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音乐律动
幼儿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这种早期的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发展其音乐才能的机会,是成人所能给予幼儿的最良好的关心和培养。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因为调动幼儿对音乐律动的主动性,使幼儿的学习兴趣保持和增强是培养幼儿兴趣的关键所在,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运用多种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音乐律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律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缺点和实际水平 教师必须注意到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 ,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我们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 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像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善于从幼儿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而且需要手脚分解,像律动“拍手点头”、“拍球”、“小鸟飞”等,中班可以掌握律动“蝴蝶飞”、“摘果子”“手腕转动”;大班,随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可以开始手脚结合,像律动“剪羊毛”、“采茶扑蝶”将等,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 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积累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的动起来,需要和兴趣是幼儿获得游戏真正快乐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以孩子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为出发点,在一日活动各环节创设特有的音乐氛围,发挥音乐所具有渗透功能,在平时的活动中多让幼儿欣赏一些律动、舞蹈组合,并且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让幼儿欣赏舞蹈《欢乐舞》,舞蹈中小朋友迎新年的喜悦心情,放鞭炮的欢乐情景,使幼儿既欣赏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进退步、手腕转动、旋转等,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到一些关于这些动作的律动, 幼儿学习的兴趣就会很高,会积极的主动参与。 三、凭借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师幼互动,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使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主动的参与音乐律动,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表现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尽量用形象的语言,使幼儿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例如,如律动“采果子”时启发幼儿想象采果子情节顺序,以去果园、看果子、采果子、必须用形象化的方法,使幼儿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教师还应将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律动“猴子爬树”,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猴子的头饰,布置树林的背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先让幼儿欣赏音乐,体会稳健的音乐性质和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反复听几遍后,然后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有的幼儿会说:“好象有许多猴子在爬树,爬啊爬,后来好象又滑下来了。”有的说:“是猴子在树上玩耍。”有的说:“是猴子在追来追去。”在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后,教师采用夸张的身体语言和幼儿进行爬树、玩耍、下树动作的创编,这样幼儿就能愉快的投入到音乐律动中去。 四、将音乐律动和其他音乐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活动共同构成完整的幼儿音乐活动,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教师不要局限于一种音乐形式,只要幼儿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律动和歌曲、音乐欣赏结合起来,例如歌曲“朋友越多越快乐”,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歌词有趣,同时也有较长的三段歌词,首先,我请小朋友欣赏歌曲之后,孩子们对这首歌曲兴趣较浓,非常喜欢,可是教了几遍之后,小朋友仍是只能记住中间的旋律和几个感叹词,而对歌曲的大部分内容仍是不能了解,第一课时的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反思了一下,认真研究三段歌词内容,采取将歌曲和律动结合起来,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出小动物的特性,一开始,我就配上音乐,运用夸张的表情与动作表演给小朋友看,孩子们太高兴了,产生了强烈的模仿欲望,于是跟着音乐,边做律动边唱歌曲,小朋友不一会儿就把长长的三段歌词记住了,而且也不容易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形式的变化增加幼儿的兴趣,并且注意动静交替,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 五、及时表扬,重点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教育 ,教师应该时时注意保护、滋润每个孩子刚刚萌芽的自尊心,使儿童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应及时幼儿给予表扬,让能力强的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学习动作,这样即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鼓励了其他幼儿 ,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一个班级中往往有个别孩子性格孤僻,不喜欢舞蹈,如何让这些孩子主动参与音乐律动?我认为在游戏活动中给他们欣赏优美的舞蹈,作为老师,可以让这些孩子边听音乐、边拍手,通过有节奏的简单的律动来吸引他们,同时老师应该更加热情、主动,唤起他们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由于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为了使节奏感差的幼儿便于模仿,在做动作时,就将他们安排在节奏感强的幼儿后面,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模仿动作,让他们进行练习。通过比较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这些对舞蹈没有兴趣的个别孩子,在跳跳玩玩中提高对律动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律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爱律动,愿意参加表演活动是相当重要的,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舞蹈的愉快。通过对律动的充分表现,来表现内心的喜悦,激起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享受着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体现了老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学观点,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Ⅱ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创新收获与感悟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
Ⅲ 幼儿园打击乐赣南采茶戏教案
设计思路: 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它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配以勾筒正反弦与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加上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的独特服饰,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它深受客家人的喜爱,尤其是客家人聚居地区,竟相传演,蔚然成风,成为客家人最喜爱的戏曲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喜庆时,我们瑞金也能看到这种戏曲形式。为了让幼儿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步幼儿初步了解赣南采茶戏的有关知识,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2. 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关于家乡采茶戏的知识,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活动难点: 如何让幼儿在不失兴趣的情况下学习这种知识,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采茶戏影像、唢呐、锣鼓、勾筒(胡琴) 活动过程 1. 好看的赣南采茶戏。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看一段很好看的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采茶戏) ——这段戏好看吗?小朋友有没有看过这种戏?在那里看过了?(幼儿自由回答) 2.说说采茶戏。 ——刚才我们看的戏曲名字叫《哨妹子》。它是我们赣南特有的一种戏曲叫赣南采茶戏。 为什么它叫采茶戏呢?(幼儿讨论)我们赣南是客家人聚集区,而采茶戏是著名的客家戏。它来源于赣南一些地方的民间歌舞,采茶灯。逢年过节或喜庆时,我们经常都能看到。采茶戏的内容都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为来源而编写的。它一般都以喜剧、闹剧为主。 ——我们再来看一段戏(播放采茶戏片段)。 ——戏里唱的话,小朋友能听懂吗?赣南采茶戏,它使用的语言都是以当地的客家方言为主。就像我们瑞金的采茶戏,唱的就是瑞金话。它的音乐主要是由这些乐器演奏出来的,看看都是些什么乐器呢?(逐一出示唢呐、锣鼓及勾筒) ——你知道采茶戏一般是由几个人来表演?它的服装是怎么样的?(请幼儿个别回答) ——采茶戏通常都是由三个人来演,二女一男,女的叫大姐、二姐,男的叫茶音。三个人当 中只有男的服装有讲究,我们来看看(指向采茶影像男的),男的一般都是头戴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脚穿灯笼裤。在演的时候以扇子花和矮子步最具特色,有的时候也会模仿动物,如猴子撒尿、猴子洗脸、蜻蜓点水等。 3.我来表演采茶戏。 ——采茶戏有趣吗?小朋友想不想学? ——幼儿三人组站好(两女一男),播放采茶戏,幼儿分角色学演。 ——我们的家乡,除了有采茶戏,还有很多有特色的东西。教育幼儿热爱自己的家乡。 4.延伸活动 将采茶戏相关装扮投放于活动区角,供幼儿继续学演。
Ⅳ 幼儿园常见的音乐活动有哪些形式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类型包括: 1、歌唱。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文学。 在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可以演唱成人专门为幼儿创作的歌曲,还可以演唱传统的童谣以及由幼儿自己创作或即兴创作的歌谣。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也是既深受幼儿喜爱又易于为幼儿所接受的歌唱活动材料。 歌唱的表演形式。歌唱表演形式是歌唱活动中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歌唱时所伴随的表演方式(如动作表演、乐器演奏等)的总和。在幼儿园中,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歌表演等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一般是指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按一定规则和音乐要求进行各种动作的游戏。 3、律动: 幼儿律动一般是指在音乐或节奏乐器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做有规律的动律性动作。幼儿律动一般可做形象模仿动作,还可以模仿成人的劳动以及基本舞步练习。幼儿律动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也可以是相关的几个动作连接组合成律动组合。 4、舞蹈: 舞蹈是经过人们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并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 5、打击乐: 节奏乐又称打击乐。用各种打击乐器敲打出乐曲的节奏或节奏变化。幼儿节奏乐的乐曲一般节奏性较强,由老师用琴来弹旋律,幼儿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打击乐器一般没有固定的音高,音响效果不同,节奏性强,幼儿非常喜爱而且比较容易掌握。
Ⅳ 幼儿大班主题采茶乐,亲子调查问卷怎么写
1、 您所属的教育机构为: A:幼儿教育( ) B:小学教育( ) C:特长兴趣教育( ) D:其他( ) 2、 您以前招生的途径: A:广告宣传( ) B:摆点招生( ) C:朋友介绍( ) 3、 您以前每次招生成本多少 A:1000以内 ( ) B:1000 -2000( ) C:2000以上( ) 4、 您对参加此次活动的看法: A:非常有兴趣( ) B:一般( ) C:不想参加( ) 5、 您对活动地点的看法: A:地点理想( ) B:地点一般( ) C:地点不合适( ) 6、 如果参加您希望此活动在什么时候举办(可多选): A:暑假/寒假( ) B:周末( ) C:6月左右( ) D:其他( )
Ⅵ 关于劳动,采茶的音乐
根据你的要求,我感觉选用《采茶舞曲》比较好,因为它是一段流行较为广泛的舞曲,许多人都耳熟能详,同时有利于你的节目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登陆网络就可以直接下载了!祝你的作品演出成功!
Ⅶ 如何让幼儿主动参与到音乐律动中来
幼儿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这种早期的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发展其音乐才能的机会,是成人所能给予幼儿的最良好的关心和培养。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 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因为调动幼儿对音乐律动的主动性,使幼儿的学习兴趣保持和增强是培养幼儿兴趣的关键所在,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运用多种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音乐律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几点体会。 一、音乐律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缺点和实际水平教师必须注意到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因此我们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像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善于从幼儿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而且需要手脚分解,像律动“拍手点头”、“拍球”、“小鸟飞”等,中班可以掌握律动“蝴蝶飞”、“摘果子”“手腕转动”;大班,随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可以开始手脚结合,像律动“剪羊毛”、“采茶扑蝶”将等,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 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极了。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积累生活经验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的动起来,需要和兴趣是幼儿获得游戏真正快乐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以孩子的生活经验、活动兴趣为出发点,在一日活动各环节创设特有的音乐氛围,发挥音乐所具有渗透功能,在平时的活动中多让幼儿欣赏一些律动、舞蹈组合,并且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让幼儿欣赏舞蹈《欢乐舞》,舞蹈中小朋友迎新年的喜悦心情,放鞭炮的欢乐情景,使幼儿既欣赏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进退步、手腕转动、旋转等,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到一些关于这些动作的律动, 幼儿学习的兴趣就会很高,会积极的主动参与。 三、凭借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师幼互动,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使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和思维主动的参与音乐律动,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表现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 教师尽量用形象的语言,使幼儿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例如,如律动“采果子”时启发幼儿想象采果子情节顺序,以去果园、看果子、采果子、必须用形象化的方法,使幼儿 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教师还应将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例如律动“猴子爬树”,我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猴子的头饰,布置树林的背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先让幼儿欣赏音乐,体会稳健的音乐性质和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反复听几遍后,然后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有的幼儿会说:“好象有许多猴子在爬树,爬啊爬,后来好象又滑下来了。”有的说:“是猴子在树上玩耍。”有的说:“是猴子在追来追去。”在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后, 教师采用夸张的身体语言和幼儿进行爬树、玩耍、下树动作的创编,这样幼儿就能愉快的投入到音乐律动中去。 四、将音乐律动和其他音乐活动形式有机结合 唱歌、律动、舞蹈和音乐游戏、音乐欣赏等活动共同构成完整的幼儿音乐活动,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教师不要局限于一种音乐形式,只要幼儿感兴趣,教师也可以将律动和歌曲、音乐欣赏结合起来,例如歌曲“朋友越多越快乐”,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歌词有趣,同时也有较长的三段歌词,首先,我请小朋友欣赏歌曲之后,孩子们对这首歌曲兴趣较浓,非常喜欢,可是教了几遍之后,小朋友仍是只能记住中间的旋律和几个感叹词,而对歌曲的大部分内容仍是不能了解,第一课时的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反思了一下,认真研究三段歌词内容,采取将歌曲和律动结合起来,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出小动物的特性,一开始,我就配上音乐,运用夸张的表情与动作表演给小朋友看,孩子们太高兴了,产生了强烈的模仿欲望,于是跟着音乐 ,边做律动边唱歌曲,小朋友不一会儿就把长长的三段歌词记住了,而且也不容易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形式的变化增加幼儿的兴趣,并且注意动静交替,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 五、及时表扬,重点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教育, 教师应该时时注意保护、滋润每个孩子刚刚萌芽的自尊心,使儿童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应及时幼儿给予表扬,让能力强的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学习动作,这样即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鼓励了其他幼儿,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一个班级中往往有个别孩子性格孤僻,不喜欢舞蹈,如何让这些孩子主动参与音乐律动?我认为在游戏活动中给他们欣赏优美的舞蹈,作为老师,可以让这些孩子边听音乐、边拍手,通过有节奏的简单的律动来吸引他们,同时老师应该更加热情、主动,唤起他们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由于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为了使节奏感差的幼儿便于模仿,在做动作时,就将他们安排在节奏感强的幼儿后面,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模仿动作,让他们进行练习。通过比较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这些对舞蹈没有兴趣的个别孩子,在跳跳玩玩中提高对律动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律动教学中,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从情感上爱律动,愿意参加表演活动是相当重要的,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做自己喜爱的动作,从中感受舞蹈的愉快。通过对律动的充分表现,来表现内心的喜悦,激起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享受着音乐的美、动作的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体现了老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学观点,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Ⅷ 幼儿舞蹈《快乐踩茶》背景音乐 急!!!
背景音乐有吗 快乐踩茶
Ⅸ 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困惑和收获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样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险的?”小朋友们说:“是小鸟飞去报告的”还有的说“是黑猫警长从对讲机里听到的。”
3.让幼儿尽情地玩。
每次音乐活动,我都会给幼儿留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幼儿玩玩音乐游戏、听听歌曲演唱、看看情境表演等。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将音乐知识融入游戏中,不仅让幼儿活跃了思维,而且能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如:我在幼儿认识了“1 2 3 4 5 6 7”之后,设计了“摘果子”游戏;我弹出某个音,让幼儿听后上黑板将用吹塑纸做的音符果子摘下来,并唱给大家听。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各种音乐游戏的设计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幼儿掌握了基本节奏,就可设计“听儿歌,拍节奏”,“听节奏,填歌词”等游戏。此类游戏,简单易行,生动有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思维,大胆创造,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在歌曲教学后,喜欢留几分钟时间和幼儿一起开个“小小音乐会”,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主持人,其余幼儿当小歌手,我做伴奏员,由小主持人点小歌手上台演唱自选的歌曲。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充当主角,我为配角,幼儿的兴趣浓,积极性得到了发挥。音乐会既培养了幼儿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演唱水平。
我在教过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后,我特意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情境表演。孩子们模仿兔子蹦跳、小鸟展翅飞、小鸡走、小鸭摇摆的样子一起玩耍,让他们回到童话中去。在学习歌曲《小青蛙找家》后,小朋友模仿找不到家、看不到妈妈那焦急的样子,边找边“呱 呱 呱”地叫,最后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家,那高兴地样子,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对幼儿表演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发掘他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
四、渗透日常生活,诱发自主创新。
幼儿时期的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在上课时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早晨孩子来园时,我们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幼儿歌曲,如《小鼓响咚咚》,当幼儿听到这首歌时,听着听着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小鼓敲击对话,孩子对歌曲产生了兴趣。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中愉快高兴的情绪。在幼儿进餐时,我会选择放一些曲子让幼儿欣赏,如《天鹅》、《蝴蝶》等,有助于幼儿愉快进餐的同时,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也很有帮助。当幼儿午睡时,放一段舒展、轻松、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在音乐声中进入梦乡;当幼儿起床时,可放一段节奏欢快、活泼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提高兴奋度,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动。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五、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实施创新。
教师自身的业务修养直接关系到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时,同时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幼儿在听觉上、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产生且保持了对音乐的热情,对情感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幼儿还不会唱这首歌,但许多幼儿已随歌声有节奏的拍掌或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课堂上显示出一派热烈活跃的气氛,幼儿脸上全都表现出了学唱这首歌的急切心情。
此外,教师自身还应具有创造的激情。弗里德•海纳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创造思维训练。随着“课改”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堂结构不断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应以自身的永不熄灭的创造激情去挖掘,去设计,构思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独特创造思维,通过音乐丰富幼儿的形象思维,唤醒创造思维中的热情,维护创造思维的异想,张扬创造思维下的个性。通过让幼儿多听、多想、多比较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准确地把握新理念,恰如其分地运用新课程、新理念培养幼儿的新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育必将显示出勃勃生机。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应该“处处”培养,“天天”培养,“人人”培养; 就让音乐这熊熊燃烧的大火点燃幼儿心中的创造力,让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为幼儿插上创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