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摘要]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教师应放下权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理解尊重,接纳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抓住关键,调整策略,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剩余2833字)
『贰』 如何在大班音乐活动中实施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
『叁』 艺术活动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
《纲要》在艺术内容与要求部分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绪”。维果茨基曾提示我们: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表明艺术教育离不开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单独的学习并构不成教育 ,一厢情愿的灌输也不构成教育, 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一种相互交流的可能性空间。因此, 幼儿的学习就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互动,只有让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沟通、促进,才能使幼儿得到健康成长。如果离开了互动, 教育将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我园是一所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如何在艺术教育中促进师幼互动,是使艺术教育充满生命力的关键,同时也使幼儿园有了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本学年我园将“艺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研究”定为学园课题,并从学园实际及年段教师的特点出发,定了三个年段子课题。如小段的“小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中段的“在节奏乐活动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大段的“大班线描画教学与师幼互动的研究”。通过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对艺术教育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有了一定研究。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 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是实现艺术教育中师幼儿互动的前提。 “师幼互动”应渗透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 教师时时都要保持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尊重幼儿 ,理解幼儿、关注幼儿 ,把视线保持在和幼儿统一的水平上。要让幼儿随时看见教师的眼睛,在这种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互动中,使幼儿积极表现自己的长处,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一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让每一位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首先,教师的角色定位将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建构。为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纲要》精神,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及时对自身角色进行调整定位。探讨在活动中指导者、创设环境的支持者、幼儿艺术创造的参与者、幼儿自我展现的欣赏者等多个角色。此外教师与幼儿之间还形成了一种探究式的积极的师幼儿互动。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地灌输者或传授者,面是良好师幼儿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儿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和欣赏者。 正如皮亚杰所言:教师应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而后你的教学就可能不同于平常。教师在发现了幼儿兴趣后,要帮助幼儿保持兴趣,并且让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教师要时刻起着“支架”的作用,让幼儿在支架的支撑下添加新的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如美术组的教研观摩活动:线描画《神奇的汽车》中,教师并不急于让幼儿画,而是让他们通过看课件:汽车王国的车,看车展(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汽车)、欣赏车的图片等,并伴以开放性的提问:“你喜欢哪一辆车,为什么?”“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让幼儿自已去主动探索、发现、感知、体验。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参与。在活动中,师并不出示范例,而是与幼儿谈论:你想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并支持每位幼儿的想法,最后,老师与幼儿一起在优雅的音乐声中一起画车,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每位孩子画的车都独具特色,没有一辆是重复的,活动中师幼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 ,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需用要,及时给予能力上的支持,情感上的需用求。如音乐组展示的园内观摩活动《猫的故事》,老师用游戏贯穿整个音乐欣赏,与幼儿一起玩捉迷藏、玩画猫猫,当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互相帮助用眉笔在自已脸上画上胡须,打扮成猫时,活动达到了高潮,我们也深深地被活动中那自然亲切的师幼深情所感动。 二、创设良好的艺术环境是实现艺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关键。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宽松、平等的基础上,存在于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假如一方施于强迫、控制或一厢情愿,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鉴于此,我们从师幼互动共同参予学园的大环境和班级的墙饰布置为切入点。让幼儿成为美的使者和创造者,改变以往老师精心布置, 幼儿小心欣赏的保守做法,而大胆地让幼儿介入学园环境的布置中。当泉州市参评全国“最佳魅力城市”的消息牵引着全市人们的心。孩子们也关注着这一事件,我们即抓住这一学园旗台后的一面展示墙用木刻成“泉州十八景”使学园也充满了浓浓的乡土观气息。而各班的墙饰被孩子们的一双双巧手制作各具风味的闽南特色点缀得惟妙惟肖,看崇武海边那听涛的惠安女;看用茶叶茶枝布置的区角:品茶香;看用各种树脂废弃边角料布置的泉州湾;还有一副副孩子们的作品一裱起来就成了两边楼道上的精美装饰品,使整个学园充满了典雅不失可爱的艺术氛围。让人赞不绝口。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一师幼互动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艺术教育中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人们只有在相互相信、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对对方表达,进行相互的交流。 幼儿同教师之间更是如此。我们认为,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有情感的,一首乐曲,一个舞蹈,一幅画,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有生命力的,能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在艺术教育中的激发幼儿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如在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中,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了音乐,并与孩子们一起去感受小花鸭迷路时寻求帮助和找到妈妈时的不同感受,孩子们被打动了,随着音乐或高兴,或伤心,有的幼儿甚至伤心地哭了。抱着老师喊妈妈,这是孩子们真情的流露。也是因为有了情感的交流,才更好地促进了师幼的互动。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爱的滋润,培养了自信、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四、社区和家庭是凸显艺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舞台。 我园处于全国优秀示范性小区——东美小区内。小区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老人活动中心、中心花园、健身场等社区资源。我们充分利用了这得天独候的条件,让孩子走进社区,让社区成为师幼互动,展示、表现艺术美的舞台。如三八节,我们请幼儿的妈妈和奶奶来学园过节,让孩子们为她们献上自已精心制作的一张张贺卡,一幅幅图画,一首首歌曲,一段段舞蹈,家长们感动了,孩子们开 心了,而这些,都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的活动。在九九重阳节,教师和孩子们将艺术活动带入了老人活动中心,与那里的老人们联欢,一个个由老师和小朋友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使今年的“重阳节”更加的有意义。也使孩子们得到了心灵得到了净化。 而家庭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场所,我们积极地与家长进行联系,在幼儿、教师、家长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为三方之间进行互动提供保证。为了进一步促进家园互动,我们利用学园的“艺术日”,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活动,这次活动给家长、幼儿、教师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当家长们聚精会神地与幼儿一起粘贴有趣的板画,认真地与老师、孩子讨论用什么颜色的沙子填充幸运瓶,手把手地和孩子一起涂色时,我们无不被当时的情景所感染与折服,也深深体会到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当家长与幼儿制作好的作品时,他们互相点评、欣赏,明显感觉到他们脸上带有一种自豪感。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在自然欢快、宽松的氛围中,教师和家长不但沟通了感情,而且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亲如一家的宽松环境,以便于教师和家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进一步的师幼互动。 总之,《纲要》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在学习贯彻中要加深理解,不断实践。促进师幼互动是最能发挥艺术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的手段。我们在探究艺术教育活动中认为: 活动不只是信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题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更是师幼有效互动,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肆』 如何提高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有效的师幼互动、精心的活动预设,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驾驭教育过程,准确地评估幼儿的发展,以使活动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一、环境预设时的“趣”字策略
环境的有效预设能够使幼儿迅速进入角色,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笔者归纳了“趣”字策略。
1.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预设一个能够吸引幼儿、激起幼儿参与兴趣的环境,需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创设。如小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应大而醒目,具有直观性;中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可以神秘多变,具有可变性;大班幼儿的主题活动环境可以求异创新,具有挑战性。
在小班主题活动“花儿送给爸爸妈妈”中,我们可以营造家的温馨感,让幼儿能够在环境的感染下,提出把自己装饰好的花束送到爸爸妈妈手中的愿望。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欲望与幼儿交流,实现师幼间的有效互动。
在中班主题活动“造高楼”中,笔者准备了长方形的纸质砖,鼓励幼儿用砖块垒高,并且提出设想:用同样多的砖块,怎样造出最高、最稳的大楼?砖块可以横着用、侧着用,还可以竖着用,简简单单的几块砖就表现出它的多变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可变的环境材料间接地与幼儿发生互动,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在大班主题活动“三人套圈”中,笔者在教室里投放了几块提示图板。幼儿根据图板中的提示,自己了解、学习“三人套圈”的游戏玩法。这样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大班幼儿的探索兴趣,也为幼儿主动发起互动创造了可能。
2.童趣。童趣就是专属于幼儿的乐趣。我们引导幼儿把教室环境布置成动物园、浩翰的太空、神秘的海底世界,这些都是“童趣”,其中包含了幼儿大胆的想象。例如,小班主题活动“蛋宝宝”中,教师可以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蛋宝宝,无论是蛋宝宝在草地上打滚,还是蛋宝宝慢慢破壳而出,无不呈现出浓浓的童真、童趣,使教师和幼儿自始至终都处在角色的扮演中。
二、提问预设时的“引”字策略
主题活动中教师除了预设环境,还应对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使提问能够引导幼儿思考,甚至激发幼儿提出质疑。提问要关注幼儿思考的空间、关注幼儿的想象、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关注提问时教师与幼儿的双向互动。
在预设提问实践中,笔者归纳了三个“引”,即引起兴趣、引发思考、引导探究,使活动中的提问既精炼又有效。
1.引起兴趣。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幼儿关注的,是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在一次大班主题活动“标志”中,笔者首先出示了两张春游时幼儿曾经看到过的标志,并且设计提问:“你还记得在哪里看到过它们吗?它们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呢?”由于问题具有普遍性,面向班上的每一个幼儿,使幼儿愿意参与问答活动。
2.引发思考。教师在预设提问时,要把握问题中能够有利于幼儿思考的因素,使提问有创意,具有开放性,能激励幼儿产生联想,展开想象,进行创造,使他们能从不同的方向、角度、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例如,主题活动“新颖的房屋”中,笔者设计了“你希望我们设计的房屋具有怎样的特殊作用呢”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就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引导探究。在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幼儿并不是都不会发现问题,而是有了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提出来。因此,教师预设的提问要具有引导性,能够在引发幼儿思考的同时,引导幼儿积极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在主题活动“图形变动物”中,笔者出示范画和制作材料时,同时预设提问:“请仔细看看是怎么样变出一幅漂亮的图画来的,用这些图形能够完成吗?”幼儿马上提问:“这里只有大的三角形,小的三角形在哪里呢?”于是,笔者又预设了一个追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用这些图形来完成作品?”幼儿又问:“能够撕开或者剪开吗?”就这样,幼儿的思路打开了,教师提供的单一图形在幼儿的动手下变成了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图形。
总之,精心预设的师幼互动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现象中的变化,增强对“教育价值”把握的准确性。当然,预设提问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一样没有定法,预设好的主题活动还需要把握好活动的时机和节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伍』 幼儿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如何有效性的提高
幼儿教师的言语有效性是指“幼儿教师言语的有效程度”,幼儿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所有言语并不都是有效的。实际上,大部分教师言语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一、影响教师言语有效性的因素
幼儿教师的言语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龄差异与言语习惯、幼儿的个体差异、班级环境、师幼关系的特殊性等。
1、教师的教龄差异
幼儿教师的教龄可以根据教学年限分为三个阶段。一般将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群体归为成熟型教师,发展型教师主要指教龄在5~10年的教师群体,新手型教师一般指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群体。相对于发展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而言,新手型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缺乏经验,教师言语上出现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入职 2~3年以内的新教师更是如此。
在课堂上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常规的维持方面。如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新手型教师由于缺乏组织活动、维持班级秩序的经验,他们只能通过不断的言语重复来维持课堂常规,但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发展型教师在维持课堂常规上比新手型教师要做得好,因为他们能够抓住幼儿的特点,言语的有效性较高。成熟型教师基本上能够用很简约的言语,维持很好的班级秩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教龄的差异带来的把握幼儿特点的经验差异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教师的言语习惯
教师一些不良的言语习惯会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如有的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夹杂着方言;有的教师言语不简洁,说话拖拉,经常说了很多还是词不达意:有的教师语速过快,使得幼儿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不理解教师在说什么:有的教师言语表述不够准确,在描述一项事物时,不能抓住其主要特点。
教师的言语特质,包括语气、语音、语调等都有可能影响教师言语的有效性,如教师的语气过重,语调过高,会使幼儿感到生硬;语气太轻,语调太低,又使幼儿感到无精打采;语调过长显得口罗嗉;语调太短,会使人产生表达不完整的感觉。
3、幼儿的个体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及其同事根据对垂直知觉的研究提出了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的理论构想。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表现出依存于场合和独立于场合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具有场独立性认知的幼儿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多受内在因素的影响,对外界提供的信息线索不敏感。场依存性幼儿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更多地受背景因素的影响。由于场依存性幼儿和场独立性幼儿在认知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对不同认知特点的幼儿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言语指导,以提高教师言语的有效性。
此外,幼儿的个性差异和情绪情感的差异等也影响着教师的言语有效性。如敏感型幼儿和开朗型幼儿对教师相同言语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具有较多消极情绪情感(如胆怯,担忧等)的幼儿和具有较多积极情绪情感(如兴奋,愉快等)的幼儿,对教师相同的言语指导的反应也完全不同。
4、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言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序的班级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教师言语有效性的提高。反之,在师幼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杂乱无序的班级环境会使教师的言语更容易趋向于“低效”或“无效”。
在创设班级环境时,合理设计并利用多种资源,让班级环境可以和幼儿“对话”,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言语的无效使用,进而提高教师言语的有效性。如在教室的角落贴上温馨的提示语,在图书区贴上“请安静”的标示,合理规划班级墙面,使它变成“会说话的墙”,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幼儿园教师言语的功能。
5、师幼关系的特殊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存在特殊性。因此,在师幼对话中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显得至关重要。所谓师幼对话,是指在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以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教学为话题,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同时是师幼之间叙述和倾听的过程,并且也是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并达到共识的过程。
研究表明,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师幼对话的失真。第一,师幼对话中话语主动权不均衡。在师幼对话中,教师处于“话语霸权”的地位。师幼对话本来应该是教师和幼儿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但是事实中幼儿经常是被动的接受者。第二,师幼对话中角色主体的双重失落。教师和幼儿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进行对话, 师幼均失去自我作为特定主体的本质性规定。这种关系,使得教师也丧失了自我。第三,师幼对话中互动氛围不足。师幼对话本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是教师“掌控”着幼儿。
二、提高教师言语有效性的策略
1、完善培训机制,改变言语习惯
幼儿教师在提高其言语有效性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在正式进入幼教岗位之前,幼儿教师应通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等改变言语习惯,使言语变得简洁,富有效率。另外,各种形式的职前职后培训,通过观摩课互相借鉴学习,写教育反思、教案反思总结等,都能对幼儿教师提高言语有效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精简活动时问,提高效率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注意力特点,科学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使之环环相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应对教学言语进行一定的设计,尽可能发挥言语有效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3、维持良好的班级环境
相对有序的班级环境能够减少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言语重复率。维持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采取分组的方式,有序安排各种活动
分组不仅是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常规活动的组织形式,如组织幼儿分组吃点心、喝水、吃午饭等。分组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习惯, 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组织各种活动的效率。教师在向幼儿说明规则之后,就可以分组安排幼儿的活动,看似增加了工作量,其实却提高了教师言语的有效性。
(2)以环境或音乐等替代部分教师言语
“会说话”的环境、各个转换环节的音乐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承担教师言语的功能。在活动的转换环节利用不同的固定音乐,可以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如睡觉前的轻缓音乐、起床时的音乐、收玩具时的音乐等,这样就省去了教师一些不必要的维持秩序的言语,用音乐来“说话”。
4、构建平等的师幼对话
师幼对话的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教语言语的有效性。如何构建平等而有效的师幼对话?王志成、刘智成认为,在基于对话理念的师幼互动关系中,师幼地位是平等的。在基于对话教学理念的幼幼关系中,幼儿与幼儿地位是平等的、机会是均等的。由此看来,师幼对话中必须保持师幼地位和幼幼地位的平等,才能保证平等而有效的师幼对话。孟香云则认为,相信幼儿具有参与对话的能力,同时营造对话氛围。教师要把幼儿看做是独立的主体,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构建和谐的师幼对话环境,有助于教师言语的有效使用。
教师言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育语言的具体运用。根据教师言语的概念,结合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幼儿教师言语可定义为,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为达到师幼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幼儿教师所采用的以口头语言为主的语言形式。
教师言语有效性的提高,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使整个师幼对话过程变得简洁有序,师幼关系也会变得更为平等和
『陆』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促进师幼互动麻烦告诉我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音乐审美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幼儿围着教师转”的模式,特别在感受、表现音乐的活动中,教师的主观行为依然起着决定作用,幼儿的所感、所想、所为常常并非源于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而是教师思...想与意志的巧妙强加。那么,如何通过良好的师幼互动行为,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调动孩子的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从而使孩子喜欢并热爱上音乐欣赏活动、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成为笔者的探索课题。三年来,笔者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策略,创设相应环境、氛围,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以下是笔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促进师幼互动的具体做法。 一、把握教学活动中双主体的原则,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与幼儿又互为“抛接球”的双方,在活动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将教学活动推进、延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双主体的关系,而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师生之间通常是建立在以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的互动关系上的。在这种权威式的教育中,儿童经常处在一种被动的单纯受教育的地位,教师处于一种控制儿童的地位,故师生之间难以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关系,最终使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或课程趋于失败,不利于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成人化的审美趣味和评价标准,充分地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幼儿,提供自由、宽松、信息量大而且充满创造气氛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激发幼儿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接纳幼儿所表达的情感,使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如音乐欣赏《小老鼠舞会》中,笔者带领孩子们以小老鼠的角色进入游戏情境,重温《小老鼠舞会》的故事,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现出“老鼠出洞”“开舞会”“喝醉酒”的不同动态、形象。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情绪感受、体会“老鼠”处于不同情境时的心情和状态,并鼓励幼儿尝试表现,在充分理解、掌握乐曲结构和情绪后与孩子们相互用眉笔在脸上画上胡须、涂上口红、抹上“醉酒”的腮红,随着音乐快乐地表演。由游戏贯穿的整堂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是愉悦的,他们自主参与,处于不断的思维、想象和创作中。 二、多管齐下,促进幼儿理解音乐语言,提高幼儿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欣赏活动的乐曲作品本是抽象而模糊的,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此从审美感知结构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幼儿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和音乐经验的年龄特点,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笔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手段辅助,将听、想、说、唱、动、奏等方式融合,多渠道、多形式体验,让幼儿在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效互动中自由表现音乐,从而提升幼儿感受音乐、理解乐曲的能力。 第 一,塑造音乐形象,引导观察、启发想象,使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发挥视觉的作用,营造“故事感”和“画面感”,帮助其理解乐曲的内容,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语言是一整套表达情感的音乐体系。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对幼儿来讲要从音乐形象入手,借助音乐形象,解读音乐作品,促进幼儿理解能力、想象力的发展。如在大班上学期欣赏音乐《春天的雪人》时,笔者根据乐曲旋律和情绪创编了一个关于小雪人从诞生的快乐到历经融化的悲伤故事并制作了一个精美的课件。在欣赏中,笔者让幼儿一边看课件一边就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并讲述。生动有趣的画面加上讲解,创设了形声并茂的情景,幼儿兴趣浓厚。当看到下雪了小动物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时,他们愉快地点头微笑;看到雪人们和小动物们愉快地跳舞时,他们欢欣地拍手;看到小雪人融化时,他们忧伤地皱起了眉头。最后,小雪人融化、水汽蒸发上升凝结成白云竟又能和小动物们游戏时,他们欢呼了起来。这时,笔者及时引导幼儿:“这个故事被编成一首乐曲,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每一段分别在讲述什么情节?为什么?”由于有先前故事及画面的铺垫,幼儿很快地理解了A-B-A三段式的乐曲结构,并热烈地讨论如何结合故事内容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最后,幼儿自由分工,选择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表演小道具,随着音乐自由创作表演。 第 二,发挥语言表达的重要作用,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对音乐的特殊体验,从而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促进幼儿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积极给予肯定和赞赏,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起孩子们表述和表现的欲望。如在欣赏音乐作品《巨人的花园》时,笔者先以童话小故事引入,描述了巨人的花园多么的美丽,小朋友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多么的快乐,可是巨人却强壮而凶悍,总是赶跑快乐游戏的孩子们。然后引导孩子们倾听音乐,感受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首曲子可以分为几段?哪一段表示小朋友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哪一段表示巨人生气地驱赶小朋友们?为什么?”“你觉得小朋友们在花园里都在做些什么?巨人来了他会做些什么事?”然后,老师启发幼儿将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A段非常轻快、有力,我觉得表示小朋友们在花园里蹦蹦跳跳,非常快乐!”“我觉得A段听起来非常欢快,肯定是小朋友们都在花园里捉迷藏,有的躲在大大的树丛后面,有的躲在粗粗的树干后面……”“A段的音乐很轻快很活泼,我好像看到小朋友们围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们坐在草地上,拍着手……”“B段音乐感觉很沉闷,一定是巨人来了,他正生着气,握着拳头,很凶的样子,瞪大了眼睛向着小朋友们走来……”幼儿依据音乐的旋律,结合笔者营造的童话故事氛围,自由地说出自己奇妙的想法。这不但有助于迅速理解、掌握音乐的段式结构,更通过交流丰盈了想象,使音乐作品更立体、更生动。通过不断的启发、引导、鼓励、支持和肯定,平时不爱开口的幼儿或者缺乏自信心的幼儿都能逐步参与进来,讲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第 三,体验式欣赏。用肢体语言感受和展现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促进幼儿表现力的提升。 音乐欣赏包含了欣赏性和创造性。笔者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参与活动,进行自由想象、表现和创作。如在欣赏《龟兔赛跑》乐曲时,笔者除了制作相应的课件,更布置了森林赛道的场景,以带领幼儿参加“森林长跑运动会”的形式使幼儿自然地融入情境。在欣赏、交流和感知乐曲内容及结构后,让幼儿自由地扮演角色,在场景中倾听音乐进行表演,使幼儿在参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 第 四,注重区域教学中的个别指导,提供师幼互动的机会。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的特点所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在区域教学中,由于人数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有了更多互动的机会,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与个别孩子进行交流,倾听和引导幼儿。为了让幼儿充满欣赏乐曲的热情,满足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期待,笔者专门在区域活动中开辟了“音乐欣赏区”。 在“音乐欣赏区”中,笔者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准备了丰富的表演辅助材料,如在欣赏完乐曲《小小理发师》后,笔者在“音乐欣赏区”中投放了“角色区”中的洗发盆、洗发水、大围巾和硬纸皮剪刀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熟悉乐曲后一边倾听乐曲一边相互随乐曲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空间。活动时,
『柒』 如何有效开展主题背景下小班音乐教学游戏化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将以观察到的现实音乐教学做以探讨。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以及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开展,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部显示特征是指本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而教学目标的重点又是否正确科学,有没有体现对孩子的乐趣培养。 2.所谓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从中可以发展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时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既然音乐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教师组织的每个音乐活动就要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活动要有效的开展,让幼儿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像和创造。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还停留在“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处处可见。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 ,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 。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 , 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 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 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 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征,音乐活动内容侧重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安排,每项音乐题材如韵律、歌唱、欣赏、游戏等音乐类型的开展要同其它学科有机渗透,各项类型也可互相结合学习,一切的原理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今的音乐教材种类较多,这就给教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而本市园内使用的幼儿教材中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多搜集查找适合幼儿园大中小各年龄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幼儿园课程指导》和省编教材。 教师选中一个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将学习侧重点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可以参考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歌舞活动》和《欣赏音乐》《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及许老师的其它音乐活动书,和美国《妙事多音乐花园》的3-6岁音乐。那里有许多适合现今幼儿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这已特点。自由的展现自己,更和谐地融入音乐中去,如《太阳出来了》它非常能调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的获得了歌唱的兴趣,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此歌曲又能较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歌曲,因为前因关系的歌词和四四指的稳定性让幼儿能较自然和喜悦进入角色。而《妙事多音乐花园里》的音乐节奏感强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创造力,从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里选些适合幼儿的音乐。进行有效整理,把韵律活动、欣赏、打击、歌唱活动归类,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合理安排。将各项教学内容结合主题开展,但也不能为主题教学而约束,在适合主题教育的情况下要注重它能否给幼儿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 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捌』 如何在主题活动中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题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策略一:师幼共建课程,实施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教育是要选择和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和创造适合教育的儿童。我们从适合本园园情的目的出发,保留了一些成功的课程,增加了一些活动。追求教育内容的预成性与生成性有机融合;追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多元性和教育性;追求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高尚人格;追求教育过程的师幼相互影响,共生共长。结合我园的教育教学特色,我们选择适合各年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制订成主题活动总目录。然后由各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求来确定主题活动小目标,教师全面把握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同时保持对每个幼儿发展需要的敏感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班级特点来自主的选择与主题相适应的各领域的活动。这样,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构建课程,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策略二: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师幼互动 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动力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活动,这一论断已为当代实验心理学所肯定。教师只有掌握了互动环境的策略,在活动中,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孩子的现有经验对教学活动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条件。孩子则在在活动中自由地选择老师为其提供的各种材料,老师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与指导,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行为中,得到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 1、教师应努力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活动设计,联系孩子们的日常经验,提供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满足幼儿互动的需要。让孩子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究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了水果超市,里面不仅有各种各样新鲜的水果,还有各种水果制品,如:果汁、果粉、水果干等,这些材料都是孩子和家长、老师共同收集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间的互动交流有了物质的支撑,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经验得到了扩展和提升,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教师应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充当互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幼儿建立起心灵互动的平台,使幼儿迸发出更多的能量和创造力。例如在小班综合活动《我爱小动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老师和自己一样都是一只胆小的老鼠,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小动物大胆的参与活动,敢说、敢做,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实践证明,教学活动只有充分体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环境设计,才能使教学活动富有感受性,具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使我们幼儿园的主体教学更具实效性,才能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使幼儿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使我们老师驾驭主题教学活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策略三:优化集体教学,实现师幼互动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要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必须处理好主题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教师的文化知识储备、经验能力积累、教材内容钻研、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学观念的渗透以及对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了解和最近发展区的判断等等;其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积极回应,及时的生成有价值的活动,达到有价值判断、有价值处理这样一个目的,使师幼双方都体验到教和学的快乐。 正确处理课前准备和课堂上随机应变的关系。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前准备和课堂应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彼此相容的,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有作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应对,游刃有余。 2、 适度把握教师的情绪,情感,态度等精神因素。幼儿的年龄特点越小越容易受周围人和物的影响,因此,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所表现出的态度,会对幼儿的学习情绪产生暗示。所以,作为教师,要创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机会。例如:当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品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的本领真大!你又进步了!;或者通过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翘一翘大拇指等行为动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任,这样,幼儿的参与欲,创造性就会自主增长。 3、 有效处理生成课程以及突发事件。在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师幼互动,除了依赖于精心设计外,还依靠教师在活动中对临时生成课程以及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这一点是师幼互动质量的核心。教师要积极地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根据我们为孩子们设计的发展目标判断孩子们的兴趣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价值,然后采用停顿,重复,追问,快速掠过等方法有节奏、有轻重地把握好课堂环节,围绕对孩子们的发展有价值的兴趣展开学习活动。对突发事件要把握、估计、判断事件对幼儿的直接影响,把握事件背后所隐藏的教育价值。真正优质的集体教学活动,既要有精心的预设,使教学活动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建立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上,更要给幼儿以生成的空间,并有效地回应幼儿大量不确定的生成问题。 策略四:重视提问艺术,促进师幼互动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帮助者。教师在与每一个幼儿接触时,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特别是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讲究提问的策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师幼对话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给予等待的时间。如小班幼儿在对话时,他们的语言具有断续性,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倾听等待,给予他们充分的规划时间。同时,师幼对话中的听、问、答也是实现师幼沟通、互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善听、巧问、妙答。例如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中,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数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车牌、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等都有数字。教师仔细倾听及时受到的信息后再次提问:这些数字有什么用?这一巧问使孩子积极思考,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师幼对话的精妙意境不在于提出问题孩子回答,而在于孩子回答后教师临场处置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传统的提问方式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总而言之,师幼互动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幼儿的快乐成长。有效的师幼互动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要点还有很多,它取决于众多复杂的因素,尤其取决于教师长期积累的独特的教育智慧。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将要不断追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