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学院 > 文章导演的音乐剧

文章导演的音乐剧

发布时间:2021-02-14 05:10:36

① 四川影响力传媒有限公司的音乐剧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世界在变,真善美永恒不变!该剧通过歌颂真善美,宣扬了“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力量,以及勇敢追求幸福的精神,这对任何层次和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一部戏:惊动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中国关工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宋庆龄基金会、丹麦安徒生基金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竞相前往观看并予以高度评价。
有一部戏:造价400万,作为宣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的品牌载体,剧目自深圳首演后先后在北京、昆明、重庆、武汉、福州、汕头、温州、海口、黄石、瑞安、台州、宁波等城市大半个中国巡演,覆盖现场受众20万人,加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南方都市报》 等国内权威媒体的评介报道,间接辐射目标受众达6亿以上。这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界演出的奇迹,被专家学者赞誉为“新世纪中国音乐剧的里程碑”。
有一部戏:荣获文化部全国优秀儿童剧目奖、广东“五个一工程”奖等,作为音乐剧引进中国20周年唯一原创巡演剧目,所到之处引起轰动。在昆明,800个座位剧院挤进1200人,连演六场,一票难求;在温州,1200个座位的剧场连演四场,场外黄牛成片,场内观众反应狂热······160天后,再临温州“卷土重来”,之后第120天第三次走进温州,并计划于2008年底应丹麦政府邀请赴欧洲巡演,如此紧俏的音乐剧演出,中国没有第二部。
有一部戏:戏里戏外都在阐述一个简单的爱心主题,却在舆论界与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就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宣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掀起讨论热潮。
媒体报道
2007-12-4 温州商报:
圣诞节前 去看《卖火柴的小女孩》
“雪花落在她那金黄色的头发上,长长的卷发披散在肩上,看起来十分美丽,可她想不到自己的漂亮。从每扇窗子透出的亮光和飘出的烤鹅香味,使她想起的只是今天是圣诞之夜。”只要读起这段文字,都会回想起一个熟悉的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12月21日至24日,大型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将在温州东南剧院隆重上演。届时,温州的观众可在经典童话与唯美歌舞的陪伴下,度过一个温馨感人的圣诞节。
各地巡演反响强烈
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部以“真情点燃希望·爱心照耀生命”为主题的国内首部原创童话音乐剧。全剧场面宏大,舞蹈吸收了时尚流行元素,如踢踏舞、滑稽舞等,极具感染力。 该剧时长90分钟,总投资400余万元,自2005年诞生以来,先后在深圳、北京、昆明、重庆、武汉、福州、汕头、温州、海口、黄石等地成功举行巡演,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演出期间,荣获文化部全国优秀儿童剧目奖。
门票已开始预售
《卖火柴的小女孩》曾经在温州连演四场,1200个座位的剧院里场场爆满,时隔160天后再次“卷土重来”。策划运营负责人、四川影响力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万良告诉记者:“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直在全国巡演,观众反响不错,再次来温演出是应‘周末剧场’的邀请,正好赶上了圣诞节,与剧情十分吻合,相信能再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据了解,该剧门票已经开始预售,门票价格为380元、280元、180元和100元(学生票),观众可拨114市区免费送票上门或直接到东南剧院购买。
2007-12-17 温州日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加入“温州元素”受关注
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曾在温州连演四场,得到了很多观众的热情追捧。时隔5个多月,应东南剧院周末剧场之邀,《卖火柴的小女孩》重返温州,将于2007年12月21-24日在温州市东南剧院再次连演四场。主办方称,这次将给温州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该剧巡演策划运营负责人田万良表示,重返温州,又赶上圣诞节档期,除了在演出设施、场地等硬件方面较上次有很大的改善外,还会给温州观众带来一些惊喜。据悉,从售票情况看,票房前景很乐观,原本这次只演三场的,后来又加演了一场。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观众了解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这次温州行将加入不少“温州元素”,本次演出推出了“分享式音乐剧温州小演员选拔”活动,选拔出来的小演员经过该剧导演组的专业音乐剧训练,将与专业音乐剧演员同台演出,让孩子们拥有一次意义非凡的艺术实践经历。在近600名小演员报名者中选出了80多位具备较好表演功底的小朋友,在温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音乐剧“魔鬼”训练营。
因为正好赶上圣诞节档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背景相符合,该剧这次来温得到了很多商家的赞助,主办方还将为购买“家庭套票”和“情侣套票”的部分观众送上价值365元惊喜大礼一份。(秀容)
2007年12月14日 温州商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23日加演
《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温州再次刮起音乐剧风暴。本次贺岁演出由温州罗曼蒂克居家饰品有限公司全程赞助,定于2007年12月21-24日在温州东南剧院上演。
记者从该剧巡演策划运营负责人田万良处了解到,昨天开始票房出现吃紧,应广大观众要求,组委会决定加演1场,票价为100元、200元、300元。届时,温州观众不但可以亲临现场感受舞台下雪场景,还可以领略到温州小演员出色的表演。“分享式音乐剧温州小演员选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已有300多位家长为孩子报名,明晚将在温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正式选拔。
2008年3月3日 温州都市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型音乐剧中国百场巡演
“有谁来买我的火柴,有谁将一根根希望全部点燃,有谁来买我的孤单,有谁来实现我想家的呼唤”齐秦这首火柴天堂大家都听过和安徒生卖火柴小女孩的故事大家都看过。4月2日起《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型音乐剧中国百场巡回演出在温州鹿城文化中心上演,这是该剧在不到9个月时间第三次走进温州。

② 文章的个人资料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妻子、女儿 视力:1.0、0.8 演员文章(6张)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2002级表演系本科音乐剧班 中学:西安铁一中 陕西师大附中 粉丝:章鱼 贴吧:文章天下 嗜好:睡觉 专长:吉他、歌唱 兴趣爱好:音乐、足球、游泳、弹吉他、书法、阅读 技能:话剧、影视表演、演唱、舞蹈、朗诵、弹吉他、骑马、驾驶汽车、摩托车 睡眠时间:越长越好 睡眠习惯:趴着 如何消除压力:工作 想去的地方:西班牙 演员文章写真(11张) 希望:身体健康 最想感谢的人:爸、妈 最珍惜的人:朋友们 想从影迷那里收到的礼物:支持 中戏同班同学:白百何,唐嫣,张博,童瑶,沈佳妮,白静,孙坚,郭家铭,秦丽,商子见,霍政谚,刘冬,张倩,杨烁,郭珍霓,张津赫,周觅 编辑本段影视作品电影 胶片电影拍摄期作品角色/类型导演/监制上映主要演员2011除魔传奇唐三藏/男主角周星驰、郭子健2012周星驰、佟丽娅、杨颖失恋33天“王小贱”/男主角滕华涛2011白百何、张嘉译、王一楠在路上配角金丰启(韩国)池珍熙、黄圣依越位者文艺/客串李志洲李乾铭、汤嬿2010万有引力高远/单元主演赵天宇白百何、郭涛、莫文蔚白蛇传说能忍/配角程小东/崔宝珠黄圣依、林峰、李连杰神奇侠侣甄黄/客串谷德昭/陈可辛吴君如、古天乐、李菁真心话大冒险王奔/配角马志宇苗圃、孙兴、秦海璐、黄维德2009海洋天堂大福/男主角薛晓路2010李连杰、桂纶镁、朱媛媛2007走着瞧马杰/男主角李大为2009岳红、白静数字电影(电视电影)拍摄时间作品角色导演2005再见最爱的人(又名《和天堂的对话》)苏芒史晨风2007心灵1949苏浦生卫烈2008那年冬天小雨罗浩电视剧
雪豹(13张)2010年至今 2010年《雪豹》饰演:周卫国/周文(男一号) 编剧:张健、景旭枫、佟睦、王鹏义 原著:业余狙击手 导演:皓威、杜玉明 拍摄期:2009/11~2010/02 合作演员:陶飞霏、朱杰、耿长军、杜玉明、乔鹏樾、李卓 2011年《裸婚时代》饰演:刘易阳(男一号)被称为“灯笼男” 编剧:周涌、温蓉 原著:唐欣恬 剧本策划:文章 导演:滕华涛、曹盾 拍摄期:2010/12~2011/02 合作演员:姚笛、凯丽、丁嘉丽、刘天佐、艾茹、万茜 2004年~2009年 拍摄时间剧名饰演类型导演2004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卓越
叶京2005锦衣卫朱由校反一号张黎2006奋斗向南男二号赵宝刚青春之歌林道风
张晓暗流段逸飞男一号康宁2007兄弟门华小文
杨文军2008望族杜清明
胡玫爱在日月潭孟廷男一号丁仰国蜗居小贝男二号滕华涛2009国歌聂耳男二号龚若飞电视剧《奋斗》文章剧照(19张) 客串电视剧: 2000年《青春正点》饰演:陈龙 导演:周友朝 2001年《背叛》(又名《义无反顾》)饰演:杜亮 导演:史晨风 2002年《拯救少年犯》饰演:曹晓磊(18-20集) 导演:张蒲安 2003年《你在微笑我却哭了》饰演:陈尘 导演:马俪文 2007年《幸福在哪里》友情客串:一小偷(第一集中抢马伊琍包的那位)导演:王雷 2009年《再过把瘾》友情客串 导演:叶京 2010年《冰是睡着的水》饰演:高教练 导演:黄文利 2011年《黑狐》友情客串 导演:皓威 话剧 文章在电视剧《裸婚时代》剧照(8张) 《火脸》饰演:库尔特 人艺公演并获韩国釜山艺术节“最佳男演员奖” 《茶花女》 饰演:阿芒 重要角色 《家》 饰演:三少爷 重要角色 《赵氏孤儿》饰演:程婴 重要角色 《图兰朵》 饰演:伊丝迈尔、潘太隆

③ 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

1《猫》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伦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并包揽了伦敦纽约所有戏剧大奖。该剧曾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的称号,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其间在美、日、法、德等国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往往一票难求,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源于此剧的经典情歌《回忆》( M emory)早已家喻户晓,堪称音乐剧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剧魅影〉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94年韦伯名列《戏剧周刊》杂志编写的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国和英国以及全世界,任何一个时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各大城市演出韦伯的音乐剧。
他为其父写的"安魂曲"和他的"变奏曲"合起来制成的专辑成为销量最大的专辑,以及后来的"首演集"专辑成为三倍白金辑(即销量超过六万百万套)。韦伯的第二个妻子萨拉-布莱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单曲,进入英国前10名排行榜。1996年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会歌"生命之友"。韦伯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附: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

剧情简介:
《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韦伯的经典之作,四大音乐剧之首,被奉为音乐剧的代表。改编于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当时其实并不是很有名的小说,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即使是中国,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声》是根据此书改编的,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本来是一个可怕的故事,韦伯却把Phantom写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灵魂的,优秀的建筑师、作曲家、魔术师,他的悲剧是爱上了美丽的Christine。与之前的导演相比,韦伯笔下的Phantom多情、邪气、才华横溢又专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个世界。
在音乐剧里的Christine既深爱着Raoul,但也被才华横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与神秘,所吸引。这样华丽刺激的恋情,也许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头上站着的黑披风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惧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了。莎拉.布莱曼的高音和克劳福德华美的中音完美结合,歌者激情澎湃,听者波涛汹涌,营造了阴森紧张气氛。另一首是男声独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经典,克劳福德用低缓的声音慢慢地倾诉着恋爱时心理改变,温柔细腻,伤感期待。

3〈悲惨世界〉

改编自雨果同名文学巨著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国人阿兰·鲍伯利和米歇尔·勋伯格,都曾是音乐剧的狂热歌迷。1971年,两人在纽约观看了韦伯的音乐剧《万世巨星》,由此萌发出创作一部史诗风格的音乐剧的想法。两人从韦伯的经典音乐剧《万世巨星》和《艾维塔》中汲取了相当多的灵感,令其既有史诗般的壮丽,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华。1978年,鲍伯利和勋伯格在巴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

1980年秋,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击和马戏表演之间,并在上演后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场。哀叹之余,曾经把《猫》成功包装上音乐剧舞台的英国著名演出制作人麦金托什找到了鲍伯利和勋伯格,下决心要把《悲惨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汇。三人一拍即合,6年后,重新包装后的《悲惨世界》落户百老汇,并正式踏上了国际舞台。

作为一部大型音乐剧,《悲惨世界》聘用的演员总数为421人,幕后的员工更高达1633人。该剧之所以能连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题的历久弥新、真切感人外,演员的专业、音乐的动人以及场景的变换等,也都是引人入胜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让在大战前夕祈祷上苍保佑养女珂赛特的爱人马吕斯的独唱《让我死,让他活》,其神情之恳切、旋律之优美,令人过耳难忘;再者,《悲惨世界》的编导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转台,将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战壕”逼真地呈现出来,加上慷慨赴沙场的激昂军乐和充满火药味的枪声、爆炸声,令观众如身历其境,达到了比电影还要真实的震撼体验。

4〈西贡小姐〉

1989年制作的类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乐剧。故事发生在越南战争中,讲述了一个美国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恋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词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张照片之后得到的灵感。照片上是一个越南女孩正要登上从胡志明市飞往美国的飞机,去见她从未谋面的曾经在越南当兵的父亲。女孩的母亲握着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见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觉得母亲的沉默和女孩的泪水表现了由战争摧毁的相爱的人们的生活。

④ 音乐剧剧本

以富丽秀为例:

百老汇一家衰败的剧院即将拆除,多年前曾在该剧院演出伟斯曼富丽秀(Weismann's Follies,隐射齐格飞富丽秀)的过气明星重聚一堂,尽管如今被人遗忘,但他们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给观众带来无穷的乐趣。

故事围绕其中的两对夫妇,巴迪和莎利·杜兰特·普朗默(Buddy and Sally Durant Plummer),本和菲利斯·罗杰斯·斯通(Ben and Phyllis Rogers Stone)展开。

莎利和菲利斯曾经是富丽秀的明星,现在两人的婚姻都陷入了困境。巴迪经常商务出差,和公司的女下属有染。莎利则对本旧情难忘,本相当自私,使菲利斯觉得自己是个精神弃妇。

音乐剧一开始,演员们回忆起当年演出的盛况,唱起老歌,但是镜子里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倩影。随后他们面对着各自婚姻和生活的困顿。

(4)文章导演的音乐剧扩展阅读:

音乐剧与歌剧比较:

和歌剧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

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Gershwin)作曲的《波吉与贝丝》(台湾翻译「乞丐与荡妇」)(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music drama)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⑤ 音乐剧导演王卓导演了什么比较知名的音乐剧呢

导的音乐剧还是很多的,最近的一部就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了,我觉得这个导演还是很有才华的

⑥ 求一部在电影频道播过的法国音乐剧

应该是<瑟堡的雨伞>

由凯瑟琳·德纳芙主演, 雅克·德米导演的爱情剧, 1964年上映, 曾获内得戛纳电影节金容棕榈奖。影片从男女主角街边对唱表示两人的恩爱开始,紧接着男主角接到征兵通知,面临分别,而在分别之后,再没有见过面,直到最后,才有了短暂的重逢。影片用主角的泰然讽刺着观众的冷漠与自恋,折射出的正是那句老话:人生总要继续。

⑦ 音乐剧有哪些经典名著以及它们的艺术成就

1《猫》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伦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并包揽了伦敦纽约所有戏剧大奖。该剧曾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的称号,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其间在美、日、法、德等国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往往一票难求,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源于此剧的经典情歌《回忆》( M emory)早已家喻户晓,堪称音乐剧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剧魅影〉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94年韦伯名列《戏剧周刊》杂志编写的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国和英国以及全世界,任何一个时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各大城市演出韦伯的音乐剧。
他为其父写的"安魂曲"和他的"变奏曲"合起来制成的专辑成为销量最大的专辑,以及后来的"首演集"专辑成为三倍白金辑(即销量超过六万百万套)。韦伯的第二个妻子萨拉-布莱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单曲,进入英国前10名排行榜。1996年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会歌"生命之友"。韦伯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附: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

剧情简介:
《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韦伯的经典之作,四大音乐剧之首,被奉为音乐剧的代表。改编于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当时其实并不是很有名的小说,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即使是中国,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声》是根据此书改编的,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本来是一个可怕的故事,韦伯却把Phantom写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灵魂的,优秀的建筑师、作曲家、魔术师,他的悲剧是爱上了美丽的Christine。与之前的导演相比,韦伯笔下的Phantom多情、邪气、才华横溢又专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个世界。
在音乐剧里的Christine既深爱着Raoul,但也被才华横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与神秘,所吸引。这样华丽刺激的恋情,也许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头上站着的黑披风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惧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了。莎拉.布莱曼的高音和克劳福德华美的中音完美结合,歌者激情澎湃,听者波涛汹涌,营造了阴森紧张气氛。另一首是男声独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经典,克劳福德用低缓的声音慢慢地倾诉着恋爱时心理改变,温柔细腻,伤感期待。

3〈悲惨世界〉

改编自雨果同名文学巨著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国人阿兰·鲍伯利和米歇尔·勋伯格,都曾是音乐剧的狂热歌迷。1971年,两人在纽约观看了韦伯的音乐剧《万世巨星》,由此萌发出创作一部史诗风格的音乐剧的想法。两人从韦伯的经典音乐剧《万世巨星》和《艾维塔》中汲取了相当多的灵感,令其既有史诗般的壮丽,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华。1978年,鲍伯利和勋伯格在巴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

1980年秋,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击和马戏表演之间,并在上演后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场。哀叹之余,曾经把《猫》成功包装上音乐剧舞台的英国著名演出制作人麦金托什找到了鲍伯利和勋伯格,下决心要把《悲惨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汇。三人一拍即合,6年后,重新包装后的《悲惨世界》落户百老汇,并正式踏上了国际舞台。

作为一部大型音乐剧,《悲惨世界》聘用的演员总数为421人,幕后的员工更高达1633人。该剧之所以能连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题的历久弥新、真切感人外,演员的专业、音乐的动人以及场景的变换等,也都是引人入胜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让在大战前夕祈祷上苍保佑养女珂赛特的爱人马吕斯的独唱《让我死,让他活》,其神情之恳切、旋律之优美,令人过耳难忘;再者,《悲惨世界》的编导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转台,将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战壕”逼真地呈现出来,加上慷慨赴沙场的激昂军乐和充满火药味的枪声、爆炸声,令观众如身历其境,达到了比电影还要真实的震撼体验。

4〈西贡小姐〉

1989年制作的类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乐剧。故事发生在越南战争中,讲述了一个美国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恋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词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张照片之后得到的灵感。照片上是一个越南女孩正要登上从胡志明市飞往美国的飞机,去见她从未谋面的曾经在越南当兵的父亲。女孩的母亲握着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见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觉得母亲的沉默和女孩的泪水表现了由战争摧毁的相爱的人们的生活。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19162486.html

找的资料,《猫》和《歌剧魅影》我看过,歌不错

⑧ 音乐剧导演一般是什么专业或做什么出身的

音乐剧导演一般都抄是音乐剧出身把,这样才能对音乐距离家得更加透彻、有了音乐剧的基础再去选修导演学,这样音乐剧导演就会与很成功了。


《歌舞青春》系列音乐剧的导演奥尔特加本是此次巡回演唱会的负责人,现在由他监督新电影的制作,这部电影与原计划的巡回演唱会绰号一样,都叫《天王终点》.


⑨ 如何写音乐剧剧本原创

西方戏剧剧本中心的传统而言,剧场中心论具有革命与颠覆意义。东方戏剧史上几部主要的论著,诸如印度的《舞论》、日本的《风姿花传》,都是以表演为主展开论述的。作为剧场艺术,音乐剧的综合性,其中已暗含着否定剧本至上的潜在可能性。它假设戏剧中诸艺术因素不能独立,而不具有超然独立性就意味着诸戏剧要素只能相互依存,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就好像演员身体的每一部分都不是自己的,必须为戏剧服务一样,音乐剧各戏剧元素,也不属于自己,只有体现到“剧”上,与“剧”水乳交融,才具有完美的意义。
剧本中心的观点则不然,它认为:文学因素是唯一永存的因素;戏剧文学足以构成完整的艺术作品;戏剧中剧本以外的其他因素只是附属性的。音乐剧理论研究虽然也强调剧本研究,但要求不能把剧本凌驾于其他戏剧元素之上,置其他元素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当然,作为整体戏剧,音乐剧中诸艺术元素在音乐剧创造过程中是按时间顺序出现的,剧本作为“一剧之本”,率先成立,从而构成音乐剧中其他艺术元素依据的先在结构,因此,剧本不仅是音乐剧诸要素之一,而且相对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戏剧要素。音乐剧理论中强调剧本的研究,绝对是不可回避的)
1,剧本在音乐剧中的“基石”地位
第一,音乐剧剧本中所蕴含的冲突是该作品吸引观众的灵魂所在。只有搭建起完美的框架,提供扣人心弦的戏剧线索,编织完整的故事情节,制造激烈的戏剧冲突,一部作品才能够真正的引起观者的共鸣,得到观众的喜爱。
第二,剧本是一部音乐剧最为重要的载体,剧作的其他元素都以它为依托展开。一部音乐剧作品的音乐、舞蹈和歌曲都是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依次展现出来的。这就对剧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不能从一开始就扣住观众的心,那么,即使音乐再优美,舞蹈再动人,歌唱再出色,舞美再绚丽,它们也无法在舞台上得到很好的呈现。
第三,一部音乐剧的剧本是整个作品中花费心血最多的部分。从最初的构思创意到最后的定稿,剧本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修改之中。不仅剧作家要始终根据预演甚至公演的情况对剧情不断调整,导演和作曲家也非常关注剧本的改动。只有等到音乐剧的其他几个元素,如音乐、舞蹈最终确定以后,剧本才能够由剧作家进行整体的编排,同时还要照顾唱词的次序和实际演出的需要。
第四,剧本是塑造人物形象、交待剧情的重要手段,这一作用是音乐、舞蹈所无法替代的。在时间长度有限的剧作中,剧本担当着尽可能全面地交待剧情和剧中人物关系及戏剧发展的“重任”,要向观众提供清晰的故事线索。同时,剧本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能否塑造丰满的、个性鲜明的能为观众所牢记的艺术形象。
2,剧本的创作
中国原创音乐剧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人说是市场问题,但我们认为更大程度上还是作品问题。作品质量不高的首要原因就是中国创作者对音乐剧美学、音乐剧创作方法、音乐剧格律、音乐剧风格,还不甚了解,他们接触的,大部分是韦伯的音乐剧,现在还有法国音乐剧,以为那就是音乐剧的全部。其实,古典音乐剧(book musical)是十分东方主义的,很多人认为看不下去,甚至看着看着会睡着,但从音乐剧独特的创作方法和美学情趣角度看,正是这里,珍藏着我们最需要的专业智慧。没有Book,何来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眼泪、欢悦、痛苦和纯情?没有Book,何来岁月反复后依然隽永、厚重的永恒、经典、不朽和奇迹? 在早期,剧本创作一直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如果音乐和舞蹈不适合的话,可以从头再来,但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必须在其他工作尚未进行之前就要基本到位,以后即使改动也是针对细节的修补。这就要求剧作家必须具备极强的创作技巧,否则,很难使自己的剧目从广泛而通俗的题材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导演看中,成为音乐剧编排的蓝本。

综合考察音乐剧剧本创作的成功之作,可以看到,好的剧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HZGK$
第一,优秀的音乐剧剧本与一般话剧剧本不同,它要求剧作家对歌舞叙事的方式方法和整合技术技巧必须非常熟悉,否则,很可能流于歌舞剧剧本。8(R
音乐剧剧本的创作不仅应基于歌舞化的方法与结构,而且,成于剧作家胸中的审美意象也必须是充分歌舞化的,故事的展开、场次的安排必须必然地适合音乐剧歌舞表演的内在韵律与规律。正如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张旭主任所言:“传统戏剧基本是以人与事件发生的情感 纠葛、矛盾 冲突的思考与解决,实现戏剧任务,达到戏剧目的。而音乐剧是在遵循上述戏剧原则的基础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台词朗诵”这一传统戏剧中核心的表现方式,以音乐为戏剧表现母体,依据戏剧主题表达要求而产生的舞台演艺技法和审美观念。可以说,音乐剧是理性的、自由的、全方位的整合出能有效体现作品精神的所有舞台表现手段与形式,它能立体地表现出戏剧的丰满与张力,多维的承载着戏剧的目的与意义。传统戏剧是将一个简单的剧情故事尽可能地复杂化、冲突化,尽可能的使主题变异,从而实现思辨的戏剧任务。而音乐剧是将复杂的情节故事尽可能地简约化、概念化,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将复杂的剧情、角色的情感以及戏剧的冲突都交给了以音乐为主体,以舞蹈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为辅体的充满和追求形式表现的艺术。加上科技的发展,音乐剧更加成为一种完全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简约故事、繁复各种表现形式的另类戏剧”。(“文硕创意音乐剧”《爱我就给我跳支舞》歌曲专辑说明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
第二,音乐剧的潜力---音乐、唱词、舞蹈、美术、灯光是用来说故事的,故事在哪里?各个方面是不是都发挥到了极致?
音乐剧是“戏剧”,不是以故事串连的“音乐”,音乐和歌曲是这出“戏剧”里的台词,舞蹈是这出“戏剧”里的动作,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位成“音乐”剧,而不是音乐“剧”。通俗地讲,歌舞必需和故事“有机地”结合,这是第一优先顺位。任何一部音乐剧作品的歌舞呈现,必须有戏剧理由,必须非常自然地揉进剧情,非常有机地整合在故事中:需要用舞蹈来推动剧情的地方,才能让演员把大腿踢起来,需要有歌曲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地方,才能让演员张嘴唱起来,否则,就是矫情、做作。
《你好,多莉》是导演大卫·麦瑞克(David Marrick)将维尔德(Thornton Wilder)于1954年创作的《媒人》(The Matchmaker)搬上音乐剧舞台的一部经典音乐剧。《媒人》是一部比较传统的模拟作品。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纽约,世纪之交的时间和纽约这个地点正好都同音乐剧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故事中的喜剧色彩和浪漫气氛让人忍俊不禁,同时它又在现实中得到了提升,而它深刻的内涵和适应舞蹈和音乐设计的情节为它进军音乐剧舞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几乎具备了音乐剧所需的各种要素,而这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好,多莉》在创作手法上由许多过人之处。与众不同的开场就深深吸引了观众。以往的音乐剧开场总是先有一段对白或者旁白,然后才进入演出。而《你好,多莉》却采用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它没有对白,直接由音乐和舞蹈引出的演出让人耳目一新。随着舞台大幕的拉起,一群舞蹈演员摆着一个贺年片的造型出现在舞台中央。随着她们演唱起“邀请多莉”(Call on Dolly),整个如同电影定格一般的舞台随之活跃起来。这一开场也表明了本剧的风格:世纪之交的优雅和氛围。
第三,故事的呈现---剧本;情节如何?角色如何?时代如何?地点如何?第一点里的那些基本元素是怎么被安排来推展情节、讲述故事、介绍角色、交代时空背景? 音乐剧的叙事元素(剧本、唱词、音乐、舞蹈和舞美)一定要贴近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角色、我们所设计的历史情境,作品才会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含蓄深沉、浪漫惬意,若想模仿、参考、效法其它的成功作品,应站在更高的角度,认真地学习其他名剧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简单地摹仿人家的作品。
“整合性”作为音乐剧舞台创作的核心理念,区别于其他的舞台剧思潮,有其独特的艺术意义和审美价值。 “立体戏剧性”,就是要把戏剧性作为音乐剧各种元素展开的根本前提。我们一旦在创作思维中带有过分媚俗成分,带有强加于人的非自然歌舞,就会出现不协调。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不了本来的音乐剧美学价值,而且这种差异巨大的戏剧情境与叙事元素之间的突然切换,反而阻断了音乐剧的审美流程,从而影响观众对于规定情境的投入,甚至导致观众对于音乐剧这种独特艺术审美情趣的误解。
《国王与我》是小哈姆斯坦和罗杰斯于1951年创作的。据说该剧的创作缘起于他们的夫人,在她们于1944年阅读了格特鲁德·劳伦斯的小说《安娜与暹罗国王》后,把这部神奇的作品推荐给了她们的丈夫。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音乐剧讲的是暹罗国(古泰国)国王与他来自西方的家庭女教师之间的故事。通过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之间的复杂的文化、心理冲突,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妇女地位等深刻的主题。
在这个剧本中,小哈姆斯坦和罗杰斯有很多的主题来发挥:文明对野蛮,专制对民主,国王和平民的传奇爱情,东方和西方等等。这部充满着异域风情的音乐剧一上演便引起了轰动,首演后的连演次数达到了1246场。首演时出色地扮演了国王的尤伯连纳因为表现出色,扮演国王的次数达到了4625场。《国王与我》还一举夺得了1952年的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4项托尼奖。《纽约每日镜报》于1951年评论道:“它为音乐剧舞台设置了新的更高的标准。”1998年的《休斯顿编年史》则认为“《国王与我》体现了音乐剧的本质,它完美地将戏剧、音乐、舞蹈和舞台装饰有机结合起来,引导着观众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旅行。”
第四,好的剧本尽管题材多样化,古典或现代,国内或国外,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CONCEPT”贯穿全剧,这样,所有的歌舞才会有主题依托,形成一股势,带动歌舞往前滚动,否则,歌舞就会像掉线的珍珠,散落满地,没法完成歌舞叙事任务。当“CONCEPT”和题材匹配成对了之后,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找到很妙的解决方法。
《Cats》是“关于”猫群,猫群的展览,除猫秀以外,没有其他更深的意义。
《屋顶上的提琴手》是“关于”生命的延续、文化的延续。生死循环、日落日出,都紧扣这个主题。KK`FBb
《芝加哥》是“关于”颠覆,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一切社会标准与价值观都“anything goes”了,于是翻天覆地大玩特玩一场。
第五,有哪些对比?对比在哪里?是否拉出了张力?是缤纷细致的精品,还是眼花缭乱的大锅炒?
对比才有创造的张力。每部音乐剧的诞生,应该设计一些有戏剧张力的对比技巧。韦伯在创作音乐剧《耶稣巨星》时,巧妙地将当时英国人对摇滚巨星的顶礼摩拜引向对耶稣的狂热;相对于张学友《雪狼湖》个人演唱会式的所谓音乐剧和三宝《金沙》群星演唱会式的音乐剧,《MAMMA MIA》的处理就要好得多,该剧使用ABBA的歌曲演唱贯穿全剧,但在最后也没有忘记告诉观众: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场演唱会。
我们在《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剧本中设置了不少非常诗意的对比技巧,相信观众欣赏完电影以后,会有余味无穷之感、感人至深之叹。比如,我们之所以把“梁祝”戏中戏的段落加强是因为:
1)这部电影是关于四个年轻人投身音乐剧艺术的后台故事,所以这群人在后台的努力必需转化到“前台”让观众看到, 让我们被感动! 所以,所有的热情和心血才不会有白废了的感觉。"
2)这部电影的主线是绝症美少女得了先天性软骨病,最后健康受损死掉的故事。对应的戏中戏故事是梁山伯祝英台, 关键点是“化蝶”。
把“肉体的死亡”和“精神的不朽”两个关键再从中拉出,以戏中戏的祝英台--肉体死亡然后化蝶不朽,和戏外的青青--肉体死亡但是艺术作品永远流传这两个故事线对照。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强调的是“化蝶”、“成全”、“祝福”、“自在”和“超脱”这些意象, 而不着重肉体的死亡和对命运的搏斗。后面两个母题太敷浅,那是洋人才会关心的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会出现像“梁祝”这类的神话故事,就是因为我们晓得从“肉体的死亡”出发去达成“精神的不朽”。在我们的剧本里, 故意不让青青的尸身在葬礼中露面, 就是这个缘故,因为要强调的是“精神超脱”,所以让蝴蝶从戏院(青青的第二故乡)飞出天外,飞回牟尼寨(青青的第一故乡)。正因如此, 结尾画面--前景是戏院内部,背景是蓝天白云--这样的设计才有道理, 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视觉上的花招而已。总之,我们想强调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台和人生舞台是不可分的整体。
第六、我们还必须分析细节、层次、结构、诚意?对细节是否注意?是否有清楚的层次?是否有严谨而完整的结构?是否有制作诚意,还是财大气粗?
音乐剧是一个针线活,不仅需要工笔技巧,更需要团队的紧密协作---不只是"分工",还有"合作"。剧作者和唱词创作者联合从剧本里找出可以安插歌曲的地方,并且协调好哪些戏剧元素由台词讲述、哪些戏剧元素由歌曲表达,用什么样的风格、透过哪一个角色,该讲多少,是明着讲还是隐晦着讲;然后跟作曲家合作,设立好某个角色、某个情境,或整体大格局的情绪氛围和节奏、情调,分头工作,再回头整合、协调,彼此脑力激荡。每一个歌舞风格的出现,都要给出一个有力的戏剧理由。
我们《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创作团队在设计青青在剧院试演的段落时,把时间点设定在“青青即将毕业的前夕”,所以青青、兰兰、小莉,以及其它舞蹈学校的学生,开始面临找工作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运用视觉效果做出了一个“想象中”的“中国百老汇”,也就是在电影里的这个城市(没有点明是北京或上海,只暗指是一个大的商业城市),这里是聚集商业剧场的特定区域,有好多家大型、小型戏院和夜总会等,每天晚上都上演各式各样的不同表演,有中国杂技、戏曲、现代话剧、革命样板戏、芭蕾舞、流行歌剧,以及现代音乐剧,一如纽约百老汇剧院特区一样!所有这些,我们没有在剧本里特别强调,只是创作团队晓得,然后请导演在似有若无之间透过摄影机把这个幻想衬在剧情背后,这招在文学里叫作“不写之写”。我们一个字都没有描述,但是观众可以在隐约之间“感觉”到剧场的那份魔力所在。如果欠缺了这个宏大的“背景”,青青等人寻死寻活就毫无意义了。
我们还玩了一次双关,让皮蓬的办公室是一个很奇怪的形状(如三角形、椭圆形等),俯视着“中国百老汇”的华灯点点,然后,整间办公室的所有东西统统都是紫色的!我们甚至在这里用了一个实例,这就是百老汇名制作人David Merrick的例子,他的办公室是椭圆形的,然后全部是红色的,大红色的!红桌子、红椅子、红沙发、红窗帘,全是红的,窗外就是他的百老汇大街。我们让皮蓬的办公室全部是紫色如何。当然,墙上要挂满皮蓬制作的戏的海报。
3,经典案例分析}
在打破传统的陋规方面,小哈姆斯坦可以堪称典范。他力主破旧立新的创作理念,其将近40年的创作实践为众多的剧作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例如在《俄克拉荷马》的首演时,当剧幕一拉开,观众们看到的并不是那种传统的近乎千篇一律的出场方式:一些漂亮的女子群舞,以衬托主角的出现和主角的演唱。它的开场是一个农女在干活,与此同时,舞台之外一位男高音直接将《啊!多么美丽的清晨》这首优美的歌曲送给观众。这个简洁而又真实自然的开场不仅为剧情的滚动节约了时间,而且给人以新颖的感觉。尽管这种做法现在看起来不是很难,但当时却是从持续了几十年的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中跳了出来。
《天上人间》在百老汇的经典地位是由诸多方面决定的,其中著名的“板凳戏”对于该剧地位的奠定功不可没,这段戏分也成为音乐剧剧本创作方面的不可多得之作,有必要对之进行单独的鉴赏和品评。 “板凳戏”指的是剧中男主角——比利与女工茱莉的爱情场面(两人围坐在花树下的板凳,史称“板凳戏”-“bench scene”)。小哈姆斯坦以背景音乐、台词、歌曲三位一体的方式,融铸成这个近二十分钟的段子。整场“板凳戏”交织着歌咏式的台词(不是别扭的歌剧“宣叙调”,而是与词句、语气搭配得天衣无缝的“旋律”)、诗化但不矫情的对白,以及小哈姆斯坦最著名的“不说‘我爱你’的情歌二重唱”——“假如我爱你”(If I Loved You)。这对心境明澈却刻意迂回曲折的小情侣相对唱道:“假如我爱你,我会如何如何……”“……但那是‘假如’-假如我爱你”。音乐剧自始发展至“板凳戏”,对白与歌曲的发展达到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即便以现代眼光审视,整段“板凳戏”的艺术成就仍是无与伦比的。
这段“板凳戏”在整个戏中勾兑出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人的一次爱的对话,探讨了爱的含义。比利在初次见到勤劳朴实的工场女工朱利时就不禁感叹道:“你这个奇怪的女人,朱利·乔丹”,而这一道白也反映出比利生性浪荡不羁的个性。在整个“板凳戏”的发展线条中,比利的这一个性表露无遗,而与这段“戏”发生之前比利的生活态度(与木马娱乐场的主人穆玲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形成了呼应与形象的吻合,事实上也造就了他对于朱利的爱更加直接、大胆而坚定,甚至带了几分调侃;而朱利这样一个纯朴的工场女表露的却是对爱情的几分期待与羞涩,在面对与自己人生观截然不同的爱慕者时,她的爱似乎变得如此的梦幻、朦胧与不确定(如她唱道:“不久哪天,你会去的很匆忙”)。两种不同思绪的人,在面对同一个问题“爱”时,产生了一种看似美好、甜蜜,实则矛盾的微妙冲突。一问一答式的交流得出了一个其实不确定之因素“If I loved you……?”。
但是,这段戏在全剧中看来并非简单地停留在假如有一天他或者她在离开另一半时爱会变得如何不确定,而更加关注于关于爱的深层关系----爱的精神的延续。不管什么身份、什么背景的人,在面对真爱时,都会将这一份珍贵延续下去,只要心中有爱,你就“不会孤独”(这是全剧歌曲的尾声部分,影射了该剧后半部的结果,同时做到了主题的延伸)。
由此看来,这段“板凳戏”在整出戏剧发展中起到了对“起”的印证---“承”,对“合”(剧的结尾)之前的“转”折这一发展的过程与地位。
“板凳戏”可以说是小哈姆斯坦和罗杰斯出色配合的写照。与这段男女主角长达20分钟的对手戏对应的是一大叠长约数十页的乐谱。为了达到对话可以实时入歌的境地,罗杰斯费了很大的精力来调整这些“对话歌”的旋律,以求符合自然声调和台词之抑扬顿挫,小哈姆斯坦同样花了很大的工夫先让两人对白渐趋诗意而优美,不自觉地带入诗歌般的韵律,然后到达戏剧临界点,让罗杰斯的旋律转承戏剧张力,主角开始唱歌。这样的努力可以说消弭了音乐剧场让许多不懂欣赏的观众最诟病的一点——觉得歌曲是硬放在此处,与剧情毫无联系。很可惜,这段美学历程在电影版本中没有看到,只存在于一些黑白电视现场综艺节目的录像数据中。〔出处:Rodgers and Hammerstein研究专著〕
《天》剧最令人回忆的,除了那段经典的“板凳戏”之外,第一幕结尾前的高潮戏“独白”(Soliloquy)也值得分析和回味。这段长达七分钟的独唱不仅展现了罗杰斯天才的创作才能,对于编剧和编排的小哈姆斯坦来说,也是一个创举。以前从来没有一部剧作会采用如此长的、由一个人站在舞台中央独唱的表达方式。在比利面对自己女儿时,这段“独白”将他既满怀期待、又害怕被拒绝的忐忑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主题的深刻和符合舞台表演的手法弥补了唱词的不足和前所未有的长度给观众带来的厌倦。
七分钟的“独白”不仅要表现比利那初为人父的喜悦,还要将他联想到的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过去所犯罪行的反省都充分表达出来。可以说,这又是剧本发展过程中,关于音乐剧编排和叙事手法的一个里程碑。西方戏剧剧本中心的传统而言,剧场中心论具有革命与颠覆意义。东方戏剧史上几部主要的论著,诸如印度的《舞论》、日本的《风姿花传》,都是以表演为主展开论述的。作为剧场艺术,音乐剧的综合性,其中已暗含着否定剧本至上的潜在可能性。它假设戏剧中诸艺术因素不能独立,而不具有超然独立性就意味着诸戏剧要素只能相互依存,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就好像演员身体的每一部分都不是自己的,必须为戏剧服务一样,音乐剧各戏剧元素,也不属于自己,只有体现到“剧”上,与“剧”水乳交融,才具有完美的意义。
剧本中心的观点则不然,它认为:文学因素是唯一永存的因素;戏剧文学足以构成完整的艺术作品;戏剧中剧本以外的其他因素只是附属性的。音乐剧理论研究虽然也强调剧本研究,但要求不能把剧本凌驾于其他戏剧元素之上,置其他元素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当然,作为整体戏剧,音乐剧中诸艺术元素在音乐剧创造过程中是按时间顺序出现的,剧本作为“一剧之本”,率先成立,从而构成音乐剧中其他艺术元素依据的先在结构,因此,剧本不仅是音乐剧诸要素之一,而且相对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戏剧要素。音乐剧理论中强调剧本的研究,绝对是不可回避的。
1,剧本在音乐剧中的“基石”地位
第一,音乐剧剧本中所蕴含的冲突是该作品吸引观众的灵魂所在。只有搭建起完美的框架,提供扣人心弦的戏剧线索,编织完整的故事情节,制造激烈的戏剧冲突,一部作品才能够真正的引起观者的共鸣,得到观众的喜爱。
第二,剧本是一部音乐剧最为重要的载体,剧作的其他元素都以它为依托展开。一部音乐剧作品的音乐、舞蹈和歌曲都是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依次展现出来的。这就对剧本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不能从一开始就扣住观众的心,那么,即使音乐再优美,舞蹈再动人,歌唱再出色,舞美再绚丽,它们也无法在舞台上得到很好的呈现。
第三,一部音乐剧的剧本是整个作品中花费心血最多的部分。从最初的构思创意到最后的定稿,剧本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修改之中。不仅剧作家要始终根据预演甚至公演的情况对剧情不断调整,导演和作曲家也非常关注剧本的改动。只有等到音乐剧的其他几个元素,如音乐、舞蹈最终确定以后,剧本才能够由剧作家进行整体的编排,同时还要照顾唱词的次序和实际演出的需要。
第四,剧本是塑造人物形象、交待剧情的重要手段,这一作用是音乐、舞蹈所无法替代的。在时间长度有限的剧作中,剧本担当着尽可能全面地交待剧情和剧中人物关系及戏剧发展的“重任”,要向观众提供清晰的故事线索。同时,剧本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能否塑造丰满的、个性鲜明的能为观众所牢记的艺术形象。
2,剧本的创作
中国原创音乐剧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人说是市场问题,但我们认为更大程度上还是作品问题。作品质量不高的首要原因就是中国创作者对音乐剧美学、音乐剧创作方法、音乐剧格律、音乐剧风格,还不甚了解,他们接触的,大部分是韦伯的音乐剧,现在还有法国音乐剧,以为那就是音乐剧的全部。其实,古典音乐剧(book musical)是十分东方主义的,很多人认为看不下去,甚至看着看着会睡着,但从音乐剧独特的创作方法和美学情趣角度看,正是这里,珍藏着我们最需要的专业智慧。没有Book,何来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眼泪、欢悦、痛苦和纯情?没有Book,何来岁月反复后依然隽永、厚重的永恒、经典、不朽和奇迹? 在早期,剧本创作一直是整个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如果音乐和舞蹈不适合的话,可以从头再来,但作为“一剧之本”的剧本,必须在其他工作尚未进行之前就要基本到位,以后即使改动也是针对细节的修补。这就要求剧作家必须具备极强的创作技巧,否则,很难使自己的剧目从广泛而通俗的题材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导演看中,成为音乐剧编排的蓝本。
'!
综合考察音乐剧剧本创作的成功之作,可以看到,好的剧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HZGK$
第一,优秀的音乐剧剧本与一般话剧剧本不同,它要求剧作家对歌舞叙事的方式方法和整合技术技巧必须非常熟悉,否则,很可能流于歌舞剧剧本。8(
音乐剧剧本的创作不仅应基于歌舞化的方法与结构,而且,成于剧作家胸中的审美意象也必须是充分歌舞化的,故事的展开、场次的安排必须必然地适合音乐剧歌舞表演的内在韵律与规律。正如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张旭主任所言:“传统戏剧基本是以人与事件发生的情感 纠葛、矛盾 冲突的思考与解决,实现戏剧任务,达到戏剧目的。而音乐剧是在遵循上述戏剧原则的基础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台词朗诵”这一传统戏剧中核心的表现方式,以音乐为戏剧表现母体,依据戏剧主题表达要求而产生的舞台演艺技法和审美观念。可以说,音乐剧是理性的、自由的、全方位的整合出能有效体现作品精神的所有舞台表现手段与形式,它能立体地表现出戏剧的丰满与张力,多维的承载着戏剧的目的与意义。传统戏剧是将一个简单的剧情故事尽可能地复杂化、冲突化,尽可能的使主题变异,从而实现思辨的戏剧任务。而音乐剧是将复杂的情节故事尽可能地简约化、概念化,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将复杂的剧情、角色的情感以及戏剧的冲突都交给了以音乐为主体,以舞蹈和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为辅体的充满和追求形式表现的艺术。加上科技的发展,音乐剧更加成为一种完全开放的、自由的、民主的简约故事、繁复各种表现形式的另类戏剧”。(“文硕创意音乐剧”《爱我就给我跳支舞》歌曲专辑说明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j

⑩ 四大经典音乐剧分别是什么请详细介绍一下

1《猫》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伦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汇的七项托尼奖,并包揽了伦敦纽约所有戏剧大奖。该剧曾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的称号,自1981年伦敦首演以来,其间在美、日、法、德等国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往往一票难求,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源于此剧的经典情歌《回忆》( M emory)早已家喻户晓,堪称音乐剧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剧魅影〉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1994年韦伯名列《戏剧周刊》杂志编写的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国和英国以及全世界,任何一个时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各大城市演出韦伯的音乐剧。
他为其父写的"安魂曲"和他的"变奏曲"合起来制成的专辑成为销量最大的专辑,以及后来的"首演集"专辑成为三倍白金辑(即销量超过六万百万套)。韦伯的第二个妻子萨拉-布莱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单曲,进入英国前10名排行榜。1996年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作会歌"生命之友"。韦伯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附:韦伯经典音乐剧:《猫》、《艾薇塔》、《歌剧魅影》

剧情简介:
《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韦伯的经典之作,四大音乐剧之首,被奉为音乐剧的代表。改编于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当时其实并不是很有名的小说,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却成为无声电影和早期恐怖电影的宠儿。即使是中国,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声》是根据此书改编的,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本来是一个可怕的故事,韦伯却把Phantom写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灵魂的,优秀的建筑师、作曲家、魔术师,他的悲剧是爱上了美丽的Christine。与之前的导演相比,韦伯笔下的Phantom多情、邪气、才华横溢又专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个世界。
在音乐剧里的Christine既深爱着Raoul,但也被才华横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与神秘,所吸引。这样华丽刺激的恋情,也许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剧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头上站着的黑披风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惧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了。莎拉.布莱曼的高音和克劳福德华美的中音完美结合,歌者激情澎湃,听者波涛汹涌,营造了阴森紧张气氛。另一首是男声独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经典,克劳福德用低缓的声音慢慢地倾诉着恋爱时心理改变,温柔细腻,伤感期待。

3〈悲惨世界〉

改编自雨果同名文学巨著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国人阿兰·鲍伯利和米歇尔·勋伯格,都曾是音乐剧的狂热歌迷。1971年,两人在纽约观看了韦伯的音乐剧《万世巨星》,由此萌发出创作一部史诗风格的音乐剧的想法。两人从韦伯的经典音乐剧《万世巨星》和《艾维塔》中汲取了相当多的灵感,令其既有史诗般的壮丽,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华。1978年,鲍伯利和勋伯格在巴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

1980年秋,长达两个小时的音乐剧《悲惨世界》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击和马戏表演之间,并在上演后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场。哀叹之余,曾经把《猫》成功包装上音乐剧舞台的英国著名演出制作人麦金托什找到了鲍伯利和勋伯格,下决心要把《悲惨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汇。三人一拍即合,6年后,重新包装后的《悲惨世界》落户百老汇,并正式踏上了国际舞台。

作为一部大型音乐剧,《悲惨世界》聘用的演员总数为421人,幕后的员工更高达1633人。该剧之所以能连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题的历久弥新、真切感人外,演员的专业、音乐的动人以及场景的变换等,也都是引人入胜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让在大战前夕祈祷上苍保佑养女珂赛特的爱人马吕斯的独唱《让我死,让他活》,其神情之恳切、旋律之优美,令人过耳难忘;再者,《悲惨世界》的编导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转台,将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战壕”逼真地呈现出来,加上慷慨赴沙场的激昂军乐和充满火药味的枪声、爆炸声,令观众如身历其境,达到了比电影还要真实的震撼体验。

4〈西贡小姐〉

1989年制作的类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乐剧。故事发生在越南战争中,讲述了一个美国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恋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词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张照片之后得到的灵感。照片上是一个越南女孩正要登上从胡志明市飞往美国的飞机,去见她从未谋面的曾经在越南当兵的父亲。女孩的母亲握着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见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觉得母亲的沉默和女孩的泪水表现了由战争摧毁的相爱的人们的生活。

阅读全文

与文章导演的音乐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