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有什么意义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一)《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及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幼儿音乐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音乐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音乐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音乐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是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进行贯彻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艺术教育终极目标 第二层次目标--音乐教育总目标 第三层次目标--各年龄段音乐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目标--具体音乐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美感人"--以"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 用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含的美,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 2、"以乐施教"--以游戏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儿音乐教育 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学习并大胆尝试用个人喜爱的方式来抒发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动人"--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 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智慧与灵感,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动 2、韵律活动 3、音乐欣赏活动 4、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 1、"三段式"结构:即把音乐活动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所普遍采纳,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音乐活动组织结构。一般在开始和结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复习性质的活动内容。开始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律动进教室-练声-复习歌曲或韵律动作,结束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复习韵律活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动。 2、"一杆子式"结构:既没有明显的三部分划分界限,而是围绕新内容来组织安排活动结构。突出主题,激发儿童兴趣为导入目的,递进式的进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学习活动。这种组织结构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运用得较多。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及教学方法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幼儿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体验。歌唱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情感体验的抒发与正确歌唱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指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幼儿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时有气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长歌声,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是自然地吸气,均匀的用气。 3、发声: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儿童学会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来唱歌就必须用一定的发声技巧。对于幼儿来说,首先要告诉幼儿的是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的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引出主题。 2、范唱新歌。 3、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案例分析) 1、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材料分别加以使用,使幼儿初步掌握歌词或旋律。 2、采用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同时倾听曲调的过渡方法,最终由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
② 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
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当音乐教育真正回归“人的教育”时,它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幼儿教育中,以下是本人在基层工作这两年来的音乐教学的尝试。 一、改变音乐教学中陈旧的观念。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呈现小学化现象, 重技能训练, 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 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 对教师的话唯听是从, 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 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也好象是知识的传声筒,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做, 幼儿看”、“教师指示, 幼儿做”, 总是很认真的教唱儿歌,让幼儿记住歌词、旋律、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较重视唱歌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 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 二、音乐教学选材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我认为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上,有许多好歌,但并不一定适合幼儿认知,因为有些歌词太陈旧复杂,幼儿不易于理解;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偏离了,所以歌曲的选择影响着幼儿学习的质量。那么怎样的歌曲适合幼儿呢?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除了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一些与当时国内外重大活动相关的流行歌曲,甚至有些电视剧里的插曲,有时代性,也适合幼儿歌唱。孩子们对于新事物比成人来得更加敏感,更易于接受。那些歌曲一出现,如《老鼠爱大米》、《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他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对歌词或一些旋律进行适当的改编,将音乐与美术整合,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启动美好情境,提高审美情趣。幼儿在学的过程就会学得更加快乐。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比较难掌握的问题,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老师应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三、音乐教学过程的重新认识。 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下来,孩子们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在音乐教学中不是对幼儿死板的填鸭,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他们营造积极、自主学习的氛围。 1、角色探究法。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小红帽》、《小狗抬轿》这些歌曲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角色,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融入角色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2.音画转换法。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鼠画猫》中,我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画的“怪猫”,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怪猫”的外型并欣赏歌曲。结合挂图幼儿很快就理解、熟悉歌曲内容。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如《摇篮曲》、《小河之歌》、《夏天的雷雨》等歌曲。 经过我们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大胆创新,使幼儿在有效的激励和唤醒中,去感受、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音乐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尽量减少对幼儿统一的约束和要求,应发散幼儿的思维,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教师在上音乐活动课的时候,首先要有丰富的感情,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对待每个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幼儿愉快轻松,主动积极,形成一个良好、温馨的氛围。这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热爱。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倾听幼儿的愿望,其次在可行情况下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对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发现、创造给予鼓励,让每位幼儿有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允许幼儿提出意见, 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真正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成长。 因此,我们不仅要把音乐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认真完成,同时也要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投入真情实感。也只有真情的付出,才可能得到真情的回报。
③ 幼儿园音乐活动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想谈谈歌唱活动中教师如何抓住导入环节向幼儿发起互动,调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1.言语互动。 (1)故事导入。在教学中教师把歌词编成幼儿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新授歌曲的导语,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 (2)猜谜导入。如歌曲《大雨小雨》,教师用一个传统的谜语:“千条线,万条线......”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 此,认真倾听歌曲。2.范唱感染。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激发幼儿的歌唱欲望。3.动画播放。教师可结合歌曲的特性制作PPT,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只有把幼儿的兴趣调动上来,才可以引起有效互动。
④ 如何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三:其 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其 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其 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孩子们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 那么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为: 1.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为: 1.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 2 能。 3.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音乐教学活动是艺术领域里主要的活动,幼儿园唱歌教学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选材恰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玩具进行曲》《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⑤ 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刚走出校门的新教师总是满怀信心地想在幼儿园里大展身手,但孩子们送给她们的“见面礼”总弄得她们尴尬又无所适从。也许不同的新老师面对的困境不尽相同,但经过观察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在幼儿音乐教学方面,我认为新教师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着重于内容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 新教师上音乐课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什么内容?怎样教的问题,而忽视对幼儿的现有水平,特点,需要,兴趣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这就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首先,教学内容的难度过高或过低,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幼儿玩起来不够“过瘾”。记得我第一次组织中班幼儿开展音乐活动是学唱新歌“好娃娃”,为了让他们理解并记住歌词,我借来了头饰让小朋友扮演节爷\奶奶等人物。教学过程中我也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结果的确达到了学会唱一首新歌的目标,但是整个过程孩子们都没有离开过椅子,他们的热情和好动的天性并没有得到发挥。现在想起来,头饰的提供虽合内容,但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等角色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这个道具,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第二次我组织的一个教学内容是“说反歌”虽然歌词幽默有趣,能激起幼儿兴趣和热情,但是无论我用什么方法教,他们都掌握不了整首歌的节奏内容的难点是中介决不了,孩子的兴趣始终停留在“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一句的可笑上,活动早早收场后来我看完资料才知道这首歌只适合大班的幼儿,我把它选为中班的内容缺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并改编为中班孩子玩的活动,效果自然不佳。我响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内容,都不能脱离孩子的实际,备课时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备孩子跟备内容同等重要。 其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过程和教的内容,忽略了幼儿在其中的表现,幼儿往往被我们牵着鼻子走。我们或许看不到孩子,或许看到了却不会去调整。我曾去观摩过一位小班新老师的一节音乐课。她存设计一节AB段结构的音乐欣赏活动“小鱼和鲨鱼”的时候,准备了一张很逼真的沙鲨皮让另外一位老师穿着来扮演鲨鱼,形象十分逼真,效果也很明显:当音乐晌起,鲨鱼出来的时候,扮小鱼的孩子有的就被吓哭了,硬拉着老师的衣角不放。当第一遍欣赏结束后,老师并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改变鲨鱼的形象,而是拉着吓哭了的孩子继续重复进行游戏。可以想到,当鲨鱼再出来的时候,泪水末干的孩子又哭了起采,那时候孩子们的心思已不在音乐上而只在那只可小白的鲨鱼上了。我想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是着眼于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道具和活动形式的采用都是为目标服务的,是可以因当时的需要而作适当调整的。可是作为新教师,因为经验的缺乏,往往是不知道或不敢去调整,硬是按原来的计划进行下去,效果往往就不尽如人意。 二,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了音乐的功能 许多新教师都知道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音乐活动中也会尝试用游戏化的方式去开展活动,去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却往往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局,那就是让幼儿动起来了,却没法让他们静下来,游戏中找不到音乐,游戏与音乐脱离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老师太急,在幼儿还未充分感受音乐,分辨音乐性质时就让他们进入游戏当中,幼儿一进入角色,兴奋点就全集中在好玩的游戏里了,耳朵里根本没有音乐。既然是音乐活动,那么我们就应该着眼于让幼儿从音乐中获得兴趣。只有当音乐活动真正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幼儿,使幼儿有能力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时,幼儿才能真正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继续保持下去。在这里,当然不是要把游戏藏起来,游戏可以贯穿活动的始终,但每一步都必须为目标服务,活动的幅度宜由小到大,一步步引导幼儿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如在音乐区里面我用两只手指做游戏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拨弦’,效果就比第一次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入“狐狸和小狗”的角色里去欣赏好很多,孩子既能被吸引到手指游戏中来,又能用有意注意去倾听音乐,音乐与游戏统一起来了,效果自然好。 三、语言不够精简,要求不明确 在我的经验中,这一点是许多新教师的通病。适当,确切的语言在音乐活动中本来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我们很少去考虑应该怎样运用这一工具。所以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说太多话的现象,说完要求又说内容,而讲解内容的时间有时候比歌唱或演奏的时间还要长,把音乐课变成了语言课。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前,提要求的语言精简,要求要明确,再配合恰当的体态语言,孩子自然能领会教师的要求。这一点我觉得烟墩路幼儿园的彭园长在教大班幼儿的集体舞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集体舞教学本来是有很多要求需要老师去讲解的,但彭园长很巧妙地把要求和讲解化成“向前走,肩并肩,背靠背”等简洁的言语,然后结合动作的示范,孩子很快就领会了要求。我想,这或许就是教育的艺术所在吧! 当然,新教师在音乐;舌动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所以不足为奇。但是,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同时为了自己能更快地把音乐活动组织得得心应手,每一个新教师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把适应期缩短。在我看来,主要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多听、多留意。 这是教师提高自身音乐素质的必要途径。我们知道,幼儿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手段开展的教育。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是直接影响幼儿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能准确地识别音乐作品,那么就能正确地选择出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教师如果能敏锐地察觉出作品里蕴含的各种教育价值,那么就能较有效地将音乐作品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幼儿的发展;教师的音乐表现力越强,则幼儿所受到的音乐熏陶就越完美。为此,新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而我们感受音乐的重要途径就是听,多听,多留意身边的音乐,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敏感性就会自然增强。 其次是多看,多分析,多移植。 我们都是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对于新教师来说,在适应的过程中多学习他人的经验就更重要了,这可以缩短我们摸索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现场观摩并参加课例评析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拿别人的课例录像来观看,分析其组织意图并尝试进行移植,以旁观者和当局者的不同身份去感受,去找出差距。还可以把自己上课的过程拍成录像,再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自己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并评价自己的活动组织和控制,这能很清楚地让我们意识到很多问题,快捷地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⑥ 浅谈幼儿园如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幼儿园张开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体会音乐的魅力,进而建立整体的艺术修养。通过对音乐的启蒙学习,可以调节小朋友们的情绪,给予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每个孩子的拥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音乐教育整体品质,如何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都能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面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依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属于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选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音乐教学,使幼儿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刚接触音乐,对音乐是什么尚无概念,喜欢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学习儿歌《走路》时,歌词的内容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唱边模仿这几种动物走路的方式,之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模仿出来。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发言和表演,在学会了儿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再如,教学中班儿歌《尾巴歌》时,歌词为: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好像一把伞。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的形状,使他们在欢乐的游戏活动中了解这首儿歌的结构,记忆音乐的旋律,并为接下来的儿歌创编活动做好准备。
二、精心选取音乐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选准音乐教材,即音乐教材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的教材中虽然选入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太陈旧,有的歌词太复杂,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教材是适合幼儿的呢?我认为,只要是内容健康且幼儿感兴趣的,能为他们带来愉快情感体验的歌曲就是适合的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除了课本上一些优秀经典的儿歌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幼儿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视剧插曲等,如《隐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适当的改编,变得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以便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时的感情,并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的人。
三、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幼儿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一定应尽量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歌曲《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二)通过动作演示更好地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之后我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三)通过图画更好地展现音乐
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在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运用画笔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把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局限在课堂中,应当引入到课外,甚至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之外的地方多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游戏、劳动中都有音乐的陪伴,进而使幼儿的身心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⑦ 如何把握幼儿园音乐教学基本流程
幼儿来园的音乐教育是一门充自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也是向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能准确把握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让音乐流淌进幼儿的心田。
⑧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一、 选择适当的音乐活动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虽然幼儿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高品质的歌曲,但是这些歌曲并不一定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距甚远,有的歌曲歌词复杂,幼儿不易理解……教学内容的不适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先要选取适合幼儿生理发育和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比如,选择歌词易上口、音域较窄,以及旋律明快、节奏简单的歌曲。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能够愉悦幼儿的心灵,也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使他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8)幼儿园音乐教学之我见扩展阅读: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为: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为: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技能和能力。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⑨ 幼儿园音乐教育之我见400字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歌唱、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打击乐、舞蹈、律动等,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幼儿园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极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果只是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所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该让幼儿多听、多讲、多动,以多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一、在快乐的气氛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1.“童化”教师,以童心唤童趣。 2.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二、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 三、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技巧的训练,而应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思想、理解、创造。 1.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 2.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 3.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兴奋性、有恒性、独创性、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 对音乐的学习,通过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进行大班歌曲《大树妈妈》教学活动时,一边结合歌词想象大树与小鸟等优美画面,一边引导幼儿联想妈妈对他们的博大真爱,教师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诱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同时指导他们通过彩笔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画出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代表着幼儿思维中不同的物体,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让他们参与,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从而创造美。
⑩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一、童化自己,拉进与孩子的距离 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那么孩子和老师之间就必须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觉得老师亲切的象孩子们的好朋友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创设唱歌的情境,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创设这个情境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