技法。尤其体现在经文歌方面,产生节奏经文歌。(将定旋律的音列(叫克勒)与一个相同节奏型的反复(叫塔列亚)而构成)
3. 新的对位音响。开始注意变化因所产生的新的和声效果。通过导音引入(最初被看作半音),尤其使用在终止式中(兰迪尼终止式),对调性思维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宗教的象征性逐渐让位于更为世俗化人类情感的再现。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一.含义及其思想基础
要求摆脱宗教的束缚,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与人性自由。思想基础,同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针锋相对的“人文主义”。
二.内容
1复调音乐的进一步发展。2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3世俗音乐的繁荣。4乐器及其器乐。
三.复调音乐的发展
复调音乐自9c诞生,15c到16c进入盛期。按其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15c上半叶)(第一尼德兰乐派)勃艮地乐派,代表作曲家:迪费。班舒瓦。2(15c中后期)(第二尼德兰乐派)佛兰德乐派 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3(16c中)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4(16c下)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如布里埃斯,a。加布里埃利。
四。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体裁
1.经文歌。12-13c克劳苏拉经文歌“mot”,14c等节奏经文歌,15c经文歌各声部唱同一拉丁语歌词,16c将模仿复调引入经文歌,在意大利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的创作中达到全盛期,17c加进独唱声部和乐器伴奏,18c中叶逐渐衰落。
2弥撒曲。为弥撒仪式中的歌唱部分所写作的音乐称之为“弥撒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音乐的重要音乐体裁。11-13c以专用弥撒的圣咏旋律为基础,写作复调弥撒曲,13c中叶,转向常规弥撒。14c中叶,马肖开创了单个作曲家谱写整套常规弥撒音乐的传统,为后世作曲家确立了固定的弥撒套曲形式。
文艺复兴之后的弥撒曲:复调的常规弥撒曲成为最重要的音乐形式,(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境)1“定旋律”方式,2“模仿”方式。若斯坎去世之后的弥撒曲:弥撒曲体裁形式基本形式,即五个乐章的形式,帕莱斯特里纳赋予最高的稳定性和完美性。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
1弦乐器:琉特,维奥尔琴
2管乐器:竖笛,双簧类:肖姆管,克鲁姆管,横笛,木管号,小号,萨克布号,形成乐器族。
3键盘乐器:管风琴,古钢琴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
器乐开始摆脱对声乐艺术的依附
1从舞曲中演变而来,帕凡舞曲,加亚尔德舞曲,帕萨梅佐舞曲,萨尔塔雷洛舞曲,阿勒曼德舞曲,库朗舞曲
2(暂缺)
3技巧性舞曲,幻想曲,前奏曲,托卡塔。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音乐
一.巴洛克音乐风格特点
1。十二平均律 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因素,使得中世纪的调式体系在17世纪末完成了向大小调体系得转变。
2。通奏低音(又称数字低音) 巴洛克音乐的重要标志,沿用于整个巴洛克时期通奏低音的低音部由羽管键琴和大提琴演奏,但羽管键琴的伴奏谱采用一种简略的记写法,谱中只记低音,上方的和声用数字和记号表示。
3。音乐与情感 一首乐曲基于一种单一的情感和单一的节奏结构,典型特征是:某种节奏,速度一旦确立,就不松懈的直至结束,有意追求旋律的连绵不断,“模进”即音高有变化的重复音型,常常是旋律发展道德基本动力因素。
4.协奏风格 即“竞奏”,原是指独唱与合唱团之间的音响对比效果,它运用到乐器作品中,指性质相似的乐器放在同一组,例如:弦乐团一组,管乐团一组,各自时而独立演奏,时而共同演奏。
5。即兴风格突出 主要表现在装饰处理,主题变化等方面。
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内容
1。歌剧的起源于早期发展 2。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康塔塔)3。器乐音乐的发展(奏鸣曲,协奏曲,赋格,组曲)4。巴洛克时期代表音乐家(巴赫,亨德尔)
三.歌剧的起源与早期的发展
1。历史的回顾
古希腊悲剧—中世纪宗教剧—文艺复兴时期暮间剧田园剧牧歌等等中吸取养分,到巴洛克时期形成了歌剧。
2。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
1歌剧的发源地:佛罗伦萨。1“卡默拉塔”2第一部歌剧和作曲家3早期歌剧的特征(1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以后则包括历史神话与虚构人物2音乐主要组成部分是通奏低音上的宣叙调,用小组乐器伴奏,音高与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表现形式 通奏低音 新音乐 3缺点缺乏旋律性,和声平铺直叙,没有变化,音乐过于单调,从歌词的主人变成歌词的奴仆)
3。威尼斯歌剧
1代表人物和作品:蒙特威尔第。《奥菲欧》《阿里安娜》《波佩阿的加冕》
2威尼斯歌剧的特点1突出独唱而一度忽视重唱和器乐,2宣叙调和咏叹调分离,3采用各种具有独特风格。
4那不勒斯歌剧与正歌剧
1奠基人:普罗文扎勒。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
2正歌剧:18世纪那不勒斯歌剧的主要体裁是正歌剧,梅塔斯塔西奥确立了正歌剧的标准式样,在内容上,剔出了早期歌剧中的戏剧性因素,以严肃的悲剧和历史剧为主要题材,在结构上,结构严密。
四.康塔塔
1含义:康塔塔的原文cantata是cantare(唱)的过去分词,意思是“被唱的”,是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和合唱等组合而成的声乐套曲,原来也是单声部风格的产物。
2发展:17c上半叶,意大利康塔塔,分节低音独唱曲,格兰迪。17c40年代 二三首返始咏叹调与宣叙调交替出现的独唱康塔塔,A。斯卡拉蒂。1700 德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宗教内容康塔塔,并把众赞歌合唱加入其中,许茨。巴赫。
3两种形式:室内康塔塔和教堂康塔塔。
五.乐器的发展
1键盘乐器。管风琴,击弦古钢琴(克拉维科德),拨弦古钢琴(哈普西科德)
2维奥尔族弓弦乐器,由高音次中音和低音三种,1700年以后逐渐为现代的提琴。
3琉特4管乐器5打击乐器。
六.器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独立的器乐题材获得兴盛发展,复调在器乐形式上形成新的高潮,在西方音乐史上,器乐第一次同声乐争妍斗艳平分秋色。
七.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体裁
奏鸣曲。协奏曲。赋格。组曲。
1奏鸣曲。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文,有鸣响之意,16c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17c初,专指某种特定的器乐结构形式。17 c后半叶,奏鸣曲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两种,前者比较抽象和严肃,用于宗教仪式,是古典奏鸣曲的前身,后者是舞曲节奏的音乐,常在宫廷中和私人客厅里演奏,是古典组曲的前身。
2协奏曲。协奏曲有竞赛,协同合作的含义,最早产生于17c末,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
类型:乐队协奏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
结构特征: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在再现部结束之前有一个华彩段。第二乐章,慢板,曲式比较自由,通常采用三段式,富有歌唱性。第三乐章,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渲染节日欢庆的气氛。
3组曲。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独立性。
古组曲:舞曲构成的组曲是巴洛克特有的体裁,通常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其格四种舞曲组成,此外还有前奏曲,嘉禾舞曲,布雷舞曲,波兰舞曲等组成。
4赋格。是一种对位风格的乐曲,是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其织体由数个对位声部构成,通常由三四个声部,一首完整的赋格曲由主题,答题,对题及插入句四个部分组成,往往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呈示部,间插部和再现部。
八.巴赫
1生平及创作
1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1717)
巴赫大部分管风琴作品船作于此地,包括无与伦比的杰作《c小调帕萨卡利亚》BWV582,《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c小调幻想曲与赋格》
2第二阶段:克滕时期1717-1724
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四首(三六在魏玛写)以及四首乐队组曲中的《C大调第一组曲》《D大调第四组曲》6首古钢琴《法国组曲》以及两本《安娜。玛格达蕾那钢琴小曲集》《12平均律钢琴曲集》《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3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1750
创作中心是宗教声乐作品《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
2代表作品
1声乐作品。受难曲5部,完整保存的只有两部。《马太受难曲》《约翰福音受难曲》。康塔塔,教堂康塔塔大多以赋格式的合唱开始,随后是一系列的宣叙调和咏叹调,最后以众赞歌结束,世俗康塔塔《太阳神和牧神的争吵》《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溪水,你慢慢的流》。弥撒曲《b小调弥撒曲》
2器乐作品。管风琴曲,古钢琴曲。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6首《英国组曲》6首《法国组曲》6首《帕蒂塔》《独奏场地奏鸣曲》《戈德宝变奏曲》乐队作品。
3艺术贡献

阅读全文

与中世纪时期西方音乐的核心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