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兰花草课后反思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将结合新课程音乐教育论,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统合幼儿音乐,舞蹈等多元艺术。带领孩子进入音乐听,说,唱,跳,演的欢乐世界,提供孩子一个多元,快乐,精致的艺术体验。 一、教学目标: 1 音乐游戏。 (1)了解音乐结构、音乐内容。 (2)按规则、节拍进行音乐游戏。 (3)主动参与游戏 2 学习使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的形象内容,情感和表现二拍子歌曲与三拍子歌曲的不同节奏,感受和表现二拍子歌曲与三拍子歌曲的同节奏,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学习自然地与他人接唱和对唱,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 3 使用固定节奏型,随熟悉的歌曲或乐器演奏,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为歌曲或乐曲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音乐. 4 学习分辨音乐中比较明显的高低 快慢 强弱 音色变化,体验这些变化所表达的情意,体验倾听和欢赏活动的快乐。
『贰』 幼儿园创新游戏【快乐的音符】的反思与建议
1 《鼓上的小米粒》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课《鼓上的小米粒》,在今天的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另外我在“小鼓还能怎么唱”和“鼓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的环节中,请幼儿大胆想象、操作和体验,为幼儿提供了探究和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是教学的组织方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注重游戏教学的方法,动静交替,层层递进。在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扮演米粒跳舞和最后的《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的游戏中,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
在幼儿操作感受鼓点的震动方面没有顾及全体幼儿,只有部分幼儿上来操作了,其他的幼儿都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纲要》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本来,我也想多准备些鼓,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尝试,但我担心孩子们会乱,米粒撒在地上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取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想想,只为了让教学保持有序而扼杀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偿失。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原本可以请幼儿三五成群结伴游戏,其中一幼儿当敲鼓人,其他幼儿当小米粒,然后互换角色,使幼儿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当时只考虑到教学的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而略了生生互动,这也是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引起重视的。
『叁』 幼儿园快乐的音乐教案反思怎么写
大班音乐《快乐的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 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 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肆』 大班音乐《小动物怎样过冬》教案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天,班里有位小朋友来告诉我,有几只燕子来他家屋檐下做窝,准备过冬了。由此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 理解歌曲内容,理解歌曲表达的意义
2 让幼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续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歌曲中了解各种动物的过冬方式即储食、冬眠、迁移、换毛
难点:幼儿知识、经验有限,难以说出平时所见的动物的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1 表现冬季北风呼啸、白雪皑皑的景色图片一张
2 青蛙、燕子、松鼠、绵羊过冬小图片各一张 3 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 课堂导入:冬天到了,天气很冷,小朋友们是怎样取暖过冬的?(自由讲述)
其次,出示冬季景色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在北方,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 初步熟悉歌曲:教师轻声歌唱(重复几遍),幼儿认真倾听歌曲内容并注意 歌曲中提到的动物,随后提问:它是怎样过冬的?(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 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内容为提问小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边想象边随老师歌唱。
4 学唱歌曲第二段(回答小动物怎样过冬),引导幼儿借助小图片唱出歌曲,感受内容
5 共同完整地表现歌曲:引导幼儿演唱出两段歌曲一问一答的情感体验;分角色演唱,教师问,幼儿答,让幼儿感受与教师对唱的喜悦心情
6 引导幼儿大胆说出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并编成歌词,让小朋友一起歌唱。 如: 小花猫躺在火炉旁,小小蛇睡在泥土中等。从而让小朋友学到更多关于动物过冬方式的知识。
延伸活动:让幼儿戴上动物头饰,参加动物过冬游戏活动。教师观察幼儿表现,和幼儿一起参加活动,看幼儿所戴的动物头饰与该动物过冬方式是否相符,并加以指导,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同层次的学习。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师生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知识。通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边唱边跳,用不同动作来表现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活动中。
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用提问式的导入形式设置悬念,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活动开始,我用提问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并激发幼儿思考。活动中,让幼儿借助图片了解各种动物的过冬方式,让幼儿对歌曲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更加积极认真地演唱歌曲。在延伸活动中,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想象着自己是小青蛙、小燕子、小松鼠等,用各种动作伴着音乐韵律表演。动静结合,从而达到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目的。
最后,教师也参与到活动中,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功感,爱上音乐课堂。
不足之处,就是有个别幼儿不愿加入到活动中来。今后我一定尽量找出原因,让所有幼儿都乐意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形成和谐、欢乐的氛围。
『伍』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快乐是什么活动反思
大班阅读《快乐是什么》 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推测人物间的对话。 2.理解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快乐,知道与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3.大胆讲述各角色的快乐,尝试用简单标记制作快乐计划。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快乐,知道与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活动准备 大图书,音乐,故事读本人手一册,黑板,各种职业的图片,空白快乐计划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师幼一起做律动。 (2)教师:谁能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在和爸爸妈妈、老师、小朋友一起做律动时有什么感受呢?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你们认为快乐是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2、谈话引出故事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来跟小朋友学习一个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呢?出示大图书的封面——《快乐是什么》   (2)、小朋友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快乐的事情吗?谁能把自己认为最快乐的事情说出来给老师听呢?(幼儿自由回答)   (3)、提问个别家长,让家长也说说自己最快乐的事情?(个别回答)   (4)、教师总结:爸爸、妈妈说得太棒了!
『陆』 大班音乐美丽的乡村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反思:美丽的星空
反思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到美术教学的意义,不要剥夺幼儿创作的快乐。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在美术的技法、想象、思维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一高度来审视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评价时,既不能只重视美术技能,也不是不要美术技能,而是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应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创造力作为真正反映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指标。
美术活动时,做到下面几点要求,我相信我们的美术活动就更有意义了。
1.不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不单一注重临摹训练,不以画得像不像、准不准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要强调对幼儿绘画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2.用不同标准,对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个性的幼儿进行评价,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最近发展区,较多地进行横向比较,忽略纵向比较。
3.评价作品的主动权在幼儿参与评价。
4.重视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评价。
反思二:重视音乐在美术活动中的调动情感,启迪想象的重要性。
音乐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对发展孩子的直觉、想像与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孩子都喜欢音乐,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兴趣持续时间也很短,在画画的时候时常会很不自觉地哼起歌曲,宁静的音乐容易使人平静下来,并且产生一定的幻想。
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幼儿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幼儿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而生动,幼儿充分的想象,思维的火花,创作的灵感在音乐的律动中不断流露出来,避免了课堂气氛枯燥乏味,激发幼儿的激情,调动起他们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
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幼儿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当幼儿陶醉在音乐的氛围中,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使他们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幼儿精神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音美结合,开拓想象力和创造力。
『柒』 > 小狗小猫怎么样_大班艺术教案《快乐的音乐会》
想)。同学抄们要认真听,听后老师要提问. 分段听音乐:提问:老师设问:当拉起小胡琴的时候, 学生听完第二段后回答:吹起小喇叭的时候,小狗小猫跟着唱呀!汪汪汪喵喵喵。 老师贴出歌词,学生边念歌词边表演小狗小猫唱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