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戏音乐剧班属于甚么专业啊我报这个专业是不是不一定被分到音乐剧班啊急!3q
中戏音乐剧班属于表演系。不过说真的现在中戏音乐剧班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一内般的表演教学体系为主,毕容竟由于就业形势所迫大部分音乐剧班的学生还是要走向影视剧这条路的。中戏从事音乐剧教学的教师通常受日本四季剧团的影响较深,当前的四季剧团作为商业演剧团体非常成功,但是就艺术性而言则走向了舞台形式和表演模式固定化流水线化这样扼杀演员创造性的道路,四季剧团在七八十年代培养出的明星如山口佑一郎等纷纷跳槽正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反映。如果对四季路线不能认同,我想中戏音乐剧班并非有志于音乐剧的学生的最理想选择。而且据我和中戏音乐剧班的学生的接触来看,他们当中真心喜欢音乐剧的并不多,研究的主动性和广度大都远远不够。虽然有用心的学生存在,但很遗憾只是个别现象。
其实想学音乐剧不一定非要在音乐剧班。分别打好表演、声乐的功底,学些基本的现代舞蹈,然后多看多听多分析当今世界上成功的音乐剧作品的资料才是正路。
⑵ 音乐剧论文(800字左右)
嘻嘻,华育的预初学生吧!我也是噢,你几班的?
我也正在做这个作业,刚好一查就发现了你这个帖子,你不怕老师发现吗?
头痛这个作业啊!周五就要交了,偏偏复习阶段作业特别多!
给你我的资料吧!大部分都可以抄上去。偷偷告诉你噢,这里面我抄了700字,自己就写了开头和结尾。
http://ke..com/view/9921.htm
音乐剧简介
音乐剧(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
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又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乐剧特点
和歌剧的分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作曲的波吉与佩斯(台湾翻译「乞丐与荡妇」)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乐剧与歌舞片
很多音乐剧后来又被移植为歌舞片,而剧场版本和电影版本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观众的想像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头剪接的运用。西城故事是其中一个将舞台版本成功移植为电影版本的音乐剧,在横街小巷取景,开创了后来很多音乐电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为音乐剧的例子,例如万花嬉春是先有歌舞片,后来才被移植成音乐剧。
很多音乐剧后来又被移植为歌舞片,而剧场版本和电影版本并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观众的想象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头剪接的运用。西城故事是其中一个将舞台版本成功移植为电影版本的音乐剧,在横街小巷取景,开创了后来很多音乐电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为音乐剧的例子,例如雨中曲是先有歌舞片,后来才被移植成音乐剧。
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戏剧表达的形式上,音乐剧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在一首曲之中,时空可以被压缩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过程之中由相识变成堕入爱河,这是一般写实主义的戏剧中不容许的。
音乐剧结构
音乐剧的文本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音乐的部份称为乐谱、歌唱的字句称为句诗、对白的字句称为剧本。有时音乐剧也会沿用歌剧里面的称谓,将歌词和剧本统称为曲本。
音乐剧的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音乐剧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为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一出完整的音乐剧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乐剧历史
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欧洲,各种各样的音乐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首演于1728年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线。1750年,一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1866年,《黑魔鬼》成为美国第一部的音乐剧。德国的喜剧,穿紧身衣跳舞的女孩,滑稽的歌曲,以及侏儒和妖精的扮相等等,奇异的场面令人惊异。美国人对音乐剧的兴奋和拥护“就像当年米兰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剧,或维也纳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响曲一般”。
种类繁多的美国娱乐
19世纪,城市在美国纷纷建立,音乐剧随之茂盛起来,它们以城市观众为对象,出现了轻歌舞剧及其更为粗俗的姐妹剧种———滑稽表演。轻歌舞剧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每周的节目单上有杂技,魔术,舞蹈、动物表演。单口相声唱歌和滑稽戏等等。轻歌舞剧的来源很多:合法剧院的幕间特别节目、黑人歌曲表演、英国音乐厅的表演。这种雏形的美国音乐剧还只停留在模仿和沿袭欧洲轻歌舞手法的阶段,其中歌、舞、哑剧,滑稽戏甚至杂耍,魔术筹各种艺术手段都可采用,不过,直到1890年,喜剧《唐人街之旅》成为一个里程碑,这部戏证明了音乐剧可以有美国的故事,也可以有美国的歌曲,如《巴华利街歌》。这首歌本来是一首很动听的民歌,一首地地道道的美国歌;更为重要的是,该剧不仅有美国歌曲,美国故事,而且还有美国人说话的方式,就是说所有的角色们都用俗语说话。
小歌剧时代
进入20世纪,欧洲的作曲家给美国带来的一种小歌剧形式。由于多年来受到欧洲歌剧如吉尔伯特和苏利温的英国喜歌剧,加上其他的天才如约翰。斯特劳斯的维也纳小歌剧,奥芬·巴赫的法国轻歌剧等的影响,使观众自动地有了一套评判音乐好坏的标准,而且也影响了观众的欣赏口味:有意味的情节,优美的音乐和文雅的歌词成为编创者追求的目标。1927,年由吉罗姆,科恩和奥斯卡·双姆斯特恩所作的《画舵漩宫》(该剧是至今仍在上演的优秀的音乐剧中最早的一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它也是一部真正的小歌剧。它以密西西比河上一艘表演船为背景,描述船长、船长夫人、女儿木兰小姐、赌徒女婿、剧团台柱黑白混血的朱莉小姐、船底黑奴、黑厨娘的故事,还有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情事故、悲欢离合,全剧长达四小时。首演之夜,百老汇的观众被吓呆了,他们不晓得原来“Musi-cal”不是只有歌舞喜闹剧,竟然可以这样的“戏剧”!从此,百老汇音乐剧开始了现代剧目的尝试,音乐剧的编导开始更注意故事情节及歌曲的创作,从而更丰富了音乐剧的形式。
与小歌剧并存于同一时代的还有Rcvue(时事讽刺剧),在音乐舞台上它以没有完整故事的形式和通俗的方式兴盛着,这种歌舞虽没有情节,却开着冷玩笑,利用这种讽刺的手法把戏剧或歌剧滑稽化,它模拟流行的东西,或对流行的丑闻放冷箭——这些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的歌舞的主要材料。
爵士乐进入音乐剧
爵士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一种流行音乐。从它的身上可以找到美国民歌小调,黑人灵乐怨曲以及各种村音俗韵的身影,风格多样,动感强。第一部伟大的令人不能忘怀的歌舞名为《当心你的脚步》,1914年在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上演。对于此事最有贡献的是艾尔文·伯林。他作出了那种精细的切分音拍子的歌曲,使得美国的音乐剧舞台与爵士音乐永远结了不解之缘。“爵士”成为音乐剧的“音乐俗语”。不少作曲家也将爵士的因素引入创作中。乔治·葛什温开创的就是一种“交响味”的爵士风。1924年,由葛什温兄弟创作的《女士,好样的》就开创了上世纪20年代百老汇音乐剧的爵士舞风格,该剧也使弗瑞德·阿斯泰尔和妹妹阿德勒成为百老汇首屈一指的歌舞明星。至此美国音乐剧掀开了它的新纪元,作品逐步趋于成熟
20世纪40~60年代,受欧洲轻歌舞剧和爵士音乐的影响,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百老汇音乐剧经典剧目。在这期间的作品已经成为年轻的古典了:如以美国西南部俄克拉荷马拓荒地区为背景的《俄克拉荷马》(1943年),该剧1955年被拍成电影获奥斯卡金像奖,1964年艾尔文;怕林的《安妮,拿起你的枪》;考勒·波特的根据萧伯纳剧本改编的音乐剧《窕窈淑女》。1956年在纽约首演,1964年被拍成电影并获奥斯卡金像奖;以及1957年在纽约首演的《西区故事》,1961年被拍成电影也获奥斯卡金像奖;1964年在纽约首演,反映沙俄时代犹太人命运的《屋顶上的提琴手》,1964年在纽约首演,1971年被拍成电影获奥斯卡奖。
百花齐放的现代
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前卫剧场的观念渗入主流作品;摇滚乐、社会变迁丰富创作的素材,欧陆作品进口美国,百花齐放。
20世纪60年代,甲壳虫和摇滚乐由英国冲向世界,各国音乐剧作曲家对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渐转向吸收,英国的韦伯率先在《万世魔星》这部以古老的圣经故事改编的内容沉痛、主题严肃的音乐剧中采用了轻音乐及摇滚乐,使之具有了现代感,歌曲变得活泼,通俗、易于演唱。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乐的严格限制,将电声乐器引入音乐剧,从而加强了它的时代感和表现力。加之由于现代音响广播设备的更新和普及,许多音乐剧中脍炙人口的歌曲。通过现代传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流行歌曲,如《艾维塔》中的《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及《猫》中的《回忆》在音乐会及平时街头广播中都常可听见,致使许多没有看过此剧的人也产生了一睹为快的期待。
20世纪70~80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转向伦敦,英国创造了与美国风格大不相同的“音乐剧”,出现了一批英国“音乐剧”经典剧目,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尤其是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万世巨星耶苏基督》(1971年)、《艾维塔》(1976年)〈猫〉(1981年)《歌剧院的幽灵》(1986年)和《日落大道》(1993年)以及根据雨果名著《悲惨世界》创作音乐剧《悲惨世界》(1980年)、都成了世界各竞相上演的保留剧目,它们在音乐和戏剧上都有了突破和飞跃。
音乐剧的流派
音乐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音乐剧流派的开成和壮大总是与杰出的作曲家和剧作家,尤其是他们的不朽的作品联系在一起的。
科恩、罗杰斯和小哈姆斯坦的古典音乐剧流派、勒纳和洛维的小歌剧流派、桑德海姆和普林斯的“概念音乐剧”流派、韦伯和莱斯的现代流派音乐剧、勋伯格和鲍伯利的史诗流派、吕克·普拉蒙登和理查德·科钱特的浪漫主义流派和方兴未艾的后现代流派音乐剧向世人打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音乐剧舞台。
音乐剧名家
英国戏剧家安德鲁·洛依德·韦伯
安德鲁·洛依德·韦伯(AndrewLloydWebber)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第一部音乐剧已表现出了对流行音乐的着迷,结合了迷幻、乡村与法国小调三种元素。
70年代早期,韦伯与莱斯合写的作品是大胆的《万世魔星》,获得了格莱美奖。该剧于1971年在纽约上演时,获得了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原作曲和最佳音乐剧奖,1973年,该剧被拍成电影。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擅长装扮的老猫经》改编的《猫》正开始成为迄今为止韦伯在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
在美国和英国以及全世界,任何一个时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几个巡回演出团在大城市演韦伯的音乐剧。1995年,《猫》以史无前例的演出纪录庆祝它在百老汇上演十周年,《猫》、《星光快车》及《万世魔星》三部韦伯的作品是伦敦戏剧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三部音乐剧。韦伯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美国歌剧大师乔治·格什温
乔治·格什温(GeorgeGershwin)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极大热情。1919年与欧文·凯撒(IrvingCaesar)的合作曲子“斯瓦尼”使他第一次出名。同年他被委任为《乔治·怀特1919年的丑闻》一剧作曲,其中一些歌曲成为美国流行音乐中的里程碑,如“我要建一条通往天堂的梯子”、“有人爱我”等。
1935年他的民歌歌剧《波吉与贝丝》在波士顿上演,成为格什温上演最多的剧目之一。1936年格什温兄弟转到好莱坞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时期。他们为《我们跳舞吗》(1937)、《困苦中的年轻女人》(1937)谱为另一部影片《古德温闹剧》(1938)写曲时,乔治病倒了,不久于1937年6月去世。[1]
[编辑本段]音乐剧的主要类型
1.百老汇音乐剧
像“好莱坞”与美国电影的关系一样,一提起“百老汇”人们便会很自然地想到美国戏剧。“百老汇”是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条大街的名称。在这条大街的中段一直是美国商业性戏剧娱乐的中心,因此“百老汇”就成为美国戏剧活动的代名词了。百老汇曾经有非常辉煌的历史,这是与美国商业音乐剧的历史密切相联系的。百老汇音乐剧(Broadway Musicals)的前身是黑人游艺表演、滑稽剧、歌舞杂剧等,比较多地受爵士乐、摇摆乐的影响,其舞蹈有独创的百老汇风格。1904年,比特尔·琼斯明确了音乐剧的概念,真正有代表性的剧目是1927年的《演出船》,它综合地把歌曲、舞蹈和故事情节、话剧表演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音乐剧把美国风格的爵士乐和与爵士乐配合得摇摆性很强的舞蹈成功地结合在一起。《俄克拉荷马》、《西区故事》、《平步青云》都是在百老汇相继走红的重要音乐剧目。此外在百老汇经年不衰的音乐剧有:《歌剧院幽灵》、《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美女与野兽》等。
2.黑人音乐剧
音乐剧表现手段从以欧洲为主移向以美国为主,就是因为黑人的褴褛时代爵士乐、灵魂音乐、游吟和忧伤蓝调的流行。再后来的摇摆乐也有强烈的黑人音乐背景。著名的黑人音乐剧包括《演出船》、《波吉和贝丝》、《天空小屋》、《圣路易斯的女人》、《花之房》(1954年)、《牙买加》等等。
3.伦敦西区音乐剧
伦敦西区音乐剧更多地受歌剧和轻歌剧的影响。英国音乐剧的发展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别突出的改进,这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是把歌剧、轻歌剧的传统以及音乐喜剧的传统与爵士乐、踢踏舞和芭蕾进行一定程度的结合。20世纪70年代,英国出现了两位音乐剧创作巨匠: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和蒂姆·莱斯,随即英国音乐剧就出现艺术上的转折。在风格上,韦伯创作的音乐剧偏重音乐,舞蹈相对较少;在制作上,英国音乐剧著名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非常注重把舞台上的各种技术——布景、服装、灯光等与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很快百老汇感到了来自伦敦西区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伦敦西区的著名音乐剧包括《悲惨世界》、《西贡小姐》(1991年才移师纽约的百老汇)、《猫》、《歌剧院的幽灵》(后来移师纽约百老汇)等等。此外,似乎所有的音乐剧从伦敦搬到百老汇都能获得成功,比如《象棋》、《男朋友》、《奥利弗》、《可爱的战争》、《查里姑娘》等等,无不如此。[2]
[编辑本段]西方音乐剧
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喜剧和黑人剧。
初期的音乐剧并没有固定剧本,甚至包含了杂技、马戏等等元素。自从1927年演艺船(画舫璇宫)开始着重文本之后,音乐剧开始踏入它的黄金岁月。这时期的音乐剧多宣扬乐观思想,并经常以大团圆的喜剧结局。直至1960年代摇滚乐和电视普及之前,音乐剧一直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娱乐和演艺形式。1980年代以后,英国 伦敦西区(West End)的音乐剧演出蓬勃,已经追上百老汇的盛况。后来甚至出现法文的音乐剧,如悲惨世界(后改编为英文版,曾在百老汇演出)、星梦Starmania、钟楼怪人、罗密欧与茱丽叶、小王子等等。
My Fair Lady Playbill with Julie Andrews and Rex Harrison而随着英国和美国的音乐剧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乐剧也开始在日本、韩国、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流行。参见亚洲的音乐剧。
发展和著名剧目
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音乐剧后来传播到美国,并在美国得到高度冶炼和发展。美国纽约的百老汇,视其为音乐剧中心,甚至将音乐剧统称为百老汇音乐剧。美国音乐剧的内容,偏重于谈情说爱及幽默风趣,音乐轻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较富丽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风格。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称“百老汇音乐剧之父”。
科恩1885年1月诞生于纽约,年轻时曾在纽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903年赴英国伦敦学习作曲,同时潜心研究轻歌剧、音乐喜剧的创作表演经验,并参加创作实践。自1904年起先后创作音乐剧50部,其中《演艺船》(1927)最为出众。
故事叙述了20世纪20年代密西西比河上一个在船上演出的流动剧院演员们在时代变迁和种族歧视的社会环境中悲欢离合的生活景象。船主安迪的女儿马格诺莉雅与游手好闲的青年拉威涅相爱,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吉姆。一天,船主发现女婿拉威涅竟是赌棍,将其驱逐,吉姆随同离去。马格诺莉雅无奈在夜总会登台献艺,艰苦奋斗了21年,终于成为著名音乐喜剧明星,最后回到船上,挽救了日益衰败的演艺船,拉威涅和女儿吉姆也回到船上一家人终于团聚。剧情中加入了民间歌舞、爵士乐、查尔斯顿等清新歌舞,歌曲旋律深沉感人,以《老人河》最为著名。在演出中,美国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尔·罗伯逊(1898—1976)饰船工乔一角,成功演唱苍劲、悲切的《老人河》使其扬名世界。
发展中百老汇音乐剧
20世纪同样引人注目的还有格什温的《开始奏乐》(1927年)、《疯狂的女郎》(1930年)、《我为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创作的黑人民间音乐剧《波吉与贝丝》,其中的《我为你歌唱》因为剧中讽刺了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弊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成为第一部获得“普利策奖”的音乐剧。
自20世纪20年代起,百老汇名家辈出,经典佳作频频登台,商业操作生意兴隆,持续铸造数十年的辉煌。百老汇音乐剧发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温兄弟等风云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过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罗杰斯和剧作家哈默斯坦也为音乐剧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俩合作的《俄克拉荷马》于1943年3月在纽约圣詹姆斯剧院首演,获得空前成功。这是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爱情生活的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劳芮做梦的场景,描写梦幻中与恋人克莱的绵绵情语——雇工加德与克莱斗殴,劳芮相阻——劳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挣扎……最后从梦中惊醒。德蜜尔在这里巧妙运用双人舞、三人舞,与剧情和谐巧妙的结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国化的改革,以区别古典概念的芭蕾舞。《俄克拉荷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实践了多种要素的完美综合。此后,罗杰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转木马》、《南太平洋》、《国王与我》。还有一部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音乐剧。这就是《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后来被搬上了银幕,作品中的许多歌曲,可谓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50、60年代是百老汇音乐剧的全盛时期,在强化歌唱、舞蹈、表演、剧情的有机综合功能方面又作了一系列大胆革新。精湛的专业化创作技巧和美国作风的音乐舞蹈汇成浑然一体,将音乐剧的艺术品位和演员的多能性表演艺术提升到新的境界。1957年9月16日,由普林斯制作、伯恩斯坦作曲、劳伦茨编剧、桑岱姆作词、罗宾斯导演的《西城故事》在百老汇首演,标志着音乐剧艺术最佳发展阶段的开始。此剧1961年拍成电影,荣获十项奥斯卡奖。作品从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灵感,地点从维罗那古城变为现代曼哈顿西区,人物关系由原剧两个世代宿怨的贵族家族移植为落后、贫穷的移民集聚地的两个青年团伙争夺地盘的恶斗,男女主人公托尼和玛丽亚分属一个群体,最后以悲剧告终。该剧融会复杂的爵士节奏和富于冲击力的音响律动,歌曲音调着重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情感,将音乐完全置于剧情之中。虽为爵士流行风,却不追求听觉的效果,给了观众以细细咀嚼回味的余地。剧中歌曲《玛丽亚》、《今晚》、《阿美利加》等韵味十足,百听不厌。
继《西城故事》之后,百老汇陆续推出一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剧,《吉卜赛》(1959)、《音乐之声》(1959)、《卡米洛特》(1960)、《您好,多莉》(1963)、《屋顶上的小提琴》(1964)、《滑稽女郎》(1964)、《油脂仔》(1972)、《平步青云》(1975)、《芝加哥》(1976)、《安妮》(1977)、《第42街》(1980)以及红极90年代的《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化身博士》《为你疯狂》以及心理剧《化身博士》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少作品从纽约到世界,从舞台到屏幕,展示了音乐剧这一独特艺术品种的千姿百态。
伦敦西区的《奥立弗》“挑战”百老汇
自60年代起,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创作表演正急起直追,不时发起向百老汇的冲锋进军,“音乐剧中心”百老汇受到严峻的和强烈的震撼。
1960年6月由巴特根据狄更斯的小说《孤星泪》(即《雾都孤儿》)编剧作词作曲的《奥立弗》首演于伦敦。1963年进入百老汇舞台,荣获两项托尼奖。该剧没有舞蹈场面,将创作重点放在戏剧表演、各种形式的演唱和舞台布景的创新上,采用并行转台展现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社会图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对奥立弗的悲惨命运给予深深的同情。也正是在60年代,伦敦剧坛升起了一颗作曲新星,那就是安德鲁·洛依德·韦伯。他具有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擅长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演奏,对新潮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情有独钟。1967年他与词作家蒂姆·莱斯(1944)合作《约瑟夫和神奇彩衣》,此剧1981年在百老汇连演800多场,1982年获包括音乐在内的托尼奖多项提名。1971年10月他们合作的摇滚音乐剧《耶稣基督巨星》在百老汇首演,此剧取材于圣经故事灵感来自于霍尔本的油画《墓中死基督》,通过对以基督与犹大为中心的复杂人物关系折射当代社会普遍的人性命题,寓以深刻的哲理意味。1978年6月他们的又一部摇滚音乐剧《艾维塔》在伦敦隆重上演,故事取材于阿根廷前总统庇隆第二任夫人艾维塔的生活事迹翌年9月在百老汇连演1560多场,荣获7项托尼奖和纽约戏剧评论界最佳音乐奖。以上两部摇滚音乐剧为了使观众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调动了旁白演唱的形式,《艾维塔》中演唱的摇滚歌曲《如此一个竞技场》、《金钱滚滚来》有力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而且又十分动听。这部音乐剧中还有一首并非摇滚的主题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以其楚楚动人的旋律而风靡全世界。他的惊世巨作《猫》1981年5月在伦敦首演轰动了百老汇。此后又创作了以舞蹈精彩绝伦而著称的《星光快车》、《剧院幽灵》(1986)和90年代荣获8项托尼奖的《日落大道》等传世名剧。
20世纪80、90年代称雄世界音乐剧坛的伦敦西区,除了韦伯,还有作曲家勋伯格(1944~)和著名制作人卡麦隆·麦金托什(1946— )。他们的配合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麦金托什是一位聪明的艺术经营者,用高质量艺术作品赢得千千万万的观众。他与韦伯合作的《猫》、《歌剧院的幽灵》,与勋伯格合作的《悲惨世界》、《西贡小姐》,以及重新制作的许多经典剧目都为世人所瞩目。
世界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
根据法国19世纪雨果的经典小说《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音乐剧是麦金托什制作的四大名剧之一。由阿兰·鲍伯利作词,勋伯格作曲,特里沃·南与约翰·凯德合作编剧、导演。此剧最早是1980年巴黎演出的法语版本,麦金托什为其音乐所激动,决定重新制作,由芬顿将法语歌词译成英语,并请诗人赫伯特·克莱茨梅对歌词重新修改加工,成为通行的英语版本。继1985年10月在伦敦首演、1987年3月在百老汇隆重推出以来,至今已在33国家、200多个城市用21种不同语言演出过 54种制作版本, 该剧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50多个重要国际奖项。
2002年6月22日美国国家巡演团在中国上海持续演出22场。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广告用大字写道:“《悲惨世界》,创造历史,首部中国上演的百老汇音乐剧。百老汇巨星康姆·威尔金森专程加盟,再度诠释冉·阿让。美国国家巡演团倾情演绎,上海大剧院震撼巨献。”国内外观众纷至沓来,大剧院门票告罄,剧场内掌声雷动,此次演出成为上海文化生活的一大盛事。《悲惨世界》以逃亡的冉·阿让与警探沙威周旋,终其一生逃避追捕迫害的故事为主线,多侧面表现冉·阿让舍己救人,给予苦难中的人们以同情和关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史诗般地反映了19世纪法国三十年动荡历程中人间的悲欢离合和人民大众英勇抗争的业绩。
《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贵在写实,实在难得。其流动的舞台、巨大的转盘、丰富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⑶ 如何提高教师在音乐剧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海德格尔视语言为人类的最后家园。语言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语言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师语言艺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外壳——语音,决不是单纯地从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结合体。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说话艺术,要有意识地练习自己的口才。说到底,教师也是靠口才吃饭的。教师是依靠语言来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口才是教师最大的资本。一名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想学、爱学、乐学、学会。明明是同样的讲课内容,由于表达方式与技巧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和收获大有不同。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听他的课,难从他的手中学到真知。所以,我们必须在训练自己的声音上狠下功夫。
声音是影响教师语言魅力的决定性因素。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协调、美妙、悦耳、动听,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我们可以采用数码机进行录音、录像,有针对性地、反反复复地进行提升自己的声音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
1、幽默。幽默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调味剂,是重要的、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法宝。谁希望站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整节课板着面孔、照本宣科的老师?教师懂得运用一定的幽默语言艺术,寓教于乐,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也能让学生赏识你的“能力”,容易走近你,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提高学习效率。幽默是金,幽默是一种才华,幽默是一种智慧。著名音乐教育家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2、语调训练。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的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在一段文章或一句话里,哪儿该轻,哪儿该重;哪儿该缓,哪儿该急;哪儿该抑,哪儿该扬,教师都要反复训练,准确把握,成竹在胸,否则从头到尾一个音,不但不能很好地讲授教材的要旨,更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3、声调训练。声调是指说话声音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在课堂上,我们的声音是否太尖或太低或太嘶哑?过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如芒在背,让学生感到紧张、恐惧,甚至会吓坏学生;太低的声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声音嘶哑,更令学生反感。所以,我们要设法训练自己的声调,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协调、美妙、悦耳、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传授知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为了嘹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音量控制。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和小。课堂上,有的教师声音大如洪钟,每每心情不畅,更是雷霆万钧;有的教师声音小如蚊虫低吟。其实,过大的声音震耳发聩,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过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实在令人费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开关,做到声音洪亮、圆润、饱满,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视、听神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5、控制好语速。语速指的是教师语言的速度,即说话的快慢程度。有的教师说话快,语速则快,学生还未反映过来,一句话已完;有的教师说话慢,语速则慢,拖声曳气,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左耳不进、右耳不出”,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速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无限的信息。 6、注意停顿。教学语言中的停顿非常重要,如果一句话停顿不当,意思千差万别。同时,停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确定次重点。教师停顿愈多,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就愈大。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停顿少,学生思考的余地荡然无存。试想,学生能接受得了吗?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哪里该停,该怎样停,一定要心中有数,做到停顿有效。 7、发音训练。虽然教师们都已取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但教学中发音不准或夹杂方言或重复过多或存在口头禅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发音训练,能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杜绝有悖教学常理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语言艺术。如果你能注重加强这几方面的训练,那么你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力一定会大有长进,不说像相声演员一样巧舌如簧,在课堂上也能从容应对。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感的、令学生喜欢的教师,就必须设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养,讲求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富有粘性、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⑷ 谁能提供几个音乐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音乐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很多,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论题,供大家参考:
1、多媒体技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2、高校音乐专业合唱训练与视唱练耳的关联互动
3、公民社会塑造过程中的高校职能研究
4、冷爵士的艺术风格研究
5、论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
6、论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7、论声乐学习和演唱中心理调适的作用
8、论西方音乐剧的发展脉络
9、论中国传统音乐中“和”的审美内涵
10、论中国近现代声乐演唱发展的多元化
11、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12、浅述抗战时期在重庆创作的音乐
13、浅谈“微笑”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浅谈西方民族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影响
15、如何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教学相互渗透
16、如何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
17、印度宝莱坞电影音乐的特点
18、由中国好声音引发的思考
19、《试论民歌演唱方法训练与民歌地域风格把握——以陕北民歌为例》
20、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中减七和弦的使用技法及其审美
⑸ 我是学音乐剧专业的想报考研究生,不知道如何报考和选择专业,有哪位好心人指点一下啊
1、如何报考?
每年的9月研究生网上预报名,10月正式网上报名,11月现场确认,然后1月考试
2、选择专业?
报考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准确为自己定位。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比较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程度。而且不应该盲目的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的为自己定位。
⑹ 排练音乐剧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学理念]
国家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在教学上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围绕着《音乐剧》开展音乐活动,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排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的学”成为现在“主动的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音乐剧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构成音乐剧的主要元素、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及艺术特征;
2、 通过排演音乐剧名著片段和创作小型音乐剧,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其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整体描述]
《走进音乐剧》是一个单元内容,本单元分四个课时完成,首先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剧《猫》,从感性上了解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然后提出有关音乐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理性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音乐剧;接着让学生分组创作表演音乐剧《悲惨世界》的片段。
学生在排练演出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把音乐剧的学习再运用到创作实践中,使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了经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分段叙述]
上课时,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雪狼湖》吗?”
生答:“知道!是张学友主演的。”
生:“前阵子在广州演过”
生:“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
生:“那里面的歌曲很好听的”
生:“我想去看可是票价太贵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师接着问道:“那么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艺术形式吗?”
(学生们没有人能回答上来)
师提示到:“歌剧?舞剧?”
马上有不少同学抢答到:“音乐剧!”
师说:“对了!那么你们了解音乐剧吗?什么是音乐剧呢?你们看过音乐剧吗?”
同学们都摇头说没有看过音乐剧,不了解音乐剧。
师继续说道:“我这里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音乐剧《猫》,你们想看吗?”
几乎是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说“想!”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学生关心的《雪狼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心,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
在观看过程中,同学们非常专注的观看,时不时会发出一些赞叹声和笑声,当听到歌曲《回忆》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的:“啊?这首啊!”“莎拉德曼唱的那首歌啊!”“原来是《猫》里面的歌曲呀”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故意安排的,我知道当学生听到这首歌曲时必然会有反映,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其实他们平时喜欢唱的英文歌曲,大多数是世界名曲,音乐课欣赏的作品不是只有民族和古典的作品,也有他们喜闻乐唱的现代通俗作品。借此改变学生对音乐课的偏见。)
观看结束后,我说:“请同学门自己总结一下什么是音乐剧?”
生说:“音乐剧是又歌又舞的艺术形式。”
生:“音乐剧由音乐、舞蹈、戏剧组成”
生:“音乐剧的表演是又唱又跳,还有故事情节”……
最后教师归纳“音乐剧是当代西方国家通俗音乐戏剧的简称。是集歌剧、舞剧与话剧表演为一体的新型舞台戏剧形式。”
师又问:“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音乐、戏剧、舞蹈”
师说:“很好!那么三者间是怎样的关系?”
生回答:“戏剧是基础,音乐是灵魂,舞蹈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剧都能说出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并概括出三者间的关系。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师又进一步提出:“音乐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音乐剧有哪些艺术特征?音乐剧和歌剧和传统戏曲形式上有何异同?音乐剧有哪些经典名著以及它们的艺术成就?音乐剧与歌剧的唱法有何不同?音乐剧与歌剧的乐队有何不同?音乐剧主题的出现有哪几种形式?
我请学生们课后分组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把探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和大家共同分享。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时,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学习和筛选,这就是一种学习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自学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提高。)
生:“这是我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大家请看(投影展示):20年代以前的音乐剧在英美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在美国,它较多地受爵士乐、踢踏舞、喜剧性话剧和含有歌唱的喜剧的影响。在英国,音乐剧更多地与轻歌剧和话剧,特别是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的戏剧背景相关,舞蹈方面则更贴近芭蕾舞。”
生“这是我找到几个音乐剧的音乐,请大家欣赏。”
(他给大家播放了《雪狼湖》、《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课后我问他是从哪里找到的,他告诉我,《雪狼湖》是在网上下载的,《歌剧魅影》和《悲惨世界》是在购书中心找的。)
生:“你们知道吗?我们喜欢的电影《DO、LE、MI》是从音乐剧改编的,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大家熟悉的《雪绒花》吧”
(在投影上展示谱例,全班齐唱)
生:“我找到音乐剧有四大名著,大家请看:(投影)《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它们的艺术成就是……”
生:“……”(略)
这一节成果展示课。同学们踊跃的上讲台展示探究学习的成果。
(这是一节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课,在这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充分调动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再仅是“传授者”)
师小结,并布置学生课后创作排演音乐剧《悲惨世界》片段。
学生表演之后的讨论激烈:“梁凡那组表演的《悲惨世界》最好!”
生:“不!李蕊那组好!他们表演的很大方,特别是刘万薇把柯赛特那种恐惧、忧伤但内心还有美好梦想的性格表现出来了。而且,她的声音很美。”
生:“梁凡演的雅维特不够趾高气昂,有点温和了。”
生:“梁凡那组的男生表演的比李蕊那组好,他们演唱的《听吧!人民在歌唱》没有跑调,李蕊那组变化音没唱准了,三连音也不准确。”
生:“我们刚才在演出时,心里很紧张,有些安排好的动作都没有完成。大家在表演时也都比较害羞。”
生:“我认为我们组不错,大家都很认真,第一次上台演出,难免会有一些出错的地方,大家应该原谅的。”
生:“当演员是要有想象力的,我演柯赛特时就想象着我就是她,没有饭吃,还要做很多的活,在演唱时就想象着,体会她的心情。老师说的没错,没有想象力就当不好演员,演不好戏。”
生:“梁凡组的注意到服装的运用”
生:“梁凡组最后那首歌曲唱出了起义者愤怒的声音”
生:“……”(略)
学生们对刚才两个小组的表演各抒己见,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戏剧表演体验,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学生获得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师小结结束此单元
[教学反思]
反思本单元《走进音乐剧》的教学,成功之处是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做课件、认真备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开放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音乐剧——查找收集资料——创作表演,学生的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兴趣支配下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
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表演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很认真,可见在课间是有练习的。领唱的同学能注意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在演唱中适当的加入了舞蹈动作。也能注意服装、道具的使用。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也很客观、公正,对演唱者的音准、节奏提出意见,还对表演者的表演、服装道具的使用等方面均做出评价。在评价中大家相互学习,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就是我国音乐剧素材比较少,学生平时对它了解、学习不够充分,以后要注意加强民族作品的学习。
[专家点评]
本课执教的老师是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综合驾驭课堂能力的音乐教师。本单元《走进音乐剧》教学内容是高中音乐学习自选模块中学生喜欢并能充分综合施展艺术才能的学习领域。案例中显著特点有:一、教师能依据新课标精神拟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实际。二、从学生感兴趣音乐话题入手,创设情境。三、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增强亲身体验。使学生充分了解音乐剧的情感表现,除了靠音乐艺术自身的表现力、感染力之外,往往也借助姊妹艺术的一些手段和特征,如戏剧情节、舞蹈的生动体态和节奏律动、文学的语义诗意等。四、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自评、互评、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手段。
音乐戏剧课程模块的教与学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达到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启迪更深,收获更多这就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的最高期望。
⑺ 音乐剧论文格式是怎样的
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