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歌剧和音乐剧的认识和区别
和歌剧的分别是,音来乐剧经常运用自一些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但音乐剧和歌剧的区分界线仍然有不少学者争议,例如格什温(Gershwin)作曲的波吉与佩斯(台湾翻译「乞丐与荡妇」)(Porgy and Bess)就曾同时被人称作歌剧、民谣歌剧(Folk Opera)和音乐剧。一些音乐剧如悲惨世界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奏,而一些轻歌剧如卡门却有对白。 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术(Gesamtkunstwerk),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music drama)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B. 音乐剧的概念,特点
音乐剧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欧美大陆,其中,音乐源于地道的美国黑人的爵士音乐,舞蹈综合了爵士舞和踢踏舞。1927年,隆·科恩的《水上舞台》掀开了音乐剧时代到来,其中的插曲《老人河》在当时家喻户晓,流传全球。从以爵士音乐、舞蹈为主的音乐剧到摇滚音乐剧,再到类似有现代歌剧概念的欧洲音乐剧,音乐剧的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成为保留着相当艺术水准的大众化演出形式。
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综合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和声光艺术,甚至也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
音乐剧将这些不同美学范畴、不同审美方式、不同艺术魅力的艺术门类高度综合起来,它向观众所提供的,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听觉与视觉并重、表情与造型俱备的综合性剧场审美效应。
音乐剧的特点
一、综合性
音乐剧是由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为了表现舞台故事而创作的有关音乐,常常综合了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特别是常常把歌剧、轻歌剧和爵士乐整合为一个有机体。
二、现代性
音乐剧不再应用传统的音乐舞蹈和简单的舞台技术。首先在音乐方面,不再坚持美声唱法,而是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因此,早期有爵士乐为主的音乐剧,后来有摇滚乐的音乐剧、乡村音乐的音乐剧等。总之,风格是非常现代的。在舞蹈方面,不只是过去美式的踢踏舞,不单有了芭蕾舞的动作,还有体操式的舞蹈动作和其它很多现代舞蹈语言。同时,舞台技术也很现代化,一些先进科技的布景技巧和印象、灯光方面的先进技术都登上了音乐剧的舞台。
三、多元性
音乐剧不再坚持单一的艺术形式,从其演唱有古典唱法和各类通俗唱法可以看出来这一特点。音乐剧的题材从古代到现代,从轻喜剧到重喜剧,从科幻到神话,无所不有。音乐也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音乐传统有爵士、摇滚、乡村音乐、迪斯科、灵魂乐,也有大混合式的作曲。有偏向歌剧的,也有偏向轻歌剧的,还有轻歌舞剧。舞蹈也是多种流派,异彩纷呈的。
四、灵活性
音乐剧的创作和表现不存在教条主义的东西,比较大胆。在音乐创作、乐器伴奏和语言选择上,都是创新的并以市场需求为根据,不受传统的约束。在形式上,百老汇音乐剧受音乐喜剧传统的影响比较多,欢快的喜剧题材数量较大。当然,也有一些重量级的悲剧作品,如:《歌剧院幽灵》、《西贡小姐》和《悲惨世界》等。
五、高度的商业性
音乐剧是面向大众化的一种娱乐形式,她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如此之大的规模,都是靠优秀的商业化操作来实现的。音乐剧非常注意把音乐家、制作人和商业化运作的机构用公司的形式组织起来。音乐剧在对各种版权的处理方面是很突出的。音乐剧是不轻易出售舞台表演的映象制品的,演到一定程度才会被搬上银幕,在版权处理方面是精细分割且商业化的,在制作过程和雇佣演员时,都把经济效益摆在相当突出的地位。我想,这也是反映了观众的需要吧。
C. 你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看法400字左右
音乐剧作为一种发源于西方的演出类型,对中国观众而言仍然比较版陌生,音乐剧在中国的普及权度不高,演出场次较少。中国的音乐剧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消费需要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文化氛围较好的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市),全国范围内的音乐剧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2011年,全国共演出音乐剧880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三个省(市)演出564场,占全国总演出场次的64.09%。除北京、上海、广东以外,成都、杭州、武汉等城市是我国音乐剧市场发展的第二梯队城市。
首先,成都演艺集团制作的大型驻场音乐剧演出《金沙》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成都音乐剧市场的发展,2011年成都演出音乐剧125场,其中仅《金沙》就演出112场;另外,作为除北京、上海、广东以外,引进音乐剧巡演项目最多的省份,浙江、江苏、重庆、湖北、山东等地的音乐剧市场也逐渐起色,2011年演出场次均在20场以上。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的并不均衡,与一线城市相比,许多城市全年一场音乐剧演出也没有。
D. 对音乐剧鉴赏的认识 选修课论文 2000字以上
我记得我考试的时候是去图书馆找了一本音乐方面的书籍抄的,那本书好像号称是“音乐圣经”,很全面。
E. 音乐剧的优势
我眼中的音乐剧
炫丽的灯光,华丽的舞台,美妙的音乐,精致的唱腔。这一切并不是音乐剧的全部。从杰罗姆•科恩到安得鲁•洛伊德•韦伯,从大不列颠到中华大地,从《剧院魅影》到《雪狼湖》,从百老汇的经典剧目到好莱坞的歌舞电影,音乐剧不分国界的用一种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方式,将曼妙的音乐巧妙的穿插到或曲折,或平淡;或激情,或感人;或惊险,或温情的剧情当中去,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戏剧这另一种艺术形式。用男女主人公的声音来诠释他们的内心复杂的情感,从而让这种情感更加完美,真挚和深刻。
一、音乐剧的创新
音乐剧无疑是古典与流行相结合,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成功的艺术形式。而安得鲁•洛伊德•韦伯则无疑是这种结合中的大师级的人物。音乐剧的发展中的转折点要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二十年代以前的音乐剧在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在美国,它较多地受爵士乐、踢跳舞、喜剧性话剧和含有歌唱的喜剧的影响,另外美国一直有像"齐格菲"一类的轻歌舞剧(故事不重要,但歌舞制作得非常华丽),还有歌舞厅的小型娱乐性歌舞(多数在高档餐厅和宾馆演出,在现在的拉斯维加斯仍能看到);在英国,音乐剧则更多地与轻歌剧、话剧,特别是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的戏剧背景相关,舞蹈方面则更贴近芭蕾舞。二十年代以后,以典型剧目的创新和突破为代表,美国和伦敦西区都有不同程度的长足进展。《俄克拉荷马》使音乐、舞蹈紧密地与故事进程结合,特别是舞蹈。此剧中,舞蹈设计德米尔创新地使用了民族式芭蕾,而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的踢腿舞或踢踏舞。它通过音乐、唱歌和舞蹈三种形式的融合,从而使音乐剧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听音乐剧也逐渐变成一种从属性文化,这把音乐剧中的舞蹈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德米尔把音乐剧舞蹈从简单的群舞与异国情调的古典芭蕾中解脱出来,创作出独树一帜的百老汇风格。而天才的作曲家安得鲁•洛伊德•韦伯则把握了这一切,将他的艺术灵感与流行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诸如《剧院魅影》、《猫》等一系列经典剧作。
二、韦伯的成功
韦伯是公认的音乐剧作的天才,《耶稣基督巨星》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百老汇首演,该剧由年仅23岁的安德鲁•洛依德•韦伯创作,他当时还是一位无名的英国青年。安德鲁的《耶稣基督巨星》是一个卓越的音乐典范,而且大部分音乐是摇滚乐,这是一部对经文、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心理探索的剧目,是史诗型与摇滚歌曲的融合。舞蹈是体操与运动式的风格,舞步很少,主要是剧情支撑着舞台的活动,它把一个世人熟知的古代故事用摇滚来表现,着力于民众与个人责任感之间的冲突与摩擦,这是令人震惊的创新。《剧院魅影》这是韦伯的一部趋于成熟的代表性作品。该剧以精彩的音乐,惊险的剧情、恐怖的氛围,充满悬念和紧张感,完美的布景,足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韦伯在剧院魅影中努力将有着黑暗童年的,居住在剧院地下室中的鬼魅般的男主角刻画成了一个天才的剧作家、音乐家、建筑师、设计师,并且是一个有情有义,痴爱着女主角的悲情人物,而霍华德•麦吉伦和莎拉布莱曼的深情演出也给剧中的主人公带去了灵魂。从一九八八年首次登上百老汇的舞台算起,《剧院魅影》已经在百老汇的舞台上连演了十八个年头,成就上超过了韦伯的另一部音乐剧《猫》,是百老汇历史上最长演不衰的剧目。十八年来,该剧已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一百二十个城市进行过演出。此外,该剧目前仍在全球七个城市公演,全球看过此剧的人数已达八千万人,全球票房总收入已达三十二亿美元,仅在纽约就有近六亿美元的票房。这部经典的音乐剧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还是有不少值得现代音乐剧借鉴之处。首先,除了音乐剧自身靠实力取得成功之外,二零零四年,同名电影的推出以及其后发行的DVD,这些延伸产品对重振《剧院魅影》“舞台旋风”也有推波助澜之功。许多观众正是从与此有关的各种宣传中知道,《剧院魅影》仍在上演,于是新的“朝圣者”又络绎于途。 另外,原著本身的故事情节也是引人入胜的法宝之一。
三、音乐剧在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音乐剧是刚刚兴起的“舶来品”,我们几部原创的音乐剧作品不尽如人意,而且像西方现代音乐剧一样的高成本和大制作也令许多中国艺术家望而生畏。并且由于缺少优秀的剧本和形、音、演兼备的优秀演员,音乐剧作总是与流行和商业化脱节使得国产的音乐剧总是面临着即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尴尬处境。如今大剧院里上演的基本上都是诸如《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剧院魅影》、《猫》之类的外国优秀剧作,而国内的大部分观众也愿意去花钱去捧这些有着优秀舞台设计、曲折的故事情节、华美的音乐和出色的演员的剧作的场。这些差距和现状是现实存在的,要想缩小这些差距,只有从大学的教育开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剧作者和演员,积极探索创新,紧贴流行文化,加大商业推广,融合民族传统才能真正创作出为观众认可的剧作。从定军山、马路天使到卧虎藏龙、英雄,从30年代的上海到二十一世纪的好莱坞,中国的电影人已经探索出了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道路,中国的音乐剧是否也能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拭目以待。
F. 从音乐,舞蹈,表演方面对音乐剧的认识
音乐剧就是……
我的理解是,也是我经历的
把《遥远的爸爸妈妈》舞蹈后面一段保留
前面要一个人读家书
G. 结合实践谈谈你对中国歌剧的认识,500字左右
歌剧在17世纪正式兴起,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长期发展并取得一系列实践经验后的必然结果。歌剧的诞生不只为声乐艺术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为音乐艺术增添了一个新体裁,歌剧它是以歌唱为主要的表现,并且综合了以器乐、诗歌、舞蹈、戏剧、美术、灯光等艺术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是西洋音乐舞台上面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
音乐剧(Musical)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清歌剧、喜剧、黑人剧。自从1927年演艺船开始着重文本之后,音乐剧开始踏入它的黄金岁月。而随着英国和美国音乐剧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乐剧也开始在日本、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流行。它是由喜歌剧及清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
歌剧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融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及美术于一体,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为主的音乐戏剧形式”。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至善尽美地结合在一起,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里,成为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一种形式。
音乐剧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独有的“整合”性使其在舞台上独树一帜。音乐剧具有丰富的元素,具有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音乐,有贴近生活、不拘一格的文学戏剧,有融汇中外、丰富多姿的舞蹈语汇,有现代科技化的灯光音响、舞台布置,这些元素使得音乐剧从诞生那天起就显现出它巨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歌剧《卡门》中最为熟知的便是《斗牛士之歌》,那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崇拜他的人而唱的,那也算是西班牙斗牛的象征曲了。除此之外,卡门的咏叹调《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完完全全展现了一个大胆敢爱、豪情奔放的吉普赛女人的特质;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中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还有序曲等,音乐贯穿全剧,因为高兴而唱、对话而唱、预示悲惨结局而唱、诉说爱情而唱,便使得《卡门》在情节、艺术手法上有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而音乐剧属于流行音乐范畴,多数用流行唱法,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唱法,它的歌曲很多并非独唱曲,而且音乐剧中的歌曲更短,更简单,易于传唱。许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乐剧的插曲,例如韦伯的很多作品都因为作为流行歌曲而广为流传,像《猫》中的主题曲《memory》,它前后四次出现在音乐剧中,传遍了全世界,成为当代的经典歌曲,并被前后录制了600余次,多次获奖。现在《memory》已经和《猫》剧紧紧地连系在一起,成为该剧的招牌和象征。
H. 谈谈音乐剧的感受500字
初识音乐剧还是在高中的音乐课上,我清晰的记得,著名的音乐剧《猫》,在音乐教室的小电视上放了近三个星期,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音乐剧,这学期我很荣幸的选上了音乐鉴赏这门选修课,让我对我喜爱的音乐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下面是我对音乐剧认识的一点拙见。 《猫》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该剧创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场演员各有各的绝活,片中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莲娜·佩吉扮演,她被一些媒体称为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 《猫》中的角色:“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迷人猫”,剧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剧舞会高潮时她是领舞者,在青蓝色调的光线下,惟有她的红色皮毛洋溢着温暖;“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还有“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我觉得音乐剧和中国的京剧、中国的地方戏曲、中国的民族歌剧一样,它比较亲切,比较平民化,雅俗共赏,它不像歌剧在声音上距离那么远。你如果太远了,太艺术了,太贵族气,人们不会来看,如果太俗气了那也会变得庸俗不堪,这个当中会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很多大白话,很多的人生哲理,有很多使你感觉到平易和滑稽幽默至极的东西,但同时也有很多严肃的东西。 音乐剧的关键是选材,就像大片进中国一样,百老汇和好莱坞的影片是一样的,是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通过心理、经济收入以及教育的水准所设计出的配方。虽然我们国内的很多艺术家不认可这种配方艺术,但从好莱坞和百老汇这种工业化管理、制作和运作已经证明这样的机制能够使过去的艺术产品、艺术创作成为一个真正的娱乐工业。在美国,从4岁的孩子到70岁的老人,管你懂不懂英文,什么教育水准,坐下来10分钟之后就会喜欢这部戏。这样的一个概念和我们传统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外国一些音乐剧的产品,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一种开创精神。我想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应该分两步走,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市场,让大家更多地了解音乐剧,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作人和推广人的培养,这是最迫切的。如果这一部分能够比较快地做好的话,我想中国音乐剧会很快的发展起来。还有一部分就是要更多的培养音乐剧的演员。 对音乐剧的欣赏,我觉得,欣赏音乐剧又不是考试,象喜欢搓麻喝酒一样,只要喜欢就行。我觉得,只要喜欢就行,不用弄得很严肃,喜欢就足够了。至于了解,进一步挖掘,我觉得这就有点象男女谈朋友,先有个好感,再进一步了解,接触得多了,就自然而然地了解和认识得多了;同时,了解得多了,又能进一步加强喜欢的程度,这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