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学院 > 结项音乐会

结项音乐会

发布时间:2021-02-07 15:17:20

Ⅰ 怎么欣赏音乐会

你说是在音乐会现场吗?

这篇文章会对你有帮助

怎样听现场音乐会

文:勇敢的心

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工业产物,唱片的历史刚刚一百年,而在此之前,人类音乐文明的传承方式,除了曲谱,主要是靠现场演奏这种活生生的音乐表现形式。千百年来,现场聆听是远古的人们获得音乐感受的唯一方式,即使到了唱片工业极度发达的今天,现场演奏仍以她活生生的亲切、温暖性感召着成千上万的爱乐人步入音乐厅、歌舞剧院。。。

作为一个刚开始接触欧洲古典音乐的爱乐人,现场演出的魅力在我们的心目中一定是充满遐想和诱惑的,当我们即将捧着无比虔诚的激动心情步入爱乐殿堂膜拜音乐之前,为了能使我们从即将听到的“声音”中体验、感受到更多更大的快乐,以下一些经验之谈和注意事项恐怕是我们每一个刚接触古典音乐的朋友必须要了解掌握的。

音乐会曲目的选择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都有着为数众多的音乐厅,几乎每天都有音乐会上演,比如北京音乐厅,年末就可以排满下一年的演出日程。我们必须用手中有限的资金和有限的时间,从琳琅满目的演出中择选出最适合自己聆听的场次,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两条:

一是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并且喜欢听的曲目,这样即使演出团体的本身演奏技术不尽如人意,音乐本身依然能带给我们应有的感动。对那些自己在唱片中听得无动于衷的曲目,甭管别人说得怎样天花乱坠,那终究是别人的感受,如果再碰上乐队的蹩脚表现,那些伟大的音乐恐怕以后在你的心中永无翻身之日了!

二是重点考虑一些国际上知名音乐团体、著名音乐艺人的访华演出,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演出,在中国往往是数十年一遇。特别是一些年迈的艺术大师,他们的访华演出很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错过一次很可能要遗憾终身。比如大提琴演奏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和指挥家小泽征尔2000年秋天在北京世纪剧院的交流演出,他们带给我们中国爱乐听众的不仅仅是音乐的感动,更多的是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音乐人格魅力。

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如果你对即将听到的演出曲目非常熟悉,甚至手头都能找到好几个经典录音版本,那么你此时最好回避聆听这些精彩录音,以免在内心造成太深的先入为主的障碍,从而影响自己现场聆听时的专注。中国交响乐团的整体水平是国内音乐团体中最高的,但经常有些朋友对他们的现场演出表现出极大的失望,其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因为我们所听到的外国著名乐团的优秀、经典录音太多,别人的录音听得越多、了解得越深,相比之下国交现场的差距就会越明显,失望也就越大。

如果你对即将聆听到的曲目还不太熟悉,那么你要尽可能地多搜集、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最好能找来一个录音先试听试听,这样现场聆听时就不会感到太突然、太茫然了。至于相关资料的来源,途径有很多,图书馆、互联网,当然还有喜欢音乐的朋友。

音乐厅注意事项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听交响乐都是要西装革履的,其实在中国大可不必,毕竟,西服不是我们的传统礼仪服装,只要干净整齐、不邋遢,星级宾馆大堂允许进入的穿着,音乐厅里都能够接受。有些古典音乐家的演出服饰花哨得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大提琴演奏家麦斯基、小提琴演奏家肯尼迪等人,他们的演出服饰一向都很有个性。随便、舒适、休闲不仅是现代服装的潮流,也应该是音乐厅着装的必然趋势。当然,也有一些特定的音乐会有着特定的着装要求,是必须要遵守的。

演出当天,一定要尽早赶到音乐厅附近,务必提前入场。提前入场有很多好处,可以平静自己的心气,从容等待音乐的沐浴,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阅读节目单上有关乐曲、乐队、指挥的详细介绍,避免演出过程中的匆忙翻阅,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这也是对演出团体和艺术家最起码的尊重。现在很多音乐厅都拒绝乐章中间让迟到者入场,即使如此,短暂的乐章间休息,黑暗的观众席中不仅寻找座位麻烦,还会因为入座影响别人而招来一片白眼与不快。

手机、呼机的尖锐铃声在音乐厅里听起来绝对让人心惊胆颤,特别是演出过程中出现的铃声,为了避免这种极不和谐音的出现、避免招致周围群众射来的“仇恨”眼光,你最好在进场前就把它们都关闭掉。如果确实要等待特别重要的传呼,务必要将它们设置成震动提示。尽量避免携带那些容易发出干扰噪声的物件入场,比如塑料袋、塑料瓶、购物袋等,一般音乐厅入口大厅里都有这些小件物品免费寄存处。

北京保利剧院如今明令禁止身高一米二以下的儿童入场,这一招实在英明!据科学考证,身高一米二以下的儿童一般都不具备情绪控制力,也就是说,他们在音乐厅里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安静状态聆听音乐,他们不由自主的“行动”意识不仅影响家长的欣赏情绪,更会扰乱周围听众的聆听环境。所以,除了一些专门面向儿童的专场音乐会外,尽量避免携带那些尚不具备情绪控制力的孩子去音乐厅,否则难受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相邻观众、甚至是指挥,他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

聆听中的几个注意点

上面所说的几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进入最佳聆听状态服务的。而当我们终于听到美妙动人的仙乐时,无言的感动中,我们还要注意那些问题呢?

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乱鼓掌、乱喝彩。据说几百年前的西方艺术家表演交响乐时,乐章间观众是可以鼓掌的,碰到掌声、喝彩声太热烈时,指挥还会把刚演奏过的乐章即兴重复一遍以飨听众。然而几百年绵延下来,如今的习俗已大为改变,乐章间不鼓掌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乐章间保持宁静既可以保证一部宏大作品的整体性,又能够保证我们欣赏思绪的连续。所以,不管前面的乐章多么精彩动人,我们只能把全部由衷的感谢激情留待曲终时再释放出来。

如果你对演奏的作品不甚了解,要想知道何时曲终、何时该鼓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演出前用点时间熟悉节目单、了解作品的乐章数目,演出时用心数乐章,一般乐章之间台上的指挥、演奏家们都有简单的休整动作,台下的听众也有些调整身姿、放肆咳嗽等举动,全部乐章演奏结束后,指挥一般都会转过身来鞠躬谢幕,此时你就可以纵情鼓掌、喝彩来表示对艺术家们的感谢。前面之所以让你用心数乐章,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你盲目跟从一些不相干的人在乐章间乱鼓掌、乱起哄、乱上添乱。

我在北京曾数次见过因为乐章间掌声太热烈而导致的笑话。一次是200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由于现场的听众很大一部分人享受的是政府招待票,结果莎拉张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刚一结束,全场竟爆发出如雷的掌声,热烈的掌声惊动了场外负责献花的小姐,于是她匆匆忙忙地抱着鲜花进场上台献花,接下来的场面实在令中国人尴尬之极。。。另一次是在清华大学礼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刚一结束,现场也是掌声如雷,几个女学生也是闻声而起,跑上舞台献花。。。

解决了盲目鼓掌的问题,剩下的就是避免乐章间交头接耳、翻看节目单、喝水、嗑瓜子等颇具骚扰性的“小动作”,不管你做什么“小动作”,你要首先考虑一下你的举动是否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毕竟这不是家里一个人聆听音响的自在环境啊!

许多经典的唱片都是由最副盛名的乐团、最杰出的指挥、最佳的演录场所、最好的器材、最出色的录音师合作出来的,再加上精心的后期制作,那种“天碟”级的听觉表现远远强过一个普通的国内现场演出,如果我们在一个声学条件不尽如人意的音乐厅里聆听一个素质并不出色的乐团演奏时,脑海中总是忘不了那些“天碟”中的精彩,并且频频在它们之间作种种比较,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无任何积极意义。我们是来听活生生的“真实”音乐的,而不是来找差距和不足、更不是来挑刺的,(当然差距和不足肯定不可避免地存在)。积极而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抛开脑海中的所有成见,主动沉浸于现场所听到的音乐之中,用心地感受音乐本身,并捕获那些足以震撼、感动我们的音乐瞬间,这也是我们普通爱乐人聆听现场音乐的真正目的所在,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血汗钱和宝贵的时间!

曲终人散时

一个正规乐团在常规音乐季演出里,正式曲目结束后,一般是没有安可的(加演曲目),而那些交流、访问性质的演出,因为难得一见、难得一听,安可曲总是少不了的,每到这个时候,乐团和指挥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奉献出他们最擅长、最精彩的动人一刻,而他们的安可表现、安可曲目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掌声、喝彩声的热烈程度,如果你确实喜欢他们的表现,不妨鼓掌鼓得猛烈一点、热情一点。

出于礼节考虑,只要乐队首席(坐在第一小提琴最前面的那一位)没有起身退场,我们观众最好不要匆忙起身退场,人家万里迢迢地赶来为你倾情演出,我们也不应该着急赶这几分钟的路程吧!

当意犹未尽的你沉醉在音乐的回味之中而又不得不退场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遗留在座位上的物件、以及门口寄存的东西。

如果你愿意,听完音乐会后,不妨与一些爱乐的朋友交流交流你自己的聆听感受,或者把一些刻骨铭心感动写下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通过你的描述,间接地感受那些令你终生难忘的音乐瞬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入乡还是要随俗--音乐会后的余想
作者:郝建
音乐会,我们怎样听
这几年,国内的交响音乐会日见其增。最近,北京的音乐会很多。5月底,多明戈来开了独唱音乐会、6月1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带上郎朗一块到人民大会堂开了交响音乐会;只隔了20几天,只挪了两三箭之地,三大男高音又来走穴。我去现场听了费城的那一场,三高是在家里看的现场直播。一个在读本科时候就想写几句的话题又来烦我了:我们会不会听音乐会。

我这里想说的绝不是"听不懂交响乐"的话题。我一直觉得音乐不象文字,无所谓懂不懂,喜欢听就是懂。听得愉悦、听得入耳、听得入迷就多听。音乐这事情,只要是自己想听,乐此不疲,就是懂了,就是喜欢了。再发烧一点,看点和声、对位法的书,学习点音乐史的知识,自然能更加跟得上主题的发展变化和乐思的起承转合。但是乐理一窍不通,只要多听,照样悦耳。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不要说懂和声,至今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简谱都读不好。但这拦不住我喜欢听,拦不住我发烧,也没挡着我熟悉许多乐曲。

我今天琢磨的"会不会听音乐会"是当我们去听音乐会时要不要尊重一些硬道理,一些看得见、听得着的规矩和别处几百年形成的习俗。对于这些规矩,最近许多听众和文化人都在议论,我觉得有些意思。

说出来一定会有人笑话我,20年前念本科时,就曾经想给校报写篇介绍听音乐会行为规范的文章,题目都有了,叫《当你去听音乐会》。还就是怕人笑话,一直没写。现在想想这些规矩也许有点烦琐,但是它们是很重要的。要天天讲可能有点夸张、有点烦人,看看我们在音乐会上的举止表现,听听我们有的文化人对这事情的说法,我还真觉得需要年年讲、月月讲。

首先,没出门时就要讲究。如果是去听古典音乐会和歌剧服装应该讲究些。就是大夏天,许多传统的西方人男人也穿西服系领带,哪怕回头热了把西服担在胳膊上。女士就不用说了,一般都要穿礼服,这是一个仪式,也是她们展示高档、昂贵服装或者独特的创意和品位的机会。当然,如果是在上海体育场看景观歌剧《阿伊达》或者是午门广场音乐会,服装就可以多样化一些,许多青年和小孩是穿了旅游鞋去的。

然后,出门一定要早,因为听音乐会最犯忌的是迟到。只要指挥出来站到指挥台上,全场的观众就应该安静下来。可我们这里经常是人声依然鼎沸,手机呼机此起彼伏。1996年5月底带费城交响乐团来的也是萨瓦利施。头一天在人民大会堂演,他出来以后很有些观众依然故我。他站到了指挥台上,曾经数次回过身来看着人声嘈杂的观众席,还有一次干脆离开了指挥台。乐队指挥要连观众一块"指挥",这样开音乐会就未免太多中国特色。等到指挥抬起了指挥棒,迟到的观众就要站在门口,等到第一个乐章或者第一只曲子结束才能进去。世界上其它地方所有的音乐会都是这个规矩。我们这里的票上也这么要求。可是人民大会堂的管理部门似乎至今没有把这个规矩告诉自己的那些男女夜间守门人。他们放进所有迟到的人,我还看到他们热心地为迟到者指点江山,还扶老携幼、服务到位,弄得走道上川流不息。

当然,多少年前的歌剧,开始时也不那么安静,所以有序曲。钟惦棐老师的小三子阿城在威尼斯日记中说得对"中国戏曲的开场锣鼓与意大利歌剧的序曲的早期作用相同,就是镇压观众的嘈杂声浪,提醒戏开始了……"。现在大家在交流中形成了比较好、比较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习俗:乐曲当中,观众席应该安静。据说在深圳曾经发生过演出者与个别无行观众的"战斗":那天小提琴独奏者吕思清较起了真,只要下面有手机、BB机响,他就放下小提琴停止演奏,他站在那儿望着下面,什么时候观众安静了,再架起小提琴,从头拉起!这个场景也太有戏剧性了。

再然后的问题是:乐章与乐章的间隔不应该鼓掌。我觉得,这一条规矩是比较难做到的,对它的忽视或践踏也是在我们这里最为情有可原的。因为现在来听音乐会大多数人对乐曲不那么熟悉,音乐只要戛然而止,人们认为乐曲已经结束,就会非常积极照自己的情绪反应对演奏者来个掌声鼓励。其实遵循这规矩的必要条件不是要有多高的音乐水准,不一定非要对台上演奏的作品胸有成竹。只要有点一般修养,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大致知道有乐章之间不应鼓掌这回事就行--跟着别人懂行的后面鼓掌就好了。

如果说乐章之间不需鼓掌是一个音乐常识问题,那演出当中不应该有说话和手机、呼机声就是一个人的常识问题,一点不必是共产党员也可以有的修养。有时候还有更绝的。那天郎朗和费城交响乐团正在台上引领着我们渐入佳境,我身后的两三位迟到的男女居然为了要不要请已经捷足先登占据座位的"观众"离开争吵起来!

最后,节目单上规定的曲目演完以后,可以鼓掌要求加演和返场。这是对乐队演出水准的评价和鼓励,也可能是对我们自己未尽之余兴的满足。更广泛地说,这是我们与音乐家之间的对话,是一种社会活动的常规仪式。鼓掌是规矩,加演可不是规矩。指挥家不愿意或者不高兴时,他们也可以不加演。就我听过的音乐会而言,汤沐海不大喜欢加演。我刚才提到的1996年费城交响乐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那次,萨瓦利施也没有加演。不是因为被气坏了吧?如果是听歌剧和个人或几个人的演唱会,鼓掌和返场就是大家默契的游戏规则。前两天在午门的三大男高音乐会,因为前面的观众反应不是很热烈--不知是否因为拿赠票进场的观众多,内行和真爱好者少--三位歌手得不到反应,连节目单注明要返场的曲目都差点不了了之。报纸上说,本来还准备了中国歌曲。可能是因为无人喝彩,他们也就偃旗息鼓了。

下面一篇文章,与欣赏音乐的礼仪有关
==================================
文化习俗差异,我们怎样想
这些规矩,我们一时做不好,怎么办?

当然是有一些现实情况,我们这里的观众群有些中国特色。音乐素养不是很高,平时干挣钱的事情都不守时,凭什么花钱听音乐会就要守时?跟平时餐馆吃饭、公共场所聚会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相比,我们进了音乐厅已经很收敛了,已经憋得慌了,还要求我们手机、呼机全关,还要求乐曲停了也不能随便鼓掌,我怎么知道哪是乐章间隔,哪是曲终奏雅?

也有的不象话是物质现实决定的,跟文化、素养关系不太大。人民大会堂那么大才够多装人。要是在北京音乐厅演,只好坐几百人。如果照三大男高音来时的出场费那个收法,主办者那个搞法,那票价不得卖1万美圆?那音乐就会由回到贵族当中,我们这些普通音乐爱好者哪辈子才能听到?可是在人民大会堂演,几万人进场就是一件大事,准时就是一件难事。演出中间,一万人里头有一两个日理万机的人要随时接听手机BB机,那其他观众就必须"听取蟋蟀声一片。"

但是这不是我们的借口。很多事情是能做到的,从主办者来说,不要那边萨瓦利施已经开了锣,这边还卖着票。哪不就摆明叫我迟到吗。既然已经在天安门广场这片圣地净土开辟了停车场,就让所有的车都停进去。不要让后来的车又成了没头苍蝇,开着车在大会堂周围绕圈子,他这样一折腾,进去肯定晚。观众没有音乐会的常识,主办者是知道的。迟到的人必须等到一个乐章或第一个曲子结束才能进去,票子上也都引了这样的要求。可主办者就是不肯跟自己的守门的人员讲清楚,弄得他们还到处引领迟到的老先生、老奶奶。

从观众来说,首先并不是关乎我们的音乐修养。只要去听音乐会,就算他没听过德沃夏克的曲子,总不至于不知道在音乐会里吵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止。要说迟到个三、五分钟,是因为路远堵车。可音乐会开始都半个多小时了,还在那里川流不息地找位子,我们难道还能把这叫做迟到?要说习惯培养有个过程,自从小泽征尔1979年带波士顿交响乐团在北京红塔礼堂演出,我们也听了20多年交响乐了。20多年,北京的观众总体上还是这么没规矩。我们的学习也太慢了。我看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脑袋笨,因为很多其它的事情早已多次证明北京人没这么笨,挣大钱、弄腐败、发展高科技,五讲四美三热爱,我们的学习创造力绝对够用。就是帕瓦罗蒂我们也听了十几年了。我有时候会瞎琢磨,从1987年在天桥剧场演到2001年的午门广场,不知道帕瓦罗蒂心里会不会犯嘀咕:北京人听歌剧还是这操行,进步也太慢了。其实这里头首先不是音乐修养的事情,这是常识问题,是愿意不愿意遵守规矩的问题。现在的手机都有震动功能,如果实在是中央领导随时要紧急召见商讨国家大事,放个震动挡就全齐了。我看还是取决于主办者和参加者有没有守规矩的愿望,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尊重别人的概念。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干脆发展中国特色。搞什么温文尔雅,入什么温柔乡,只要来我这里,就一水变成西北风、黄土高坡沙尘暴。交响乐只要在中国演,什么时候觉得演奏得好就鼓掌,演出之间爱迟到就迟到,想早退就早退,满场随便走人卖瓜子。手机、BB机响几声又怎么样,中国是正发展国家,大家都忙得紧。规矩还不是人立的,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我朝这个思路想一想,实在是想不下去。有的小事情似乎没道理可讲,但是在小道理后面还是有大道理的。比如这开音乐会的事情,如果我们从主办者到观众都觉得应该以我为主、发展有北京特色的交响音乐会,那你至少要跟人家事先讲清楚,到我们这儿来开音乐会是如此这般的一回事,你爱来不来。我担心,如果真跟人家讲清楚,即使出场费很高,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来了。我还担心,人家来是照来,出场费会多要个三点、四点。因为人家会说,到那里去演出是战地文工团,要边战斗,边演出。

还有一个办法是,只要搞交响乐就按照人家已经有的仪式来。如果要翘二郎腿、磕瓜子、满场飞手巾把子,我们就直接去恢复老戏园子。唱得好的,给个好,露了怯,也及时当仁不让地叫个倒好。那也有乐趣,也有程式,也有感情。可要演交响乐,就要按照大家都接受的惯例来,不要把它随意地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这里头是一个守规矩的心态。有的时候,规矩是烦琐,但是既然做的是这个游戏,就应该照着来。其实这个道理我在幼儿园就曾经懂过。人家跳房子、攻城、捉迷藏,我要是另搞一套,人家不带我玩的。你要一天到晚吹嘘我要搞超限战,人家就不跟你玩任何游戏。

有了守规矩的心态,我们才可能来提倡附庸风雅。附庸风雅其实是从善如流。不知道是乐曲结束还是乐章结束怎么样,不要以我为中心,不要随心所欲,跟在别人后面,等人家懂行的有反应再跟进,这时候慢三秒种,不丢人。

领导带个好头吧
我这里说的不是领导重视、一抓到底不放松之类。我是说领导莫带坏头。当然能带大家奔文明更好。那天在午门广场,三大男高音中场演出休息过了,合唱已经开始,这时一队领导才姗姗迟来。其中好像就有以爱听古典音乐著名的吴仪女士。开场前不来,中间休息也不来,还不能不来,非要等中场休息刚完,人家开始演出了才来。我不怀疑领导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但是平民心态、入乡随俗、礼尚往来的心态、守规矩的意识,似乎缺乏一点。有这样心态的领导跟人家谈入关,就不容易对上口径,我看就会多谈几个回合。当然也可能责任在领导手下的办公机构,那我胆子就大一点了,就可以痛快批评几句了:你们层次也太低了,不配安排领导活动,让领导在国人和世人面前丢你们大脸,你们该当何罪?

怎么想起来说到领导这一茬?因为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听音乐会的秩序,在北京建立得最慢。照道理讲这里的音乐演出比较多,领导也最多,百姓的文化水平也不比别处低。除了演出场所太大这样的物质因素,我觉得人的因素还是第一位的。这里的人牛气的比较多,勇于藐视共同规则、喜欢找个牛哄哄的特立独行的感觉,搞个小国文化沙文主义的汉子也多。还多少跟官本位文化有关系,赠票多,来的外行多。我就亲眼看到一排座位都是一个办公室或者是一家子。这样的观众演出时就容易旁若无人,他们自己也容易有听堂会的感觉。也是这些区域,半路抽签的也最多。有意思的是赠票还都是前排位子,所以来访的乐团首先看见这些观众的演出。还有7年,北京就要承办奥运会,盖高楼大厦,我们只有钱、有农民工就指日可待。但是我们以什么精神风貌去迎接客人,心里有没有一个守规矩的平常心,有没有一个做什么事讲什么规矩的那点意思,这倒不是有了钱就立马能堆起来的。

还是那句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如果我们是去听摇滚,当然用不着这么多讲究。要强调一句,我很喜爱听交响乐,但我始终听不出交响音乐和歌剧比摇滚更严肃、更高雅,至今也没看出两者的听众在道德、理想、情操上有什么高低之分。我只想说一句,象棋是象棋的规矩,围棋是围棋的规矩,别搞混了。

(郝建 电影理论家 北京)

Ⅱ 如何做音乐会的文案策划

1、主题
2、时间地点
3、环节/流程安排(音乐会大体内容)
4、执行过程控制
5、人员管理(包括来宾与工作人员)
6、预算

Ⅲ 世界顶尖的音乐会叫什么了

你是说 格莱美 这样的还是说?..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每年的当地时间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1月1日18:00),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欢迎新年的到来,无论时代沧桑,人事变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施特劳斯家族
提到“圆舞曲王朝”还是要从1804年至1916年以老约翰·施特劳斯及三个儿子的施特劳斯家族说起。欧洲的十九世纪被称为“跳舞的世纪”,当时,老、少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和“圆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乐会
【柏林森林音乐会起源】
“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其间许多世界著名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露天剧场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森林,但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性的修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座。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此后,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名扬世界。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听众不用像到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随意。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来到这里,或躺或坐在剧场中,在夕阳西下时,一边听着世界上最著名乐团的精彩演奏,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情调格外地别致。不仅如此,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则更是让听众感到轻松和快乐。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别看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用音箱来加以辅佐扩声,由于先进的音响扩声技术的保障,通过音箱所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而且还音后的声压感与层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远离舞台的最后一排,也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声压不足的感觉。而相反,即便坐在距离音箱很近也不会感到震耳欲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22000人的音乐会,不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观看,票价都是统一价位的原因。这些感受却只有到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无尽奥妙!
尽管每年一届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观众人数众多,但现场的气氛却丝毫也不亚于在室内音乐厅聆听音乐。音乐会演奏时,这里只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瓦尔德尼森林上空回荡,只有当每首乐曲结束时,观众们热情而慷慨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竟然还有着那么庞大的爱乐队伍。热情的观众在情感激荡的音乐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动,或掀起阵阵人浪,使剧场出现更加热烈、欢快的场面。当夜幕降临,在观众席中点燃起的一束束小烟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莹闪烁,这靓丽的景致,构成森林音乐会的特殊魅力。
【历届柏林森林音乐会主题】
1992年《法兰西之夜》
1993年《舞曲与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国之夜》
1998年《意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韵与节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场曲之夜》
2003年《蓝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罗斯音乐之夜》
2005年《浪漫法兰西音乐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乐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乐之夜》
柏林森林音乐会特点】
与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每届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乐作品作为结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是具有浓厚奥地利维也纳风格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而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奏的是让全体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柏林的空气》(“Berliner Luft”)。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柏林城有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整座城市环抱在广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气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这得天独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气,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无比惬意和舒适。于是,作曲家保尔·林克以“柏林的空气”为名创作出这首乐曲。这部曲调轻松、节奏热烈、情绪欢快的作品,表现了柏林人乐观向上的天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赞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这首《柏林的空气》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样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和节日喜庆的音乐会中演奏。每当柏林森林音乐会在最后演奏到这首乐曲时,全场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到热烈的顶点。全场观众起立,随着激荡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或吹口哨、或击掌节拍、或欢呼雀跃、或摇摆舞蹈,指挥和乐队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惹得全场哗然大笑。此时音乐会的现场不论是柏林爱乐乐团还是22000名观众,全都融入进音乐所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之中。而这种景象是在任何音乐厅中所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它给人们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无尽的美好回忆。

Ⅳ 听交响音乐会有哪些注意事项

礼仪:

1、 观众须穿着正装,请勿穿牛仔裤、勿着运动鞋。这是重视音乐会的直接表现。

2、 如果听众的喉咙发痒,可以含服非咀嚼型喉糖;暂时控制不了咳嗽或喷嚏的观众,可向工作人员要求出场稍歇。虽然精彩的演出不容错过,但难以自控的咳嗽和喷嚏,必定会给观众欣赏音乐会带来干扰。

3、 未经许可不得录音、录影或拍照,以免影响演出及其他观众利益。如果需要照相,请千万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会打扰演奏者的尽情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是完全有权利选择退场罢演的。

须知:

1、 观众务请提前10分钟到达表演现场。为免影响演出,主办单位有权决定迟到者的入场时间及方式。

2、 观众请紧记携带当晚演出的门票或入场券进场。一人一票,凭票入场。

3、 出售的演出票为每位观众都安排并指定了位置,如果别人坐了您的座位,相信您不会感到愉快,反过来也一样。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您会感到心安理得,这样有利您更好的欣赏音乐。

4、 持票者进场后请留意场内广播,有关演出的最新情况和规定将由此发布。

5、 演出期间请勿使用手提电话及在座位范围内走动,并请将手机及闹表等响闹装置置于静音状态。

6、 演出场内严禁吸烟及饮食,并不得携带危险物品及饮料、食物等入场。这是对演奏者和其他观众最起码的尊重。

7、 身高1.2米以下儿童谢绝进场,这是到音乐厅欣赏音乐会的国际惯例。

8、 鼓掌是对音乐演出者表示赞赏的一种方式,通常会在表演开始前和音乐结束后进行。在同一首作品的乐章之间无需鼓掌。乐曲结束通常要看指挥的双手是否完全放下并转身致谢,此时观众再给与予热情的掌声以表示对表演者演出成功的祝贺和辛勤劳动的感谢。

9、 在全部作品结束时,要鼓掌,这是显示您对演奏具有欣赏力的时候,演奏者有可能会因您热烈的掌声而返场并加演曲目。

10、 演出中迟到的观众和如确实需要进出者,须等待正在演奏的乐曲结束后进出,勿妨碍他人观赏演出。因为在音乐演奏期间您的走动会影响其他人的欣赏,损害绝大部分准时入场观众的利益。因此请您一定安排好时间,依时进场,以便完满的享受我们提供的服务。

11、 演出票一旦售出恕不退换,因此购票前请对您的选择考虑详细周到,以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烦恼。

12、 在特殊情况下,主办单位保留临时更改原定节目及演出者的权利。

13、 任何购买、持有或使用门票者均被认为已经阅读、理解并接受了以上提示。

(4)结项音乐会扩展阅读

交响乐队演奏交响乐的音乐会。分为五个乐组

下面分组介绍各种乐器(它们都是从高音到低音的乐器):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低音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锣、镲、铃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钢琴、竖琴、木琴、铝板钟琴等。

乐器比例:交响乐队以木管作为判定编制的标志。按规模大小,如果常用的每一种木管乐器都用上两件,那构成“双管”编制的乐队;用上三件,即构成“三管”编制的乐队;用上四件,即构成“四管”编制的乐队。

为了合各组乐器之间数量的比例合理,随着木管乐器的增减,弦乐器及其它乐器的数量也要随之变化,以保持声部音响的平衡。

交响乐,或称交响音乐,广义地说,可以包括大型管弦乐队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交响乐一词,最初的用法也比较混乱,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

中世纪时则指两个音的和谐结合,包括早期对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某些乐器(如风笛和手风琴)上若干个音的和谐结合。十六世纪末,在戏剧(包括歌剧和神剧)作品中插入的任何乐器不合奏段落,都叫做交响乐。

同今天的概念相近的交响乐,是在音乐风格的变换、即巴罗克风格日趋衰落和古典风格蓬勃兴起的这一交替之中产生的。那是在十七、十八世纪,Symphonia同Sonata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互相影响。

以至于几乎达到不可分辨的程度,最后定型的Sonata(即今译奏鸣曲),专指用一件乐器(如羽管健琴)或两件乐器(如小提琴和羽管健琴)演奏的多乐章作品,用三件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叫三重奏曲,用四件乐器叫四重奏曲,用五件乐器叫五重奏曲,而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则叫交响曲。

因此,广义地说,交响曲也就是用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交响音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交响音乐会上常演曲目还有交响诗、交响组曲、协奏曲等,所以现在倾向于把这些体裁都归入交响音乐的范畴,即把交响乐一词广义地应用于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Ⅳ 现要举行一场小型室内乐音乐会,请结合相关音乐知识进行设计策划

深 圳 之 春

■策 划 方 案■

■一台中国改革开放伟业三十年恢宏交响

■一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成就的壮丽诗篇

■一曲深圳开拓创新跨越巨变的伟大颂歌

■一个深圳和谐发展本土文化崛起的范本

目录

一. 策划宗旨

二. 音乐会定位

三. 主办单位

四. 承办单位

五. 协办单位

六. 音乐会主题

七. 音乐会结构

八. 表现内容

九. 创意思路

十. 原创歌曲组合

十一. 经费来源

十二. 经费概算

十三. 筹备小组

十四. 附:主创人员简介

深圳之春

深圳市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型音乐会

一、 策划宗旨

缘起:

。。。。。。。。。。

目标:

。。。。。。。。。。。。

宗旨:

。。。。。。。。。

二、 音乐会定位

定位:

。。。。。。。。。

体现:四个方面:

1、深圳改革开放窗口的示范形象:通过这台音乐会,在文化立市的指引下,艺术而生动地呕歌深圳改革创新与建设发展的成就,展示深圳在全国经济面临崩溃边缘之时挺身而出,勇立潮头和在全球经济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的英勇形象,使之更具强烈的吸引力、说服力、冲击力、感召力。

2、深圳先进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发展,富足的深圳再也不是文化沙漠,精神家园同样的丰富多彩,深圳已经从童年走向壮年,30年,深圳人才辈出,成绩斐然。再也不会一说文化就请外援。

3、深圳社会和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深圳现代生活方式和格调提升都市文明,各种文化相互包容交流、融合,缤纷多彩,升发出:一股凝聚的合力,一种创业的信心,一派勃发的生机。

4、深圳得益于改革开放庆祝理所当然:改革开放使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了经济名列全国前茅的大都市。深圳的经验已向全国辐射。改革30年,全国看深圳,30 年庆典,深圳理所当然的要大张旗鼓庆祝。因此,这个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本土文化、推出深圳艺术人才、勇攀艺术高峰的音乐会的策划,也就应时而生了。

三、主办单位

深圳市……

深圳市……

四、承办单位

深圳市……

深圳市……

五、协办单位

深圳市……

深圳市……

六、音乐会主题

《深圳之春》——深圳市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音乐会

1、主题的确立: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1979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海边画下这一个圈,1980年8月26日正式获批成立“深圳经济特区”。从此,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当年蛇口半岛移山填海的第一声炮响,到蛇口工业区的试水运作;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钱”的口号,到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从国贸大厦53层的建筑高度,到地王大厦68层的新地标;从“老东门”的历史变迁,到福田中心区CBD的确立;从国际高新技术交流会到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从地铁一号线的开通营运,到深港西部通道的建成通关;从东西两翼的卫星城镇规划,到建设生态型海滨城市的构想;经济增长方式以自主创新、循环经济为核心,正实现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和谐深圳的转变。今日深圳,生机勃发,春意盎然。

另一方面,自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自倡导建立经济特区的思路(“中央给政策,让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到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来深圳视察工作时,对深圳改革开放工作的肯定(“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搞改革开放的路子是正确的”),再到1992年新春时节,邓小平同志第二次莅临深圳所作的“南方谈话”,无不使这个当年南海边上的小镇,如沐春风,如久旱逢甘霖,为深圳的经济建设起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为此,本大型音乐会的主题便确立为《深圳之春》。

2、音乐会格调:。。。。。。。。

3、音乐会特色:(五新三为主)

。。。。。。

。。。。。。

4、艺 术 风格:在总体上把握——

。。。。。。

5、音乐会时间:2008年 月 日 晚上7:00——11:00

6、音乐会地点:深圳……

七、音乐会结构

《深圳之春》由深圳本土原创的30首歌曲构成史诗般大型组歌,是一部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其结构为序曲+六个乐章+尾声八个部分组成。即:

■ 序 曲:春到深圳

■ 第一乐章:潮涌深圳

■ 第二乐章:鹏飞深圳

■ 第三乐章:情倾深圳

■ 第四乐章:爱心深圳

■ 第五乐章:创新深圳

■ 第六乐章:和谐深圳

■ 尾 声:预约深圳

六个乐章以时间发展为序,既交叉互补,又相对独立,真实地再现深圳在经济发展、文化立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惊人创举。

八、 表现内容:

序曲:春到深圳

开场歌舞

第一乐章:潮涌深圳(1980-1992)

春到深圳——特区起步——观念碰撞——拓荒牛精神创业奇迹——打工潮——深圳速度

第二乐章:鹏举深圳(1992- 2000)

小平南巡——改革创新——二次创业——跨越发展——深圳巨变

第三乐章:情倾深圳

怀念小平——南岭春早——富而思源——走进新时代

第四乐章:爱心深圳(1998—2007)

支教贵州——志愿者——关爱行动——无偿献血——爱心故事

第五乐章:创新深圳

“城中村”改造——环境与自然——循环发展——自主创新

第六乐章:和谐深圳

文化立市——和谐发展——效益深圳——文明都市——国际花园城市

尾声:预约深圳

请到深圳走一走

。。。。。。。。。。

九、创意思路

。。。。。。

1、创新是深圳发展的命脉,创新也是艺术的生命。。。。。。。

2、艺术表现形式为点、线、面、条、块组合与舞台时空自由流转相结合,。。。。。。

3、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

4、创意要有精品意识。。。。。。。

十、 原创歌曲组合

(所选原创歌曲30首,全部为深圳人作词,多数获得省级以上创作奖)

序曲: 春到深圳

1. 春到深圳(歌伴舞)

春风轻轻吹 花儿微微笑

南国的深圳醒来了

你看那 -----

到处一派新气象

改革开放涌春潮

你听那 -----

蛇口炸响第一炮

招商引资拓渠道

一代拓荒牛

敢与春争俏

移山填海建特区

要让世界拭目瞧

蓝天多辽阔 绿水也欢笑

深圳的春天多美好

你看那 -----

深圳湾畔车如织

十一、经费来源

经费来源有四个方面:

1、 政府拨款

。。。。。。

2、 主办单位

。。。。。。

3、 承办单位

。。。。。。

4、 赞助单位

。。。。。。

十二、经费概算

1、 总经费估算约需XXX万元(人民币)

2、 用途:

■ 创作费——词曲创作稿酬、策划费

■ 作品制作费——录音、合成、拍摄、刻碟

■ 演务费——导演、演员及演务人员劳务费、排练、场地、道具服装、灯光音响、舞台设计制作、背景影像摄制等

■ 宣传推广费——广告、艺员包装、平面设计制作(包括宣传品、节目单、邀请函、歌星宣传、门票、海报、横幅、标语、纪念册、作品集)、新闻发布会、作品研讨会等等。

■ 详细预算待立项后再拟定呈报。

十三、筹备小组

为确保音乐会顺利进行,圆满成功,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特由有关单位和专家组成精干的筹备小组,名单如下:

总 策 划:马靖培 深圳电视台副总编辑

祁念曾 《深圳商报》原新闻研究室主任

深圳市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评委

舒 泉 艾特奈尔(深圳)文化传播中心策划总监

18集《爱心小天使》电视纪实剧编剧

音乐主创:李 勇

刘涧泉 广东韩山师院音乐系主任,教授

陈安宁 广东韩山师院作曲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项目统筹:

执行总监:

艺术总监:姚 峰

总 导 演:牛超强

舞台设计:

舞台监督:

Ⅵ 音乐会相关...

1、为什么每演奏完一曲,指挥就要下场一次,一会儿后在上场?

答:并不是每奏完一曲后指挥都要下场一会儿。指挥下场是因为它需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以便更好的指挥下一曲。通常,如果前一曲和后一曲的感情色彩差别很大,或者将要演出的曲目需要时间来“找感觉”,指挥就会下场呆一会儿。

2、为什么有的时候,指挥要频繁上下场?即刚刚上来,又下去了。

答:如果指挥感觉自己的状态还没有完全调整好,就可能会再返回去,

3、为什么有时候,全体乐团成员要在指挥的示意下,频繁地站起又坐下?

曲终,指挥会示意演奏者中有突出表现的演奏员起立向大家致敬,这是对演奏者本身最高的鼓励。

如果整个乐团的配合都很好,表现都很出色的话,指挥就会示意所有的成员起立,这是作为观众必须持续的鼓掌直到指挥示意他们坐下。

有时候,如果所演奏作品的作曲也在观众席中,并且这部作品的确很出色,指挥也会示意作曲起立。

其实多看音乐会的话(包括看DVD或VCD),这其中的礼仪就很好理解了。

还有更多的音乐会礼仪,jo1028已经引用了我曾经的回答,在这里不再多提

Ⅶ 出席音乐会注意事项,你都了解吗

出席音乐会注意事项:
1.穿着大方得体

穿着要大方得体,不需要穿得像参加宴会般隆重,但要避免穿短裤、背心、拖鞋等过于休闲的服饰。
2.不要带低龄儿童
为保证安静的演出和听课环境,谢绝低龄儿童入场,1米以下的孩子不能入场。年纪小的孩子应该参加专门面向儿童、以教育为目的的专场音乐会和学习培训。
3.提前入场
出于对演出团体和艺术家最起码的尊重,要提前入场,演出或者大师课开始前十五分钟停止验票。预留充足时间阅读节目单或者听课资料,提前了解有关乐曲、指挥家的详细介绍。
4.手机关闭或静音
演出或者听课过程中一切电子设备请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不得携带容易发出干扰噪声的物件如塑料袋、塑料瓶等入场,应该提前寄存。
5.不能随便拍照或录像
未经许可不得随便录音、录影或拍照。本次合唱节两场特邀优秀示范团队专场音乐会全程禁止录音录像。其他演出或者听课不能使用闪光灯拍照。
6.乐章间不要鼓掌或喧哗
为了保证演出作品的整体性与连续性,不打断演出者的表演情绪,乐章之间请不要鼓掌或者大声喝彩,请您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自觉为音乐营造安静良好的演出氛围,把掌声留到演出结束。

Ⅷ 欣赏音乐会的礼节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音乐厅注意事项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听交响乐都是要西装革履的,其实在中国大可不必,毕竟,西服不是我们的传统礼仪服装,只要干净整齐、不邋遢,星级宾馆大堂允许进入的穿着,音乐厅里都能够接受。有些古典音乐家的演出服饰花哨得令人瞠目结舌,比如大提琴演奏家麦斯基、小提琴演奏家肯尼迪等人,他们的演出服饰一向都很有个性。随便、舒适、休闲不仅是现代服装的潮流,也应该是音乐厅着装的必然趋势。当然,也有一些特定的音乐会有着特定的着装要求,是必须要遵守的。

演出当天,一定要尽早赶到音乐厅附近,务必提前入场。提前入场有很多好处,可以平静自己的心气,从容等待音乐的沐浴,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阅读节目单上有关乐曲、乐队、指挥的详细介绍,避免演出过程中的匆忙翻阅,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这也是对演出团体和艺术家最起码的尊重。现在很多音乐厅都拒绝乐章中间让迟到者入场,即使如此,短暂的乐章间休息,黑暗的观众席中不仅寻找座位麻烦,还会因为入座影响别人而招来一片白眼与不快。

手机、呼机的尖锐铃声在音乐厅里听起来绝对让人心惊胆颤,特别是演出过程中出现的铃声,为了避免这种极不和谐音的出现、避免招致周围群众射来的“仇恨”眼光,你最好在进场前就把它们都关闭掉。如果确实要等待特别重要的传呼,务必要将它们设置成震动提示。尽量避免携带那些容易发出干扰噪声的物件入场,比如塑料袋、塑料瓶、购物袋等,一般音乐厅入口大厅里都有这些小件物品免费寄存处。

北京保利剧院如今明令禁止身高一米二以下的儿童入场,这一招实在英明!据科学考证,身高一米二以下的儿童一般都不具备情绪控制力,也就是说,他们在音乐厅里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安静状态聆听音乐,他们不由自主的“行动”意识不仅影响家长的欣赏情绪,更会扰乱周围听众的聆听环境。所以,除了一些专门面向儿童的专场音乐会外,尽量避免携带那些尚不具备情绪控制力的孩子去音乐厅,否则难受的不仅仅是孩子,家长、相邻观众、甚至是指挥,他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干扰。

聆听中的几个注意点

上面所说的几点,都是为了更好地进入最佳聆听状态服务的。而当我们终于听到美妙动人的仙乐时,无言的感动中,我们还要注意那些问题呢?

首要的一点,就是不能乱鼓掌、乱喝彩。据说几百年前的西方艺术家表演交响乐时,乐章间观众是可以鼓掌的,碰到掌声、喝彩声太热烈时,指挥还会把刚演奏过的乐章即兴重复一遍以飨听众。然而几百年绵延下来,如今的习俗已大为改变,乐章间不鼓掌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乐章间保持宁静既可以保证一部宏大作品的整体性,又能够保证我们欣赏思绪的连续。所以,不管前面的乐章多么精彩动人,我们只能把全部由衷的感谢激情留待曲终时再释放出来。

如果你对演奏的作品不甚了解,要想知道何时曲终、何时该鼓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演出前用点时间熟悉节目单、了解作品的乐章数目,演出时用心数乐章,一般乐章之间台上的指挥、演奏家们都有简单的休整动作,台下的听众也有些调整身姿、放肆咳嗽等举动,全部乐章演奏结束后,指挥一般都会转过身来鞠躬谢幕,此时你就可以纵情鼓掌、喝彩来表示对艺术家们的感谢。前面之所以让你用心数乐章,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你盲目跟从一些不相干的人在乐章间乱鼓掌、乱起哄、乱上添乱。

我在北京曾数次见过因为乐章间掌声太热烈而导致的笑话。一次是2000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上,由于现场的听众很大一部分人享受的是政府招待票,结果莎拉张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刚一结束,全场竟爆发出如雷的掌声,热烈的掌声惊动了场外负责献花的小姐,于是她匆匆忙忙地抱着鲜花进场上台献花,接下来的场面实在令中国人尴尬之极。。。另一次是在清华大学礼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刚一结束,现场也是掌声如雷,几个女学生也是闻声而起,跑上舞台献花。。。

解决了盲目鼓掌的问题,剩下的就是避免乐章间交头接耳、翻看节目单、喝水、嗑瓜子等颇具骚扰性的“小动作”,不管你做什么“小动作”,你要首先考虑一下你的举动是否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毕竟这不是家里一个人聆听音响的自在环境啊!

许多经典的唱片都是由最副盛名的乐团、最杰出的指挥、最佳的演录场所、最好的器材、最出色的录音师合作出来的,再加上精心的后期制作,那种“天碟”级的听觉表现远远强过一个普通的国内现场演出,如果我们在一个声学条件不尽如人意的音乐厅里聆听一个素质并不出色的乐团演奏时,脑海中总是忘不了那些“天碟”中的精彩,并且频频在它们之间作种种比较,这不仅是不公平的,也无任何积极意义。我们是来听活生生的“真实”音乐的,而不是来找差距和不足、更不是来挑刺的,(当然差距和不足肯定不可避免地存在)。积极而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抛开脑海中的所有成见,主动沉浸于现场所听到的音乐之中,用心地感受音乐本身,并捕获那些足以震撼、感动我们的音乐瞬间,这也是我们普通爱乐人聆听现场音乐的真正目的所在,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血汗钱和宝贵的时间!

曲终人散时

一个正规乐团在常规音乐季演出里,正式曲目结束后,一般是没有安可的(加演曲目),而那些交流、访问性质的演出,因为难得一见、难得一听,安可曲总是少不了的,每到这个时候,乐团和指挥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奉献出他们最擅长、最精彩的动人一刻,而他们的安可表现、安可曲目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众掌声、喝彩声的热烈程度,如果你确实喜欢他们的表现,不妨鼓掌鼓得猛烈一点、热情一点。

出于礼节考虑,只要乐队首席(坐在第一小提琴最前面的那一位)没有起身退场,我们观众最好不要匆忙起身退场,人家万里迢迢地赶来为你倾情演出,我们也不应该着急赶这几分钟的路程吧!

当意犹未尽的你沉醉在音乐的回味之中而又不得不退场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遗留在座位上的物件、以及门口寄存的东西。

如果你愿意,听完音乐会后,不妨与一些爱乐的朋友交流交流你自己的聆听感受,或者把一些刻骨铭心感动写下来,让更多的朋友能够通过你的描述,间接地感受那些令你终生难忘的音乐瞬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

入乡还是要随俗--音乐会后的余想
作者:郝建
音乐会,我们怎样听
这几年,国内的交响音乐会日见其增。最近,北京的音乐会很多。5月底,多明戈来开了独唱音乐会、6月1日,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带上郎朗一块到人民大会堂开了交响音乐会;只隔了20几天,只挪了两三箭之地,三大男高音又来走穴。我去现场听了费城的那一场,三高是在家里看的现场直播。一个在读本科时候就想写几句的话题又来烦我了:我们会不会听音乐会。

我这里想说的绝不是"听不懂交响乐"的话题。我一直觉得音乐不象文字,无所谓懂不懂,喜欢听就是懂。听得愉悦、听得入耳、听得入迷就多听。音乐这事情,只要是自己想听,乐此不疲,就是懂了,就是喜欢了。再发烧一点,看点和声、对位法的书,学习点音乐史的知识,自然能更加跟得上主题的发展变化和乐思的起承转合。但是乐理一窍不通,只要多听,照样悦耳。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不要说懂和声,至今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简谱都读不好。但这拦不住我喜欢听,拦不住我发烧,也没挡着我熟悉许多乐曲。

我今天琢磨的"会不会听音乐会"是当我们去听音乐会时要不要尊重一些硬道理,一些看得见、听得着的规矩和别处几百年形成的习俗。对于这些规矩,最近许多听众和文化人都在议论,我觉得有些意思。

说出来一定会有人笑话我,20年前念本科时,就曾经想给校报写篇介绍听音乐会行为规范的文章,题目都有了,叫《当你去听音乐会》。还就是怕人笑话,一直没写。现在想想这些规矩也许有点烦琐,但是它们是很重要的。要天天讲可能有点夸张、有点烦人,看看我们在音乐会上的举止表现,听听我们有的文化人对这事情的说法,我还真觉得需要年年讲、月月讲。

首先,没出门时就要讲究。如果是去听古典音乐会和歌剧服装应该讲究些。就是大夏天,许多传统的西方人男人也穿西服系领带,哪怕回头热了把西服担在胳膊上。女士就不用说了,一般都要穿礼服,这是一个仪式,也是她们展示高档、昂贵服装或者独特的创意和品位的机会。当然,如果是在上海体育场看景观歌剧《阿伊达》或者是午门广场音乐会,服装就可以多样化一些,许多青年和小孩是穿了旅游鞋去的。

然后,出门一定要早,因为听音乐会最犯忌的是迟到。只要指挥出来站到指挥台上,全场的观众就应该安静下来。可我们这里经常是人声依然鼎沸,手机呼机此起彼伏。1996年5月底带费城交响乐团来的也是萨瓦利施。头一天在人民大会堂演,他出来以后很有些观众依然故我。他站到了指挥台上,曾经数次回过身来看着人声嘈杂的观众席,还有一次干脆离开了指挥台。乐队指挥要连观众一块"指挥",这样开音乐会就未免太多中国特色。等到指挥抬起了指挥棒,迟到的观众就要站在门口,等到第一个乐章或者第一只曲子结束才能进去。世界上其它地方所有的音乐会都是这个规矩。我们这里的票上也这么要求。可是人民大会堂的管理部门似乎至今没有把这个规矩告诉自己的那些男女夜间守门人。他们放进所有迟到的人,我还看到他们热心地为迟到者指点江山,还扶老携幼、服务到位,弄得走道上川流不息。

当然,多少年前的歌剧,开始时也不那么安静,所以有序曲。钟惦棐老师的小三子阿城在威尼斯日记中说得对"中国戏曲的开场锣鼓与意大利歌剧的序曲的早期作用相同,就是镇压观众的嘈杂声浪,提醒戏开始了……"。现在大家在交流中形成了比较好、比较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习俗:乐曲当中,观众席应该安静。据说在深圳曾经发生过演出者与个别无行观众的"战斗":那天小提琴独奏者吕思清较起了真,只要下面有手机、BB机响,他就放下小提琴停止演奏,他站在那儿望着下面,什么时候观众安静了,再架起小提琴,从头拉起!这个场景也太有戏剧性了。

再然后的问题是:乐章与乐章的间隔不应该鼓掌。我觉得,这一条规矩是比较难做到的,对它的忽视或践踏也是在我们这里最为情有可原的。因为现在来听音乐会大多数人对乐曲不那么熟悉,音乐只要戛然而止,人们认为乐曲已经结束,就会非常积极照自己的情绪反应对演奏者来个掌声鼓励。其实遵循这规矩的必要条件不是要有多高的音乐水准,不一定非要对台上演奏的作品胸有成竹。只要有点一般修养,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大致知道有乐章之间不应鼓掌这回事就行--跟着别人懂行的后面鼓掌就好了。

如果说乐章之间不需鼓掌是一个音乐常识问题,那演出当中不应该有说话和手机、呼机声就是一个人的常识问题,一点不必是共产党员也可以有的修养。有时候还有更绝的。那天郎朗和费城交响乐团正在台上引领着我们渐入佳境,我身后的两三位迟到的男女居然为了要不要请已经捷足先登占据座位的"观众"离开争吵起来!

最后,节目单上规定的曲目演完以后,可以鼓掌要求加演和返场。这是对乐队演出水准的评价和鼓励,也可能是对我们自己未尽之余兴的满足。更广泛地说,这是我们与音乐家之间的对话,是一种社会活动的常规仪式。鼓掌是规矩,加演可不是规矩。指挥家不愿意或者不高兴时,他们也可以不加演。就我听过的音乐会而言,汤沐海不大喜欢加演。我刚才提到的1996年费城交响乐团在人民大会堂演出那次,萨瓦利施也没有加演。不是因为被气坏了吧?如果是听歌剧和个人或几个人的演唱会,鼓掌和返场就是大家默契的游戏规则。前两天在午门的三大男高音乐会,因为前面的观众反应不是很热烈--不知是否因为拿赠票进场的观众多,内行和真爱好者少--三位歌手得不到反应,连节目单注明要返场的曲目都差点不了了之。报纸上说,本来还准备了中国歌曲。可能是因为无人喝彩,他们也就偃旗息鼓了。

下面一篇文章,与欣赏音乐的礼仪有关
==================================
文化习俗差异,我们怎样想
这些规矩,我们一时做不好,怎么办?

当然是有一些现实情况,我们这里的观众群有些中国特色。音乐素养不是很高,平时干挣钱的事情都不守时,凭什么花钱听音乐会就要守时?跟平时餐馆吃饭、公共场所聚会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相比,我们进了音乐厅已经很收敛了,已经憋得慌了,还要求我们手机、呼机全关,还要求乐曲停了也不能随便鼓掌,我怎么知道哪是乐章间隔,哪是曲终奏雅?

也有的不象话是物质现实决定的,跟文化、素养关系不太大。人民大会堂那么大才够多装人。要是在北京音乐厅演,只好坐几百人。如果照三大男高音来时的出场费那个收法,主办者那个搞法,那票价不得卖1万美圆?那音乐就会由回到贵族当中,我们这些普通音乐爱好者哪辈子才能听到?可是在人民大会堂演,几万人进场就是一件大事,准时就是一件难事。演出中间,一万人里头有一两个日理万机的人要随时接听手机BB机,那其他观众就必须"听取蟋蟀声一片。"

但是这不是我们的借口。很多事情是能做到的,从主办者来说,不要那边萨瓦利施已经开了锣,这边还卖着票。哪不就摆明叫我迟到吗。既然已经在天安门广场这片圣地净土开辟了停车场,就让所有的车都停进去。不要让后来的车又成了没头苍蝇,开着车在大会堂周围绕圈子,他这样一折腾,进去肯定晚。观众没有音乐会的常识,主办者是知道的。迟到的人必须等到一个乐章或第一个曲子结束才能进去,票子上也都引了这样的要求。可主办者就是不肯跟自己的守门的人员讲清楚,弄得他们还到处引领迟到的老先生、老奶奶。

从观众来说,首先并不是关乎我们的音乐修养。只要去听音乐会,就算他没听过德沃夏克的曲子,总不至于不知道在音乐会里吵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止。要说迟到个三、五分钟,是因为路远堵车。可音乐会开始都半个多小时了,还在那里川流不息地找位子,我们难道还能把这叫做迟到?要说习惯培养有个过程,自从小泽征尔1979年带波士顿交响乐团在北京红塔礼堂演出,我们也听了20多年交响乐了。20多年,北京的观众总体上还是这么没规矩。我们的学习也太慢了。我看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脑袋笨,因为很多其它的事情早已多次证明北京人没这么笨,挣大钱、弄腐败、发展高科技,五讲四美三热爱,我们的学习创造力绝对够用。就是帕瓦罗蒂我们也听了十几年了。我有时候会瞎琢磨,从1987年在天桥剧场演到2001年的午门广场,不知道帕瓦罗蒂心里会不会犯嘀咕:北京人听歌剧还是这操行,进步也太慢了。其实这里头首先不是音乐修养的事情,这是常识问题,是愿意不愿意遵守规矩的问题。现在的手机都有震动功能,如果实在是中央领导随时要紧急召见商讨国家大事,放个震动挡就全齐了。我看还是取决于主办者和参加者有没有守规矩的愿望,有没有上进心,有没有尊重别人的概念。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干脆发展中国特色。搞什么温文尔雅,入什么温柔乡,只要来我这里,就一水变成西北风、黄土高坡沙尘暴。交响乐只要在中国演,什么时候觉得演奏得好就鼓掌,演出之间爱迟到就迟到,想早退就早退,满场随便走人卖瓜子。手机、BB机响几声又怎么样,中国是正发展国家,大家都忙得紧。规矩还不是人立的,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我朝这个思路想一想,实在是想不下去。有的小事情似乎没道理可讲,但是在小道理后面还是有大道理的。比如这开音乐会的事情,如果我们从主办者到观众都觉得应该以我为主、发展有北京特色的交响音乐会,那你至少要跟人家事先讲清楚,到我们这儿来开音乐会是如此这般的一回事,你爱来不来。我担心,如果真跟人家讲清楚,即使出场费很高,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来了。我还担心,人家来是照来,出场费会多要个三点、四点。因为人家会说,到那里去演出是战地文工团,要边战斗,边演出。

还有一个办法是,只要搞交响乐就按照人家已经有的仪式来。如果要翘二郎腿、磕瓜子、满场飞手巾把子,我们就直接去恢复老戏园子。唱得好的,给个好,露了怯,也及时当仁不让地叫个倒好。那也有乐趣,也有程式,也有感情。可要演交响乐,就要按照大家都接受的惯例来,不要把它随意地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这里头是一个守规矩的心态。有的时候,规矩是烦琐,但是既然做的是这个游戏,就应该照着来。其实这个道理我在幼儿园就曾经懂过。人家跳房子、攻城、捉迷藏,我要是另搞一套,人家不带我玩的。你要一天到晚吹嘘我要搞超限战,人家就不跟你玩任何游戏。

有了守规矩的心态,我们才可能来提倡附庸风雅。附庸风雅其实是从善如流。不知道是乐曲结束还是乐章结束怎么样,不要以我为中心,不要随心所欲,跟在别人后面,等人家懂行的有反应再跟进,这时候慢三秒种,不丢人。

领导带个好头吧
我这里说的不是领导重视、一抓到底不放松之类。我是说领导莫带坏头。当然能带大家奔文明更好。那天在午门广场,三大男高音中场演出休息过了,合唱已经开始,这时一队领导才姗姗迟来。其中好像就有以爱听古典音乐著名的吴仪女士。开场前不来,中间休息也不来,还不能不来,非要等中场休息刚完,人家开始演出了才来。我不怀疑领导有很高的音乐修养,但是平民心态、入乡随俗、礼尚往来的心态、守规矩的意识,似乎缺乏一点。有这样心态的领导跟人家谈入关,就不容易对上口径,我看就会多谈几个回合。当然也可能责任在领导手下的办公机构,那我胆子就大一点了,就可以痛快批评几句了:你们层次也太低了,不配安排领导活动,让领导在国人和世人面前丢你们大脸,你们该当何罪?

怎么想起来说到领导这一茬?因为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听音乐会的秩序,在北京建立得最慢。照道理讲这里的音乐演出比较多,领导也最多,百姓的文化水平也不比别处低。除了演出场所太大这样的物质因素,我觉得人的因素还是第一位的。这里的人牛气的比较多,勇于藐视共同规则、喜欢找个牛哄哄的特立独行的感觉,搞个小国文化沙文主义的汉子也多。还多少跟官本位文化有关系,赠票多,来的外行多。我就亲眼看到一排座位都是一个办公室或者是一家子。这样的观众演出时就容易旁若无人,他们自己也容易有听堂会的感觉。也是这些区域,半路抽签的也最多。有意思的是赠票还都是前排位子,所以来访的乐团首先看见这些观众的演出。还有7年,北京就要承办奥运会,盖高楼大厦,我们只有钱、有农民工就指日可待。但是我们以什么精神风貌去迎接客人,心里有没有一个守规矩的平常心,有没有一个做什么事讲什么规矩的那点意思,这倒不是有了钱就立马能堆起来的。

还是那句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如果我们是去听摇滚,当然用不着这么多讲究。要强调一句,我很喜爱听交响乐,但我始终听不出交响音乐和歌剧比摇滚更严肃、更高雅,至今也没看出两者的听众在道德、理想、情操上有什么高低之分。我只想说一句,象棋是象棋的规矩,围棋是围棋的规矩,别搞混了。

阅读全文

与结项音乐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