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施光南简介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内准;而最容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
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施光南既掌握了西洋作曲知识,又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且善于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
(1)金华市施光南音乐会扩展阅读
1、施光南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和体裁多种多样,音乐语言新鲜活泼,风格热情瑰丽,富有民族特点和生活气息。
2、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重庆南山,从小酷爱音乐。
3、中学时代先就读于北京圆明园旧址上那所从张家口迁来的101中学,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付于了音乐。
Ⅱ 施光南简介
施光南简介:
施光南: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叶村,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音乐家。
施光南
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施光南1948年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1949年在金华城内小学毕业。解放后随父母移居北京,在父亲影响下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959年转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先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补习两年,再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获奖作品有:《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朱逢博首唱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1990年5月2日逝世,享年49岁。
Ⅲ 根据下列简介写一篇介绍金华籍作曲家施光南的短文。词数70左右,可适当发挥
1940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重庆南山从小就对音乐的热爱。之前在网站上的101中学就读于北京颐和园从张家口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的中学,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在校期间必须支付的音乐。
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并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他创造了女中音独唱,打小手鼓唱“顺利和上口的旋律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赢得了群众喜爱。在1976年10月,”四人帮四个“粉碎施光南行动不便民众扬眉后唱心情一腔喜悦变成了“烤面包”,顿时传遍了整个中国的土地上,它陶醉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一代人的颂歌。
在1978年7月,施光南转移前中央乐团,他创造了一系列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该领域的希望”数百名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的民谣歌曲,无论是对当代青年的美好生活,爱极品,的殷切期望热爱的祖国和家乡,为未来的中国人唱的声音,唤起了数百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强烈共鸣的时代成为经久不衰的歌曲,鼓舞了一代年轻人的锐意进取,在他的歌曲。
1981年,为纪念鲁迅施光南创作的大型歌剧的诞生一百周年“伤逝,他的热情和创新的方法,成功地用音乐鲁迅二十几岁的笔形刻图像的年轻一代追求和犹豫。
施光南于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他参加了第13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文艺界的优秀党员。施光南1985年,当选为最年轻的15个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同年,团支部30万获选为“最喜爱的歌曲”当代青年的30个获奖的歌曲,施光南的作品占了三个。 1986年,施光南的中国全国青年联合会当选为副会长。许多年轻人,尤其是亲密的朋友,文艺界的年轻人,许多著名的音乐家,词曲作者,歌手,他团结在。
1980年,1987年10月1989年10月,分别在天津,武汉,广州的“施光南声乐音乐会举行。孕育
1990年,施光南心等20多个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音乐会在歌剧“屈原”的歌剧酝酿半生,在如此不景气的歌剧舞台上,能逃过无情见效,如何值得称道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屈原”最后消失,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音乐家施光南1990年5月2日去世,49岁的年龄。
施光南过早亡,但他留下的作品,将伴随着一个时代从来没有迂回在中国的土地上。值得的“时代的歌手,”名“人民音乐家施光南。
Ⅳ 生于1940。10。8,死于1980。12。8 的音乐家是谁!!
施光南,但是时间上和你的有差异。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5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人,中国现代专作曲家。
1940年出生与四属川重庆南山。1945年,年仅5岁的他就写下了第一首音乐作品-《春天到了》。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7月,调入中国中央乐团,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当选为中国全国青联副主席。
代表作品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亚运雄风》、《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和大型歌剧《屈原》等。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分别在天津、武汉和广州举行了《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后,其艺术生涯到达了高峰。1990年5月2日因脑溢血病逝。
为纪念施光南,其家乡浙江金华建有“施光南音乐广场”。
Ⅳ 施光南作品
施光南代作品:《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月光下的凤尾竹》,《祝酒歌》。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5月2日),男,汉族,中共党员,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叶村,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音乐家。
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施光南1948年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1949年在金华城内小学毕业。
解放后随父母移居北京,在父亲影响下开始学习作曲,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959年转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先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补习两年,再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
(5)金华市施光南音乐会扩展阅读:
施光南社会影响
施光南是新中国乐坛上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其创作涉及多个领域,且达到了相当的艺术水准;而最能体现其艺术成就的当首推其歌曲创作。
他的歌曲旋律既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性,又具有通俗性,可谓“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其“立足于民族传统,融汇各民族、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之神韵,化为自己的音乐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实践”的创作思想,对当代及今后的歌曲创作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Ⅵ 施光南的圆梦歌剧
1990年4月18日,一个普通的春日,永远地改变了洪如丁的人生。40出头的她,在一瞬间失去了丈夫施光南——一个何等优秀的丈夫!
施光南去世后,经热心的朋友帮忙,陆续出了施光南作品盒带、激光唱片。又在王先豫等一群施光南的101中同学的协助下出版了施光南作品集等几种书籍。但洪如丁心里仍是沉甸甸的,因为她还没有能够圆上萦绕在丈夫胸中长达20余年的一个梦。
这个梦就是歌剧《屈原》。 当施光南还是个翩翩少年的时候,他读到郭沫若的《屈原》话剧剧本,一下子就被这部戏的宏大气势、绚丽色彩及剧中屈原、婵娟、南后等生动形象所吸引。他认定这是一部歌剧体材,暗下决心要把它写成一部史诗般的歌剧。1963年在音乐学院读书的施光南决定把剧本中的《雷电颂》一折先改编出来,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并给郭老写信,受到他热情的鼓励。可惜迫于多年的政治气候,这个计划只能搁浅。直到1984年,在中央歌剧院的支持下,韩伟和施光南动手写剧本。
洪如丁并非不支持他的“主旋律”,她委实是有些怕了。前车可鉴。只是几年前,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上演了,成功了,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却一分钱也没给为歌剧注入生命的作曲家。施光南当时的月薪是105元,上有80多岁的母亲,下有正上中学的女儿。基于经济考虑,向来无保留支持施光南创作的洪如丁第一次跟丈夫发生了争执。
80年代后半期,正值艺术歌曲走入低潮,流行音乐呈上升趋势,“西北风”刮得漫天翻卷。一日,施光南随手在钢琴上弹出一首“东北风”,粗犷,豪放,民族韵味十足。凭借他深厚的民族音乐功底,一天出一盘30首的磁带不成问题。洪如丁鼓励丈夫写现代流行歌曲,挣点钱给孩子买电脑,遭到施光南的断然拒绝———“我不能那么做,糟蹋我自己,毁了名声。”
洪如丁是个急性子:“就算你吃苦受累写出来了,国家不支持,还得自己筹钱,谁去演?劳民又伤财,国民素质谁听得懂?”
施光南没有半点让步:“歌剧是反映一个国家音乐的整体水平,我就要留给后人演。我不信二三十年后国民素质提高不了!”都是较真儿的人,两口子争吵时完全像小孩。平日,施光南待人极为宽和,在关键决定上却有九头牛拉不回来的犟劲儿。
“我就是要写《屈原》!”
学工科的洪如丁虽说没有受过音乐知识的系统训练,却有着良好的艺术感觉。以往,她是施光南作品的第一听众。《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都是她一听就说好,说肯定能传唱,果然广为传唱、饮誉乐坛。自从起了誓,她果真对写《屈原》秋毫无涉,但她看得见丈夫为歌剧付出了多少。近3年时间里,除工资外没有一点儿收入。那时不敢想空调,盛夏,室内温度高达三十六七摄氏度,施光南光着脊梁天天弹琴、抄谱子,汗水一滴滴洒在谱纸上。他瘦了一圈,他心满意足。
渐渐,洪如丁发现十四五岁的女儿蕾蕾成了爸爸的第一听众,她对剧中每个人物的唱段都十分熟悉。施光南认为蕾蕾有歌唱天赋,可以唱婵娟,抽空便教她演唱。那一段,父女俩感情特别好。
在当时歌剧乃至整个严肃音乐举步维艰的局面下,一部《屈原》酝酿半生,终于在1990年3月17日以音乐会清唱形式问世,女指挥家郑小瑛举起了指挥棒。幕落,兴奋异常的作曲家冲下台来,把刚刚接受的鲜花转送给了女儿蕾蕾。施光南的老母亲因交通问题未能到剧场,夫妇俩和女儿都是骑车的。回家的路上,施光南与蕾蕾并排骑在前面,他一边唱一边跟蕾蕾高声议论今天谁唱得怎样。洪如丁默默跟在后面,心头掠过一丝被冷落的苦涩。
在现实中,施光南的《屈原》梦只完成了一半。外人为之扼腕。
对洪如丁,留下的则是深深的歉疚、自责、抱憾终生。这份理解、愧疚交织成一个信念———我一定要让《屈原》早日搬上舞台。音乐家撒手人寰时,《屈原》的全部音乐已完成,但还需修改、加工及写作宣叙调的配器部分,这项工作由谁来完成?于是,《屈原》总谱一压就是5年多。直到中央歌剧院作曲史志有先生不太计较报酬接下了这个活儿,《屈原》的排演才被提上日程。
接下去是筹措资金。万般无奈,正所谓“饥肠出奇策”,洪如丁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拍卖施光南的其他作品。消息传出,一时沸反盈天,掀起轩然大波。
许多善良的国人还不能接受“拍卖”的观念,当他们听说自己喜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将被拍卖,不禁痛心疾首,进而怒不可遏。那些天,洪如丁一晚上要接十几个电话,有记者、有陌生人,更多的是熟人。一位老同事直言不讳:“你把老公有名的歌卖了想发财呀?”某些传媒不负责任地曲解事实,扰乱视听。顶着强大的社会压力,洪如丁理直气壮:“我是赞成音乐作品拍卖的,这也是一种改革!通过拍卖,可以体现艺术的价值,可以保护知识产权,规范艺术市场。拍卖施光南作品的款额,将全部用于推出他的歌剧《屈原》和其他还未公开的音乐作品,一分钱也不会落进我的腰包。”施光南生前曾多次慨叹:“我的艺术居然养活不了我的艺术!”今天他的妻子试图改变一下现状。可惜,因种种原因拍卖未果。退一万步讲,即使洪如丁把这笔款作其他用,也是无可争议的,她是丈夫遗产的第一继承人。
在施光南的中学好友、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帮助下,中侨公司慷慨解囊,拿出20万元作为《屈原》的启动资金。总政治部歌剧团自告奋勇,表示有多少困难也要排出来。现已招标选演员,由多名老专家评选,组成以男高音歌唱家杨洪基、女高音歌唱家幺红(特邀)为首的强大阵容,正日日加紧排演,进入坐唱阶段。后续的资金尚无着落,舞美、服装、布景还都不能上马。一部大型歌剧,紧打紧算也要100余万元,还有一个80多万元的大缺口。没有钱,今年春天上演的计划就会成泡影。施光南3年的心血,洪如丁及许多热心人7年的奔波, 能否真正圆上已不仅仅属于作曲家一人的这个梦,尚在未知之数。
施光南过世不久,就有人预言洪如丁是施光南三位女性亲人中最不幸的一个。老母亲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女儿豆蔻年华,可以开创自己的生活;中年丧夫的洪如丁在丈夫的光环下难以解脱。事实果是如此。7年中,婆婆、母亲、二姐相继离她而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洪如丁一个心眼在续着丈夫的梦。毋宁说,作家给妻子留下了一首无形的生命之歌。今天,可以告慰丈夫的是,他的生前夙愿已了却多半,女儿已长大成人。蕾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又赴美国工作、读硕士。她继承了父亲聪颖、踏实、厚道、大度的秉性。生性活泼的洪如丁不是一个守旧、封闭的人,对友人劝她重组家庭的建议并不是没考虑过。她说:“《屈原》一天不上演,我一天不言嫁。我天天折腾施光南的事,他的影子始终笼罩着我,作为伴侣,谁能理解我?”丈夫去世后的日子,洪如丁在音乐天地里依旧与丈夫琴瑟相和,共赴甘苦。从这个意义上讲,洪如丁又是亲人中最幸福的。
Ⅶ 施光南纪念日的来历
施光南来(1940年8月22日—1990年05月02日),被称为自“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
1990年4月18日中午,施光南兴致很高,还与夫人开玩笑,故意藏起她的车钥匙。直到夫人上班时间到了,目送着她离开家门。紧接着发生的事情洪如丁一辈子都忘不掉。洪如丁在工作中,女儿突然打电话告诉她:“爸爸唱歌的时候,手突然麻木,已经把他扶到了沙发上。”并急切地叫她赶紧回家。因事先没有任何征兆,洪如丁半信半疑地回来了。
母女俩把施光南送到了医院。接下来的事情让人出乎意外,医院通知单位来人。洪如丁当时就懵了:经诊断,施光南得的是脑溢血。
医务人员全力抢救14天,但是施光南的心脏还是于5月2日停止了跳动。洪如丁后来才了解,其实当天晚上,施光南已经是脑死亡了,照西方医学观点,病人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去世了,所以这天就成了施光南的祭日。
Ⅷ 施光南的主要声乐作品都有什么
施光南出生于1940年,其创作的领域比较多,并且在声乐作品的领域达到了人生的高
潮。施光南将民族的特点、风格很好的融入到了作品中来,深刻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情感、思想和语言特点,从而被称为“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民族性的声乐作品不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而且还能很好的反应当时的民族背景,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时代的歌手”。
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有《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台湾当归谣》等。其中《祝酒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曲;《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瑞丽江边》《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已流传国外。
施光南的声乐创作通常情况下都是紧紧围绕民族的气息进行的,其所有声乐作品都将题材侧重点放在赞美劳动人民、促进民族的发展和祖国的复兴上,并充分描述了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
一、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主要代表作品有:
《火车司机之歌》、《月光下的凤尾竹》、《最美的赞美献给党》以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
二、以歌颂美好民族生活为题材的代表作品有:
《黎寨飞歌》、《生活是多么美丽》、《马铃声声响》以及《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三、以歌颂美好爱情和友谊为题材的主要作品有:
《海的恋歌》、《洁白的羽毛寄深情》、《水库夜歌》以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
四、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主要作品有:
《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的祖国妈妈》等。
从上面的所有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施光南的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其一直坚持民族、民间作品的创作,充分吸收民间的戏曲、地方性音乐、少数民族的民歌等特点,以便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
附录:
纪念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品音乐会曲目:
1.祝酒歌 李光羲、于爽
2.打起手鼓唱起歌 罗天婵
3.草原花海 丁毅
4.在欢乐的日子里 王燕
5.苦菜花开在三月 万山红
6.一抹夕阳选自歌剧《伤逝》 沈娜
7.校园多美好宁馨锐、宁馨磊
8.我的祖国妈妈 杨洪基
9.龙舟竞渡 聂建华
10.桔颂选自歌剧《屈原》 王静
11.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陶红(宁馨锐、宁馨磊)李谷一原唱
12.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关牧村
13.月光下的凤尾竹金曼
14.冬天来了选自歌剧《伤逝》宋昕宁
15.马铃声声响韩芝萍(陶红)
16.多情的土地 佟铁鑫
17.最美的赞歌献给党 金顺爱
18.海南素描于丽娜
19. 假如你要认识我 关牧村
20.山鬼选自歌剧《屈原》黄华丽
21.烈火熊熊选自歌剧《屈原》 张积民
22.在希望的田野上殷秀梅
Ⅸ 关于施光南逝世纪念日的资料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南山,从小酷爱音乐。中学时代先就读于北京圆明园旧址上那所从延安迁来的101中学,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付于了音乐。 1964年,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他创作的女中音独唱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深得群众喜爱。1976年10月“四人邦”被粉碎,施光南把万马齐喑后民众扬眉高歌的心情与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一曲《祝酒歌》,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它陶醉了亿万中国人民,成为一代颂歌。 1978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中央乐团,他接连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上百首带有浓 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无论是对当代青年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讴歌,或是对祖国的深深热恋和对家乡的殷切期望,都唱出了中国人民走向未来的心声,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激励着一代青年在他的歌声中奋发进取。 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他以满腔热情和崭新的手法,成功地用音乐塑造了鲁迅先生于二十年代笔下所刻化的一代追寻与彷徨的青年形象。 1984年7月施光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年后,他作为文艺界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三大。1985年,施光南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十五个副主席中最年轻的副主席。同年,全国30万个团支部投票评选首届“当代青年最喜爱的歌”获奖的30首歌曲中,施光南的作品占三首。1986年,施光南被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成为许多青年,特别是文艺界青年人的挚友,许多著名音乐家、词作家、歌唱家都被他团结在周围。 1980年10月、1987年10月和1989年10月,分别在天津、武汉和广州举行了《施光南声乐作品音乐会》。 1990年3月,在施光南心中孕育了20余载的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了歌剧《屈原》音乐演唱会。一部歌剧酝酿半生,在当今如此不景气的中国歌剧舞台上,竟能不屈不挠地开花结果,是何等难能可贵。孰不知《屈原》竟成为音乐家最后的绝响。施光南1990年5月2日去逝,享年49岁。 施光南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作品,将伴随着时代永远回旋于中华大地上。施光南无愧于“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