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音乐/舞蹈兴趣小组工作计划与总结
帮不了你
B.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研究计划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我发现农村小学许多学生对于音乐很陌生。他们缺少一个好的学习音乐环境和氛围。一、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良好的音乐气氛 这种氛围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内,指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内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课外,泛指校园氛围。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学校定期讲座、音乐欣赏等活动;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开创设学校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优势教育观指出“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 学会自主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充发扬民主,“动静”结合,是建立“民主”教育秩序的重要一环。“动”就是要有秩序,有规律的活动。情绪饱满,气氛热烈,勇于 发问,使学生有“成就感”、“轻松感”。“静”不是暮气沉沉、没精打彩,而是注意 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但是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的教、愉快的学,兴趣自然高涨。 二、游戏的运用有利于兴趣的激发。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小学、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小学,他们爱玩,好动,许多想法和做法,还延承了幼儿园的风格。如果在音乐学习中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愉快的、有目的学习,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希望能在课堂上玩游戏,他们说“游戏不应是低年级小朋友的专利”。 在游戏中,学生很希望能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表现的好一点、表扬多一点
C. 如何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文明风尚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精神、性格的陶冶,对智力的开发,对敏锐的感觉和反应能力的训练,对身心键康都有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这是一个整体,没有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是不完全音乐教学[1]。”课外音乐活动,是指在教学大纲要求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育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中小学校内音乐课时比例极少,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呢? 本文做了一些探讨及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1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意义及作用
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总括意义是:课外音乐活动是(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2)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3)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4)符合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善思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使学生能够接触较宽的知识面 ,接受较多的信息量。
2音乐课外活动基本形式
2.1 群众性音乐活动
我们在具体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重视共同提高。群众性音乐活动及宣传活动有利于普及,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得到发展。它包括校级、班级的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教歌活动,如“每周一歌”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或音乐讲座;综合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会及艺术表演活动等等,比如节庆日的音乐活动。如: 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八一建军节的“军民之情,鱼水情深”专题晚会,国庆节时开展的“爱我中华”歌会,“庆元旦文艺晚会”等,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合唱、边唱边舞等方式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类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围绕宣传环保这个专题,与大队部共同组织“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专场演出;与后勤部合作围绕创建“珍惜每一颗粮食”专题工作,开展了诗歌舞蹈的表演。
2.2 提高性音乐活动
包括校内音乐社团(俗称兴趣小组),如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主要以小组活动辅导为主,兼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利于提高少数尖子的音乐技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中学阶段的舞蹈队需要参加演出排练,学生首先自己去找资料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挑选,节目定好后再进行舞蹈排练,自己看碟自己学动作,遇到高难度、做不来的动作经过老师的引导再改编,最后完成这个舞蹈的排练工作。这样,就不仅培养了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也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又如低年级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听听生活中那些美好而有趣的节奏,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模仿鸡鸣狗叫、鸟语蝉鸣、流水潺潺、机器隆隆……再启发学生用音乐节奏表示出来。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实践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孤儿送去快乐;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艺演出等,以养成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的功效。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学校发展了一大批具有特长的教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效地调节了教师的生活,减少和消除工作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使教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向上的集体音乐活动也为协调校园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
3 如何更行之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与在组织与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如何开展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都要考虑的。本人通过研究讨论,认为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在组织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的。
3.1 学校应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首先应该雄厚师资,在开展活动中必须注意内容的丰富多采,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项竞赛, 从而组建音乐团队进行活动, 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方面,内容太单一了,学生的选择面、参与面也窄了,就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也忽略了音乐课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这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跟着学生的兴趣去开设课程,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应设计一张音乐课外活动意向表。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由此,使课外音乐活动不再是尖子生的专利,成了群众性的活动。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了解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中乐、在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3.2 学校应充分挖掘资源,让师生共同进步
学校应该充分挖掘有利的资源,比如在人力、媒体资源和宣传阵地等方面。
3.2.1 充分调动所有人力资源
学校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时候,仅仅靠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教师。比如开展“每周一歌”,这个首先让音乐教师向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认为可行了,那么就要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力,如发动每个班主任在班上大力宣传和配合做好这项工作等等。同时, 学校应该开设每年的暑假或寒假对教师们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如《中小学生合唱的训练与指挥》、《中外名作欣赏》、《儿童舞蹈创编法》等,从而使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对工作更加热情了,活动开展也更顺了,质量也明显上去。
3.2.2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同样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活动,利用一些现代媒体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法大体有以下几点:①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资料,指导学生课余进行欣赏。②组织参加音乐普及讲座及看有关音乐题材的电影、电视等,了解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组织去歌剧院欣赏中外著名歌剧、舞剧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③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多听,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熏陶,感受音乐的美妙。
3.2.3 充分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校的宣传阵地是为学生创造展示舞台最有效的途径。我注意到不少的艺术培训中心学校利用了电视、广告并且为学生创造了参加国内国外的各项比赛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学生参加报名培训。那么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等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的音乐活动成果有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例如,有的把学生文艺演出的照片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有的在黑板报上刊登一些音乐家的小故事或音乐知识连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还有的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杂志,向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让学生自在地徜徉于音乐王国中。此外,还可以通过简报、剪报、音乐小故事、音乐小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3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我们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有了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而没有了兴趣即使是老师、学生花再多的时间和工夫也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调动学生兴趣是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师首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全心投入,即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还必须要有一种投入的精神。因此,对待每一次排练和训练,教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甚至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要求学生做出欢快高兴的情绪时,教师必须自己先拿出一副热情洋溢、喜到心头的表情;在要求学生表现抒情的情绪时,教师必须先拿出深情的表情。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像一名演员在表演一出戏,而演员必须要投入才能演好戏,才能做到吸引观众。然后对待学生,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经常鼓励。对一些音乐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和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以表扬为主来鼓励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通常会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甚至被表扬的部分同学还发挥着积极和骨干的作用。
3.4 教师应擅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
组织课外活动虽然与音乐课有区别,但它同样属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教学。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师需要动一些心思。擅长用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是音乐技巧、技术传授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因为音乐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只有通过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和启发,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领悟这门艺术的技巧和技术。所以,在课外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例如:舞蹈形体课上,在要求学生做直立的基本姿势时,我用“量身高”来启发:“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高挑、修长的身材,我们现在把身体靠着墙,尽量将脖子、身体拉长,量一量,是不是长高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并让他们反复体会,许多学生本来存在的颔胸、驼背、脖子前倾等不良姿势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善于使用一些通俗、具体而形象的语言,这样一来,同学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训练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
3.5 教师应注意结合审美教育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应该更加侧重于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我们的音乐课外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某种音乐技巧,也不是为了参加某个比赛或是表演而开展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是教师切不可抛开的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时诠释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表演时情绪、情感的表现。即使在表演中学生的声音不够美,动作不够到位,或者偶尔弹错了一两个音,但是教师要常常提醒学生一定要观众知道你在表演什么。有一次,我在活动课合唱队排练《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曲调轻快流利,生动活泼,反映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要求学生把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形象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一些细腻的艺术处理和表现,而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课中,不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活动课中排练节目的水平和质量。
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三个注意”在教学中并非相对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因此,这三个问题,对于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结束语
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仅靠音乐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难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只有努力创设音乐大环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外接受更多的音乐熏陶和感染;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D. 怎样安排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过程
、不知不觉中,一学期又过去了,在工作之余我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我这半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中巧妙地把音乐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时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教态美、服饰美等,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美的想力,从而使学生喜爱教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给学生适当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及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我在上“用音乐编织故事”这一课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每组自己推选一名组长,再由组长来组织、分配备人的创作任务,课前我担心一年级的学生是否有这样的组织能力及合作精神,但是最后的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小组长组织得井井有条,同学们的创作出乎意料地好,有的声音创作是我根本想不到的,他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创造能力非常强。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不要小看自己的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往的音乐课有个误区:把创造单纯地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以上就是我在活动中的工作总结,由于经验不足,对教材及教法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有待进一步提高,望各级领导、教师多多指导,我会不断完善,争取做得更好。
E. 音乐、美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美术(音乐)小组:
1制定活动计划
2办理活动手续
3召集活动成员
内容:基本训练 提供写生计划(声乐比赛)
F. 如何开展音乐课外活动4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认识到了音乐教育对文明风尚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精神、性格的陶冶,对智力的开发,对敏锐的感觉和反应能力的训练,对身心键康都有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逗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这是一个整体,没有课外活动的音乐教学,是不完全音乐教学[1]。地课外音乐活动,是指在教学大纲要求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外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育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中小学校内音乐课时比例极少,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呢? 本文做了一些探讨及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1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意义及作用
音乐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总括意义是:课外音乐活动是(1)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加音乐活动过程中,发展了对音乐的兴趣及审美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质和能力。(2)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音乐活动大部分都是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3)是发展和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4)符合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善思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使学生能够接触较宽的知识面 ,接受较多的信息量。
2音乐课外活动基本形式
2.1 群众性音乐活动
我们在具体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重视共同提高。群众性音乐活动及宣传活动有利于普及,让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得到发展。它包括校级、班级的课外活动,有群众性教歌活动,如逗每周一歌地歌咏比赛;专题音乐欣赏或音乐讲座;综合性的音乐比赛;音乐会及艺术表演活动等等,比如节庆日的音乐活动。如: 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八一建军节的逗军民之情,鱼水情深地专题晚会,国庆节时开展的逗爱我中华地歌会,逗庆元旦文艺晚会地等,用诗和歌舞串联一起,以表演唱、合唱、边唱边舞等方式来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另一类是与学校的专题教育相结合的音乐活动。这类活动需要与学校的各个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如:在学校围绕宣传环保这个专题,与大队部共同组织逗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地专场演出;与后勤部合作围绕创建逗珍惜每一颗粮食地专题工作,开展了诗歌舞蹈的表演。
2.2 提高性音乐活动
包括校内音乐社团(俗称兴趣小组),如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主要以小组活动辅导为主,兼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有利于提高少数尖子的音乐技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比如在中学阶段的舞蹈队需要参加演出排练,学生首先自己去找资料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挑选,节目定好后再进行舞蹈排练,自己看碟自己学动作,遇到高难度、做不来的动作经过老师的引导再改编,最后完成这个舞蹈的排练工作。这样,就不仅培养了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力,也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又如低年级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美丽的大自然里,听听生活中那些美好而有趣的节奏,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模仿鸡鸣狗叫、鸟语蝉鸣、流水潺潺、机器隆隆……再启发学生用音乐节奏表示出来。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实践性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不仅能让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能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发挥音乐本身的服务性功能。此类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慰问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为孤寡老人、孤儿送去快乐;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如逗手拉手地文艺演出等,以养成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巩固和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音乐的感受、表现、创造、鉴赏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了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的功效。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学校发展了一大批具有特长的教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效地调节了教师的生活,减少和消除工作的紧张感和疲劳感,使教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向上的集体音乐活动也为协调校园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条件。
3 如何更行之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与在组织与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如何开展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都要考虑的。本人通过研究讨论,认为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在组织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的。
3.1 学校应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学校首先应该雄厚师资,在开展活动中必须注意内容的丰富多采,反思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各项竞赛, 从而组建音乐团队进行活动, 内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与器乐方面,内容太单一了,学生的选择面、参与面也窄了,就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也忽略了音乐课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这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跟着学生的兴趣去开设课程,因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应设计一张音乐课外活动意向表。先让教师与学生自主来选择相应的音乐活动,然后根据教师的特长确定各个项目的指导老师、活动场地、活动时间,再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参加人员。这样,内容丰富了,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由此,使课外音乐活动不再是尖子生的专利,成了群众性的活动。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了解基本的音乐文化,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逗从学中乐、在乐中学地,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3.2 学校应充分挖掘资源,让师生共同进步
学校应该充分挖掘有利的资源,比如在人力、媒体资源和宣传阵地等方面。
3.2.1 充分调动所有人力资源
学校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时候,仅仅靠一两个音乐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教师。比如开展逗每周一歌地,这个首先让音乐教师向学校提出建议,学校认为可行了,那么就要充分调动所有的人力,如发动每个班主任在班上大力宣传和配合做好这项工作等等。同时, 学校应该开设每年的暑假或寒假对教师们进行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如《中小学生合唱的训练与指挥》、《中外名作欣赏》、《儿童舞蹈创编法》等,从而使教师音乐素养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对工作更加热情了,活动开展也更顺了,质量也明显上去。
3.2.2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现代教学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作用。同样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外活动,利用一些现代媒体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法大体有以下几点:①介绍和提供一些优秀、经典作品的资料,指导学生课余进行欣赏。②组织参加音乐普及讲座及看有关音乐题材的电影、电视等,了解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组织去歌剧院欣赏中外著名歌剧、舞剧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③利用校园广播有计划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多听,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到熏陶,感受音乐的美妙。
3.2.3 充分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 通过学校的宣传阵地是为学生创造展示舞台最有效的途径。我注意到不少的艺术培训中心学校利用了电视、广告并且为学生创造了参加国内国外的各项比赛等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吸引学生参加报名培训。那么在学校,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等向学生展示音乐,让学生的音乐活动成果有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陶冶情操。例如,有的把学生文艺演出的照片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有的在黑板报上刊登一些音乐家的小故事或音乐知识连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并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还有的通过图书馆的书籍、杂志,向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音乐天地,让学生自在地徜徉于音乐王国中。此外,还可以通过简报、剪报、音乐小故事、音乐小报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展示的舞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3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以说我们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有了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而没有了兴趣即使是老师、学生花再多的时间和工夫也只会事倍功半。因此,调动学生兴趣是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教师首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全心投入,即在教学中不仅要有认真的态度,还必须要有一种投入的精神。因此,对待每一次排练和训练,教师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生动、活泼、幽默的语言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甚至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学生。例如:在要求学生做出欢快高兴的情绪时,教师必须自己先拿出一副热情洋溢、喜到心头的表情;在要求学生表现抒情的情绪时,教师必须先拿出深情的表情。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像一名演员在表演一出戏,而演员必须要投入才能演好戏,才能做到吸引观众。然后对待学生,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经常鼓励。对一些音乐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和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以表扬为主来鼓励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通常会增加自己的学习信心,从而也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甚至被表扬的部分同学还发挥着积极和骨干的作用。
3.4 教师应擅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
组织课外活动虽然与音乐课有区别,但它同样属于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教学。那么如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教师需要动一些心思。擅长用形象的语言来启发学生是音乐技巧、技术传授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的,因为音乐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只有通过形象的语言来引导和启发,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领悟这门艺术的技巧和技术。所以,在课外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例如:舞蹈形体课上,在要求学生做直立的基本姿势时,我用逗量身高地来启发:逗同学们都希望自己有高挑、修长的身材,我们现在把身体靠着墙,尽量将脖子、身体拉长,量一量,是不是长高了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并让他们反复体会,许多学生本来存在的颔胸、驼背、脖子前倾等不良姿势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纠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善于使用一些通俗、具体而形象的语言,这样一来,同学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达到训练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内容。
3.5 教师应注意结合审美教育
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应该更加侧重于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我们的音乐课外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某种音乐技巧,也不是为了参加某个比赛或是表演而开展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能力,并在音乐活动中来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是教师切不可抛开的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时诠释艺术的表现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质量。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表演时情绪、情感的表现。即使在表演中学生的声音不够美,动作不够到位,或者偶尔弹错了一两个音,但是教师要常常提醒学生一定要观众知道你在表演什么。有一次,我在活动课合唱队排练《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我首先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曲调轻快流利,生动活泼,反映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战士乐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要求学生把游击队员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形象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较为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到一些细腻的艺术处理和表现,而不再是简单的表达。将审美教育贯穿于活动课中,不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大大提高了活动课中排练节目的水平和质量。
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逗三个注意地在教学中并非相对独立,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因此,这三个问题,对于开展音乐课外活动的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结束语
所以,我们充分意识到,仅靠音乐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是远远难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只有努力创设音乐大环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外接受更多的音乐熏陶和感染;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