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扎特传》刚开始时,萨列里演奏了自己当年的两部作品后,他演奏的莫扎特的那首钢琴曲子是什么
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首音乐会小夜曲,有四个乐章象一部缩小了的交响曲。它与情歌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
这部作品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G大调,4/4拍,回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 。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
《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
2. 电影<莫扎特传>萨列里说的一句话.
我所要的只是歌颂上帝,它给了我这种欲望,可是又使我哑巴。为什么,告诉我,版如果权它不要我用音乐支赞美它,为什么要给我欲望?就好像是生理上的欲望,却又不给我才华?
从此以后我们势不两立(望着耶稣像),你和我,因为你选择了自大,色情,下流,幼稚的男孩做为你的工具,你所给我的奖励是让我能够了解他的才华,因为你不公道,不公平,不仁慈,我拒绝你,我发誓,我要去伤害你在世上的代言人,我要尽我的能力去害他,我要毁了你的工具。
3. 有人说贝多芬和萨列里是师生关系,但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的关系是哪本书上记载的不要网页,要书。
黄腾鹏.西方音乐史.甘肃省: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年
保罗·朗多米尔:《西方音乐史》,朱少坤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年
4. 电影莫扎特传里,萨列里给神父弹得两首自己的作品分别是什么
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
影片在一段沉重有力的旋律中开始,空镜头中出现一个苍老的忏悔声,凄惨恐怖,划破夜空。牧师们企图用甜食让这个忏悔者开门,却传来一声尖叫。随着牧师破门而入,浑身鲜血的萨列里第一次进入画面。
《莫扎特传》是站在萨列里的角度来展开剧情。已是暮年的萨列里在精神病房的钢琴前向神父讲述莫扎特的事迹,他用傲慢的语气问神父:“你知道我是谁吗?”并演奏自己的曲子,但神父只是摇头,然而一段莫扎特的《小夜曲》让神父不禁跟着哼唱。至此影片已经透露出萨列里的特征,基督教徒,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与莫扎特同年代,热爱甜食。
萨列里出身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并拥有一位把演奏音乐等同于马戏团猴子的父亲,与莫扎特相比,他的音乐梦想从未得到过家人的支持。于是,当父亲向神祈祷生意兴隆时,幼小的萨列里诚心向上帝祷告希望能成为一名举世瞩目的作曲家,并愿意奉献自己的每一刻生命于音乐里。所以当父亲被食物呛到毙命时,萨列里确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是上帝的安排。在萨列里心中,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并操纵着整个世界,无论才华或苦难都是上帝赋予的。在莫扎特出现以前,萨列里认为自己是被上帝选召的孩子,所以一直都在兑现自己的诺言,努力、谦卑、禁欲。他在屋内墙上挂着十字架,钢琴上绘着宗教图画,经常想上帝祷告,遇见自己喜欢的女人却不会触碰她一下。莫扎特的出现让萨列里质问上帝为什么一个乖张自我,内心充满邪恶的人会是他选中的孩子。于是从质疑到最终与上帝势不两立,在潜规则了莫扎特的妻子后萨列里取下了十字架扔入火中,开始犯下越来越多的罪。宗教曾是萨列里的动力但最终成为了他的牵绊,虽然烧掉了十字架但就算到老还是一名向上帝忏悔的基督教徒。
毫无疑问萨列里是努力的,孤身一人去维也纳后来成为奥地利王的御用作曲家,地位显赫,拥有很高的音乐造诣。
5. 安东尼奥·萨列里的后续报道
一百多年来,萨列里一直以杀害莫扎特凶手的身份受到人们的质疑。而他曾作为贝多回芬、舒伯答特和李斯特老师的事实,却多少被人淡忘了。萨列里是个多产的作曲家,前后写过40 多部歌剧、4部清唱剧和大量教堂音乐。他的早期歌剧风格比较老派的,但从《阿尔米达》(Armida,1771年)起,他接受格鲁克改革的主张,跟上了时代的潮流。他写的器乐作品也不少,只是很多都没有公开发表.没有得到重视。
6. 《莫扎特传》萨列里大神们帮帮忙
昕昕,你去穿越嘛。穿越就知道了。 唔,他妻子把孩子交给萨列里学音乐,估计是看萨列里有名气。当时最好的老师呗。
7. 电影《莫扎特传》中莫扎特根据萨列里为欢迎莫扎特作的进行曲即兴改编的那首曲子叫什么名字
叫The Marriage Of Figaro:Non Piu Andraia 中文翻译名是《你不要再去做情郎》网址是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The+Marriage+Of+Figaro%3ANon+Piu+Andraia&lm=-1
你说的是专这属首吗?
8. 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成就
安东尼奥·萨列里(1750-1825)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维也纳音乐界,曾经有一专位德高望重的大音乐家,他为奥地利王室属愿效犬马之劳超过半个世纪,其中36年一直被委任以宫廷乐长的重任,社会地位显赫,来往交接不外乎权贵和文化界名流。凡是牵涉到1775年以后维也纳音乐生活的大事,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萨列里的参与和影响。就是这样音乐权威,死后竟蒙受不白之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逐渐流传一种谣言,说莫扎特是被他毒死的。好事之徒口口相传,普希金据此传说写成一部诗剧,而里姆斯基-科萨柯夫又根据诗剧情节写成歌剧,谣传经过这么几次艺术加工竟成了千真万确的事实。
9. 音乐厅的十大
维也纳音乐厅
奥地利维也纳是最古老也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从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都会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直到1959年才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
阿姆斯特丹音乐厅
音乐厅的形状、装饰和它传统的木结构,使音乐的振动自然地传导,形成音乐厅独特的音响特色。阿姆斯特丹音乐厅(荷兰文:Concertgebouw),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由于对建筑声学的高度重视,因此与波士顿交响乐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同被视为是世界上最佳的音乐厅。
音乐厅的建筑师为 Adolf Leonard van Gendt,其灵感来自于两年前建造的莱比锡新布商大厦(Neue Gewandhaus,毁于1943年)。1883年,音乐厅开始动工,地点位于当时阿姆斯特丹市外新阿姆斯特尔(Nieuwer-Amstel)的一片牧草地。新阿姆斯特尔在1964年改名为阿姆斯特尔芬。
波士顿交响音乐厅
拥有2625个座位的波士顿音乐厅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并称世界三大音乐厅。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
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演出提供了标准舞台。不同时代顶尖的音乐家、舞蹈家都把在这里举办个人音乐会视为获得世界知名度的象征。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素有“维也纳的灵魂”之称,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设计最独到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
英国皇家歌剧院
科文特花园剧院是伦敦最负盛名的老牌剧院,也是全世界数得上的大歌剧院之一。1892年得到了皇家歌剧院的荣誉称号。
悉尼歌剧院
雪白贝壳造型的悉尼歌剧院独特的造型成为城市的标志。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 ,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悉尼市贝尼朗岬角。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後来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莫斯科大剧院
19世纪中叶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典范。是俄罗斯以至世界音乐、戏剧、文化的最著名中心之一,被誉为“俄罗斯歌剧和舞剧的摇篮”。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意大利最有名的歌剧院,被誉为世界歌剧圣殿。 斯卡拉歌剧院(一译史卡拉歌剧院,英文名为 Teatro alla Scala 或 La Scala)位于意大利米兰,是世界
最著名的其中一所歌剧院。歌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正式启用,当时名为Nuovo Regio Ducal Teatro alla Scala,首日上演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歌剧《L'Europa riconosciuta》。 在世界艺术史上,很少有一座剧院像意大利米兰的拉·斯卡拉歌剧院那样,被看成是完美的化身、建筑的典范。它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甚至还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1943年,欧洲大地炮火连天,斯卡拉在空袭中严重受损。战争结束后一年,即1946年,完全按原样修复的大歌剧院重新矗立在世人面前。作为米兰战后最早得以重建的建筑之一,斯卡拉歌剧院寄托了意大利民族复兴的希望。
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剧院场内极其豪奢,观众大厅布置成华丽的马蹄形,建筑风格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剧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